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根斯坦已被公認為二十世紀最傑出的哲學家之一,其思想富於力量和原創性。他的兩本著作《邏輯哲學論》和《哲學研究》堪稱為獨一無二的傑作。
全書行文基本按照《哲學研究》所涉及論題的自然順序及展開,並照顧前後論題的相互銜接。前三章專注語言哲學的話題,後三章則討論心理學哲學問題。
作者緊扣文本,逐一展開話題,釐清問題脈絡,並穿插一些通行的解讀方式,以簡明扼要的語言,直陳其利弊;導讀客觀、清晰、一貫、簡潔、深入等,是後期維根斯坦哲學入門書。不僅對初學者發揮有益的引導,而且也能給研究者帶來啟發。
作者簡介:
瑪莉•麥金
英籍愛爾蘭人,英國約克大學講師,是一位頗有潛質的分析哲學家,著有《感覺和確定:懷疑的分解》等。
譯者簡介:
李國山
1965年出生,安徽壽縣人。現任南開大學哲學院教授及哲學院副院長。研究領域為英美哲學。著有《言說與沉默——維特根斯坦<邏輯哲學論>中的命題學說》。
各界推薦
得獎紀錄:
亞馬遜網站五顆星
名人推薦:
書評
維根斯坦思想的演變、各種議題如何結合為體系、為何它們呈現出當前的狀態,這一切在本書中都得到了比我所知道的其他論述更加清晰的闡釋,每個對維根斯坦有興趣的人都將從閱讀本書獲益。
~~Jane Heal, St John's College, Cambridge
這是一本高明的書,表述了維根斯坦一連串不同和爭議性話題的觀點。
~~Robert Fogelin, Yale University
得獎紀錄:亞馬遜網站五顆星 名人推薦:書評
維根斯坦思想的演變、各種議題如何結合為體系、為何它們呈現出當前的狀態,這一切在本書中都得到了比我所知道的其他論述更加清晰的闡釋,每個對維根斯坦有興趣的人都將從閱讀本書獲益。
~~Jane Heal, St John's College, Cambridge
這是一本高明的書,表述了維根斯坦一連串不同和爭議性話題的觀點。
~~Robert Fogelin, Yale University
章節試閱
導 論
路德維希‧維根斯坦,一八八九年四月二十六日出生於維也納,一九五一年四月二十九日去世於劍橋。如今,他已被公認為二十一世紀最傑出的哲學家之一。其思想富於力量和原創性,這表明,他擁有獨一無二的哲學頭腦,而許多人更樂意稱他為天才。他的人格和思想都極具魅力:他的學生及其他一些了解他的人,寫下了大量關於他的回憶,而由他的哲學工作引出的二手文獻,更可謂汗牛充棟。所有這些回憶錄均證實,他不僅具備卓越的理智洞察力和一貫的道德誠實,而且掌握了一些了不起的實際技能。同時他也是一位給人鼓舞的、忠實的、時常有些苛刻的朋友。相反,由他的哲學工作所引起的反響,卻並非整齊劃一,無論是闡釋還是評價,均呈現出巨大的差異。
維根斯坦生長在一個富有的實業家的家庭,這個家庭擁有廣泛的文化興趣。他於一九零八年首次來到英國,入曼徹斯特技術學院,註冊為工程學系研究生。在設計一種噴氣式推進器的工作過程申,他愈來愈對由這種設計引出的數學問題感興趣。一九一一年,他轉入到劍橋大學跟從哲學家貝特蘭‧羅素學習數學哲學。到一九一二年,羅素便折服於維根斯坦的天才,鼓勵他放棄航空動力學,獻身哲學研究。同年,他向劍橋道德科學俱樂部提交了第一篇論文。論文的主題是「什麼是哲學?」,這表明,維根斯坦從一開始便認識到,重要的是理解哲學問題的本性,並思考處理它們的適當方法。對診斷與方法的關注,一直是維根斯坦整個哲學發展的特點。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維根斯坦一直致力於邏輯學和數學基礎方面的研究。