作者:湯姆‧海登
定價:NT$ 450
本商品已絕版
唯有了解我們共同的過去,才能明白正常化的突破何以能出現,
進而了解古美關係的糾葛會從這裡走向何方。
── 湯姆‧海登
阻礙美國與古巴復交的原因,冷戰只是表象
真正的關鍵是美國帝國心態的全球戰略與經濟利益
在55年的外交禁令下,古巴雖被主流媒體邊緣化,但從未被世界孤立!
現在,正是重新了解這段歷史的時候。
《聽好了,古巴很重要!》這本書,不是「輕鬆認識古巴」
它適合真正想理解古巴的讀者。
繼社會學大師米爾士《聽好了,美國佬!古巴在革命》之後,又一部關於社會主義歷史實踐的經典著作。
《聽好了,古巴很重要!》透過兩位一生追尋社會主義理想境界的資深政治家對談,深入剖析古巴革命的內在理路與歷史、冷戰架構與美國帝國主義如何合謀、古美55年多次衝突的深層意義、左派運動與社會主義流變、拉美新模式可以提供世人什麼樣的新啟示。
《聽好了,古巴很重要!》寫於2014年古美關係正常化前後,主書名借自1960年美國社會學者米爾士(C. Wright Mills)論古美關係的暢銷著作《聽好了,美國佬!古巴在革命》。
作者湯姆‧海登以1959年的古巴革命為核心,與古巴資深外交官阿拉爾孔,以及多位美古官員回顧自1950年代以來影響古美關係的關鍵事件:切‧格瓦拉與古巴革命、飛彈危機、甘迺迪遇刺、新左派興起、拉丁美洲與非洲各國革命等,同時評述美國各任總統的古巴政策,重探米爾士、德布雷(Régis Debray)的著作,鋪述了從1959年古巴革命到2014年12月17日兩國同步宣布「關係正常化」以來長達半世紀的外交發展。其目的是重新評價古巴革命及其影響,寫出一個迥異於美國主流媒體塑造的的古巴印象。
1959年古巴共產革命成功,古巴之所以走向社會主義,必然之餘,亦有外在因緣。美國最初不以為意,其後不解、惱羞成怒與失策。歷經九任美國總統對古巴的封鎖,迄至拉美區域與國際政治情勢的演變,終有古美同步宣告,兩國的對峙關係即將轉軌。本書作者湯姆‧海登的回憶錄有如數家珍、娓娓道來之長,事件的選擇精確,沒有流水帳的索然無味。
湯姆‧海登與阿拉爾孔,一位曾親身參與古巴革命,一位在同時期擔任美國社運學生領袖,他們對照自身經驗,回顧古巴革命從一小群人的起義開始,直到建構出古巴現代歷史的過程。這種「英雄般的創造」隨即在拉丁美洲、亞洲與非洲各國掀起浪潮,並藉由德布雷風靡一時的著作,成為全球反叛青年的精神象徵。
在此同時,美國從甘迺迪、卡特、柯林頓到歐巴馬總統的古巴政策,則在冷戰思維與國內政治角力中艱難前進。
《聽好了,古巴很重要!》結合個人與歷史、回憶與反省,為古美復交提供了詳實的歷史脈絡;從作者對古巴革命及其世界性影響的梳理中,讀者也看見了一個截然不同的古巴。
如果「個人傳記」可以是「社會歷史」,《聽好了,古巴很重要!》就是印證,作者湯姆‧海登最後回顧了馬克思主義,展望了新的美洲未來。
延伸閱讀:
黛芬妮‧史藍克,《緬甸:追求自由民主的反抗者》
伊莉莎白‧皮莎妮,《印尼etc.:眾神遺落的珍珠》
喬‧布林克里,《柬埔寨:被詛咒的國度》
亞榮‧布列格曼,《被詛咒的勝利:以色列佔領區中的離散與衝突》
作者簡介:
湯姆‧海登(Tom Hayden, 1939.12.11-)
本名托馬斯‧埃米特‧海登(Thomas Emmet Hayden),生於美國密西根州底特律,父母都是愛爾蘭移民的後代。1956年,湯姆•海登進入密西根大學,成為校園報紙《密西根日報》的編輯。他也是學生爭取民主社會(Students for a Democratic Society,SDS)這個學生社團的主要發起者之一,起草〈休倫港宣言〉、推廣「參與式民主」,主張民主社會主義是人類的出路。有人譽之為「改變美國的人」,他與同世代的人都從「古巴革命」得到重要的知識與政治啟發;他大力襄助「經濟研究與行動綱領」計畫,從事民權、動物權、反戰、和平運動從未懈怠,雖然競選加州州長與洛杉磯市長失利,但曾經擔任加州議員多年,撰寫與編輯專書21本,廣泛在美國報章撰寫評論。海登也是美國的進步週刊《國家》(the Nation,1865~)之編輯委員,並在大學教授社會運動的理論與實踐。2007年,獨子成婚,他致詞說,非裔女演員與子成婚讓人特別高興,因為,「我想要完成的遠程目標,又進了一步:白人以和平的、不涉暴力的方式,淡出於世」。
