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市是誰在投資、如何投資?
當國家債台高築,償還無力時又將如何?
「超級變形債券」捲土重來,下一場金融危機又將逼近我們每一個人?
私人銀行債券專家開講,幫助一般投資人更了解公私債券的本質與去向,預察世界經濟的問題痛點:
──為什麼日銀可能會變成總資產排名世界第一的央行?
──被叫作「超級瑪利歐」的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為何「不計代價」購債、穩住貨幣?
──在放鬆信貸或是「暴力救市」間的決策反覆,常被視為「未爆彈」的中國經濟債務僵局由何而來?
本書作者是任職於國際私人銀行執行董事,並擁有多年債券投資操作經驗的專家,他將揭露過去在財經市場中對一般投資者較為陌生的金融商品──「債券」的形成與其投資市場的幕後世界。
面對近年動盪不安的國際金融市場,我們往往難以理解,從「政府債券」到「公司債」與債的各種「再包裝」的迷離世界;究竟債券的市場擾動會如何影響國家乃至國際間的金融穩定與秩序?為什麼金融市場會經常以債券利率做為某種價格或趨勢的「定向」指標?甚至,一個最終極與本質的問題是:為什麼經濟世界的運作需要「債券」這種設計?作者從最基礎的債券運作原理開始,到債券的價值評定、利率計算方式、債券的投資策略……等,清楚說明債券投資的原則。
本書不單單是債券投資的入門書,也是一窺近年來重大國際金融風險事件全貌的財經普及知識書。債券市場/利率的震盪作為經濟觀察的途徑,在本書後半部章節也會逐次撥開全球各個主要經濟體的財金政策問題與引發的後果,從歐元區及美國的貨幣刺激政策,到中國與日本各自的財政管理應對困境,解開各個國家金融管理的策略意圖與爭議手段造成的經濟失衡後果。
作者更提出,當前濫用債券、甚至還發展出「超級變形債券」所衍生出的重大疑慮,會不會以「死灰復燃」的方式複製金融海嘯,或者是從「價」、「量」、「質」各方面,以千變萬化的面貌侵襲我們既有的世界?從巴塞爾III到結構性改革、供給側改革等呼聲,是否又能避免下一波金融海嘯的來襲?
本書帶讀者們認識「債券」這個寫上到期日的金融商品,一探它究竟是人類國家的利器、誘惑,還是詛咒?
│強力推薦│
李玉秋 全球個金執行長/中國信託商業銀行:
作者林睿奇先生是我以前美林證券的同事,在臺灣及香港從事金融理財工作多年,對於國際債券操作尤其有心得,他的新作《當債券連結國家命運》是第一部以深入淺出筆法介紹債券投資原理和策略的書,不論是對從事財富管理的工作者還是一般投資人都很有參考價值
呂紹煒 風傳媒副總主筆:
如果想了解今世的全球金融,這是一本涵蓋近20年、兼具通俗、專業最佳的全球金融風暴史!
