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爸媽必備!最新、最專業、最貼近臺灣讀者需求的育兒寶典!
2010年出版至今,年年再刷,好評不斷!盤據暢銷書排行榜長達四年!
榮獲2011年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健康好書推介」;
臺灣有四分之一的新手爸媽,將本書當作主要育兒知識來源!
2014最新修訂版──
增訂修補更多育兒醫學新知,整理四年來新手父母疑難雜症,
內容更豐富,爸媽更放心!
新手爸媽別害怕,有經驗的爸媽也要看!黃瑽寧醫師育兒寶典,從孕期開始為媽咪提供指引、照顧您與您的寶貝,新修版提供最新醫學新知,從疫苗、睡眠、飲食到送醫時機判斷,都做了最完整的專業補充,少數觀念甚至完全翻新,不僅讓新手爸媽從容享受天倫之樂,也讓有經驗的爸媽知識更完備、更輕鬆,讓孩子開心長大!
2014新修版為您帶來最新資訊──
補充與修正幼兒疫苗、睡眠、飲食等最新醫學新知
孕婦應接種的疫苗建議:流感疫苗與百日咳疫苗
提供詳細的疫苗施打建議:疫苗怎麼打?該打哪些?是否需要自費?
尿布疹老是擦藥擦不好,原來是飲食出問題?
嬰兒床應該放在大人的床邊,不再建議讓嬰兒單獨睡
寶寶脹氣時怎麼辦?教你判斷原因及處理方式
寶寶哭個不停,是腸絞痛嗎?教你掌握最佳送醫時機
新增寶寶的正確飲食五大原則
餵母奶的困擾──乳腺炎和乳腺膿瘍該怎麼辦?
塗氟、吃氟錠,安全嗎?安全劑量算給你聽!
作者簡介:
黃瑽寧
基督徒,馬偕紀念醫院小兒感染科資深主治醫師,兩個孩子的爹。2010 年出版《輕鬆當爸媽,孩子更健康》,席捲親子界,新手爸媽人手一本,成為臺灣超人氣兒科醫師,同時身兼雜誌與網路專欄作家,電視廣播主持與來賓。另著有親子書《身教》、健康書《唉唷!這些惱人的小麻煩》。
學經歷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
.臺灣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班修業醫師
.馬偕醫院小兒科住院醫師、總醫師、小兒感染科研究員、小兒急救加護重症科主治醫師
.阿姆斯特丹大學附設醫學中心短期研究員
.超視《請你跟我這樣過》常駐醫師
.GOOD TV《幸福來敲門》常態來賓
20 萬人次臉書粉絲頁搜尋關鍵字:黃瑽寧醫師健康講堂
人氣部落格:疑難雜症的故事──馬偕兒科黃瑽寧醫師的診斷旅程
獲選 2009 第 5 屆華文部落格大獎年度最佳生活情報推薦優格:
http://blog.roodo.com/pedi_zone/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看了幾本書,聽了一些話,最打動我的是黃醫師的《輕鬆當爸媽,孩子更健康》。因為書裡面的內容實用而且細心,替父母想也替孩子想。讓我跟孩子的爸爸在很多不知所措的時候,翻開書就有了放心的答案。──大 A
在科學界,許多研究者都急於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快快發表,鮮少有人會像瑽寧回頭來翻修及更新自己先前的著作,這代表著對醫學知識更迭的尊重與負責。我非常敬佩瑽寧總是用幽默風趣的故事,深入淺出的文字,將最重要的小兒醫學常識,帶給辛苦育兒的爸媽們。這是何等重要的貢獻!──王宏哲
早在黃瑽寧醫師出版第一本書時,就成了我和先生的重要參考依據,新修版累積黃醫師多年的看診與育兒經驗集結成冊,並增補了許多新的醫學資訊,就像一位專家的貼心叮嚀,對於不論是新手或老手爸媽的育兒觀念,都有新的啟發與激盪。──李晶玉