譯者簡介:
馮建三
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曾主編《新聞學研究》、《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現為《傳播、文化與政治》執行編輯。出版《傳媒公共性與市場》等七本書,翻譯《傳媒、市場與民主》等十八本書,曾任「媒體改造學社」理事長與「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名人推薦:
本書不僅描述目前美古解凍的政治過程,也是一本回憶錄,一段沉思,對美國社運人士、知識分子與政治人物為追求更公平的世界而做的自我掙扎,進行深刻的反省。
── 格雷格‧葛丁(Greg Grandin,紐約大學歷史系教授)
當世人目光都集中在古巴身上的這一刻,湯姆‧海登撰寫這本必讀之書,論古巴及美國雙方的革命歷史⋯⋯這是一本了解兩國共同歷史如何走到這個重大轉折時刻的重要著作。
── 卡崔娜‧霍薇爾(Katrina Vanden Heuvel,《國家》編輯兼發行人)
這不是歷史的終結,我們正在進入新的歷史階段。
── 里卡多‧阿拉爾孔(Ricardo Alarcón)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譯者序
美國覬覦古巴兩百年 / 馮建三
「古巴反美」,很多人經常這樣說。
不過,這是美國人的說法。
假使讓古巴人說,真相是「美國反古巴」。作為第三者,台灣人可以更精確地說,是美國由「愛」生恨,得不到古巴,翻臉變成反古巴。美國人這種情結,持續到前(2014)年12月17日,兩國同步宣布並啟動新局。不過,未來美國是不是翻轉歷史,不再覬覦古巴,還得再看。
根據西班牙經濟學者埃斯特萬(Javier Cuenca Esteban)的研究,1790至1811年,獨立不久的美國與西班牙殖民地(主要是古巴)的貿易出超,足以抵銷美國與其他國家的90%貿易赤字。再者,以1800年為例,美國與古巴貿易的關稅所得,竟然是「聯邦政府的稅收命脈」。
正是在這個背景之下,美國的第三位總統(1801-1809)傑弗遜(Thomas Jefferson)就這樣寫著:「如果我們的聯邦可以再次增添一個州,最讓人感到興趣的就是(古巴了)。」第一位出生在美國本土,1825年出任總統的亞當斯(John Quincy Adams)則在1823年時先以國務卿身份,擬定門羅總統(James Monroe)的國情諮文,其外交說法就是「反對歐洲國家再於美洲奪取、干涉殖民地」,後人以「門羅主義」相稱。日後,這個立場演變成美國取代歐洲,作為美洲的老大。正是在這個脈絡中,亞當斯說,古巴應該遵循自然法則,要向「北美統一」移動。
到了19世紀中後期,英美法西等國先後禁止黑奴交易,美洲各殖民地也展開了獨立運動。不少古巴的西班牙裔上層階級擔心,在黑奴支持下,如果古巴獨立成功將使他們失去特權,於是他們謀求與美國合併。古巴人沒有作此選擇,反映古巴主流民意的是馬蒂(Jose Marti)。這位後人稱之為古巴國父,也備受拉美人尊崇的馬蒂在1895年戰死沙場前兩天,曾有最後一封書函寄給友人。信中,他說,「我的責任在於通過古巴的獨立建國,阻止美國勢力延伸至西印度群島……及美洲其他土地。這是我畢生所從事,以後也仍將永矢弗諼的目標……我在這個妖魔鬼怪內部生活多時,我知道它的裡裡外外。」
