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南絲.格爾馬丁
定價:NT$ 380
優惠價:79 折,NT$ 300
優惠截止日:至2025年01月16日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台灣本島和離島
即時庫存>5
11種語言翻譯版本,長銷20年撫慰全球百萬人心,
一本讓你免於詞窮,有效療癒心靈傷痛的實用指南。
還在用「你還好嗎?」問候親友,結果總是換來已讀不回?
問候與安慰不能只是「我覺得可以」就好,
運用本書的「療傷對話」和對策,
幫你有效協助或求助,說出打動人心的安慰話語。
東吳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林蕙瑛
身心靈整合專家 葉服明
——暖心推薦
不論在職場、愛情、家庭、友誼,
面對人生中不可避免的挑戰、轉變和失去,
本書引導你設身處地替別人著想,
成功敲開善意的大門,得以給予、要求或接受慰藉。
---------------------------------------------------------------------------------
朋友打電話告訴你,他失業了;同事的健檢報告出爐,竟是罹癌噩耗;
大學同學遭遇婚變,準備離婚;好友的老母失智,全家陷入愁雲慘澹;
岳父驟逝,你的妻子因為見不上最後一面而抱憾自責;
長輩在聚會上泣訴子孫不孝……
眼看親友痛苦不安,我們恨不得幫忙解決,但有時說了一堆話,卻只讓彼此感覺更糟;
該如何按捺內心的不安與疑問,傾聽並安撫他的苦痛與焦慮?
而當自己遭遇困難、瀕臨絕境時,又能如何適當求援?
運用以下10個「療傷對話」指導方針,架起有效雙向溝通的橋樑:
聆聽:不只聽,還要「真正」聽到對方的心
停頓:別急著給建議
當個朋友:而不是英雄:恐懼之河,讓當事人自己走過
安慰別人:容許對方盡情哭笑
面對自己的感受:助人或受助者其實都會不安
長久陪伴:人們需要時間去適應
真情流露,不管是否手足無措:不想說也沒關係
提供有用的資源:幫不上忙,介紹其他資源也很好
主動:打開關懷的第一步
發揮慈悲心:只是同情、同理心還不夠
將你的善意與需求,完美送進對方心裡。
-------------------------------------------------------
【各界讚譽】
透過真實的生命故事,格爾馬丁帶我們瞭解如何成為對他人有幫助且具安慰效果的資源,如何傾聽與對話,以及如何在難熬的時刻尋求慰藉。——紐約時報
‧不論你是專業助人者或業餘助人者,都會發現這是本終生受用的好書,協助他人度過難關,幫助自己成長。——林蕙瑛/東吳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這是一本很棒的書,它可以誘發心靈中那些美麗、良善、貼心的話語,讓受傷的心得到釋放、轉化與解脫。——葉服明/身心靈整合工作坊訓練師
‧這本小書太好用了。假如每當我有需要時都能在口袋裡找到這本書,書頁現在一定已經翻到爛掉了。——湯瑪士.葛傑(Thomas L. Goodgame)/CBS電視集團名譽總裁
‧這是一本非常重要的書,如果早點出版,我可能已經把它用上百次了。凡是身邊有朋友正在痛苦的人都該閱讀本書,它直指問題的核心。——理查.卡爾森(Richard Carlson)/《別為小事抓狂》作者
‧本書是份極為特殊且內容豐富的藍圖,指引讀者面對每日的弓箭與弩石,以及充滿壓力、有時還很受傷的人生。舉凡離婚、憂鬱、悲傷、分離、憤怒和失落等情形,各有不同的「療傷的對話」。——傑佛瑞.福克斯(Jeffrey Fox)/《立志當老總》作者
‧本書針對如何幫助有困難的人,提供了正面且慈悲的方法。這個方法讓需要幫助的人感到安心,也讓我們能做好準備,對於疾病採取人性的面對方式。醫生、護士、病人和家屬都需要這本書,而且現在就需要。——魯迪.安斯巴赫(Rudi Ansbacher)/國際人道醫療研究促進學會前會長
