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也懂得看畫了!」
擁有30年資歷的故宮書畫研究員,打破中國畫就是山水畫的刻板印象,
用簡單、有趣的方式,帶你輕鬆看懂千古名畫,解開畫中不為人知的祕密!豆瓣超高評分8.9分,廣大網友一致鑑賞好評:
「藝術其實沒有那麼深奧,原來中國畫這麼有趣!」
「這裡的每一幅畫,我都與他們親密接觸過。」
--故宫博物院資深書畫研究館員 余輝
在故宮工作,與各朝代畫卷朝夕相處了30年的余輝教授,發現來參觀故宮的遊客難免會遇到這種情況:在看畫時,不知道從哪裡開始看起,只能呆呆地讀著簡介、對照畫卷,看完了也似懂非懂……
為了能讓大家看懂中國畫究竟在畫什麼,作者希望用通俗易懂的解說方式,帶領大家探索畫中的每一個神祕細節,看到中國名畫豐富多彩的一面:
‧北宋汴京一日遊!原來外送員在宋朝就已經有了,〈清明上河圖〉裡就看得到?
‧清心寡欲的李煜為什麼要偷偷派畫家去韓熙載家裡,畫下他在家裡開Party,夜夜笙歌的樣子?(見封面〈韓熙載夜宴圖〉)
‧趙孟頫愛不釋手、乾隆珍愛收藏的鎮國之寶〈五牛圖〉,為什麼韓滉要畫這五頭可愛的大牛?
‧南唐中主李璟和弟弟們閒暇下棋的場景被周文矩畫成了〈重屏會棋圖〉,他們對弈的棋盤裡,卻巧妙隱藏了宮鬥玄機?
‧顧愷之在〈女史箴圖〉裡畫出美女們坐姿端莊、對鏡梳妝的模樣,該不會這就是歷史上最悠久的女子圖鑑?
‧乾隆心中TOP1,瘋狂蓋章甚至提了五十六首讚美詩的〈富春山居圖〉,為什麼會被分割?
看畫其實沒有這麼複雜,只要仔細觀察,便能看見民間的熱鬧生活,欣賞壯闊的山川景色,發現在文字背後活生生的歷史,滿足你對古代生活的所有好奇心!
【本書特色】●內容專業性:作者具有30年讀畫的資深經歷,有中國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故宮博物院書畫研究館員、浙江大學博士生導師之身分,底蘊深厚。
●內容豐富有趣:用簡單直白、通俗易懂的言語,搭配200多張細節展示、局部放大的清晰圖片,寫出滿滿的知識與不為人知的故事,讓中國畫不再冷冰冰!
●揭開古畫謎案:讀畫並不局限於畫作本身,而是深入探討中國古代的藝術、經濟、文化、宮廷等多個面向,全面理解中國畫的深層意涵,不放過任何一個線索。
【讀者欣賞推薦】●原本就挺喜歡逛故宮的,看完這本書之後,找機會再去了一次,腦子裡都是余輝教授所說的,現在我也懂得看畫了!
●雖然不懂畫,但讀了余輝教授的通俗解說,也能沉浸在中國藝術史的美與薰陶之中!
●觀察一幅幅的中國畫,就像是在讀一個個的歷史故事,每當我沉浸在畫裡時,好似就能體會古人生活,讀這本書,更是讓我意猶未盡,中國畫真的跟我想像中的很不一樣。
作者簡介:
余輝
1983年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美術系,1990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研究所,師從薄松年先生。
1990年於北京故宮博物院陳列部工作,歷任書畫部主任、研究室主任,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浙江大學博士生導師(兼)。
2009年獲首屆「中國美術獎.理論評論獎」,2014年為德國海德堡大學漢斯格茨講座教授。
著有《故宮研究員帶你看懂中國名畫》(高寶書版)、〈清明上河圖解碼錄》、《畫馬兩千年》、《大觀宋朝:風雅美學的十個側面立體》(合著)、《畫史解疑》、《畫裡江山猶在:百年藝術家族趙宋家族》等。
章節試閱
弦歌盛宴──南唐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卷|傳
一、顧閎中是誰?