作者簡介:
林睿奇 Richie Lin
國立清華大學經濟系、英國伯明翰大學EMBA畢業。2000年開始投身於金融業,曾任職美林私人銀行,擔任首席副總裁,現任職於歐系私人銀行,擔任執行董事,為客戶提供經濟分析、資產規劃以及投資理財等服務,經常往來台灣、香港等地。
作者於美林工作初期便為金融機構規劃債券投資、擬定策略,因而熟悉各類債券產品。在經歷多次全球性的債務危機後,更加積極研究債券與全球財經的連結,並持續為私人銀行的個人和企業客戶規劃債券投資。
之前的著作有財經奇幻小說《肯恩斯城邦:穿越時空的經濟學之旅》。
章節試閱
第3章:主權債券(節錄)
◎倒債!1998年俄羅斯金融危機
來到1998年年初的俄羅斯首都莫斯科,你會發現酒館內大部分的俄羅斯人雖然口中喝著伏特加,卻不像在飲酒作樂,反而像在藉酒澆愁。
在1997年,俄羅斯的經濟成長率是0.8%,這是「蘇聯解體」後的第六個年頭,也是經濟邁向穩定的轉折點。除此之外,這一年還是俄羅斯在國際上談判蘇聯舊債、取得初步成果的一年,分析師紛紛預測俄羅斯的國家信用評等將被調升,發債成本將會降低。接著,限制非居民買賣俄羅斯公債的禁令解除,促使國外資金湧入俄羅斯,但資金卻只是集中在短期資本投資。在1997年年底前,俄羅斯的短期國庫券就已經有30%為非居民所投資,銀行也開始積極增加外債。然而,經濟上的亮點並沒有反映在一般人民的生活之上,實質薪資持續下降,而且大約只有40%的勞動人口能夠準時收到全額薪資。
另外,財政惡化也是當時俄羅斯政府的隱憂,而部分原因是源自於較低的收稅率。當時的稅制沒有清楚劃分,大部分的稅收是由聯邦政府和地方政府一起分享,但過程中卻產生了相互競爭的效應。也就是說,這樣的稅制提供誘因給地方政府,幫助企業逃避聯邦政府的稅收,以換取企業「孝敬」地方政府,結果便使得聯邦政府稅收逐漸減少,導致財政赤字日趨嚴重。
為了改革稅法和穩定投資環境,1998年2月,俄羅斯政府將新的稅法方案送交「杜馬」(State Duma,相當於國家的下議會)。雖然方案獲得通過,但是部分有關增加聯邦政府收入的條文卻被忽略。同時,俄羅斯政府在尋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簡稱IMF)的資金時,也沒有跟IMF達成協議。之後,俄羅斯的經濟出現震盪,時任總統葉爾辛(Boris Yeltsin)開革了總理切爾諾梅爾金(Viktor Chernomyrdin),並提名年僅三十五歲的基里延科(Sergey Kiriyenko)為新任總理,杜馬與葉爾辛的關係由此變得緊張,俄羅斯政壇也更加動盪不安,同時觸動了投資人的敏感神經。
正所謂「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在這段期間前後,俄羅斯的「禍」接二連三,不斷地爆發。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不少國家遭受炒家狙擊本國貨幣,而俄羅斯也沒有幸免於難。1997年11月,俄羅斯央行以60億美金的外匯存底捍衛貨幣「盧布」(Ruble)。1998年4月,就在基里延科被提名以及俄羅斯政府持續尋求IMF的資金援助後,盧布又受到了狙擊。5月稍早,俄羅斯央行行長杜賓寧(Sergey Dubinin)警告,俄羅斯在未來三年內將面臨債務危機,媒體則把這項警告解讀為央行正在思考盧布的貶值。更慘的是,年輕的新任總理基里延科在一個訪談中提到,俄羅斯政府的收入短缺26%,而他想和媒體說的是,政府正在計畫削減支出和增加收入,但報導卻將焦點放在他所說的一句話「政府現在很窮!」
聽完這兩位首長的發言,實在會讓人忍不住手癢,動手去放空盧布。為了抵禦貨幣狙擊,俄羅斯央行在5月19日將借款利率從30%提高到50%,並再用10億美元的外匯存底捍衛盧布。然而,俄羅斯賴以為生的油價又從每桶23美元跌到每桶11美元,盧布的匯率更是雪上加霜。此時,政府公債的殖利率普遍超過50%,但發行的新債仍然乏人問津。在這種情形下,IMF還是沒跟俄羅斯政府達成紓困的協議,於是俄羅斯央行再將借款利率拉高到150%,希望以高利率留住資金。
從這個時候開始,俄羅斯更加積極尋求西方的援助。1998年6月時,俄羅斯央行又蒸發了50億美金的外匯存底。7月20日,IMF終於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緊急地批准了金額達112億美元的援助方案,並立即撥付其中的48億。但這48億就如同打水漂一樣,在水上泛起幾圈漣漪後,就隨即消失不見。從5月到8月間,投資人感受到危機逼近,俄羅斯「資本外逃」的金額約為40億美元,而油價的下跌也讓政府短收40億美元左右。
8月13日,山雨欲來風滿樓,或者說「山雨」已將樓頂掀翻了一大片。這一天,投資人在恐懼的情緒感染下,俄羅斯股債匯市接連崩跌,以盧布計價的公債殖利率狂飆到200%以上。8月17日,俄羅斯政府放棄捍衛盧布,讓盧布匯價浮動貶值,同時停止支付盧布計價的債券,並且宣布銀行的到期外債延期90天償還,一場倒債噩夢正式降臨在真實世界之中!