能兼具醫術與醫德的醫師十分罕見,但,黃瑽寧醫生就是這麼不可多得的醫師。他是真心的在關懷病人,難怪大家都這麼喜歡他。一直以來他都非常願意分享他的專業來幫助人,我真心推薦這本跟小黃醫師一樣不可多得的書給大家。──侯昌明
認識黃醫師近二十年了,我很幸運能有一位這麼棒的小兒科醫師朋友,不只是因為他的醫術醫德,更因為他有從上帝而來的愛,做為堅實的基礎。迫不急待要為大家推薦黃醫師的新書,相信每位父母都能像我一樣,透過黃醫師的書,在育兒路上得到幫助。──夏嘉璐
當我是新手父母時,就把這本書放在床頭,不論是小孩發燒怎麼辦?育兒用品如何選?所有疑難雜症及一知半解的育兒觀念,都靠本書而有了正確的認識。修訂再版後的內容,加入更多最新的育兒觀念,真心地推薦給所有讀者!──黃文華
大 A(知名作家/新手媽媽)
王宏哲(天才領袖感覺統合兒童發展中心執行長)
李宏昌(新竹馬偕醫院院長)
李晶玉(知名主播/節目主持人)
侯昌明(知名主持人)
夏嘉璐(知名主播)
連加恩(家醫科醫師、暢銷作家)
陳銘仁(馬偕醫院小兒部主任)
黃文華(知名主播)
黃立民(臺大小兒科教授、臺大小兒感染科主任)
黃富源(前衛生署副署長、前馬偕醫院副院長)
盛讚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全臺爸媽爭相推薦
若說信仰是使人安定的力量,黃醫師無疑是婦幼界的信仰。每當小孩發生狀況,首先便想起黃醫師的叮囑,雖因地緣關係無法至臺北朝聖,但藉由著作,總能找到力量從容應付突發狀況。──筠筠 ma
上天送給我們小寶貝,卻忘記附上使用說明書。黃醫師的「葵花寶典」,提供正確的訊息,令人了解小貝比真正的需求。──清姮
婚前,我是公主,他是王子;懷孕,我是太后,他是小李子;產後,我和他都只是聽不懂火星文的無頭蒼蠅。還好,黃大夫出版嬰幼兒翻譯手冊兼使用說明,這才解除新手父母的危機警報,小兒也因此不必高唱<其實你不懂我的心>,感恩再感恩。──Jane
現在每逢親友喜獲鄰兒,我必贈此書,告訴他們,我買了這麼多書,幫助到我的卻只有這一本!──VIVIANE HUANG
面對新手育兒的慌亂,用功、謹慎、神經質的處女座A型媽媽從懷孕至今買(讀)了百餘本書,本書是翻閱率最高的,更履履及時阻止我每一次大驚小怪、準備抱著愛兒直奔小兒科就診的衝動。──光霆媽咪
即便已經是六名小孩的姑姑,經過大風大浪,面對自己兒女的高燒不斷,仍不免慌張。幸好寶書在手,仔細翻閱過黃醫師的著作,才見招拆招安穩度過孩子高燒期,守得花開(玫瑰疹)見日出。真心感謝黃醫師的指導與不吝分享。──Show
本書是我們的育兒寶典,也是育兒聖經,有了它,育兒路上不慌亂、不盲從;有了它,就像吃了鎮靜劑,育兒路上既從容、又淡定。有了這本好書,你絕對能當個好爸媽!──李明樺
面對新生兒的照護,讓新手爸媽感到史上無敵驚恐,小小的狀況都能讓人緊張跺腳捏把冷汗。黃醫師這本書提供許多嬰幼兒健康照護的訣竅,透過本書將能幫助爸媽有智慧地面對嬰幼兒的健康議題!──惠燕
名人推薦:
看了幾本書,聽了一些話,最打動我的是黃醫師的《輕鬆當爸媽,孩子更健康》。因為書裡面的內容實用而且細心,替父母想也替孩子想。讓我跟孩子的爸爸在很多不知所措的時候,翻開書就有了放心的答案。──大 A
在科學界,許多研究者都急於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快快發表,鮮少有人會像瑽寧回頭來翻修及更新自己先前的著作,這代表著對醫學知識更迭的尊重與負責。我非常敬佩瑽寧總是用幽默風趣的故事,深入淺出的文字,將最重要的小兒醫學常識,帶給辛苦育兒的爸媽們。這是何等重要的貢獻!──王宏哲
早在黃瑽寧醫師出版第一本書...
