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套畫冊共分兩冊。《黃君璧作品集》精選知名書畫家黃君璧先生創作的山水、靜物及書法精品;《黃湘詅作品集》精選黃湘詅作品,包括繼承父親黃君璧先生風格的典型黃氏山水畫以及反映黃湘詅女士個人獨特風格的熊貓、魚樂、四時景色、花卉等作品。
作者簡介:
黃君璧文化藝術協會,由黃湘詅創立,致力於推廣黃君璧的藝術及中國傳統文化藝術。
作者序
士先器識而後文藝──黃君璧的藝術成就與貢獻
一九六七年,黃君璧先生榮獲教育部頒發「畫壇宗師」匾額,奠定了他在藝壇的領導地位。綜觀他一生的藝術成就,除了對中國傳統繪畫的深入研究、探討、實踐、革新與發揚光大,便是終生奉獻於美術教育,在臺灣師大任教近四十年以來,作育英才無數,更因為蔣宋美齡私人國畫老師的身份,而被尊稱為「國師」,是鼎足於臺灣國畫界的重要旗手。
黃君璧一生專注於繪畫創作,他深入傳統,潛心臨摹並精研古畫,又自成一爐,在創作中將諸多傳統皴、染、點、描技法融合運用,深刻展現出傳統筆墨之功力。不僅深研傳統,黃君璧又強調創新,他相當重視寫生,且適切地融入西洋繪畫技法,至一九四九年渡臺後,更自創獨特的雲水畫法,突破中國傳統繪畫的框架,創新國畫的形式語言。黃君璧在畫作取景上,往往採用西方風景畫的構圖,以遠山瀑布為主景,松石林木為近景,並利用固定視點和光影明暗之變化,呈現山石林瀑的質感與層次,使其畫作筆墨蒼勁渾厚、氣勢雄壯磅礡,中國繪畫思想中所謂「氣韻生動」即是如此。
黃君璧作畫喜用大山馬筆,且經常以一枝筆「橫掃」到底,在畫面上大膽揮灑,痛快淋漓。筆者回憶黃師在臺灣師大課堂上示範技法時,時常一進教室,便胸有成竹地走到畫紙前,隨即下筆如有神,同時進行或潑寫,或鉤勒,或挑筆,或皴、擦、點、染,一氣呵成,使得站在一旁觀摩學習的學生,油然生起一種「興酣落筆搖五岳」之感。此外,黃君璧的山水畫多使用赭石、花青、藤黃等顏料設色,並以精妙的渲染技法,一層又一層地敷色,使得畫面呈現出深沉高雅、雄渾蒼茫、温潤典雅之境界。
黃君璧直到晚年仍在世界各地旅遊寫生,創作不斷,足以作為吾輩之典範,筆者於一九八八年在中國美術館和上海美術館舉辦個展後,遍遊中國名山大川,寫生作畫,正是效仿黃師寫生不輟之精神。
除了致力於繪畫創作,黃君璧長年從事於美術教育,他常說:「士先器識而後文藝」,作為藝術內涵和修養的核心理念,並一以貫之,終生實踐,也將此精神無私地傳授給學生們。筆者在臺灣師大求學時期,有幸接受黃君璧老師的教導,他相當重視臨摹和傳統筆墨的養成教育,大學新進學生的國畫課程,便從臨摹開始學習,黃君璧不僅在課堂上把自己的作品給學生當畫稿,更向臺北故宮購買一套唐代到清代的「故宮名畫」複製品,讓學生臨摹。通過臨摹的基礎訓練後,進一步則有寫生和山水課程,黃師除了在課堂上教導學生每天速寫風景,也鼓勵學生走出戶外,師法自然造化,實踐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增廣見聞後方能創作的道理,體現「士先器識而後文藝」的核心精神。
在臺灣師大任教近四十年以來,黃君璧以宏大之遠見和心胸,延聘知名畫家如溥心畬、林玉山、吳詠香、朱德群、孫多慈、廖繼春、李石樵等進入臺灣師大,造就臺灣師大人才濟濟、學風鼎盛,而當今臺灣具海內外聲望之畫家或是美術研究學者,大都受到黃師之教誨,可謂桃李滿天下。