作者簡介:
南絲.格爾馬丁 Nance Guilmartin
南絲.格爾馬丁是位曾獲愛美獎肯定的廣播記者,擅長於體會報導故事中的精髓和感情。她曾任美國西屋廣播(Westinghouse Broadcasting)的資深主管,並協助推動全國性的社區自覺方案,包括「指定駕駛方案」、「為了孩子之故」以及「關懷時刻來臨」。
曾任美國麻州參議員保羅.充格斯(Paul Tsongas)的媒體祕書,並幫助他贏得參議員的席位。今日的南絲是各大企業的顧問,幫助領導者與經營者突破創造的瓶頸,並看出不可能中的可能性;她的方法是讓他們學習說話和聆聽的技巧,加強他們最弱的環節:溝通。
南絲經常受邀發表演說、帶領大家進行研習會,或是安排各式活動。她以自己對聆聽的藝術與溝通對話等方面的專長,協助組織進行改造。
個人網站:http://www.nanceguilmartin.com/
譯者簡介:
林雨蒨
林雨蒨,澳洲墨爾本大學研究所畢業,曾任國際通訊社編譯。譯有《療傷的對話:怎麼說才能安慰他》、《靈魂想的和你不一樣:來自靈魂的訊息》、《改變人心、贏得支持的奇蹟說服力》、《天使遺留的筆記》、《為了與你相遇》等。
名人推薦:
〔推薦序1〕療傷的對話,助人的高招/林蕙瑛(東吳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青年學子進心理系的目的是為了「要幫助別人」,等他們受完四年專業訓練並開始接受實習時,才發現課本上學的理論與技術都用不上。面對因傷心而嚎啕大哭的案主卻啞口無言,眼見一個企圖自殺的男孩將自己的手腕割得如亂麻似地卻束手無策,再加上現實考量,原來諮商心理師的待遇是如此微薄,當年想要幫助人的熱忱雖仍在,卻有很重的挫折與無力感。
對於這些準專業助人者,我通常會給予三點意見:一,不要勉強自己去做不想做或不會做的事情,但是不要害怕去學想做的事。二,要好好地愛自己,先將自己照顧好,才有餘力去照顧他人。三,想助人,隨時就可以幫助身邊的人,並不是一定要走入助人專業,但是要成為專業助人者,則務必要先學習幫助自己及生活周遭的人,亦即從身邊的人做起。
「助人」的需求是人性之一,而助人的行為則是生活的一種方式,也是一種知易行難的人生哲學與教育。固然每個人的一生均有美好與痛苦的經歷,並且不斷地在累積經驗,但是很多人只能去忍受卻無法將這些經驗整理得具體清晰,然後在適當的時機以適當的言語與需要幫助的人分享,就連受過專業訓練的心理諮商師也不見得能處理各類案主的不同人生危機,化危機為轉機。因此行為學派中的社會學習理論所主張的「假想學習」或「二手學習」(Vicarious Learning),就是學習助人最好的方法,也就是去吸取或閱讀他人的經驗,做為參考或借鏡。
當我一眼瞥見《療傷的對話:怎麼說才能安慰他》一書目錄時,心中一驚,作者南絲.格爾馬丁居然把人生中所有主要苦難全部網羅,從小狗過世、孤獨、憂鬱、搬家、分手、離婚、失業、破產、罹患重疾、親人死亡或朋友自殺等,這些不都是人生中重要的關卡嗎? 格爾馬丁很神奇地搜集了包括自己及身邊許多人面對人生危機時的真實案例,詳細生動地描述了恐懼、哀傷、痛苦、憤怒、責備、無奈等各種負面情緒及當事人渴望求助的心情。單單讀目錄中每一章各小節的標題,就足以令我心顫抖,每一句標題都帶有震撼力與引導性,畫龍點睛地將每節內文帶出來,吸引我迫不及待地逐頁閱讀,吸吮其精華。
作者在文中強調這不是一本專業的心理治療書籍,但事實上,本書的精神卻是不折不扣的心理治療,根基於情緒困擾之認知模式。認知心理學家貝克(Beck)主張,若要瞭解情緒困擾的本質,必須將焦點放在個人對於引發困擾的事件之反應或想法。人生不可能沒有挫折或困難,我們都有需要幫助的時候。當自己想不通時,就會繼續被情緒所困擾而跳不出來。此時,身邊若有人能夠與我們展開療效對話,亦即在正確的時間使用正確的能量來陪伴著我們,專注傾聽,鼓勵我們對於自己的不幸能有新的想法或反應出現,往後才能以新的方式存在於我們的生命與生活之中。
