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亞馬遜5顆星滿分好評!
讓聖經成為父母最佳腳本
導一齣青春有祢的偶像劇
如果青春是一張白紙,
你期待寫出怎樣的劇情?
青春是懵懵懂懂,跌跌撞撞
青春是縱情翱翔,炫麗奪目……
一次次嘗試、一場場NG
不停地跌倒又不停地站起
不斷地丟棄也不斷地拾起……
生活不一定事事美好,長大總是要付出代價
然而,管教卻不是一門容易修習的學分
當孩子抓狂、孩子叛逆時
每一次對立,每一場爭執
不論青春是以哪一種面貌呈現
那不會是惡夢,而是孩子尋找自我的旅程
更是一個個青春有祢的契機
讓我們隨著教養青少年的
13堂聖經指導課,踏著自在輕盈的步伐前行!
孩子的青春期,是契機,不是危機!
把孩子生活中的大小事,都放在神的祝福裡吧。
小心避免錯誤的心態
本想教導孩子敬畏神是一生最重要的功課,
然而卻斤斤計較孩子是否尊敬自己。
自我省察的真心悔改
不要看到孩子在罪中掙扎,就表現得大驚小怪,
因為我們也是罪人。
自我調整的會心一笑
我告訴孩子,其實他並不是這房間中唯一的罪人,
孩子馬上就笑了。
用心建立聖經的觀念
接納帶來改變的契機,在堅持神至高標準的同時,
先在十字架前看到盼望。
特附《青春練習題》,父母可自行在家操練,
隨書附贈領袖指南網路解答版,教會領袖開辦親職課程最佳教材!
父母不是法官、不是看守者,
而是神放在孩子身邊隨時的幫助,
陪伴孩子一起打贏這場重要的屬靈爭戰!
《青春的契機》適合哪些人閱讀?
◆ 家有青少年或小學高年級的父母
◆ 教會青年輔導或學青團契的領袖
◆ 教會開辦親職教育講座最佳讀本
作者簡介:
保羅.大衛.區普(Paul David Tripp)
美國費城神學院道學碩士,西敏神學院教牧博士。他是牧師、作家、諮詢顧問,擔任美國賓州基督徒輔導教育基金會(Christian Counseling and Educational Foundation,簡稱CCEF)教務長、西敏神學院(Westminster Theological Seminary)聖經輔導學的講師,是深獲好評的講員。
他是四個孩子的父親,在教養青少年的寶貴經歷中,儘管兒女都曾叛逆出招,但他願意放下老我,看見真實需要與孩子共同面對的生命課題,引導孩子一起重新回到神的面前。因此當他的孩子在打工、面臨觸法危機時,能具有堅不妥協的勇氣,並願意先尋求父親的意見,尊重父親的權柄!
從書中可以看到,他深切體會基督徒父母面對孩子青春期內心的掙扎和矛盾,更重要的是,他以聖經為本、循循善誘的教養課程,書中的論述,真實懇切,一幕幕的生活情景彷彿正在你我的家庭中上演;引領我們深入審視家庭對自身的意義、對生活進行重整、合宜的教養策略與暢通的親子關係……洞悉每一次的危機都是轉化的契機。
章節試閱
第一章
危機與轉機
我們早已身陷叢林,迷失了方向而不自覺,被電視實境秀、超市陳列架的報章雜誌、書店琳瑯滿目的書刊、網路的直播秀……甚至是家裡書櫃五花八門的教養資訊所層層包圍,無所適從。
今天,作父母的心裡唯一能肯定的,就是對我們家裡那個異類族群──青春期的孩子,既懼且怕。
即使我們還暫時享受與孩子相處的可愛時光,心裡卻已在暗自盤算。因為不知哪一天,自己心愛的孩子會在轉瞬間變成恐怖的怪獸。我們已聽得太多,知道要熬過孩子這段青春期是多麼痛苦。於是我想,只要孩子能維持毫髮無傷,父母能全身而退、沒有崩潰,就要謝天謝地了。
最近我參加一場婚姻與教養講習。那是一個美麗的週末,會議設在風景優美的海邊,食宿安排都是一流的,講習內容不但吸引人,且深具啟發性又鼓舞人心。會議已近尾聲,我正享受著海濱夕照的良辰美景,卻被鄰座的一對夫婦所吸引,他們看似憂心忡忡。
基於好奇心的驅使,我主動過去搭訕,客氣詢問他們對講習的意見。他們表示一切都很好。我終於忍不住,冒昧提出自己的觀察,結果他倆竟不約而同回答:「我們真希望這美好的時刻永遠都不要結束。你知道,在我們家裡可是有兩個『青少年』正等著我們呢,唉!」太太說。
「可不是嗎?作父母的都得忍受青少年的叛逆和壞脾氣!」先生說。
「只有想辦法撐下去吧!」太太接著說:「再說,誰鬥得過荷爾蒙呢?」
不知為何,在我離開這對夫婦的時候,心裡就是覺得不妥。他們在基本觀念上似乎有某種偏差。
難道我們作父母對待青少年的態度只能這樣?我們竟有如此偏執的畏懼和不安?這究竟是社會、傳統,還是文化的荼毒,如果父母只能消極、被動、苟且偷安,希望盡快度過這段黑暗時期,生活豈不太悲哀了?
