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雲端封建時代黃色臉孔引路人臺灣路上從六四到A4臺北文學季兒童選讀買房人生課AI五十強FIRE致富覺察尖端漫畫大賞春季暢銷5折起親師衝突佛教戀家的人
提供搜尋: [出版社-

國家出版社

]
搜索結果:頁數1/9
國家出版社的相關搜尋: 中國瑜伽出版社 | 法國伽里瑪出版社

中庸‧大學評注

出版日期:2004-09-01
出版社:

國家出版社

《中庸》、《大學》文簡義豐,博大精深,被奉為儒家永恆的經典,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來品格修養、立身處世的最高指導原則,對於道德秩序的建立、人際關係的和諧,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性。本書為《中庸》、《大學》作了詳 ...

墨子答問

出版日期:2018-10-25
出版社:

國家出版社

墨子是春秋戰國之際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及墨家學派創始人,提出「兼相愛,交相利」的政治外交思想,主張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等理念;其所創立的墨家更曾與儒家並稱顯學,對社會產生極大影響。 ...

人間智慧

作者:陳蒼多
出版日期:2001-10-01
出版社:

國家出版社

哲學的魅力在於質樸的文字所散發出的韻味有致,引人深思,細細品嘗,所拾盡是人生哲理。《人間智慧》譯自西班牙哲學家的作品,內容主旨在闡述入世的處世哲學,藉由譯者巧妙之筆,字裡行間透露出作者對所處人間的敏銳 ...

白話菜根譚

作者:洪自誠
出版日期:2005-05-16
出版社:

國家出版社

菜根譚為明末隱士洪自誠先生所著的條例式小語錄,書中包含各家道理,如道家守靜的「靜中觀心,真妄畢見」、儒家重德輕名的「德在人先,利居人後」等。作者身處政治昏暗的時代,因有感於人心浮動、道德法紀淪喪,故將 ...

哪吒

作者:周濯街
出版日期:2013-01-01
出版社:

國家出版社

玉皇大帝麾下、統領天兵天將的中壇大元帥,居然是年僅七歲的小孩兒─哪吒!這個故事要遠從商末周初開始說起……作為太陽神化身的靈珠子應劫而生,投胎於陳塘關總兵李靖家中,三歲便拜太乙真人為師,七歲下山卻「大鬧 ...

佛家金言(譯注本)-古典金言叢書01

作者:劉良瓊
出版日期:2009-05-01
出版社:

國家出版社

. ...

品讀南傳法句經

作者:欣如居士
出版日期:2016-01-01
出版社:

國家出版社

《南傳法句經》為南傳上座部巴利文的傳本,收於經藏五部的《小部》之中,分成二十六品,四百二十三偈,於南傳佛教國家如斯里蘭卡深受喜愛,亦有著崇高的地位。  法句,或譯法跡,意為佛法的語句、佛法之道,在梵語 ...

地藏菩薩故事

出版日期:2007-09-01
出版社:

國家出版社

地藏菩薩是冥界地獄的主宰,以度脫眾生為己任。中國佛教寺院中的地藏菩薩形象,多為身披袈裟、手持錫杖的出家相,顯得威嚴而仁慈,其主要是為了使眾生能因此而深信因果、尊敬三寶。進而藉此教化人們去惡揚善、棄邪歸 ...

藥王菩薩故事

出版日期:2007-09-01
出版社:

國家出版社

相傳藥王菩薩在前世的名號是「一切眾生喜見菩薩」,顧名思義,他和一切眾生結了善緣,所以大家都歡喜見到他。藥王菩薩以救死扶傷為己任,不空談治病救人之法,也不藉機宣傳佛教教義,而是將治病和度人融為一體,以自 ...

老子的智慧

作者:蔡為熞
出版日期:2012-07-01
出版社:

國家出版社

. ...

沖虛經譯注

作者:高晨陽
出版日期:2016-08-01
出版社:

國家出版社

《沖虛經》,原名《列子》,為戰國時期鄭人列禦寇所著。列子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傳說他能夠御風而行,然史書未見其傳,只能從散存典籍之記載一窺其朦朧面貌。而被歸類為老莊之外又一道家體系代表的列子學派,其核 ...

論語今古通

出版日期:2022-09-09
出版社:

國家出版社

孔子,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而記錄孔子與其若干弟子言行的《論語》,當是最為直接地展現了孔子的學術思想、政治理念及教育方針的重要經典。時至今日,《論語》仍歷久彌新,影響力更遍及世界各 ...

論語類詮(增修本)

作者:李泗滄
出版日期:2023-02-15
出版社:

國家出版社

據說曾大肆批孔的毛澤東,在晚年對姪子毛遠新自承:「孔夫子說的都是好話,拿出哪一句也不能說他錯。」大陸的書店,最顯眼的書櫃擠滿了與孔子相關的著作;世界各地的孔子學院如雨後春筍成立。孔子復活了,舉世揚名, ...

老子釋義

作者:陳錫勇
出版日期:2006-01-01
出版社:

國家出版社

通行本《老子》雖署王弼注,而實非王弼注本,有正文與注文不相應者,有正文與范應元所見王弼注本相異者,而世人或據誤本作釋,故解之或誤。即或王弼注亦不免歧解,如「谷神不死」、「重為輕根」。至若帛書本亦或衍訛 ...

禪語百則精選

作者:唐英凱
出版日期:2023-02-15
出版社:

國家出版社

「禪」的傳達,既不能依賴語言或文字,又沒有固定對象,所以無法直接傳授他人。因此,禪師不拘泥於形式,用日常發生的事情來說明禪道,象徵人生的真實,而求道者亦能運用慧心吸收,啟發自己內在純真的佛性,這就是「 ...


您對於搜尋結果是否滿意?
太好了!感謝您的回饋!
感謝您的建議!我們會持續提供更好的搜尋服務!
很抱歉沒能幫上忙 :( 我們應如何改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