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蕾拉・司利馬尼
定價:NT$ 300
本商品已絕版
作者簡介:
蕾拉・司利馬尼(Leïla Slimani, 1981~)
出生於摩洛哥首都拉巴特,父親是銀行家,母親是醫生。1999年,她遠赴巴黎求學。從巴黎政治學院(Sciences Po)畢業後,在一本名為《青年非洲》(Jeune Afrique)的雜誌擔任記者工作,負責北非版塊。隨後,她走入婚姻,於2011年生子。
2012年,她辭職專心寫作。她的處女作《食人魔的花園》(Dans le jardin de l'ogre)塑造了一位當代包法利夫人,身為記者卻無心工作;深陷性癮無法自拔,而無法顧及妻子及母親的身分。該書於2014年一出版便廣受好評。在2016年,她出版了第二部小說《溫柔之歌》。這本以紐約真實社會案件為背景所寫成的作品,甫一出版即引起巨大迴響,不僅在法國締造驚人的銷售佳績,更為她贏得該年度法國龔固爾文學大獎。
譯者簡介:
黃琪雯
輔仁大學翻譯研究所法文筆譯組畢業。譯有《二個英國女孩與歐陸》、《亞瑟與禁忌之城》、《杏仁》、《爸爸,我們去哪裡?》、《我十歲,離婚》、《爸爸沒殺人》、《對不起,她不在了》、《雨傘默默》、《我答應》等書,以及法語電視影片數部。
得獎紀錄:
※榮獲2017年「ELLE雜誌女高中生文學獎」
※榮獲2017年「ELLE雜誌讀者票選獎」
※入圍2016賀納多文學獎、費米娜文學獎、花神文學獎、同盟文學獎決選
※法國讀者票選年度最受歡迎作家
※出版不到半年,單單在法國已創下逾60萬本的銷售佳績
※迅速襲捲全球,已售出超過30個語言版本
※原著小說已售出電影版權,即將搬上大銀幕
※作者即將於2018年出席台北國際書展
名人推薦:
【國內外媒體名人推薦】
李欣倫(作家,靜宜大學台灣文學系副教授)/專文推薦
平路(小說家)
朱國珍(小說家)
李偉文(作家,環保志工)
林欣誼(媒體工作者)
林德祐(中央大學法文系系主任)
房慧真(作家)
阿潑(作家)
高翊峰(小說家)
張亦絢(小說家)
賴芳玉(律師)
諶淑婷 (作家,全職媽媽)
瞿欣怡(作家)
誠摯推薦!
李欣倫(《以我為器》作者,靜宜大學台灣文學系副教授):
「除了精鑿出保母面目,小說精彩之處也在於人物間幾要失控、但仍維持某種微妙平衡的關係,包括保母與雇主夫妻之間的、保母與孩子之間的、親子之間甚至婆媳之間的,彼此的祕密結盟或尖銳對立,是敵是友都隨機無常。當然我們能從小說中多種身分與角色的互動中,歸納出長久以來普遍存在於階級、勞資、性別、親子間的對立和角力,但小說家高明、也正是小說精彩之處,遂在於讀者無法將這複雜幽微的關係網絡簡化並填入以上種種詞條裡……」
波勒.康斯坦,1998年龔固爾獎得主:
「當今很多女性都意識到,捨棄職場而成為家庭主婦,很可能讓她們難以如願得到精采的人生。《溫柔之歌》所關注的,也包含了這一群人。」
媒體推薦:
法國《世界報》:「蕾拉・司利馬尼以精準、直接的文字,經由一個社會案件反映出人性的黑暗、軟弱;以溫柔甜美的書名直指令人驚寒的真相。完美而駭人的作品!」
法國《快報》:「作者的筆調不具批判,也不帶悲傷,始終與讀者維持一個適當的距離,然而,這卻也是這部小說最迷人之處,讓你在情緒不至被快速渲染之時,慢慢地走入這個故事。」
法國《電訊報》:「相當精采的小說!一開始,作者就揭示殺嬰者的身份,接著以不帶煽動的文字,讓讀者保持著懸念,踏入這個悲劇事件中尋找真相。」
《青年非洲》:「相當推薦年輕的父母來讀這部小說。蕾拉將這首『溫柔之歌』獻給兒子艾米勒,其中所隱含的憂鬱旋律,一定能讓父母們產生強烈共鳴。」
《文學雜誌》:「蕾拉.司利瑪尼的小說語言就如同她筆下的人物:看似簡單,實則充滿諷喻和暗示,讓人讀後難以忘記。她的筆法極具特色與詩意,關懷社會與一群不被關注的人物,從他們的表相淺淺地描繪,進而深掘隱藏其下的深淵。」
《閱讀雜誌》:「太驚人了!很難相信這是一部以紐約社會事件為背景的小說。我們幾乎相信它是真實的,它的的確確不單只是發生在紐約,而是在我們的生活裡!」
法國《觀點週刊》:「直指人心!故事節奏宛如驚悚電影,蘊含巨大的張力。在社會階層的矛盾之外,還有仇恨與欲望,以及那隱藏在深處並最終釀成悲劇的無形的力量。」
