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艾蘭‧佩普與以色列“新歷史學家”學派(譯者序)
中文版序
前言
致謝
導論:現代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新視角
現代巴勒斯坦的出現——通行版本
解構現代巴勒斯坦的出現
撰寫一塊土地兩個民族的歷史
第一章世紀末(1856—1900):社會寧靜與政治動盪
鄉村地貌及其人民
巴勒斯坦城市和社會
沒有政治的社會
當地經濟的全球化
19世紀80年代“現代巴勒斯坦”的政治經濟
侵襲市民社會:現代奧斯曼國家的構建(1870—1900)
一個時代的結束:鄉村首領和巴勒斯坦城市貴族
新開端、新影響
錫安主義推動力
新十字軍東征:聖殿騎士、殖民者和投機者
第二章暴政與戰爭之間(1900 1918)
阿卜杜爾·哈米德統治末期的巴勒斯坦(1900—1908)
錫安主義的到來
青年土耳其黨人革命後的巴勒斯坦(1908—1916)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巴勒斯坦
第三章委任統治政權:殖民主義、民族化與共存
艾倫比統治下的巴勒斯坦
城市的民族化(1918—1920)
“南敘利亞”的終結
委任統治早期(1920—1929)
政治與社會相遇: 1929年分水嶺
錫安主義飛地的建設(1929—1936)
巴勒斯坦鄉村的貧窮化(1929—1936)
領導層和民族主義問題(1930—1936)
1936年起義
1939年白皮書
遭遇民族主義:共存的迫切需要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巴勒斯坦
第四章浩劫與獨立之間:1948年戰爭
聯合國巴勒斯坦問題特別委員會工作時期
巴勒斯坦的種族清洗(1948年3月一5月)
巴勒斯坦戰爭(1948年5月—1949年1月)
巴勒斯坦的種族清洗(1948年5月—1949年1月)
第五章分治時代(1948—1967)
混亂與強佔
不同回應:游擊戰士、與世隔絕、甘被吸納
蘇伊士運河戰爭
政治的徹底變革:抵抗運動制度化
虛妄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1964─1968)
抑制以色列政治:國家製度化
“阿拉伯主義”在以色列社會的邊緣化
處於不定狀態:貝都因人和德魯茲人
第六章大以色列與巴勒斯坦被佔領土:高政治之興衰(1967—1987)
1967年6月戰爭
為生存而戰:1967年戰爭後的巴勒斯坦難民
人民起義、游擊戰爭與恐怖主義(1968—1972)
佔領(1967 —1982)
定居點與以色列的內部爭論(1967—1973)
佔領中求生存
美國統治下的和平,戰爭與和平(1973—1977)
邊界問題:“約旦選擇”方案和“大以色列”方案
米茲臘希猶太人革命
貝京改革
遊走於議程之間:巴勒斯坦政治(1967—1987)
黎巴嫩戰爭及其後果(1982—1987)
內部裂痕:以色列社會的兩極化
以色列的巴勒斯坦人(1967—1987)
大起義之路
第七章大起義及其政治後果(1987—1996)
性別與階層
奧斯陸和平進程之後
在政治的陰影裡:宗教、民族主義及多元文化主義
第八章後錫安主義的繁榮時代
學術之爭— —後錫安主義學者
政治背景
學術背景
其他歷史時期的去錫安化
後錫安主義詩歌、流行音樂和文學
後錫安主義戲劇和電影
後錫安主義傳媒
第九章自殺之路:奧斯陸協議壽終正寢與毀滅之路
第二次大起義
孤注一擲的殉道傾向
後錫安主義的滅亡
後記後阿拉法特及新沙龍時代
參考文獻
大事年表
人名表
詞彙表
艾蘭‧佩普與以色列“新歷史學家”學派(譯者序)
中文版序
前言
致謝
導論:現代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新視角
現代巴勒斯坦的出現——通行版本
解構現代巴勒斯坦的出現
撰寫一塊土地兩個民族的歷史
第一章世紀末(1856—1900):社會寧靜與政治動盪
鄉村地貌及其人民
巴勒斯坦城市和社會
沒有政治的社會
當地經濟的全球化
19世紀80年代“現代巴勒斯坦”的政治經濟
侵襲市民社會:現代奧斯曼國家的構建(1870—1900)
一個時代的結束:鄉村首領和巴勒斯坦城市貴族
新開端、新影響
錫安主義推動力
新十字軍東征:聖殿騎士、殖...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