美西戰爭在1898年爆發,很快就有了勝負,山姆大叔取得菲律賓將近五十年,關島與波多黎各納入美國的海外領地至今。美國無法併吞古巴,卻在1901年3月2日迫使古巴在其憲法寫入《普拉特修正案》(Platt Amendment)增修案。古巴拳頭小,6月12日修憲時只好接受。兩年之後,美國據此租借關塔納摩省(Guantanamo)的海灣116平方公里,並設置海軍基地至今(2002年增設監獄,囚禁阿富汗與伊拉克戰爭嫌疑犯)。古巴革命後多次要求索回國土,告上國際法庭,美方置之不理。
老羅斯福總統(Theodore Roosevelt)在1904-05年間說,美國不容許歐洲人干預拉美,美國因此有責任維護這些國家的秩序與繁榮。次(1906)年,機會來了。
古巴第一任總統是斯特拉達‧帕爾馬(Tomás Estrada Palma)。當選後,反對派指控他選舉詐欺,聲勢浩大,竟使帕爾馬要求美國平息國內紛爭。老羅斯福借題發揮,表示「這個鬼模鬼樣的小小古巴,讓人惱怒。要讓我來,非得讓這些古巴人從地表消失。我還圖個什麼?無非就是他們得像樣些有些規矩,無非是希望他們順遂好運與快活快樂,這樣我們也就不需要干涉。現在可好,你倒瞧瞧,他們居然無端搞起這個毫無道理的革命來了。」他派出海軍,再度佔領古巴並成立臨時政府,公然統治「獨立的」古巴至1909年。
其後,美軍雖走,古巴其實是美國的後花園,直到1959年古巴革命。艾森豪(Dwight D. Eisenhower)總統起初不疑有他,反正誰上誰下,都會買美利堅的帳。這次能有什麼不一樣呢?革命軍在元旦當天進入哈瓦那,早前兩週,艾森豪仍然派兵支持腐化的巴蒂斯塔(Fulgencio Batista)。到了一月七日,為了向革命軍示好,艾森豪撤換大使史密斯(Earl Smith),繼任者是邦薩(Philip Bonsal),這位大使素有名聲,善於交往中間偏左的政府。
當時古巴共產黨遵守蘇聯指示,要的是民眾的體制鬥爭,反而認為游擊隊是機會主義者,因此領導革命的力量與共產黨無關,而是菲德爾‧卡斯楚(Fidel Castro)為首的「七二六運動」,這是激進的民族主義派與自由派,雖然也有共產黨人(如格瓦拉,及現在的總統勞爾)以個人身份參與其中。卡斯楚等古巴領導人想要與美國和平共存,但改革是要的,而真要改革,不可能不調整美國的不當利益。情勢使然,加上逃離古巴至邁阿密的前朝故舊,他們結合美商及黑幫在古巴的既得特權群體而大力遊說、煽動與滲透,致使美國的主流政治黨派,不肯容許古巴真自主地決定國內外政策。
於是,約翰‧甘乃迪(John F. Kennedy)總統主政才三個月,中央情報局就在1961年4月發動入侵豬灣的戰爭。其後,古巴選擇的空間幾乎消失了,正是在這個時刻,菲德爾才在革命兩年多之後,第一次宣布古巴要走社會主義路線。美國開始封鎖,古巴還能不另外結盟,那就奇怪了。豬灣戰爭後一年半,又有震動世界,為期13天的飛彈危機,全球首度陷入美蘇為首的核子戰爭死亡威脅。
甘乃迪與詹森(Lindon Johnson)之後,美國再次由民主黨執政,已是1977年的卡特總統(Jimmy Carter)。這時,兩國互設利益代表處,但卡特僅在位四年,其後就是共和黨的雷根總統(Ronald Reagan)接手。雷根升高攻勢要「自由化」古巴,採用的手段包括在1985年設置收音機電台(Marti Radio,刻意以古巴國父馬蒂命名)擴大心戰攻勢。接下來是老布希(George H. W. Bush)新創馬蒂電視台(Marti TV)強化宣傳。