《魅力雜誌》:「為什麼一定要讀蕾拉.司利馬尼的《溫柔之歌》?因為她以絕妙的技巧重建一樁悲慘的社會新聞;因為她的小說為文壇帶來了一陣溫柔的微風;因為她並沒有那麼膚淺地談論女性與家庭,與孩子……」
《解放報》:「這部小說以真實社會事件為背景,讓我們看到許多在新聞報導裡無法見到的角度,還有很多我們無法在短暫時刻裡洞悉的人性。那並非以『暴力、殘忍』等字眼所能描述詳盡,更可以說是一種長期缺乏溫情對待的結果。」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本書特色(編輯小語)
※雖以驚悚的事件為主題,但小說從頭至尾卻不見任何血腥、激烈搏鬥的畫面,作者反而以冷靜的筆調,向讀者呈現一個悲劇事件所反映出的社會問題及人性黑暗。
※小說中關於主僕問題的描寫相當生動。身為雇主的年輕夫妻雖自以為平等對待保母,但時時不經意流露出的,卻是明顯的主僕、上對下的態度。而保母的角色也很值得注意。她以為自己遇到對的雇主,認為這是個可以久待的家庭,在不自覺的情況下便投入越來越多的期待,終至讓自己陷入難以抽身的泥沼裡。
※一個母親為了重返職場而將孩子託付別人照顧,當孩子遭遇不測時,這個母親將面對「未盡母職」的責難!? 相反地,若一個母親為了在家照顧孩子而放棄職場,她又如何能自信而不在乎旁人眼光?如何不埋怨因為孩子而無法擁有完整的自己?如何平息「被社會忽視」的焦慮與不安?
※除了母親自我的定位,作者亦把眼光放在婆媳之間的角力,以及雙薪家庭衍生的夫妻關係、教養問題,深刻反映現代社會個人與家庭之間的難題。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3折89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二手價 | 數量 |
3折 | 0 |
6折 | 1 |
7折 | 3 |
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1 |
3折 | 1 |
5折 | 10 |
6折 | 4 |
7折 | 13 |
無折 | 1 |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蕾拉・司利馬尼
定價:NT$ 300
本商品已絕版
作者簡介:
蕾拉・司利馬尼(Leïla Slimani, 1981~)
出生於摩洛哥首都拉巴特,父親是銀行家,母親是醫生。1999年,她遠赴巴黎求學。從巴黎政治學院(Sciences Po)畢業後,在一本名為《青年非洲》(Jeune Afrique)的雜誌擔任記者工作,負責北非版塊。隨後,她走入婚姻,於2011年生子。
2012年,她辭職專心寫作。她的處女作《食人魔的花園》(Dans le jardin de l'ogre)塑造了一位當代包法利夫人,身為記者卻無心工作;深陷性癮無法自拔,而無法顧及妻子及母親的身分。該書於2014年一出版便廣受好評。在2016年,她出版了第二部小說《溫柔之歌》。這本以紐約真實社會案件為背景所寫成的作品,甫一出版即引起巨大迴響,不僅在法國締造驚人的銷售佳績,更為她贏得該年度法國龔固爾文學大獎。
譯者簡介:
黃琪雯
輔仁大學翻譯研究所法文筆譯組畢業。譯有《二個英國女孩與歐陸》、《亞瑟與禁忌之城》、《杏仁》、《爸爸,我們去哪裡?》、《我十歲,離婚》、《爸爸沒殺人》、《對不起,她不在了》、《雨傘默默》、《我答應》等書,以及法語電視影片數部。
得獎紀錄:
※榮獲2017年「ELLE雜誌女高中生文學獎」
※榮獲2017年「ELLE雜誌讀者票選獎」
※入圍2016賀納多文學獎、費米娜文學獎、花神文學獎、同盟文學獎決選
※法國讀者票選年度最受歡迎作家
※出版不到半年,單單在法國已創下逾60萬本的銷售佳績
※迅速襲捲全球,已售出超過30個語言版本
※原著小說已售出電影版權,即將搬上大銀幕
※作者即將於2018年出席台北國際書展
名人推薦:
【國內外媒體名人推薦】
李欣倫(作家,靜宜大學台灣文學系副教授)/專文推薦
平路(小說家)
朱國珍(小說家)
李偉文(作家,環保志工)
林欣誼(媒體工作者)
林德祐(中央大學法文系系主任)
房慧真(作家)
阿潑(作家)
高翊峰(小說家)
張亦絢(小說家)
賴芳玉(律師)
諶淑婷 (作家,全職媽媽)
瞿欣怡(作家)
誠摯推薦!