遭受政經局勢的大幅震盪,1998年俄羅斯的國內生產毛額(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下跌4.9%。接著像是奇蹟發生一般,1999年後的GDP成長開始飆升,主要的原因是盧布貶值增強進口替代的效應,一方面俄羅斯國內產品的消費增加,另一方面貿易收支帳也獲得改善,而隨後油價的回升、財政和貨幣政策的推動,也同時支撐住了經濟。
哇,這又是個幸運的例子!你的心裡可能正在這麼想。但如果你見到當時債券投資人的虧損時,恐怕你會看傻了眼!投資主權債券最可怕的一點就是,你知道國家不會倒,但不知道債務可以重整和減記,而且如果債權人逼人太甚,還亂「潑漆」的話,欠債國家的態度可能會從「低聲下氣」轉變為「玉石俱焚」,把世界搞得天翻地覆,這亦可由德國引發二次大戰的例子就可明白。從IMF的一份報告中可以看出:在俄羅斯倒債、停止支付盧布計價的債券後,持有短期國庫券(GKO)和長期債券(OFZ)的投資人為了減少損失,便同意以50%的折現率來計算未來的債券支付。如果你回想起我們在第一章中提到的債券價格公式,並以如此高的折現率來做計算,可以想見,這些調整後的債券價格必定慘不忍睹。
更慘的不止如此,以GKO的投資人為例,原本所持有的債券會被換成3.33%面額(調整後的面額)的現金、3.33%的三個月GKO、3.33%的六個月GKO 、20%為被折算成現金價值的OFZ(還得拿來支付稅款或購買俄羅斯銀行的股票),以及70%的新發OFZ(到期日由三年至五年)。天啊!這就像要喝伏特加,結果最後居然送來調酒,而且還是極為難喝的調酒!以折現後的現值來看,GKO的投資人至少損失41~55%,這還是以換到「調酒」中最短期的OFZ來算。如果以換到最長期的OFZ來算,損失還會再加多9%左右。
我希望回顧這場俄羅斯的倒債事件可以破除一般人對於主權債券的迷思。1998年俄羅斯的金融危機不能完全歸罪於債券的濫發。俄羅斯繼承了蘇聯時期的債務,並承受共產主義走向現代化的轉型之痛,才是激發這場風暴的結構性因素。但是接下來要談的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就不能不責怪主事者過分倚賴債券了!
