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生能重來一次,這樣活更有意思:
挑食有理,翹課無罪,揪團去看原子彈試爆!
全世界最幽默的旅遊作家最爆笑的青春血淚史!
●【雷公電影負責人】李崗、【格林文化發行人】郝廣才、【作家】張國立、【網路家庭國際資訊(股)董事長】詹宏志◎熱血推薦 ●按姓名筆劃序排列
●橫掃8大暢銷排行榜!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讀者4顆半星壓倒性好評!
你再也找不到一群人,
比他們更樂觀、更充滿熱情、更懷抱夢想……
也再不會有那樣的年代,
人人都是貓王,家家都是你家,滿街都是超級英雄……
全世界最幽默的旅遊作家比爾‧布萊森這回不旅行了!他說,踏遍全世界才發現,原來最有趣的地方不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而是在家鄉──那個黃金年代的美國!
在「超級英雄」的豐富想像中成長的布萊森,自封「閃電男孩」,一心一意只想征服壞人和他心中那群「白癡」朋友!而透過這個貪玩但觀察力過人的男孩目光,我們看到了一個快樂又滿溢著希望的時代──儘管現實生活過得苦哈哈,但大家對「未來」卻依然充滿信心和美好的想像:也許將來能看到海底城市;也許會發明能夠變成船隻或潛艇的兩棲汽車;也許會出現可以把人自動送到學校和辦公室的人行道……
另一方面,整個社會也充斥著好笑到近乎恐怖的樂觀氛圍,大家認為什麼都是好的、無害的,一切都會往好的方向前進:菸酒碰愈多愈好;鞋店會提供「X光掃描腳型」的優良服務;朋友相約一起去欣賞「原子彈」煙火……
那樣歡樂的氣氛,如今看來依舊教人覺得不可思議!至於當年的「閃電男孩」以及他的脫線家人和白癡朋友們,半個世紀後落得什麼「下場」呢?哈哈,你絕對想不到!
作者簡介:
比爾‧布萊森 Bill Bryson
一九五一年出生於美國愛荷華州,畢業於美國德雷克大學。曾任職於倫敦《泰晤士報》與《獨立報》,同時也為《紐約時報》、《君子雜誌》、《GQ》與《國家地理雜誌》等刊物撰文。在英國居住長達二十年後,遷居美國新罕布夏州的漢諾威市,之後又於二○○三年搬回英國,現與妻子和四個小孩定居於諾福克郡。
布萊森以旅遊文學聞名,幽默嘲謔的風格堪稱一絕,備受讀者喜愛,作品包括《澳洲烤焦了》、《哈!小不列顛》、《歐洲在發酵》、《一腳踩進小美國》、《別跟山過不去》、《請問這裡是美國嗎?》等書,本本均高踞暢銷排行榜前茅,其中《哈!小不列巔》更獲英格蘭讀者票選為「最能深刻傳達出英國靈魂的作品」!他興趣廣泛、多才多藝,另著有榮獲艾凡提斯科學書獎和「歐盟笛卡兒獎」科學傳播傑出獎的科普讀物《萬物簡史》,以及語言學方面的《布萊森之英文超正典》、《布萊森之英語簡史》、《美式英語》等書,均獲得很高的評價。
由於布萊森對文學和教育界貢獻良多,二○○三年被英國德罕大學任命為榮譽校長,並於二○○七年榮獲都柏林大學文史學會頒發「詹姆斯‧喬伊斯獎」。
譯者簡介:
林靜華
輔仁大學歷史系畢業,獲一九八○年行政院新聞局「圖書著作金鼎獎」,曾任職聯合報系、歐洲日報編譯組副主任,現專事翻譯。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好評推薦︰
