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自由恩田陸靈媒媽媽長女病讀冊選讀季暢銷5折起陳思宏吳明益京極夏彥節稅
暫存清單
放入購物車
立即結帳

科學人雜誌 12月號/2024:直擊!世界級吸碳工廠

評價
2收藏
行銷分紅
分享

優惠價: 9 NT$ 288 NT$ 320

優惠截止日:至2025年05月18日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限量商品,即時庫存>5

最多人搭配購買
買了這本雜誌的人也買了
商品資料
內容簡介

直擊!
世界級吸碳工廠
美國政府、新創公司和石油公司投資數十億美元,發展從大氣中吸取二氧化碳的技術,這有可能逆轉全球暖化嗎?
撰文/盧恩(Alec Luhn)
攝影/羅威爾(Spencer Lowell)
翻譯/李宛儒

1977 年底的一天晚上,11 歲的克萊兒.萊克納( Claire Lackner )走進父親書房,為六年級的科學課實驗尋求一些靈感,父親克勞斯.萊克納( Klaus Lackner )是美國洛沙拉摩斯國家實驗室研究核融合的物理學家。克勞斯對於以核融合取代骯髒燃料越來越沒有信心,開始思考能否把溫室氣體從大氣中移除做為替代方案,因此他建議克萊兒嘗試從空氣中捕集二碳化碳(CO2 )。克萊兒買了抽水機,把空氣打到含有碳酸鈉的試管中。碳酸鈉是鹼性物質,會和氣流中酸性的CO2 產生反應。經過一夜,移除了大約10% 的CO2。克萊兒在全縣科展中得獎,父親後來撰寫論文,指出從空氣中移除CO2 在減緩全球暖化方面是「合理可行做法」。

早在1950 年代,科學家已經了解該如何移除潛水艇和太空船中的CO2,以防艙內人員窒息。不過克勞斯的論文首度主張,可以從大氣中移除CO2,來維持地球適合生物生活的環境。他認為克萊兒的實驗顯示「這並不那麼難」。幾年後,克勞斯與其他人合夥創立「全球研究科技公司」( Global Research Technologies ),
並在2007 年推出第一項把CO2 從環境空氣中移除的示範技術,這類做法現在稱為直接空氣捕集(DAC)。他們使用的裝置是一具高高的塑膠玻璃櫃,裡面放了許多有樹脂塗層的塑膠板,乾燥的塗層會吸收CO2。當塑膠玻璃櫃的門扇打開時,空氣會流動到塑膠板。當門扇關上後讓塑膠板沾上水氣,CO2 就會釋出並進入捕集氣瓶,未來可應用於工業或灌進地底。同一年,維珍航空的老闆布蘭森( Richard Branson )宣佈設立一座2500 萬美元的獎項,徵求從大氣中移除溫室氣體「有潛力商業化」的技術。

DAC 的化學原理也許「並不那麼難」,但需要使用很多設備、很多能源,因此所費不貲。2008 年金融危機後,全球研究科技公司缺少資金。布蘭森的獎項一直沒有頒發出去; 2010 年發言人表示,2500 項參賽作品都無法大幅降低CO2 含量,同時越來越多民眾對於操弄大氣感到「不安」。雖然還有瑞士的氣候工程( Climeworks )和加拿大的碳工程公司( Carbon Engineering )等幾家新創公司繼續發展DAC,設立了幾座小廠區,但這類作法已不再眾所矚目。⋯⋯

然而自2000 年以來,全球排放的溫室氣體總量有增無減,巴黎氣候協定設下的目標,是維持地球氣溫比工業化前高出1.5 °C 內,越來越多科學家認為我們不只該大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還得在本世紀內從大氣中移除數千億公噸的CO2。最直接的方法是種樹,但就算種幾兆棵樹也不夠,而且樹木會焚毀或生病死亡,釋出樹木儲存的碳。克勞斯說,這個世界在2000 年代未採用DAC,「我認為現在是非做不可了。」

拜登政府的目標是在2050 年達成淨零排放。為了削減碳污染,他們發展再生能源,試圖推動汽車與暖氣等設備改成以電為動力,並鼓勵發電廠從事碳捕集與封存(CCS)。但有些碳排放很難避免,例如長途航空、海運、農業、水泥與鋼鐵工業,這些產業排放的CO2 可能就得從大氣中移除,所以美國政府也想加速DAC的發展。如果碳的移除量能超過排放量,也就是達到所謂的負碳排,那麼全球氣溫可望微幅下降。

美國計畫到了2050 年,每年可從大氣中捕集並封存超過10 億公噸的CO2,超過現在年均排放量的1/5。要達成目標,碳移除需要在未來幾十年內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產業,每年成長40% 以上,遠超過大部份科技的發展速度,然而太陽能板和電動車與此相當。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的公共政策教授尼邁特( Gregory F. Nemet)著有《如何使太陽能變便宜》,他說:「這會是人類執行過最大的任務之一,儘管艱困無比,但也不算史無前例。」

2021、2022 年的重要氣候法案內容包括給予DAC 優渥的稅賦減免,以及撥款35 億美元,補助幾個地區建立DAC廠區。與此同時,大公司開始計畫購買碳移除的額度,用以抵消碳足跡。企業向DAC 廠購買一公噸碳儲存的碳權,而不是減少自家工廠的碳排放。為達到此目標,美國已有超過130 家商業DAC 廠提案,然而這些工廠幾乎都是石油公司規劃的,計畫要把CO2 灌到地底,然後從古老的沉積層中榨出更多原油。美國能源部部長格蘭霍姆( Jennifer Granholm )形容,DAC 將會像「巨型吸塵器,直接從天空吸取過去數十年的碳污染。」問題是,這類技術會不會也把新的碳污染排放到大氣中?

今年稍早,我來到舊金山東方車程一小時的DAC 廠參訪。這是矽谷的新創公司「傳家之碳」( Heirloom Carbon )與格蘭霍姆合作,在加州崔西市外農地建造的美國第一座商業DAC 廠。傳家之碳的執行長薩馬拉( Shashank Samala )在我聽完安全簡報、戴上頭盔後,咧嘴一笑帶我穿過白色安全網,進入廠房中心......

作者簡介:

《科學人》獲頒48屆金鼎獎學習類雜誌。睽違八年再度獲獎,是2002年創刊以來第12座金鼎獎。

一個充滿活力希望的科學社群
一個數位多元的科學通識平台
一份知識家庭必備的科普雜誌

在最短時間就能精確掌握全球科學發展,科技產業趨勢及進步脈動,在閱讀的過程中與世界頂尖科學家同步思考,並且迅速與世界接軌。在知識經濟的時代,《科學人》雜誌是家庭、學校、個人的必備讀物。

各界推薦
目錄
購物須知
發表評論
歡迎你給予星評或評論
近期最多人購買
TAAZE | facebook 動態分享
同步facebook帳號,將您的冊格子收藏分享給facebook上的好友們!了解更多
不,我不想同步
facebook帳號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