◎鬆散聯盟?歐洲主權債務危機
2016年6月24日,「英國脫歐」公投的結果出爐,脫歐派以51.89%對上留歐派的48.11%,英國將要退出歐盟!這則令人意外的消息在當天引發全球金融市場的震盪。「脫歐」的主要原因之一,源自於歐盟對於會員國的約束,甚至不少規定已經內化成國內的法律,深入影響各國民眾的生活與商業運作。
舉個有趣的例子來說明吧。歐盟規定會員國不能賣「太彎」的香蕉。鉅細靡遺的規定讓歐盟國家更加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但無法因地制宜的變通,不免引發部分民眾的反感。雖說歐盟看似為一個緊密的政治和經濟聯盟,但事實上卻是一個結構上「該鬆不鬆」、「該緊不緊」的畸形怪物。
2016年時,歐盟已有28個會員國,其中19國使用統一的歐元──也就是說,大多數的歐盟國家已經成為「貨幣聯盟」。之所以說這樣的結構是「該緊不緊」,主要是因為歐元區欠缺財政聯盟,甚至在2010年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爆發前,銀行聯盟也沒有成形。各國基於主權的考量,不願將財政權和銀行監管權交出,只願意將貨幣政策交給歐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簡稱ECB)。回顧2008年金融海嘯發生後,美國幾乎同時祭出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聯準會也以銀行監管機構的身分,積極介入銀行的運作,因此迅速穩住局勢。反觀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發生後,在缺乏統一的財政和銀行監管之下,僅靠歐洲央行就想力挽狂瀾,可以想像困難度有多麼地高啊!
由於歐盟無法直接介入會員國的財政,為了讓貨幣聯盟持續運作和擴大,因此制定了《穩定與增長協定》(Stability and Growth Pact),內容規定會員國的財政赤字不得超過GDP百分之三以及債務水準不得超過GDP百分之六十。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像是一個國家的雙腳,當遇到危機時,通常要雙腳並用才能脫離險境。然而,歐元區的設計就像一隻腳被打斷後,裝上遙控義肢一樣。「義肢」在歐洲央行統一操控的情況下,會員國遇到危機時,只好用另一腳奮力奔跑,但無奈受到穩定與增長協定的約束,唯一能跑的腳又被一條繩索綁住。為了活命,會員國只好掙脫束縛,違反財政與債務上的規定。這樣的聯盟在設計之初,如果是因為政治上的阻力而不能健全組織的話,也應該嚴格審核會員國的資格,以及建立機制來動態介入。歐元區各國的經濟及財政狀况截然不同,令歐洲央行的貨幣政策無法滿足各自的需要,埋下債務危機爆發的引信。
除此之外,歐元區的設計還有另一個結構上的問題,這項問題呈現在「經常帳」(current account)上。歐洲經濟的「前段班」如德、法兩國在經常帳的收支較能平衡,甚至產生順差,而「後段班」如「歐豬五國」(PIIGS)則呈現逆差擴大。
為了平衡國際收支帳,資金由「前段班」借給「後段班」來支撐逆差。「後段班」以借款或發債的形式借入資金後,沒有將資金導入長期資本的投資,卻放任短期的消費和信貸,令國家只產生了暫時性的榮景。像是愛爾蘭和西班牙,信貸管控過於寬鬆,導致房市泡沫破裂後,銀行產生大量壞帳,放貸能力因此受限,政府為了維護金融體系的穩定和流動性,只好發債籌資救市。而希臘、義大利和葡萄牙則是沒有掌握金融海嘯前的榮景,將收入用於改善財政和債務水準,結果在2008年後,經濟放緩、稅收頓減,但支出卻難以同步下調,所以只好狂發主權債券來穩定局勢,導致政府債務佔GDP的比率直衝雲霄。
這些「後段班」國家的債券發行量大增還有另一項因素,就是發債成本不高。我們曾提過,發行人在決定新發債券的殖利率時,會以同年期的參考指標再加上一個數字,這個數字反映了發行人的信用評等。以2001年加入歐元區的希臘為例,在2009年之前的希臘公債殖利率幾乎與歐元區公債殖利率重疊,這便說明了希臘的公債殖利率並沒有被加上一個合理的數字,原因是信評機構給予錯誤的信用評等,而投資人便誤認為希臘公債和歐元區其他國家的風險相同,這些都是日後爆發希臘債務危機的主要因素。另外,這張圖同時傳達希臘在加入歐元區之後,竟然可以在高負債的情况下,還能持續以低息發債,無怪乎希臘政府沒有誘因和壓力來降低債務水準。歐元區「前段班」也享受著希臘借錢而拉動貿易的好處,對於希臘債務採取消極的態度。
