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層次的重點整理與表格比較:讓考生清楚掌握每章節重點的組成架構,用表格簡單告訴你易混淆概念與重點比較
2.收錄最新歷屆考題:完整收錄並標示95-111年普考、地四、原四政治學考題,輕鬆掌握出題頻率與熱門考點
3.每章節相對應考題練習:讓考生學習完每章每小節重點後立即驗收,掌握學習成效
4.系統整理並適度改編歷屆考題:歷屆考題選項重複率高,本書「複選題」設計幫助考生打通任督二脈,考題複習有效率又零死角
5.詳細考題解析:幫助考生清楚了解每個選項正確或錯誤原因,掃除所有盲點
作者簡介:
可涵
台師大社會科學學士
台大政治學研究所
上大學前就打算畢業後考特考,卻不小心越走越學術的路癡。
每天在質化和量化之間掙扎,總覺得一天24小時不夠用的人類。
作者序
作者序
本書寫作始於2021年夏天,感謝柔彣主編在了解筆者的學經歷、與筆者對談後便給予寫作機會,讓筆者有機會集結過去準備轉學考、研究所考試、校內考試等大大小小考試的經驗,將過去綜合了不同老師的講課精華、數十本政治學概論及個論書籍、網路資源、期刊文章整理而成的筆記加以精煉,以準備國考的視角呈現給大家。
寫作本書的過程中,筆者在協助出版社另一本書籍的校稿工作中獲益良多,提醒自己務必要向讀者傳達精確又明瞭的資訊,也一面思考如何幫助考生在有限時間內掌握政治學考科的知識體系,並達到融會貫通的境界?
寫作本書的過程中,筆者也從一位初出茅廬的卑微研究生,經歷國內研究所課程及近十個研究計畫的鍛(摧)鍊(殘)、在國外進修期間的蛻變,進而邁向碩士求學階段的終點。
感謝柔彣主編在筆者漫長寫作過程的包容,感謝藤萍高水準的校稿與不厭其煩的信件往返、辛苦的專業美編群,感謝家人們及身邊的許多朋友(雖然我很低調,知道我在寫書的人沒幾個XD),也感謝當初那個偶然得知出版社的寫作機會,一念之間想要嘗試於是毛遂自薦的自己。
筆者的學識自然比不上許多教授、專家學者、學術界的前輩,不過筆者把過去曾為考生的收穫與心得都記錄在這本書裡,在開始使用之前,請詳閱「本書使用方法」,希望身為考生的各位讀者們可以感受到筆者的用心與誠意,祝福各位金榜題目,早日抵達心之所向之處!
2023年冬 寫於在雪國築夢途中
可涵
作者序
本書寫作始於2021年夏天,感謝柔彣主編在了解筆者的學經歷、與筆者對談後便給予寫作機會,讓筆者有機會集結過去準備轉學考、研究所考試、校內考試等大大小小考試的經驗,將過去綜合了不同老師的講課精華、數十本政治學概論及個論書籍、網路資源、期刊文章整理而成的筆記加以精煉,以準備國考的視角呈現給大家。
寫作本書的過程中,筆者在協助出版社另一本書籍的校稿工作中獲益良多,提醒自己務必要向讀者傳達精確又明瞭的資訊,也一面思考如何幫助考生在有限時間內掌握政治學考科的知識體系,並達到融會貫通的境界?
...
