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大的失敗,不是跌倒;
而是從來不敢向前奔跑!
他在職場有「失敗」,即使準備周全仍會在預期之外到來;
他在職場有「成功」,累積過往經驗,勇敢找到自我價值。如果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那就不要理會週遭雜音干擾,不顧一切奮力朝心所嚮往的世界努力,直到聲音越來越小、紛擾越來越少,不斷的突破再突破,最後映入眼簾的,將會是只有你才能夠享用的美果。──織田紀香
織田紀香,當過戲院清潔工,專科畢業前即準備周全去求職,曾經打遍天下無敵手地一帆風順,誰知以為處高峰時卻歷經創業失敗、被主管打槍。但他堅持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與嘗試中找到方法,不停突破,如今主講過上千人的演講、輔導過上千家企業,更三次受邀站在TED講台上分享他的人生經驗。他曾幽默自嘲「我的人生是一本失敗百科全書」,如果他能,你沒有理由不能。
「當一個人能把事情做好,他會自己找方法去突破困境與障礙,因為那是他想做的事,雖然可能會不快樂、不滿意,但『成功者找方法,失敗者找理由』;而表現不佳的工作者,他們將情緒投射到公司,進而藉由群體互相安慰、滿足,找到情緒的出口,然後形成一種集體共識,將原先細微的情緒放大、增幅,最後變成一頭怪獸控制著他們。」紀香說,就算你現在不知道工作的意義是什麼,但現在一件件看似不完美的經驗,經過反省與吸收,再重新修正,一定能瓶頸轉順境,找到自己的工作價值。
紀香是位一旦要做就勇往直前的勇者。無論前方是黑暗或光明,無論旁人的眼光或論述,無論過程中是佈滿荊棘或是道路多麼崎曲,他總是努力找到方法去克服種種困境與障礙,只為了能將事情做好。
紀香的「失敗」和不畏困難、專注進取的態度,值得職場年輕人學習!
──城邦媒體集團 首席執行長 何飛鵬
受夠了千篇一律的成功法則嗎?織田紀香的職場「負能量」,能挑戰您以為的正面思維;成功無法模仿,但失敗可以被學習,勇敢失敗比努力成功更有力量!
──台灣壹傳媒集團數位媒體業務部總經理 劉智瑋
每次的失敗在你心裡積累的是什麼?一次的成功你又領悟到什麼?讀紀香說故事,他的文字裡有深刻的畫面。
──ETtoday東森新聞雲 共同創辦人、社長 蔡慶輝
無須長篇大論,只要說故事、例子、親身經驗,即使為人生失敗經驗卻遠比成功論述,更能直指人心。
織田紀香這本精采好書,讓我從作者自序一路看到尾,點頭如搗蒜,篇篇同我心,心有戚戚焉,共鳴似漣漪。
──企管講師、作家、主持人 謝文憲
職場哪有永遠的勝利?這本新書用獨特的觀點,教你將職場的困境和挫折,轉化成實戰的動能和力量,失敗也可成為正能量。
──三立新媒體事業部副總經理 藍宜楨
紀香語錄
•在不知道別人背後付出多少努力之前,選擇觀察、了解以及注視;知道別人背後付出多少努力之後,選擇支持、鼓勵以及尊敬。
•事情,不要永遠都挑簡單的來做,安逸舒適久了,人也會變得軟弱無力。偶而挑戰一下自己,看看底限到哪裡,這才能摸索出自己還有多少能耐與水準可以提升。
•有時候,不是因為怕做不好而感到壓力大,而是因為知道自己可以做得更好、更精采、更卓越,不甘於現況,為此感到「不能不完美」的壓力。
•機會太多時,反而感覺像是沒有機會。而關鍵在於是否能夠區分哪些是真有意義之機會,哪些又不是。
•工作表現或績效,不一定跟付出的時間成正相關,但是不付出時間的話,那肯定跟自己所期待的好事無關。
•我沒有辦法告訴你應該成為什麼樣的人,但我卻認為你可以成為你心目中想像的那個人,不論別人怎麼看你,你永遠就是那個心中的自己。
•人生中,最大的敵人不過就是自己,想要打破那道名為「自己」的高牆,先承認自己不過如此,懦弱、不堪一擊。那才不過只是取得跟自己對決的資格罷了。
本書特色1.最完整:這是一部剖析求職迷思的血淚史,一套一路突破職場瓶頸的教戰手冊,一帖徵才選人、人際協調、團隊合作的統御管理處方籤,也是作者最真實的職場現況之辨證語錄。
2.最特別:以往大家只注意到織田紀香與眾不同的外表與成長故事,但這次,他將18年親身職場經歷,曾經為員工、老闆、高階主管的迷思與突破,在職場中受挫與找到定位的過程,毫不保留的與讀者分享。
作者簡介:
織田紀香
本名陳禾穎,曾任關鍵數位行銷總顧問暨客戶總監,現為願境股份有限公司(KKBOX) 數位廣告副總經理。同時也是位超人氣部落客,在網路上發文無數,分享自身對於行銷、市場、社群經營等專業領域的觀察及實戰經驗,受到許多網友及專業人士的好評。
他亦是各界力邀的傑出講師,曾於台灣大哥大、台灣資生堂、英業達、智威湯遜廣告、李奧貝納、IBM、台灣微軟等各界知名企業演講;曾三次獲邀站上TED舞台演講。目前仍繼續於台灣科技大學攻讀EMBA。
著有《我,選擇不一樣》、《突破男關。做自己》
部落格:紀香思考、觀察與感受http://norika.tw/
粉絲專頁:織田紀香
TEDxNCU採取行動的力量https://goo.gl/enknlg
TEDxXimen限制下的突破思維 https://goo.gl/CvhzN3
TEDxNDHU翻轉顛覆性別 https://goo.gl/RqpX3Y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何飛鵬(城邦出版集團首席執行長)
許景泰(SmartM世紀智庫創辦人)
劉智瑋(台灣壹傳媒集團數位媒體業務部總經理)
蔡慶輝(ETtoday東森新聞雲 共同創辦人、社長)
謝文憲(企管講師、作家、主持人)
藍宜楨(三立電視新媒體事業部副總經理)
(按姓氏筆劃序排列)
名人推薦:何飛鵬(城邦出版集團首席執行長)
許景泰(SmartM世紀智庫創辦人)
劉智瑋(台灣壹傳媒集團數位媒體業務部總經理)
蔡慶輝(ETtoday東森新聞雲 共同創辦人、社長)
謝文憲(企管講師、作家、主持人)
藍宜楨(三立電視新媒體事業部副總經理)
(按姓氏筆劃序排列)
章節試閱
試讀文1
工作的意義,你曾追尋過嗎?
