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的一個人老後,怎麼過?
覺得心煩的時候就直接說煩,無造作地面對自己的人生,
放下世俗的價值判斷,發揮最真實的本我魅力,
做個讓女人覺得可愛、討人喜歡的「老好男人」,這樣就對了。
具韌性、懂珍惜,是一個人的老後,要好好活著,必備的性格軟體。
用坦然面對的態度,擁抱軟著陸的樂活主張,
以積極規劃的角度,拉長退休生涯的助跑期,
專屬於你的第二人生,此刻才正要精彩登場!
中老年喪偶、離婚率升高、男性人口多於女性、單身寄生族增加……
種種真實發生的社會現象,都宣告了男性也必須面對「一個人的老後」。
在一個人的老後世界裡,每個人都是剛起步的新鮮人,
而一向背負更多社會與生活壓力的男性,
更需要重新學習,做自己生命的主角,活出另一種意義與光采。
老後生活的真正考驗,不是經濟狀況、也不是人際關係,
而是——與自我相處的能力。
建立一個沒有利害關係,而能共同分享的「老伴」交友圈;
發掘讓自己樂在其中、生活有所寄託的興趣與志業;
規劃一套符合自我期待的照護計畫與臨終功課。
懂得為「自己」負責,你就能擁有成熟沉穩、怡然自得的老後生活。
暢銷書《一個人的老後》作者上野千鶴子,
以一貫明快獨特的見解,特別針對男性的心理特質、生活需求和社會適應,
提供中肯精闢的規劃忠告,藉此開啟男性老後生活思考的第一步,
希望所有男人都能活出自己快樂的獨身之道。
男性老後的十大獨身之道
●培養獨自打理生活起居的能力
●對自我的健康管理負責
●遠離酒精、賭博與藥物
●不將過去的豐功偉業掛在嘴邊
●學習傾聽
●建立沒有利害關係的交情
●不對女性友人有所企圖
●廣交不同世代的朋友
●確實做好資產管理
●做好緊急狀況的預防措施
作者簡介:
上野千鶴子(Chizuko Ueno)
1948年生,富山縣人。京都大學研究所社會學博士課程修畢,現任東京大學人文社會學系研究所教授;曾任芝加哥大學人類學系客座研究員、波昂大學客座教授、哥倫比亞大學客座教授和墨西哥大學研究所客座教授。
主要研究領域為女性學、性別學。1994年以《近代家族的成立與凋零》(岩波書店)榮獲三多利學藝賞。代表著作有《上野千鶴子的社會學式文學》、《差異的政治學》、《當事者主權》(與中西正司合著)、《為晚年做好準備》、《一個人的老後》等書,近年來對高齡者問題十分關注。
譯者簡介:
楊明綺
東吳大學日文系畢業,赴日本上智大學新聞學研究所進修。目前專事翻譯與文字編輯工作。譯作有《在世界的中心呼喊愛情》、《呼吸式瑜珈》、《女性身心醫學百科》、《無壓一身輕》、《一個人的老後》(時報出版)。
王俞惠
輔仁大學日文系畢業,現為專職日文譯者、編輯。譯作有《再起動》(合譯)、《腦能量整理術》、《養成立即行動力》、《反轉逆境——松下幸之助的10條成功法則》等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具韌性、懂珍惜,是一個人的老後,或老後的一個人,要好好活著,必備的性格軟體。上野千鶴子寫出《一個人的老後》,勢必也要回頭照拂一下不受教的「準老男人們」。我很願意當她《一個人的老後【男人版】》的第一位台灣熟男讀者,並挺身出來,鼓勵男人們為自己的下半場人生,打好心靈的點滴。——蔡詩萍(名作家)
●男性在整體社會中,通常扮演著堅忍、有淚不輕彈的角色。但這畢竟只是外表,每當夜深人靜,被迫必須一個人面對自己時,男人可不比女人堅強。本書透過一篇篇真實的人生故事,搭配理性分析,在在都提醒著男性朋友們:別再ㄍㄧㄥ了,好好真誠地面對自己吧!——楊聰財(耕莘醫院精神科暨心理衛生中心主任級醫師暨楊聰財診所院長)
●我從四十年前就開始關心老年的問題,人能活到老,是幸運,但要如何才能活得快樂、活得健康,是件重要的事。快樂的老人,不見得有錢,快樂的老人也不一定真的很健康,如何在既沒錢也沒健康的情形下,活得快樂?請看《一個人的老後【男人版】》。——孫越(終身義工)
名人推薦:●具韌性、懂珍惜,是一個人的老後,或老後的一個人,要好好活著,必備的性格軟體。上野千鶴子寫出《一個人的老後》,勢必也要回頭照拂一下不受教的「準老男人們」。我很願意當她《一個人的老後【男人版】》的第一位台灣熟男讀者,並挺身出來,鼓勵男人們為自己的下半場人生,打好心靈的點滴。——蔡詩萍(名作家)
●男性在整體社會中,通常扮演著堅忍、有淚不輕彈的角色。但這畢竟只是外表,每當夜深人靜,被迫必須一個人面對自己時,男人可不比女人堅強。本書透過一篇篇真實的人生故事,搭配理性分析,在在都提醒著男性朋...