目錄
Chapter 1 政治與政治學
第一節 何謂政治? 1-3
壹、政治的定義與重要性 1-3
貳、政治權力 1-7
參、權力、權威、正當性 1-14
第二節 政治學的研究 1-22
壹、分析途徑 1-22
貳、政治學是否為科學?1-23
Chapter 2 政治思想與理論
第一節 傳統主義時期 2-3
壹、概述 2-3
貳、希臘羅馬時期政治思想 2-5
參、中世紀政治思想 2-5
肆、近代政治思想 2-5
第二節 行為主義時期 2-17
壹、概述 2-17
貳、政治系統論 2-19
參、結構功能論 2-25
肆、理性選擇理論 2-27
第三節 後行為主義時期 2-30
壹、主張 2-30
貳、現代化理論 2-32
參、對現代化理論的批判 2-33
第四節 新制度主義時期 2-36
壹、為何「新」? 2-36
貳、為何是1980年代? 2-36
參、「制度」研究流域的上、中、下游2-36
肆、三大學派 2-37
Chapter 3 政治意識型態
第一節 何謂意識形態? 3-3
壹、定義 3-3
貳、意識形態光譜的演進 3-3
參、蘭尼(A. Ranney)指出意識形態的要素 3-4
第二節 自由主義 3-7
壹、核心概念 3-7
貳、古典自由主義 3-9
參、現代自由主義 3-9
第三節 保守主義 3-13
壹、核心概念 3-13
貳、古典保守主義 3-14
參、現代保守主義 3-16
肆、新保守主義 3-17
伍、新右派 3-17
第四節 社會主義 3-20
壹、核心概念 3-20
貳、社會民主主義(改革派)3-22
參、共產主義(革命派)3-24
肆、第三條道路 3-26
第五節 民族主義 3-29
壹、民族主義的內涵 3-29
貳、民族主義的發展 3-29
參、民族主義作為政治意識形態的分類 3-30
肆、法西斯主義 3-33
第六節 其他意識型態 3-33
壹、女性主義 3-34
貳、環境主義 3-35
參、宗教基本教義派 3-38
第七節 意識形態的終結? 3-38
壹、學者之間的辯論 3-38
貳、意識形態是否真的終結? 3-39
Chapter 4 國家與憲政
第一節 國家 4-3
壹、定義與要素 4-3
貳、國家功能 4-6
參、國家起源 4-6
肆、國家發展的理論觀點 4-6
第二節 主權 4-11
壹、主權的面向與特性 4-11
貳、主權概念的變化 4-11
參、主權學說 4-12
肆、主權國家面臨的挑戰 4-12
第三節 國體 4-16
壹、概述 4-16
貳、以「國家元首」產生方式區分 4-16
參、以政治權力在中央或地方的分配方式區分 4-19
第四節 政治變遷與政治發展 4-28
壹、政治變遷 4-28
貳、政治發展 4-29
第五節 憲法與人權 4-36
壹、憲法的分類 4-36
貳、憲法的功能與目的 4-38
參、憲政主義 4-39
肆、憲法變遷途徑 4-41
伍、憲法與人權發展 4-45
Chapter 5 政府部門
第一節 行政部門 5-3
壹、類型 5-3
貳、行政權 5-5
參、現代國家行政權擴張 5-7
第二節 官僚體制 5-11
壹、韋伯的理想型(ideal type)論述 5-11
貳、行政部會首長的產生 5-12
參、政務官與事務官 5-15
肆、行政與政治的關聯 5-18
第三節 立法部門 5-21
壹、海伍德(Andrew Heywood)依積極度高低的分類 5-21
貳、依憲政體制的分類 5-22
參、依立法權行使機構數量的分類 5-22
肆、職權與功能 5-27
伍、組織與結構 5-34
陸、立法程序 5-40
柒、立法機關式微原因 5-42
第四節 司法部門 4-48
壹、性質 4-48
貳、職權與功能 4-48
參、司法審查 4-51
肆、司法審判制度 4-57
Chapter 6 憲政體制
第一節 總統制 6-3
壹、定義 6-3
貳、特徵 6-3
參、行政與立法的關係:分權制衡 6-4
肆、優缺點 6-5
第二節 議會內閣制 6-10
壹、定義 6-10
貳、特徵 6-10
參、行政與立法的關係:權力分享與融合 6-13
肆、以政黨為核心之議會內閣制分類 6-18
伍、優缺點 6-19
第三節 半總統制 6-23
壹、定義 6-23
貳、特徵 6-23
參、行政與立法的關係 6-30
肆、修葛特與凱瑞對半總統制的分類 6-33
第四節 委員制 6-40
壹、實例 6-40
貳、優點 6-40
參、缺點 6-40
Chapter 7 政體
第一節 政體分類 7-3
壹、亞里斯多德的分類 7-3
貳、現代學者的分類 7-3
第二節 民主政治 7-7
壹、蘭尼的定義 7-7
貳、代議民主政體的特徵 7-9
第三節 民主理論 7-15
壹、古典民主理論 7-15
貳、修正民主理論 7-16
參、參與民主理論 7-29
肆、審議民主理論 7-29
第四節 民主化 7-33
壹、民主化三階段 7-33
貳、民主化浪潮 7-33
參、民主化研究 7-38
肆、民主化的挑戰 7-40
第五節 獨裁政體 7-44
壹、極權獨裁 7-44
貳、威權獨裁 7-47
Chapter 8 選舉與投票行為
第一節 概述 8-3
壹、自由選舉的特徵 8-3
貳、選舉的重要功能 8-4