柯林頓(Bill Clinton)作為學運世代的人,卻在1992與1996年簽署兩個法案,讓渡總統權力給國會,「規定」卡斯楚兄弟若有任何一人執政,或者,古巴沒有走向美國所界定的「自由與民主」體制,美國就不會解除對古巴的封鎖。
柯林頓之後,來了小布希(George W. Bush)。2000年就任以來,他步步升高壓縮,並在2004年特設「促進古巴自由化委員會」,投入3600萬美元完成近5百頁報告、規劃與行動綱領,彷彿很快就要「光復」海島,重新按照美國的形象塑造古巴。美國財政部2004年4月向國會報告,指其專門負責調查可疑的海外財務轉移之單位,也就是「海外資產管制辦公室」(Office of Foreign Assets Control)總計聘用120人,其中,對付賓拉登與伊拉克等國家的人數是4人,但是,用以偵防與古巴有財務來往的職工,竟然高達24人! 2006年,小布希還搞了「古巴醫護專業人來美專案」(Cuban Medical Professional Parole Program),至2015年底,總計挖腳古巴7117位醫護專才。《紐約時報》這家支持美國外交政策的媒體,對於這種惡質作法都說「難以接受」,大聲譴責。
歐巴馬在2009年上台後,情勢和緩,古巴裔美國人回訪古巴親友的次數與匯款數量增加。然後,社會活躍份子及政治人持續努力、古巴得到大多數拉美及佳勒比海國家的支持,教宗方各濟則臨門一腳,兩國在2014年12月17日同步宣布關係正常化,2015年7月20日及8月14日,雙方外長分別前往華盛頓與哈瓦那升旗,再到2016年2月簽署通航協定,未來每天最多可望會有110班次飛機從美國來到古巴。3月21日歐巴馬訪問古巴並觀賞棒球比賽。
來日,有利古巴與美國關係順利推進的因素,應該是民意。今年二月,蓋勒普在美國50個州進行民調,顯示美國18歲以上的人,對古巴有正面傾向的比例,20年以來第一次超過負面看待古巴的人,並且是54%對40%,差距很大。1997年第一次調查的時候,兩個數字是10%與81%。
不過,兩國關係仍然可能節外生枝。原因有大有小。
小的是,經濟封鎖無法只是由總統解禁,必須由國會修法或廢除法律。美國強行租借關塔那摩海灣的問題能否解決,可能也會繼續糾纏。
更大的麻煩是,美國的蠻橫態度不改,執意要以自己如今捉襟見肘的體制,「改造」古巴。古美復交屆滿一年前夕、「美國眾議院撥款委員會」將所謂的「振興民主」(亦即「政制改變」)年度預算,由兩千萬增加至三千萬美元,並放入條款禁止變更Radio and TV Marti這個對古巴的宣傳機構,即便它毫無用處、備受抨擊。
古巴外交部美國司司長何塞菲娜‧維達爾(Josefina Vidal)因此說:「即便解除封鎖,即便歸還非法佔用的領土關塔那摩海灣......美國還必須放棄其歷史野心,其決定並控制古巴命運的欲望必須消失,否則正常關係並無可能。」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62折280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二手價 | 數量 |
7折 | 3 |
7折以上 | 1 |
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2 |
5折 | 3 |
6折 | 4 |
7折 | 4 |
7折以上 | 4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湯姆‧海登
定價:NT$ 450
本商品已絕版
唯有了解我們共同的過去,才能明白正常化的突破何以能出現,
進而了解古美關係的糾葛會從這裡走向何方。
── 湯姆‧海登
阻礙美國與古巴復交的原因,冷戰只是表象
真正的關鍵是美國帝國心態的全球戰略與經濟利益
在55年的外交禁令下,古巴雖被主流媒體邊緣化,但從未被世界孤立!