顧閎中,江南人,南唐李後主朝(961年~975年)的待詔,是宮廷畫家裡的最高職位。他擅長畫人物,特別長於強記默畫,十分生動寫實。因為他畫過〈韓熙載夜宴圖〉(圖6-1)而名垂青史,雖然其他人也畫過,從歷史上看,還是他畫的最出名。
當時畫過〈韓熙載夜宴圖〉的還有兩個人,一位是顧閎中的畫院同僚周文矩,他也是待詔,我們在前面說過,他善畫人物、仕女,也曾奉旨去韓宅察看,回來畫成〈韓熙載夜宴圖〉。還有一位是顧大中,與顧閎中是同一個地方來的,他可能是顧閎中的「族屬」,曾繪〈韓熙載縱樂圖〉。
我們知道,宮廷畫家都是在宮裡畫帝后肖像、皇家生活,或者奉旨畫山水、花鳥屏風什麼的,一般不會去大臣家裡畫他們的生活,大臣也不會雇宮廷畫家到自己家裡來作畫,那為何一下子有三個宮廷畫家都專門去畫韓熙載的夜宴活動呢?那是韓熙載被南唐後主李煜盯上了,是李後主責令他們去畫的。
二、韓熙載又是誰?
韓熙載身世複雜,韓熙載(902年~970年)字叔言,北海(今山東濰坊)人,出身官宦之家,後唐同光年間(923年~926年)考中進士,他的父親韓光嗣在宮鬥中被後唐明宗所殺。926年,韓熙載怕遭到追殺,南逃投奔了吳國。937年,李昪滅了吳國,建立南唐政權,南唐任用了韓熙載,他連仕李家三朝,官至史館修撰兼太常博士。
韓熙載生性耿直,好抨擊時政,在漸趨衰退的南唐社會裡,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因而他的建議常與李家朝廷相悖,其矛盾的主因是要不要北伐、什麼時候北伐。南唐前期,社會經濟處於上升期,942年,北方後晉石敬瑭卒,契丹人於946年攻破都城開封,中原大亂。韓熙載趕緊上書李璟,力主乘機北伐,但遭到了冷遇。
韓熙載曾對好友說:「江南若用我為相,必將長驅以定中原。」可南唐官場對從北邊過來的人總有幾分猜疑,令韓熙載很喪氣。然而當北周成為強敵之時,李璟卻不顧韓熙載的勸阻,發兵北進,不僅敗北,而且淪喪了十四個州,南唐處於苟延殘喘之中。
李煜登基後,想任用韓熙載為相,挽回南唐的敗局。韓熙載深知北宋太祖趙匡胤能力很大,見識不一般,在即將亡國之際,如果自己出來任職宰相,顯然會落下「亡國之相」的千古罵名。但他又不能違抗君命,那怎麼辦呢?他晚上邀集了一群社會賢達和男男女女到家裡舉辦宴會,通宵達旦,以自我放縱的生活方式,讓李煜放棄任用自己為宰相的念頭。
韓熙載這個期間的夜生活傳到了李煜的耳朵裡,他派宮廷畫家顧閎中在晚上悄悄地到韓熙載的官邸去觀察他放縱的程度,還有周文矩、顧大中。因為韓熙載夜宴是一連許多天,有意者可以隨意出入,畫家們到韓熙載家裡,是悄悄地去看,很可能是各去各的,回來背靠背,各畫一幅以韓熙載夜宴為題材的長卷。
顧閎中憑藉他默畫的功力,回去後繪成此圖,看來這次是顧閎中畫得最好,後來只要一提到顧閎中,就是〈韓熙載夜宴圖〉,而周文矩和顧大中畫的韓熙載早已經失傳了。元初,鑑賞家湯垕在江南曾見有兩件周文矩畫韓熙載夜宴的本子,之後就不再見有記錄了。
李煜要透過圖畫來勸誡韓熙載收斂,唐代宮廷就已有利用繪畫來勸誡大臣的事例。他將顧閎中畫好的〈韓熙載夜宴圖〉給他看,意思是看看你都鬧成這個樣子,太不像話了!要知道,李煜不喜歡下臣這種毫無節制的放縱生活,他平時的生活是天天念經、寫字、畫畫、吟詩、填詞,在重聲色、求驕奢方面已經不及韓熙載了。975年,金陵被北宋攻破,宋軍抓到了李後主,他還在那裡念經呢!宋軍扒光了他的上半身,用一根繩子捆走押到了開封,這在古代是極其羞辱的事情。
韓熙載看了看畫中的自己,視之漠然。李煜拿他沒辦法,只好打消了任用他為宰相的念頭。不過,韓熙載這麼做,也是挺燒錢的。他平素蓄姬養妾竟達四十多人,很快也就虧空了,姬妾們紛紛離他而去,他不得不穿著丐裝,彈著獨弦琴,敲開她們的大門,祈求「贍養」,最後在憂鬱和困頓中死於970年,距南唐滅亡還有六年。
他死的時候,家人連口棺材都買不起,於是,李煜付了棺材錢,賜葬於雨花臺梅崗,旁邊是東晉著名的大臣謝安墓,追封韓熙載為右僕射兼平章事,死了還是給他一個宰相的名頭,還令南唐著名文士徐鉉為他撰寫墓誌銘,徐鍇收集了他的遺稿,編集成冊。在將歷史人物和背景弄清楚後,我們再欣賞這幅畫,就更容易深入一些。
三、如何欣賞這幅長卷?