章節試閱
1寶寶的第一時期(零至六個月):母乳/配方奶
母乳的好處多多。舉例來說,母乳可以減少嬰兒感染症的機率,省錢、安全、營養均衡、腦部發育較佳、智商較高、減少過敏、減少兒童肥胖的機率等,總之優點是「族繁不及備載」,這裡就不再贅述。
然而,很多媽媽在餵母乳時面臨許多困難,弄得身心俱疲,寶寶也很痛苦。醫生都會說,只有非常少數(約一%)的媽媽才會母乳不足,只要有恆心、有毅力,餵母乳必定成功。但據我所知,很多媽媽已經非常有恆心及毅力,也苦撐了六個多月,母乳量依然不夠寶寶喝,因此沮喪或自責。其實現在婦女因為平均生育年齡已經比過去高出五、六年,生活職場壓力大,內心焦慮指數都很高,加上家庭支持系統薄弱,因此母乳不足的百分比,恐怕比一%高出許多。如果您也是其中之一,請不要難過或自責,這是很自然的現象。
BOX:黃醫師聊聊天
我老婆生第一胎的時候已經三十一歲。她誓言要餵母乳餵到寶寶一歲,而且因為有我這個專業人士在旁協助,她信心滿滿。沒想到,不論怎麼頻繁的哺乳,奶量還是很少,她壓力非常大,心情十分沮喪,家人都安慰她,這是很正常的。後來不得已加上配方奶,還是盡力親自哺乳到寶寶六個多月大,中途並沒有放棄,我們對這個結果已經很滿意了。
餵母乳
餵母乳分為「追奶期」和「穩定期」。
寶寶剛出生的頭幾個星期,奶量還不穩定,這時期就是追奶期。追奶期通常是寶寶哭就餵奶,媽媽可能會辛苦一點,有時候甚至一個小時就餵一次。一般狀況而言,這時期約在兩週之內。此時,一天哺乳十二至十四次都是很正常的,媽媽必須要先有心理準備。有些人追奶期很快,只要三、五天母乳就如噴泉般湧出,這些媽媽反而要擔心的是乳腺堵塞和乳腺炎;反之,有些人追奶期長達兩個月,一直很勉強才追得上寶寶的食量,這些媽媽也很辛苦。
要如何增加奶量呢?簡單的說有四個條件:母嬰肌膚相親、媽媽睡覺睡得飽、喝水喝得夠,心情放輕鬆。
我在門診常常看到一個狀況,越是想要純餵母乳的高學歷媽媽,追奶追得越辛苦。反而是那些純樸的越南新娘,憑著一股傻勁,奶水反而源源不絕(當然她們的年齡是比較年輕沒錯)。所以心情要放輕鬆,規律的餵奶、睡覺、喝水,想太多反而奶量更少。
很多補品或飲品都號稱有增加奶量的功能,然而據醫學角度而言,這些食物的幫助真的不大。不如我提供一個增加奶量的方法──就是寶寶出生後馬上與媽媽肌膚相親,開始吸吮乳房,並且每天持續與寶寶有這種脫掉衣服,肌膚接觸的「袋鼠護理」,會讓媽媽的奶量更多。再次提醒,寶寶和媽媽一定要都脫掉衣服,肌膚接觸,姿勢才會正確(天冷的話請開暖氣)。
餵奶如此頻繁,媽媽要如何睡得飽呢?雖然說寶寶餓了就餵,但有些寶寶邊吃就邊睡著了,結果一餐拖到一個多小時,馬上寶寶又餓了,結果變成一整天都掛在身上。要解決這個問題,有兩個方法:一個就是躺著餵奶,絕對不要坐著餵,當寶寶睡著時,媽媽可以一起睡著,這是母乳協會建議的。事實上,正在泌乳的媽媽因為荷爾蒙的關係,會很想睡覺,這是自然的現象,就放心的睡著沒關係。
另一個方法是,每次餵奶時間不要超過三十分鐘,每一側乳房約十到十五分鐘(有些媽媽單側就夠喝了)。如果寶寶吃幾下就開始愛睏,表示奶水流速太慢,此時用手擠壓乳房,可以幫助泌乳量大一點。十五分鐘後寶寶可以自己吃飽張口鬆開乳頭,或者還沒吃飽的話,將乳頭從寶寶口中輕輕拔出,換一邊繼續餵十五分鐘。兩邊都吃完了,媽媽就喝一大杯溫開水(或者任何湯湯水水都可以,一天喝水量要到兩千至三千毫升),翻個身倒頭就睡,等寶寶又哭時再起來餵奶。心裡要很篤定,想著「我已經盡力了,剩下的交給上帝」。如果孩子馬上啼哭,請家人先安撫寶寶,讓媽媽睡一個小時以後再說。至於奶量豐沛的媽媽,也必須花時間擠奶與硬塊,所以一定要留一些時間讓自己放空的睡眠。
