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醫生與心理治療師的診療告白!
內向、焦慮、憂鬱、工作壓力、慢性病痛,
對疾病與死亡的恐懼……,
如果你也有難以面對的傷痛,為痛苦騰出一點空間,
當心理疾病襲來時,
我們可以理解痛苦、接受情緒,克服恐懼,
找出與脆弱自我的相處模式,
最後,學會與不完美自在相處
★ 法國亞馬遜《心理類》書籍,佳評如潮推薦!
★ 23位歐洲專家級精神科醫生與心理治療師的困境告白!
本書特色:
1. 23位精神科醫師與心理治療師,以自身遭遇的心理疾病為例,即便是最權威的醫生或心理師都會有私人情緒或疾病必須面對,正如疾病並不會挑選病人,只要是人都一定會有可能遇到。
2. 書中雖以談論心理疾病為主,但並不隱諱或黑暗,藉由專業醫師使用在病患與自己身上能有效的對抗、治癒疾病的方式,給被同樣困擾干擾的讀者提供親身經歷與建議。
3. 透過真實案例分享,讓所有對於有志在精神學科與心理主題的讀者,在此領域更加深入了解。
下述情況是否曾出現在你的生活中?干擾生活、擔心成為他人的笑柄?甚至讓人喘不過氣、每天都在沉重的壓力中度過?
【症狀1】壓力來臨時只想逃離抗拒
【症狀2】面對陌生人緊張說不出話、社交讓你渾身不自在
【症狀3】擺脫不了工作、感情、人際、疾病引起的焦慮
【症狀4】任何成癮:酒精、藥物、3C、性愛
【症狀5】無法接受曾經的創傷
【症狀6】朋友說你是「老好人」,無法說不無法拒絕
【症狀7】對自我要求甚高,必須是一個完美的人
在此書中,醫師與心理治療師們,將會跟讀者聊聊這些問題,更重要的是,告訴你是什麼幫助了他們脫離困境。
為了不重蹈覆轍,書中也會提到這些專業者如何照料自己並持續維持的方式。因為,要保持好的狀態才能提供好的治療。良好的身心狀態能大大提升他們的同理心。
因此,在書頁中可以讀到具體的建議,不只有用,更是被使用過的建議,其中包含:給社交焦慮者練習自我表達的JEEPP法則、被焦慮佔據時爬梳思緒的忠告、憂鬱預防以及來襲時書中採用的正念認知療法、自我的復原能力到正向心理學,如何辨別紛擾的思緒與情緒,並與自我區分……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書中的案例並不是被推崇的典範,而是希望讀者能從中得到啟發:失誤,脆弱,但他們努力執行了自己提供給病患的建議。這些醫師與治療師並不會比常人優越,但他們有較有力的方法,並渴望能傳授一些自身的經驗。
希望能藉由這些醫師與治療師親親身心路歷程淘選而出的建議,伴隨讀者走過被痛苦侵襲的期間。
作者簡介:
編著
克里斯多夫‧翁推 Christophe André
精神科醫師與心理治療師,任職巴黎聖安娜醫院。著有《L’Estime de soi(2007》、《Vivre heureux,Imparfaits, libres et heureux(2006)》以及《Les Etats d’ame(2009)》,Odile Jacob 出版。
譯者簡介:
黃奕菱
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人類學系碩士就讀中。專職寫論文和做田野,兼職翻譯和思考人生。立志做漁村姑娘版的人類學家,但暫時被困在巴黎。 翻譯或文章邀稿:liner80222@hotmail.com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審定推薦
陳品皓 臨床心理師/好日子心理治療所執行長
名人推薦:審定推薦
陳品皓 臨床心理師/好日子心理治療所執行長
作者序
序
「人們應該要求我追求真理,而非找到真理。」──德尼‧狄德羅《哲學思想錄》(Denis Diderot,Pensées philosophiques)
你們怎麼想我不清楚,不過我從沒遇過超人,或是女超人。事實上,我從來沒遇過人生沒有一點起伏、從不曾展現出缺陷或軟弱的人。相反地,我遇過很多表面裝得過得很好,但其實活得很糟的人。或是另一種大家都覺得他過得很不錯,但實際上活得很苦的人。
你們也許會說我的觀點偏激,那些日子過得真的很好的人不會來找我諮詢。沒錯。但除了在醫院的診療室之外,我也會在其他地方觀察人!而每次當我近距離和他人交流時,每當我看到他們的日常生活或聽他們的親友談論他們時,我發現我們大家都是由缺陷和弱點組成的。
因此,長時間下來,我體認出了一些信條。
信條1:每個人都有缺點。
信條2:那些「過得好」的人是懂得和自己缺陷相處的人。
信條3:知道自己不是唯一一個有問題的人,這讓人感到安慰。
信條4:了解他人在面對自身問題時是如何處理的,還挺有意思的。
心理治療師會活得比他們的病患好嗎?