為何我們不能嘗試從另一個角度思考?想想看,這些一直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觀念和看法,是否合乎聖經的教導?若非如此,聖經是否有些教養原則,可供父母作為參考和期待?
我想,為了下一代,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必須好好檢驗一下,青春期的孩子與父母之間,究竟是哪裡出了錯?
用屬靈的眼光看待青少年
談到青少年,我們經常用一種戲謔的方式去評論,好像他們只是由一堆憤怒又悖逆的荷爾蒙包裹在皮膚裡,互相碰撞而成的怪物。我們的任務則只是竭盡所能把他們圍堵起來就好;父母只要拚命忍耐,熬到孩子們滿二十歲就算過關了。「二十歲」,就好像魔術關卡,只要一碰到那個門檻,就是苦盡甘來的日子。
父母這套妥協哲學,實在令人無法苟同。我常聽到許多父母在談論自己的孩子時,幾乎毫無期待與盼望。他們只是無奈承認,這群瘋狂、蠢事做盡的青少年,都是荷爾蒙作用下的犧牲品。
然而,我們可曾認真思想,隱藏於如此概念的屬靈意義?莫非聖經的真理、福音的大能、聖靈的溝通、聆聽神的話語……,都不能、也無法應用在孩子身上?莫非儘管我們相信神無所不在,也無所不能,同時卻又取笑、警告那些妄想把屬靈原則浪費在這群十三到十九歲青少年身上的傻瓜?
甚至,我們還發明了「青少年預警期」的新名詞提醒自己。注意!你天真可愛的孩子馬上要變成怪獸囉!你就隨時等著孩子舉起恐怖鬼臉吧!
莫非我們真的甘願妥協;現今社會對青少年負面而消極的評價?莫非真的承認,即便聖經告訴我們求就必能得著,但唯有青少年除外?莫非真的想把所有過錯歸咎於「都是荷爾蒙惹的禍」,任憑孩子自生自滅、胡作非為,而不會覺得不安?
