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反應心理學:瞬間猜透對方內心的真實意思
什麼是微反應呢?就是「心理應激微反應」。它是人們在受到有效刺激的一刹那,不由自主地表現出的不受思維控制的瞬間真實反應。
本書教你在人際交往中靈活運用心理學的方法,用眼睛洞察一切,察人於無形,觀人於細微,多角度挖掘隱藏在人們內心深處的奧秘,使你具備瞭解和掌控他人的心理策略技巧,在闖蕩社會、行走江湖中,獨具一雙慧眼。
破解身體語言,瞬間洞悉人心。日常觀察人心的一部速查手冊,具有很強的實用性,能幫你成為人際關係的贏家!
「微反應」是個廣義的「大詞」,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微表情」,屬於「面孔微反應」。
二、是除了表情以外的,其他能夠映射心理狀態的身體動作,也就是常說的「小動作」,可以彆扭地稱為「微動作」,屬於「身體微反應」。
三、是語言訊息本身,包括使用的詞彙、語法以及聲音特徵,稱為「微語義」,屬於「語言微反應」。
「微反應」在通常語境下,又會讓人直接聯想到身體的動作反應,即前面列舉的第二個方面的內容「微動作」。所以,「微反應」從這個角度講,也可以作為一個狹義的「小詞」,以便更貼近普通人的理解。
作者簡介:
王華志
清華研究所畢業,擔任過助教、教授,美國華盛頓州大學心理學博士班,對精神人格教育做過深入研究,不論在心理學、社會學方面均有精闢言論,常鼓勵人們借古人智慧來改變自己。作者花費了多年的時間與精力,蒐集了大量相關資料,得以成書。曾著有:《剖析名人心理學》、《新心理學的人性觀點》。
章節試閱
1 首因效應:初次相見,給別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很多人都習慣由第一印象來判斷、評價他人,你是不是經常聽到這些話:
「從第一眼起,我就特別喜歡他。」
「他給我的第一印象,我永遠都忘不了。」
「第一次見他,我就感覺怎麼也不會喜歡這種人。」
「還記得他第一次來,短短數分鐘的談話,直覺告訴我:他不合適。」
人際交往中人們的這種心理,就是所謂的首因效應。首因,是指首次認知對方而在腦中留下的「第一印象」。首因效應,也叫做「第一印象效應」,是指最初接觸到的訊息所形成的印象對我們以後的行為活動和評價的影響。
一般地,你在最初交往中給對方留下什麼印象,對方容易自覺地依據這種印象來決定是否從心理上接納你。第一印象既可以助某人某事成功,也可讓某人某事失敗。
有個畢業生,學的是新聞專業,正急於找工作。一天,他到某報社見總編說:「你們需要一個編輯嗎?」
「不需要!」
「那麼記者呢?」
「不需要!」
「那麼排版人員、校對呢?」
「我們現在什麼空缺也沒有了。」
「那麼,你們一定需要這個東西。」說著,他從公事包中拿出一塊精緻的小牌子,上面寫著「額滿,暫不雇用」。總編看了看牌子,微笑著點了點頭,說:「如果你願意,可以到我們廣告部工作。」這個大學生透過自己製作的牌子表達了自己的機智和樂觀,給總編留下了美好的「第一印象」,引起對方極大的興趣,從而為自己贏得了一份工作。「第一印象」在這裡產生了微妙而有效的作用。
心理學告訴我們,與一個人初次會面,第一印象在四十五秒鐘內就能產生。這一最先的印象對他人的社會知覺產生較強的影響,並且在對方的頭腦中形成並佔據著主導地位,所謂「先入為主」。有心理學家指出:「保持和復現,依賴於有關的心理活動第一次出現時注意和興趣的強度。」並且這種先入為主的第一印象是人的普遍的主觀性傾向,會直接影響到以後的一系列行為。
一般人都有切身體會,第一印象是難以改變的,因此在日常交往過程中,尤其是與別人的初次交往時,一定要注意給別人留下美好的印象。首因效應在人際交往中對人的影響非常大,是人與人交際心理中的一個重要名詞。初次見面時,對方的表情、體態、儀表、服裝、談吐、禮節等形成了我們對對方的第一印象。在現實生活中,在首因效應作用下形成的第一印象常常左右著我們對他人的日後看法。因為第一印象一旦形成,就不容易改變。而初次印象是長期交往的基礎,是取信於人的出發點。
那麼,怎樣使別人喜歡你,使你更容易受到歡迎,更容易交到朋友呢?