那就讓我們悄悄地到韓熙載家裡的廳堂,看看他是怎麼舉辦夜宴的。
欣賞人物畫長卷一定要先弄清楚畫面是什麼結構,在什麼場景發生了什麼故事,再看看作者的款印(這幅畫的上面沒有作者的簽名和印章),然後一段一段地從右往左欣賞。欣賞的時候,就是要找「看點」,不同的欣賞者看點不會完全一樣,這與個人的專業知識、基本閱歷和生活經驗有關,最後再回溯一下或再次注意一些細節,或綜覽一下全局。
(一)如何知道作者是誰呢?
在庫房看畫,首先要看包裝盒或畫套上的作者和畫名,特別是外包首題簽,後人會在外包首題簽和畫幅起首的內簽上說明,在引首、題跋裡也會證實作者是誰。在博物館看畫就是先看展品的標籤,別小看那幾行字,那都是博物館專家經過多年綜合了多方面論證的結果,不會是一個人的意見,常常會給觀者一定的模糊度。
(二)〈韓熙載夜宴圖〉畫了什麼內容?
〈韓熙載夜宴圖〉卷以夜宴發展的時間為序列,共分五段,古代畫家往往喜歡用奇數來分出段落,這樣更能體現圖中許多獨具匠心的構思,顯現了作者敏銳細膩的觀察力和純熟暢達的表現力。全卷共畫四十六人,許多人在五段裡面反覆出現。
1.第一段:聽樂
讀者進入夜宴的狀態,那應該是一個寧靜、優雅的片刻(圖6-2)。在這裡,畫家在卷首用一張臥榻就搞定了,韓熙載和聽客們都在欣賞教坊副使李嘉明的妹妹彈琵琶。畫家在眾人背後畫了一張臥榻,榻上隆起的被子裡面蜷曲著一個人,榻上橫放著一把琵琶,極可能是一位彈琵琶的女伎。可能是她的背景沒有李嘉明的妹妹那麼深厚,這場大出風頭的獨奏表演沒有她的份,顯然是被主人冷落了,她好像窩在被子裡嚶嚶作泣,正在賭氣呢!這位琵琶女能隨意使用主人家的臥具,想必與主人的關係不一般。這從側面表明了韓宅是一個允許隨意放縱的地方,夜宴就是在這樣的環境裡展開⋯⋯
韓熙載坐在榻上靜聽李家妹妹彈撥琵琶曲,他的手自然鬆弛下垂,隨著緩緩而起的樂聲,遁入了空冥玄遠的妙境。全場的空氣似乎凝結了,個個都聽得入了神。從聽客的神情來看,曲子非常悠揚緩慢,可謂如聞其聲。有兩位男士叉手表示敬意,就是左手叉住右手的大拇指,這是一種禮節,表示對主人和演出者的尊重,這肇始於唐代,盛行於兩宋,元初仍有延續,到明代就沒有了。
畫中人物皆取真形,韓熙載頭戴高紗帽、身穿黑袍,與他同坐、穿紅衫的人就是狀元郎粲,斜坐在琵琶師旁的是太常寺教坊副使李嘉明,彈琵琶的就是他妹妹。他身後的小個子女伎是下一段跳舞的王屋山,她身後的男賓是韓熙載的門生舒雅,側坐者為陳致雍,正坐者是紫微朱銑,持笛者不知為何人,他們都是當時的失意文人和宮廷臣僚,被韓熙載納為朋黨。五代時,一天的主餐是兩餐,上、下午各一餐,一天三餐是北宋真宗朝以後的事情了。畫中的夜宴是在下午餐後,夜宴期間就不會有主食了,一般用的是酒水、茶湯、果品和點心。几上果品為柿子,上面有四瓣蒂,這個品種就是今天的「浙江柿」;几上還有鮮佛手,畫中的季節應該是秋天;甜品之中有江南的糯米團子(圖6-3),溫酒用的是越窯青瓷注碗(圖6-4)。
2.第二段:擊鼓
一曲琵琶樂使韓熙載的精神亢奮起來,他脫去外袍,挽起雙袖,為王屋山伴鼓,把晚宴的活動推向高潮(圖6-5)。這是一段節奏感很強的篇章,王屋山跳起了「六么舞,擊鼓的韓熙載、打牙板的舒雅及拍掌的男女賓客都處在發聲前的瞬間,與處於收縮狀態的舞蹈動作相協調,當響聲再起的時候,舞蹈姿勢則作放開狀,舞姿在有節拍的音響中伸縮變化。