章節試閱
【第一章>男人到最後也是一個人】
女性不管是「現任單身族」,還是「單身族預備軍」,多少都會有所自覺。相對來說,大部分男性多半抱著反正老後有妻子照顧、自己會比另一半先走的心態。
不,更正確地說,很多男性根本沒想過老後的事,壓根不想知道、不肯聽,也不願思考老後得在妻子或其他人照料之下走完人生的事實。這般心態令人瞠目結舌。
現實中單身男性越來越多,奉勸各位男士還是好好認清事實吧!
你是哪一種單身?
男性喪偶的比率從六十幾歲開始逐漸增加,只要超過八十五歲,每三人就有一人是單身。面對喪偶的打擊,男女在心態上有著極大差異,女性的失落感似乎比男性較為輕微。各種資料顯示,男性喪偶後之所以有很深的失落感,原因不單是身心方面受到衝擊,或面臨生活上的種種不便,也是因為太過依賴妻子,生活圈裡似乎只有妻子這個「支柱」,沒有拓展妻子以外的人際關係,一時之間無法適應落差所導致。
五十歲以下,很明顯地婚姻關係較不穩定,有越來越多人是藉由離婚,選擇性地變成「單身」。相較於許多單身女性就算因為喪偶、離婚等失去另一半,都還能和子女維持「家人關係」,男性一旦離婚,不只失去妻子,也等於是丟了孩子,便從家庭中除名,成了一無所有的「單身者」。
此外,有越來越多四十出頭的男性成了不婚族,也就是所謂的「公敗犬」,而且由於同年齡的男性人口比女性人口稍多,「公敗犬」會比「母敗犬」來得多,恐怕每三個男性中就有一人是王老五的時代即將來臨。年輕時,這些人在家都有母親幫忙打理,過著「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若是就這樣不結婚,應該就會一直住在家裡,陪著父母終老吧。父母身體健康倒無所謂,但若是需要照護呢?或者,當自己終究也成為受照護的對象呢?
女人不管是非婚族,還是因為喪偶、離婚而成為二度單身,狀況其實都差不多。即使是不婚族,在一個人的小天地裡,也能為自己「當個主婦」,懂得如何打理生活;而已婚女性當另一半不在身邊、兒女也長大成人離家獨立後,還是能過著一如往常的獨居生活。相較於此,男性所要面對的問題似乎更多、更複雜。
第二春的可能性極低
因為「生活不便」而想再婚的男性,若是沒有相當財力(資產與收入),是吸引不了女方的。畢竟基於「不便」而選擇再婚的婚姻生活,妻子充其量只是個「床伴兼幫傭」,會讓人不禁想質問男人,到底把女人當成什麼了?
喪偶單身女性早已受夠婚姻,況且還有丈夫留下來的資產和遺族年金可用,再婚的意願自然不高。此外,女性一旦再婚,將來可能又得負起照護之責,若不是真心相愛,根本提不起勇氣再婚吧。而且為了避免與前妻和其子女發生衝突,當然還是選擇事實婚比較好。
離婚單身女性會希望再婚的動機,幾乎都是因為經濟壓力。比較離婚男性與女性再婚意願的調查結果,相較於大多數男性希望「有機會再造第二春」,大多數女性則「不願再被婚姻束縛」,不難想像男女離婚之前的婚姻生活品質差距有多大。若沒有經濟壓力,多數離婚女性根本不想再婚。不過這和希望有個男友陪在身邊並不一樣。
大多數離婚女性都會帶著與前夫所生的子女,和這樣的女性結婚,男性必須要有婚後就是別人的新爸爸這樣的覺悟。「重建」一個家庭其實很不容易,再加上離婚單身男性還有贍養費等經濟負擔,也無法切斷與前妻所生子女的親子關係,更是麻煩。男性總該明白,若非有相當財力,再婚的可能性其實非常低。
四十歲以下的世代,不只是受少子化影響而人口減少,也有越來越多女性加入「敗犬」行列,她們明明很想結婚,但因擇偶條件高,始終尋覓不到如意郎君,就這樣「慢慢地步入單身一族」。即便如此,她們也不會盲目地走入婚姻。
換句話說,男性必須認清事實:這些女性將來結婚的可能性極低,還是好好計畫老後生活還比較實際。以往戰亂頻繁時代,男人變成少數族群,對女性來說,結婚就等於「找到一張長期飯票」否則沒有辦法自立。但畢竟現今已不同於以往,男性就算再怎麼喟嘆「女人變得太得意忘形……」,也改變不了事實。
當個敗犬國王又怎樣?
不婚單身的「公敗犬」比「母敗犬」來得多,而且從資料上來看,這些男性大多數是缺乏與異性交往經驗的「宅男」。大半人生走來都不受異性青睞的男性,今後也不太可能變得很有異性緣。就我看來,這些人不必硬要「找到另一半」,就這樣「一個人」享受人生也很好,不是嗎?