現在,正是重新了解這段歷史的時候。
《聽好了,古巴很重要!》這本書,不是「輕鬆認識古巴」
它適合真正想理解古巴的讀者。
繼社會學大師米爾士《聽好了,美國佬!古巴在革命》之後,又一部關於社會主義歷史實踐的經典著作。
《聽好了,古巴很重要!》透過兩位一生追尋社會主義理想境界的資深政治家對談,深入剖析古巴革命的內在理路與歷史、冷戰架構與美國帝國主義如何合謀、古美55年多次衝突的深層意義、左派運動與社會主義流變、拉美新模式可以提供世人什麼樣的新啟示。
《聽好了,古巴很重要!》寫於2014年古美關係正常化前後,主書名借自1960年美國社會學者米爾士(C. Wright Mills)論古美關係的暢銷著作《聽好了,美國佬!古巴在革命》。
作者湯姆‧海登以1959年的古巴革命為核心,與古巴資深外交官阿拉爾孔,以及多位美古官員回顧自1950年代以來影響古美關係的關鍵事件:切‧格瓦拉與古巴革命、飛彈危機、甘迺迪遇刺、新左派興起、拉丁美洲與非洲各國革命等,同時評述美國各任總統的古巴政策,重探米爾士、德布雷(Régis Debray)的著作,鋪述了從1959年古巴革命到2014年12月17日兩國同步宣布「關係正常化」以來長達半世紀的外交發展。其目的是重新評價古巴革命及其影響,寫出一個迥異於美國主流媒體塑造的的古巴印象。
1959年古巴共產革命成功,古巴之所以走向社會主義,必然之餘,亦有外在因緣。美國最初不以為意,其後不解、惱羞成怒與失策。歷經九任美國總統對古巴的封鎖,迄至拉美區域與國際政治情勢的演變,終有古美同步宣告,兩國的對峙關係即將轉軌。本書作者湯姆‧海登的回憶錄有如數家珍、娓娓道來之長,事件的選擇精確,沒有流水帳的索然無味。
湯姆‧海登與阿拉爾孔,一位曾親身參與古巴革命,一位在同時期擔任美國社運學生領袖,他們對照自身經驗,回顧古巴革命從一小群人的起義開始,直到建構出古巴現代歷史的過程。這種「英雄般的創造」隨即在拉丁美洲、亞洲與非洲各國掀起浪潮,並藉由德布雷風靡一時的著作,成為全球反叛青年的精神象徵。
在此同時,美國從甘迺迪、卡特、柯林頓到歐巴馬總統的古巴政策,則在冷戰思維與國內政治角力中艱難前進。
《聽好了,古巴很重要!》結合個人與歷史、回憶與反省,為古美復交提供了詳實的歷史脈絡;從作者對古巴革命及其世界性影響的梳理中,讀者也看見了一個截然不同的古巴。
如果「個人傳記」可以是「社會歷史」,《聽好了,古巴很重要!》就是印證,作者湯姆‧海登最後回顧了馬克思主義,展望了新的美洲未來。
延伸閱讀:
黛芬妮‧史藍克,《緬甸:追求自由民主的反抗者》
伊莉莎白‧皮莎妮,《印尼etc.:眾神遺落的珍珠》
喬‧布林克里,《柬埔寨:被詛咒的國度》
亞榮‧布列格曼,《被詛咒的勝利:以色列佔領區中的離散與衝突》
作者簡介:
湯姆‧海登(Tom Hayden, 1939.12.11-)
本名托馬斯‧埃米特‧海登(Thomas Emmet Hayden),生於美國密西根州底特律,父母都是愛爾蘭移民的後代。1956年,湯姆•海登進入密西根大學,成為校園報紙《密西根日報》的編輯。他也是學生爭取民主社會(Students for a Democratic Society,SDS)這個學生社團的主要發起者之一,起草〈休倫港宣言〉、推廣「參與式民主」,主張民主社會主義是人類的出路。有人譽之為「改變美國的人」,他與同世代的人都從「古巴革命」得到重要的知識與政治啟發;他大力襄助「經濟研究與行動綱領」計畫,從事民權、動物權、反戰、和平運動從未懈怠,雖然競選加州州長與洛杉磯市長失利,但曾經擔任加州議員多年,撰寫與編輯專書21本,廣泛在美國報章撰寫評論。海登也是美國的進步週刊《國家》(the Nation,1865~)之編輯委員,並在大學教授社會運動的理論與實踐。2007年,獨子成婚,他致詞說,非裔女演員與子成婚讓人特別高興,因為,「我想要完成的遠程目標,又進了一步:白人以和平的、不涉暴力的方式,淡出於世」。
