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從個人的經歷出發,強調渴慕耶穌同在的寶貴與重要性。要得著神的同在並保持神的同在,必須踏在兩條屬靈的軌道上:一為花時間親近主、等候神,另一條則是順服神、遵守主的命令。
當我們向外探索之前,必須有深耕內在的能力。基督徒所追求的乃是神自己,並要將屬靈生命建造在神話語的根基上,本書從詩篇、雅歌、四卷福音書、使徒行傳、保羅書信、希伯來書、彼得書信和啟示錄,來闡釋內在追求與內在生活。
期盼讀者在每日的操練與學習中,更深經歷神同在的真實,並踏上豐富的內在追尋之旅。
作者簡介:
劉秀慧 牧師
畢業於台大外文系,1978年蒙神帶領,與丈夫曹力中牧師,由溝子口錫安堂(榮耀秀教士)差派,在台灣東部五年,建立羅東錫安堂、宜蘭錫安堂,並於1983年於台北建立士林錫安堂,牧會至今。她與夫婿數十年來,執著於內在追求,帶領眾聖徒踏定渴慕神、順服神這兩條生命的軌道,期待神百姓在榮耀中被建造,榮上加榮;劉秀慧牧師傳講的信息、製作成的書,對渴慕神的上好之人,將是一場盛筵。
章節試閱
03. 馬太福音
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太五3)
耶穌看見這許多的人,就上了山,既已坐下,門徒到祂跟前來,祂就開口教訓他們,說:「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人若因我辱罵你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應當歡喜快樂,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太五1~12)
內在生活是活出馬太福音五到七章登山寶訓的生活,是一種有福的生活,也是一種快樂的生活。一個人如何遵行登山寶訓,會決定他在天國的地位。
馬太福音五章3節說:「虛心的人有福了。」英文欽定本聖經譯作:「靈裡貧窮的人有福了。」(Blessed are the poor in spirit: for there is the kingdom of heaven.)「有福」的希臘文是「快樂」。路加福音六章20節說:「你們貧窮的人有福了。」主耶穌提到的「貧窮」是指人不倚靠今世的財富,不被屬世的靈掌控,虛心、謙卑、自覺無助、完全信靠神,認定唯有耶穌能給他幫助、盼望與力量。虛心的人、靈裡貧窮的人就是承認自己一無所有,有耶穌就有一切的人。
心靈貧窮的人、虛心的人,向神完全降服,讓神在心中和生命中作王掌權,所以天國是他們的,因為天國設立在虛心者的心中、生命中。「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太五3)如果我們盼望自己成為有福的人、快樂的人,就要開始為「虛心」這件事認真禱告。人若真正渴望成為虛心,就必須將自我的想法、感覺、意願完全倒空、完全放下,聖靈才能將神的心意和計劃開啟在人心中,掌管人的一生。基督在人裡面掌權的首要條件就是虛心;過內在生活的首要條件是虛心。
內在生活是讓基督掌權、讓基督成為一切的生活。虛心會使一個人對自己沒什麼好說的,就是把自己交給耶穌,接受耶穌進入心中,作救主和生命的主宰,將全人、前途和一生都交給耶穌,完全讓耶穌管理、讓耶穌成為一切的一切。要變成虛心,必須有基督的心,讓主的思想和態度取代自己的天然本性,這是一個包含一切的經驗。羅炳森師母教導一位渴望得著虛心之福的年輕人說:「你必須準備經過與這經歷有關的磨坊,那塊磨石會把東西磨得非常非常地碎!那麼碎,以致很少有人願意被磨。我禱告了七個月,然後神要我停止,並告訴我,我已得到了。」當然羅炳森師母並不以為自己已經完全了,她說:「虛心從不會使人覺得他懂一點什麼,或是他能做一點什麼,只會使他對內住的基督和神在人裡面所要作的工有信心。」
馬太福音五章4節說:「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哀慟」這個希臘字也出現在以下二處經文。哥林多前書五章2節提到哥林多教會有弟兄犯罪,與繼母同居,可能這個繼母年輕漂亮,但這是亂倫,是淫亂的罪。保羅責備他們說:「你們還是自高自自大,並不哀痛(哀慟)。」哥林多後書十二章21節說:「許多人從前犯罪、行污穢、姦淫、邪蕩的事不肯悔改,我就憂愁。」「憂愁」與「哀慟」是同一個希臘字,保羅為著哥林多信徒犯罪不悔改而深深哀慟。哀慟的人有福了,意思是凡為自己的罪和他自己的不配蒙恩,而感到極端憂傷的人有福了。他們來到神面前哀慟、認罪悔改,必得著赦罪的平安與從主來的安慰。