就像女人沒有必要以「有異性緣」這一點來證明自己是個女人,男人也不必以「有異性緣」來證明自己的存在。若是這些人能這麼想就好了。
酒井順子的暢銷著作《敗犬的遠吠》,將無夫無子、三十歲以上的女人定義為「敗犬」。她形容這些女人認為自己不如人,然後再以「我就是敗犬,不行嗎?」這句話來反擊。其實公敗犬的世界也是一樣,若能有共識—雖然四十年沒交過女朋友,但不覺得有什麼不方便,這樣不行嗎?男人或許便能活得輕鬆自在一些吧。
男人究竟何時才能從「沒有結婚就不是個男子漢」的緊箍咒中解脫呢?其實,在現今每三人就有一人抱持單身主義的時代,這種想法早就不適用了,只有舊時代的肉食男才會咬牙切齒地覺得自己「沒出息」。再說當今這個年代,就算結婚,也必須承擔喪偶或離婚等風險。
【第二章>人生的下坡更需要智慧】
學習「公開示弱」
「現今是人生一百年的時代。」如果五十歲是人生的高峰期,那麼前半段是上坡,後半段就是下坡,大約各一半一半。上坡時能累積新的能力與資源,逐步成長發展,下坡時卻相反,是段逐漸消耗能力與資源的過程。世上有很多教人如何上坡的技巧,卻沒有教人如何下坡,其實,下坡比上坡更需要技巧。從全職工作退休的男性,比較容易採「硬著陸」的方式步入老後生活,沒有什麼緩衝期,所承受的痛苦指數也會比較大。
說起下坡的技巧,第一招就是「公開示弱」。所謂「弱點」,並非不好,也不是什麼可恥的事。就像過勞會導致健康狀況亮紅燈,心靈也會因為遭受壓迫而崩潰。無論遭逢任何事身心都不會耗損的人,根本不算是人,而是生化人。
有時候我會覺得,男性和女性在某些方面還真是不一樣呢!
我指的是男性不肯承認自己也有脆弱的時候。並不是說男性就是弱者,也不是說女性比男性強,其實女性和男性一樣強,男性和女性也都有脆弱的時候。無論男女,人類都是有著強勢及脆弱一面的生物。
隨著年歲漸長,我越來越覺得人其實很脆弱。正因為脆弱,若是粗暴以對,肯定會崩壞。逞強不但會損及身體,也會戕害心靈。既然人是如此脆弱,就應當好好對待才行。
男性有別於女性的地方,就是不肯承認自己的弱勢,或者應該說,男性脆弱到無法承認自己的弱點。而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對男性來說,老了就等於承認自己是個弱者。我認為這是種「男人病」,因為男性從小就被灌輸「一定要堅強」的觀念,所以才會刻意壓抑內心的脆弱,不在人前示弱,虛張聲勢地活著。
男性因為不容許自己脆弱,所以也瞧不起膽小鬼和懦弱的人。面對生病的同事,或是拒絕上學的兒子,只會用粗暴的言語斥責、刺激他們。另一方面,男性也會歧視身心障礙者、嫌棄年長者,覺得這些人只要管好自己就好了。也許一直堅強地活躍於職場,在中年期就結束人生,這樣也不錯。但這是不可能的,我之所以對就算想死也無法輕易死去的超高齡社會抱持歡迎的態度,是因為如此一來,不管是誰,人生最後一程都需要他人的照顧,無法逃避成為弱者的事實。
只有老化一事,是無論任何人都得接受的命運。不僅如此,也只有常保身心健康、經濟寬裕的人,才有可能長壽吧。
充滿活力的單身老後
我曾受大企業委託進行「模範退休人士」的調查,發現這些世人眼中積極面對人生,退休後也能活得充實自在,與他人互動良好的「模範退休人士」,身上都有著共通點。
那就是:這些人「社緣」以外的人際關係十分活絡,都是採「軟著陸」的方式享受退休後的生活。在他們身上,可以看見以下兩個共通點。
第1、他們會主動拓展公司與家人以外的人際關係。
第2、由於是採軟著陸的方式迎接退休後的人生,所以助跑期較長,都是從四、五十歲便開始助跑。
我不斷強調,老後就是「下坡」時間,是不需要爭勝負的時間。在權力遊戲中,手上的牌一定要比實際上看起來更強,才能達到威嚇對方的效用。但「下坡」的智慧,則是要從他人手中抽出自己所沒有的牌,也就是懂得「公開示弱」。這和男性一路爭鬥下來所累積的智慧完全不同。因此,若不能一百八十度地改變生活方式,將很難適應後半輩子的生活。
【第四章>你有能力一個人生活嗎?】
「有錢」不如「有人」
「『有錢』不如『有人』」是我出版了《一個人的老後》之後,承蒙書評家吉武輝子女士所提出的一個說法。這裡說的「有人」,當然是指家人以外的人。
說到「有人」,馬上會讓人浮現「有家人」的想法。只是,如果把「家人」扣除後,一個人也沒有,就不能算是「有人」了。單身一族雖然不可能「有家人」,但的確可以「有人」(有朋友)。我們就來看看其中的技巧。