畫家還畫了韓熙載的好友德明和尚(圖6-6),他作為一個高僧出現在這種聲色犬馬之娛的場合裡,覺得有點難堪,不得不把臉側了過去,但凡心未泯,又忍不住側耳靜聽這動人的樂舞。
德明和經尚常與韓熙載談論時局,就在這個夜宴的活動時,他曾問過韓熙載:「你幹嘛要弄成這個樣子?」韓熙載說:「我這麼做,就是想逃避去當宰相,中原一旦出現真主,江南丟盔卸甲都來不及,我就成了千古笑談了。」
3.第三段:歇息
經過一番擊鼓伴舞,韓熙載也累了,大家都休息一會兒(圖6-7)。他草草套上外袍,與四位侍女同坐臥榻,好像十分親暱,一侍女正侍奉他洗手,這一細節處理得十分耐人尋味:韓熙載百無聊賴地用手指輕輕沾水,滿面愁雲,他根本沒有心思。旁邊一侍女托來茶點,另畫一侍女在準備著簫、笛和琵琶,為表現下一段的內容埋下伏筆。畫中的火燭已燃至一半,暗示著夜宴的時間已經過半。
在他們的側面,又是一張臥榻,被子裡同樣藏著人,也只是比第一段裡出現的被窩更大,顯得頗為凌亂,恐怕其中有兩人在裡面「幽會」。韓熙載不檢點的生活態度使這些歌舞伎有了放縱荒淫的空間。
4.第四段:清吹
韓熙載強打精神,不經意地聽著五位樂伎師吹簫,陳致雍有節奏地打著牙板(圖6-8)。韓熙載眉頭緊皺,似乎有些燥熱,他再次脫去外袍,僅穿一件褙子。面對歌舞伎們,他敞胸露懷,揮扇驅熱。五位吹簫的伎女雖為坐姿,但各具其態,聚散有別,十分生動,那抑揚簫孔的纖巧手指頗合節拍,令觀者如聞其樂。
畫中出現三場音樂節目都不雷同,第一段是弦樂,第二段是打擊樂,第三段是管樂,傳統樂器的幾種類型大體都全了。樂伎師們手持樂器的姿勢既合乎理法,又生動自然,顯然畫家是懂音樂的啊!
在這一段中,別錯過欣賞傢俱的機會,韓熙載坐的曲形榻是一種北方的坐具,他是北方人,用這個十分符合他的身分。你還可以欣賞一下床圍和大屏風上的山水畫(圖6-9),這說明韓熙載家的生活是相當嫻雅的,裝飾用的山水畫已經不是北宋那種全景式構圖畫大山大水的氣勢了。
5.第五段:送客
曲終人散,韓熙載草草穿上黃衫,稍整衣冠,起身與賓客揮手告別(圖6-10)。那位叫陳致雍的人,坐而不起,與兩位歌舞伎難捨難分,據說「陳致雍家累空,蓄伎十數輩。與熙載善,亦累被遷」,陳致雍此時此刻的情感正合乎他的秉性。卷尾畫一女伎作哭別狀,一男士以柔情細語極力哄勸,第二天晚上,將又是一場夜宴⋯⋯
弦歌盛宴──南唐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卷|傳
一、顧閎中是誰?
顧閎中,江南人,南唐李後主朝(961年~975年)的待詔,是宮廷畫家裡的最高職位。他擅長畫人物,特別長於強記默畫,十分生動寫實。因為他畫過〈韓熙載夜宴圖〉(圖6-1)而名垂青史,雖然其他人也畫過,從歷史上看,還是他畫的最出名。
當時畫過〈韓熙載夜宴圖〉的還有兩個人,一位是顧閎中的畫院同僚周文矩,他也是待詔,我們在前面說過,他善畫人物、仕女,也曾奉旨去韓宅察看,回來畫成〈韓熙載夜宴圖〉。還有一位是顧大中,與顧閎中是同一個地方來的,他可能是顧閎中...
作者序
親愛的讀者朋友們,你們好!