轉眼間,從學校步入職場已經十六年,回顧這十六年,看到許多自己的荒唐、無知、徬徨與天真。同時,再看看那些即將從校園畢業的準社會新鮮人們,或許同樣對未來的工作有著相似感受。只是我們相隔十多年的差距,彼此已在不同的人生和工作階段,心境應有非常大不同。
過去,我曾猶豫著問執行長:「是什麼東西驅動著你,讓你可以每天幾乎不睡,熬到半夜兩三點還在處理客戶郵件,甚至凌晨四五點依舊在線上,記下每個部門、每位主管的交辦事項?」我滿是疑惑問他。趁著他還沒回答,我又問:「你不累嗎?你到底在追求什麼?」
執行長苦苦笑著,他反問我:「你為什麼要工作?不過是為了領薪水吧?」我回他:「這是個理由,另一個則是我想在職場上找到自己的舞台,賦予熱情,找出自己生活的重心,給自己一個目標去追求、去成就、去達成。」他帶點不屑的表情,對著我說:「別畫大餅啦,在我面前就有話老實說,誠實面對你自己啦。好好想想,真有像你說的那樣,往那些方向前進嗎?還是領薪水過日子?想清楚再回答。」聽他這麼一說,我有些壓力,我再想想並回他:「嗯,就現況而言,看起來是在領薪水沒錯……」
執行長說:「人啊,總忽略最簡單、最單純的原則,那就是搞懂自己在面對什麼。」
我懷疑著問:「面對什麼?」執行長回答:「你逃不過你自己。你要面對就是真正的自己,不論有多少話術想要包裝那個理由,你無法逃避自己真正的心意與心思,那才是你當下所擁有的。」我還是滿臉疑惑,執行長替我倒杯茶,再問我一次:「工作對你來說,到底有何意義?你真的清楚嗎?」我靜默未答。
「很多人談到工作,總會提到各式各樣的抱負。可事實上,能達成自己目標的人較少,背離初衷的人卻很多。理由很單純,因為他們多數被忙碌的工作給麻痺,他們只記得每份工作帶給他們無力、壓力等各種負擔,卻忘了在實現抱負的過程中,這些不過只是正常付出的代價。」執行長分析後,又接著說:「工作對很多人來講就是討生活的飯碗,沒有特別的理由,沒必要刻意去美化或是包裝這些表象。我已經五十五歲,看過很多人來來去去,我相信每個人對職場都充滿著許許多多的想像與抱負,不過生活現實面卻是『僅僅少數人能體悟到工作之於生活的關係』,大部分人被工作中的繁忙事務給淹沒,忘了曾有過的理想,然後領著差不多的薪水,過著差不多的日子,看著差不多的生活,變成一位差不多的人。」
我有點不太高興,似乎執行長這麼一說有點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意思。
我反問:「那執行長你呢?你累成這樣的意義又是什麼?」執行長回我:「沒有別的,就是能付薪水給你們,公司穩定前進,不出意外不要欠債,家人過得去,供得起孩子唸書,偶爾給自己緩口氣的機會,不過如此罷了。」我又問:「難道你對工作沒有過抱負嗎?沒有自己的理想?不曾試圖去追求夢想?不也是這樣你才開這間公司?沒有這一切,你今天能成為一間公司的負責人?」執行長笑而不答,他反問我:「你覺得哪個重要?你先別急著回答,想想看。工作與生活,兩者之間誰比較重要。」我想了想,回答他:「生活吧。」執行長:「想想你前面說的話,那些經過你包裝過的語言,隻字未提生活,可是現在卻認為生活比較重要?那不就該在工作計畫中,把生活變得更精采的畫面給描繪出來嗎?」頓時,我啞口無言。
「沒錯,生活比較重要!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不是全部。支持你生活雖然有很多種元素在裡面,可是你仔細想想,維持生活的資源來自哪裡?」執行長問。我回他:「應該是……收入吧?有薪水就能過日子,生活就可以繼續下去。」執行長很快接著說:「完全正確!年輕人,我不是要告訴你人不能追夢、逐夢,而是想告訴你一個事實,『面對未來無知的人生道路,你唯一能掌握的就是自己當下的生活。』你先搞清楚自己要過什麼樣的生活,接著就會決定你日後工作的樣貌。我不相信生活跟工作能平衡,但我確信工作態度正確,能有效改善生活品質。」彷彿,頭上被人狠狠敲了一下。