能成為單身生活支柱的,與其說是「生命之交」等命運註定的關係,舒服、沒有壓力的交友圈更能豐富每天的生活。這種概念也曾出現在時尚設計師花井幸子女士的《後家樂日和》中:「親密友人不如十個淺淡之交。」「淺淡之交」,意即「因為關係不深,就算交往時間很長,關係也平淡如水。」等花井女士所謂的「交情淺淡的朋友」。
「與其找一個閨中密友,不如找十個淺淡之交。用不著感嘆自己沒有像《跑吧!美樂斯》裡的那種靈魂伴侶。」
試想,即使是靈魂伴侶,也有先走一步的一天,但總不能因為這樣就另外找人來代替他的地位。不只是親人,任何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是無法替代的,而隨著對方的離世,這段獨一無二的關係,以及與對方共同的記憶,都會一起被帶往另一個世界,沒有任何人可以填補。
新的交友關係只會帶來新的經歷,你無法期待和新朋友之間能擦出和舊時友人一樣的火花,也不能期待擁有相同的默契。對於那些隨著家人或朋友的離去而一同消逝的記憶,除了沉默,別無他法。但這時候若有共同的朋友可以抒發心情,多少能得到一點慰藉。從這個角度來看,朋友當然越多越好。
建立「淺淡之交」的網絡
與淺淡之交來往,不用太掏心掏肺。面對酒肉朋友,不需要因為信念不同而激辯不已;老是向想輕鬆度日的人尋求知識上的成長,根本就是完全找錯對象;和博學的人來往,偶一為之還可以,太常在一起只會讓自己心靈疲憊;可以讓自己抒發抱怨的對象,偶而碰一次面剛剛好,否則會演變成自己牢騷發個沒完,甚至有可能成為一個愛抱怨的人。
能從對方身上得到知識成長的朋友,不一定會讓人感到安心;可以切磋琢磨的朋友,也可能缺乏包容力。大部分的朋友都無法同時滿足各種需求。有的朋友即使信念一致,但你卻不會想和他一起吃飯;有的朋友即使和你臭味相投,卻無法在你有難時及時相救。而「淺淡之交」就是即使不說知心話也能來往的朋友,有一個能讓自己每天心情愉悅的朋友,也就已經足夠。
很多單身女性都有這類的「淺淡之交」網絡。她們性常在各方面感到不安,因此才會有自覺、有意識地努力建立這類友情網絡。如果單身男性沒有這種網絡,我真想說:「那是男人下的工夫不夠!」或者是基於「沒有朋友也沒差」等自大的心態,而不努力經營人際關係所致。等到發現自己年老體衰才開始想培養這方面的人際關係,就來不及了。
相處起來很愉快的人、想經常碰面的人、偶爾想碰面的人、久久碰一次面也無妨的人、有困難時會願意向他傾訴的人、想幫助的人、在意的人、會掛念自己的人……不妨讓自己身邊的朋友更多樣化,這也算是一種安全網絡。
如何尋找談得來的朋友?
組織朋友網絡可以單線發展,但也有更有效率的方法,那就是以「選擇緣」來挑選朋友。
如同我在第二章所言,「選擇緣」就像字面上的意義,是一種「可以選擇的緣分」。由於事先已經透過志向、教養、興趣、思想信念、生活方式、學歷與經濟水準等條件篩選過,彼此一拍即合的機率很高。換句話說,只要從精選過的魚池中選擇適合自己的目標就好了。
此外,生活模式及經濟程度相仿也很重要。若老是得在意對方的手頭狀況,無法隨心所欲地邀請對方到想去的地方,不但讓人困擾,而且若一直都是自己單方面出錢請客,也不利於雙方關係的維持。
不同於純粹只是玩樂性質的朋友,為了共同目標而一起行動的朋友,可以藉機仔細觀察對方的責任感、誠實度、工作態度和人際關係。辦公室戀情的例子之所以很多,就是可以仔細觀察對方的做事方法,瞭解對方的人品。然而,選擇緣和社緣的不同之處在於,前者沒有上下的階級關係,並不會因為表現好而得到地位、收入等酬庸,因此可以真正看出對方勤奮的品格與謙和的態度等。
【第一章>男人到最後也是一個人】
女性不管是「現任單身族」,還是「單身族預備軍」,多少都會有所自覺。相對來說,大部分男性多半抱著反正老後有妻子照顧、自己會比另一半先走的心態。
不,更正確地說,很多男性根本沒想過老後的事,壓根不想知道、不肯聽,也不願思考老後得在妻子或其他人照料之下走完人生的事實。這般心態令人瞠目結舌。
現實中單身男性越來越多,奉勸各位男士還是好好認清事實吧!
你是哪一種單身?
男性喪偶的比率從六十幾歲開始逐漸增加,只要超過八十五歲,每三人就有一人是單身。面對喪偶的打擊,男女在心態...
