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朗費羅被譽為美國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之一,
懂七國語言,不到三十歲就成為哈佛大學教授。
其〈人生頌〉是全世界第一首被譯為中文的英語詩,
連歷經道光至光緒四代的大清國權臣董恂都超愛!
將其書於扇面,再回贈給遠在千里之外的他……
身為浪漫主義代表詩人,面對社會議題卻一點也不含糊,
將生命奉獻給文學,詠出國民真切而飽滿的靈魂——
▎與南方農場主為敵,創作反奴隸制詩歌
朗費羅的父親熱衷於廢奴運動,朗費羅也繼承該思想,
出版批判蓄奴甚至某些廢奴派的詩集,震驚了當時的美國人,
就連平日對該議題未強烈表態的人,也讚賞其主張的意義性。
不過另一方面,廢奴文學家受到的抨擊同樣是很嚴厲的,
喬治.倫特是朗費羅欣賞的作家,卻堅決反對廢奴運動,
朗費羅為此寫了一封書信,信中提出了以下主張:
「奴隸制的存在是基於強權創造出的正義的謬論。」
「我對於去做正義的事情充滿無限信念,不擔心會遭遇任何邪惡的結果。」
「當整個國家的民眾都發自內心地希望廢除奴隸制的時候,我們最後必然能夠找到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
▎寧願餓死,也不從事與文學無關的職業
朗費羅是鮑登學院的高材生,但他從來不在意這份文憑,
他認為自己必須堅持文學創作的道路,否則將一事無成。
這並不是說朗費羅將文學視為優先選擇,而是唯一志向,
他在寫給好友的信中明確提到:
「除了從事文學創作之外,我不願意學習任何專業。」
又連續寫了好幾封信向家人表明自己的理想,
面對兒子的執著,這位父親以非常豁達的態度來回覆,
本書收錄多篇父子倆溫馨真摯的信件,再現一代詩人的成長環境!
▎詩歌的作用:透過文字的力量表達國家精神
朗費羅認為,一個國家的強大不在於遼闊的疆域和一些表面事物,
而在於國民的智慧,在於該國人民道德本性的深度與高度。
所以他希望將詩歌與歷史做結合,進而表達出國家的精神
——原創性與民族性,朗費羅一直秉持著這樣的信念創作。
「認真遵循你的內心,然後將你內心的想法表達出來。」
「不僅要以自然的方式去創作,而且絕對不要根據任何先入為主的概念去創作,不要因為閱讀了一些優秀的詩歌作品,就想著去模仿他們的這些作品。」
〔本書特色〕
◎本書結合《哈佛學院院刊》刊載的相關資料,詳細記錄了朗費羅的一生;
◎本書增加了朗費羅第一位夫人的通信錄,講述朗費羅早期的婚姻生活及他第一次旅歐經歷;
◎本書節選朗費羅從大學生涯至其人生終點的文章,揭示了朗費羅的人生觀與思想的發展脈絡,及他善用美國民眾的生活素材,以此創作出極具本土文化的文學作品。
作者簡介:
湯瑪斯.溫特沃斯.希金森(Thomas Wentworth Higginson, 1823-1911),美國作家、廢奴主義者。曾是美國著名廢奴組織「神祕六人團」成員之一,美國南北戰爭期間任北軍「卡羅萊納州第一志願軍」上校,戰後也積極參與被解放的黑人奴隸及婦女平權運動。此外,希金森也曾是著名詩人狄更生的重要發現者和支持者之一,其三部傳記代表作《瑪格麗特.富勒傳》(Margaret Fuller Ossoli)、《朗費羅傳》(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惠蒂埃傳》(John Greenleaf Whittier)均被選入「美國文人經典傳記」系列。
譯者簡介:
孔謐,華裔加拿大人,外籍專家、自由撰稿人。英美文學及語言學學士,企業管理碩士,輔修國際經濟與貿易。翻譯並著有《世界上最偉大的談判家》、《在組織中工作》、《無畏的希望》、《成長的法則》等書。
章節試閱
第一章 大藝術家朗費羅