盛行全球的《人性的弱點》一書的作者、成功學大師戴爾•卡內基,運用心理學知識,針對人類共同的心理特點,提出了使你成為大眾寵兒的方法:任何人都喜歡那些欣賞和關心他們的人,因此最有效的交際竅門是對別人真心實意地感興趣;要努力學會為別人提供服務,不惜花費時間、精力,誠心誠意地為別人設想和做事情,這樣才能獲得真正的朋友。
西班牙專家認為,人們在日常交際中對他人的第一印象主要來自動作、姿態、外表、目光和表情等非口頭語言。
西班牙《先鋒報》報導說,根據大學心理學教授阿維亞的研究,與人初次交談時,非口頭語言可提供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七十的訊息。
對無緣得見的社會名人,多數人也會產生或好或壞的第一印象,影響因素包括他們的外貌以及媒體對其公眾形象的評價。此外,女人比男人感性,所以更容易先入為主;男人相對更加理性,在長遠洞察力方面有優勢。
第一印象無論好壞都很難抹去,因此初次見面就不討人喜歡的人通常不具備良好的交際能力。
那麼,什麼樣的舉止會給人留下糟糕的第一印象呢?
阿維亞指出,初次見面就講述私人生活或個人問題、搬弄是非或批評他人、只談論自己、過於活潑或好開玩笑、舉止莽撞冒失、自己高談闊論卻不給對方說話機會、認為自己永遠有理或目空一切,都會給人留下壞印象。
怎樣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呢?
阿維亞說:「這需要有清楚的自我認識,能自我反省並及時改正,比如注意自己的表情是否僵硬、笑容是否令人不快;注意自身形象和個人衛生;交談時適當保持沉默或改變說話語調;尋找自己與對方的共同話題等。此外,活躍談話氣氛的能力十分重要,因為很多人憑直覺來判斷談話對象是否值得結交。」
這位專家最後強調:沒有人能夠給所有人都留下好印象,因此,最重要的是別浪費時間,要結識那些值得交往的人。
由於首因效應作用的存在,這就要求我們在和別人初次交往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修飾自己,從外表到語言到內在的素質,給人一種愉悅的感覺,讓人願意與你交往。
心理學要點
在現實生活中,在首因效應作用下形成的第一印象常常左右著我們對他人的日後看法。因為第一印象一旦形成,就不容易改變。而初次印象是長期交往的基礎,是取信於人的出發點。
2 近因效應:有好的開始,更要有好的結尾
首因效應一般在交往雙方還彼此生疏的階段特別重要,而隨著雙方瞭解的加深,近因效應就開始發揮它的作用了。近因效應是相對於首因效應而言的,是指在交往過程中,我們對他人最近的、最新的認識占了主體地位,掩蓋了以往的評價,也稱為「新穎效應」。
比如,你的一個平凡的老鄰居突然做了官,你就會一掃其平凡的印象,對其刮目相看。再比如,多年不見的朋友,在自己腦海中的印象最深的,其實就是臨別時的情景;一個朋友總是讓你生氣,可是談起生氣的原因,大概只能說上兩三條;你的一個好朋友最近做了一件對不起你的事情,你提起他來就只記得他的壞處,完全忘了當初的好處……這一切都是近因效應的影響。
兩人在平常接觸頗多,彼此之間卻都將對方最後一次印象作為互相認識與評價的依據,因為最近發生的事或瞭解的東西掩蓋了對對方的一貫瞭解。這就是近因效應所產生的結果。
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新獲得的訊息往往起優勢作用,也即最近的訊息對認知的影響相對比較大,所留下的印象也相對深刻。
美國心理學家盧欽斯用編撰的兩段文字作為實驗材料作研究。他編撰的文字材料主要是描寫一個名叫傑瑞的男孩的生活片段,第一段文字將傑瑞描寫成熱情並外向的人,另一段文字則相反,把他描寫成冷淡而內向的人。例如,第一段中說傑瑞與朋友一起去上學,走在撒滿陽光的馬路上,與店鋪裡的熟人說話,與新結識的女孩子打招呼等;第二段中說傑瑞放學後一個人步行回家,他走在馬路的背陰一側,他沒有與新近結識的女孩子打招呼等。在實驗中,盧欽斯把兩段文字加以組合:
第一組,描寫傑瑞熱情外向的文字先出現,冷淡內向的文字後出現。
第二組,描寫傑瑞冷淡內向的文字先出現,熱情外向的文字後出現。