推薦序
【推薦序】終須傾聽「男人也會老」的敲門聲
蔡詩萍
出版社打電話給我,要我為上野千鶴子的新書《一個人的老後【男性版】——自在快活,做個老後新鮮人》寫點推薦文之類的,當下我即哈哈大笑。沒錯!時候到了,也該是我這優質熟男挺身出來,「認老卻不服老」地為普天之下「男人也會老」這件事說些話、做點事的時候了。畢竟,五十要知天命,要為往後的老預做「與老共舞」的準備了。
雖然,我在內心仍不免驚乍,怎地,我就這麼從三十手記裡的蒼白青年,變身為福泰壯碩的熟男了呢?
「一個人的老後」,「老後的一個人」。這可不是在喃喃自語,而是代表了「一個事實,兩樣心態」。
一個事實是:人皆會老,不管我們承不承認,至多也只能漠視它,忘卻它,掩飾它,如此而已。吊詭在於,老這件事,就跟「繳稅」、「麻煩」、「死亡」這些令人討厭的事情一樣,絕不因我們的漠視、忘卻與掩飾,而會客氣地說:「喔,原來你不歡迎我啊!那好,不好意思,打攪了。」然後轉身離去。不,不會的,老這件事是不會稍有遲疑的,一旦它輕叩了門扉,它就會一直敲、一直敲。
反之,我們若越早正視「人皆會老」的事實,我們的老後就越可能過得健康且快樂,老得優雅而自在。
至於兩樣心態呢,首先,「一個人的老後」是生命走到老後階段,某種現實處境的面對。不管我們是被迫一個人,或自願一個人,在那孤獨一人的老後世界裡,是否還能過得自在且平安?
其次,「老後的一個人」則屬於生命智慧的考驗。我們老了,不再意氣風發、不再風華絕代了,那該怎麼生活呢?老後的一個人,還帶有深沉的存在意味。「一個人」並非專指個體上的一個人,而是有著心靈價值上、世代落差上的一個人意義。活得越老,同輩朋友越發飄零,老後該如何跟老伴相處、如何與周遭年輕世界相處,以不至於流落至一個人的孤絕狀態,常常是很多老人,尤其是老男人,最難通過的關卡!
說來也很遺憾,人生到臨老的下半場後半段了,按理說什麼場面沒見過,什麼難關沒闖過,為何偏偏老後面對自我這件事如此孤獨而蕭索?恐怕就在於我們,尤其是男人,從不把「與老共舞」這件事當成大事來看。
當然,沒有人樂意把「老」這件事當聖誕老公公來款待,多半只願它像一場噩夢。多數人年輕時,都希望這場夢不要來。年屆三、四十,就算真在午夜夢迴夢見自己的老態,也真是一場噩夢。醒後雖嚇出一身冷汗,可環顧周遭,景物依舊,身旁的人鼾聲輕起,摸摸自己尚稱光滑的臉龐,知道那雞皮鶴髮的樣貌果然是夢,立刻便輕鬆起來。走進盥洗室,吹吹口哨哼哼歌曲,望向梳妝鏡,映出一張還不算老的臉,然後對著馬桶撒泡尿,一路暢達,毫無疑問,你還很年輕。
但在現實人生裡,老這件事絕對不是一場噩夢。老,宛如日夜拂面金字塔的沙漠風塵;老,彷彿晨夕交遞從窗前流過的小溪;老,是在我們的輕忽與驚乍中,一天天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常相左右,宛如幽靈。
有一天,你戀愛結婚了,不數年,你懶得再翻結婚紀念冊;有一天,你發現孩子大了,更高更壯,而你則被比下去;有一天,你發現偶有幾徑白髮了,先一根根拔,後去染髮,再來乾脆任由其蔓延攀爬;再有一天,你上了捷運、公車,正想讓位給一位老人家,不料身旁年輕傢伙立即起身,先讓位給你。你愣了一會,心中的疑惑不知如何反應,納悶地生著氣:怎麼就這樣被當成老年人了呢!
老這件事也很詭異。現今人人活到八十歲的機會相當高,換言之,若以四十歲為分界線,前四十年固然青春多汁,精力無窮,然而,每個人卻不一定清楚自己該走的路到底正確與否,於是乎跌跌撞撞。
相較之下,後面四十年已然不惑了,已然知天命了,已然耳順了,已然從心所欲不逾矩了,合該是生命最美好的階段。偏偏我們這個社會最疏於關注、最不懂適當關切的,常常是那年老的族群。韓裔日籍作家柳美里在《女學生之友》裡就透過一位退休的老人之口,痛斥東方社會看似敬重老人,把老人捧上天,說什麼「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實則根本視老人如行將枯木的活化石,每天早上只能在公園打太極、做體操,無視老人內心深處也有澎湃激情、盪漾熱情、漣漪感情的事實。
人會怕老,自古皆然。但人會怕老,於今為烈。因為高齡已成包袱,高齡而孤獨,已是熟齡社會的一大議題。
於是,一個人的老後,老後的一個人,訴說的其實是一個道理:不管有伴無伴,我們老了,都得有一個人獨自打理老後人生的能力。每個人的能力條件盡管不同,可真正的關鍵不在客觀能力之大小,而是我們是否充分認識到「老」這個事實,因而及早為自己規劃老而健康、老而安宜的生活。
將「一個人的老後」放在兩性的天平上看,男人顯然是值得同情的。相較於女性,男性的老後相對可憐得多。但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可恨之人必有愚蠢之處。
男性比女性更不能適應退休生活,幾乎已經是公論。或許這跟長久以來,男人在職場上比女人吃得開有關,他們因之不能適應節奏變慢、步調放緩的生活。有趣的是,男人不是一向自詡理性嗎?理性的天窗照理說應該讓他們看到自已晚年的事實。一般而言,若六十五歲退休,平均餘命僅十一年左右(據二○一○年統計,台灣男性平均壽命七十五・九,女性八十二・五歲)。一旦認清這個事實,男人何必還去斤斤計較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許多無謂之爭?還不放鬆自己,好好享幾年清福,過點好日子?