亨利.華茲華斯.朗費羅的去世,讓波士頓以及附近地區長久以來的詩人圈子的盛名大打折扣。這個詩人圈子裡第一個離世的人愛默生,也是非常著名的人物。愛默生的作品非常具有思想深度;惠蒂埃的詩歌作品以更加深入的角度觸碰到了國民生活的問題;霍姆斯的詩歌作品則以更加富有個性的方式呈現在大眾讀者面前;羅威爾則展現出了更加傑出與多樣化的才華。不過,倘若我們從整個英語世界的廣泛範圍去看的話,朗費羅身為詩人所享有的名聲要讓前面提到的幾位詩人黯然失色。朗費羅在歐洲大陸的名聲,要比前面提到的幾位詩人加起來的名聲還要大。事實上,我們可以說,朗費羅身為詩人的名聲,要比英語民族所有的當代詩人加起來更大,至少我們可以從參考文獻裡看到這樣的事實。除此之外,他所居住的地方是很多人可以前去拜訪的,他的行為舉止是非常友善的,他的生活是公開透明的,這些都讓他在當代的詩歌領域內獲得了最高的名聲。可以說,他配得上文學領域內的所有桂冠,雖然他會果斷拒絕任何人賜給他這樣的名聲。他擁有財富與安逸的生活,有自己的孩子與孫子,有著健康的身體以及純潔的良知。在某種程度上,他還擁有著莎士比亞對老年生活的完美看法:「榮譽、愛意、順從以及一幫朋友。」除了他所遭遇的兩次喪親事故之外,他的人生可以說充滿著明媚的陽光,沒有任何的陰影。在他的創作生涯裡,從未遭遇到任何嚴重的挫折,而他個人所表現出來的謙虛與友善,則讓任何人都不會用嫉妒或是敵對的心態去看待他。在所有從事詩歌創作的詩人當中,可以說沒有誰能夠獲得像他這樣長時間輝煌成功的人了。
不過,他在二十年前就去世的事實,會讓人們以恰當的方式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就是這種成功的浪潮是如何跟隨他的記憶,或者說,時間的流逝到底會以怎樣一種方式去承襲他所帶來的影響。在此,我們必須要進行一系列的對比,檢驗一些標準,才能確定最後的結果。我們首先要去做的是關於這一類的分析,之後我們才能對他的人生事業進行一番客觀的評價。
幾年前,倫敦一份著名週刊的編輯曾對一位美國旅行者說:「一位陌生人很難對我們這個國家的一般勞工的想法有真實的了解,特別是對勞工階級裡的女性,但是,朗費羅則對這些人有著真實的看法。成千上萬人能夠背誦他的詩歌,但他們卻從來不會閱讀丁尼生的詩歌作品,甚至都沒有聽過白朗寧的大名。」上面這段話,是我從阿默斯特學院的愛德溫.A.格羅夫納教授那裡聽到的,格羅夫納教授是美國最具開放心態的人,他曾在君士坦丁堡的羅伯特學院裡擔任過七年的歷史學教授。他接著表示,當他在鄂圖曼帝國最大的一間私人圖書館裡,一位著名的大臣曾向他展示了朗費羅的一大卷詩歌作品,這卷作品裡有很多用土耳其語寫出來的手稿評論,並且表示他對朗費羅的一些詩歌作品倒背如流。格羅夫納教授在1879年的某個時候——從君士坦丁堡乘坐汽船前往馬賽,同行還有一位俄國女士。這位女士熟悉六國語言。當時,一些乘客聚集起來談論著法國的維克多.雨果。此時,這位俄國女士大聲地用英語對最後一位發言的人說:「你身為一名美國人,怎麼可以將本應該屬於朗費羅的地位讓給維克多.雨果呢?朗費羅才是一位深受世界各地讀者所喜愛的詩人。在外國人看來,朗費羅才是一位更加著名的詩人,要比當代任何一名詩人都要具有盛名!」接著,這位俄國女士開始背誦朗費羅的一些詩歌:「午夜,我站在大橋上,我想要前去波士頓,這樣的話,我就能站在那座大橋上了。」此時,一位剛剛從祖魯戰爭中返程的英國上尉說:「我還可以背誦朗費羅一些更優秀的詩歌片段,」接著,他就用像號角聲的話語背誦了下面這段話:
「請不要用悲傷的口吻對我說,
人生不過是一場夢幻。」
當時,一位頭髮灰白的蘇格蘭人也開始背誦朗費羅的一些詩歌作品:
「無論怎麼看管與照顧,這裡都沒有羊群,
有的只是一頭死去的羔羊。」