心理治療師當然也躲不開這樣的定律:我們也有一些問題、一點恐慌、一些抑鬱。我們之中有些人曾深陷憂鬱、藥物之中,有人經歷過艱辛的童年,甚至嘗試過自殺。會知道這些是因為我們之間會聊這些問題,會互相幫助,互給建議,為彼此互相治療。
長久以來沒人談論過這些問題。或只是以「心理治療師跟他們的病患一樣瘋」一笑帶過。用這樣荒唐的笑話掩飾避免認真聊這話題的意圖。然而,心理治療師與病患之間的共通點這主題還挺有意思的……
在幾年前的一場精神病學研討會上,我記得我們和一些同仁,組織了一場探討心理治療師與病患關係的專題研討會。我們邀請了幾位病患互助協會的代表來和我們聊聊,因此很自然的,這些協會的許多成員也到場旁聽。在當時,這樣的活動還不太盛行,而我們許多同業也對和病患面對面的場合感到尷尬,有些甚至反對將此兩方攪和在一起。不過對我們而言,此類交流利大於弊。不幸地,中途觀眾席中舉起了一隻手,一位目光稍微尖銳的先生用激昂的語氣發問了一個又長又令人難以理解的問題。某些人回以理解或憐憫的微笑:「這就是我們把病患請來的後果……」但專題演討會結束後,這位先生來找我並向我解釋,依舊是很激昂的語氣,他其實是位精神科醫師。該怎麼說呢?當然,我替他感到煩惱,但我也鬆了一口氣,更加確信患者與治療師之間的關係比他們自己想像的還要親近!而且在某些條件為前提下,這並不是一種困擾……
曾經受過苦的治療師在治療上會比較厲害嗎?
什麼是好治療師的必要條件?
這麼說好了,要成為一位好的治療師,有個先決條件:那就是,當然,他必須學過如何治療他人。學歷和訓練有其重要性:一定要勇敢地向自己的治療師詢問他的學歷(心理學家、精神科醫師、醫師或其他),哪些是他建議的治療法,而這些治療法包含哪些內容。一個稱職的治療師永遠會願意花時間回答你的提問,並向你解說他的工作方式。治療法並不只是聆聽和開導。總之,不只是那樣。它綜合了技巧、能力、科學數據、從其他治療師獲得的經驗,等等。
要成為一名好的治療師,除了先決條件外,最好還要具備的,就是在治療時治療師本身不會太痛苦。當然我們可能在治療中感到壓力、受挫或驚惶,但這些狀況不會持續太久。尼采的格言:「一個能夠擺脫自身枷鎖的人至少可以解放他的朋友。」永久適用於心理治療上。如果治療師本身就對酒精有依存感卻同時治療酗酒的病患,這是不道德且欺騙的行徑。在治療焦慮或沮喪的患者時,若治療師也同時受憂鬱症或恐慌症所苦,同樣是不道德及欺騙的行為,這讓我想到某位出名的精神分析學家,在一個離他家很遠的大城市舉辦一場關於恐懼症演講裡提到的小趣事:他自己也徹底是位恐懼症患者,邀請他來演講的同事們必須隨侍在側讓他不會感到恐慌;因此,這些同事在面對演說與現實狀況的巨大差異時有些不知所措。當然也不需要誇張到要求治療師提出心理健康的證明,不過至少他們要能夠戰勝自己的弱點。
某位雙極性情感型精神病(或稱躁鬱症)的權威專家,本身即是此疾病的患者。她不畏懼地在一本感人的書中提到自己的病症;在其中,她說到她的人生可能因為不接受治療而被摧毀,亦提到這項疾病如何困擾又豐富她的生命。所以,疾病不是問題,重點在於治療:以此為前提,所有健康問題的專家該標榜的不是他們很健康,而是他們對維持健康的正確行為。
要成為一名好的治療師,最後一個值得關注的是:認知自身的困境並擺脫這些困擾,對心理治療師而言是有利的。這樣的行為能提高同理心:如果我們經歷同樣的病痛就能更加理解那種痛苦。我主要是強調「更容易理解」這一點,當然還是有其他除了自身受苦之外亦能產生同感的方式。不過生病並治癒,能幫助自己掌握使用於治療自己或患者的工具。而且還能讓治療者再重拾謙遜的態度,並意識到我們對患者所提的要求有時是有其困難度的。那些克服過各式不同困境的治療者,除了原本已擁有的知識之外,還具有另一項能力:經驗。他們的起跑線通常比他人要超前一些:因為他們在自己身上已經使用過對患者建議的方法,也因此而更具合理性。不是人格高低的關係,而是先後嘗試的關係。
為何出這本書?
