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參禪鍛鍊為主題,重視具體實踐▍作為三峰派開創者的漢月禪師,對於學習禪修者有何種叮嚀與指導,是本書所欲呈現之重點,也期許讀者透過本書能於實修上有所助益。
〈參禪四十偈〉是臨濟宗三峰派開創者漢月法藏禪師(1573-1635)依照心目中理想的參禪次第,所列出來的修行指南。其對象包含學人與師家,以四十則詩偈的方式,依參禪過程加以提點,呈現出參禪鍛鍊之大體精要。
本書採用《嘉興藏》版本的〈參禪四十偈〉,從開始初學、如何用功、見性悟道、悟後鍛鍊,乃至住山開法成為師者,皆循序漸進地提醒,讓學人在參禪過程中有所依循。
除校註外,每則亦有白話提要,旨在協助讀者了解漢月法藏禪師對學禪者的叮嚀與指導,而能於實修上有所助益。
【禪宗典籍系列叢書】
▍建立學術理論與實踐之連結、輔助實修指引
▍著作以修行鍛鍊相關為主
▍提倡禪宗典籍之現代實用
首套推出《三峰派參禪鍛鍊指南》,共三冊(陸續出版)
1. 創始祖師漢月法藏:〈參禪四十偈〉
2. 第三代名僧晦山戒顯:《禪門鍛鍊說》
3. 仁山寂震:〈參禪第一步要訣〉
為何選擇三峰派?
三峰派禪師透過多元方便,循序引導僧俗弟子修證,而後直指自性。所選三部著作,是歷經千錘百鍊的漢月、戒顯、寂震三位禪師,為參禪鍛鍊所撰寫的系統化指引,且同樣都展現了重視五家綱宗、臨濟宗旨的三峰家風。
作者簡介:
漢月法藏禪師—著
漢月法藏(1573-1635),晚明江蘇梁溪人,臨濟宗三峰派創始祖師。自號於密老人,世稱三峰藏公。師精通禪、律、教、密,於江南法化大開,士庶景仰、度人無數。
中華佛學研究所—編註
中華佛學研究所,由聖嚴法師創辦於1985年,主要從事佛教人才的培養、學術研究與出版交流。自2009年,承繼創辦人遺願,致力推廣「漢傳佛教」研究之推動,以數位典藏、學術研究、出版刊物、國際交流四大目標為重點任務,持續為學術界貢獻微薄之力。
章節試閱
19
勿墮工夫窟
在行者參禪工夫稍微入手後,漢月禪師進一步提醒大家,有些看似非常精勤用功、實則無益甚至有害的修行態度,要特別注意。例如有的人打坐時雖不昏散,卻不知不覺地陷於沉相中,出現許多玄妙幻象或聲音,還自我陶醉;有的人急於求悟,揣度經典或祖師語句,在知解上用功,那麼就算產生了些神通,也與生死大事無關。(註78)
聖嚴法師說:「真正入了定的人,不會有幻覺與幻境。」(註79)又說:「《楞嚴經》裡說,凡是任何一種境界出現,不管是幻境還是幻覺,不管是你親眼看到、親耳聽到、親身感受到的,若當作聖境執著,就會著魔,當作幻覺則見怪不怪,其怪自敗。你才能夠繼續修行清淨的佛法。」(註80)
因此,打坐時要保持覺照,時時提起話頭。若是求功心切,當五欲煩惱的念頭生起時,沒有立刻回到方法上,則容易產生幻覺,若隨境而轉,將幻境當作是證悟經驗,那就容易著魔,難以恢復。(註81)
所以,除了時刻保持警覺,提起話頭,過程中不論出現令人貪愛或是心生恐怖的幻境,都要置之於度外,才是正確的禪修方式。
覺無昏散話常提,穩穩蒲團念不迷;(註82)
末法工夫真重病,自驅老象入深泥。(註83)
【註釋】