耶穌的第一個信息就是「悔改」,人若不為他的罪憂傷,就絕不會悔改。十字架最大的功用之一,就是開啟人們的眼睛,使他們看到罪惡的可怕、肉體權勢的可怕,為自己的罪所造成的惡果而心碎、哀慟,甘心將肉體連同肉體的邪情私慾與主同釘十字架。例如大衛與拔示巴犯罪,當先知拿單去指出大衛的罪後,大衛就寫了詩篇五十一篇表達他為罪哀慟之情,承認自己是在罪孽裡生的,在母親懷胎的時候就有了罪,他說:「神所要的祭就是憂傷的靈,神啊!憂傷痛悔的心,你必不輕看。」憂傷痛悔就是哀慟。大衛禱告說:「神啊!求你按你的慈愛憐恤我,按你豐盛的慈悲塗抹我的過犯。……神啊!求你為我造清潔的心,使我裡面重新有正直的靈,……求你使我仍得救恩之樂,賜我樂意的靈扶持我。」神垂聽大衛的禱告,安慰他的心。
哀慟是感覺到自己的軟弱,因而轉向神、倚靠神。主所說的哀慟,並不是只有在罪中才有的感覺;一個人從罪得著赦免與釋放後,仍然應該是一個常常哀慟的人。哀慟是靈裡貧窮的表現,清楚看見自己一無所有,有一種謙卑的感覺,想要投靠主的感覺。
內在生活是一種真實悔改,不斷把心轉向神、全然倚靠神的生活。我們容易失去這種生活的態度,所以有時主安排我們遇著困難,使我們不致失去哀慟的心、倚靠的心,不失去天國的福氣!希西家王是很好的例子,他得勝了亞述王,大大成功,看見神彰顯祂的大能,然而他的心已不像遇見亞述的威脅時那麼謙卑倚靠神,所以神略為放開保護的手,使他生重病。當他得著醫治時,作詩說:「我因心裡的苦楚,在一生的年日必悄悄而行。」(賽卅八15)希西家維持哀慟的態度,悄悄而行。擴大版英文聖經譯作:“I must go softly—as in a solemn procession—all my years.” 希西家好像在一個送葬的嚴肅行列裡,輕柔地緩步行走,這是處在哀慟中的人行走的方式,也是過內在生活的方式。
內在生活是一種存溫柔的心活在神面前的生活。馬太福音五章5節說:「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溫柔」的希臘字是一個道德上的用語—溫順的、謙和的。現代中文修訂版聖經譯作:「謙和的人多麼有福啊!他們要承受上帝所應許的產業。」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Aristotle)論到每一種美德的定義時,總是從兩個極端的中間點去表明它的真義。一方面是極端的過量,另一方面是極端的不足,在中間的就是那個美德。亞里斯多德對溫柔的定義,認定它是在過分發怒與過分不發怒中間。因此溫柔的人有福了,可以解釋為:「凡在適當的時候發怒,在不適當的時候不發怒的人有福了。」
聖法蘭西斯(St. Francis of Assisi)說:「不可為了別人的罪而生氣、發怒,因為生氣和發怒在自己和別人身上都是愛德的阻礙。」溫柔的人會讓神管理,而不是讓情緒管理。「溫柔」的希臘字除了溫順和謙和外,還有第二種標準的用法—用在凡經過訓練,順從命令,並知道如何聽話的馴良動物身上,溫柔是用來形容知道接受管制的牲畜。因此,溫柔的人有福了,意思是:「每一種天性、每一個衝動、每一樣慾望都在神的掌控之下的人,是有福的。」溫柔的人懂得降服於聖靈,在靈裡找到完全的自由,並在順從主命令的事上,找到真平安、真喜樂。一直過內在生活的人是溫柔的人,向著神和人是溫順的,天天選擇神的旨意,絕對順服神,選擇遵守神愛的誡命,愛神、愛人、愛仇敵。
內在生活是一種飢渴慕義、心存憐恤的生活。馬太福音五章6節說:「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在主耶穌的時代,巴勒斯坦的工人每星期只喫一次肉,實在與飢民相差不遠。乾旱的情形更是嚴重。古代的世界,大多數的人都不可能從水龍頭取用冰涼的清水。人出外旅行,在路途中可能遇著那種帶沙的熱風吹襲,旅人沒有別的辦法,只有把頭裹在頭巾裡面,背對著風,等風沙過去。旋轉的沙粒塞滿了他的鼻孔、喉管,直到他幾乎窒息,直到他奇渴難當。因此這福分實際上是在詢問「你對於義的需要到什麼程度?」「你是否像餓得發昏的人需要食物,渴得快要死的人需要水那樣地需要義呢?」內在生活是一種飢渴慕義的生活。