此書敘述的是多位精神科醫師與心理治療師面對他們自身心理困境的親身經歷。這其中有許多狀況相當普遍,且對大部分的人來說都不陌生,像是壓力、焦慮、或者意志消沈;還有一些較嚴重且失衡的狀況,如毒癮或虐待。在此書中,他們會跟大家聊聊這些問題,更重要的是,告訴讀者是什麼幫助了他們脫離困境。為了不再重蹈覆轍:書中也會提到他們如何照料自己並持續維持的方式。因為,要保持好的狀態才能提供好的治療。治療師的良好身心狀態能大大提升他們的同理心。以提供治療為樂才能增長治療師的傾聽、同感及援助能力。
因此,讀者在書頁中可以讀到具體的建議,不只有用,更是被使用過的建議:也就是說,這些建議都是由治療師親身體驗過的。要注意的是,書中心的案例並非被推崇的模範,而是希望能從中得到啟發:失誤,脆弱,但他們努力執行了自己提供給病患的建議。令人感動,也更能激勵他人。換言之,是一些友善的範例:相較於讀者們,他們一開始的狀況並不會比較優越,但他們有較有力的方法,並渴望能傳授一些自身的經驗。
人性的分享
對於一些同事,其中一些還是朋友,在他們身上發現我們從未談論過的困境時讓我很感興趣,也有所感受。我覺得各位也會對本書中的小故事感興趣,也會受到觸動。在書中自白的這些治療師們都展現了誠實與勇氣。如同患者來到我們面前,對我們坦白他們的苦痛、失敗、恥辱、恐懼──亦向我們展現他們的能力,讓我們參與他們的努力和進步。因此,邊閱讀他們的故事,我邊問自己:「那你呢?」我本來只想要靜靜寫篇序言就好,但這會兒我卻覺得像個「膽小鬼」般的退在幕後。事實上,我應該可以自己獨力完成這本書,因為我覺得我的一生都在對抗自身的缺陷。儒勒‧雷納爾(Julies Renard)在他的日記裡提到過他的「失效的缺陷」;我好像有滿多這種失效的缺陷,而且,我似乎總是對失去效用的努力過程感到興趣。而且是有利的,以我的立場而言。不過,工程顯然尚未完工!
例如去年夏天:渡完假回來後,我發現我的機車故障了,我的電腦在我還沒有儲存一些重要緊急的資料時當機了,還有我們家的冰箱也壞了,裡面的東西也是……我當然知道也主張這一切都不要緊,不過是一些器材,儘管花了我幾天才重新回到可接受的冷靜狀態。我的妻子和女兒們用戲謔的眼神看著這一切(親人的訪談長久以來就是我們心理學家最可靠的資訊來源):「你這麼一個壓力與冥想的大專家,為這點事就惱火?」想當然爾,我有我的理由。我對她們解釋若是在以前,當我還不是精神科醫師之前,這樣的狀況可能會持續更久的時間。總之,我惱火的時間沒有太長,而沮喪和氣惱的高潮一過,日常生活又快速恢復原狀。
從前,在我的專長領域,尤其是理論方面,如果不能達到完美,我會覺得很不安。我覺得被偽善感包圍,就是哲學家亞歷山德‧鳩立昂(Alexandre Jollien)在他其中一本自傳中提到的,他寫道:「我閒談著平靜並活在不安中。」但今日,我的立場很簡單:我允許自己脆弱和不完美,而且我規定自己在面對這樣的狀況時不可以持續消極或放縱。我當然也會在自己身上運用我推薦並使用在我的病患身上的療法:承認自己的缺陷,然後對其採取行動。我不會放棄努力而且我接受自己的狀態……
在我的職業生涯裡,三樣技巧在私人的情況下幫助過我:肯定自我來處理我的內向,認知療法來對付我焦慮的習性,正念療法來治我的沮喪。為此我對教授我這些領域的師長甚為感激:關於自我肯定的Madeleine Boisvert 和 Jean-Marie Beaudry,關於認知療法的Ivy Blackburn 和 Jean Cottraux,和最後教育我正念療法的Zindel Segal 和Jon Kabat-Zinn。被教育了這些技巧後的我成了一個不一樣的人,一個我比較想成為的人,也是一個我認為比「過去」的我活得更好的人。這就是為何許多經歷過這一段的治療師常常如此「著迷」於他們的治療工具,甚至有時無法忍受他人對它們提出批評,就像最近「心理學家之爭」所呈現的:他們常常是被這些相同的工具大力相助過。作家兼心理分析師Philippe Grimbert 如此寫道:「精神分析不是治療,是救助。」對一名治療師而言,不論出身哪所學校,都很難忍受針對救過他的工具的批評(啊,又一項標準可以用來檢測你的治療師:批評他的方……)。
致謝
我的感謝不只是對我的師長,還有我的病患們。多虧了他們,我可以規律地實踐:當我主導我的冥想小組時,我跟他們一起靜坐;當我和他們一起思索他們的人生時,我也會接著反思我自己生活的方式。他們的困境總為我開導了自己的難處。一邊了解他們,我也了解自己;一邊幫助他們,我也幫了自己;一邊治療他們,我亦自我治療!