他的工作大都是在挪威完成的。維根斯坦到那裡,是為了躲避當時劍橋的學術討論,因為他感到這種討論多半是自作聰明。這期間他做出了許多關於邏輯和語言的發現,這些發現後來成了他的第一部著作《邏輯哲學論》(一九二二年)的主要基礎。這是他有生之年發表的唯一一本主要的哲學著作;他的第二部主要著作─《哲學研究》─的創作大約始於一九三七年,止於一九四五年,但直到一九五三年才作為遺著問世。這兩部著作均為獨一無二的傑作,一眼便能看出二者的反差來。雖說這兩本書都以語言為中心話題,可早期著作是高度抽象化、理論化、精確化和教條化的,而後期著作則是具體的、描述性的、帶點散漫性的,其哲學目的似乎閃爍不定、掩而不彰。它們顯然出於一人之手,可此人對其哲學任務的構想,卻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維根斯坦在挪威的工作,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而被中斷。此時,他返回維也納,應徵入伍,維根斯坦儘管親歷加拉蒂亞和義大利的戰事,卻沒有停止關於邏輯和語言的思考。一九一八年,他在義大利成了戰俘,背包裡裝著《邏輯哲學論》手稿。這場戰爭和這部哲學巨著的創作,讓維根斯坦心力交瘁。他覺得自己的哲學工作已經完成。他處心積慮地將從父親那裡繼承來的遺產全部分送出去,然後接受訓練去當一名小學教師。接下來的幾年,他經歷了極度的孤獨與緊張。儘管他相信自己與哲學已有了了斷,可他還是急於想把自己七年的心血之作公之於世。可是,由於《邏輯哲學論》行文方式怪異,再加上文字過於簡略而晦澀,出版商生怕做賠本買賣而不願出版它;即便是維根斯坦最為讚賞的人士─弗雷格和羅素─也感到理解它很困難。不過,羅素最終得以利用自己的影響而讓Kegan Paul(亦即後來的Routledge and Kegan Paul)出版了這部著作,前提是羅素須為此書撰寫一篇導言。
一九二零年,維根斯坦完成了小學教師培訓,並前往下奧地利的一所小學任教。這項工作一直持續到一九二六年。他接受的是「奧地利學校教育改革運動」的教學方法訓練。這些教學方法拒絕死記硬背,著眼於開發兒童的好奇心,鼓勵獨立思考,並容許孩子在實際的練習中做出自己的發現。維根斯坦滿懷熱心而又極富創造性地運用這些原則,並相當成功地發揮了作為一名教師的才能。然而,由於維根斯坦的家庭背景、所受教育及個人性情與學生家長們天差地遠,這些奧地利農民對他的教育方法表現出極大的懷疑,而維根斯坦也對他們產生了敵意,並感到自己的工作很失敗。一九二六年,他徹底放棄教學工作,回到維也納。他做了一段時間的園丁工作,後來擔任一幢房屋的建築師,這幢房屋是維根斯坦的姐姐Margaret Stonborough的,最初由著名建築家保羅‧恩格爾曼設計。
這段時期,維根斯坦沒有在哲學方面做新的工作,不過他仍同哲學家們保持著聯繫,同他們討論《邏輯哲學論》的觀點。劍橋大學的弗蘭克‧拉姆塞仔細研讀了這部著作,並多次前往奧地利,與維根斯坦一起討論它。維也納大學哲學教授、維也納學派的主要成員莫里茨‧石里克也研讀了維根斯坦的著作,並對之深表欽佩。一九二七年,石里克說服維根斯坦,前去參加同他及魏斯曼、卡爾納普、費格爾等學派其他成員的定期會面。相互的討論並不完全成功,因為大家慢慢意識到,維也納學派的成員們錯誤地認為,《邏輯哲學論》提出的是一種類似於他們的實證主義哲學的學說。事實上,維根斯坦並不贊同他們對形而上學的態度、他們對科學的尊崇,或者他們關於哲學和倫理學的觀點,而他本人探討哲學的方式─卡爾納普認為,這種方式更接近藝術創作,而非科學研究─意味著彼此的合作是有限度的。最富於成果的討論是關於邏輯學和數學基礎方面的,而這些討論,既標誌著維根斯坦再次全身心投入到哲學工作,也標誌著他對《邏輯哲學論》中的觀點首次做出了改變與發展。