第二節 選舉制度 8-7
壹、李帕特(Arend Lijphart)觀察選制的五個面向 8-7
貳、分類 8-7
參、多數決制 8-8
肆、比例代表制 8-15
伍、混合制 8-19
第三節 台灣選制介紹 8-26
壹、各級行政首長 8-26
貳、各級民代 8-26
參、人民團體內部選舉 8-27
第四節 美國選制介紹 8-31
壹、概述 8-31
貳、選舉人團制度 8-31
第五節 選舉的影響與效果 8-35
壹、影響選舉結果的主要因素 8-35
貳、選舉效果的相關理論 8-37
參、選舉產生的影響 8-38
第六節 投票行為 8-42
壹、影響投票率的各項因素 8-42
貳、人民傾向不投票的原因 8-43
參、一致與分裂投票現象 8-43
肆、投票行為的分析層次與研究途徑 8-47
Chapter 9 政黨與政黨體系
第一節 政黨政治的發展 9-3
壹、政黨的定義 9-3
貳、政黨的起源 9-3
參、政黨政治的近代發展 9-4
第二節 政黨的運作 9-6
壹、政黨的功能 9-6
貳、政黨內部運作 9-8
參、民主國家中政黨的集中化程度 9-12
肆、維持黨紀的誘因 9-12
伍、黨紀控制的影響 9-13
第三節 政黨分類 9-15
壹、以意識形態分類 9-15
貳、杜瓦傑依政黨權力來源分類 9-15
參、杜瓦傑依黨員與組織關係分類 9-16
肆、杜瓦傑從政黨領導菁英與支持者的連結關係分類 9-17
伍、從政黨價值信念、意識形態的本質分類 9-19
陸、柯屈漢默(Otto Kirchheimer)的分類 9-19
第四節 政黨體系 9-22
壹、政黨的外部競爭 9-22
貳、影響政黨體系的形成因素 9-22
參、政黨體系的分類 9-25
肆、競爭性政黨體系中的政黨財政 9-36
第五節 政黨與民主政治 9-38
壹、負面評價 9-38
貳、正面評價 9-38
參、政黨式微之辯 9-38
Chapter 10 政治文化與政治社會化
第一節 政治文化 10-3
壹、定義 10-3
貳、分類 10-3
參、政治文化的衰退 10-9
肆、主流文化與政治次文化 10-10
伍、政治文化對政治系統的影響 10-14
第二節 政治社會化 10-18
壹、伊斯頓與丹尼斯(Jack Dennis)的定義 10-18
貳、政治社會化的媒介 10-18
參、政治社會化的功能 10-25
肆、進行方式 10-26
伍、簡寧斯(M. Kent Jennings)與尼密(Richard G. Niemi)解釋政治態度的模型 10-26
Chapter 11 民意與政治溝通
第一節 民意 11-3
壹、要素 11-3
貳、特性 11-3
參、民意的三個層次 11-4
肆、影響民意形成的因素 11-5
伍、民意與公共政策的關係 11-7
陸、常見的民意曲線 11-11
第二節 民意調查 11-15
壹、發展 11-15
貳、程序 11-15
參、影響 11-17
肆、亞舍(Herb Asher)提出進行選舉民調的方式 11-18
伍、對民主政治的影響 11-19
第三節 政治溝通 11-24
壹、要素 11-24
貳、功能 11-29
參、政治傳播的效應(對民意的影響) 11-29
Chapter 12 利益團體與政治參與
第一節 利益團體的運作 12-3
壹、定義 12-3
貳、政黨與利益團體的關係 12-3
參、加入利益團體的誘因 12-5
肆、利益團體形成與維持運作的因素 12-6
伍、利益團體的類型 12-7
第二節 利益團體的理論 12-9
壹、菁英主義 12-9
貳、多元主義 12-10
參、統合主義 12-11
肆、侍從主義 12-12
第三節 利益團體的影響力 12-15
壹、利益團體的策略選擇 12-15
貳、利益團體影響力的關鍵因素 12-21
參、對利益團體的正面評價 12-22
肆、對利益團體的負面批評 12-22
第四節 政治參與 12-27
壹、定義 12-27
貳、政治參與的方式 12-27
Chapter 1 政治與政治學
第一節 何謂政治? 1-3
壹、政治的定義與重要性 1-3
貳、政治權力 1-7
參、權力、權威、正當性 1-14
第二節 政治學的研究 1-22
壹、分析途徑 1-22
貳、政治學是否為科學?1-23
Chapter 2 政治思想與理論
第一節 傳統主義時期 2-3
壹、概述 2-3
貳、希臘羅馬時期政治思想 2-5
參、中世紀政治思想 2-5
肆、近代政治思想 2-5
第二節 行為主義時期 2-17
壹、概述 2-17
貳、政治系統論 2-19
參、結構功能論 2-25
肆、理性選擇理論 2-27
第三節 後行為主義時期 2-30
壹、主張 2-30
貳、現代...
商品資料
出版社:學稔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23-03-01ISBN/ISSN:9789865263324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開數:18開(17*23)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