2009年10月後,新上任的希臘政府宣布當年度的財政預測,數字從約6%的赤字(佔GDP的比率)變成12.7%,從而引爆希臘主權債務危機,信用評等在2010年4月被降為垃圾等級,債券殖利率在2011年達到25%左右。
希臘的債務危機點燃了投資人對於歐洲主權債券的憂慮,尤其「後段班」的國家在發債上遇到困難,而殖利率的上升也拉高了利息支出,更加深了市場的不安,這種惡性循環將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推向最高點。
歐盟、歐洲央行和IMF三巨頭(the European troika)在此時聯手救市,透過機制提供資金給需要的「後段班」國家,同時要求「後段班」國家遵守財政撙節措施和結構性改革。這兩項要求等於是要加稅、削減政府支出和民眾福利,並在各個層面產生巨變,不少「後段班」國家的人民上街激烈抗議。第一輪對於希臘的援助,沒有要求希臘主權債券的私人投資者承受損失,但在2012年3月展開對希臘第二輪的援助時,就要求私人投資者接受債券折現值約50%的損失。
我們難以否定當時救市的必要性,因為穩定市場信心、提供流動性,才能避免國家和銀行體系崩潰。然而,無止境的救市措施與結構性改革是相互矛盾的,就像個成績不好的學生,卻被放在以學業為導向的學校,老師非但不讓他痛定思痛,努力唸書,反而在考試中疏於監考,甚至還故意把答案掉在他的桌上。
就算歐洲領導人無法回到過去,阻止不該加入歐元區的國家加入,但至少可以專注於債務規模的削減,以防主權債務危機再次降臨。可惜「借錢容易、還錢難」,根據歐洲央行的資料顯示,從2009年底以來,歐元區19國的政府債務佔GDP的比率由78%升到2015年年底的91%左右。最令人感到失望的是,2015年3月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Mario Draghi)啟動了難以回頭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每月購買600億歐元的債券。到了2016年3月,歐洲央行宣布提高購債規模到每月800億歐元。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不僅加深「減債」的難度,更使得債券殖利率遭到扭曲,失去價格示警的功能。以義大利為例,在「英國脫歐」公投之後,媒體報導義大利銀行的壞帳高達17%,恐將醞釀出下一場金融風暴。一般來說,銀行所造成的系統性危機,最後總是由政府來買單。
然而,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簡稱OECD)的資料,義大利十年期公債於2016年7月底的殖利率為1.23%,仍然維持在較低的水準,沒有實際反映出倒債的風險,這必然和三巨頭捍衛主權債券的決心有關。看似無止境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正為歐洲債券規模的累積和價格的扭曲鋪上一條「康莊大道」。說到這裡,你應該會感到好奇,「量化寬鬆」這個火紅的名詞到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又和債券產生密不可分的關係呢?
第3章:主權債券(節錄)
◎倒債!1998年俄羅斯金融危機
來到1998年年初的俄羅斯首都莫斯科,你會發現酒館內大部分的俄羅斯人雖然口中喝著伏特加,卻不像在飲酒作樂,反而像在藉酒澆愁。
在1997年,俄羅斯的經濟成長率是0.8%,這是「蘇聯解體」後的第六個年頭,也是經濟邁向穩定的轉折點。除此之外,這一年還是俄羅斯在國際上談判蘇聯舊債、取得初步成果的一年,分析師紛紛預測俄羅斯的國家信用評等將被調升,發債成本將會降低。接著,限制非居民買賣俄羅斯公債的禁令解除,促使國外資金湧入俄羅斯,但資金卻只是集中在短期資本投資。在...