專注傾聽、同理心及沉默均是心理諮商最基本的技術,有時候不必多說什麼,只要幫助對方多開一扇門,他就可以多述說內心感受,對他而言也就足夠了。但面對想離婚者或自殺者來求助時,就得開口對話了。同理心當然是必須的,卻不能跟著她大罵她的配偶,還是得讓她替自己的婚姻做抉擇,而藉著對話來讓萬念俱灰的人找出自己生命的意義,願意存活下去,才是助人的高招。《療傷的對話:怎麼說才能安慰他》這本書對於每一個案例均列出高招,教導我們在真誠的人際關係中,將這些高招不著痕跡地應用在當事人身上,使其真正獲益,而助人者自己也能學習良多,跟著成長。
「讀書治療」原是行為學派及認知治療常用的認知改變技術,作者在本書中亦提到此法。不論是有關離婚調適或癌症預後的書籍,若我們建議親朋好友閱讀,自己一定要先讀一遍,才知道哪裡派得上用場,才能振振有詞地與需要幫助的人討論及互給回饋。這本書我看了兩次,愛不釋手,留在身邊作為自助助人的小聖經書,可以隨時翻閱。謹在此鄭重推薦給讀者,不論你是專業助人者或業餘助人者,你都會發現這是本終生受用的好書,協助他人度過難關,幫助自己成長。
----------------------------------------------------------------------
〔推薦序2〕讓傷痛轉化成為生命美好的禮物/葉服明(身心靈整合專家)
「傷害底下藏著美好的禮物」。每個人一生當中都會經歷傷痛,在這些過程當中,如果有人支持、陪伴與鼓勵,會比單靠自己努力來得容易穿越痛苦、迎向新的生命旅程。因此,整個社會應該建立一個「支持系統」,一個除了醫生、心理諮商師等專業人士之外的心靈支持系統,讓人與人之間能夠彼此守護、相互支持,讓受傷的心能夠有一個歇息、療養的空間。
十多年的群眾帶領、諮商輔導以及課程演講等經驗,讓我接觸了數十萬人次以上來自社會各階層的人們,從八歲的孩童到七十多歲的老人,從家庭主婦、勞工階級、上班族、各行各業的老闆到政治人物。
我發現,不管是誰,知道並且感覺到有人支持我、愛我是非常重要的,這會讓一個人在傷害中成長、在毀滅中新生、在逆境中贏得成功。
因此,學習如何去支持他人及愛人是很有價值的,同時,學習如何去接受別人對我們的愛,將讓我們更容易走出痛苦、困惑,重新發現生命的美好。在《療傷的對話:怎麼說才能安慰他》這本書中,透過真實的故事,以人生會遇到的多種重大事件為主軸,不帶教條式地引導我們進入傷痛者的心靈世界(包括我們自己),並且提供「陪伴療傷」的方針、原則以及給出或接受支持的「對話藝術」,讓我們可以幫助家人朋友走出傷痛,也可以在自
己受傷時懂得呼求幫助。我認為,這是一本很棒的書,它可以誘發心靈中那些美麗、良善、貼心的話語,讓受傷的心得到釋放、轉化與解脫。
在我們的周遭一定有很多的人需要我們支持;在生命的歷程中我們也需要很多人的支持。如果有這樣的一本書,它可以深入瞭解「如何支持」,那麼,就可以省去我們很多摸索的時間,並且,增加支持的意願,進而提昇彼此的生命品質。你我不需要是專家,只要有一份美好、慈悲的意願,願意去幫助別人也提昇自己,整個社會將因這份心意而更美好。邀請您,共同進入本書的心靈世界,讓傷痛轉化成為生命美好的禮物!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作者:南絲.格爾馬丁
優惠價: 79 折, NT$ 300 NT$ 380
優惠截止日:至2025年01月16日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台灣本島和離島
即時庫存>5
11種語言翻譯版本,長銷20年撫慰全球百萬人心,
一本讓你免於詞窮,有效療癒心靈傷痛的實用指南。
還在用「你還好嗎?」問候親友,結果總是換來已讀不回?
