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逸山舉要醫古文》的這段文字情有獨鍾,每獲感悟:“昔堯俎之後,舜仰慕三年,坐則見堯於牆,食則睹堯於羹。”說唐堯死後,虞舜時刻追念,或坐或食,都彷彿見到堯的身影。我同醫古文打了將近半個世紀的交道,伏在書案前看的.站在講台上說的,坐在電腦前寫的,甚至躺在床上想的,幾乎都離不開醫古文,牽腸掛肚,夢思魂繞,何止星霜三度?《後漢書》所言,後人凝練為“羹牆”一語,用以表達追思前輩或仰慕聖賢之意。醫古文乃古人所撰涉醫之文,飽含治病救人的仁德,富具妙術精藝的睿智,兼之文采動人,哲理益心,仁、術、文、理,集於一體。據此而言,這一語典正是我對前賢仰慕之心的真實寫照。
作者簡介:
段逸山,上海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校圖書館館長、《中醫藥文化》雜誌編委會主任、中華中醫藥學會醫古文分會名譽主任委員。曾擔任全國規劃教材《醫古文》5~8版主編、衛生部“十一五”研究生規劃教材《中醫古籍校讀法》主編。代表作有《 <素問>全元起本研究與輯复》(獲“上海科技專著出版資金”資助)、《中醫文言修辭》、《中醫古籍珍稀抄本精選》和《諸病源候論通檢》(上述二書獲“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資助)等。
章節試閱
反之,也有諸多文人雅士撰寫醫學文章:唐代著名文學家、哲學家劉禹錫對醫藥學頗有研究,主張用單方驗方治病.撰有《傳信方》兩卷。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著作等身.也撰有《蘇學士方》。他還寫過一首長詩《贈眼醫王生彥若詩》,讚美王彥若金針撥目翳(白內障)的精湛技術。其他如王勃、韓愈、柳宗元、歐陽修、方孝孺諸大家也都曾寫過涉醫之文。還有許多文人,偶涉古代醫籍,便能各有成就。遠的不說,以俞曲園、黃以周、廖季平、章太炎而言,屬於晚清、近代之人,他 們在治經學、攻小學之餘,對醫籍略有所及,就使一班懸壺之流莫能望其項背。如俞樾的《讀書餘錄》(後更名為《內經辯言》),雖然只對《素問》中的十九篇文章作了四十八條札記,但 其訓詁得當,校勘精湛,大都為當代研究《素問》者所首肯。
試想,有如此眾多精儒之醫、暇醫之儒以及醫儒兩棲之士競相扶持補綴,錦上添花,古代醫學著作依傍古代文史著作,沐浴其雨露,吮吸其營養,仿效其規範,豈能平淡如水,而無文辭之美可言?為此,文章的跌宕多姿,詞語的豐富善變,乃至成語典故的運用,僻語古義的採擷.在古代醫藥學著作中便屢見不鮮。
大抵目竅於肝,生於腎,用於心,潤於肺,藏於脾。
(傅仁宇《審視瑤函·目為至寶論》)
名詞“竅”的後面帶補語“於肝”,為動詞義“開竅”。因為名詞不能受補語補充,而動詞可以受補語補充,所以當名詞在句中受補語補充時,便具有動詞功能,而為動詞義。
其卒寒。或手足懈惰,然而其面不衣何也?(《靈樞。邪氣藏府病形》)
名詞“衣”的前面受副詞“不”修飾,為動詞義“穿衣”。因為名詞不能受副詞修飾,而動詞可以受副詞修飾,所以當名詞在句中受副詞修飾時,便具有動詞的功能,而為動詞義。
鯪鯉……能陸能水。(《本草綱目》卷四十三《鯪鯉》)
名詞“陸”、“水”同前面的能願動詞“能”組合,為動詞義“在陸上行”、“在水中游”。因為能願動詞不能同名詞組合,而可以同動詞組合為能願合成謂語,所以當名詞在句中與能願動詞組合時,便具有動詞功能,而為動詞義。
上工望而知之.中工問而知之,下工脈而知之。(《傷寒論·平脈法》第37條)
名詞“脈”同“而”連接,為動詞義“診脈”。因為“而”一般不連接名詞,而多連接動詞,所以當名詞在句中與“而”連接時.便可能具有動詞功能,而為動詞義。
有病胸脅支滿者,妨於食,病至則先聞腥臊臭,出清
液。先唾血,四支清,目眩,時時前後血。(《素問·腹中論》)
名詞“時時前後血”的“血”在句中充當謂語,為動詞義“出血”。因為名詞不能作謂語,而動詞可以作謂語.所以當名詞在句中作謂語時,便具有動詞功能,而為動詞義。
從上述例句可以看出,臨時具有動詞功能的名詞有兩個特點:一是它在句中的動詞義與原有的名詞義之間有著一定的聯繫。如上述“目”意為“視”,是動作的主體與動作本身的聯繫:“竅”意為“開竅”,是動作的對象與動作本身的聯繫。二是具有動賓詞組的意義。而這個名詞正是該動賓詞組的賓語。也就是說,只要在這個名詞前加上適當的動詞,使它成為動賓詞組,便是這個名詞在句中的意義。如上述“衣”意為“穿衣”。