註78:《三峰藏和尚語錄》卷7:「一者坐得安妥,不散不昏,寂然入于沉相中,目前如雪耀相似,話頭如逆水遊魚脫力,尾搖搖而身漸退縮,越退越沉,人來巡警,亦不知他是沉相,自己亦不知是退屈,目前便有許多作怪色相出現,耳中亦有許多聲音語言,或玄或妙,似夢似醒,若驚若喜,魔境佛境惑亂千岐,多致失心狂執。……一者急于求悟,廣生知解,將教乘極則語宗家玄妙句坐時盤桓一上夜來辨論一番,明日又思索一遍,意在圖度,不知智門一開,悟門便塞,縱有開發,亦是依通,生死分上總無交涉,此誤以知解為勤所致也。」(《嘉興藏》冊34,第B299號,頁160下21-25)依通:指《寶藏論》中所述之有漏五通之一,乃依憑咒法或藥力所表現出來的神通。
註79:《學術論考》,《法鼓全集》第3輯第1冊,頁298。
註80:《聖嚴法師教禪坐》,《法鼓全集》第4輯第15冊,頁111。
註81:《禪門修證指要》:「有一輩好求奇蹟的人,在修行若干時日的禪定之後,由於求功心切,定境無法現前,悟境更無蹤影,卻在幻覺與幻境中自我陶醉,例如自以為見光見花,見佛菩薩像,親見淨土,聞佛說法,以及種種奇象異境。……由於他們以幻覺幻境為實際的證悟經驗,也可能招致一些外道鬼神的趁勢而入,利用他們的身心,真的發揮若干彷彿是宿命、天眼及放光、噴香等的神奇現象。」(《法鼓全集》第4輯第1冊,頁6)
註82:覺:保持覺照,即不迷。上一偈提到打坐時要注意勿落入昏散或無記的狀態,這二句則進一步提醒學人要時時覺照,提起話頭。虛雲和尚即云:「到這時就要提,提即覺照(覺即不迷,即是慧;照即不亂,即是定),但不要像初時的粗提,要極微細微細,單單的的這一念,湛然寂照,如如不動,靈靈不昧,了了常知,如冷火抽煙,一線綿延不斷。」(岑學呂編,《虛雲和尚法彙》,臺北:中華大典編印會,1969年,頁167-168)
註83:末法工夫:指參禪時執著於產生之一切聲色,如定境或幻覺等。如唐.裴休集,《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卷1云:「如今末法,向去多是學禪道者皆著一切聲色。」(《大正藏》冊48,第2012A號,頁383中17-18)
聖嚴法師進一步解釋:「好多人看起來都好像是在學禪、學道,可是那些人都在執著『一切聲色』。聲是聲音,色是顏色、形式。『聲』有兩種意思:一者聽聞佛法,透過聲音尋求佛法;二者在打坐時,進入一種境界,聽到無限的聲音,如同宇宙之中有一種好像從遠古無始以來就存在的聲音,叫它天樂也可以,叫它永恆的天籟也可以,這是在禪定修持中才能體會到的。『色』也有兩種意思:一是用肉眼所見的現象、環境;二者不是肉眼所見的,即打坐時發生的種種幻景、幻象,見光、見花、見淨土、見天國、見佛菩薩、見種種莊嚴的形象、影像等等。……這裡說執著一切聲色,這聲色可以是粗淺的定境,也可能是神通或幻覺。」(《動靜皆自在》,《法鼓全集》第4輯第13冊,頁152-153)
自驅老象入深泥:譬喻自甘耽溺於沉相、定境、知解、神通等枝末工夫,卻不自知退屈而深陷其中,終致無法自拔。如《方廣大莊嚴經》卷6云:「此處難越不能自出,猶如老象溺彼深泥。」(《大正藏》冊3,第187號,頁573下24-25)
19
勿墮工夫窟
在行者參禪工夫稍微入手後,漢月禪師進一步提醒大家,有些看似非常精勤用功、實則無益甚至有害的修行態度,要特別注意。例如有的人打坐時雖不昏散,卻不知不覺地陷於沉相中,出現許多玄妙幻象或聲音,還自我陶醉;有的人急於求悟,揣度經典或祖師語句,在知解上用功,那麼就算產生了些神通,也與生死大事無關。(註78)
聖嚴法師說:「真正入了定的人,不會有幻覺與幻境。」(註79)又說:「《楞嚴經》裡說,凡是任何一種境界出現,不管是幻境還是幻覺,不管是你親眼看到、親耳聽到、親身感受到的,若當作聖境執著,就會著魔...