一九二九年,拉姆塞勸說維根斯坦重返劍橋,跟他一起進一步研究《邏輯哲學論》中只是概要地表達出的、關於數學基礎的觀點。十六年後,維根斯坦在為《哲學研究》撰寫的序言中這樣寫道:
十六年前,我重新開始了哲學探討。打那以後,我就開始認識到,我在第一本書中犯下了嚴重的錯誤。是弗蘭克‧拉姆塞─在他去世之前的兩年中,我同他進行了無數次的討論─對我的觀點的批評,幫助我意識到了這些錯誤,而這種幫助到底有多大,是我自己難以估量的。
維根斯坦相信,這些錯誤不只出在他提出的邏輯和語言理論的細節方面,而且也出在《邏輯哲學論》所表現出的那種整體思想風格上。儘管在其前期和後期工作之間無疑存在一些連續性─尤其是這種信念:「哲學家們的命題和問題大都源於未能理解我們語言的邏輯。」(《邏輯哲學論》4.003)─但維根斯坦尋求消除哲學混亂的方式,還是逐步完成了著眼點上的根本轉換。《邏輯哲學論》企圖藉助一種為可說的東西做出準確無誤的限定的抽象理論,為可思的東西劃定界限,而後期維根斯坦則愈益關注具體的、複雜的、多樣的、不確定的語言現象的詳細運作過程。他不再試圖通過構建一種闡明語言之本質的理論,去消除關於我們語言的邏輯的混亂─他認為這便是導致哲學問題產生的根源─相反,他通過提出一種關於語言如何在說話者的日常生活中發揮作用的明晰觀點,發展出了一系列防範這些誤解的技法。
維根斯坦回到劍橋時是研究生的身分,不過,在被授予哲學博士學位─他提交的學位論文就是《邏輯哲學論》─之後,他便被任命為大學講師。他開設了一系列的講座課程,並利用開課的機會發展自己的新見解,而現在發表出來的多數著述都是以此為基礎的。諾爾曼‧馬爾康姆於一九三九年第一次參加維根斯坦的講座,他是這樣描述講座的情況的:
他的講座沒有事先準備,也不借助備課筆記。他對我說,他曾試過按筆記講,但效果令他極不滿意;這樣講出來的思想「陳腐不堪」,或者,像他對另一位朋友說的,當他讀出那些字句時,它們就宛如一具具「僵屍」。他告訴我,採用這種方法後,他準備講座,就只是在開講前花上幾分鐘,回想一下前些次課的探討進程。講座開始時,他會簡要總結一下這一進程,隨後便往下進行,試圖用新鮮的思想把研究向前推進。他告訴我,他之所以能以這種即席的方式授課,完全依仗這樣的事實,即他對所討論的每一個問題都做過、而且一直在做大量的思考和寫作。這無疑是真的;儘管如此,課堂上所進行的大都是新的研究。
(《回憶維根斯坦,附馮‧賴特撰寫的小傳》,馬爾康姆,
一九八四年,第二十三至二十四頁)
在劍橋的這些歲月裡─他於一九三九年當選為這裡的講席教授─維根斯坦講過語言、邏輯、數學基礎及心理學哲學方面的課程。其中有些講座材料現已出版,或以維根斯坦本人的講課筆記形式,或以學生課堂筆記的形式。這期間,維根斯坦不斷地以手稿的形式記下自己的見解,這些手稿幾乎構成了他思想發展的一天不落的日記。其中的大部分現已發表。此外,他還向其學生口述了三個系列評論,分別以《黃皮書》(一九三三至一九三四)、《藍皮書》(一九三三至一九三四)和《棕皮書》(一九三四至一九三五)為題出版。維根斯坦自己用所有這些資料,準備了多個打字稿,其中包括一篇《哲學研究》(一九三七至一九四五)的打字稿和一本《字條集》(一九四五至一九四八)。一九四七年,維根斯坦從劍橋的教授講席上退下來,到愛爾蘭西部的Galway海岸,住進一間對外隔絕的小屋,在那裡繼續探討哲學。在生命的最後幾年裡,他的思想仍完全保持其力量與原創性,他在心理學哲學、知識和懷疑論以及顏色理論方面,依然做著重要的全新工作;而且,儘管他有時由於病重而無法工作,可他在去世前兩天,仍在產生原創性的思想。