第三組,只顯示描寫傑瑞熱情外向的文字。
第四組,只顯示描寫傑瑞冷淡內向的文字。
盧欽斯讓四組被試驗者分別閱讀一組文字材料,然後回答一個問題「傑瑞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結果發現,第一組被試驗者中有78%的人認為傑瑞是友好的,第二組中只有18%的被試者認為傑瑞是友好的,第三組中認為傑瑞是友好的被試驗者有95%,第四組只有3%的被試驗者認為傑瑞是友好的。
這項研究結果證明,訊息呈現的順序會對社會認知產生影響,先呈現的訊息比後呈現的訊息有更大的影響作用。但是,盧欽斯進一步研究發現:如果在兩段文字之間插入某些其他活動,如做數學題、聽故事等,則大部分被試驗者會根據活動以後得到的訊息對傑瑞進行判斷,也就是說,最近獲得的訊息對他們的社會知覺起到了更大的影響,近因效應很明顯地在發生著作用。
研究發現,近因效應一般不如首因效應明顯和普遍。在印象形成過程中,當不斷有足夠引人注意的新資訊,或者原來的印象已經淡忘時,新近獲得的訊息的作用就會較大,就會發生近因效應。個性特點也影響近因效應或首因效應的發生,一般心理上開放、靈活的人容易受近因效應的影響;而心理上保持高度一致,具有穩定傾向的人,容易受首因效應的影響。
這樣看來,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似乎矛盾,其實二者並不矛盾。這兩個心理活動的規律向我們揭示了一個很簡單但很有價值的道理:在一般情況下,第一印象和最近印象對人際認知的影響比較大。
由此不難看出,在人際交往中,最近、最後的印象,往往是最強烈的,可以沖淡在此之前產生的各種因素。所以,我們在交往中,在重視好的開始的同時也要重視好的結尾。
在經常接觸、長期共事的人之間,彼此之間往往都將對方的最後一次印象作為認識與評價的依據,並常常使彼此的人際關係和人際交往發生質和量的變化。現實生活中的友誼破裂、夫妻反目、朋友絕交等,都與近因效應有關。當然,近因效應也給了我們改變形象、彌補過錯、重新來過的機會。例如,兩個朋友因故「冷戰」一段時間後,一方主動向對方表示好感或歉意,往往會出乎意料地博得對方的好感,化解恩怨。如何讓近因效應發揮好的作用,就看你如何運用了。
心理學要點
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新獲得的資訊往往起優勢作用,也即最近的資訊對認知的影響相對比較大,所留下的印象也相對深刻。
3 鄰里效應:熱情對待和關心身邊親近的人,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報酬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遠房親戚雖有血緣關係,但不常走動,關係還沒有天天能打照面的對鄰親近。心理學上的「鄰里效應」就是由此引申出來的。
鄰里效應是社交中的一條黃金定律,你只有努力和鄰近的人友好相處,用熱情去打動他們,才能贏得別人的好感,也才會給自己營造一個自在舒適的環境。當然,這種效應不僅局限於周圍的鄰居,還包括你身邊的那些人。
一個身邊的好朋友比一個遠在他鄉的好親戚起的作用要大許多。哪怕是你有再多的好親戚又怎樣呢?你們天各一方,碰上什麼事,他也是遠水救不了近火。這時你就需要找離你最近的人幫忙,他們發揮的作用才是最大的。所以和周圍
1 首因效應:初次相見,給別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很多人都習慣由第一印象來判斷、評價他人,你是不是經常聽到這些話:
「從第一眼起,我就特別喜歡他。」
「他給我的第一印象,我永遠都忘不了。」
「第一次見他,我就感覺怎麼也不會喜歡這種人。」
「還記得他第一次來,短短數分鐘的談話,直覺告訴我:他不合適。」
人際交往中人們的這種心理,就是所謂的首因效應。首因,是指首次認知對方而在腦中留下的「第一印象」。首因效應,也叫做「第一印象效應」,是指最初接觸到的訊息所形成的印象對我們以後的行為活動和評價的影響。
一般地,...