執行長又接著談到:「我創立這間軟體研發公司,不是因為我在追夢,而是年紀到了個門檻,職場上沒有人要我,很可笑是吧?竟然面臨中年失業危機。大公司覺得我資歷尚可,但市場上還有更多比我優秀的人。小公司呢,則覺得我太資深,請我去都壓過對方公司的總經理,承受不起。我一家四口要養,兒子上大學,我要面對中年找不到工作的痛,你應該很難想像吧。恰巧,有兩位前同事跟我狀況差不多,我們不自己救自己,大概沒救了。於是共同成立這間公司,我再從基礎業務幹起,五十歲依然去跑業務,重新拜訪以前的老客戶,只為了最原始的基本需求『過日子,討生活』。」
「認清你自己在面對的是生活還是工作,你才知道該怎麼過下去。」
「你知道這過程中帶給我最大的轉折與改變是什麼嗎?」執行長好奇的問我。我回他:「開公司很累?」執行長哈哈大笑,笑我這回答太逗趣。他說:「我認清自己真正在乎的是家人與生活,工作則給我生活繼續前進的養分。我認為要推動自己堅定走下去,不能像以前只抱持著夢想或理想,而是要更務實看待工作是什麼面貌。例如,以前會因為工作不是我喜歡的,我就換工作;主管不是很好相處,我就換工作;公司發展不如我期望,我就換工作;同事相處不來很麻煩,我就換工作。工作一份又一份換,我常被家人唸沒有責任感,起先不怎麼在乎,直到開公司之前的中年失業危機,那年找不到工作的慌張與焦慮,像是桶冷水潑在我身上,把我凍醒。」
「不論我有多遠大的抱負,要是連家人生活都顧不好,那我又算什麼?」
「但,你不覺得日子變得枯燥、乏味,少了點驅動自己前進的動力嗎?」我問執行長。他滿是皺紋黝黑的臉笑著回我:「怎麼會?每天過得很充實不是嗎?你們包含你都還在對未來造夢、追夢,而我每天熬夜、加班沒睡,不過就是支持著你們的同時,也讓我的生活得以繼續。我累,累得開心、累得甘願,因為我知道每天踏進辦公室,你們都會像是一般日常生活的樣子展開工作,並且自發性的解決各種問題。不管我從你們眼中看到的是滿足或失望,那都成為驅策我繼續這公司的理由與動機。你們要是真有能耐,公司自然就會成長再茁壯,而我能當背後推手,讓每天生活得以持續轉動,就已足夠。」
「你有過遺憾嗎?」我問。執行長:「你們每月能領到薪水,我從未有過遺憾。」
這幾年來,讀過不少有關職場書籍,有些告訴人們工作要積極,有些則是要設定遠大目標並加以實踐,而執行長卻告訴我:「生活過得下去,才是工作的意義。」或許人生智慧莫過於此,就像他說的:「過多想法上的包裝都改變不了人要過生活的事實,支持生活最基本的資源就是靠收入打基礎,能夠穩定過日子,工作自然也會有其發展,一如執行長所言,與其給自己貼上一張又一張的標籤,強壓自己面對一個不可預見的未來,還不如正視眼前的生活,讓日子過下去才是真的。」
工作不為別的,為的是家人,為的是讓自己可以走更長遠的路。
紀香語錄:
如果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那就不要理會週遭雜音干擾,不顧一切奮力朝心所嚮往的世界飛去,直到聲音越來越小、紛擾越來越模糊,不斷的突破再突破,最後映入眼前,將會是只有你才能夠享用的美果。
試讀文2
我想談的不只是失敗,而是一種人生價值觀
第一次寫案子,被客戶打槍,失敗;第一次作網頁,被主管退件,失敗;第一次拜訪客戶,被罵不專業,失敗;第一次上台簡報,緊張沒說好,失敗;第一次投放廣告,策略沒想好,失敗;第一次當主管,人沒有帶好,失敗;第一次招募,沒辦法打中求職者的心,失敗。
很多時候,伴隨著第一次的經驗,通常是失敗;但,只有第一次才會失敗嗎?
拜訪客戶,談論數十次,溝通過無數場會議,客戶就是不願意買單,失敗。行銷計畫做了好幾年,每年都想新的方法突破找新梗,但消費者不願意買單,失敗。公司經營許多年,面對過各種嚴峻挑戰都挨過來,可是卻過不去跑銀行三點半的難關,失敗。募資計畫做了很多次,各種面對投資人詢問的演練都做過,但一上場面對投資人時還是緊張到說不出話來,失敗。
失敗無所不在,小到生活中的不如意,大到事業的興衰。
說實話,我人生中,滿是各種不同的失敗,並不是我特別喜愛失敗,而是自認不夠聰明、不夠有能力、不夠有專業、不夠有智慧。因此,碰上失敗機率比起身邊朋友都要高。過去,將這一切歸咎在「運勢不佳」。可是,真相卻是我忽略自己所造成的各種錯誤,只用自我逃避的思維將失敗歸到運勢上。或許,我運勢沒有想像中差,只是對失敗太過麻痺,導致看不清失敗能帶來什麼學習成長。
俗語說:「失敗為成功之母。」失敗,真的會帶來成功嗎?
