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讀指導舉隅》是葉聖陶、朱自清兩位語文教育家合作編寫的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指導用書,講解如何閱讀不同文體,特別是精細體會,對於閱讀文章和語文教學具很強的指導意義。選用的六篇文章——
兼顧記敘、抒情、說明、議論四種文體
包容文言、白話兩種語體
精準解讀常用的文學手法與作者獨到之處
講解由淺入深、邏輯分明,行文細膩嚴謹,鞭闢入裡,令讀者彷彿進入一個妙筆生花的文學殿堂,通過精讀指導,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快速提升閱讀和作文的知識與技能。
作者簡介:
葉聖陶(1894—1988)
原名葉紹鈞,字秉臣、聖陶,江蘇蘇州人。
現代作家、教育家、文學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有「優秀的語言藝術家」之稱。創作了我國第一部童話集《稻草人》,出版有短篇小說集《隔膜》《線下》《城中》《未厭集》,以及長篇小說《倪煥之》等。
朱自清(1898—1948)
原名朱自華,號實秋,後改名自清,字佩弦。現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192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後,曾在江蘇、浙江一帶教中學。1925年8月到清華大學任教。1932年9月任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主要作品有《蹤跡》《背影》《春》《歐遊雜記》《新詩雜話》《論雅俗共賞》等。
章節試閱
前言
在指導以前,先得令學生預習。預習原很通行,但是要收到實效,方法必須切實,考查必須認真。現在請把學生應做的預習工作分項說明於下。
一 通讀全文
理想的辦法,最好國文教本有兩種本子:一種是不分段落,不加標點的,供給學生預習時候用;一種是分段落,加標點的,待預習過後才拿出來對勘。這當然辦不到。可是,不用現成教本而用油印教材的,那就方便得多。印發的教材不給分段落,也不給加標點,令學生在預習時候自己用鉛筆去劃分段落,加上標點。到上課時候,由教師或幾個學生通讀全文,全班學生靜聽着,各把自己預習的成績來對勘;如果自己有錯誤,就用墨筆訂正。這樣,一份油印本就有了兩種本子的功用了。現在的書籍報誌都分段落,加標點,這從著者方面說,在表達的明確上很有幫助;從讀者方面說,閱讀起來可以便捷不少。可是,在練習精讀的時候,這樣的本子反而把學者的注意力減輕了。既已分了段落,加了標點在那裡,就隨便看下去,不再問為甚麼要這樣分,這樣點,這是人之常情。在這常情裡,卻正錯過了很重要的練習機會。若要不放過這個機會,惟有令學者就一種一貫到底只有文字的本子去預習,在怎樣分、怎樣點上用一番心思。預習的成績當然不免有錯誤,然而不足為病。除了錯誤以外,凡是不錯誤的地方都是細心咬嚼過來的;這對於學者將是終身的受用。
假如用的是現成教本,或者雖用油印教材,而覺得一貫到底只印文字頗有不便之處,那就只得退一步設法,令學生在預習的時候,對於分段點句作一番考核的工夫。為甚麼在這裡而不在那裡分段呢?為甚麼這裡該用讀號而那裡該用句號呢?為甚麼這一句該用驚歎號而不該用疑問號呢?這些問題,必須自求解答,說得出個所以然來。還有,現成教本是編輯員的產品,油印教材大都經教師加了工,「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豈能完全沒有錯誤?所以,不妨再令學生注意,不必絕對信賴教本與教材的印刷格式;最要緊的是用自己的眼光通讀下去,看是不是應該這樣分段,這樣點句。