「比爾‧布萊森這本令人拍案叫絕的五○年代美國中部童年回憶錄,充滿了機智、內涵與刁鑽的青少年幻想,堪稱為美國國寶!」──【美國NBC新聞主播】湯姆‧布羅考
「布萊森諷刺各種文化現象的技巧無人能比,但他的風格幽默、熱情洋溢,能使人在爆笑之際忘了生氣。」──【華爾街日報】
「布萊森以敏銳的觀察力和令人噴飯的爆笑方式描寫美國。」──【舊金山觀察家報】
「作者分享了他上個世紀中期在美國中部的回憶,當時大家還認為抽煙對健康有益、覺得添加了蠟的糖果很好吃。現下的青少年將會為當時的天真、與世隔絕感到驚嘆。」──【學校圖書館期刊】
「布萊森將鄉愁、機智、誇張的語氣結合起來,再現了他五○年代的童年。」──【寇克斯評論】
「布萊森再度帶我們漫步走過另一個可愛的地景。他的文字風趣又有點惱人,震驚中帶有諷刺,並且適時流露出溫馨的善意──這三個元素最後混合成迷人的文體。」──【泰晤士報】
【推薦文】《童年,是秘密
文/ 張國立
當我正看著比爾.布萊森的新書時,老婆在飯桌上教她的外甥女寫功課,當然,這個叫「美眉」的三年級小女生,聽著窗外公園裡某基督教團體園遊會傳來的歌聲,面對造句與一整行一整行得一筆一筆寫出來的功課,充滿了無奈。她每三秒鐘用手指梳理長髮一次、每五秒幌一次右腳、每二十八秒轉頭對我扮鬼臉一次。老婆顯然瀕臨發怒邊緣,她壓下所有的火氣,用聽似溫和的口吻說:
「美眉,以前二姨和大姨、三姨放學回家都馬上寫完功課,晚上在盞小小燈泡底下繼續念書耶。」
此時三年級的美眉誇張地嘆了口氣,她抬頭用無辜的眼神望著二姨說:
「人家要喝水,要加冰塊。」
三公尺外另一張桌子旁的我,忽然有如被閃電擊中,什麼,我親愛的老婆小時候那麼用功?她究竟懂不懂「童年」的意思,或她根本在欺騙美眉、欺騙我、欺騙她自己?
我的童年呢?功課,嗯,想起來了,我的書包不見了。從學校回家(台北市吉林路的長安國小到林森北路的欣欣大眾百貨)這段路上,我得應付起碼五攤的聚會,先在學校操場想法子一大腳把足球踢到法國去,讓三年級的小鬼哭著喊,老師,他把我們的球踢不見了。再到校門口向掛在腳踏車後座的兩桶冰淇淋,流起碼兩公分長的口水。接著轉到新生北路和長安東路口(如今的建國高架橋底下),打半個小時的躲避球。眼見天色不對勁,才趕緊回家,不幸地,必然在林森北路與南京東路口前遇到大頭,兩人滾在地上幹一架,直到我啃他剃得發青的大頭,事情才在他的哭聲中結束。到家門口,先溜到隔壁沈伯伯家的後院,攀上牆偷瞧老媽回來沒,或她看起來心情怎麼樣,我再大搖大擺正式回家。
推開門我這麼說:
「媽,我回來了。」
別小看這幾個字,要講得理直氣壯,充滿朝氣與自信,如此老媽可能忘記要我的成績單,可能忘記先揍我再開飯的張家儀式,但這天她把我從頭到腳瞄了五百遍,才用我老婆對她外甥女的類似口吻說:
「你的書包呢?」
那個書包從此消失,沒有被我找回來,也沒有仁人君子撿到後送去警察局。為此,我付出極為慘痛的代價。
摸著剛被雞毛撢子刷了十下的紅腫屁股,我仍得出門去找書包,沈伯伯坐在他家門前乘涼看報,見到我就笑得剛鑲的金牙暴現於黃昏之中,閃射出刺眼光芒。
他笑著說,小傢伙,這回又闖什麼禍?