特別的犧牲與苦難
提摩太後書二章22節,保羅勸誡提摩太:「你要逃避少年的私慾,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公義、信德、仁愛、和平。」經文提醒我們,如何以適中的態度看待青少年。它明白指出,私慾和衝動會輕易引誘青少年犯錯。這一點,我們必須看得非常清楚。聖經教導我們,神樂見祂的兒女具備屬天的智慧,因此我們要適時警覺自問:「究竟魔鬼在青少年身上,最想攫取與圖謀的是什麼?」
保羅在經文中特別提到青少年,其實不論是小孩、年輕人、老年人,在不同年齡層裡,都會遇到不同的試探。青少年有青少年的關卡,成年人有成年人的難處,無須危言聳聽、未戰先降,以為青少年所面臨的試探會特別厲害,讓我們根本無法應付。
身為基督徒,時時警醒、常常禱告,才能站立得穩,而不致輕易落入試探的陷阱中。尤其身處於現今社會,總要兢兢業業,隨時預備好面對生命不同階段的挑戰。
身體或心靈的爭戰
提摩太後書這段經文,還為我們點明了青少年時期的爭戰特質:我們並非與荷爾蒙的生理反應爭戰,也非與青少年爭戰,事實上,是一場心思意念的爭戰,更是一場屬靈爭戰。誠如保羅勸誡提摩太的,這個信息是要警惕我們:「不要叫我們的心被私慾所蒙蔽與操縱。」而這種心懷意念的保守,不只是針對青少年,同時更是針對我們每一個人。
羅馬書一章25節上半段說:「他們將神的真實變為虛謊,去敬拜事奉受造之物,不敬奉那造物的主……」如此傾向,不僅出現於青少年,也存在於每個年齡層。青少年為了得到朋友們的認同,常常放棄自己的信仰。成年人也別無二致,為了爭取事業的功成名就,常常不顧家庭和屬靈的追求。這一切,正如保羅所說的,是一場心靈的爭戰,因我們的心如何,我們的日子也如何。
青少年有些錯誤觀念,除了神以外,他們還必須倚靠一些其他事物,譬如朋友的認同和肯定等。這些與屬靈教導互相矛盾的衝突,正是父母鞏固孩子生命價值觀的契機。機會稍縱即逝,絕不能因自己心理或生理的掙扎與害怕而坐失良機。我們必須堅信,除神以外,別無倚靠。耶穌來,就是為了將我們從罪惡的捆綁中釋放出來,請記住,這也包括了我們的青少年孩子。
父母的掙扎
這段青春期的風暴,並非單指青少年,同時也包括父母的思想、欲望、態度和行動。在這段日子,作父母的會感到備受煎熬,因我們正面臨一些掙扎,更呈現出自我最邪惡的一面。
我們會驚訝地發現,自己竟然會脫口而出不堪入耳的粗俗話語,我們不停控告和指責,利用良心的內疚作為操縱孩子的工具,並以近乎狂怒粗暴的方式,對孩子下最後通牒。這一切皆因我們自己也處於無助的掙扎,遺憾曾經帶來驕傲與歡樂的孩子,已從我們眼前消失了。
這是個極重要的關鍵點,父母必須先承認青少年的問題並非單單來自他們本身,還有我們自己。
青春期的孩子或許有些過分敏感與悖逆的行為,但我們自己也正陷於如此的衝擊,顯露了自我內心的弱點與私慾。我母親曾提及一句極為貼切的話:「酗酒早在酒後肇事之先。」意謂這段變故頻傳的瘋狂日子,其實揭露了你我原本就是罪人的本相。
我們不是遇到一個小小的引誘就學壞了,而是這個試探使我們原形畢露,亦即這段經歷讓我們看見自己總看不見的盲點,如自義、不耐煩、記恨、驕傲、膽怯、好逸惡勞等。這也就是為何我們總覺得這段時間的考驗似乎特別強烈。不過,我們仍然有盼望,因為神正從我們的軟弱之處開始動工。
為何錯失良機
最近有位父親尋求諮商,他極為憤怒而焦躁,幾乎只能勉強維持冷靜。或者,他始終未曾察覺神賦予他父親的角色之屬靈意義。他們父子間的關係不但僵化、疏遠,甚或彼此間毫無真切的溫情可言。