譯者簡介:
馮建三
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曾主編《新聞學研究》、《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現為《傳播、文化與政治》執行編輯。出版《傳媒公共性與市場》等七本書,翻譯《傳媒、市場與民主》等十八本書,曾任「媒體改造學社」理事長與「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名人推薦:
本書不僅描述目前美古解凍的政治過程,也是一本回憶錄,一段沉思,對美國社運人士、知識分子與政治人物為追求更公平的世界而做的自我掙扎,進行深刻的反省。
── 格雷格‧葛丁(Greg Grandin,紐約大學歷史系教授)
當世人目光都集中在古巴身上的這一刻,湯姆‧海登撰寫這本必讀之書,論古巴及美國雙方的革命歷史⋯⋯這是一本了解兩國共同歷史如何走到這個重大轉折時刻的重要著作。
── 卡崔娜‧霍薇爾(Katrina Vanden Heuvel,《國家》編輯兼發行人)
這不是歷史的終結,我們正在進入新的歷史階段。
── 里卡多‧阿拉爾孔(Ricardo Alarcón)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譯者序
美國覬覦古巴兩百年 / 馮建三
「古巴反美」,很多人經常這樣說。
不過,這是美國人的說法。
假使讓古巴人說,真相是「美國反古巴」。作為第三者,台灣人可以更精確地說,是美國由「愛」生恨,得不到古巴,翻臉變成反古巴。美國人這種情結,持續到前(2014)年12月17日,兩國同步宣布並啟動新局。不過,未來美國是不是翻轉歷史,不再覬覦古巴,還得再看。
根據西班牙經濟學者埃斯特萬(Javier Cuenca Esteban)的研究,1790至1811年,獨立不久的美國與西班牙殖民地(主要是古巴)的貿易出超,足以抵銷美國與其他國家的90%貿易赤字。再者,以1800年為例,美國與古巴貿易的關稅所得,竟然是「聯邦政府的稅收命脈」。
正是在這個背景之下,美國的第三位總統(1801-1809)傑弗遜(Thomas Jefferson)就這樣寫著:「如果我們的聯邦可以再次增添一個州,最讓人感到興趣的就是(古巴了)。」第一位出生在美國本土,1825年出任總統的亞當斯(John Quincy Adams)則在1823年時先以國務卿身份,擬定門羅總統(James Monroe)的國情諮文,其外交說法就是「反對歐洲國家再於美洲奪取、干涉殖民地」,後人以「門羅主義」相稱。日後,這個立場演變成美國取代歐洲,作為美洲的老大。正是在這個脈絡中,亞當斯說,古巴應該遵循自然法則,要向「北美統一」移動。
到了19世紀中後期,英美法西等國先後禁止黑奴交易,美洲各殖民地也展開了獨立運動。不少古巴的西班牙裔上層階級擔心,在黑奴支持下,如果古巴獨立成功將使他們失去特權,於是他們謀求與美國合併。古巴人沒有作此選擇,反映古巴主流民意的是馬蒂(Jose Marti)。這位後人稱之為古巴國父,也備受拉美人尊崇的馬蒂在1895年戰死沙場前兩天,曾有最後一封書函寄給友人。信中,他說,「我的責任在於通過古巴的獨立建國,阻止美國勢力延伸至西印度群島……及美洲其他土地。這是我畢生所從事,以後也仍將永矢弗諼的目標……我在這個妖魔鬼怪內部生活多時,我知道它的裡裡外外。」