每次失敗,總伴隨著各種煎熬與痛楚;像是執行專案時,因為沒做好被客戶退件,甚至半途結案。那個夜晚,除了抱頭痛哭之外,不知道能做什麼。又或者是決定離開三年的創業夥伴,心中的不捨,所有情緒告訴自己徹徹底底失敗,那種由心底湧上來的不甘心、不服輸,比起過去所有累積的痛,都要來得痛徹心扉。甚至是辛辛苦苦製作的設計提案,熬夜三、四天不睡,到客戶那邊只換來一句「重做」,自尊心碎滿地,回到辦公室只想提辭職,過去累積的驕傲全被踩在腳下,好痛。
失敗讓人疼痛,讓人沮喪,讓人心灰意冷。但,失敗會讓人更堅強嗎?
失敗的當下,會令一個人變得脆弱、無力,害怕面對未來事物。我知道誰都不願意碰上失敗,很多時候失敗的來臨通常是意外,也因為許多失敗來的太臨時、太突然,所以很多失敗「怎麼發生的」,當事人可能毫無頭緒。
失敗,會像是心魔折磨著自己。我常想:「如果預期知道失敗會這樣,那我事先不這麼做會不會就避開失敗?」失敗雖然不一定能讓人變得堅強,可卻能選擇將自己的心,鍛鍊得不再因失敗而感到強烈疼痛。
失敗,是一種很不受歡迎卻常發生的事情。
我們無法真正去預測一件事情如何發展,希望能夠降低失敗衝擊,所以會在事前準備很多,將事情做足,目標盡量拉高,拉到自己認為這離失敗已經很遠,有足夠的距離,相對失敗率一定不高。可是,失敗說來就來,一如我們無法預測下一秒會發生什麼,心裡期望值過高,反倒激化失敗所帶來的內心影響。選擇跟失敗相處,變成一種很重要的人生觀。
知道一件事情有百分之七十會失敗,只有百分之三十會成功,那就將心思放在準備面對那即將到來的百分之七十的失敗,迎戰那可能失敗帶來的衝擊,重新設定自我標準,將自己看待期望值的標準,放在適合的水平。等待「可能失敗」的來臨,並以最快速度做好下一步的準備,在失敗之後,立刻往下個可能的機會轉進,直到脫離失敗糾纏,一點一滴收斂,或許,下一次面對的就不再是失敗了。
等待失敗?怎麼不是等待成功而是失敗?
我常跟朋友分享「現在的我,離成功還非常遙遠,或者說根本八字都沒一撇,徹頭徹尾自己依然是個魯蛇,仍舊活在失敗世界裡。」不是我刻意想選擇活在失敗世界之中,而是工作、生活周遭,充滿太多令人容易踩下失敗的變數。例如,一件明明你知道這麼做就是對的,你也做了,但下一秒鐘這件事情卻突然在別人眼中認定是錯的。在對方眼中你做出的是一個錯誤的選擇,你面對自己被別人確定失敗,如何看待自己當初做的決策,其實這些沒有絲毫可參考的依據,失敗就是這麼隨機發生。
越是想要逃離失敗,失敗反而會逼得越緊。
我舉個例子,一個整天活在被嚴厲謾罵世界中的工作者,他成天被老闆用著惡質的言論怒斥,罵到最後,他做的每一件事情,捉襟見肘。因為他害怕犯錯,所以他採取更保守的做法,試圖避免被罵,可是往往卻換來更多謾罵。他失去自己工作的節奏與步伐,僅是計價著自己不想被老闆罵,所以做著那些他覺得不會被老闆罵的事情,可是他或許根本沒想到,他的老闆本身罵人可能就沒有邏輯可言,純粹出自於情緒難以控制,而該工作者原本可以做好的事情,變得做不好,做更差,老闆罵更兇。
失敗,影響最多的是情緒,與其計較著失敗另外一端去追求成功,倒不如訓練自己在面對失敗時的情緒,是否能因為一次又一次歷練,變得更加成熟與穩定。每次痛過,告訴自己「痛,不過就是痛」,痛過可以再來一次。真的很痛,那就記起這次的痛,把痛裹起來,用心來包覆、用心來治療,將傷口治癒,鍛鍊自身心力,培養自身毅力,建立面對失敗的認知。
失敗,是一種生活觀,也是一種價值觀,是一種長年累月下來,自己看待自己的一張體檢表。檢視過去每一分每一秒,發生在身上所有的一切,那些不論是有形的獎勵或是無形的責罵,都成了累積與形塑自身的印記,而這些印記通常都是由大量失敗累積而成的。
不要只想著成功,只要想著面對失敗、習慣失敗,然後繼續奮鬥。或許有一天,你應付的不再是失敗,而是期盼已久的成功,成功也是經常突然就來的。
紀香語錄:
如果你人生有很大的志向、抱負或是夢想,請不要因外界影響而自動縮小格局。積極的去思考怎麼具體實現,而不是想像有多少障礙困難在前方。勿忘初衷,別忘了曾經充滿勇氣的自己。
試讀文3
換個磁極不再相斥──從個別主觀進入團隊合作
「為什麼又要我做企劃案?我來這邊不是寫企劃的!按照我的資歷,應該要在這公司做更有意義的事情吧?」我憤恨不滿的跟主管抱怨。我不懂為何企劃案總會輪到我寫,而這份工作看起來像是文書作業在幹的鳥事,一點意義與價值都沒有。沒理由用我多年的資歷與經驗,耗在辦公桌上發想製作企劃案吧!企劃工作不外乎在整理相關部門的想法,彙整過後再重新組織歸納,將原先抽象沒有聚焦的各種想法,收斂到特定主題、主軸上,給大家一個討論的方向,令不同的部門之間能有書面的討論依據。