有一天,這位父親為了孩子滿江紅的成績單而怒火中燒,他氣急敗壞走到孩子面前,把成績單硬生生丟到他的臉上,怒罵:「你這個混球!竟然在我為你付出這麼多的犧牲以後,用如此方式侮辱我!」
對這位父親而言,孩子的壞成績,儼然是關乎他個人的榮辱。按著他所設想的,父親盡力養家糊口,孩子則得用功讀書、出人頭地。他對孩子動怒,並非孩子犯了什麼得罪神的過錯,而是因為孩子未曾配合,以實現他對自我的期許:一位成功、受人尊重、孩子又有出息的基督徒父親形象。
不得不說,這位父親的態度完全不像是家庭中的牧者,或是屬靈領袖。他也完全不明白;神使他身為一家之主的意義和使命。相反地,有如雅各書四章2節開頭所說的:「你們貪戀,還是得不著……」因而怒氣填膺。
世俗文化中充滿對青少年譏誚式的成見,多半來自父母親自以為是的臆測。我們甚至自圓其說:「任誰也沒辦法改變。」雖然我們在教導與撫育孩子時,必須努力維持正面積極的態度,盡可能減少傷害。但我們還是能躲就躲,即使能暫時免於發狂,不過,我們的婚姻、家庭卻可能被青春期的孩子給拖垮了。
根據我多年經驗,我敢肯定,只要父母願意面對和承認自己內心的軟弱,以及行為上的謬誤,我們與青少年之間緊張又惡劣的關係,一定能獲得驚人的改善。
唯有父母願意先在神面前謙卑下來,神才能使用我們成為祂工作的管道。
更有效的方式
我們無法再堅持己見了!與其像往常一樣盲目掙扎,倒不如好好利用前所未有的大好良機。換個角度來看,現在正是孕育和撒種的黃金時刻,可以幫助青少年建立正確的人生觀,日後成為神所喜悅的人。
在這段時期,青少年內心洶湧的掙扎、矛盾與挫折,正是讓他們敞開自己,也是我們隨時進入孩子內心世界的契機。所以,這不應該是一段只求生存、得過且過的日子。相反地,作父母的要懷著期待與盼望的使命感面對。因為每一天,我們都可以真誠進入孩子心靈,絕不能再以漠視和疏遠逃避孩子,反而要比往常任何一個時刻更關心他們。
這就是本書一再強調的主題:讓我們排除以往的成見,充滿盼望與期待,積極計畫與面對,深信聖經真理可以實際應用在青少年身上。
當然,我們不是無知、天真或盲目樂觀。對青少年的不穩定、矛盾和情緒低落,父母依然要提高警覺。我們更需要了解,孩子生命中的許多嶄新考驗、試探和挑戰,而這個階段,正是我們為人父母的大好良機。
抓住神動工的時刻
那是個寒冷的週二。一整天不停面談、會診和連續三小時的講課,我早已身心俱疲。晚上十點,在開車回家途中,我夢想到家後的舒適輕鬆,暗中祈禱妻兒早已熟睡,即使沒有,也必能體諒我的辛勞,讓我安安靜靜休息。況且,一整天忠心勞苦的服事,神總該讓我打卡下班了吧!我幻想一個人置身安靜無人的客廳,身旁有一杯冰涼低糖可樂、當天的報紙和電視遙控器。我已精疲力竭,我想,累了一天,應該擁有片刻休息的權利吧(相信不用多作解釋,您也一定能理解此時我的心情)!
到了家,我悄悄打開大門溜進去,家裡很安靜,燈也熄了。我興奮想著,好夢成真,總算有個完全屬於自己的恬靜夜晚了。
可是,我兩腳還沒站穩,心已沉入谷底。老二艾生忽然出現在我面前,大聲叫罵和埋怨著。
我真想假裝沒聽見,更想好好把他揪起來教訓一頓:「你知道我今天怎麼過的嗎?你可知道我有多辛苦?現在,我最不想做的,就是再管你的閒事。這次你自己解決吧!我真希望,你不再只顧自己而不顧別人!難道我終日不停地做、做、做,只想要一晚的清靜都不能嗎?這就是你向你父親表達感謝的方式嗎?」我內心忿忿不平、波濤洶湧,卻始終忍著,靜靜聽著老二滔滔不絕傾訴。他似乎從未像今天這樣生哥哥賈斯汀的氣,抱怨他有個什麼都不會卻只會折磨他的哥哥。已經晚上十點多,就為了這點雞毛蒜皮的小事,我幾乎想脫口而出,自己解決吧!