沒理他,我得在晚飯前設法找回書包,任由沈伯伯在我身後嘲笑。喔,我還聽到他自顧自在那裡跟唱平劇似的:
「童年,童年呀。」
那個書包代表我的童年,它的失蹤也跟童年一樣,從此一去不返,只有在心情最平靜的時候,才能偶而想起那個時代,它意味的是活力、自由、不知不覺掛上嘴角的微笑,與,最後的失落。
因為失落,我們經常將童年藏起來,除非最親近的人,否則絕不公開,這是為什麼在孩子眼中,父母一生下來就是大人,不知道他們也曾假裝感冒不上學,不知道他們甚至有個類似大頭、阿呆的綽號。
童年,是秘密。
看過比爾.布萊森作品的人大概都知道,無論歲月在身上增加多少脂肪、奪去他多少頭髮,他永遠都是個長不大的大孩子。他習慣性將吃苦當冒險(在旅程之中)、將歷史當成趣味的數據(在整理資料時),那麼這個人的成長過程想必很不堪回首?終於布萊森不怕他孩子甚至孫子的譏笑,公開了他童年秘密,寫在《閃電男孩的輝煌年代》裡。
二次大戰是人類最接近滅絕的時刻,幾千萬人死在戰場,猶太人與中國人慘遭大量的屠殺,不過在戰後,卻也是人類共通經驗最接近的時候,新的生活用品不停闖進我們的家庭,好奇之外,也使我們首次體會,原來無論處於地球哪個角落,人類正大步地朝彼此靠近。
於是當布萊森幻想自己是漫畫世界裡的閃電小子,以他得到的「威力聖戰袍」凝聚出「閃電能量」,消滅掉他討厭的傢伙時,我則披著從家裡扯下來的窗簾,跳躍於如今台北中山北路的老爺酒店屋頂上,手中的木劍朝天空一指,把萬惡的小學老師電擊成烤了三小時後的小木偶。喔,那時的老爺酒店是排二層樓的舊公寓,都有閣樓、都有天窗,而且還都是我同學家,所以他們的屋頂就成為一代英豪張阿呆行義仗義的地方。
當美國眾議員麥卡錫藉著反共招牌而推動白色恐怖時,小布萊森感受到這股無形壓力,卻擔心的是送報途中哈德曼家的那頭叫杜威的狗。他每天必須想法子躲開杜威,然後得到之後輕鬆的二十四小時,第二天早上再設法跑給杜威追。
那時遠在台北的張阿呆被調查局約談,那位叔叔這麼問:
「你怎麼有這張郵票?看得懂上面寫的字?」
我趕緊用有限的字彙,顫抖地念出:毛澤東是人民的紅太陽。
「你們看,」叔叔對著我老媽、我老師、我所有的親戚朋友和鄰居說,「共產黨都已經滲透到這個小朋友的腦殼裡了。張小朋友,告訴我,你們班上有幾個集郵呀?」
我沒有告訴任何人,其實那時我很慚愧,不僅因為我把全班的名字都給了叔叔,腦海裡更出現電影中飛機轟炸城市的畫面、出現電視新聞裡美國試爆核彈的畫面、出現我媽邊哭邊拿著掃帚打我的畫面。啊,萬一哪天共產黨打台灣,竟然全是我的錯。白色恐怖那麼具體,它在同一時期出現在世界各地,像感冒、像小兒痲痺,像,電視機,也像電影裡男女主角,在幾個世紀人們的引頸期盼中,竟然真的親嘴了。
布萊森在十三歲時試圖於年度市集的表演帳蓬內,看看脫衣舞娘脫衣後的舞踏。不幸那年只准十四歲以上的人買票。他痴痴等候一年,當他滿十四歲時又去排隊買票,卻見售票處貼著告示,十六歲以上才能觀賞。
女人,對於那個時代的男孩,是另一種月亮,高高掛在那裡,始終無法仔細看清它的模樣。畢竟布萊森混了進去,使他對真實世界有了體認,一如我在許多年前,一直以為女人的某些部分是像簽字筆抹黑般醜陋,也一如若干年後,某些後進男生以為女人身上真的有馬賽克似的圖樣。男孩的成長過程,如此的相似,不論在太平洋的哪一岸。
照例,布萊森用他詼諧的筆法寫出他的童年,我必須說,當一切都帶著點朦朧、帶著點不確性,乃至於帶著點馬賽克,即使白色恐怖是幼稚,即使披風大俠與閃電小子是大人的夢魘,那仍是最美好的歲月。
這本書想傳達的並非寫實的童年紀錄,而是後現代的自由拼圖。把心胸打開,讓思想飛翔,如同小飛俠,我們都能飛起來。
同時,是的,我的那個書包,說不定它墜入時光隧道,等著我哪一天想通童年並未消失,只是躲在內心深處等著我的呼喚。然後我漂浮在黑洞中大聲叫喊,書包會碰地跳到眼前。沈伯伯的臉也出現,他依然帶著笑容說:
「童年,童年呀。」
名人推薦:好評推薦︰
「比爾‧布萊森這本令人拍案叫絕的五○年代美國中部童年回憶錄,充滿了機智、內涵與刁鑽的青少年幻想,堪稱為美國國寶!」──【美國NBC新聞主播】湯姆‧布羅考
「布萊森諷刺各種文化現象的技巧無人能比,但他的風格幽默、熱情洋溢,能使人在爆笑之際忘了生氣。」──【華爾街日報】
「布萊森以敏銳的觀察力和令人噴飯的爆笑方式描寫美國。」──【舊金山觀察家報】
「作者分享了他上個世紀中期在美國中部的回憶,當時大家還認為抽煙對健康有益、覺得添加了蠟的糖果很好吃。現下的青少年將會為當時的天真、與世隔絕...