主管面有難色回我:「你也知道……公司裡沒有幾個人會寫企劃案,大家平常也都很多事情要忙,你會寫,當然就你來寫,不然交給別人寫,沒寫好又耽誤大家時間,你也會被影響,這得不償失對大家都沒好處。」我依然憤恨不平的說:「那是這公司的人能力要提升,不能因為我可用就只用我吧!我還有更多重要的事情能做,不是成天在這邊幫各單位畫表格、寫企劃!這根本就浪費了我的才能!」氣到滿臉通紅,在主管辦公室裡大聲咆哮,這種尷尬的現況,主管承受好一陣子,可是卻遲遲未改。
看自己不容易看透,看別人或許相對能夠看清你的問題。
曾有一位同事,她畢業三年,做過行銷、做過企劃、做過業務,短短三年換了四份工作,在她應徵時,我問她:「妳三年內換了四份工作,而行業別少說換了三種,有特別的原因嗎?」她回我:「工作學不到東西,主管不夠積極,在公司感覺不到未來,受不了那種呆板又像公務人員的文化。」我有點驚訝她如此坦白回答,我又問:「妳從這四間公司,獲得最多的是什麼?」她直接回我:「人不要佔著茅坑不拉屎,該積極做事就做到底,哪有那麼多理由跟意見來推託,我想要做事,不是被搞事。」
我決定給自己一個機會,試著跟比我還要有主見的人一起工作。
她工作的前三個月,表現相當優秀,很多事情主動、積極,一如她所描述。她熱衷處理每一件事情,所有工作到她手上,都可順利完成。但大概到第五個月左右,開始出現一些狀況。有一天,她特別找我談:「我覺得這份工作不像是我要的,工作太多太雜,學不到東西。」她有點不滿的講,彷彿我再聽下去,應該會聽到她要離職的請求,我不解的問她:「具體來講,妳想學什麼?妳覺得做什麼才有收穫,我跟妳討論看看工作怎麼調整。」她委屈的回答我:「每天做雜事哪有時間想,我怎麼知道在這邊還能做什麼,一下做那個一下做這個,工作雜亂,搞得我也不清楚每天來公司的目的是什麼。」感覺要再談下去她可能會提辭職。
「這禮拜我讓妳決定自己要做什麼,以及不做什麼,好嗎?」
她似乎認同我的做法,於是點頭答應了我。隔天一早才一腳踏進公司,她立刻找我進會議室,她問:「工作由我決定嗎?但方向呢?我要朝哪邊去做?」我問她:「妳想往哪個方向走?從妳的觀察,公司現在用得上什麼?」她想了想,帶些猶豫的回我:「走行銷好了,或是公關也可以,這我以前做過,我來做看看。」我答應她,沒多過問,只有一個要求:「好,請妳一週內將本月概要工作計畫提供讓我參考看看,至少讓我清楚知道妳接下來打算做些什麼,好嗎?然後妳現在手頭上的事,交給另外一個人吧,由他去負責。」她點頭示意好。
一週過去,我沒看到計畫。兩週過去,還是沒有看到計畫。我好奇問她:「當初說好要提的工作計畫呢?」她相當不滿的回:「還在想啦!這公司能做的事情那麼多,我又怎麼知道從何下手,而且行銷本來就不是我負責的,我又從何得知該不該做?」我有點無奈回她:「那妳第一個禮拜就該提出來吧?」她又更憤怒的回:「第一週才剛開始,能提什麼問題?想都還想不出來,我又該怎麼跟你講?才給人一個禮拜的時間,是能提什麼工作計畫?」我有點不高興的告訴她:「不懂,妳可以問;不會,妳可以說;不做,你可以講,但什麼都沒有,妳不覺得不該嗎!」她敷衍了事般的回:「好啦、好啦,會再給你。」
從那天之後,她做事明顯變得消極,常成為部門裡的負面指標。很多事情到她手上就沒有下文,而我要的工作計畫依然沒有看到。直到有一天,她在會議上被另一位同事詢問工作進度,她脾氣整個上來,大聲咆哮的說:「你們只會想來要東西!有沒有想過別人做這些要時間?考慮一下別人的心情好嗎?」同事被她激到也跟著冒火,正想要回嗆時,我擋住雙方,我說:「妳是做了,然後還沒有做完嗎?」她沒有回答。我換問另外一位同事:「你請她做這件事情時,有跟她討論過要完成的時間跟內容嗎?」同事點點頭回答有。
我留下她,兩人在會議室裡,我問她:「怎麼了?妳還好嗎?」她近乎崩潰的跟我說:「我根本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更不清楚自己這樣做下去會怎麼樣,我不甘心一直都是做這些事情,好像這份工作不是我要的,而且同事們之間的相處都讓人特別難過,我知道我值得更好,應該要做更有意義的事情!」我還是很平靜的問她:「那我請妳決定做什麼事情,妳有做嗎?」她哭著說:「沒有。」我又問:「為何沒做呢?」她很坦白的回答我:「我不知道該怎麼做…。」
「我也跟妳一樣,曾經因為寫企劃案一事,跟主管吵過架,我認為自己能力不止如此,應該可以做更有意義與價值的事情,而非成為部門與部門之間的文書作業人員。」我帶點尷尬的微笑,跟她說到那段過往。她問我後來怎麼了,我說:「當年脾氣很差,但大家都得忍受我,因為知道企劃案我寫得比較好,可是隨著時間拉長,企劃案因我暴怒不停的反應則寫的越來越少,同事相對越來越疏離我。最後,主管把我叫去辦公室。」「主管跟你說了什麼?」女同事好奇問我,我回她:「主管說我現在幾乎沒有工作,企劃案也不用寫,公司也找不到理由再雇用我,那天成了我最後一天上班的日子。」