可是,另一個念頭忽然躍出,難道這就是神所設定的時機嗎?慈愛而全能的神正把我孩子的心,完全敞開在我的面前。這一刻,已不再是我們父子倆的時刻,更是神的時刻──是神早在多年前就賜與我孩子身上、至今還不斷賜下救贖恩典的時刻。
問題是,我是否肯依據神的時間表而行。我是否願意順服祂隨時隨地的呼召,我是否始終相信神會賜與我足夠的能力,完成祂將要使用我在孩子身上所動的聖工?於是我叫老二坐下來,請他好好告訴我整件事的經過。當時他是如此憤怒和傷心,所以在我面前完全敞開他的內心。我先讓他盡情傾吐,然後他就甘心樂意聽我要講的話了。
沒想到手足間爭執的一件無聊小事,讓孩子突然向我打開心扉,並且談到一些屬於生命本質的關鍵問題。那晚,神藉著我的順服,動了奇妙的善工。祂還賜與我耐心和力量,指教我當說的話,讓孩子不但對我傾心吐意,更願意以嶄新的角度重新看待自己的生命,以及他未來的生活。
在我和老二擁抱並互道晚安時,已是三更半夜。
可是,我終於深切體會,神在起初看來如此煩人的小事上,卻有祂奇妙美好的心意。祂不但使用我滿足孩子的需要,也同時改變了我,看到自己的自私。就和許多父母一樣,我常為了某些個人因素,對向我伸手求助的青少年大發雷霆。我實在看到自己的不足;沒有神,我的確無能為力。
片刻成就永恆
我要強調的是,這些小事每天都在發生,平時我們也許毫不在意,但其中往往充滿無窮的機會。這些小事發生的頻率,遠遠超過青春期的其他重大課題,譬如未婚懷孕、毒品、暴力等。
我們絕大多數的人都過著極為平凡的生活,並非天天會發生重大事故,也非時時都在決定生死攸關的大問題。若能從這個角度來看,在面對青少年問題時,我們的態度就不是懼怕,反而充滿希望。
所謂一般常見問題,就像孩子們為了最後一塊水果餡餅起爭執、上學前半小時才發現沒衣服穿而哭鬧、找不到學校的作業報告、因父母說「不!」時臉上嘟嘴的表情、咆哮「別人都可以,為什麼只有我不能」的不滿等。我們總以為,就是這許多無聊的麻煩事不斷打攪我們原本幸福美滿的生活。
我要說的是,這些小事才正是神要父母完成的工作。父母是神安排在孩子身邊的監護人,有神賦予最崇高的使命,裝備和幫助孩子,直到他們心智成熟能跨出家門,走入外面的世界。所以,千萬不要小看這許多零碎的小事,其中所蘊藏的回報是無價的,遠遠勝過任何財富或事業的成就。
抓住機會
我越接觸青春期的孩子,越覺得這是一段我們絕不能錯過的大好時機。因為青春期的敏感、脆弱、害怕、尷尬和反覆無常,讓我們擁有無數認識和指導他們的機會。所以我要再一次強調,孩子的青春期並不是讓父母陷入窘境的時刻;絕非是家庭中最黑暗的時刻,也不是高唱「代溝」的時刻,更不是正式向青少年宣戰的時刻。
這是與孩子重新建立互動、約定、溝通、討論和承諾的時刻,並不是讓孩子隱藏起他們的懷疑、懼怕和失敗,反而是讓孩子學習如何追尋、愛人、鼓勵、饒恕、認錯和接納。這真是最美好的時刻。
當我寫本書時,家裡正有三個青春期的孩子。我和妻子陪著他們一起歡笑、哭泣、討論和禱告,也陪著他們共度所有掙扎,把每個失敗和考驗都視為良機,再沒有其他日子比這段時間所賦予我們的更為豐富了。當然,我們也有信心軟弱和彼此認錯的時候,但全體仍然一致同意,這是彼此相處中最快樂的一段時光。因為神在我們軟弱時,依然顯明祂的榮耀。
第一章
危機與轉機
我們早已身陷叢林,迷失了方向而不自覺,被電視實境秀、超市陳列架的報章雜誌、書店琳瑯滿目的書刊、網路的直播秀……甚至是家裡書櫃五花八門的教養資訊所層層包圍,無所適從。
今天,作父母的心裡唯一能肯定的,就是對我們家裡那個異類族群──青春期的孩子,既懼且怕。
即使我們還暫時享受與孩子相處的可愛時光,心裡卻已在暗自盤算。因為不知哪一天,自己心愛的孩子會在轉瞬間變成恐怖的怪獸。我們已聽得太多,知道要熬過孩子這段青春期是多麼痛苦。於是我想,只要孩子能維持毫髮無傷,父母能全身而退、沒有崩潰,...