等到奶量已達穩定期(通常是一個月之後),就可以開始固定每兩小時到三小時餵一次,但四小時就太久了。白天如果已經超過三小時沒有哺乳,而寶寶在睡覺,可以輕輕把他搖醒餵奶;夜間則可以允許連續五個小時不哺乳,不用搖醒寶寶。三個月大之後,如果寶寶的食量很好,又不會溢奶,甚至可以延長到四個小時餵奶。
我知道有一本很好的育嬰書籍建議,可以出生後就四個小時餵一次奶,但是這樣做對於一些奶量較少的媽媽而言,一定會失敗。要出生很快就四個小時餵一次奶,必須寶寶天生胃容量夠大,又不會吐奶,媽媽本身又是奶量豐沛型的,才有可能一個禮拜就達成穩定期,這種組合可遇而不可求。
如何知道寶寶有沒有吃飽?這是很多親餵母乳的媽媽心中的疑惑。一般來說,每天如果有大三次便,尿布有沉甸甸的六包以上(此標準符合六天大之後的嬰兒,一般寶寶第三天尿三包,第四天尿四包,第五天尿五包,第六天以上都是六包),就表示寶寶有吃飽了。
另外,在正常的狀況下,寶寶出生後體重會減輕,一直到十四天大時,體重才會恢復出生時的體重。如果出生兩週內有恢復到出生時的體重,之後並持續增加,就表示寶寶有吃飽了。最後一個指標,就是噴乳反射。一般媽媽在兩、三週後,奶量應該多到有噴乳反射才對。如果一直沒有噴乳反射,表示奶量還不太夠,仍需繼續努力讓奶量增加。
有媽媽跟我說:「因為產假請完要上班,不能再親餵,所以要提早改用奶瓶裝母乳餵食」。這樣做的話,小心會有乳頭混淆的問題發生。讓寶寶太早接觸奶瓶,可能會因此不肯吸媽媽的乳頭,萬一真的發生乳頭混淆,媽媽會因為缺少寶寶的吸吮刺激而使奶量減少,最後不得已只好添加配方奶,那就前功盡棄了。
如果您還沒有放棄餵母乳,只是奶水真的很少,而新生兒體重又掉得很多,想用配方奶擋一下,卻不希望造成乳頭混淆,怎麼做呢?有一個方法,就是使用「嬰兒餵食管」貼在媽媽乳房,讓他吸的依然是媽媽的乳頭,喝到的卻是補充的配方奶。如果以後媽媽的母乳又多了起來,回到純母乳的階段,就不再需要嬰兒餵食管,寶寶也不會有乳頭混淆的問題。嬰兒餵食管的使用方法,請與您的小兒科醫師討論。
BOX:黃醫師聊聊天
瓶餵的嬰兒長大後肥胖的機率比較高,即使瓶子裡面裝的是母乳也一樣。
因此,如果要讓寶寶習慣瓶餵,至少要等寶寶一個月大以後再開始。另外,親餵的母乳有「前奶」與「後奶」之分,親餵的最後部分脂肪較高,容易讓寶寶有飽足感。把母乳擠出來瓶餵並不是不可以,只是這有點像我們吃西餐,把前菜、主菜和點心全部丟到果汁機混合以後送上,似乎並不是很可口。
餵母乳的寶寶不用喝水。拍嗝只是安撫作用,並不一定要聽到「嗝」一聲才肯罷休。有些特別會溢奶的寶寶我會建議拍嗝,可以減少溢奶的次數,其他的寶寶則不拍嗝也沒有關係。母乳冷藏可以放三天,冷凍則可放三個月,但解凍後不可再凍回去。
餵配方奶
剛剛說了一大堆母乳的好處,反之則是配方奶所沒有的優點。配方奶裡沒有抗體,因此失去了許多母乳免疫上的優點。然而,還是有些狀況會給寶寶喝配方奶。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情況:
1.寶寶出生後體重下降超過一○%以上,可以稍微添加配方奶「擋一下」。母乳當然還是要繼續哺餵。
2.媽媽有愛滋病,或者正在化療,或者服用一些特別的藥物(請與您的小兒科醫師確認是否能哺乳,不建議與其他非婦兒專科醫師討論)。
以下都不是使用配方奶的理由:
1.覺得寶寶好像沒吃飽?請勿憑感覺。分辨寶寶是否吃飽的方法在上文有敘述。
2.黃疸?黃疸絕對不是停止餵母乳的理由!如果有任何醫師或親戚因為寶寶黃疸而建議您「停止母乳,改用配方奶」,請不要接受。當然,暫停一、兩天是可以的,但還是要持續擠奶。
3.吃母乳比較會拉肚子?絕對錯。正常母乳便本來就稀稀黃黃的,並非吸收不良。