美西戰爭在1898年爆發,很快就有了勝負,山姆大叔取得菲律賓將近五十年,關島與波多黎各納入美國的海外領地至今。美國無法併吞古巴,卻在1901年3月2日迫使古巴在其憲法寫入《普拉特修正案》(Platt Amendment)增修案。古巴拳頭小,6月12日修憲時只好接受。兩年之後,美國據此租借關塔納摩省(Guantanamo)的海灣116平方公里,並設置海軍基地至今(2002年增設監獄,囚禁阿富汗與伊拉克戰爭嫌疑犯)。古巴革命後多次要求索回國土,告上國際法庭,美方置之不理。
老羅斯福總統(Theodore Roosevelt)在1904-05年間說,美國不容許歐洲人干預拉美,美國因此有責任維護這些國家的秩序與繁榮。次(1906)年,機會來了。
古巴第一任總統是斯特拉達‧帕爾馬(Tomás Estrada Palma)。當選後,反對派指控他選舉詐欺,聲勢浩大,竟使帕爾馬要求美國平息國內紛爭。老羅斯福借題發揮,表示「這個鬼模鬼樣的小小古巴,讓人惱怒。要讓我來,非得讓這些古巴人從地表消失。我還圖個什麼?無非就是他們得像樣些有些規矩,無非是希望他們順遂好運與快活快樂,這樣我們也就不需要干涉。現在可好,你倒瞧瞧,他們居然無端搞起這個毫無道理的革命來了。」他派出海軍,再度佔領古巴並成立臨時政府,公然統治「獨立的」古巴至1909年。
其後,美軍雖走,古巴其實是美國的後花園,直到1959年古巴革命。艾森豪(Dwight D. Eisenhower)總統起初不疑有他,反正誰上誰下,都會買美利堅的帳。這次能有什麼不一樣呢?革命軍在元旦當天進入哈瓦那,早前兩週,艾森豪仍然派兵支持腐化的巴蒂斯塔(Fulgencio Batista)。到了一月七日,為了向革命軍示好,艾森豪撤換大使史密斯(Earl Smith),繼任者是邦薩(Philip Bonsal),這位大使素有名聲,善於交往中間偏左的政府。
當時古巴共產黨遵守蘇聯指示,要的是民眾的體制鬥爭,反而認為游擊隊是機會主義者,因此領導革命的力量與共產黨無關,而是菲德爾‧卡斯楚(Fidel Castro)為首的「七二六運動」,這是激進的民族主義派與自由派,雖然也有共產黨人(如格瓦拉,及現在的總統勞爾)以個人身份參與其中。卡斯楚等古巴領導人想要與美國和平共存,但改革是要的,而真要改革,不可能不調整美國的不當利益。情勢使然,加上逃離古巴至邁阿密的前朝故舊,他們結合美商及黑幫在古巴的既得特權群體而大力遊說、煽動與滲透,致使美國的主流政治黨派,不肯容許古巴真自主地決定國內外政策。
於是,約翰‧甘乃迪(John F. Kennedy)總統主政才三個月,中央情報局就在1961年4月發動入侵豬灣的戰爭。其後,古巴選擇的空間幾乎消失了,正是在這個時刻,菲德爾才在革命兩年多之後,第一次宣布古巴要走社會主義路線。美國開始封鎖,古巴還能不另外結盟,那就奇怪了。豬灣戰爭後一年半,又有震動世界,為期13天的飛彈危機,全球首度陷入美蘇為首的核子戰爭死亡威脅。
甘乃迪與詹森(Lindon Johnson)之後,美國再次由民主黨執政,已是1977年的卡特總統(Jimmy Carter)。這時,兩國互設利益代表處,但卡特僅在位四年,其後就是共和黨的雷根總統(Ronald Reagan)接手。雷根升高攻勢要「自由化」古巴,採用的手段包括在1985年設置收音機電台(Marti Radio,刻意以古巴國父馬蒂命名)擴大心戰攻勢。接下來是老布希(George H. W. Bush)新創馬蒂電視台(Marti TV)強化宣傳。