要考查這一項預習的成績怎樣,自然得在上課時候指名通讀。全班學生也可以藉此對勘,訂正自己的錯誤。讀法通常當分為兩種:一種是吟誦,又稱為美讀;一種是宣讀,又可叫做論理的讀法。無論文言白話,都可以用這兩種讀法來讀。對於文言,各地方人有他們的吟誦的聲調,彼此並不一致;但總之在傳出文字的情趣,暢發讀者的感興。白話一樣可以吟誦,大致與話劇演員唸台詞差不多,按照國語的調子,在抑揚頓挫、表情傳神方面多多用工夫,使聽者移情動容。現在有些小學校裡吟誦白話與吟誦文言差不多,那是把「讀」字呆看了。吟誦白話必須按照國語的調子,運用國語的調子十足到家,才是最好的白話的吟誦。為避免誤會起見,白話的吟誦不妨改稱為「說」,比通常說國語更為精粹的「說」。至於宣讀,只是依據着對於文字的理解,平正讀下去,用連貫與間歇表示出句子的組織與前句和後句的分界來。集會時候讀「總理遺囑」,便是宣讀的例子。這兩種讀法,宣讀是基本的一種;必須理解在先,然後才談得到傳出情趣與暢發感興。並且,要考查學者對於文字理解與否,聽他的宣讀是最方便的一法。譬如《瀧岡阡表》的第一句,假如宣讀作:「嗚呼!惟我皇—考崇公卜—吉於瀧岡—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於其阡,非—敢緩也,蓋有待也。」這就顯然可以察出,讀者對於「皇考」、「崇公」、「卜吉」、「六十年」與「卜吉於瀧岡」的關係,「始」字、「克」字、「表」字及「非」字、「敢」字、「緩」字綴合在一起的作用,都沒有理解。所以,上課時候指名通讀,該令用宣讀法。
二 認識生字生語
通讀全文,在知道文字的大概;可是要能夠通讀下去沒有錯誤,非同時把每一個生字生語弄清楚了不可。在一篇文字裡,各人所認為生字生語的未必一致,只有各自選剔出來,倚賴字典、辭典的翻檢,得到相當的認識。這裡所謂認識,該把它解作最廣義。僅僅知道生字生語的讀音與解釋,還不能算充分認識;必須熟習它的用例,知道它在某一種場合才可以用,用在另一種場合就不對了,這才真個認識了。說到字典、辭典,我們真慚愧,國文教學的被重視至少有二十年了,可是還沒有一本適合學生使用的字典、辭典出世。現在所有的字典脫不了《康熙字典》的窠臼,辭典還是《辭源》稱霸,都與學習國文的學生不很相宜。通常英文字典有所謂「求解」、「作文」兩用的,學習國文的學生所需要的國文字典、辭典也正是這一類。一方面知道了解釋,另一方面更知道該怎麼使用,這才使翻檢者對於生字生語具有徹底的認識。沒有這樣的字典、辭典,學生做起預習工作來,效率就不會很大。但是,使用破爛的工具總比不使用工具好一點;目前既沒有更適用的,就只得把屬於《康熙字典》系統的字典與稱霸當世的《辭源》將就應用。這當兒,教師不得不多費一點心思,指導學生搜集用例,或者搜集了若干用例給學生,使學生自己去發見生字生語的正當用法。
學生做預習工作,通行寫筆記,而生字生語的解釋,往往在筆記裡佔大部分篇幅。這原是好事情,記錄下來,印象自然深一層,並且可以備往後的查考。但是,學生也有不明白寫筆記的用意的;他們以為教師要他們交筆記,所以不得不寫筆記。於是,有胡亂抄了幾條字典、辭典的解釋就此了事的;有遺漏了真該特別注意的字語而僅就尋常字語解釋一下拿來充數的。前者胡亂抄錄,未必就是那個字語在本文裡的確切意義;後者隨意選剔,把應該注意的反而放過了;這對於全文的理解都沒有甚麼幫助。這樣的筆記實在沒有意思;交到教師手裡,教師辛辛苦苦地把它看過,更提起筆來替它訂正,實際上對於學生卻沒有多大益處,因為學生並沒有真預習。所以,關於生字生語,須在平時使學生養成一種觀念與習慣,就是:必須把本文作依據,尋求那個字語的確切意義;又必須把與本文相類和不相類的若干例子作依據,發見那個字語的正當用法。至於生字生語的選剔,為防學生自己去做或許會有遺漏起見,不妨由教師先行儘量提示,指明這一些字語是必須弄清楚的。這樣,學生做預習工作才不至於是徒勞,寫下來的筆記也不至於是循例的具文。
要考查學生對於生字生語的認識程度怎樣,可以看他的筆記,也可以聽他的口頭回答。譬如《瀧岡阡表》第一句裡「始克表於其阡」的「克」字,如果解作「克服」或「克制」,那顯然是沒有照顧本文,隨便從字典裡取了一個解釋。如果解作「能夠」,那就與本文切合了,可見是用了一些心思的。但還得進一步研求:「克」字既然作「能夠」解,「始克表於其阡」可不可以寫作「始能表於其阡」呢?對於這個問題,如果僅憑直覺回答說,「意思也一樣,不過有點不順適」,那是不夠的。這須得去搜集「克」字的用例,於是找到《尚書》裡的「克明俊德」,「先王克謹天戒,臣人克有常憲」,「不克畏死」,「不克開於民之麗」,《詩經》裡的「克咸厥功」,「克壯其猶」,「克配上帝」等語。