問候與安慰不能只是「我覺得可以」就好,
運用本書的「療傷對話」和對策,
幫你有效協助或求助,說出打動人心的安慰話語。
東吳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林蕙瑛
身心靈整合專家 葉服明
——暖心推薦
不論在職場、愛情、家庭、友誼,
面對人生中不可避免的挑戰、轉變和失去,
本書引導你設身處地替別人著想,
成功敲開善意的大門,得以給予、要求或接受慰藉。
---------------------------------------------------------------------------------
朋友打電話告訴你,他失業了;同事的健檢報告出爐,竟是罹癌噩耗;
大學同學遭遇婚變,準備離婚;好友的老母失智,全家陷入愁雲慘澹;
岳父驟逝,你的妻子因為見不上最後一面而抱憾自責;
長輩在聚會上泣訴子孫不孝……
眼看親友痛苦不安,我們恨不得幫忙解決,但有時說了一堆話,卻只讓彼此感覺更糟;
該如何按捺內心的不安與疑問,傾聽並安撫他的苦痛與焦慮?
而當自己遭遇困難、瀕臨絕境時,又能如何適當求援?
運用以下10個「療傷對話」指導方針,架起有效雙向溝通的橋樑:
聆聽:不只聽,還要「真正」聽到對方的心
停頓:別急著給建議
當個朋友:而不是英雄:恐懼之河,讓當事人自己走過
安慰別人:容許對方盡情哭笑
面對自己的感受:助人或受助者其實都會不安
長久陪伴:人們需要時間去適應
真情流露,不管是否手足無措:不想說也沒關係
提供有用的資源:幫不上忙,介紹其他資源也很好
主動:打開關懷的第一步
發揮慈悲心:只是同情、同理心還不夠
將你的善意與需求,完美送進對方心裡。
-------------------------------------------------------
【各界讚譽】
透過真實的生命故事,格爾馬丁帶我們瞭解如何成為對他人有幫助且具安慰效果的資源,如何傾聽與對話,以及如何在難熬的時刻尋求慰藉。——紐約時報
‧不論你是專業助人者或業餘助人者,都會發現這是本終生受用的好書,協助他人度過難關,幫助自己成長。——林蕙瑛/東吳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這是一本很棒的書,它可以誘發心靈中那些美麗、良善、貼心的話語,讓受傷的心得到釋放、轉化與解脫。——葉服明/身心靈整合工作坊訓練師
‧這本小書太好用了。假如每當我有需要時都能在口袋裡找到這本書,書頁現在一定已經翻到爛掉了。——湯瑪士.葛傑(Thomas L. Goodgame)/CBS電視集團名譽總裁
‧這是一本非常重要的書,如果早點出版,我可能已經把它用上百次了。凡是身邊有朋友正在痛苦的人都該閱讀本書,它直指問題的核心。——理查.卡爾森(Richard Carlson)/《別為小事抓狂》作者
‧本書是份極為特殊且內容豐富的藍圖,指引讀者面對每日的弓箭與弩石,以及充滿壓力、有時還很受傷的人生。舉凡離婚、憂鬱、悲傷、分離、憤怒和失落等情形,各有不同的「療傷的對話」。——傑佛瑞.福克斯(Jeffrey Fox)/《立志當老總》作者
‧本書針對如何幫助有困難的人,提供了正面且慈悲的方法。這個方法讓需要幫助的人感到安心,也讓我們能做好準備,對於疾病採取人性的面對方式。醫生、護士、病人和家屬都需要這本書,而且現在就需要。——魯迪.安斯巴赫(Rudi Ansbacher)/國際人道醫療研究促進學會前會長
作者簡介:
南絲.格爾馬丁 Nance Guilmartin