作者序
說到微反應,大多數人都會認為這只是面部五官的表情。其實,微反應不僅僅包括人的面部表情,人們的肢體表情、語言表情和行為表情也在微表情的範疇之內。
一般情況下,人們都認為微笑是展示開心,友好的表現。工作中,我們會看到同事的微笑。在生活中,我們去吃飯能看見服務員的微笑,坐交通工具時,我們也能看見司機的微笑……
你有沒有想過,這些微笑之中有多少是發自內心的?所有的微笑都是真誠的?沒有任何的含義嗎?答案是:並不是所有的微笑都是真誠的。微笑的面孔下,也有可能掩蓋著謊言!如何去識破這些表情下隱藏的真正含義呢?這就需要我們懂一點心理學了。
那麼,什麼是心理學呢?其實,心理學就是關於「心」的科學。法國文學家狄德羅曾說過:「一個人,他心靈的每一個活動都表現在他的臉上,刻畫得很清晰,很明顯。」心理學告訴我們,與一個人初次見面,第一印象在四十五秒鐘就能產生。這一印象在對方的頭腦中形成並佔據著主導地位,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先入為主」。
那麼,什麼是微反應呢?微反應的全稱,是「心理應激微反應」。它是人們在受到有效刺激的一刹那,不由自主地表現出的不受思維控制的瞬間真實反應。如果要為「微反應」這個心理學領域的新詞找個外國前輩詞彙來對應的話,那它的英文原文應該是「Micro-expressions」(通常譯為「微表情」)。另有一意,指微觀程度上的反應,(英文為Micro-reaction)在微反應器中直徑為幾十到幾百微米的微通道內發生物理或者化學反應。
嚴格來講,「微反應」是個廣義的「大詞」,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微表情」,屬於「面孔微反應」。
二、是除了表情以外的,其他能夠映射心理狀態的身體動作,也就是常說的「小動作」 ,可以彆扭地稱為「微動作」,屬於「身體微反應」。
三是語言訊息本身,包括使用的詞彙、語法以及聲音特徵,稱為「微語義」,屬於「語言微反應」。
但同時,「微反應」在通常漢語語境下,又會讓人直接聯想到身體的動作反應,即前面列舉的第二個方面的內容「微動作」。所以,「微反應」從這個角度講,也可以作為一個狹義的「小詞」,以便更貼近普通人的理解。
所以本書嘗試以心理學的角度,運用心理學原理,結合生活中的實際案例,對平常可能遇到的各色心理現象進行了非常細緻的分析,並提供各種獨特有效的應對策略,教你巧妙運用人類共同的行為準則與心理機制。懂一點微反應心理學,將幫助你在日益激烈的當今時代,掌握主動權,在細微之中觀察人於無形,真真正正的把主動權牢牢掌握於手中。
說到微反應,大多數人都會認為這只是面部五官的表情。其實,微反應不僅僅包括人的面部表情,人們的肢體表情、語言表情和行為表情也在微表情的範疇之內。
一般情況下,人們都認為微笑是展示開心,友好的表現。工作中,我們會看到同事的微笑。在生活中,我們去吃飯能看見服務員的微笑,坐交通工具時,我們也能看見司機的微笑……
你有沒有想過,這些微笑之中有多少是發自內心的?所有的微笑都是真誠的?沒有任何的含義嗎?答案是:並不是所有的微笑都是真誠的。微笑的面孔下,也有可能掩蓋著謊言!如何去識破這些表情下隱藏的真正含義呢?這...
目錄
第一章:交際心理學:怎樣讓自己變得更受歡迎 /
1 首因效應:初次相見,給別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
2 近因效應:有好的開始,更要有好的結尾 /
3 鄰里效應:熱情對待和關心身邊親近的人,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報酬 /
4 親和力效應:面帶微笑,表現親和,架起一座心靈溝通的橋樑 /
5 幽默效應:幽默是一種潤滑劑,它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和諧有趣 /
6 自己人效應:拉近距離,消除隔閡,讓人無法拒絕 /
7 名字效應:善於記住別人的名字,既是一種禮貌,又是一種感情投資 /
8 相互吸引定律:人們都喜歡跟喜歡自己的人交往 /
第二章:待人處世心理學:怎樣贏得他人的友誼
1 學會尊重:我們只有尊重別人,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 /
2 投射效應:設身處地體會他人的感受,同時也要瞭解其真正的需求 /
3 超限效應:說話做事要注意對方的心理承受度,不要適得其反 /
4 寬容之心:要有寬闊的胸襟,對他人不能苛求 /
5 讓步效應:給人以心理上的台階,讓他覺得占到了便宜 /
6 吃虧不虧:做人做事應該明裡吃虧、暗中得利 /
7 感情投資:真誠關心,培養感情,換來對方由衷地喜歡和支持 /
8 互惠效應:得到別人的好處後,會感到有回報的義務 /
9 助人思維:幫助別人的時候,受益的常常是我們自己 /
10 求同存異:把自己融入對方,減少差異,達成共識 /
11 合作思維:社會是共生的,人們需要充分合作 /
12 雙贏法則:在尊重各自利益訴求的基礎上追求更大的共同利益 /
第三章:職場成功心理學:應以什麼樣的心態面對工作
1 杜利奧定律:工作不僅僅只為了生存,你應對此傾注熱忱 /
2 態度致勝:將你的個性投入到工作之中,愛並努力著 /
3 向上的心態:我成功,是因為我志在成功 /
4 主動效應:不用別人告訴你,也能出色地完成工作 /
5 敬業精神:工作沒有大小之分,用心做好當下每件事 /
6 專注精神:專心致志於一件事,對目標有清楚的認識和執著的追求 /
7 團隊意識:注重合作,個人事業的成功離不開團隊後盾 /
8 古德定律:充分溝通,瞭解對方需求,並找到雙方的共同點 /
9 華盛頓合作定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事半功倍 /
第四章:回歸自我,審視內心,生命因你而精彩!