我是余輝,是北京故宮博物院的研究館員,也是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的委員。我最先學的是中國畫,1983年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美術系,當時不少古畫的真偽、內容等探索空間吸引著我,於是考入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讀繪畫史研究所,導師是著名的美術史家薄松年先生。1990年研究所一畢業,我就到北京故宮博物院埋頭研究古代書畫,再一抬頭,啊!已經過了三十年了。感謝上海書畫出版社的盛情邀請,我有幸與大家一起分享我探索古畫的一些心得。
我在前面向大家介紹了古代各科繪畫的歷史,現在就要正式進入「探祕」階段了,共有十二章。
第一章是關於中國古畫的基本常識,接下來的十章主要是一一揭開清宮舊藏的十幾件古畫裡的隱祕,有的涉及創作動機和目的,有的涉及繪畫內容,有的是收藏中的隱祕,還有是幾個方向的結合。它們都是國家的稀世珍寶,大多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每一幅畫,我都與它親密地相處過。最後一章就應該上一個臺階了,在探祕了那麼多的古畫之後,我們應該對古代藝術史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就大家關心學習、研究藝術史的問題進行探討。當然,我們應該從最基礎的部分開始講起。
一、古畫的定義
顧名思義,古畫就是古代畫家留下來的繪畫藝術品,又叫傳統繪畫,通常是指繪製在紙絹上的畫,經過裝裱,成為手卷、立軸和冊頁等形式,我們叫它卷軸畫。這裡面還有一個分期的知識,元代以前的繪畫,我們統稱為「早期繪畫」。目前最早的傳世卷軸畫,也就到唐代了,比如說韓滉的〈五牛圖〉卷,此外,還有新疆出土的絹畫等等。
元代以後一直到1840年左右的古畫,我們合稱為「明清繪畫」,往後的分法,美術史界基本吸取了政治史和文學史的分期法,1840年到1911年的繪畫屬於「近代繪畫」,1911年到1949年的繪畫就是「現代繪畫」,學界常常將近代和現代合併,稱之為「近現代繪畫」,而1949年至今,就是「當代繪畫」。自二十世紀五○年代以來,一般來說,北京故宮博物院主要收藏古代繪畫,中國美術館主要收藏近現代和當代繪畫。我主要以介紹、研究古代繪畫為主,重點在早期繪畫,古代藝術史中的疑案、大案、要案在早期繪畫裡比較多。
二、古畫的分類
古畫分類是在畫種之下分畫科,畫科的下面還有許多子科,或者稱為小畫科,我在前面講過了。畫種主要是根據不同的繪畫載體(也就是材質)來劃分的,西方繪畫也是這樣分的,如油畫、版畫、水彩畫等。
中國古代繪畫根據材質可分為卷軸畫、壁畫、岩畫、工藝繪畫等,其中現存的繪畫,數岩畫的歷史最長,至少在春秋時期就有先民在今位於寧夏與內蒙古交界處的賀蘭山岩石上刻鑿人馬的形象了。卷軸畫的歷史相對短一些,最早在戰國時期出現了帛畫。
三、欣賞古畫的作用
我們在欣賞古畫的過程中可以獲知許多,概括地說,欣賞古畫有三大作用:
(一)獲得教化
這個教化主要是來自以史為鑑的圖畫,從聖賢到平民、從皇帝到臣子都離不開透過繪畫得到最形象化的教益:人的善與惡是什麼樣的、國家是怎麼興廢的,例如《孔子家語.觀周》裡說,孔子到明堂裡,看到四面牆壁上畫「堯舜之容,桀紂之像,而各有善惡之狀,興廢之戒焉」。
歷朝歷代的君王都非常注重利用繪畫來自我警示和教化臣民,激勵社會。東漢王充的《論衡.須頌篇》說,在西漢宣帝的時候,畫前代的有功之臣和忠勇之士,如果子孫們沒有看到自家父祖的肖像,內心會感到羞恥。古代的大臣也常拿出有教育意義的歷史故事畫來勸誡皇帝,如唐玄宗開元年間,宰相宋璟拿來一幅〈無逸圖〉,他在上面抄錄了《尚書.無逸》篇獻給唐玄宗,警示他要勤政愛民,發奮圖強,唐玄宗便將〈無逸圖〉裝在殿內的屏風上,便於經常看。
這〈無逸圖〉畫的是周公的一段告誡,說君王在位的時候,千萬不要貪圖安逸享樂,一定要知道耕種莊稼的艱難,那麼處在安逸的日子時,就會知道老百姓的痛苦。有些子女,不知道父母種地的辛勞,過著安逸的生活,還要輕視他們的父母,嫌他們沒有知識。唐玄宗看這幅畫看了幾十年,直到屏風破了才換下,這種以圖畫作為規勸皇室的事例,我們在後面的古畫探祕中會看到不少。