船上的一位美國人朗讀了朗費羅的〈逝去的青春〉,接著一位暫住在英國的年輕希臘人則唱起了朗費羅的〈夏夜之光〉。最後,這艘蒸汽船的船長,同時這也是法國海軍的一名軍官,也加入了這場討論。當時,沒有人認為他懂得英文。但是,這位法國船長竟然用生硬的發音,背誦了朗費羅的〈更高的目標〉這首詩歌的第一個段落。那位俄國女士聽不懂他到底在說些什麼,不相信這位船長說的是英文。對此,船長回答說:「親愛的女士,我所背誦的就是朗費羅的詩歌作品。」這位精通六國語言的俄國女士在其他人都從桌子上站起來的時候,大聲地說:「你們認為在所有國家的當代詩人裡,無論是在世的還是去世的,還有誰的詩歌作品能像朗費羅的詩歌作品,這麼的耳熟能詳嗎?可以說,我們找不到第二個了。即便是莎士比亞、維克多.雨果或是荷馬的作品都無法做到這點。」
我們只需要看看朗費羅的作品被翻譯的詳細情況就能對此有所認知——在本書的附錄裡會有詳細的介紹——透過這樣的介紹,我們可以對朗費羅的名聲傳播程度有所了解。這個附錄包括了朗費羅所有作品的三十五個版本或是獨立的詩歌作品,而且這只是德語版本,還有十二卷是義大利語版本,九卷是法語與荷蘭語的版本,七卷是瑞典語版本的,六卷是丹麥語的,五卷是波蘭語版本的,三卷是葡萄牙語版本的,兩卷西班牙語版本,兩卷俄語版本,兩卷匈牙利語版本,與波西米亞語版本,還有拉丁語、希伯來語、中文、梵文、馬拉提語、德國猶太語等版本,加起來差不多一百多個版本,被翻譯的語言有十八種,這還是除去了朗費羅創作時的母語英文。我們無法看到上個世紀其他英語詩人的作品,能夠如此受到世界各國讀者的歡迎。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從大英博物館裡收藏的關於各位作家的作品數量去進行比較,也可以看到朗費羅在其中所占據的地位。在每個作家名字下面,我們不僅可以發現每位作家作品出版的作品詳細的出版紀錄,而且還包括了與每位作家相關的作品,無論這些作品是以回憶錄、批判文章、模仿文章或是翻譯作品,我們都可以按照這種嚴苛的標準去探討美國與英國作家的地位。比方說,在大英博物館裡收藏的作家作品名錄裡,丁尼生有487條,朗費羅有357條,白朗寧有179條,愛默生有158條,阿諾德有140條,霍姆斯有135條,莫里斯有117條,羅威爾有114條,惠蒂埃有104條,愛倫.坡有103條,斯溫伯恩有99條,惠特曼有64條。與這個關於詩人在本國內所具有地位的相似評價標準,可以從一位匿名的捐款者在紐約大學所舉辦的一個詩人名人堂的標準看出來,因為他們想要創造出一個美國的「西敏寺」。該評選委員會是由一百多評委認真的甄選來自美國各州的作家作品,然後再根據票選排列名人堂裡的一百位作家的順序。最後,只有三十九人的名字獲得了多數票數,當然,這些人都來自美國的各個行業。其中,朗費羅排名第十,獲得了八十五票,排在他前面的人是華盛頓、林肯、韋伯斯特、富蘭克林、格蘭特、馬歇爾、傑佛遜、愛默生與富爾頓。除了愛默生與朗費羅之外,另外兩名上榜的文人分別是歐文與霍桑,他們所得的票數分別是八十四票與七十三票。
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就是在當代文學領域或是科學領域內的某位領袖去世之後,通常都會帶來一些些微的震動。也許是出於所謂的正名,此時會有人出來證明給大眾,某位逝去名人的名聲已經大大削弱。比方說,這樣的情況就出現在司各特、拜倫、華茲華斯甚至是伯恩斯等人身上,但是騷塞與坎貝爾等人故去後削弱的名聲,似乎證明了這些人的看法有一定道理。我們可以大膽地說,直到目前為止,朗費羅的名聲絲毫沒有半點削弱,他的作品仍然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時間的流逝似乎沒有降低他的影響力。在最近一次前往英國的旅程中,筆者在到訪的每座城市或是每個村莊,都耗費了一些心思去詢問當地的書商,了解一下讀者對朗費羅詩歌作品的需求量是一種什麼情況。每個書商的回答幾乎都是雷同的,一些書商甚至用充滿情感的話語說道:「朗費羅是一名真正的文學大家。」換言之,朗費羅的作品即便在他去世之後,銷量仍在穩定地提升。每到一間書店,我都能在書架上看到他的詩歌作品,我發現沒有其他的美國詩人能夠有這樣的待遇。關於朗費羅的一些作品版本,無論是單行版還是合集,最近都在倫敦上市了。很多人都嘗試將朗費羅具有韻律的詩歌做成歌曲,並且在一些音樂銷售的攤位都能看到,我們也經常能在大眾演說中聽到有人朗誦朗費羅的詩歌。幾年前,我的朋友W.J.羅爾夫在瑞士與德國的很多書店裡,也看到了類似的情形,他不需要耗費什麼心力,就能在紐倫堡、科隆、史特拉斯堡、琉森、因特拉肯以及其他地方的書店裡,找到朗費羅德語版本或是英文版本的單行版與合集。