飢渴慕義的人,用信心接受耶穌作他的公義、聖潔、救贖。渴慕公義便是渴慕與神和好,渴望脫離罪惡和罪惡的權勢,也渴望擺脫種種「自我」、「老我」—自私自利、驕傲、自誇、自我保護、過度敏感、常幻想別人都與他為敵、倚靠自己、榮耀自己、放縱自己、堅持自己的權利、愛凸顯自己、容易自貶、容易與人發生種種爭執等。一個飢渴慕義的人希望擺脫這一切,渴望從各式各樣的老我中得釋放,甘心向世界死、向己死,完全為主而活,過全然成聖、公義聖潔的生活,期待自己的言語行為和整個生命,都能結出聖靈的果子來。所以飢渴慕義的人,渴望常常被聖靈充滿。當聖靈在我們裡面作工時,祂的大能使我們從罪的權勢和污染中釋放出來,並將神的聖潔注入我們裡面。
生命聖靈的律使我們能勝過罪和死的律,使我們能抵擋撒但和牠所有的毒箭。聖靈在我們裡面,清除罪的污染、治死肉體,做更新變化的工作,直到主再來的日子。到那日,所有在主裡被改變的人都站在神面前,毫無玷污皺紋等類的病,乃是聖潔沒有瑕疵的,成為一個新造的、完美的人。我們卑賤的身體也必改變形狀,成為榮耀的身體,像基督榮耀的身體一樣。我們帶著完美的靈、魂、體站在神面前,成為聖潔,毫無瑕疵,無可指摘,與神兒子相似。
馬太福音五章7節說:「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憐恤」的希臘字是ἐλεήμων,這個字只出現在另一處經文—希伯來書二章17節:「祂凡事該與祂的弟兄相同,為要成為慈悲忠信的大祭司。」「慈悲」的希臘字也是ἐλεήμων,這種對人的憐恤是出於像主耶穌一樣的慈悲心腸。上帝對人的憐恤,表現在讓耶穌基督降臨人間,為人上十字架。希伯來文的「憐恤」是Chesedh,這是一個無法翻譯的字眼。它不是只在表面上對一個人的同情,或對處在困難中的人感到難過;而是進入人內心的深處,使我們可以藉他的眼光來看,藉他的想法來思想,並以他的感覺來感覺。正因為耶穌的心充滿憐憫,所以祂道成肉身,成為人的樣式,可以用人的眼睛來觀察,了解人所受的試探與痛苦。耶穌憐恤罪人到一個地步,為了擔負人的罪而犧牲自己,死在十字架上,十字架是耶穌憐恤罪人的明證。過內在生活的人以耶穌的心為心,用耶穌憐恤的眼光看周圍的人事物,慈悲為懷,體恤別人。
馬太福音五章8節說:「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希臘文清心的「清」這個字καθαρός,有以下幾個意思:
第一,「清」指清潔:將沾有污泥的衣服洗乾淨,使之清潔。清心的人靠著主的寶血和聖靈潔淨了自己,追求聖靈充滿,在靈裡得見神。內在生活是持守清潔的心,常在靈裡注視神的生活。
第二,「清心」指沒有虛偽,心思單純向著神。馬太福音六章22節說:「你的眼睛若瞭亮,全身就光明;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英文欽定本聖經將「瞭亮」譯作「單一」(single)。清心意謂著內心向主敞開,裡面沒有隱藏的事,專一向著主,充滿主的榮光。內在生活是內心專一向著主的單純生活。
詩篇八十六篇11節說:「求你使我專心敬畏你的名。」許多人的問題就是心不專一,很難全心尋求神,因此無法與神真實地面對面;一方面渴望認識神、敬拜神並討神的喜悅,另一方面卻渴慕其他東西。保羅在羅馬書七章22~23節說:「因為按著我裡面的意思,我是喜歡神的律,但我覺得肢體中另有個律,和我心中的律交戰,把我擄去,叫我附從那肢體中犯罪的律。」清純的心是不會這樣分為兩半的。詩人明白他的煩惱,因此他向主祈求說:「求你使我專心敬畏你的名。」他求神使他的心專一,除去內心的分割狀態,讓這心成為一個完整的心,裡面只有良善而毫無虛偽,對神充滿敬畏之情。
清心的人,專一愛神。換言之,要成為清心的人,便要遵守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即是「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而且在生活上榮耀神。《西敏斯特小要理問答》第一條說:「人受造的首要目的即榮耀神、欣賞神並享受神。」這是清心之人生活的最高目標:欣賞神、渴慕神、享受神的同在、渴望榮耀神,這也是內在生活的目標。