整體來看,黃君璧從一九四九年接掌臺灣師大美術系主任以來,多方面充實教學之軟硬體設備,不僅應聘名師、創立研究所、興建美術大樓,退休後更將所藏圖書全部捐給臺灣師大美術系所,成立「君翁圖書館」,並設立「黃君璧獎學金」,資助清寒優秀的學生。此外,黃君璧又熱心公益,一生曾多次捐畫義賣,資助弱勢團體,甚至在一九八七年九十歲高齡之際,完成一項在百天內創作共兩百幅字畫的愛心計劃,並將全部作品捐出,展示於當時的臺灣省立博物館義賣,開幕當天作品立即銷售一空,所得全數作為資助孤老貧弱的基金。不僅如此,黃君璧也捐了自己收藏的二十二件古畫給臺北故宮博物院,其慷慨捐贈之善舉為人所津津樂道,傳為美談。
一九五○年代,國民政府力倡復興中華文化,加上臺灣師大美術系所之傳承、創新與推廣以及黃君璧老師在藝壇的聲望,使得中國水墨畫得以取代日治以來臺灣畫壇主流的東洋畫(膠彩畫),在臺灣美術界大放異彩。
換言之,在黃君璧的領導、傳承、推動與發揚國畫下,不僅深遠影響臺灣師大美術系所的發展,更改變了二十世紀臺灣美術的面貌,我們甚至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黃君璧」,也就無「臺灣師大美術系所」,沒有「臺灣師大美術系所」,就更無「臺灣美術」了。
江明賢(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暨美術研究所名譽教授、中國國家畫院院委暨研究員)
黃君璧──記臺灣美術教育的扎根者
時下,黃君璧先生為人所熟知的身份,是「渡海三家」的其中一位大師;然而對於臺灣美術教育界而言,君翁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推手。臺師大美術系歷史悠久,創立至今已六十餘年,可說是臺灣美術教育的濫觴,其成長與臺灣美術的發展進程息息相關。君翁於創系第三年時接任美術系主任一職長達二十年,為任期最長的一位,不僅替本系奠下良好完善的教育基礎,在整個臺灣畫壇更有着引領前瞻的作用。
君翁的辦學方向相當地自由、不侷限教師與學生的發展,鼓勵師生體會藝術的博雅深廣。於其任內,系上除了延攬眾多來自大陸的菁英人才擔任教職,如溥心畬、孫多慈等名家;亦啟用本地新秀如席德進、何明績等人;臺灣西洋繪畫的重要畫家如廖繼春、李石樵等大師,亦於同時期受聘於臺師大美術系。其對不同藝術風格休休有容的寬懷胸襟,使師大美術系於中西畫領域皆有百花齊放、人才濟濟的氣象;臺師大美術系也因此聲名遠播,成為菁英養成的搖籃。至今藝術創作、藝術教育界、藝術行政等領域之諸多優秀人士,皆出自於本系,此一現象仍可溯及當年君翁扎根之舉。而最讓人感念的,還是他對教學與創作的不遺餘力。教授課程時的親力親為、創立系統性的教學方法;大力倡導寫生、將中國傳統技法與西洋繪畫方法並用、不吝鼓勵學生找尋自己的風格……其種種貢獻,改善了臺師大美術系教育與創作的環境,更為戰後臺灣的藝壇,帶來嶄新的氣象。
其藝術教育的理念正是己身習藝歷程的反映。君翁早年雖然居於講求「折衷中西」之嶺南畫派發源地的廣東地區,卻沒有因此走上強烈的「國畫革命」的道路,反而加入以研究國畫、振興美術為宗旨的「癸亥合作畫社」(「國畫研究會」之前身)。這個選擇,正可驗證君翁於治學、創作上海納百川的理念與態度。