關於朗費羅在英語詩人中所占據地位的另一項資料統計,可以根據英國書商所整理的銷售資料得到結論。我手裡就找到了兩個有趣的例子。第一個例子是由威廉.P.尼莫所出版的《詩人的鋼筆與鉛筆畫作》,該書在愛丁堡出版,包括了五十六首詩歌,每一首詩歌都有一幅插畫介紹,這些插畫都由蘇格蘭藝術家繪製。在這些詩歌裡,有六首是朗費羅的,五首是華茲華斯與湯姆森的,來自莎士比亞、伯恩斯與摩爾等詩人的作品則各有三首。美國詩人布萊恩特與威利斯都只有一首詩歌入選。另一本書則是《詩人的話語》,這是一本特別為教區學校與圖書館準備的書。這本書主要收錄作品的詩人包括華茲華斯(二十一首)、朗費羅(十八首)、古柏(十一首)、丁尼生(九首),全部收錄的詩人人數大約在四十三人左右。關於這種類型的資料統計例子還有很多。事實上,我們完全可以承認,沒有哪位美國的詩人,能夠像朗費羅的作品那樣,占據著英語文學市場的重比例。我們還應該承認一點,雖然占據的市場比例無法成為衡量一個詩人唯一或是最高的標準,但這至少也從側面證明了,朗費羅的詩歌所具有的標準。
一些人對朗費羅身為詩人所獲得的永久名聲提出的質疑聲音,可以說完全是基於朗費羅本人的道德問題。很多人仍然堅持著德萊頓的那句格言「偉大的智慧肯定與瘋狂連結在一起」。那些在英國湖畔詩人仍然需要討論的該時期成長起來的人,可能非常清楚地記得一點,即人們長久以來對一位典型詩人的看法,就是找到去批判這位詩人某些特點,或是這位詩人做出某些狂野的行為或是表現出無法馴服的態度。因此,拜倫與雪萊就是因為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從而獲得了屬於自己的名聲。華茲華斯的名聲則是在違背這一傳統的基礎之上獲得的,甚至當有人說華茲華斯在上大學那時喝醉了酒,他的一些崇拜者都對此感到非常高興。不過,希歐多爾.胡克則所表達的觀點則給這些人潑了一盆冷水:「華茲華斯對酒醉的概念,毫無疑問是極為狹隘的。」大眾對這些事情的看法是根深蒂固的,很難消除。但是,每一種考驗都會持續地證明,像朗費羅這樣有著普通人心靈的詩人,其實要比愛倫.坡與惠特曼那樣的詩人更加偉大。在現實的情況下,這樣的情況很容易被這些詩人所隱藏起來,而這樣的事實會讓這些詩人的崇拜者感到憤怒。沒有人像朗費羅這樣,為了獲得詩人的名聲而做出如此之少的犧牲,也沒有人能夠像朗費羅以自尊以及優雅的方式去面對別人的攻擊。朗費羅只是過著自己的生活,摸索出一條屬於自己的文學創作方法。他所尋求的,只是能夠從創作中實現自身的價值。世人對他的讚賞,就是對他這種要求的最好回應。當我們對這個事實有所發現後,就能重新對朗費羅這位詩人的人生、成長過程以及事業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第一章 大藝術家朗費羅
亨利.華茲華斯.朗費羅的去世,讓波士頓以及附近地區長久以來的詩人圈子的盛名大打折扣。這個詩人圈子裡第一個離世的人愛默生,也是非常著名的人物。愛默生的作品非常具有思想深度;惠蒂埃的詩歌作品以更加深入的角度觸碰到了國民生活的問題;霍姆斯的詩歌作品則以更加富有個性的方式呈現在大眾讀者面前;羅威爾則展現出了更加傑出與多樣化的才華。不過,倘若我們從整個英語世界的廣泛範圍去看的話,朗費羅身為詩人所享有的名聲要讓前面提到的幾位詩人黯然失色。朗費羅在歐洲大陸的名聲,要比前面提到的幾位...
