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之說(人生哲理與中庸之道)》講述了:將“和諧”用於政治,則能“政通人和”,促進歷史發展,文化繁榮。“和諧”能促進新事物、新思想的產生,能出現百花齊放,奼紫嫣紅的局面。反之,只能是萬馬齊喑,鴉雀無聲。將“和諧”用於經濟,則能促進生產發展,經濟繁榮。和氣生財,在共同的遊戲規則下競爭而不過火,而不損害,實現雙贏、共贏。 將“和諧”用於外交,則“協和萬邦”,既維護自己國家的獨立,又不向外擴張,既不侵犯別國,也絕不允許別國侵犯。這是中國愛好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優良傳統。 將“和諧”用於人與自然的關係,則“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人類發展只有合理地利用自然界,與自然界保持和諧,才能維持和發展人類所創造的文明,才能既滿足代內需求,又實現代際公平,與自然界共生共榮、協調發展。
章節試閱
第一章儒說仁愛 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論語》 仁離每個人都很近 仁是禮的補充,說白了就是教人們怎麼做人。孔子說:“仁者愛人。”愛人首先要落實在自己的親人和自己周圍的人身上。例如,對父母的愛,不僅是要奉養他們,而且要始終對他們和顏悅色,讓他們真正能感覺到兒女的關愛和溫暖。 所以,仁不是什麼高不可攀的東西,它離我們每個人都很近,只要我們真心想去追求,任何入都可以得到仁。 一天,王陽明的學生王艮出遊歸來。王陽明問他:“你出遊看見了些什麼?”王艮回答說:“見滿街都是聖人。”王陽明說:“你看滿街是聖人,滿街人倒也看你是聖人呢!” 又一天,王陽明的另一個學生出遊回來,興沖沖地對王陽明說:“先生,今日我看見了一件奇怪的事情。”王陽明問是什麼事。學生回答說:“見滿街都是聖人。”王陽明說:“這不過是常事,有什麼值得奇怪的!” 原來,兩位弟子對老師的真傳心領神會,只是程度深淺不同。1525年左右,王陽明曾寫過一首詩,闡述每個人的心中都有孔子,所謂“人胸中各個有聖人”,這是先天的。他在講課中常向學生灌輸這種思想。 怎樣做才合乎仁呢?孔子說:“出門好像迎接貴賓,役使老百姓好像承當重大祭祀。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不要加在別人頭上。這樣就無論治國或者治家都不會有人怨恨你了。”這就是以敬恕之道來說明仁。自己不想做的,不要強加於人,就是以自己的仁心去推及他人。也就是說自己要首先立人,自己首先要達到做人之道。所以孔子回答樊遲問仁時的答案是“愛人”。 仁者能建立事業,能成就仁德。心中存在仁,就能樹立道德,就能成就自己。孔子的聖學,以仁為中心主旨,以行仁為最高理想,以成仁為最高境界,三者不能離開片刻。所以孔子說:有志向和有仁德的人,不會貪求生存而損害仁,只會犧牲生命來成就仁。富裕和高貴,是人們所喜歡的,但不用正道得來。就決不接受;貧困和下賤,是人們所厭惡的,不因常理而來到身邊,就不要急於去擺脫。君子如果失去仁,怎麼能夠成就君子之名呢?君子不會有片刻時間違背仁。即使倉促匆忙之間也一定和仁作伴,顛沛流離之間也一定和仁為伍。 明代大儒張載在《西銘》中提出了“民胞物與”的仁觀,他說:“乾稱父,坤稱母:予茲藐焉,乃混然中處。故天地之塞,吾其體;天地之帥,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與也。”大意就是以天下為一家,以四海為一人,以天地萬物人我渾然一體而不分。 張載認為,作為一個有仁愛之 ……
第一章儒說仁愛 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論語》 仁離每個人都很近 仁是禮的補充,說白了就是教人們怎麼做人。孔子說:“仁者愛人。”愛人首先要落實在自己的親人和自己周圍的人身上。例如,對父母的愛,不僅是要奉養他們,而且要始終對他們和顏悅色,讓他們真正能感覺到兒女的關愛和溫暖。 所以,仁不是什麼高不可攀的東西,它離我們每個人都很近,只要我們真心想去追求,任何入都可以得到仁。 一天,王陽明的學生王艮出遊歸來。王陽明問他:“你出遊看見了些什麼?”王艮回答說:“見滿街都是聖人。”王陽明說:“你看滿...