作者序
推薦序
聆聽彼此
與青少年溝通,是華人教會迫切需要面對的問題之一。北美華人教會多數父母一輩都是移民來的,他們原本住在亞洲,因著近代中國歷史某個特殊時刻而遷移至此。因此,對下一代的文化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往往產生消極反應。當孩子進入青春期,當他們接受西方、後現代、異教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時,大人們就感到震驚、憤怒、受傷、無能為力。
過去三十年來,我一直從事並撰寫有關移民父母(傳統中國)與處於現代(和後現代)、非中國背景成長的海外子女之間文化差異的文章。自1984年,我發表〈中國人的處事方式〉一文起,常常致力於兩代之間的溝通、理解、尊重和彼此欣賞;在傳統、現代和後現代的文化背景交錯下,倡導傳統的教會音樂和現代的敬拜讚美。我們實在需要聆聽彼此。
三十年後的今天,文化的差距並未消失,反而更擴大。隨著本書的修正版即將送廠印刷,也正是我們深入探討、反省和悔改的時候了。
總括來說,大多數的北美華人教會仍受制於中國文化。中國文化是建立在以人為主、離棄神的文化上。當我們接受傳統(儒家、道家)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後,對孩子也定下了某些期望,例如:外在形式的尊重父母和長輩、在校成績要表現優異、參與各種各樣活動,為的是擁有大學入學資格、進入名校(因此,在美國我們存錢買房子時,學區選擇變得非常重要);找一個來自受人尊敬的家庭為結婚對象──最好是華人!即使對方可能不是基督徒。我發現並非所有華人基督徒父母都有如此價值觀,但令我失望的是,他們的行為一再透露出這種潛質。
什麼是文化?文化包括我們出生後學習到的一切。文化的核心就是人的「世界觀」:包括我們如何看待生命、金錢、愛情、家庭、事業、死亡和神。耶穌對祂門徒的挑戰,也是今日教會必須聽取的。耶穌呼召、命令我們捨己(對自己和世界說不),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來跟隨祂。
這對我們教養青少年有何意義?乃意味著,我們必須察驗自己的心。我們應反躬自省,何謂人生最重要的事?是財務保障(我寫這篇序言時,正值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嘯)?被鄰居接受,或超越他們?看到孩子在成績、事業、財務的成功表現(從世俗的理解)?或者最重要的是「榮耀神,永遠以祂為樂」(出自《西敏小要理問答》)?
保羅.區普所寫的這一本書,挑戰父母察驗自己的內心。他教導我們,家庭是什麼;神已經定規家庭是一個學習和立約的場所。當代心理學並未指引我們,如何培養孩童和青少年成為一個全心敬畏、服事和愛神的人。許多神學院採用世俗的心理學理論,教導婚姻和家庭諮商的課程和研討會。現在該是回到神話語的時候了。
保羅.區普的這本書屬於「聖經輔導運動」開創者傑伊.亞當斯(Jay E. Adams)一派的書籍和資源。1970年,亞當斯博士在《聖靈的勸誡》(Competent to Counsel: Introduction to Nouthetic Counseling,改革宗翻譯社)一書中,呼籲教會放棄時下流行的心理學理論,在輔導青少年,以及努力教導基督徒家庭如何生活時,能以聖經為最高、唯一的準則。區普是第二代「聖經輔導運動」推動者,亞當斯的學說是他寫此書的理論根據。我建議家長和幼教老師也去讀泰德.崔普(Tedd Tripp)所著的《子女心,父母情》(Shepherding a Child's Heart)。其實兩本書最好是一起閱讀,並在夫婦團契、主日學和小組中有系統地研讀。
如果你是青少年父母、主日學教師,或是青年輔導,讀這本書時,請不要追求立即的解答和方法,而是要深入你的內心、良知。作者教我們,引導青少年探尋他們的內心和盲點、悔改、敬畏神,而不是懼怕人。同樣地,讓我們自己也這樣做。作者所談的「心」,我們必須傾聽,而且是仔細傾聽。