章節試閱
第一章 我的家鄉
伊利諾州春田市(美聯社電)──伊利諾州議會昨日以「效率不彰與經濟因素」為由,解散「效率暨經濟委員會」──一九五五年二月六日《迪莫依論壇報》
一九五○年代末期,加拿大航空公司印製了一本教人如何鍛鍊肌肉的小冊子。我父親很喜歡,有段時期很認真地在實踐。它的概念是:你可以隨時隨地找現有的物體(好比一棵樹或一堵牆),以各種不同的姿勢用力頂住它,藉此調整與強化身上不同部位的肌肉群。由於每個人都可以輕易找到一棵樹或一堵牆,所以不需要多花錢購買昂貴的健身設備。我想就是這點吸引了我父親。
不幸的是,他在飛機上也做這種運動。當飛機升空飛行一段時間後,他會慢條斯理地走到空廚,或是緊急出口這些空間較大的地方,擺出彷彿要推動一部沈重機具的姿勢,用他的肩膀或背部用力頂著飛機的內部機體,偶爾停下來做深呼吸,再繼續嗯嗯啊啊做他的肌肉鍛鍊。
由於他的舉動怪異、莫測高深,看起來彷彿是要在機身上頂出一個破洞,自然會引起關切,坐在附近的客人莫不讓視線越過架在鼻梁上的眼鏡上方,觀察注意著他。空中小姐也會從廚房探頭出來看,但是緊張歸緊張,她似乎謹記她在受訓時聆聽的教導,不會一下子就貿然採取行動。
父親發現有人看他,他就會直起身子,面帶親切的微笑,開始解說這種肌肉鍛鍊的原理,然後再度表演給眼前的觀眾看,當然,他們的注意力很快就轉移到其他地方了。遇到這種情況,他似乎一點也不覺得尷尬,但無所謂,反正我早已習慣了──真的,我是對我們倆和其他乘客、飛機、空中小姐,以及我們在飛行過程中所遇到的一切現象習以為常。
有兩點使我能夠容忍這些事。第一,飛機降落後,父親就很少再有如此傻里傻氣的舉動。第二,我們旅行的目的通常是前往大聯盟的比賽城市,住進城中區的大飯店,然後去看球賽。這是一個很大的補償──呃,事實上,足以彌補全部的遺憾。父親是《迪莫依論壇報》的體育記者。《迪莫依論壇報》在那個年代算是國內數一數二的大報。他時常帶著我往來中西部旅行,有時會開車到蘇市或伯林頓這些地方,但每年夏天至少會有一次帶我登上一架巨大的銀色飛鳥(在那個時代那可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隆隆飛過盛夏的天空,爬上雲端,前往聖路易或芝加哥或底特律這些大城參與主場盛會。對父親而言,這是他的工作也是他的休閒。
棒球,和其他許多東西一樣,在那個年代屬於比較單純的世界,因此我可以和他一起進入球員休息室和待命區,或在開賽前進入球場。我曾經被史坦‧穆希爾摸過頭,曾經把一顆從威利‧梅斯身邊滾過的球撿起來遞給當時擔任捕手的他。我曾經把我的望遠鏡借給哈維‧奎恩(也可能是比利‧霍夫特),讓他把上層看台上的一個大胸部金髮美女好好看個夠。某年炎熱的七月天午後,我坐在瑞格利球場左外野看台底下,悶熱得幾乎令人窒息的球員休息室,觀看坐在我身邊偉大的小熊隊游擊手厄尼‧班克斯在一盒盒全新的雪白棒球(附帶一提,這是人間味道最香的東西之一,值得在它旁邊流連)上簽名。我自動自發地把每一顆新球遞給他,這個舉動雖然延緩了他的簽名動作,但他依舊每次都面帶微笑向我道謝,彷彿我幫了他一個大忙。他是我見過最親切的人,那感覺就好像和上帝作朋友一樣。