1 杜根定律:追根溯源,凡事成敗取決於一心 /
2 自我賞識:世界只有一個你,你的作用不可替代 /
3 手錶定律:替自己做主,不要被別人的言論所左右 /
4 韋奇定律:排除干擾,堅守信念,讓希望之火永不淹滅 /
5 價值認定:只要多嘗試,你就可以實現心中所期盼的一切 /
6 積極的心理暗示:相信自己能贏,就一定能贏 /
7 暗示的力量:有效引導自我暗示發揮其正面的作用 /
8 跳蚤現象:突破內心的籓籬,不要自我設限 /
9 自知之明:不要盲目自信,須知自信過了頭,就變成了自負 /
10 自我接受:即使有瑕疵,那也是你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
11 消除心理落差:人生目標要現實一點,期望值不要定得太高 /
第五章:情緒心理學:掌控情緒,做自己心情的主人
1 情緒效應:發生什麼樣的事無法選擇,但可以選擇自己的情緒狀態 /
2 情緒轉換器:很多事情的發生與否,取決你如何掌控情緒 /
3 巴納姆效應:不要輕易因別人的情緒而影響了自己 /
4 踢貓效應:一個人的負面情緒,容易造成一群人的連鎖反應 /
5 表情克制:不形於色、把喜怒哀樂裝在口袋裡 /
6 即使遇到生活的煩惱,也要讓自己的情緒處於安全之中 /
7 果斷丟棄「情緒包袱」,用樂觀積極的心態面對明天 /
8 修築堤壩不如引流疏導,總之要讓情緒發洩得恰到好處 /
9 憤怒就像火山,不僅會傷及別人,也會灼傷自己 /
10 每當恐懼不安的時候,要往好的方面去想,不要被焦慮壓倒 /
11 碰到緊急情況,心煩意亂不如保持靜默,冷靜尋找出路 /
12 擺脫「齊氏效應」的困擾,從緊張壓抑的狀態中解脫出來 /
第六章:追求身心健康,創造美好人生
1 心理的力量無窮無盡,以積極健康的意念激發出積極健康的心理 /
2 人的健康不僅僅指強健的體魄,也必須包含心理的因素 /
3 調節心理的失衡狀態,加重補償功能的砝碼以恢復平衡 /
4 拋棄雜念,修身養神,從內心中尋找寧靜 /
5 懂得選擇,學會放棄,擺脫心理的貧窮 /
6 從平凡中窺見浪漫,永葆一顆赤子之心 /
7 心是快樂的根,只要下定決心要擁有幸福,你就會得到幸福 /
第一章:交際心理學:怎樣讓自己變得更受歡迎 /
1 首因效應:初次相見,給別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
2 近因效應:有好的開始,更要有好的結尾 /
3 鄰里效應:熱情對待和關心身邊親近的人,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報酬 /
4 親和力效應:面帶微笑,表現親和,架起一座心靈溝通的橋樑 /
5 幽默效應:幽默是一種潤滑劑,它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和諧有趣 /
6 自己人效應:拉近距離,消除隔閡,讓人無法拒絕 /
7 名字效應:善於記住別人的名字,既是一種禮貌,又是一種感情投資 /
8 相互吸引定律:人們都喜歡跟喜歡自己的人交往 /
第二章...
商品資料
出版社:華志文化出版日期:2020-06-09ISBN/ISSN:9789869831383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72頁開數:25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