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齋書庫·文化與新聞傳播研究叢書:先秦至唐五代妖怪小說研究》主要內容包括:先秦至唐五代妖怪小說產生、發展之社會文化背景,先秦至唐五代“妖怪”觀念之流變,先秦兩漢妖怪小說研究,魏晉南北朝妖怪小說研究,唐五代妖怪小說作品文藝性研究等。
作者簡介:
彭磊,於2008年畢業于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獲文學博士學位。主攻方向為中國古代文學。同年6月進入重慶大學文學與新聞傳媒學院,現為學院中文系講師。歷年來在《宗教學研究》《求索》《海南大學學報》
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多篇。同時還擔任了20兒年重慶市社科規劃辦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研究專案後期資助專案先秦至五唐代妖怪小說研究的負責人及2011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西部專案《山海經》專名的文化闡釋的第二主研人。現主講中國古代文學、中國文化概論、中國古代文論、唐代小說鑒賞、中國古代小說研究等課程。
章節試閱
(二)對二者概念相融合的思想、文化方面原因之分析魏晉南北朝時期之“妖怪”概念,之所以逐漸與“精怪”之概念混淆、結合起來,與當時整個的社會、文化背景,乃至於人們的各類信仰、意識的變化是分不開的。依筆者看來,“妖怪”之概念之所以會出現這種變遷,其原因大致有三點:
其一,二者概念之結合,其主要之原因,則在於這一時期官方神學之衰落。東漢大一統王朝之覆滅,也使得漢代官方神學中那些甚為流行,以吉凶之預示為核心內容的陰陽五行之學、妖災說、圖讖之學在統治者那裡逐漸失去了市場,從而消沉、衰滅了。 “妖”之概念中,預示政治吉凶之意義也就漸漸淡化了。其實,妖異圖讖之說之所以能在漢代獲得統治者的青睞,其關鍵原因,仍在於它對於現實政治有所幫助。一方面,它使得統治者的具體政治措施,得到了一個名為“天意”的評價、監督系統;另一方面,它也使得統治者的絕對權力,有了一個來自上天,名為“天命”的終極神聖依據。光武帝劉秀之起兵奪取政權,其“君權神授”的依憑則正在於幾句“劉秀發兵捕不道,四夷方集龍鬥野,四七之際火為主”的讖言。然而,漢代的統治者們或許並沒有意料到,妖災、圖讖之學雖然可以提供“君權神授”之依據,然而,“五行循環”“五德終始”的觀念卻又給那些圖謀篡位的野心家們提供了一個極佳的藉口。如王莽篡漢之時,便極力提倡五德、符命之說,和一幫有野心的小人,導演了一出出荒謬的鬧劇,《漢書·王莽傳》記云:
是歲,廣饒侯劉京、車騎將軍千人扈雲、大保屬臧鴻奏符命。京言齊郡新井,雲言巴郡石牛,鴻言扶風雍石,莽皆迎受……梓潼人哀章,學問長安,素無行,好為大言。見莽居攝,即作銅匱,為兩檢署。其一曰“天帝行璽金匱圖”,其一署曰“赤帝行璽某傳予黃帝金策書”。某者,高皇帝名也。書言王莽為真天子……章聞齊井石牛事下,即日昏時,衣黃衣,持匱至高廟,以付僕射,僕射以聞。戊辰,莽至高廟拜受金匱神嬗……下書曰:“予以不德,託於皇初祖考黃帝之後,皇始祖考虞帝之苗裔,而太皇太后之末屬。皇天上帝,隆顯大佑,成命統序,符契圖文。金匱策書,神明詔告,屬予以天下兆民。赤帝漢氏高皇帝之靈承天命,傳國金策之書。予甚祗畏,敢不欽受!”以戊辰直定,禦王冠,即真天子位。
(二)對二者概念相融合的思想、文化方面原因之分析魏晉南北朝時期之“妖怪”概念,之所以逐漸與“精怪”之概念混淆、結合起來,與當時整個的社會、文化背景,乃至於人們的各類信仰、意識的變化是分不開的。依筆者看來,“妖怪”之概念之所以會出現這種變遷,其原因大致有三點:
其一,二者概念之結合,其主要之原因,則在於這一時期官方神學之衰落。東漢大一統王朝之覆滅,也使得漢代官方神學中那些甚為流行,以吉凶之預示為核心內容的陰陽五行之學、妖災說、圖讖之學在統治者那裡逐漸失去了市場,從而消沉、衰滅了。 “妖”之概念中,預...
目錄
緒論
第一章先秦至唐五代妖怪小說產生、發展之社會文化背景
第一節先秦兩漢妖怪小說產生、發展之社會文化背景
第二節魏晉南北朝妖怪小說發展、衍變之社會文化背景
第三節唐五代妖怪小說發展變化之社會文化背景
第二章先秦至唐五代“妖怪”觀念之流變
第一節先秦兩漢時期的“妖怪”與“精怪”觀念
第二節魏晉南北朝時期“妖怪”觀念之變化
第三節 唐五代的“妖怪”觀念
第三章 先秦兩漢妖怪小說研究
第一節先秦兩漢時期的妖怪、精怪主要特徵分析
第二節先秦兩漢的妖怪、精怪小說作品研究
第四章 魏晉南北朝妖怪小說研究
第一節魏晉南北朝時期妖怪的主要特徵
第二節魏晉南北朝主要妖怪類型研究
第三節魏晉南北朝重點妖怪小說作品研究
第五章 唐五代妖怪小說研究
第一節 唐五代妖怪的主要特徵
第二節唐五代主要幾類妖怪特性分析
第三節唐五代妖怪小說重點作品分析
第四節唐五代妖怪小說作品文藝性研究
餘論唐五代以後妖怪小說的發展趨向
第一節唐五代以後的“妖怪”與“精怪”
第二節 妖怪人情性與怪魅性之並存
第三節妖怪與佛、道二教關係之加強
第四節 妖怪種類之變化
第五節 妖怪小說體裁的變遷
第六節 結語
參考文獻
緒論
第一章先秦至唐五代妖怪小說產生、發展之社會文化背景
第一節先秦兩漢妖怪小說產生、發展之社會文化背景
第二節魏晉南北朝妖怪小說發展、衍變之社會文化背景
第三節唐五代妖怪小說發展變化之社會文化背景
第二章先秦至唐五代“妖怪”觀念之流變
第一節先秦兩漢時期的“妖怪”與“精怪”觀念
第二節魏晉南北朝時期“妖怪”觀念之變化
第三節 唐五代的“妖怪”觀念
第三章 先秦兩漢妖怪小說研究
第一節先秦兩漢時期的妖怪、精怪主要特徵分析
第二節先秦兩漢的妖怪、精怪小說作品研究
第四章 魏晉南北朝妖怪小說研究
...
商品資料
出版社:重慶大學出版社出版日期:2012-04-01ISBN/ISSN:9787562466383 語言:簡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81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