觀君翁之創作,一眼即能領會到,他對中西繪畫技法的內化融合是自成系統的。因家學淵源,君翁自幼便積累了深厚傳統中國繪畫的功力,臨摹古人前賢,勤奮不懈;然而對於西方繪畫技法,君翁並不排斥,亦下紮實的功夫學習。於是君翁的創作,在濃厚的國畫韻味中,仍可見其將西洋繪畫技術匠心獨具的轉化運用。以其最著名的瀑布題材為例,有別於國畫中常見的「散點透視」,他將「定點透視」運用其中。當他要強調遠方之瀑布奔流的壯闊之貌時,畫面宛如相機鏡頭般鎖定中、遠景,並將描繪的重點擺在瀑布向下俯衝之壯闊氣勢、湍急水流觸碰岩體所激起的水煙霧氣。而在繪寫瀑布本身時,君翁以其獨創的「抖筆」、「倒人字形」筆法,使整體氣勢極為磅礡大氣,觀者被畫面震懾之餘,耳邊彷彿也傳來巨瀑的轟然巨響,是視覺、聽覺效果皆俱的絕妙創作。
整體而言,筆者認為君翁對於國畫與西畫的態度為:追求自然融合,不一味地西化,也不過分地固守傳統。只要是有助於畫面視覺表現的技法,都會妥善加以使用──一如他在美術教育辦學上的寬容大度。黃君璧先生對於臺灣藝壇與本系之卓越貢獻,絕非三言兩語可道盡,謹以此序,感懷君翁其人與藝術成就。
程代勒(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暨美術研究所系主任、教授)
黃湘自述
風雨、寧靜、和諧
我的父親黃君璧教授,1898年清末出生於廣州,1949年隨國民黨政府渡海赴臺,1991年以94高壽逝世於臺北,走過非比尋常的一生。他不但以獨步的水墨筆法,寫出令人讚嘆的中國水墨畫,也在很早之前,就成為全球華人社會公認的「畫壇宗師」。父親開創了千年以來中國水墨藝術的新境界,即便在他去逝後,他的作品仍然「日新又新」地影響着下一輩的中國水墨畫家。
父親以至誠、至愛的心靈,與罕有的天賦涵養,寫出了一幅幅意境深邃的畫作,遺愛芸芸眾生、紅塵世界;讓我們這樣的後代,更增景仰與無盡思念。世人多認為,父親最經典的成就,是擅用飛瀑、流泉及白雲,營造出蒼勁有力的氣勢氛圍;在凝讀畫品、細細咀嚼後,觀畫者還會在心裏迸出雄偉、奔放的畫面,而背後其實還有一片「寧靜與和諧」的真境界;這是父親藝術偉大獨特與無人能及之處。父親去世後的數十年來,我一天一天賞讀他遺留下的珍貴畫作,就一天比一天更能讀到父親畫作的藝術魅力。這個特別的感受對我而言,是一種微妙的「心靈成長」,也是某種難得的「靈魂救贖」。這個反思的過程,也很像在父親走後,我所曾經走過的風雨路,正在雲開月見地轉變着。
一生一世和父親在一起,一生一世得到父親的疼愛呵護,但我卻從來不覺得「寫畫」應該是我的志業。今日將我列入「畫家」之列,實在有「忝居」其位之感。不過,或許是「機緣成熟」了吧!拾起筆,靜下心;用心、用真誠去寫我自己的畫,才慢慢體會到父親的恢宏與偉大;也透過自己寫畫的過程,認識到畫作藝術可以帶給自己與別人「無與倫比」的心靈感動;這是我所謂的「靈魂救贖」。因為,惟有拾筆寫畫,才能讓我更靠近、更觸摸到我日夜思念的父親。說實在的,從小我就伴着父親作畫,水墨根本是我生命的全部,也可以說是生成之「根」;只要一拾筆,我瞬間可以成畫;但這些都是偶而為之,也僅止於遊戲之作;我一直深深覺得,父親是中國水墨畫的一代宗師,身為女兒的我,更是極大的壓力。
大約是在2004年,我在臺北設了個人畫室,「比較像樣」的開筆寫畫,當時只是想藉此來化解思念父親的苦楚,也藉此來找尋和父親心靈溝通的渠道。卻「因緣際會」在2007年被深圳畫院聘為客座畫家,這一來,我的寫畫就出現了性質變化。和以往最大的不同是增加了「壓力」,不持續寫出新畫來,似乎沒辦法對自己和許多對我有期待及關心我的摯親好友們交待了。