4.其他誤解:包括乳腺炎、感冒、吃感冒藥,還有一大堆稀奇古怪的理由,大部分都不是停止母乳的原因。
現在高齡產婦越來越多,如果您已經很努力,然而乳汁依然不是很足,或其他不可抗拒的理由,必須使用配方奶,那麼可以選擇您喜歡的廠牌。選配方奶的原則很簡單:只要是大廠牌的嬰兒奶粉即可。網路上有很多以訛傳訛的謠言,都沒有科學根據,比如說:
1.某些牌子比較會便祕,某些比較不會?此論點並沒有證據,而且常常某藥局老闆介紹比較不會便祕的廠牌,竟是另一位藥局老闆所不建議的,相互矛盾的狀況比比皆是。
2.喝羊奶比較不會過敏?完全沒有根據,而且還比較貴。
3.某些牌子添加某種營養素,或者添加益生菌,號稱比另一家廠牌好?事實上是無從比較起。
現在的嬰兒奶粉,都必須符合WHO的嬰兒奶粉規範才能通過審查,也就是說,不管什麼品牌,內容應該都大同小異。但是沒聽過的小品牌也許是有毒的黑心奶粉,因此還是避免為妙。通常國際大廠產線比較完整,會同時擁有早產兒奶粉、水解蛋白奶粉、無乳糖奶粉等,可以做為某品牌是否為「大廠」的指標。
如果您的家族有過敏體質,可幫寶寶選用「部分水解蛋白奶粉」。但是這些孩子使用水解蛋白奶粉,只能「等於」母乳對於過敏的幫助,並不能「超越」母乳的效果。水解蛋白奶粉選取的原則也一樣:大廠牌即可。還有一種更嚴格的「全水解蛋白奶粉」,是留給嚴重牛奶過敏的寶寶吃的,一般寶寶就別嘗試了,可能不見得好。
根據研究,對牛奶過敏的寶寶同樣也會對羊奶過敏,因此遇到過敏的時候,羊奶並不在選擇之列。
選好了配方奶,就依照罐子上的指示,上面寫怎麼泡,就怎麼泡。大致上奶粉罐裡的匙子有兩種:一匙加三十毫升開水的小匙,或一匙配六十毫升開水的大匙。先在奶瓶加入滾燙七十度以上的水,然後加入適量的奶粉,拴緊搖勻後,在冷水龍頭下沖涼,滴一滴在自己的手背上試試溫度,不會太燙的話就可以餵了。
第一個月一天約餵六到八餐(每三小時間隔),兩個月之後可以改成一天餵五到六餐(約每四小時間隔)。餵配方奶最怕的並不是吃不飽,反而是餵太多,因此千萬不要強迫餵食。
每天的總奶量平均約「一五○×公斤/體重」毫升,但仍要看寶寶本身的體質需要而定,千萬不要拘泥於數字。奶量的算法應該是「加入的水量」,而不是「泡出來的刻度」,這點常常被誤解。容易溢奶的寶寶則不適合強迫四小時餵一次,應該少量多餐,改三小時餵一次,並減少每次餵食的奶量。
BOX:黃醫師聊聊天
有些媽媽因為餵母乳失敗,就一股腦的給配方奶,將母乳完全停掉,這是沒有必要的。就算沒有辦法純母乳,讓寶寶兩種奶搭配著喝,還是有某種程度上的好處,所以媽媽千萬不要放棄啊!
寶寶的第二時期(四至十二個月):添加副食品
雖然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六個月大以上再餵副食品,然而世界上其他的兒科醫學會都是建議四個月以上就可以開始了。新的研究發現,四到六個月就開始吃副食品,反而可以增加對食物的耐受性,進而減少食物過敏的機率。而且根據我的臨床經驗,稍微提早吃副食品的寶寶,日後副食品添加的質與量,都比太晚才開始吃副食品的寶寶還要好。當然,我並不是建議四個月就開始給嬰兒大魚大肉,而是要循序漸進的開始。
市面上有很多書籍,以及網路上的熱心媽媽提供副食品的經驗,都很不錯,只要有心研究,資訊很容易取得。但是,因每個家庭狀況不盡相同,資訊太多,家長反而不知從何開始。尤其是忙碌的雙薪家庭,白天將小孩交給保母或老人家,事情又變得更加複雜。
我的經驗是,只要錯過四到八個月這段黃金時期,隨著小孩越來越聰明,就會開始耍賴、鬧脾氣,添加副食品就會更困難。有些寶寶因此一直以「喝奶」為主食,導致體重停滯不前,甚至出現便祕、情緒不佳、常生病、抵抗力變弱等問題,直到上幼稚園為止。何苦來哉!