第三,「清心」指不攙雜。這個希臘字用在整肅軍隊,這支軍隊主要由第一流的戰士組成,所以要清除那些膽怯、不滿、不聽話、無效率的士兵,要把這些不合格的分子清除,使軍隊純淨,沒有攙雜。清心的「清」這個希臘字καθαρός經常用在清除糠秕、篩淨穀粒,使純淨的穀粒留下來,沒有糠秕等雜質攙雜在其中。
所以清心是指一個人內裡動機是純正的,沒有私己或其他不純淨的因素攙雜在其中。清心的人把渴慕神擺第一,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在意神和神的命令。有了神的命令又遵守的,這人就是愛神的人,神會向他顯現,因此清心的人在裡面得見神。內在生活是專一向著神、渴慕神、榮耀神、遵行神旨意的生活。
03. 馬太福音
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太五3)
耶穌看見這許多的人,就上了山,既已坐下,門徒到祂跟前來,祂就開口教訓他們,說:「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人若因我辱罵你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
作者序
作者序
我信耶穌後,主賜給我渴慕的心,渴想被聖靈充滿。當我被聖靈充滿時,驚覺耶穌的同在是那麼真實、那麼奇妙,整個人沉浸在聖靈的海洋裡。我以為聖靈充滿要讓我更有能力服事主,所以比過去花更多時間服事,不久就失去了聖靈的充滿,也失去了耶穌的同在。我多麼盼望有人告訴我如何恢復神的同在。
有一次我去南部參加一個讀經聚會,有機會將存在心中的問題告訴一位初次見面的姐妹,這位姐妹指引我去公館錫安堂參加榮耀秀教士(Pearl G. Young)帶領的聚會。榮教士強調兩條屬靈軌道:一條是花時間親近神、等候神,另一條是順服神、遵守主的命令。我踏在這兩條屬靈的軌道上,終於找回神的同在,也開始了我的內在追尋之旅。
神就住在我靈裡深處,我每天花時間親近祂、安靜等候祂,在祂面前靜默無聲,直到祂興起,從聖所出來與我相親(參撒迦利亞書二13)。誠如內在生活使徒特司諦更(Gerhard Tersteegen)所言:「因祂親吻聖印記,我唇已封魂肅穆。」我每天求神用聖靈充滿我,讓我可以藉著聖靈的能力順服神,遵守我所知道的聖經中的命令,使我能保持神的同在,不再失去聖靈的充滿。使徒約翰說:「遵守神命令的,就住在神裡面,神也住在他裡面。我們所以知道神住在我們裡面,是因祂所賜給我們的聖靈。」(約翰壹書三24)
基督徒的追求與生活要植基於神自己和神的話,因此我從詩篇、雅歌、四卷福音書、使徒行傳、保羅書信、希伯來書、彼得書信和啟示錄,來闡釋內在追求與內在生活。但願眾聖徒都踏上這條「內在的道路」,在世上與主同心、同行,直到見主面的日子。
劉秀慧
2024年 於台北
作者序
我信耶穌後,主賜給我渴慕的心,渴想被聖靈充滿。當我被聖靈充滿時,驚覺耶穌的同在是那麼真實、那麼奇妙,整個人沉浸在聖靈的海洋裡。我以為聖靈充滿要讓我更有能力服事主,所以比過去花更多時間服事,不久就失去了聖靈的充滿,也失去了耶穌的同在。我多麼盼望有人告訴我如何恢復神的同在。
有一次我去南部參加一個讀經聚會,有機會將存在心中的問題告訴一位初次見面的姐妹,這位姐妹指引我去公館錫安堂參加榮耀秀教士(Pearl G. Young)帶領的聚會。榮教士強調兩條屬靈軌道:一條是花時間親近神、等候神,另一條是順服神、遵守...
目錄
自序
內在追尋之旅(01)詩篇
內在追尋之旅(02)雅歌
內在追尋之旅(03)馬太福音
內在追尋之旅(04)馬可福音
內在追尋之旅(05)路加福音
內在追尋之旅(06)約翰福音
內在追尋之旅(07)使徒行傳
內在追尋之旅(08)保羅書信
內在追尋之旅(09)希伯來書
內在追尋之旅(10)彼得書信
內在追尋之旅(11)啟示錄
自序
內在追尋之旅(01)詩篇
內在追尋之旅(02)雅歌
內在追尋之旅(03)馬太福音
內在追尋之旅(04)馬可福音
內在追尋之旅(05)路加福音
內在追尋之旅(06)約翰福音
內在追尋之旅(07)使徒行傳
內在追尋之旅(08)保羅書信
內在追尋之旅(09)希伯來書
內在追尋之旅(10)彼得書信
內在追尋之旅(11)啟示錄
商品資料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軟精裝頁數:224頁開數:25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