推薦序
禪宗典籍系列叢書總序
「禪宗典籍系列叢書」於2021年著手進行,目的是在精選禪宗祖師有關禪修指導鍛鍊之語錄、宗論等著作,一方面提供學者研究禪宗理論思想時,有實踐相關線索可資參考,另一方面也提供一般讀者實修上之指引。經過三年整理編校後完成首套《三峰派參禪鍛鍊指南》,包含創始祖漢月法藏之〈參禪四十偈〉,以及第三代名僧晦山戒顯的《禪門鍛鍊說》與仁山寂震的〈參禪第一步要訣〉共三冊。
不同於過往「漢傳佛教典籍叢刊」等系列之純粹學術走向,「禪宗典籍系列叢書」扮演了建立學術理論與實踐之連結、輔助實修指引之功能,本系列叢書有三項特色:
一、著作以修行鍛鍊相關為主
禪宗祖師之著作除語錄、宗論外,亦見律儀、清規、燈錄、寺志、詩文集、感應錄、筆記等,本叢書擇取編校之對象,以前兩類談及宗門鍛鍊者為主,其他著作為補充。其中,又以宋代以後,漢地禪門臨濟宗話頭禪、曹洞宗默照禪、念佛禪的修行法門為本系列叢書的三條主線。
二、註解以有利實修為考量
祖師著作之用語,或因時代久遠而有難解之處,以學術著作立場來註解時,本不宜引今釋古,然而本系列既以輔佐一般大眾實修指引、建立實踐連結為目的,因此在註解時,除了引用禪宗典籍之外,也常使用聖嚴法師「禪修指引系列」等修行相關著作解釋之,以協助熟悉法鼓山修行體系的讀者理解祖師意旨,其中又以聖嚴法師主持禪七或禪坐會的開示內容,編輯成書的《禪的體驗.禪的開示》、《拈花微笑》等為主要參考。
三、朝代以明清向上回溯為序
禪宗在學術研究上,或許是因為受到日本人的「唐宋乃輝煌、成熟時期,明清為衰敗、墮落時期」等論述影響,明顯地在明清禪宗典籍之注疏、研究,數量上相對其他朝代是要少些。基於此考量因素,本系列叢書在編校著作時,朝代順序上選擇明、清開端,首套為晚明清初臨濟宗著作,次為明清時期曹洞宗著作、再為禪宗念佛相關著作,而後再依序向上回溯元、宋、唐,先讓讀者有機會親近年代相對較近的祖師思想與修行方法。
中華佛學研究所即將邁入第四十年,恩師創辦本所初衷,即為佛教教育、學術功能而設立,2006年將教學功能與學術相關資源移轉至法鼓佛教研修學院(現今之法鼓文理學院)後,本所仍繼續肩負漢傳佛學的研究與出版之責,亦扮演著學術研究與實踐連結之橋樑,祈望本系列叢書得以體現創辦人之精神,將漢傳佛法精妙之理,導入生命實踐之中,並能裨益讀者實修參證。
釋果鏡
中華佛學研究所所長
2024年5月31日
禪宗典籍系列叢書總序
「禪宗典籍系列叢書」於2021年著手進行,目的是在精選禪宗祖師有關禪修指導鍛鍊之語錄、宗論等著作,一方面提供學者研究禪宗理論思想時,有實踐相關線索可資參考,另一方面也提供一般讀者實修上之指引。經過三年整理編校後完成首套《三峰派參禪鍛鍊指南》,包含創始祖漢月法藏之〈參禪四十偈〉,以及第三代名僧晦山戒顯的《禪門鍛鍊說》與仁山寂震的〈參禪第一步要訣〉共三冊。
不同於過往「漢傳佛教典籍叢刊」等系列之純粹學術走向,「禪宗典籍系列叢書」扮演了建立學術理論與實踐之連結、輔助實修指引之功能,本...