唐代最著名的美術史家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裡總結了繪畫的勸誡作用:「夫畫者,成教化,助人倫,窮神變,測幽微,與六籍同功,四時並運,發於天然,非繇述作。」他特別強調繪畫的功用與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的功用是一樣的,這是文字記錄所不能替代的。
(二)獲得知識
如果按照時間來歸納人類認知世界的話,可以分為三個時間段:研究過去發生的一切,離不開歷史學;研究和處理當下的現實生活,離不開當代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研究將來的發展也是這樣。無論是研究、認識當代,還是未來,都要知道我們是從哪裡來的,弄清楚過去的歷史,中國繪畫與中國歷史的長河並存,真實地記錄了五千多年中國的歷史形象,為處理好當下的事務提供了極其豐富的經驗教訓和歷史依據。
根據古人留下來的文字、藝術品、圖像、歷史遺跡等,才可能全面地認識古代社會。總的來說,這屬於歷史學的範疇了。我們今天所說的古籍,涉及政治、倫理、哲學、經濟等,還涉及詩詞、歌賦、小說、戲劇等語言文學,都是用文字記述的方式。前者對古代社會的認識是抽象的,後者則是想像中的形象,這個形象是在你腦海裡形成的,看不見、摸不著。
那如何在腦海裡形成古代社會的形象呢?這就必須根據所看到的古代繪畫和相關文物,才能想像出古代社會的形象。譬如說,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屬於倫理學的思想範疇,比較抽象,不太好理解,意思是說君王要像君王的樣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樣子,父親要像父親的樣子,兒子要像兒子的樣子。
那個「樣子」到底是什麼樣子呢?如果你在古代繪畫裡見過古人行禮的樣子,你的腦海裡一定會出現大臣向君王行禮的形象—手拿笏板,彎腰鞠躬。在宋代,大臣只有在元旦等重大節日朝覲的時候才向皇帝磕頭,明代畫家畫的〈徐顯卿宦跡圖〉冊(北京故宮博物院藏)裡面就有一開畫的是明朝官員準備上朝的情景。
當你在欣賞古代文學作品的時候,腦海裡會不斷出現古代社會的各種形象,所以文學也被稱為想像藝術。想像古代生活的重要來源之一,就是古代的造型藝術—藝術品和圖像,還有許多歷史遺跡等。這說明,欣賞古代繪畫便於我們認識和瞭解古代社會抽象的思想觀念和具象的行為活動。
當然,我們欣賞古畫不僅僅是為了閱讀古籍,從根本上說,是為了擴大我們對社會生活的認識面。假如你活到一百歲,對古代的歷史文化藝術不太瞭解,那也就活個一百歲,而且在認知能力上要大打折扣。如果你瞭解古代社會的歷史文化藝術,其中包括繪畫藝術,將大大加寬了你生命的寬度,變相延長了你生命的長度。英國十六世紀至十七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的散文家、哲學家培根說:「讀書使人明智」,要把書讀好,那就不能不讀畫。
(三)獲得美感
我們喜歡把最好的人物和景物比喻為「美如畫」,那是因為繪畫概括和集中了客觀世界最美好的形象。南宋的鄧椿在《畫繼》裡寫道:「畫者,文之極也。」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繪畫裡面的文化含量是最高的,而這也就涉及到藝術美學了。所以,學校裡推廣美育,首先學習和欣賞歷代繪畫,為的是什麼呢?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培養創造力。
創造力來自哪裡呢?創造力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來自想像力。想像力又來自哪裡呢?來自你腦子裡所儲存的大量美感形象。廣泛的審美活動總和了古今中外的美感形象,那古代的部分自然是來自你平時欣賞古畫所累積下來的。我們一說到素質,總是會先聯想到提高文化知識,提得再高,也只是在量化刷新,而審美教育是在文化教育量化的基礎上實現質的提高。
如果你的認知和學識是在審美教育中獲得的,那麼你的情感、氣質、修養便與你的思想和學識就融合在一起了,就像氧氣溶在你的血液裡一樣,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素質。你的生活就會很充實,成為精神生活的富有者,同時,你的言談舉止也會充滿感染力,照亮別人。
我們講了古畫的三個作用,還有一個額外、特別的作用,我會在案例中來說。
四、如何鑑賞古畫