二十一世紀熱切需要教會、家長和老師,為神透過聖經所啟示的真理勇往直前;同時致力於溝通、愛,並彰顯神的恩典。你願意加入基督精兵的行列一起前進嗎?為了我們的年輕人和我們的靈魂,前方將有一場屬靈爭戰。
保守你的心,讀者們,用神的話語和力量保守你的心,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的。願神祝福你,當你讀這本書時,也能再次誠實地將自己的心交付基督和聖經,以祂為樂,永遠榮耀祂,背起十字架跟隨祂──這是一生中最有價值的事了。
推薦序
聆聽彼此
與青少年溝通,是華人教會迫切需要面對的問題之一。北美華人教會多數父母一輩都是移民來的,他們原本住在亞洲,因著近代中國歷史某個特殊時刻而遷移至此。因此,對下一代的文化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往往產生消極反應。當孩子進入青春期,當他們接受西方、後現代、異教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時,大人們就感到震驚、憤怒、受傷、無能為力。
過去三十年來,我一直從事並撰寫有關移民父母(傳統中國)與處於現代(和後現代)、非中國背景成長的海外子女之間文化差異的文章。自1984年,我發表〈中國人的處事方式〉一文起,常常致力於...
目錄
目錄
前言 11
推薦序 聆聽彼此 林慈信 牧師 13
譯者序 17
I. 生活的重整
01.危機與轉機 23
抓住神動工的時刻 讓青春的叛逆成為翻轉生命的契機
02.心中的偶像 39
父母誠實自省,對付掌控自己心中的假神 定意負起教養責任
03.家庭的意義 51
孩子是神的產業 帶領孩子認識神對「家庭」起初的心意
04.家庭的功能 65
家是神的最佳教室 當孩子出錯,正是為主機會教育的時刻
05.親子的溝通 87
青少年愛裝酷:「你不了解我!」堅定溫和的教導使孩子確信愛主
Ⅱ.建立屬靈的人生規劃
06.目標、榮耀、恩典 115
三段經典的聖經金句 使深陷低谷的父母重新得力
07.屬靈爭戰 125
與神同一陣線 幫助孩子培養屬靈洞察力
08.堅信與智慧 145
當孩子勇敢對罪惡 Say NO 就是對神的堅信與智慧的追求
09.面對生活 161
引導孩子立定合神心意的目標 以神的救恩回應文化的衝擊
10.一顆渴慕神的心 189
父母要以身作則尊主為大 帶領孩子凡事定睛仰望神
11.孩子離家時 213
裝備孩子使其心智成熟 獨立自主,作神合用的器皿
Ⅲ. 父母的應對策略
12.三個妙策良方 235
規劃教養超前佈署,親子溝通每日保鮮,引領孩子認罪悔改
13.成功的小點子 255
善用20個實用技巧,親子關係受益無窮
青春練習題 279
教養青少年孩子的父母實戰手冊
目錄
前言 11
推薦序 聆聽彼此 林慈信 牧師 13
譯者序 17
I. 生活的重整
01.危機與轉機 23
抓住神動工的時刻 讓青春的叛逆成為翻轉生命的契機
02.心中的偶像 39
父母誠實自省,對付掌控自己心中的假神 定意負起教養責任
03.家庭的意義 51
孩子是神的產業 帶領孩子認識神對「家庭」起初的心意
04.家庭的功能 65
家是神的最佳教室 當孩子出錯,正是為主機會教育的時刻
05.親子的溝通 87
青少年愛裝酷:「你不了解我!」堅定溫和的教導使孩子確信愛主
Ⅱ.建立屬靈的人生規劃
06.目標、榮耀、恩典 115
三段經典的聖經金句 使深陷...
商品資料
出版社:道聲出版社出版日期:2020-07-03ISBN/ISSN:9789864002672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52頁開數:18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