柯林頓(Bill Clinton)作為學運世代的人,卻在1992與1996年簽署兩個法案,讓渡總統權力給國會,「規定」卡斯楚兄弟若有任何一人執政,或者,古巴沒有走向美國所界定的「自由與民主」體制,美國就不會解除對古巴的封鎖。
柯林頓之後,來了小布希(George W. Bush)。2000年就任以來,他步步升高壓縮,並在2004年特設「促進古巴自由化委員會」,投入3600萬美元完成近5百頁報告、規劃與行動綱領,彷彿很快就要「光復」海島,重新按照美國的形象塑造古巴。美國財政部2004年4月向國會報告,指其專門負責調查可疑的海外財務轉移之單位,也就是「海外資產管制辦公室」(Office of Foreign Assets Control)總計聘用120人,其中,對付賓拉登與伊拉克等國家的人數是4人,但是,用以偵防與古巴有財務來往的職工,竟然高達24人! 2006年,小布希還搞了「古巴醫護專業人來美專案」(Cuban Medical Professional Parole Program),至2015年底,總計挖腳古巴7117位醫護專才。《紐約時報》這家支持美國外交政策的媒體,對於這種惡質作法都說「難以接受」,大聲譴責。
歐巴馬在2009年上台後,情勢和緩,古巴裔美國人回訪古巴親友的次數與匯款數量增加。然後,社會活躍份子及政治人持續努力、古巴得到大多數拉美及佳勒比海國家的支持,教宗方各濟則臨門一腳,兩國在2014年12月17日同步宣布關係正常化,2015年7月20日及8月14日,雙方外長分別前往華盛頓與哈瓦那升旗,再到2016年2月簽署通航協定,未來每天最多可望會有110班次飛機從美國來到古巴。3月21日歐巴馬訪問古巴並觀賞棒球比賽。
來日,有利古巴與美國關係順利推進的因素,應該是民意。今年二月,蓋勒普在美國50個州進行民調,顯示美國18歲以上的人,對古巴有正面傾向的比例,20年以來第一次超過負面看待古巴的人,並且是54%對40%,差距很大。1997年第一次調查的時候,兩個數字是10%與81%。
不過,兩國關係仍然可能節外生枝。原因有大有小。
小的是,經濟封鎖無法只是由總統解禁,必須由國會修法或廢除法律。美國強行租借關塔那摩海灣的問題能否解決,可能也會繼續糾纏。
更大的麻煩是,美國的蠻橫態度不改,執意要以自己如今捉襟見肘的體制,「改造」古巴。古美復交屆滿一年前夕、「美國眾議院撥款委員會」將所謂的「振興民主」(亦即「政制改變」)年度預算,由兩千萬增加至三千萬美元,並放入條款禁止變更Radio and TV Marti這個對古巴的宣傳機構,即便它毫無用處、備受抨擊。
古巴外交部美國司司長何塞菲娜‧維達爾(Josefina Vidal)因此說:「即便解除封鎖,即便歸還非法佔用的領土關塔那摩海灣......美國還必須放棄其歷史野心,其決定並控制古巴命運的欲望必須消失,否則正常關係並無可能。」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7折 | 3 |
7折以上 | 1 |
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2 |
5折 | 3 |
6折 | 4 |
7折 | 4 |
7折以上 | 4 |
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62折280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