鑑賞古畫,就是「鑒真偽、賞高下」。「鑑」涉及古畫鑑定,我們在實際欣賞的時候,會涉及多個角度和層面;「賞」欣賞內容,主要是創作動機、主題、構思等。欣賞技法,主要是構圖、造型和筆墨線條等,看看畫家是怎麼完成力作的,它的難度在哪裡,是怎麼進行藝術處理的。以花鳥畫的畫意為例,它有許多畫外之意,比如把動、植物擬人化,竹子長得挺直、多節、中空,將植物的自然屬性賦予人類謙虛、正直的道德品性;以象徵表達寓意,如畫松象徵高潔和具有頑強的生命力;畫荷花象徵清廉,有出污泥而不染的寓意。又比如以諧音表寓意,過去科舉年代畫一鸕鶿加荷葉、蓮花,表示「一路連科」,預祝趕考者連中三元;畫喜鵲落在梅樹枝頭上叫「喜上眉梢」,亦取諧音的意思。
古代內涵豐富的繪畫作品傳至今天,因時過境遷,其中有的歷史文化資訊因後人的認識不完整而被減損,或因後人誤讀而被扭曲,以訛傳訛,造成古畫中的歷史文化訊息加速衰減。其中最容易丟失,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古人作畫的動機和畫中的含義。
古人作畫創作動機分社會因素、個人因素以及兩者的結合,不同的時代背景下會產生不同的創作動機,不同的創作動機會導致不同的繪畫活動。由於時代背景涉及社會政治、歷史、文化等各個方面,還有來自藝術發展自身的風格因素等,因而畫家的創作動機也是多方面的,如政治、經濟、文化和自娛自樂等。如果探究出古人作畫的動機或用意,就會加深對該作品的本質認識,只有真正弄清楚古代畫家的創作意圖,才能發現古畫背後的一切,那裡也許潛藏著一個不為人知的情感世界,或者是許許多多的歷史隱祕等,以求進一步更具體地認識當時社會歷史的某個方面。
比如看這一幅畫,明宣宗朱瞻基〈瓜鼠圖〉卷(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如果將這張圖闡釋為描繪了苦瓜和老鼠,則屬於「看圖說話」的層面。鼠和瓜都寓意為多子,若將此圖闡釋為表達企望多子的願望,這是運用民俗常識來解讀古畫,則是進入了「看圖講知識」的層面;若將這張圖與明宣宗朱瞻基畫這張畫的具體時間和事件聯繫起來,到了這個層面,就進入「看圖揭祕」的層次了。
這是一幅標準的宮廷繪畫,以我的體會,古代凡是有年款的宮廷繪畫大多是與這個時期宮廷裡發生的政治事件或其他重要事件有著一定的關聯,皇帝親自動筆畫的更是如此。
這張畫上有明宣宗朱瞻基親自題寫的年款:「宣德丁未(1427年)御筆戲寫。」要注意,這一年是明宣宗登基的第三年,他當時已經快三十歲了,縈繞於懷的是他久久無子。近三十歲的皇帝還沒有兒子,這意味著他很有可能無法傳位於自家後代了,皇位繼承權就會落到兄弟家裡。這在封建朝廷是非常揪心的事情,宮廷矛盾的核心往往是皇位的繼承問題。
就在這一年,他與孫皇后生了長子祁鎮,顯然,宣宗繪此圖是慶賀這一年得子,或祈祝皇后順產。也就是在這一年,他畫了一幅還不夠,接連畫了多幅這樣的題材,喜悅之情,溢於言表。八年之後,明宣宗朱瞻基駕崩,這個新生兒朱祁鎮就是後來繼位的明英宗。這樣的解讀是有歷史背景的,也是有溫度的。可見,單純就畫說畫會流於表面的泛泛而談,而透過探索古代畫家作畫的背景、汲取其他學科的研究成果,則會把古畫揭祕引向深入,與其他相關的知識相連結,會發現我們所不知道的歷史事實。
由於歷史傳承的原因,有些古畫我們現今基本上能讀懂,如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卷(唐摹本)、唐代韓滉的〈五牛圖〉卷,還有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卷,以及實為南宋佚名的〈韓熙載夜宴圖〉卷、元代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卷等。我們只是淡漠了畫外的歷史背景,個別古畫的時代被誤判了,這當然會影響我們對他們的深入解讀,需要進一步揭祕。還有一些古畫由於歷史的塵封,今人對這些畫在不同程度上產生了誤讀,如五代南唐周文矩的〈重屏會棋圖〉卷(北宋摹本)、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卷、元人的〈龍舟奪標圖〉卷、舊作五代胡瓌的〈卓歇圖〉卷以及一批「諜畫」等,裡面深藏著可使我們大為驚嘆的繪畫內容和作畫動機。
下面欣賞古畫,會先介紹一些相關的知識,然後進入我所發現的揭祕層和追蹤的路線,力求深入解讀畫意、欣賞它的藝術特性。同時,我還會結合專題講一些有關博物館和傳統繪畫的基本知識。
親愛的讀者朋友們,你們好!