南絲.格爾馬丁是位曾獲愛美獎肯定的廣播記者,擅長於體會報導故事中的精髓和感情。她曾任美國西屋廣播(Westinghouse Broadcasting)的資深主管,並協助推動全國性的社區自覺方案,包括「指定駕駛方案」、「為了孩子之故」以及「關懷時刻來臨」。
曾任美國麻州參議員保羅.充格斯(Paul Tsongas)的媒體祕書,並幫助他贏得參議員的席位。今日的南絲是各大企業的顧問,幫助領導者與經營者突破創造的瓶頸,並看出不可能中的可能性;她的方法是讓他們學習說話和聆聽的技巧,加強他們最弱的環節:溝通。
南絲經常受邀發表演說、帶領大家進行研習會,或是安排各式活動。她以自己對聆聽的藝術與溝通對話等方面的專長,協助組織進行改造。
個人網站:http://www.nanceguilmartin.com/
譯者簡介:
林雨蒨
林雨蒨,澳洲墨爾本大學研究所畢業,曾任國際通訊社編譯。譯有《療傷的對話:怎麼說才能安慰他》、《靈魂想的和你不一樣:來自靈魂的訊息》、《改變人心、贏得支持的奇蹟說服力》、《天使遺留的筆記》、《為了與你相遇》等。
名人推薦:
〔推薦序1〕療傷的對話,助人的高招/林蕙瑛(東吳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青年學子進心理系的目的是為了「要幫助別人」,等他們受完四年專業訓練並開始接受實習時,才發現課本上學的理論與技術都用不上。面對因傷心而嚎啕大哭的案主卻啞口無言,眼見一個企圖自殺的男孩將自己的手腕割得如亂麻似地卻束手無策,再加上現實考量,原來諮商心理師的待遇是如此微薄,當年想要幫助人的熱忱雖仍在,卻有很重的挫折與無力感。
對於這些準專業助人者,我通常會給予三點意見:一,不要勉強自己去做不想做或不會做的事情,但是不要害怕去學想做的事。二,要好好地愛自己,先將自己照顧好,才有餘力去照顧他人。三,想助人,隨時就可以幫助身邊的人,並不是一定要走入助人專業,但是要成為專業助人者,則務必要先學習幫助自己及生活周遭的人,亦即從身邊的人做起。
「助人」的需求是人性之一,而助人的行為則是生活的一種方式,也是一種知易行難的人生哲學與教育。固然每個人的一生均有美好與痛苦的經歷,並且不斷地在累積經驗,但是很多人只能去忍受卻無法將這些經驗整理得具體清晰,然後在適當的時機以適當的言語與需要幫助的人分享,就連受過專業訓練的心理諮商師也不見得能處理各類案主的不同人生危機,化危機為轉機。因此行為學派中的社會學習理論所主張的「假想學習」或「二手學習」(Vicarious Learning),就是學習助人最好的方法,也就是去吸取或閱讀他人的經驗,做為參考或借鏡。
當我一眼瞥見《療傷的對話:怎麼說才能安慰他》一書目錄時,心中一驚,作者南絲.格爾馬丁居然把人生中所有主要苦難全部網羅,從小狗過世、孤獨、憂鬱、搬家、分手、離婚、失業、破產、罹患重疾、親人死亡或朋友自殺等,這些不都是人生中重要的關卡嗎? 格爾馬丁很神奇地搜集了包括自己及身邊許多人面對人生危機時的真實案例,詳細生動地描述了恐懼、哀傷、痛苦、憤怒、責備、無奈等各種負面情緒及當事人渴望求助的心情。單單讀目錄中每一章各小節的標題,就足以令我心顫抖,每一句標題都帶有震撼力與引導性,畫龍點睛地將每節內文帶出來,吸引我迫不及待地逐頁閱讀,吸吮其精華。
作者在文中強調這不是一本專業的心理治療書籍,但事實上,本書的精神卻是不折不扣的心理治療,根基於情緒困擾之認知模式。認知心理學家貝克(Beck)主張,若要瞭解情緒困擾的本質,必須將焦點放在個人對於引發困擾的事件之反應或想法。人生不可能沒有挫折或困難,我們都有需要幫助的時候。當自己想不通時,就會繼續被情緒所困擾而跳不出來。此時,身邊若有人能夠與我們展開療效對話,亦即在正確的時間使用正確的能量來陪伴著我們,專注傾聽,鼓勵我們對於自己的不幸能有新的想法或反應出現,往後才能以新的方式存在於我們的生命與生活之中。