目錄
第一章儒說仁愛 仁離每個人都很近 做一個富有愛心的人 去愛才能被愛 喚起他人的愛心 仁為博,愛乃真 仁者愛憎分明 仁成為一種禦人術 第二章儒說中庸 避免過激與片面 行動失度會亂套 考慮利害大小 遇事權衡一番 中庸不是畏縮不前 防止過速過快 第三章儒說寬恕 有德之人常恕人 原諒傷害自己的人 以悲憫的情懷容人 原諒別人的過錯 把對手變成朋友 包容化解恩怨 釋小怨為大局 寬恕是文明的責罰 第四章儒說義氣 敢於挺身而出 舍生取義不猶豫 舍利取義的理由 堂堂正正做人 心存公正,無私陽剛 培養內心的正義感 第五章儒說謙遜 不知禮者,難以立足 提升人格魅力 喚起對方的自尊心 有了成績不驕傲 得理謙讓,給人面子 低調比張揚好 不直接攻訐他人 第六章儒說誠信 誠信是做人的底線 守信是做事的本錢 最大的生意是“誠意” 不要彼此亂猜疑 誠實的人不怕吃虧 謹防出現“偽誠” 第七章儒說學習 讀書的苦與樂 培養學習的興趣 不可半途而廢 聰明好學,不恥下問 用知識打好基礎 處理專與博的關係 學而無思,難有長進 知識不斷更新 第八章儒說和諧 與人相處“和為貴” 人和重於天時地利 不隨意附和他人 不平之氣,委婉發洩 允許有人反對自己 侮人者必自侮 不要詆毀別人 和諧不是一團和氣 第九章儒說志向 立下遠大志向 志向決定人生走向 不立志者不成功 志向與人格獨立 咬定目標不放棄 困境中不失志 理想縹緲成空想 第十章儒說貧富 人人都想富有 富人該怎麼做 窮人該怎麼做 奢侈帶來狂妄 窮富皆不失人格 工商都是“本” 第十一章儒說交友 好環境中擇好友 與人平等交往 親近者並非益友 朋友的等級與層次 不以利交則無咎 好朋友影響一生 好修養帶來好人緣 待朋友要真誠 朋友將心比心 第十二章儒說惜時 時間嘩嘩如流水 懂得珍惜一分一秒 合理安排時間 拖延是浪費光陰 第十三章儒說變通 與時變,才能進步 與情變,才能通達 與勢變,方可不拘 與事變,可以避禍 屈伸都恰到好處 進退都符合條件 第十四章儒說意志 像松柏一樣堅持不凋 人生經得起磨難 培養抗挫折的能力 做人需要剛健精神 用信心增強意志力 心動更要行動 勇者不被恐懼佔據 第十五章儒說良知 不能喪失天理良心 從內心抵制壞事 不可泯滅人性 保留一顆知恥心 內心愧疚,靈魂懺悔 時時管好自己 吃虧也要維護良知 第十六章儒說責任 讀書人的責任 領導者的責任 薦人用人的責任 失責必須辭職 不輕易放棄責任 抵制壓力,恪盡職守 第十七章儒說名譽 窮與達都注意名聲 追求正當的功名 不搞虛偽的名聲 防止壞了名聲 名聲與出身無關 榮譽面前要豁達 不苛求完美的名聲 讓事實澄清名聲 第十八章儒說不語 不知道的事不說 不兌現的話不說 不中肯的話不說 傷人的話不說 急躁的話不說 不利的話不說
第一章儒說仁愛 仁離每個人都很近 做一個富有愛心的人 去愛才能被愛 喚起他人的愛心 仁為博,愛乃真 仁者愛憎分明 仁成為一種禦人術 第二章儒說中庸 避免過激與片面 行動失度會亂套 考慮利害大小 遇事權衡一番 中庸不是畏縮不前 防止過速過快 第三章儒說寬恕 有德之人常恕人 原諒傷害自己的人 以悲憫的情懷容人 原諒別人的過錯 把對手變成朋友 包容化解恩怨 釋小怨為大局 寬恕是文明的責罰 第四章儒說義氣 敢於挺身而出 舍生取義不猶豫 舍利取義的理由 堂堂正正做人 心存公正,無私陽剛 培養內心的正義感 第五章儒說謙遜 不知禮者,難以立...
商品資料
出版社:當代世界出版社出版日期:2009-06-01ISBN/ISSN:9787509005118 語言:簡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86頁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