我想像不出這個世界會有哪個時代或哪個地方比一九五○年代的美國更多采多姿。沒有一個國家像美國那樣繁榮。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有二百六十億美元產值的工廠(戰前這些工廠根本還不存在);有一千四百億美元的存款與戰爭債券等著消耗;沒有炸彈的傷害,也真的沒有任何競爭。美國的公司只需停止製造戰車與戰艦,開始製造「別克」轎車與「富及第」冰箱就好了──他們也製造男孩。
一九五一年我搭降落傘來到人間,這時幾乎百分之九十的美國家庭已經擁有冰箱,近四分之三的家庭有洗衣機、電話、吸塵器,以及瓦斯爐或電爐──都是其他國家只能夢想自己擁有的東西。美國人擁有全世界百分之八十的電器用品,控制全世界三分之二的產能。它製造的電力占全球的百分之四十以上,生產的石油占百分之六十,生產的鋼鐵占百分之六十六。人口只占全球百分之五的美國人比世界上其他百分之九十五的人口更富裕。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財富幾乎都是美國人創造的。像一九五四年在美國出售的七百五十萬輛新車中,有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三是美國人在美國境內製造的。美國不需要靠世界其他任何地方便成為全世界最富裕的國家。
在我出生前兩週刊登在《生活》雜誌上的一張照片(印在本書封面內頁與封底內頁)最能顯示那個時代的豐饒與富裕。照片拍的是居住在俄亥俄州克里夫蘭的捷卡林斯基一家人──史帝夫、史蒂芬妮,以及他們的兩個兒子史帝芬與亨利,圍繞他們四周的是一個典型藍領家庭一年消耗的食物,總共重達兩噸半。照片中的食物計有四百五十磅麵粉,七十二磅酥油,五十六磅奶油,三十一隻雞,三百磅牛肉,二十五磅鯉魚,一百四十四磅火腿,三十九磅咖啡,六百九十磅馬鈴薯,六百九十八夸脫牛奶,一百三十一打雞蛋,一百八十條麵包,以及八點五加侖的冰淇淋,而平均每個家庭每週的食物預算是二十五元(捷卡林斯基先生是一家杜邦工廠的運輸部員工,時薪為一點九六美元)。在一九五一年,每個美國人在飲食上支出的費用平均比歐洲人多出百分之五十。
難怪人人都快樂。從來夢想不到的東西忽然間都擁有了,他們無法相信自己的運氣。還有,他們的欲望都很單純。那時候的人如果擁有一台烤麵包機或鬆餅機就會興奮得不得了。假如你買了一台家電用品,你會邀請鄰居到家來觀賞。大約在我四歲左右,我父母買了一台「亞瑪納超大容量」電冰箱,往後至少半年,它有如住在我家廚房的貴賓。要不是它實在太重了,我相信他們會在晚餐時把它捧到餐桌上。每當訪客出其不意造訪時,父親總是說:「喔,瑪麗,『亞瑪納冰箱』裡有冰紅茶嗎?」接著他會轉頭對客人加重語氣說:「通常都會有,它可是一台『超大容量』冰箱呢。」
「喔,『超大容量』呀。」來訪的男客說,一邊揚起眉毛,顯示他很懂得欣賞冰箱的品質。「我們本來也想買一台,但後來還是買了『飛歌牌的確涼』冰箱,愛麗絲喜歡它的『輕鬆拉』蔬果抽屜,而且它的冷凍庫能夠放進足足一夸脫的冰淇淋。它可是『穩得』公司最大的賣點呢,不難想像!」
兩人會相視大笑,然後坐下來喝冰紅茶,再繼續談上一小時家電用品。在那之前的人類從來沒有這樣快樂過。