專注傾聽、同理心及沉默均是心理諮商最基本的技術,有時候不必多說什麼,只要幫助對方多開一扇門,他就可以多述說內心感受,對他而言也就足夠了。但面對想離婚者或自殺者來求助時,就得開口對話了。同理心當然是必須的,卻不能跟著她大罵她的配偶,還是得讓她替自己的婚姻做抉擇,而藉著對話來讓萬念俱灰的人找出自己生命的意義,願意存活下去,才是助人的高招。《療傷的對話:怎麼說才能安慰他》這本書對於每一個案例均列出高招,教導我們在真誠的人際關係中,將這些高招不著痕跡地應用在當事人身上,使其真正獲益,而助人者自己也能學習良多,跟著成長。
「讀書治療」原是行為學派及認知治療常用的認知改變技術,作者在本書中亦提到此法。不論是有關離婚調適或癌症預後的書籍,若我們建議親朋好友閱讀,自己一定要先讀一遍,才知道哪裡派得上用場,才能振振有詞地與需要幫助的人討論及互給回饋。這本書我看了兩次,愛不釋手,留在身邊作為自助助人的小聖經書,可以隨時翻閱。謹在此鄭重推薦給讀者,不論你是專業助人者或業餘助人者,你都會發現這是本終生受用的好書,協助他人度過難關,幫助自己成長。
----------------------------------------------------------------------
〔推薦序2〕讓傷痛轉化成為生命美好的禮物/葉服明(身心靈整合專家)
「傷害底下藏著美好的禮物」。每個人一生當中都會經歷傷痛,在這些過程當中,如果有人支持、陪伴與鼓勵,會比單靠自己努力來得容易穿越痛苦、迎向新的生命旅程。因此,整個社會應該建立一個「支持系統」,一個除了醫生、心理諮商師等專業人士之外的心靈支持系統,讓人與人之間能夠彼此守護、相互支持,讓受傷的心能夠有一個歇息、療養的空間。
十多年的群眾帶領、諮商輔導以及課程演講等經驗,讓我接觸了數十萬人次以上來自社會各階層的人們,從八歲的孩童到七十多歲的老人,從家庭主婦、勞工階級、上班族、各行各業的老闆到政治人物。
我發現,不管是誰,知道並且感覺到有人支持我、愛我是非常重要的,這會讓一個人在傷害中成長、在毀滅中新生、在逆境中贏得成功。
因此,學習如何去支持他人及愛人是很有價值的,同時,學習如何去接受別人對我們的愛,將讓我們更容易走出痛苦、困惑,重新發現生命的美好。在《療傷的對話:怎麼說才能安慰他》這本書中,透過真實的故事,以人生會遇到的多種重大事件為主軸,不帶教條式地引導我們進入傷痛者的心靈世界(包括我們自己),並且提供「陪伴療傷」的方針、原則以及給出或接受支持的「對話藝術」,讓我們可以幫助家人朋友走出傷痛,也可以在自
己受傷時懂得呼求幫助。我認為,這是一本很棒的書,它可以誘發心靈中那些美麗、良善、貼心的話語,讓受傷的心得到釋放、轉化與解脫。
在我們的周遭一定有很多的人需要我們支持;在生命的歷程中我們也需要很多人的支持。如果有這樣的一本書,它可以深入瞭解「如何支持」,那麼,就可以省去我們很多摸索的時間,並且,增加支持的意願,進而提昇彼此的生命品質。你我不需要是專家,只要有一份美好、慈悲的意願,願意去幫助別人也提昇自己,整個社會將因這份心意而更美好。邀請您,共同進入本書的心靈世界,讓傷痛轉化成為生命美好的禮物!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