別擔心!我的添加副食品方法很簡單,只要照著我的方法做,再笨的人(像我本身就是廚房白痴),也可以給寶寶很好的營養。
四個月到五個月──測試孩子的吞嚥能力
四個月到五個月之間,選個黃道吉日,就是您家的寶寶開始對大人的食物感興趣的那一天,即可開始嘗試。寶寶在這個年齡有所謂「吐舌反射」,會用舌頭將固體食物頂出嘴巴,不過待吞嚥能力成熟後,此反射就會消失,也表示可以開始吃副食品了。
將糙米或白米放入電鍋,以一比四以上的米與水比例,煮熟、搗碎(或機器打爛),就變成米糊了,這是寶寶的第一份副食品。選擇一天的任何一餐開始,先不喝奶,用小湯匙給寶寶餵米糊,不要急,先看看他的反應。有些寶寶很快會吞嚥,有些寶寶則要試個一、兩週,沒關係,反正先讓他玩一玩。玩夠了,或者不想吃了,才讓寶寶喝奶。這是第一步驟。
如果嫌電鍋麻煩,量不好抓,可以暫時先用米精或麥精加水,和成少量的米麥糊,只是選購時,要注意找沒有食品添加物的天然產品。
有些家長開始副食品的方式是「將米精或麥精跟奶混在一起喝」,這是錯誤的做法。這樣添加的米精量只有一匙,熱量很少,卻讓家長誤以為「已經添加副食品了」,並且完全沒有訓練到寶寶吞嚥或咀嚼的肌肉。
BOX:黃醫師聊聊天
除了WHO建議六個月才吃副食品,美國小兒科醫學會仍然維持嬰兒四到六個月時就可以開始添加副食品。
我認為WHO必須顧及全球的狀況,包括大部分在落後國家的嬰兒來訂定指引,而這些國家普遍營養不良,唯有母乳是可以保證營養均衡的食物。至於先進國家如美國和臺灣,則不需要等到六個月才添加,也較符合嬰兒的生理狀況。
五個月到七個月──開始增加食量與食物種類
當寶寶已經吞嚥得很好之後,就可以開始添加新的食物種類了。上一版的內容,我建議增加食物的種類以「三天增加一種」為單位,但這次的新版我已經不再如此建議了。新的添加副食品概念是:少樣而多樣化的副食品刺激,而不是單一食物連續給好幾天。
比如說,今天餐桌上有紅蘿蔔,就用湯匙壓爛,或剪碎,就可以直接餵入寶寶的口中了。若今天還有煮豆腐,一樣挖一小匙,直接塞給寶寶吃一口。一天不管給幾種食材都可以,重點是量都不要多,一、兩口就好,也不要每餐都吃一樣的食物。
為什麼少樣而多樣化的副食品添加,會比同一種食材連續給好幾天還好呢?我簡單做個比喻。
想像一下把添加副食品當做對寶寶免疫系統的課程。大家應該都有經驗,學校課程表的規劃,是會把各種不同的科目安插在一天裡教學;不可能是連續三天二十一堂課,通通都是英文,然後再連續三天是數學,這樣的教學刺激太過強烈,一定會讓孩子感到疲乏。
添加副食品的原則亦是如此。連續好幾天吃同樣的食物,容易讓腸胃道免疫系統無法負荷,進而誘發過敏反應。過去很多媽媽詢問,孩子只是吃米糊兩、三天就過敏,害她第一步就受挫,不知道要怎麼繼續吃。其實如果一天只吃個一、兩口,搭配其他食材也是少量的吃,就不會發生這種事情了。
我們的目標是,寶寶八個月大的時候,應該已經淺嘗過所有山珍海味,包括各種蔬菜、番茄、洋蔥、豆類、魚、雞肉泥、蛋黃、水果等,只要沒有過敏的症狀,都沒有禁忌。如果只是吃個一兩口,就有明顯過敏的跡象,此食物可暫停兩週,之後把量減半後再試一次。如果連續兩次都失敗,此食物可以等寶寶一歲以後再試看看。
試過多種食材後,如果寶寶對固體食物接受度很高,就可以開始增加餐數:早上、中午與晚上三餐,都可以先吃一些副食品,再喝奶。時間究竟要早上幾點?中午幾點?晚上幾點?我說,隨便。只要家人能配合,幾點都好,有吃到最重要。