同事順著說:「是公司不會用人!」我苦笑回她:「或許吧,但我有更多不同的體會。」「工作,不是自己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而是公司希望你做什麼,你才有機會去做。我的體悟是工作並不存在兩全其美這種事,像是別人看上我最有價值的事情,我卻不放在心上,只是眼巴巴望著我根本拿不到的機會,然後像砲火四射般的傷害周遭還願意把我當同事的人。如果有一件事情你很擅長,但你不想做,沒有人可以強迫你,但既然你要領那份薪水,公司也期望你能做這件事情,那就是你做這份工作的價值所在,即使你不一定認同。」
「那你不就變成奴才!只是應付公司!沒有自己的想法啊!」同事說。
「奴才、蠢材、人材,都是個人主觀認定的。」我嘆口氣說。主管在我離開公司前,最後向我提到:「你可以選擇不要這份工作,你有權利不做公司要你做的事情,當然公司也有權利不發薪水不雇用你。你要明白一個道理,公司並不負責你未來人生,你對自己的期待是你家的事情,公司沒有責任或義務幫你實現那些可能,是你自己把很多想像附掛在公司上,但公司並不需要為你鋪路。反倒是你的貢獻能替公司帶來多少成長,讓公司發展到更好的成就上。你只考慮自己,成天抱怨也不會替自己增加收入,還不如將這些力氣,用在你覺得有意義的事情上,或許有天收入還會增加。」
聽完主管一席話,回家後悔不已。因為我並不討厭公司,也不討厭那份工作,完全沒想要離職的念頭。我只是討厭自己沒辦法成為一位更有用的人,而這些全出自於我過度與莫名的期盼與想像,只是一昧給自己畫下框框,限制自己卻忽略現實在哪,直到完全迷失自我,眼高手低沒搞清楚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這所有一切要付出的代價,就是失去一份我還算喜歡的工作。我再也無法換回同事、主管、老闆的信任,只留下人們對我的不滿。那天之後,我慢慢理解,很多事情做就是了,不論自己喜歡或不喜歡,在某個時間點出現要我做的某些事情,肯定對未來的我具有某些意義,即使不知道意義何在,也得靠自己去探索挖掘。
你不是不行,只是現在還輪不到你表現,時機到了,自然就會讓你證明你行。
紀香語錄:
事情不要計較大小、高低,願意做、能夠做,都要試著去做,只要做了,所有的不可能都將會變得可能。格局,不是用眼睛看,而是身體力行的體現。
試讀文1
工作的意義,你曾追尋過嗎?
轉眼間,從學校步入職場已經十六年,回顧這十六年,看到許多自己的荒唐、無知、徬徨與天真。同時,再看看那些即將從校園畢業的準社會新鮮人們,或許同樣對未來的工作有著相似感受。只是我們相隔十多年的差距,彼此已在不同的人生和工作階段,心境應有非常大不同。
過去,我曾猶豫著問執行長:「是什麼東西驅動著你,讓你可以每天幾乎不睡,熬到半夜兩三點還在處理客戶郵件,甚至凌晨四五點依舊在線上,記下每個部門、每位主管的交辦事項?」我滿是疑惑問他。趁著他還沒回答,我又問:「你不...
作者序
表面看到的自信,是包覆過度的自卑
印象中,最後一次媽媽陪我做作業是在國小二年級。遇到算數卡關時,她沒心情陪我算,那天之後,在學習這條路上只落我孤零一人。家人不大愛管我成績好壞,對他們而言,放棄一個沒學習天份的孩子簡單多了。當時還有分班制度,我被分到的班不太好,老師不抱持著期待,僅用機器人般的死板教學對付我們。通常考試沒考好就是拿椅板猛敲掌心,而我就是那個一週沒被敲個五次不過癮的人。學習,不過就是義務,不具任何意義。
家,一次又一次搬,國小班上同學沒幾個熟悉,大概每兩年搬一次,每兩年就得重新認識新朋友,我沒有權利說「不」,父母之間的爭執,身為孩子的我們無法理解。轉校後,學校老師無法銜接我跟弟弟的學習狀況,不清楚我們學習上的優點與缺點,導致班導師沒辦法替我們的課業多做些準備,只能要我跟弟弟硬是跟上學習進度。然後,沒跟上沒學好,老師再來板子伺候。那種面對學習的無力與無奈,徹底將人推到深淵。
學習成了我的死穴。不知何種緣故,我無法靜下心來看書,書看不下去,多翻個兩頁或多看幾個字,心情就會變得混亂、腦袋就像漿糊般,全黏稠在一起。後來,媽媽看我成績常吊車尾,再加上智力測驗未達一般人標準,特別把我抓去給醫生檢查,這才發現我有學習障礙。除了成績糟糕,附加性別錯亂,老媽聽醫生說出這輩子想都沒想過的疾病名稱,對我的未來不再有更多期待,僅僅叮嚀著:「你只要當個不作惡、善待別人,懂得感恩的人就夠了。」