從平均壽命推敲,一對夫妻能有白頭到老的機會,實屬福氣。至於現實社會裡老男人獨居者多,除了未婚、喪偶者外,更多的恐怕是老男人的壞毛病不少,使得他們等同於麻煩製造者,迫使妻子離去,或家人不願與之同住。男人若不想「老後一個人」,勢必得在年輕時自我警惕,調整好「與妻共舞、與家人共舞」的心態,未來方有「與老共舞」的和諧條件。
「與老共舞」不是容易事。孔老夫子那種「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的學習態度,提醒我們不讓自己在知性上停頓。依我看,這是抗老化、是抗「老而無所事事」的最好建議。
上野千鶴子在本書中,對老男人忘懷不了權力與世俗光環,因之帶來的強烈孤寂、落寞感,著力得遠比老女人為多。這點,應該不分東西方,都蠻適用的。
男人不一定比女人老得快,不過老男人一定比老女人要凋零得快。這點是男人過了中場以後,要打下半場人生球賽時必須了悟的冷酷現實。身軀上,女人嬌小而具韌性,男人強壯卻易剛折;心靈上,女人隨遇而安,惜福且珍愛所擁有,男人則看大忘小,容易輕忽日常幸福。具韌性、懂珍惜,是一個人的老後,或老後的一個人,要好好活著,必備的性格軟體。
「初日照高林」,很美;「夕陽無限好」,亦美。上野千鶴子寫出《一個人的老後》,勢必也要回頭照拂一下不受教的「準老男人們」。我很願意當她《一個人的老後【男人版】——自在快活,做個老後新鮮人》的第一位台灣熟男讀者,並挺身站出來,鼓勵男人們為自己的下半場人生,打好心靈的點滴。
【推薦序】一個人的老後,男人與女人孰孤單?
楊聰財
二○○九年《一個人的老後:隨心所欲,享受單身熟齡生活》一書出版之後,不僅是日本熱銷百萬冊的話題作品,在台灣一樣引起許多女性朋友們的關注。
如今,上野千鶴子這位女性作家把焦點再轉移到男人身上,出版了《一個人的老後【男人版】——自在快活,做個老後新鮮人》,相信後續也將會引起台灣讀者的關心。
男人在女人的愛裡成長
這本書一開始就寫到:男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有母愛悉心關照;成年之後,男人依舊仰賴老婆照顧生活裡的一切。男性因社會價值觀與所處環境、個性、人際關係等因素,面對一個人的老後生活,其耐性與成熟度皆遠不如女性,這是男性必須深思的一大問題。
身為社會學學者的上野千鶴子以其女性細膩的觀點,看出了許多日本男人的問題。而在診間每天面對大量個案的我,同樣也在台灣看到一樣的情況。
任何人只要有心,只消在醫院裡坐上一天,觀察來往的年長老人,就會發現,生活優渥的老人,大多坐在輪椅上,由外勞協助照顧。若是生活清貧的家庭,則會看到瘦弱可憐的老婆,辛苦扛抱著肥胖行動不便的老公,在醫院裡走動。
在台灣傳統的婚姻關係中,常是男性年長於女性,透過我在醫院的觀察(非正式統計),超過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女人都會照顧男人一輩子。臨老時,女人依舊會庇護男人到終老。看到這樣的景象,不禁讓人為女人抱不平。
所以當遇到夫婦感情失和,雙方溝通緊繃膠著時,我常會扮演中間潤滑劑的角色。特別是妻子因為老公外遇而陷入憂鬱症時,我常會請老婆邀老公一起到診間。除了讓兩人一起面對問題,讓老公也參與治療之外,我往往總會在一旁適時地點醒老公:「你的下半輩子要靠的是老婆,現在又怎能不對她好一點?」
ㄍㄧㄥ了一輩子感情的男人吃虧大
身為男性,我則在生活裡自覺到另一項隱憂……
每當結束醫院一日忙碌的工作後,回到家裡,與我感情尚稱親密的一對青春兒女會分別問我一些課業上的問題,然後,又各自回房努力做功課。稍晚,老婆工作結束回到家,兒女們看到她的第一個反應則是開心地擁抱問候。一幅天倫和諧的景象,讓在旁的我看了好生感動。但事實上,心裡也藏有小小的落寞。