作者序
前言│一場迫切的危機
這本書要試著解釋清楚一個人們常聽見卻又陌生的東西(或者是商品),同時,它也可能是下一場全球危機之源。它就是「債券」,也是全球是否能避免再發生全面性金融危機的關鍵。
在電影《星際大戰7:原力覺醒》中,當「韓蘇洛」被他兒子刺死的那一刻,所有影迷應該都同感惋惜,而我常常在想,如果韓蘇洛在年輕時能夠具備豐富的債券知識,說不定就可利用「證券化」來擺脫他顛沛流離的生活,並好好養育自己的兒子,最後便不會走上這種悲劇!為了稍稍撫慰星戰迷的情緒,本書也將講解「證券化」並改編電影劇情,運用債券為工具來拯救韓蘇洛。除了電影情節的想像之外,在現實生活中,我也常常在思考,如果一般人能夠了解債券,善用資金買賣債券,收取穩定的配息、傳承累積的財富,是否就可以逐漸擺脫財務上的束縛,追求心靈上和生活上的自由呢?從過去在美林(Merrill Lynch)工作至今,我在私人銀行已有近20年時間。回想接觸過的個人或企業,我發現,即使經過「俄羅斯倒債危機」、「次貸危機」、「金融海嘯」和「歐債危機」等等與債券有關的市場災難,投資人對於債券的認識仍是一知半解。大部分人對於債券的知識增長甚少,但債券的發行量和複雜度卻一日千里。
現今債券這項課題,不僅僅只是理財工具如此簡單而已,即使不去投資債券的個人或公司,也將身不由己地陷入「大債時代」的泥淖。在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債券在全球政府的財政擴張下躍居為經濟的焦點,更在央行「量化寬鬆」和負利率的貨幣政策下獨領風騷。令人憂慮的是,濫用債券所衍生出的危機,會不會以「死灰復燃」的方式複製金融海嘯,或者是從「價」、「量」、「質」各方面,以千變萬化的面貌侵襲我們的世界?
本書大綱
當各位閱讀《當債券連結國家命運》這本書,除了可以學習如何投資債券之外,我更期盼喚起大家正視「濫用債券」會帶來什麼後果。接下來,容我先簡單介紹一下這本書的各個主題:
第一章「債券為什麼會漲跌」,嘗試以生動的方式來講解債券的原理。本章要先傳授債券的一些基本專業知識,主要是為了奠定理解後面章節的基礎。
第二章「債券投資原理」提到投資債券的策略和風險。雖說本書的重點在於探討債券如何連結國家命運,但在債券市場之中,不只政府、央行和企業扮演關鍵的角色,投資人對於債券的發行和獲利需求,也直接或間接影響到債券市場的運作和決策者的決定。因此,懂得投資人的操作策略,也是撰寫本書不可或缺的一環。
第三章「主權債券」則以俄羅斯和歐洲的債券危機為例,破除投資政府債券不會虧損的迷思,並探討「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感受主權債券如何影響國家的興衰。
第四章「公司債券」是從企業主和投資人的角色互換中,體會籌資和投資的困難之處。為了讓讀者感受購買公司債券的風險,以及大規模流通的公司債券對於國家造成的潛在威脅,我們將進行一場角色扮演,讓讀者擔任美國安隆公司的老闆。
在第五章「抵押債券」裡,我改編了星際大戰的電影劇情,試圖以「證券化」解救韓蘇洛,藉此讓讀者了解這種較為複雜的債券,並緊接著說明抵押債券的濫用如何引爆次貸危機。
第六章「巴賽爾協議III的債券」則詳述這個近年來迅速發展的「變形」債券。除此之外,本章節還會提到華爾街的遊說威力,以及現任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欲除之而後快的《陶德─法蘭克法案》(Dodd-Frank Wall Street Reform and Consumer Protection Act)等等。無疑地,「量化寬鬆」影響債券的「價」和「量」,埋下引發危機的導火線,而「巴賽爾協議III」(The Basel III Accord)的債券則可能以「質變」來造成更大的震盪。
第七章「決策困境」要探討在威脅潛伏的情況下,為何各國仍然漠視危機的發生,究竟是無力?還是無能?