推薦序
前言
這本書的創作計畫,一開始是列入《美國文人叢書》系列的,但因為各種原因延誤了。與其他關於這位詩人的回憶錄一樣,創作與朗費羅傳記相關的資料,都必須在其胞弟於十六年前準備好的、充實的資料基礎上展開。不過,我們需要指出的是,今日之版本主要有三方面的特色:首先,本書增加了朗費羅第一位夫人的通信錄,這是從她的家人那裡得到的。這些通信錄講述了朗費羅早期的婚姻生活,以及他第一次旅歐經歷,這段時期顯然是朗費羅人生的塑造階段;其次,本書裡結合了《哈佛學院院刊》刊載的相關資料,這些資料留存於哈佛大學圖書館,詳細地記錄了朗費羅的一生;第三,本書節選了朗費羅所創作的一些文章,其時間跨度從他的大學生涯開始一直持續到其人生終點,這些文章揭示了朗費羅人生觀與思想的成長與發展脈絡,顯現出他曾充分善用美國民眾的生活素材,進而更好地創作出極具本土文化的文學作品。在朗費羅的《伊凡吉琳》與《海華沙之歌》等作品裡,則完好地展現其創作理念。筆者斗膽認為,若從這三方面加以論述和深耕會讓我們對朗費羅的為人及其作品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湯瑪斯.溫特沃斯.希金森
前言
這本書的創作計畫,一開始是列入《美國文人叢書》系列的,但因為各種原因延誤了。與其他關於這位詩人的回憶錄一樣,創作與朗費羅傳記相關的資料,都必須在其胞弟於十六年前準備好的、充實的資料基礎上展開。不過,我們需要指出的是,今日之版本主要有三方面的特色:首先,本書增加了朗費羅第一位夫人的通信錄,這是從她的家人那裡得到的。這些通信錄講述了朗費羅早期的婚姻生活,以及他第一次旅歐經歷,這段時期顯然是朗費羅人生的塑造階段;其次,本書裡結合了《哈佛學院院刊》刊載的相關資料,這些資料留存於哈佛大學圖書館,...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大藝術家朗費羅
第二章 出生,童年時期與青年時期
第三章 初嘗創作
第四章 將文學視為人生追求
第五章 首次前往歐洲
第六章 結婚以及在布倫瑞克的生活
第七章 打下的基礎
第八章 獲得哈佛學院的任命和再赴歐洲
第九章 朗費羅夫人染病與去世
第十章 克雷吉屋
第十一章 《海柏利昂》及其反響
第十二章 《夜籟》
第十三章 第三次前往歐洲
第十四章 創作反奴隸制詩歌與第二次婚姻
第十五章 在劍橋的學術生活
第十六章 在劍橋的文學生活
第十七章 辭去教授職位—朗費羅夫人的去世
第十八章 漂泊不定的人
第十九章 最後一次前往歐洲
第二十章 但丁
第二十一章 崇高的曲調:基督
第二十二章 西敏寺
第二十三章 詩人朗費羅
第二十四章 朗費羅其人
附錄
前言
第一章 大藝術家朗費羅
第二章 出生,童年時期與青年時期
第三章 初嘗創作
第四章 將文學視為人生追求
第五章 首次前往歐洲
第六章 結婚以及在布倫瑞克的生活
第七章 打下的基礎
第八章 獲得哈佛學院的任命和再赴歐洲
第九章 朗費羅夫人染病與去世
第十章 克雷吉屋
第十一章 《海柏利昂》及其反響
第十二章 《夜籟》
第十三章 第三次前往歐洲
第十四章 創作反奴隸制詩歌與第二次婚姻
第十五章 在劍橋的學術生活
第十六章 在劍橋的文學生活
第十七章 辭去教授職位—朗費羅夫人的去世
第十八章 漂...
商品資料
出版社: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23-03-17ISBN/ISSN:9786263571471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308頁開數:18K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