在述及維根斯坦的影響時,他的學生馮‧賴特指出:
維根斯坦認為,他作為教師的影響,從總體上看,是有害於他的學生們的個人心智的發展的。他這樣說恐怕是對的。我相信,我能部分地理解為什麼是這樣。維根斯坦的思考深刻而富於原創性,所以,要理解他的見解是很難的,而要把它們融入個人的思考中就更難了。同時,他的個性和風格的魔力,又是最難抵禦的。跟著維根斯坦學習,幾乎不可避免地要採用他的表述方式和慣用語,甚至去模仿他的聲調、神采和姿勢。這樣做的危險是,思想會蛻變為行話隱語。偉人們的教導通常簡單而自然,而這會讓困難的東西看似易於把握。因此,他們的學生往往會變成不足稱道的模仿者。這類人物的歷史價值,並不在他們的學生身上表現出來,而是要通過更為間接、微妙、通常意料不到的影響展現出來。
(《回憶維根斯坦,附馮‧賴特撰寫的小傳》,馬爾康姆,一九八四年,第十七頁)
這樣將維根斯坦的影響看作成問題的,從某種程度上說,是有道理的。像安斯康姆、馮‧賴特、彼特‧溫奇、安東尼‧肯尼和約翰‧麥克道爾這樣的哲學家,都是沿著維根斯坦式的獨特思路去發展他們的思想的。此外,我們既能看到,圍繞維根斯坦思想的大量文獻編撰和學術闡釋工作,也能看到,他對當代哲學思想的無處不在的間接影響。不過,人們的總體感覺依然是:他是一位遺世獨立的思想者,他那與眾不同而又鮮明強烈的聲音,根本就是無法被模仿的。這實際上也似乎印證了維根斯坦本人對此事的看法:
到底是,只有我才不能創立一個學派,還是說,沒有哪個哲學家可以做到這一點?我無法創立一個學派,因為我真的不想被人模仿。至少,不想被那些在哲學期刊上發表文章的人所模仿。
(《文化和價值》,第六十一頁)
即便在受其影響最大的心靈哲學領域,仍可以說,他的見解一旦被從其原生土壤中移植出去,就會失掉某種東西。儘管他的著述一直是每一位哲學研究者都熟悉的許多哲學洞見的源泉之一,可最終施展強大影響的,不只是他的見解,還有他的著述展現出的那獨一無二的思想風格。
在如下對《哲學研究》的闡釋中,我並未企圖模仿這種思想風格,而只是想盡量清晰地記錄這部著作用於診斷和預防維根斯坦眼中的那些哲學誤解的特有方式。這樣來追尋他的思想路線,我想要傳達的,不只是這種思想的獨特韻律,還有它特有的準確性和完整性。我相信,不單單維根斯坦,從自己的研究工作中得出了一些教訓。以下所有這些觀念也是胡塞爾、海德格爾和梅洛‧龐蒂的現象學傳統所熟知的:從使用中的語言的視角才能真正理解語言;不存在私人的內在現象領域;強調身體作為人的靈魂的客體化;以生命體與非生命體的區分取代心與物的區分;強調形式觀念;訴諸同其他人類主體的前認識關係,這種關係植根於我們對他們的直接應答性。維根斯坦的獨特之處既表現為,他認為上述這些洞見切不可充作某種正面哲學立場的基礎,同時也表現為他據以使我們確信它們為真的那一整套探究方式,而這正是他對哲學的原創性貢獻。我對文本的解說要解釋的,正是維根斯坦處理哲學問題的獨特方式,而不只是從中可得到的那些教訓。
導 論
路德維希‧維根斯坦,一八八九年四月二十六日出生於維也納,一九五一年四月二十九日去世於劍橋。如今,他已被公認為二十一世紀最傑出的哲學家之一。其思想富於力量和原創性,這表明,他擁有獨一無二的哲學頭腦,而許多人更樂意稱他為天才。他的人格和思想都極具魅力:他的學生及其他一些了解他的人,寫下了大量關於他的回憶,而由他的哲學工作引出的二手文獻,更可謂汗牛充棟。所有這些回憶錄均證實,他不僅具備卓越的理智洞察力和一貫的道德誠實,而且掌握了一些了不起的實際技能。同時他也是一位給人鼓舞的、忠實的、時常有些苛刻...