男人對於感情的表現,常被自己(或教育、或社會價值)約束、框設在某一個範圍內。不輕易開口說愛,無法自在地表現喜怒哀樂,也無法如女性輕易地關懷身旁的人。從小到大,男人大多只會這樣ㄍㄧㄥ著感情。可想而見,當一個人老後時,男人只能讓自己走入更孤單的世界。
當另一半先走時,男人亦不比女人堅強
在我和老婆Wendy共同製作的部落格「洋蔥與蚊子的世界」裡,我們就曾針對電影〈當櫻花盛開〉進行討論,寫成了一篇名為「來不及說再見!從電影〈當櫻花盛開〉談喪偶者心理障礙」的文章。
〈當櫻花盛開〉為二○○八年在台灣上映的電影,當時曾大受好評。該電影描述一對鶼鰈情深的德國夫妻,因妻子猝死,先生出現開始一連串不適應喪偶的情緒反應。甚至到後來,他穿起妻子的衣服,學習妻子最愛的日本舞踏,變成了「扮異性癖」,只為親眼看見妻子最盼望的櫻花盛開,與壯麗的富士山。而「扮異性癖」正是丈夫對亡妻思念的表現。片中美麗的劇情與場景,雖然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常見,然而,喪偶後產生的情緒反應,卻值得我們探討。
不論男人或女人,臨老時,終究要面對失去配偶的窘況。一九六七年,歐美知名社會學家Holmes和Rahe共同提出一份「社會再適應等級量表」(stress scale)。這份量表中的壓力項目,排名第一的就是「喪偶」。
在量表中我們可以看到,結婚所帶來的壓力是五十分,喪偶是一百分,親人死亡的壓力也很高,約七、八十分左右。若有人在半年內連續遭逢多項壓力事件,也就是所謂的「屋漏偏逢連夜雨」者,壓力指數就會累積超過三百分。
面對喪偶,個人的心理與生理該如何調適?這確實是人人都應該認真思考與學習的大哉問。在診間,因喪偶而求助精神科醫師協助調適心理的個案,女性的比例總是多於男性。但事實上,男性對於喪偶真的就「比較容易坦然面對嗎?」就我專業的觀點,對此抱持極其懷疑的態度。
男性在整體社會中,通常扮演著堅忍、有淚不輕彈的角色。但這畢竟只是外表,每當夜深人靜,被迫必須一個人面對自己時,男人可不比女人堅強。藉酒澆愁、上酒家等,都是男人逃避問題的一種表現。
原本看似柔弱的女人,在面對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時,會尋求精神科醫師的協助,這才是面對身心健康問題正確的方法。相較之下,男性選擇解決問題的方法反而怯懦許多。特別是年老的男性,喪偶之後會比中年男性產生更大的情緒問題,因為他會想到老婆走了,沒有人可以照顧他,如果自己生病了怎麼辦……
真誠閱讀《一個人的老後【男人版】》
翻開上野千鶴子《一個人的老後》前後兩書,都讓人有一個深刻的感受,那就是:不論是女性或男性,都應該及早正視年老生活。
女性閱讀《一個人的老後》可以積極面對生命風景的自在與期待;那麼,我則建議男性open your mind!真誠地閱讀《一個人的老後【男人版】——自在快活,做個老後新鮮人》。書中透過一篇篇真實的人生故事,搭配理性分析,在在都提醒著男性朋友們:別再ㄍㄧㄥ了,好好真誠地面對自己吧!
最後,套用王建瑄院長曾在「妻子的夢」一文中所寫到的:「有人說:『妻子是丈夫年輕時的戰鼓,年老時的手杖。那麼丈夫又是妻子的甚麼呢?』」
其實,女人是最划算的一項投資,尤其是投資一個好女人。女人是奇妙的生物,當你真心打動她之後,她就會不斷地為你付出,直到終老一生。
【推薦序】終須傾聽「男人也會老」的敲門聲
蔡詩萍
出版社打電話給我,要我為上野千鶴子的新書《一個人的老後【男性版】——自在快活,做個老後新鮮人》寫點推薦文之類的,當下我即哈哈大笑。沒錯!時候到了,也該是我這優質熟男挺身出來,「認老卻不服老」地為普天之下「男人也會老」這件事說些話、做點事的時候了。畢竟,五十要知天命,要為往後的老預做「與老共舞」的準備了。
雖然,我在內心仍不免驚乍,怎地,我就這麼從三十手記裡的蒼白青年,變身為福泰壯碩的熟男了呢?
「一個人的老後」,「老後的一個人」。這可不是在...