大眾同時也以獨特的方式期待未來。根據當時各家雜誌的報導,不久的將來,我們會看到海底城市;在巨大的玻璃球內興建太空殖民地;製造原子火車與飛機;個人噴射機;每條道路上會有迴旋式直升機;能變成船隻或甚至潛水艇的兩棲汽車;會移動的人行道能把我們毫不費力的送到學校和辦公室;可在光滑的超高速公路上自動駕駛的圓頂汽車,讓爸爸、媽媽、和兩個兒子(大毛、二毛或大乖、小乖)可以一路輕鬆地玩紙牌,或向乘坐迴旋式直升機從旁經過的鄰居揮手打招呼;或者什麼也不做,只是舒舒服服地坐著,說一些只有五○年代才有,以後便銷聲匿跡的名詞:油印機、電烤肉架、速記員、冰櫃、廉價商店、蕓薹、史蒂倍克汽車公司、內衣大盜、反折式短襪、史普尼克人造衛星、垮掉的一代、雙紙牌遊戲、新力拉瑪電影、麋鹿賓館、皮納克紙牌遊戲。
有些人等不到海底城市和自動駕駛汽車發明出來,但當時也有成千上萬規模較小的發明問世了。假如你能接受刊登在雜誌上的廣告(譬如一九五六年十二月那一期的《科普》雜誌),你就能和其他人一樣自學腹語;學習切肉(從俄亥俄州托利多的國立切肉學校接受函授或個別指導);從事有利可圖的行業──挨家挨戶幫人磨利冰刀;學習如何籌備在家銷售滅火器;一勞永逸解決脫腸的困擾;架構無線電;修理無線電;操作無線電;透過無線電和不同國家,甚至有可能和不同行星上的人通話;改善你的人格,讓你變得更有個性,練成大丈夫堅強的體魄;學習跳舞;創造個性文具賺錢;或者利用空閒時間在家親手做草坪裝飾和其他新奇飾品「賺大$$$」。
我哥哥(他是一個很有智慧的人)有次在一本保證教會他如何發聲的小冊子上,投資了不少本錢。他會先用僵硬的嘴唇說一句模糊不清的話,然後立刻往旁邊跨一步說:「聽起來好像從那邊傳來的聲音,不是嗎?」他還從《機械圖解》雜誌上看到,只要花六毛五分的郵資就可以在家觀賞彩色電視,於是他填好訂購單寄了過去。四個星期後他收到一份郵件,裡面是一張印了許多種顏色的透明塑膠紙,他按照指示將這張彩色塑膠紙貼在電視螢幕上,然後透過它觀看電視節目。
因為是花錢買來的,哥哥不願承認他有點失望,當電視中的人剛好進入屏幕的粉紅色塊,或一片草地恰巧貼在綠色色塊時,他就會得意地跳起來。「看!看!以後的彩色電視看起來就像這樣。」然後他會說。「你要知道,這只是個實驗。」
事實上,彩色電視一直到五○年代末期才進入我們的社區。那時住在聖約翰路的季斯勒先生買了一台很大的RCA Victor牌落地電視──RCA電視的旗艦產品,所費不貲。至少有兩年期間,他家這台電視機是社區內唯一一台私人彩色電視。每個星期六傍晚,左鄰右舍的孩子們都會悄悄溜進他家院子,站在他的客廳沙發背後對開窗外的花圃上,觀看一個叫「我的洋娃娃」的電視節目。我確信季斯勒先生不知道,有二十幾個大小年齡不等的毛頭孩子,靜悄悄地和他一起觀賞節目,否則他不會在花樣年華的茱麗‧紐曼出現在螢幕上時,熱情地對著她自慰。我想這大概也算是一種肌肉鍛鍊吧。
幾乎有長達四十年的時間,從一九四五年到他退休,我的父親每年都會為《迪莫依論壇報》採訪大聯盟冠軍賽(世界大賽)。那是他一年工作中的最高潮。他不但花大錢在全國最大的都市和多采多姿的城市間旅行──只要離開迪莫依,所有的城市都是大都市,而且全都多采多姿,他同時也見證了許多棒球史上最令人難忘的重要時刻,如:吉昂弗雷度在一九四七年的世界大賽中,神蹟似的單手接住狄馬喬的一記直飛球;一九五六年拉森的一場完全比賽;以及馬澤羅斯基在一九六○年世界大賽中的一記再見全壘打。這些歷史陳跡對您而言也許不具任何意義──我想,對現代多數人而言都不具任何意義,但它們都是令美國全民幾近瘋狂的難忘的一刻。