作者序
致 謝
此書的撰寫得到許多人的幫助,在此向他們表達謝忱。我主要受惠於我的學生BethSavickey,我同她就本書的每一方面都展開過討論,並不斷受益於她關於維根斯坦的學識與理解。她既富於同情心,又有廣博的見識,堪稱是每位作者都夢寐以求的對話者。我對她心存感激,因為,許多洞見來自我們之間長達兩年的對話。我也要向我的先生MarkRowe表達謝意,他不僅一直鼓勵我,還一遍遍地閱讀我的書稿並做出點評。我還要感謝TimCrane約我撰寫此書,並對早先的一個稿本做了詳細的評論;感謝StephenMulhall和JimHopkins對第四章的一份草稿做了強有力的批評。我還要感謝約克大學的眾多學生,尤其是JonathanCole,多年來,他們參與了我的維根斯坦課程,並不斷把我的注意力引向維根斯坦的評論的細節,或者引向讀解它們的可選擇方式,而這些細節和讀解方式是我過去所沒有看到的。我十分感激MaryDortch女士所做的嫻熟而專業的索引工作。最後,我要感謝約克大學為我提供了兩個研究學期,沒有這種照顧,本書是寫不出來的。
致 謝
此書的撰寫得到許多人的幫助,在此向他們表達謝忱。我主要受惠於我的學生BethSavickey,我同她就本書的每一方面都展開過討論,並不斷受益於她關於維根斯坦的學識與理解。她既富於同情心,又有廣博的見識,堪稱是每位作者都夢寐以求的對話者。我對她心存感激,因為,許多洞見來自我們之間長達兩年的對話。我也要向我的先生MarkRowe表達謝意,他不僅一直鼓勵我,還一遍遍地閱讀我的書稿並做出點評。我還要感謝TimCrane約我撰寫此書,並對早先的一個稿本做了詳細的評論;感謝StephenMulhall和JimHopkins對第四章的一份草稿做了強有力...
目錄
導 論
第一章 風格與方法:《哲學研究》89—133
導 言
關於一種語法研究的觀念
拒斥哲學理論
作為療法的哲學
「……哲學問題應當完全消失」
第二章 維根斯坦對奧古斯丁的批判:《哲學研究》1—38
導 言
「五個紅蘋果」
「磚!」「柱!」「板!」「樑!」
意義與用法
實指定義
一切都已明擺在眼前
第三章 規則與遵守規則:《哲學研究》138—242
導 言
克里普克論維根斯坦及遵守規則
意義與用法的關聯
意義與理解
規則與其應用的關聯
邏輯上的「必須」
第四章 私人性與私人語言:《哲學研究》243—275
導 言
關於一種私人語言的觀念
我們日常的感覺語言
私人語言論證
私人實指定義在我們日常感覺語言中的作用
第五章 內在與外在:《哲學研究》281—307;第二二七至二二八頁
導 言
疼痛與疼痛行為
關於私人對象的觀念
我們心理學語言遊戲的不確定性
疼痛既非某物亦非空無
第六章 看見與看見模樣:《哲學研究》398—401;第二部分第十一節
導 言
視覺房間
看見與看成
看見與做出反應
致 謝
譯後記
本書所引用維根斯坦著作
參考文獻及進一步閱讀材料
索引
導 論
第一章 風格與方法:《哲學研究》89—133
導 言
關於一種語法研究的觀念
拒斥哲學理論
作為療法的哲學
「……哲學問題應當完全消失」
第二章 維根斯坦對奧古斯丁的批判:《哲學研究》1—38
導 言
「五個紅蘋果」
「磚!」「柱!」「板!」「樑!」
意義與用法
實指定義
一切都已明擺在眼前
第三章 規則與遵守規則:《哲學研究》138—242
導 言
克里普克論維根斯坦及遵守規則
意義與用法的關聯
意義與理解
規則與其應用的關聯
邏輯上的「必須」
第四章 私人性與私人語言:《哲學研...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88頁開數:25K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