從上述例句還可看出,名詞主要在六種條件下可具有動詞功能,而為動詞義:第一例是由於後面帶賓語(簡稱“後賓”),第二例是由於後面受補語補充(簡稱“後補語”),第三例是由於前面受副詞修飾(簡稱“前副”),第四例是由於前面有能願動詞組合(簡稱“前能願”),第五例是由於有“而”連接(簡稱“而連”),第六例是由於在句中作謂語(簡稱“作謂語”)。為便於記憶,將簡稱連綴,便成為名詞活用作動詞的口訣:後賓後補語,前副前能願,而連作謂語,名詞為動詞。
反之,也有諸多文人雅士撰寫醫學文章:唐代著名文學家、哲學家劉禹錫對醫藥學頗有研究,主張用單方驗方治病.撰有《傳信方》兩卷。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著作等身.也撰有《蘇學士方》。他還寫過一首長詩《贈眼醫王生彥若詩》,讚美王彥若金針撥目翳(白內障)的精湛技術。其他如王勃、韓愈、柳宗元、歐陽修、方孝孺諸大家也都曾寫過涉醫之文。還有許多文人,偶涉古代醫籍,便能各有成就。遠的不說,以俞曲園、黃以周、廖季平、章太炎而言,屬於晚清、近代之人,他 們在治經學、攻小學之餘,對醫籍略有所及,就使一班懸壺之流莫能望其項背。如...
目錄
醫儒相通 形神得兼——中醫古籍文理豐富成因舉要
辨章學術考鏡源流——中醫古籍書目舉要
先分獨合後辨有無——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字分辨舉要
本有其字依聲托義——通假字舉要
千變萬化有規可循——數詞表示法舉要
至小無內至大無外——“一”字舉要
詞語相同意義相反——反訓舉要
固定對應臨時出格——詞類活用舉要
出現頻繁用途各異——“之”、“其”用法舉要
可分可合有同有異——“者”、“所”結構舉要
語法“紅娘”穿針引線——介詞舉要
唯求達意不講“規矩——語序變化舉要
細察對象詳求規律——省略舉要
積累詞彙須明歸併——詞語歸併法舉要
靜則多義動則單——因文求義法舉要
文有排偶詞有相關——對舉結構依據法舉要
辨詞釋句三途同歸——因法求義法舉要
借助已知推求未知——文句差異類比法舉要
依據常規把握意義——詞語使用慣例舉要
形體不一意義不二——聯綿詞舉要
凝而不緊穩而欠定——同義詞復用舉要
異中求同同中辨異——詞語異同舉要
形同是虛義異為實——同形詞語舉要
形單義復形复義單——詞語單複舉要
似平實側似側實平——詞語平側舉要
明識會通細察區別——詞義通別舉要
疑是實非似非實是——疑似詞句舉要
跳躍變化曲盡其妙——交叉文句舉要
詞隱其外意寓其內——語義隱寓舉要
詞語共用一氣呵成——文意貫通舉要
晦用其語曲達其意——委婉舉要
水漲船高水落石出——相形舉要
藏前歇後“新詞”迭出——割裂舉要
訓解文理闡發醫理——註釋舉要
前車可鑑三“不”須戒——誤釋舉要
參照古注斟酌句讀——古注指示句讀舉要
借助辭格正確斷句——利用辭格斷句舉要
信之不講達雅亦泯——誤譯舉要
剖章析句融會貫通——篇章分析舉要
自然所損人為所致——文字錯亂現象舉要
比較異同尋求確據——校勘方法舉要
校求真文讀明真義——校讀法舉要
引用文字形式多樣——引經舉要
對像明確作用顯著——《素問》王註引文舉要
文詞典雅條例周密——《素問》王註釋義方式舉要
神來之筆鬼斧之工——仲景筆法舉要
本草大成實至名歸——《本草綱目》實用價值舉要
涵義豐富題材廣泛——中醫藥文獻整理研究內容舉要
要求謹嚴途徑多種——中醫藥文獻整理研究方法舉要
個中景象別有洞天——中醫藥寫本舉要
武藝十八凝聚“三通”——醫古文講授舉要
本書參考引用文獻要目
醫儒相通 形神得兼——中醫古籍文理豐富成因舉要
辨章學術考鏡源流——中醫古籍書目舉要
先分獨合後辨有無——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字分辨舉要
本有其字依聲托義——通假字舉要
千變萬化有規可循——數詞表示法舉要
至小無內至大無外——“一”字舉要
詞語相同意義相反——反訓舉要
固定對應臨時出格——詞類活用舉要
出現頻繁用途各異——“之”、“其”用法舉要
可分可合有同有異——“者”、“所”結構舉要
語法“紅娘”穿針引線——介詞舉要
唯求達意不講“規矩——語序變化舉要
細察對象詳求規律——省略舉要
積累詞...
商品資料
出版社: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日期:2010-04-01ISBN/ISSN:9787530855157 語言:簡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421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