作者序
【前言>男人也有一個人生活的能力】
上野千鶴子
男性單身一族日漸增加,根據二○○五年調查,相對於六十五歲以上的單身女性有兩百九十二萬人,單身男性人數則接近女性的半數,約有一百一十三萬人,今後人數應該還會再逐步攀升。
一直以來,單身獨居男性總被惡評為「鰥夫手懶家裡髒」,與單身女性相比,也更容易成為眾人同情或憐憫的對象。
年輕人單身獨居並不會受到旁人的指指點點,但銀髮族一旦過起單身生活,和朋友見面時不是寒暄、打招呼,反而是常被問到:「會不會很寂寞?」若當事人是自願選擇過獨居生活,被如此關心問候,只能說這些人「真的是想太多了」。而我撰寫《一個人的老後》一書,其中一項因素也是為了要反抗這種觀念。
另一方面,男性也常被問:「一個人很不方便吧?」這裡所謂的「不方便」,除了家事之外,還有「那方面」,也就是下半身的不方便。因為這種理由再婚,其實挺掃興的。這不就意味著婚姻關係只建立在男人的「不方便」與女人的「不安」之上。但一旦女人「(經濟上的)不安」消失,再婚的欲望也會跟著降低。
男人成為單身一族的情況有三種:一、喪妻;二、離婚;三、不婚族。喪妻或離婚要再婚比較困難,如果對方女性是喪夫後回歸單身,那麼好不容易才獲得亡夫的年金,可以用來當作過去看顧丈夫的補償,不見得會輕易放棄。離婚婦女則是對結婚敬謝不敏,自然不太願意再次挑戰婚姻生活。至於不婚族女性對於結婚對象的條件要求越來越高,慢慢成為「敗犬」,過去沒選擇與同世代男性共度一生的她們,將來選擇和同世代不婚族男性過下半輩子的可能性就更低了。
因此可以預料,無論是喪偶或離婚者,再次恢復「婚姻生活」的可能性並不高;而不婚族將來邁入「婚姻生活」的可能性則更低。
然而,單身男性仍有可能在不依賴女性的情況下生活。透過採訪,我的確也遇到許多過著充實生活的單身男性。
是否真有所謂男性一個人的老後生存之道?本書的答案是:「有。」
因此,我將本書的書名取為《一個人的老後【男人版】——自在快活,做個老後新鮮人》。希望各位男性們都可以開拓出一條屬於自己的生存之道。
【前言>男人也有一個人生活的能力】
上野千鶴子
男性單身一族日漸增加,根據二○○五年調查,相對於六十五歲以上的單身女性有兩百九十二萬人,單身男性人數則接近女性的半數,約有一百一十三萬人,今後人數應該還會再逐步攀升。
一直以來,單身獨居男性總被惡評為「鰥夫手懶家裡髒」,與單身女性相比,也更容易成為眾人同情或憐憫的對象。
年輕人單身獨居並不會受到旁人的指指點點,但銀髮族一旦過起單身生活,和朋友見面時不是寒暄、打招呼,反而是常被問到:「會不會很寂寞?」若當事人是自願選擇過獨居生活,被如此關心問候,只能...
目錄
【推薦序】終須傾聽「男人也會老」的敲門聲 蔡詩萍
【推薦序】一個人的老後,男人與女人孰孤單? 楊聰財
【前言】男人也有一個人生活的能力 上野千鶴子
第一章 男人到最後也是一個人
◎越來越多男性加入單身行列
◎喪偶單身
◎離婚單身
◎不婚單身
◎男人的老後只剩晦暗?
◎男人也有負起照護之責的時候
◎性生活的終點?
◎單身兒子也會成為照護者
◎妻子比自己先走一步時
◎「第二春」的可能性
第二章 人生的下坡更需要智慧
◎當人生過了高峰期
◎男女退休大不同
◎不服老的心態
◎學習「公開示弱」
◎軟著陸的退休方式
◎充滿活力的單身老後
◎向女性學習自得其樂的生活態度
◎別再搞什麼權力遊戲了
◎培養「一個人的力量」
第三章 花錢能買到優質照護嗎?
◎單身男性的荷包狀態
◎居家照護非得由妻子承擔嗎?
◎入住養老機構要多少錢才夠?
◎要選擇個人房,還是與他人共處一室?
◎照護機構中所隱藏的問題
◎單身居家照護的可行性
第四章 你有能力一個人生活嗎?
◎男性有辦法獨立生活嗎?
◎確保一定的「飲食」生活水準
◎「有錢」不如「有人」
◎朋友是人際關係的高階版
◎打入女性圈子的「七大禁忌」
◎如何消磨空閒時間?
◎男人一個人老後的生存守則
◎男人老後的十大獨身之道
第五章 你能獨自離開人世嗎?
◎「死」是「生」的延長
◎居家照護的幕後推手
◎家屬的「抵抗勢力」
◎介護保險法之於單身一族
◎鼓勵和解
【後記】當個討人喜歡的老好男人
【推薦序】終須傾聽「男人也會老」的敲門聲 蔡詩萍
【推薦序】一個人的老後,男人與女人孰孤單? 楊聰財
【前言】男人也有一個人生活的能力 上野千鶴子
第一章 男人到最後也是一個人
◎越來越多男性加入單身行列
◎喪偶單身
◎離婚單身
◎不婚單身
◎男人的老後只剩晦暗?
◎男人也有負起照護之責的時候
◎性生活的終點?
◎單身兒子也會成為照護者
◎妻子比自己先走一步時
◎「第二春」的可能性
第二章 人生的下坡更需要智慧
◎當人生過了高峰期
◎男女退休大不同
◎不服老的心態
◎學習「公開示弱」
◎軟著...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