念五專機械工程科時,專三起有工廠實習與電腦製圖課程,在令我興趣缺缺的多數課程之外,唯獨這兩堂課給我可以專注學習的機會。好幾次,我在學校工廠待很晚,從下午一點的課程一直待到晚上七點。手上拿著鐵塊對著研磨機一直打磨,像個機器人一樣,呆站在機台前面,腦裡胡思亂想,不停反覆倒著降溫水,再重新把鐵塊的表面磨出我想要的光澤。我不斷問著自己存在的意義。
有次工廠實習課老師好奇的跑來問我:「為什麼下課不回家?不跟同學出去玩?你們這年紀應該大家都會去唱歌、打撞球或保齡球,甚至是把美眉,你怎麼沒跟著去?」我一時沒反應過來,後來才意會到老師在跟我講話,我才回:「同學不想找我,他們覺得我很怪,應該沒人把我當朋友,而且不被他們欺負就很好了,他們怎麼可能找我一起混。」老師再問:「為何不回家?」我靜默一會兒,帶點苦又澀的反應。
「老師。我不知道回家能做什麼,家裡沒人在乎我。我也想回家,可是一回家就會跟爸媽吵架發脾氣。我不懂自己能幹麻,只會打電動,但我玩過的電動都破關了,沒電動想玩,留在學校感覺好像比較有事做。」老師拍拍我肩膀,他問我有沒有興趣了解學校的車床、洗床。我一直很想看看機器運作的方式,老師特別露了一手給我瞧瞧這些機台神奇之處。那一晚被關心的感覺,暖暖著停留至今。
老媽騎了快十年的50cc 迪奧(DIO)機車,以一萬五千元賣給我。機緣巧合下,因為十年老機車問題多,需要常修理更換零件,不得已只得反覆光顧機車行,間接跟機車行老闆感情越來越好。我常下課後跑去機車行跟老闆泡著學修車。機車行裡的人們,彷彿代替父親的角色陪伴我,即使我很清楚知道不是這回事,可是卻在那流連忘返。因為我知道在機車行,有我容身之處。
機車店老闆問我:「每天來我們店裡,是看上我女兒嗎?」聽到這樣的話,我的臉瞬間立刻發紅的回老闆:「當然不是!完全不是!」老闆又問:「那你晚上不回家,不念書,幹嘛一直來我機車行這裡?」我沒有回答老闆,只是默默的繼續拿著手上的十字六角板手,動手拆裝引擎。心裡沒說出口的是:「老闆,你就像我爸爸,你給了我想要的父親溫暖,你對我的體貼與包容,讓我知道活著的意義,你的機車行就是我第二個家。」
懵懵懂懂間,轉眼長大成人,步入二十歲。面臨要進入職場的壓力,老師分享過來人的心得:「你們未來頂多做黑手,吃得飽、穿得暖、餓不死,想要發大財不可能。」心裡的不甘再次湧上心頭。所以,專科四年級時,我跟著鐘老師架設區域網路並裝修冷氣,弄懂熱力學原理;陪著劉老師在流體力學的教室聽他透過佛法闡釋人生道理,甚至用哲理的方式重新看待流體世界所帶來的另類哲學觀點。
那段時間,從未想過這些不起眼的點點滴滴,能對未來有何深遠的意義。
有一次,劉老師帶我到自動化實驗室看學長們的專題製作,他們做的是十字向立體輸送帶,老師問我:「看這專題,你看到什麼?」我不懂劉老師的問題。老師重問一次:「輸送帶怎麼運作?」我就照著看到的東西跟他描述一次。老師告訴我:「人生就像這十字道路,選擇的當下你或許只能往一個方向去,但隨著時間流逝,有一天你或許又會經過這十字路口,往原先沒有選擇的方向走。」
老師再解釋:「我知道你很徬徨,害怕未來,畢業後是一種選擇,但不是唯一的選擇。不用害怕做出選擇,終究有一天,選擇會再找上你。那時你或許會看到不同的景色,做出其他選擇。而你,不論過得好或壞,都不該改變那個原本心中的你。莫忘初衷,最真實的你一直都在這,沒有改變,要相信自己。」現在想想,老師一番談話早已在腦海裡萌芽,只不過當時無法意會。
劉老師說:「不管到幾歲,我們無時無刻都得面臨選擇。在十字路口選定方向後,或許結果不如預期,但你別擔心,也許當下不好,可能有機會在未來變好。堅定活著,堅忍熬過每個苦難,不要放棄活著的念頭,哪怕一萬個選擇都做錯,只要碰上一個好,你自然會發現世界的美好。即使毫無自信,充滿自卑,以為所有人都看不起你時,想想有我在,我始終挺你、在乎你。」我當下在實驗室裡淚崩,老師有些尷尬的要我去廁所洗洗臉,叫我別再哭了。
後來準備畢業與就業,一如老師所說,面臨人生十字路口,不知道該往何處。當時看上網路熱潮,是我心之所向,秉持著嘗試、不輕易放棄的覺悟,或許就像老師所說,能發掘到原先所不知道的路。於是我學習了繪圖軟體,向網路上的前輩們學習繪圖、製作網站,甚至畢業後藉由鐘老師的要求,持續在3D軟體操作上試做一些模型給他,幫他做些專案,間接累積相關技能。這段學習過程,讓我見識到世界的寬廣與宏大。
因為知道自己做得差,離前輩們的作品水準還很遙遠,離他們追逐夢想實踐的能力,尚有很漫長路程要追。我再次進入自我麻痺的世界裡,每天重複做著相同的事情,靠著一股堅持不輕易低頭的決心,強迫自己長時間操作電腦,找出軟體使用脈絡以及邏輯。我用電腦軟體跟自己對話,坐在電腦前不停的畫、不停的做,想像著要怎麼做才能設計出漂亮精湛的作品,不斷嘗試、一再挫敗。