第八章「如何避免債券顛覆國家」,我會試著以模擬對話的方式和武俠小說的比喻,針對如何避免債券顛覆國家,提出建言和思考方向。
債券是一種籌資和投資的工具,善用債券可令獲利暴衝,還可拯救企業和國家於危急存亡之秋。然而,債券並非像表面上的單純,隱藏在深處的細節,透過「證券化」、結構性設計等方式,幻化出各種不同的面貌,濫用的後果則會造成本金減記、債權轉股權或投資化為烏有等悲劇,輕則損失個人財富,重則引發金融危機。希望讀者以歷史為借鏡,並從故事中來理解,體會債券如何影響國家的命運,進而阻止在位者漫無止境地擴張債務。
前言│一場迫切的危機
這本書要試著解釋清楚一個人們常聽見卻又陌生的東西(或者是商品),同時,它也可能是下一場全球危機之源。它就是「債券」,也是全球是否能避免再發生全面性金融危機的關鍵。
在電影《星際大戰7:原力覺醒》中,當「韓蘇洛」被他兒子刺死的那一刻,所有影迷應該都同感惋惜,而我常常在想,如果韓蘇洛在年輕時能夠具備豐富的債券知識,說不定就可利用「證券化」來擺脫他顛沛流離的生活,並好好養育自己的兒子,最後便不會走上這種悲劇!為了稍稍撫慰星戰迷的情緒,本書也將講解「證券化」並改編電影劇情,運用債券為...
目錄
前言 一場迫切的危機
PART 1 認清債券的本質
第1章:債券為什麼會漲跌
第2章:債券投資的原理
想賺錢!要怎麼買賣
小心!風險可不小
走吧!穿越時空做債券
PART 2 債券、市場與國家級危機之謎
第3章:主權債券
倒債!1998年俄羅斯金融危機
鬆散聯盟?歐洲主權債務危機
量化寬鬆?只有美國夠資格
第4章:公司債券
換你當老闆,你要怎麼發債?
再現安隆案!(別扁我……)
致命的吸引力──高收益債券
CDS:為債券買保險?
第5章:抵押債券
星際大戰?用「證券化」搶救韓蘇洛
點石成金算什麼!抵押債券更厲害
次貸危機!無形的核彈
CDO?將「證券化」再「證券化」
第6章:巴塞爾協議III的債券
無形的手?華爾街的威力
央行的央行?巴塞爾協議再進化
瞠目結舌!進化版的變形債券
第7章:決策困境
葉倫不是葉問,卻要對打超過十個
梅克爾力主撙節,「超級瑪利歐」不計代價
日銀由「白」轉「黑」,安倍經濟學開高走低
行長周小川,穿不過組長習大大
第8章:如何避免債券顛覆國家
都是七傷拳:負利率政策、川普經濟學
「欲練神功,必先自宮?」
結語
前言 一場迫切的危機
PART 1 認清債券的本質
第1章:債券為什麼會漲跌
第2章:債券投資的原理
想賺錢!要怎麼買賣
小心!風險可不小
走吧!穿越時空做債券
PART 2 債券、市場與國家級危機之謎
第3章:主權債券
倒債!1998年俄羅斯金融危機
鬆散聯盟?歐洲主權債務危機
量化寬鬆?只有美國夠資格
第4章:公司債券
換你當老闆,你要怎麼發債?
再現安隆案!(別扁我……)
致命的吸引力──高收益債券
CDS:為債券買保險?
第5章:抵押債券
星際大戰?用「證券化」搶救韓蘇洛
點石成金算什麼!抵押債券更厲害
...
商品資料
出版社:大寫出版出版日期:2017-07-01ISBN/ISSN:9789865695835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176頁開數:15*21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