以前寫畫是「為自己」,現在寫畫除了「為自己」,還多了「為別人」,因為愈來愈多人對我有期望,並給予我關懷及鼓勵,我也就很惶恐地更加努力去創作,漸漸我從玩票進入「畫家」的領域中了。
談到我的畫,我寫「九寨秋景」,用寶藍、桃紅鋪陳出水墨畫少見的歡快情致;被人讚為畫出了「樹在水中生,水在樹中流」的新境。也有畫評指出,我的畫是「運用倒影的西洋寫生手法,記錄下一幕幕美景」。而倒影的寫生手法,其實是跳脫了父親的影子。熊貓憨態可掬,本是罕有的題材;我寫熊貓,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永不嫌累,自己也覺得永遠可以畫出新意。貓熊,備受呵護,甚愛睡覺,簡樸無欲,傻憨可愛;只要「傻」在那裏就是國寶。看看熊貓的圓臉,笑意盈盈,和天真熱情的模樣,有時候幻覺,其實自己就是熊貓。四川大地震發生後,我畫出許多「熊貓圖」,各有特殊神韻,作品有些捐給慈善機構,有些被獨家運用在生活用品上,為慈善機構募款。許多人喜歡我的「熊貓圖」;有人跟我說:「實在愛不釋眼」。寫熊貓,讓我快樂,讓身邊人快樂,讓世界更多的人快樂;就是我從寫畫中所得到的「心靈成長」。另外,黃山一系列的題材,更是我以新的筆法嘗試,黃山景致的大氣壯觀,令我十分震撼,尤其站在黃山看到峰峰相連,雲海貫穿之美,更是令人盪氣迴腸、美不勝收,總使我久久忘神!所以我特別想寫下黃山給我的感動!
小時候,父親要我讀《中庸》,有道:「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如果能夠「致中和」,就可以達到「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的理想。這些年來拾筆寫畫,讓我對《中庸》有更多的體會。我想,一個人透過寫畫或者賞畫,不但可以「致中和」,其實也可以「致和諧」。也許你我在現實生活中,或者心靈世界中,都曾經遭遇到不同性質的「風雨吹打」的窘況與困境,不知如何是好。我的水墨之路,讓我找到新的認識。那就是:
原來寫畫、觀畫,是可以引領每個人走出風雨,從寧靜步向和諧的。
感謝這些年來許多好友對我的殷殷關切,也祝福每一個人平安,遠離風雨;祝福我們的社會更和諧,世界更美好。
士先器識而後文藝──黃君璧的藝術成就與貢獻
一九六七年,黃君璧先生榮獲教育部頒發「畫壇宗師」匾額,奠定了他在藝壇的領導地位。綜觀他一生的藝術成就,除了對中國傳統繪畫的深入研究、探討、實踐、革新與發揚光大,便是終生奉獻於美術教育,在臺灣師大任教近四十年以來,作育英才無數,更因為蔣宋美齡私人國畫老師的身份,而被尊稱為「國師」,是鼎足於臺灣國畫界的重要旗手。
黃君璧一生專注於繪畫創作,他深入傳統,潛心臨摹並精研古畫,又自成一爐,在創作中將諸多傳統皴、染、點、描技法融合運用,深刻展現出傳統筆墨之功...
商品資料
出版社:香港中華書局出版日期:2016-11-18ISBN/ISSN:9789888420568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180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