覺得自己差不多準備好了,終於敢拿出勇氣跟他們分享我的作品時,從留言板上看到他們一句又一句的留下心得與感想。我的世界,人生的視角,才開始轉變,停滯不前的想像,早就消失的妄想,猶如齒輪般開始轉動。那個我早以為錯失的十字路口,又重新出現在我面前給我選擇。我終於領悟到劉老師當初所講:「不要害怕做出選擇,即使錯過,未來還是有機會重新來過。」
學習這條路上,至今正式邁入三十八年,我還是戰戰兢兢持續著。謝謝你們,謝謝有你們幫我拼湊這塊原本不完整的人生,完整了它。
織田紀香
表面看到的自信,是包覆過度的自卑
印象中,最後一次媽媽陪我做作業是在國小二年級。遇到算數卡關時,她沒心情陪我算,那天之後,在學習這條路上只落我孤零一人。家人不大愛管我成績好壞,對他們而言,放棄一個沒學習天份的孩子簡單多了。當時還有分班制度,我被分到的班不太好,老師不抱持著期待,僅用機器人般的死板教學對付我們。通常考試沒考好就是拿椅板猛敲掌心,而我就是那個一週沒被敲個五次不過癮的人。學習,不過就是義務,不具任何意義。
家,一次又一次搬,國小班上同學沒幾個熟悉,大概每兩年搬一次,每兩年就得重...
目錄
自序 表面看到的自信,是包覆過度的自卑
導言 紀香職場生存教戰金律
➨【職場工作性格一分鐘立即測】
Part1.【找對位置,就定位】-認清自我,比寫好履歷更重要
1. 工作的意義,你曾追尋過嗎?
2. 心不想,事不會成
3. 勝者與強者誰比較優秀
4. 能力與態度哪一個更重要
5. 呼口號不難,真正困難的是你的具體行動
6. 烏托邦裡沒有草莓──給實習生與菜鳥的話
7. 是工作找到你,還是你找到了工作
8. 面對期望值,是公司爛透了……還是你
Part2.【減少抱怨,求經驗】-改變思維,就能改變現況
1. 第一份工作教會我的事
2. 那段潦倒落魄又無光無色的過往
3. 我想談的不只是失敗,而是一種人生價值觀
4. 面對挫折、解決挫折、習慣挫折
5. 辭職離開,能夠解決問題嗎?
6. 抱怨不會改變現況,真正能改變的是你的行動
7. 失業感覺糟透了?都是自找的
8. 換個磁極不再相斥──從個別主觀進入團隊合作
Part3.【邁向目標,能妥協】-突破不是用說的,而是要行動
1. 當找來的員工都可以替換,真正要換掉的是你
2. 經營管理,關鍵在人的溝通協調
3. 想要別人認同你的專業?閉嘴,做事
4. 合作不是拉扯,是一來一返分寸的收放與拿捏
5. 成為優秀的專業人士之前,先學會做人
6. 小事做大,大事做無
7. 信念,單純的向目標邁進
8. 指導棋你會下嗎?當主管該做的準備
Part4.【不斷學習,能順勢】-沒有完美決策,但有最適方案
1. 不懂要學,而不是裝懂
2. 解決問題的唯一辦法
3. 成為開創性人才,首重突破限制框架
4. 要在工作中尋開心,免了吧!
5. 人們在乎的是你的能力,而非名片上的頭銜
6. 遠離這十件事,你就不會是職場白目人
7. 人生到達的高度,由你的好奇心決定
8. 不被框限,不被唱衰,看重自己勇敢驅策向前
Part5.【取得信任,換位思考】-以整體眼光隨時準備與人互補
1. 不要認為現在的員工不好,新找來的就會比較好
2. 績效管理KPI制度的盲點
3. 那些無法用數據量化的工作品質
4. 從一群爛人裡面,挑一個比較不爛的
5. 上任主管前,先確定你瞭解主管的職務嗎
6. 將帥無能,累死三軍
7. 管理不是一個念頭起了就能擔
8. 訂定目標好比馬拉松,要懂得配速
自序 表面看到的自信,是包覆過度的自卑
導言 紀香職場生存教戰金律
➨【職場工作性格一分鐘立即測】
Part1.【找對位置,就定位】-認清自我,比寫好履歷更重要
1. 工作的意義,你曾追尋過嗎?
2. 心不想,事不會成
3. 勝者與強者誰比較優秀
4. 能力與態度哪一個更重要
5. 呼口號不難,真正困難的是你的具體行動
6. 烏托邦裡沒有草莓──給實習生與菜鳥的話
7. 是工作找到你,還是你找到了工作
8. 面對期望值,是公司爛透了……還是你
Part2.【減少抱怨,求經驗】-改變思維,就能改變現況
1. 第一份工作教會我的...
商品資料
出版社:方舟文化出版日期:2017-03-03ISBN/ISSN:9789869395540 語言:繁體中文For input string: ""
裝訂方式:平裝頁數:288頁開數:14.8*21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