作者序
漢月法藏〈參禪四十偈〉引言
本書採用《嘉興藏》版本的〈參禪四十偈〉(註23),其作者漢月法藏禪師(1573-1635,以下簡稱「漢月禪師」),俗姓蘇,明神宗萬曆元年生於揚州無鍚,卒於明思宗崇禎8年,為臨濟宗三峰派之創始者,自號於密老人,世稱三峰藏公,乃臨濟宗密雲圓悟禪師(1566-1642,以下簡稱「密雲禪師」)之法嗣。
據載,漢月禪師15歲出家德慶院,19歲禮部牒下得度,28歲起外出行腳,29歲時向雲棲袾宏大師(1535-1615)乞戒,但由於自明萬曆中葉,朝廷禁止律寺開戒壇,因此只得沙彌戒。32歲時,再向雲棲禪師乞戒,可惜戒壇仍然未開,直到幾年後,才得以在金陵靈谷寺的古心如馨和尚(1541-1616)處受具足戒,那時他已37歲。隔年,始安住於海虞(今常熟)三峰禪院。40歲時,漢月禪師決定入百日不語死關,於關中頓見虛空粉碎而自悟。
明神宗萬曆42年(1614),他曾自述:「我以天目為印心,清涼為印法,真師則臨濟也。」(註24)並將三峰禪院命名為清涼院。由此可知,漢月禪師自己遙嗣臨濟宗法脈。隨後,漢月禪師雖已收受弟子,但由於並無正式師承,因此他不正席也不陞座。
到了52歲,漢月禪師參謁密雲禪師,那時密雲禪師早已聽聞過漢月禪師,還曾對侍者說:「此人聰明不亞博山。」(註25)因此,對漢月禪師的到來極為禮遇,並手書承嗣源流,不過漢月禪師並未接受。一直到明熹宗天啟7年(1627),據〈三峰和尚年譜〉云:「金粟悟和尚專使送僧伽黎至,手書云:『老僧年邁,不能領眾說法了也,舊衣一頂,惠與代勞耳。』」這一年,漢月禪師55歲,才正式成為密雲禪師之法嗣。
由於漢月禪師乃是以自力參破而開悟,見解較為獨立,因此師徒間對於臨濟宗旨的看法有不同見解,而現代學界對此之研究重點,多著墨於漢月禪師所著之《於密禪師提智證傳》以及《五宗原》上。《於密禪師提智證傳》著於明光宗泰昌元年(1620),《五宗原》則完成於明熹宗天啟5年(1625)。而〈參禪四十偈〉及〈禪病偈〉則又更早,著於萬曆47年(1619),屬於漢月禪師早期之著作,其中〈參禪四十偈〉乃漢月禪師依照心目中理想的參禪次第,所列出來的修行指南。以上作品,皆是完成於漢月禪師嗣法密雲禪師之前。
由上可知,師徒二人間的見解雖存在差異,但並非本文所討論之重點,也不影響〈參禪四十偈〉所欲闡明之內容。我們所要了解的是,作為三峰派開創者的漢月禪師,對於學習禪修者有何種叮嚀與指導,這才是本書所欲呈現之重點,也期許讀者透過本書而能於實修上有所助益。(註26)
蔣明親
【註釋】
註23:本書的〈參禪四十偈〉乃採用《嘉興藏》版本,收錄於明.弘儲記,《三峰藏和尚語錄》卷12(臺北:新文豐,1987年)。另有一版本為〈於密滲參禪諸偈〉,原藏於上海圖書館,收錄在黃繹勳編,《漢月法藏珍稀文獻選輯(一)》(高雄:佛光文化,2019年),頁235-249中。兩種版本只有少數不同用字,有興趣的讀者可參考。
註24:天目,乃指宋僧高峰原妙禪師(1238-1296),為雪巖祖欽禪師法嗣。清涼,指的是宋僧清涼惠洪禪師(1071-1128),也稱惠洪覺範、寂音尊者等,為真淨克文禪師(1025-1102)法嗣。至於臨濟,則是指唐僧臨濟義玄禪師(767-866),為黃檗希運禪師(751-850)法嗣。