我是余輝,是北京故宮博物院的研究館員,也是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的委員。我最先學的是中國畫,1983年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美術系,當時不少古畫的真偽、內容等探索空間吸引著我,於是考入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讀繪畫史研究所,導師是著名的美術史家薄松年先生。1990年研究所一畢業,我就到北京故宮博物院埋頭研究古代書畫,再一抬頭,啊!已經過了三十年了。感謝上海書畫出版社的盛情邀請,我有幸與大家一起分享我探索古畫的一些心得。
我在前面向大家介紹了古代各科繪畫的歷史,現在就要正式進入「探祕」階段...
目錄
中國畫史概說
開 篇
一. 古代女子圖鑑──東晉顧愷之〈女史箴圖〉卷|摹本
〈女史箴圖〉和〈五牛圖〉,誰才是真正的古畫第一幅?
〈女史箴圖〉所畫的內容是什麼?
這幅畫是如何流落大英博物館的?現在保存情況如何?
〈女史箴圖〉還能回家嗎?
二. 數字有講究──唐韓滉〈五牛圖〉卷|真跡
為什麼〈五牛圖〉偏偏畫了五頭牛,不是四頭或六頭?
〈五牛圖〉上並沒有寫畫家名,我們為何認定它是韓湟畫的?
〈五牛圖〉是如何重回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呢?
三. 棋盤裡的玄機──南唐周文矩《重屏會棋圖〉卷|摹本
「重屏」是什麼意思?
畫中人都是誰?
棋盤裡真的有秘密嗎?
宋太宗為何如此看重這幅畫?
四. 弦歌盛宴──南唐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卷|傳
「傳」就是「偽」的意思嗎?就是假畫?
韓熙載是誰?這幅畫畫的是什麼內容?
如何判定一幅畫的創作時代?
自1921年被盜出宮後,這幅畫又是怎麼回到北京故宮博物院的?
五. 盛世隱憂──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卷|真跡
張擇端是誰?
〈清明上河圖〉畫的是什麼地方?
為何說這幅畫中有許多令人心驚肉跳的細節?
這幅畫隱藏了哪些關鍵資訊?
六. 失蹤的姊妹篇──北宋張擇端〈西湖爭標圖〉卷|已佚
〈西湖爭標圖〉真跡在哪裡?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的元人〈龍舟奪標圖〉真的是它的摹本嗎?
摹本的作者是誰?他為什麼要摹這幅畫?
七. 宋徽宗的皇家審美──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卷|真跡
王希孟真有其人嗎?這幅畫真的是他十八歲畫的嗎?
〈千里江山圖〉卷畫的是哪裡?
宋徽宗為何如此推崇王希孟和他的這幅畫?
八. 繪畫的特殊功用──宋代諜畫
什麼是諜畫?諜畫有什麼特殊用途?
諜畫都有哪些類型?都畫些什麼內容?
宋代有哪些著名的諜畫?
九. 北國風光──五代胡瓌《卓歇圖〉卷|傳
「卓歇」是什麼意思?
這幅畫的內容是什麼?畫中的白衣男子是誰?
畫中的少數民族是哪個民族?
一〇. 幾經劫難的曠世名作──元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卷|真跡
這幅畫都經歷了哪些磨難?它為何被燒成兩斷?
文人畫家們為什麼如此看重這幅畫?
乾隆皇帝看錯的那幅〈富春山居圖〉卷到底是誰畫的?
中國的山水畫和西方的風景畫有什麼區別?
結語
後記
中國畫史概說
開 篇
一. 古代女子圖鑑──東晉顧愷之〈女史箴圖〉卷|摹本
〈女史箴圖〉和〈五牛圖〉,誰才是真正的古畫第一幅?
〈女史箴圖〉所畫的內容是什麼?
這幅畫是如何流落大英博物館的?現在保存情況如何?
〈女史箴圖〉還能回家嗎?
二. 數字有講究──唐韓滉〈五牛圖〉卷|真跡
為什麼〈五牛圖〉偏偏畫了五頭牛,不是四頭或六頭?
〈五牛圖〉上並沒有寫畫家名,我們為何認定它是韓湟畫的?
〈五牛圖〉是如何重回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呢?
三. 棋盤裡的玄機──南唐周文矩《重屏會棋圖〉卷|摹本
「重屏」是什麼...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72頁開數:18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