因為吃得量越來越大,所謂的「懶人電鍋法」就派上用場,幫孩子製作綜合食物泥。每次使用我這種懶人電鍋法製造副食品,就是在電鍋裡丟入兩、三種不同顏色的蔬菜(花椰菜、紅蘿蔔等),丟一份蛋白質(豆類、蛋黃、魚或肉),再加上糙米,營養就非常均衡,什麼都有了。蒸熟後放入果汁機或食物處理機,打成泥狀,再用嬰兒食物盒(或是冰塊盒)分裝成一份一份,冷藏或冷凍冰起來,要吃的時候再微波或電鍋加熱即可。這種作法雖然很沒大腦,但是又快又方便,營養也可以完整添加,我稱之為「嬰兒的分子美食」。
我建議吃糙米粥,會比白米好,因為糙米的殼非常有營養,對寶寶很好。蔬菜蒸久了會黃掉,所以也可以另外清燙後,再跟糙米糊混合攪拌。當寶寶吃得意猶未盡,吃完還想要吃的話,下一次就可以給更多的副食品,奶量也會相對減少。另外有些寶寶很早就排斥泥狀食物,想直接吃帶有顆粒的口感,媽媽可以從善如流,順著他們的意,讓他們吃大人食物就可以了。
BOX:黃醫師聊聊天
有時候我和太太實在很累,沒有力氣弄食物,或者出門在外比較麻煩的時候,就上網買現成的嬰兒食品罐頭。雖然大部分時間自己做飯比較有趣,但偶爾吃點外食(嬰兒食品罐頭),寶寶也是滿高興的。
另外,很多媽媽怕寶寶過敏,不敢給寶寶吃海鮮、蛋白、花生粉等。事實上,並沒有研究證明「逃避」這些可能過敏的食物,能夠防止產生過敏性疾病。因此,我的建議是,不管什麼食物都可以添加,從一天一口開始。
1寶寶的第一時期(零至六個月):母乳/配方奶
母乳的好處多多。舉例來說,母乳可以減少嬰兒感染症的機率,省錢、安全、營養均衡、腦部發育較佳、智商較高、減少過敏、減少兒童肥胖的機率等,總之優點是「族繁不及備載」,這裡就不再贅述。
然而,很多媽媽在餵母乳時面臨許多困難,弄得身心俱疲,寶寶也很痛苦。醫生都會說,只有非常少數(約一%)的媽媽才會母乳不足,只要有恆心、有毅力,餵母乳必定成功。但據我所知,很多媽媽已經非常有恆心及毅力,也苦撐了六個多月,母乳量依然不夠寶寶喝,因此沮喪或自責。其實現在婦女因為平均...
推薦序
新手父母必備的育兒寶典
前衛生署副署長、前馬偕醫院副院長 黃富源
馬偕醫院資深兒科醫師、臺大暨北醫兒科教授、馬偕醫院前醫務副院長、前衛生署副署長。二○○九年獲頒「第二屆亞洲傑出兒科醫師獎」,同年並被《商業周刊》評選為百大良醫之一,同時也是影響黃瑽寧醫師最深的人──身兼嚴師與慈父的雙重身分。
在我讀醫學院的年代,學校並沒有教我們如何育兒。四十多年前,當我開始從事小兒科醫師工作時,發現腦海裡盡是與疾病有關的學問,然而與家長每日息息相關的育兒知識,卻付之闕如。
為了彌補這方面學問的缺乏,我在圖書館找到一本美國小兒科醫師史波克(Dr. Benjamin M. Spock)的《嬰幼兒保健常識》,從此開啟了育兒的眼界。這本書日後被美國作家帕里尼(Jay Parini)選為「改變美國的十三本書」之一,也幫助我對家長衛教的內容更為完備。
隨著醫學日新月異,史波克醫師的寶典在許多觀念上也已經過時了。近年來,臺灣雖然也有很多育兒叢書與小兒衛教手冊,但大多翻譯自國外的著作,或者由非醫學背景的人士所撰寫。而這本《輕鬆當爸媽,孩子更健康新修版》,正好融合了為人父母最需要學習的兩個主題──養育兒童與疾病衛教。
在第一章〈迎接寶寶的誕生〉當中,黃瑽寧醫師針對臺灣的家長,整理出迎接小生命之前與之後所需要注意的事項。另外,作者也將臺灣最新的疫苗政策,以及目前流行的新生兒自費超音波檢查,用淺顯易懂的方式讓家長了解其來龍去脈;這點是我在其他育兒書本中看不到的。
第三章〈寶寶怎麼吃才健康?〉,是目前嬰幼兒照護上非常新、也相當重要的議題。三十年前,嬰兒的餵食是以配方奶為主。時代改變,醫學也進步了,現在大家都知道嬰兒最好的營養品就是母乳;而較大兒童則有挑食、拒食等心理問題。黃醫師以其臨床知識,配合自己育兒的經驗,寫成這一篇輕鬆實用的飲食指引,相信家長看了必然獲益良多。