註25:博山,指明代曹洞宗的無異元來禪師(1576-1630),為無明慧經禪師(1548-1618)法嗣。此句可參見漢月禪師的師兄木陳道忞禪師(1596-1674)之記載。(《天童弘覺忞禪師北遊集》卷3,《嘉興藏》冊26,第B180號,頁295上19-21)
註26:以上有關漢月禪師生平簡歷之內容,有興趣的讀者可參考他的弟子繼起弘儲禪師(1605-1672),為其編寫的〈三峰和尚年譜〉,收錄在《三峰藏和尚語錄》卷16,《嘉興藏》冊34,第B299號,頁203下1-頁212上20。以及徒孫仁山寂震禪師(1631-1697)為其撰寫的〈漢月藏禪師傳〉,收錄於《三峰清涼寺志》卷12,頁373~377。
至於現代著作則可參見釋聖嚴,《明末佛教研究》,《法鼓全集》第1輯第1冊,頁18;連瑞枝,〈漢月法藏與晚明三峰宗派的建立〉,《中華佛學學報》第9期(臺北:中華佛學研究所,1996年7月),頁167-208;釋見一,《漢月法藏之禪法研究》,臺北:法鼓文化,2000年;黃繹勳,《漢月法藏禪師珍稀文獻選輯(一)》,高雄:佛光文化,2019年。
漢月法藏〈參禪四十偈〉引言
本書採用《嘉興藏》版本的〈參禪四十偈〉(註23),其作者漢月法藏禪師(1573-1635,以下簡稱「漢月禪師」),俗姓蘇,明神宗萬曆元年生於揚州無鍚,卒於明思宗崇禎8年,為臨濟宗三峰派之創始者,自號於密老人,世稱三峰藏公,乃臨濟宗密雲圓悟禪師(1566-1642,以下簡稱「密雲禪師」)之法嗣。
據載,漢月禪師15歲出家德慶院,19歲禮部牒下得度,28歲起外出行腳,29歲時向雲棲袾宏大師(1535-1615)乞戒,但由於自明萬曆中葉,朝廷禁止律寺開戒壇,因此只得沙彌戒。32歲時,再向雲棲禪師乞戒,可惜戒壇仍然未...
目錄
禪宗典籍系列叢書總序 釋果鏡
編輯說明(凡例)
《三峰派參禪鍛鍊指南》導讀 張雅雯
漢月法藏〈參禪四十偈〉引言 蔣明親
參禪四十偈
1大信
2直心
3持戒
4發憤
5去我
6絕情
7絕理
8絕善惡
9絕簡點
10絕修證
11近知識
12受鍛鍊
13看話頭
14勤問話
15莫妄答
16便要徹
17少打坐
18莫習靜
19勿墮工夫窟
20勿立主宰
21疑情
22壁立萬仞
23懸崖撒手
24斷命根
25莫坐前後際斷處
26以證悟為期
27更進一步
28服勤
29入鍛須深
30遍參
31到家
32住山
33出格
34相應
35不肯住
36出入生死
37重法脈
38提振宗風
39始終重戒
40總頌
禪宗典籍系列叢書總序 釋果鏡
編輯說明(凡例)
《三峰派參禪鍛鍊指南》導讀 張雅雯
漢月法藏〈參禪四十偈〉引言 蔣明親
參禪四十偈
1大信
2直心
3持戒
4發憤
5去我
6絕情
7絕理
8絕善惡
9絕簡點
10絕修證
11近知識
12受鍛鍊
13看話頭
14勤問話
15莫妄答
16便要徹
17少打坐
18莫習靜
19勿墮工夫窟
20勿立主宰
21疑情
22壁立萬仞
23懸崖撒手
24斷命根
25莫坐前後際斷處
26以證悟為期
27更進一步
28服勤
29入鍛須深
30遍參
31到家
32住山
33出格
34相應
35不肯住
36出入生死
37重法脈
...
商品資料
出版社:法鼓文化出版日期:2024-11-18ISBN/ISSN:9786267345474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144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