再搜集「能」字的用例,於是找到《尚書》裡的「能官人」,「能事鬼神」,《詩經》裡的「能不我甲」,「能不我知」,《左傳》裡的「能用善人」,「能歆神人」,「能無從乎」,「能無貳乎」,「不能及子孫」,「不能事父兄」等語。從這些古代語句看來,可以知道「克」字與「能」字用法是一樣的,只有在「能不我甲」,「能無從乎」一類的句式裡,不能把「能」字換「克」字,作「克不我甲」,「克無從乎」。但是後來漸漸分化了,「能」字被認為常用字,直到如今;「克」字卻成為古字,在通常表示「能夠」意義的場合上就不大用它。這正同「其」字與「厥」字,「且」字、「寧」字與「憖」字的情形相仿,「其」字、「且」字、「寧」字至今還是常用字,「厥」字、「憖」字卻是不常用的古字了。在文句裡面,丟開常用字不用,而特地用那同樣的古字,這除了表示相當意義以外,往往還帶着鄭重、莊嚴、虔敬等等情味。如說「善保厥躬」、「憖固我疆」與「善保其躬」、「且固我疆」,情味上自有不同。「始克表於其阡」一語,用了「能」字的同義古字「克」字,見得作者對於「表於其阡」的事情看得非常鄭重,不敢隨隨便便着手,這正與全文的情味相應。若作「始能表於其阡」,就沒有那種情味,僅僅表明「方始能夠」「表於其阡」而已;所以直覺地看,也辨得出它有點不順適了。再看這一篇裡,用「能」字的地方很不少,如「吾何恃而能自守邪」,「然知汝父之能養也」,「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故能詳也」,「吾兒不能苟合於世」,「汝能安之」。這幾個「能」字都不妨換作「克」字,但作者不用「克」字,因為這些語句都是傳述母語,無須帶有鄭重、莊嚴、虔敬等等情味;並且,用那常用的「能」字,正切近於語言的自然。用這一層來反證,更可以見得「始克表於其阡」的「克」字,如前面所說,為着它有特別作用才用的了。—像這樣的討究,學生預習時候未必人人都做得來;教師在上課時候說給他們聽,也嫌煩瑣一點。但簡單扼要地告訴他們,使他們心知其故,那是必須的。
學生認識生字生語,往往有模糊儱侗的毛病,用成語來說,就是「不求甚解」。曾見作文本上有「笑顏逐開」四字,這顯然是沒有弄清楚「笑逐顏開」究竟是甚麼意義,只知道在說到歡笑的地方彷彿有這麼四個字可以用,結果卻把「逐顏」兩字寫顛倒了。又曾見「萬巷空卷」四字,單看這四個字,誰也猜不出是甚麼意義;但是連着上下文一起看,就知道原來是「萬人空巷」—把「人」字忘記了,不得不找一個字來凑數,而「卷」字與「巷」字字形相近,因「巷」字想到「卷」字,就寫上了「卷」字。這種錯誤,全由於當初認識的時候太疏忽了;意義不曾辨明,語序不曾唸熟,怎得不鬧笑話?所以令學生預習,必須使他們不犯模糊儱侗的毛病;像初見一個生人一樣,一見面就得看清他的形貌,並且察知他的性情。這樣成為習慣,然後每認識一個生字生語,好像積錢似的,多積一個總是增加財富的總量。
前言
在指導以前,先得令學生預習。預習原很通行,但是要收到實效,方法必須切實,考查必須認真。現在請把學生應做的預習工作分項說明於下。
一 通讀全文
理想的辦法,最好國文教本有兩種本子:一種是不分段落,不加標點的,供給學生預習時候用;一種是分段落,加標點的,待預習過後才拿出來對勘。這當然辦不到。可是,不用現成教本而用油印教材的,那就方便得多。印發的教材不給分段落,也不給加標點,令學生在預習時候自己用鉛筆去劃分段落,加上標點。到上課時候,由教師或幾個學生通讀全文,全班學生靜聽着,各把自己預習的成績來對...
目錄
例言 001
前言 003
瀧岡阡表 歐陽修 021
藥 魯迅 049
我所知道的康橋 徐志摩 082
談新詩(第五段節錄) 胡適 116
封建論 柳宗元 143
第二期抗戰開端告全國國民書 蔣中正 169
例言 001
前言 003
瀧岡阡表 歐陽修 021
藥 魯迅 049
我所知道的康橋 徐志摩 082
談新詩(第五段節錄) 胡適 116
封建論 柳宗元 143
第二期抗戰開端告全國國民書 蔣中正 169
商品資料
出版社: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22-10-04ISBN/ISSN:9789888812806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08頁開數:25K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