此外,當很了解我的「老」病患對我說:「醫師,你今天看起來狀態不太好。」時,若他們所言為真,我會承認。這對他們很有幫助:就算是治療師也會有情緒,當然。人不能依據強弱或有沒有問題被分為兩類,該看做是正面臨問題的人和曾經有過問題的人,能夠面對並克服困難的人和其他正在學習這麼做的人。互相談論彼此的問題,相互訴說彼此的努力,對我的同事、也是此書的共同作者們以及我來說,我們覺得是有助益的。
希望能為你提供一點幫助……
序
「人們應該要求我追求真理,而非找到真理。」──德尼‧狄德羅《哲學思想錄》(Denis Diderot,Pensées philosophiques)
你們怎麼想我不清楚,不過我從沒遇過超人,或是女超人。事實上,我從來沒遇過人生沒有一點起伏、從不曾展現出缺陷或軟弱的人。相反地,我遇過很多表面裝得過得很好,但其實活得很糟的人。或是另一種大家都覺得他過得很不錯,但實際上活得很苦的人。
你們也許會說我的觀點偏激,那些日子過得真的很好的人不會來找我諮詢。沒錯。但除了在醫院的診療室之外,我也會在其他地方觀察人!而每次當我近距離和他人交流時,...
目錄
序
第一章 戰勝苦難
做為精神科醫師並不能讓你免於疾病與痛苦,也不能消除你的混亂和不安,
但是能幫助你步向下沉淪。因為我們知道該怎麼做,並且為之努力──僅僅
只要和我們的病患做相同的事,加上毅力和謙遜,便能夠發現這些努力在自己
身上也行得通……
1.內向,臉紅,懼怕他人的目光
2.克服對疾病的恐懼
3.幽閉恐懼症的記憶
4.憂鬱症,當我們被你把持!
5.當恐懼讓你無法行動
6.學習與接受自己的漫漫長路
7.從復原力到正向心理學
第二章 平靜與平衡
生活中要克服的不僅僅是晦暗的時刻,還有缺憾的靈魂、痛苦的角落、
恥辱的汙點、恐懼和疑慮。那麼,我們該不該努力不懈的建立並維持心理
的平衡?答案是肯定的。這真是一份令人生厭的工作,但是幸好,也很引人入勝……
8. 接受自己的過去
9.在我的生命中一貫地執行自己給出的建議
10.在工作或其他場域中對自身的女性特質產生信心
11.不再害怕老化或死亡
12.對放鬆療法與靜坐的體認
13.跟自己的過去取得和解以便享受當下
第三章 發展人際關係
倘若人生只能獨自一人,我們為什麼要變得更好呢?
建構並且滋養著我們的,是我們與他人之間的關係。這些關係
有時候是救贖,有時候也是傷害。幸好總有一些可以指點方向
的參考手冊,不必一定得遵守,但至少可以保持關心……
14.揭露自我:學習自我剖析
15.「不」的戰爭:父母與孩子間的權威
16.行動前先傾聽
17.治療師的自我肯定
18.不,我不是個完美媽媽
19.寵物與飼主的關係是人際關係的反映
第四章 繼續前進
我們通常稱之為個人發展的這些努力,都不盡然是為了治療自己,
而是讓自己的內心生活更溫暖、安祥、幸福、澄澈,且更有創意,
同時繼續真正的生活著。也就是繼續和這個世界打交道。有時容易,
有時難。但最重要的是每一刻都能和自己說:我已有所學習和成長……
20.我們該往哪去?跟著自身生命的價值走
21.轉換或結合其他方式,2種改變的方法
22.我如何處理工作上的壓力
23.相信自己的直覺
24.正面看待拒絕
25.慢性病痛:讓自身的價值來給生命帶來力量
備註/作者們簡介
序
第一章 戰勝苦難
做為精神科醫師並不能讓你免於疾病與痛苦,也不能消除你的混亂和不安,
但是能幫助你步向下沉淪。因為我們知道該怎麼做,並且為之努力──僅僅
只要和我們的病患做相同的事,加上毅力和謙遜,便能夠發現這些努力在自己
身上也行得通……
1.內向,臉紅,懼怕他人的目光
2.克服對疾病的恐懼
3.幽閉恐懼症的記憶 ...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472頁開數:14.8*21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