李欣倫(《以我為器》作者,靜宜大學台灣文學系副教授):
「除了精鑿出保母面目,小說精彩之處也在於人物間幾要失控、但仍維持某種微妙平衡的關係,包括保母與雇主夫妻之間的、保母與孩子之間的、親子之間甚至婆媳之間的,彼此的祕密結盟或尖銳對立,是敵是友都隨機無常。當然我們能從小說中多種身分與角色的互動中,歸納出長久以來普遍存在於階級、勞資、性別、親子間的對立和角力,但小說家高明、也正是小說精彩之處,遂在於讀者無法將這複雜幽微的關係網絡簡化並填入以上種種詞條裡……」
波勒.康斯坦,1998年龔固爾獎得主:
「當今很多女性都意識到,捨棄職場而成為家庭主婦,很可能讓她們難以如願得到精采的人生。《溫柔之歌》所關注的,也包含了這一群人。」
媒體推薦:
法國《世界報》:「蕾拉・司利馬尼以精準、直接的文字,經由一個社會案件反映出人性的黑暗、軟弱;以溫柔甜美的書名直指令人驚寒的真相。完美而駭人的作品!」
法國《快報》:「作者的筆調不具批判,也不帶悲傷,始終與讀者維持一個適當的距離,然而,這卻也是這部小說最迷人之處,讓你在情緒不至被快速渲染之時,慢慢地走入這個故事。」
法國《電訊報》:「相當精采的小說!一開始,作者就揭示殺嬰者的身份,接著以不帶煽動的文字,讓讀者保持著懸念,踏入這個悲劇事件中尋找真相。」
《青年非洲》:「相當推薦年輕的父母來讀這部小說。蕾拉將這首『溫柔之歌』獻給兒子艾米勒,其中所隱含的憂鬱旋律,一定能讓父母們產生強烈共鳴。」
《文學雜誌》:「蕾拉.司利瑪尼的小說語言就如同她筆下的人物:看似簡單,實則充滿諷喻和暗示,讓人讀後難以忘記。她的筆法極具特色與詩意,關懷社會與一群不被關注的人物,從他們的表相淺淺地描繪,進而深掘隱藏其下的深淵。」
《閱讀雜誌》:「太驚人了!很難相信這是一部以紐約社會事件為背景的小說。我們幾乎相信它是真實的,它的的確確不單只是發生在紐約,而是在我們的生活裡!」
法國《觀點週刊》:「直指人心!故事節奏宛如驚悚電影,蘊含巨大的張力。在社會階層的矛盾之外,還有仇恨與欲望,以及那隱藏在深處並最終釀成悲劇的無形的力量。」
《魅力雜誌》:「為什麼一定要讀蕾拉.司利馬尼的《溫柔之歌》?因為她以絕妙的技巧重建一樁悲慘的社會新聞;因為她的小說為文壇帶來了一陣溫柔的微風;因為她並沒有那麼膚淺地談論女性與家庭,與孩子……」
《解放報》:「這部小說以真實社會事件為背景,讓我們看到許多在新聞報導裡無法見到的角度,還有很多我們無法在短暫時刻裡洞悉的人性。那並非以『暴力、殘忍』等字眼所能描述詳盡,更可以說是一種長期缺乏溫情對待的結果。」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本書特色(編輯小語)
※雖以驚悚的事件為主題,但小說從頭至尾卻不見任何血腥、激烈搏鬥的畫面,作者反而以冷靜的筆調,向讀者呈現一個悲劇事件所反映出的社會問題及人性黑暗。
※小說中關於主僕問題的描寫相當生動。身為雇主的年輕夫妻雖自以為平等對待保母,但時時不經意流露出的,卻是明顯的主僕、上對下的態度。而保母的角色也很值得注意。她以為自己遇到對的雇主,認為這是個可以久待的家庭,在不自覺的情況下便投入越來越多的期待,終至讓自己陷入難以抽身的泥沼裡。
※一個母親為了重返職場而將孩子託付別人照顧,當孩子遭遇不測時,這個母親將面對「未盡母職」的責難!? 相反地,若一個母親為了在家照顧孩子而放棄職場,她又如何能自信而不在乎旁人眼光?如何不埋怨因為孩子而無法擁有完整的自己?如何平息「被社會忽視」的焦慮與不安?
※除了母親自我的定位,作者亦把眼光放在婆媳之間的角力,以及雙薪家庭衍生的夫妻關係、教養問題,深刻反映現代社會個人與家庭之間的難題。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價 | 數量 |
3折 | 0 |
6折 | 1 |
7折 | 3 |
徵求價 | 數量 |
2折 | 1 |
3折 | 1 |
5折 | 10 |
6折 | 4 |
7折 | 13 |
無折 | 1 |
最多人成交
平均成交價3折89元
最近成交價(折扣)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