我在門診看診時發現,現在因為過敏疾患求醫的小孩越來越多,這當中包括了氣喘病、過敏性鼻炎,以及異位性皮膚炎,這三者加起來,幾乎已經成為小兒病人中最大宗的族群。作者本身就有過敏體質,以他專業的知識,加上親身的經歷,在〈三大過敏症〉這一章,將如何預防、治療,以及保養過敏病症,做了完整的介紹。
在其他章節,黃醫師也對常見兒科疾病、事故傷害的防護、兒童睡眠問題,看電視、尿床、洗手等議題,都有所著墨,筆觸輕鬆易懂,讀起來沒有什麼負擔。總而言之,這是一本內容豐富、深入淺出的育兒寶典,我強力推薦每位新手父母都應該擁有一本這樣的好書。
新手父母必備的育兒寶典
前衛生署副署長、前馬偕醫院副院長 黃富源
馬偕醫院資深兒科醫師、臺大暨北醫兒科教授、馬偕醫院前醫務副院長、前衛生署副署長。二○○九年獲頒「第二屆亞洲傑出兒科醫師獎」,同年並被《商業周刊》評選為百大良醫之一,同時也是影響黃瑽寧醫師最深的人──身兼嚴師與慈父的雙重身分。
在我讀醫學院的年代,學校並沒有教我們如何育兒。四十多年前,當我開始從事小兒科醫師工作時,發現腦海裡盡是與疾病有關的學問,然而與家長每日息息相關的育兒知識,卻付之闕如。
為了彌補這方面學問的缺乏,我在圖書館...
目錄
推薦序
新手父母必備的育兒寶典/黃富源
孩子是寶/陳銘仁
新修版各方推薦
自序
讓我們一同成長(新修版)
當小兒科醫師成為新手爸爸(原版)
第一章 迎接寶寶的誕生
1 產前準備
2 寶寶出生後
3 疫苗Q & A
第二章 寶寶常見的 各項表徵
1 頭髮、頭皮、頭骨
2 眼睛
3 耳朵
4 鼻子與呼吸
5 嘴唇與口腔
6 胸廓與乳頭
7 臍帶與肚臍
8 生殖器(男寶寶)
9 生殖器(女寶寶)
10 手和腳
11 排便
12 尿液
13 嬰兒脹氣
14 嬰兒哭個不停,是腸絞痛嗎?
15 各種皮膚表徵
第三章 寶寶怎麼吃才健康?
1 五大原則,分辨正確的飲食建議
2 第一時期(零至六個月):母乳/配方奶
3 第二時期(四至十二個月):添加副食品
4 第三時期(一歲之後):餵食困難
第四章 孩子生病了!
1 發燒
2 熱痙攣
3 撞到頭
4 結膜炎(紅眼症)
5 腸病毒
6 感冒與流感
7 鼻竇炎
8 扁桃腺化膿
9 中耳炎
10 流鼻血
11 哮吼
12 細支氣管炎
13 肺炎
14 嘔吐
15 腹瀉
16 便祕
17 泌尿道感染
18 玫瑰疹
19 需注意的皮膚病徵
20 何時掛急診
21 小兒用藥安全
第五章 三大過敏症
1 氣喘
2 過敏性鼻炎
3 異位性皮膚炎
4 預防過敏性疾病
第六章 黃醫師的貼心叮嚀
1 預防嬰幼兒事故傷害
2 小兒汽車安全座椅
3 小小孩看電視,害處多?
4 尿床
5 睡覺時間到!
6 B型肝炎疫苗面面觀
7 孕婦該接種的兩種疫苗
8 正確的洗手方法
9 增強兒童免疫力的省錢妙招
10 餵母奶中的困擾──乳腺炎與乳腺膿瘍
11 零食文化
12 塗氟,吃氟錠,安全嗎?
13 長高的祕訣
推薦序
新手父母必備的育兒寶典/黃富源
孩子是寶/陳銘仁
新修版各方推薦
自序
讓我們一同成長(新修版)
當小兒科醫師成為新手爸爸(原版)
第一章 迎接寶寶的誕生
1 產前準備
2 寶寶出生後
3 疫苗Q & A
第二章 寶寶常見的 各項表徵
1 頭髮、頭皮、頭骨
2 眼睛
3 耳朵
4 鼻子與呼吸
5 嘴唇與口腔
6 胸廓與乳頭
7 臍帶與肚臍
8 生殖器(男寶寶)
9 生殖器(女寶寶)
10 手和腳
11 排便
12 尿液
13 嬰兒脹氣
14 嬰兒哭個不停,是腸絞痛嗎?
15 各種皮膚表徵
第三章 寶寶怎麼吃才健康?
1 五大原則,...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