那個時代,美國職棒世界大賽都在白天舉行,因此,假如想看球賽,你就必須逃學或剛好遇上流行性肺疾(「天哪,媽,老師說現在正在流行肺結核呢。」)。無論哪個地方打開收音機或電視機,必定會有一大群人聚集在四周。觀看或聆聽任何一場世界大賽──即便只是午餐時間的半場比賽,都會帶來一種神奇的快感。如果歷史性的一刻你又剛好在現場見證,那麼你會永誌難忘。我父親就有這麼一個離奇的本事,每當這類劃時代的重要時刻出現時他都剛好在現場──當然也包括我們的故事開展時的一九五一年「繁殖」季節(有什麼比這更恰當的形容詞)。
那年在國家聯盟的比賽中,布魯克林道奇隊一路領先,眼看冠軍就要到手了。到了八月中旬,同在紐約城的對手紐約巨人隊忽然士氣大振,來勢洶洶。那個年代,棒球主宰著美國人的心靈,那種盛況是現代人難以想像的。當然,那時候也有職業美式足球與職業籃球,喜歡的球迷也大有人在,但比起棒球則相去甚遠。它們的主要功能是協助球迷度過日漸寒冷的季節直到下一個棒球季開打。而「超級杯」美式足球更是多年以後才問世。全國最矚目的體壇唯一盛事──連你的老母親都知道體壇正在進行的大事,就是世界大賽(美國大聯盟冠軍賽)。其中令美國人永誌難忘的一年,莫過於一九五一年夏末秋初的那幾場比賽。
連續幾個月令人如癡如狂的比賽後,巨人隊忽然士氣如虹,在四十四場比賽中贏得三十七場,打破道奇隊一度所向無敵的領先狀態。到了九月中旬,人們口中談論的都是道奇隊能不能撐到底。全國球迷興奮到幾近瘋狂。當最後一天的比賽結果兩隊平手時,大會立即倉促安排第三場比賽一決勝負。《迪莫依論壇報》和幾乎所有的他鄉報紙一樣,並沒有派駐記者採訪這些臨時加賽,全部依賴無線電的報導。
臨時加賽讓這一全國獨一無二的賽程又多出了三天。前兩戰兩隊平分秋色,於是比賽進行到第三戰,最後的冠軍決定賽。道奇隊似乎有意奪回無敵的美名,輕鬆地以四比一進入第九局,只要再有一次三振出局就大事底定了。沒想到巨人隊的巴比‧湯森偏偏在這個節骨眼擊出一支再見全壘打,不但將兩名跑者送上本壘,自己也跑回本壘得分。湯森那天傍晚在秋日餘暉中石破天驚的一擊,多次獲選為棒球史上最偉大的事蹟。
「道奇隊的救援投手羅夫‧伯蘭克投出一球,寫下了昨天的歷史。」一名參與這場盛會的觀眾這樣寫道,「不幸的是,它寫的是別人的歷史。巴比‧湯森,這個『飛躍的蘇格蘭人』將伯蘭克投出的第二球轟出一支左外野全壘打,這一棒是如此關鍵、如此令人震驚,以致全場頓時鴉雀無聲。
「緊接著,當現場觀眾從這奇蹟似的一刻回過神來後,『馬球球場』雙層看台上的觀眾立即歡聲雷動,震撼了這座已有四十年歷史的老球場。巨人隊奪得冠軍,完成了有史以來最不可思議的大逆轉。」
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我老爸──他竟然出人意外地在湯森這輝煌的一刻躬逢其盛,天知道他是如何說服那個以小氣出名的《迪莫依論壇報》老闆,派他從迪莫依飛了一千一百三十二哩到紐約採訪這場重要的決戰(這在他們數十年兢兢業業的經營中可是一筆前所未有的支出),又有誰知道他是如何在這麼晚的時候還能取得安全通行證,並在記者播報區獲得一席之地。
然而他一定得在場,這是他的宿命。我並非意指巴比‧湯森之所以會擊出那支全壘打是因為我父親在場,或暗示假如我父親不在現場,他就不會擊出那支全壘打。我要說的是,我父親在場,巴比‧湯森也在場,而且又擊出全壘打,種種因緣都巧合地聚在一起。
父親在紐約一直待到「世界大賽」結束,洋基隊以六勝輕鬆擊敗巨人隊後(我猜想,棒球界在一個秋天中大概也只能激發出這麼多刺激吧),他才返回迪莫依過平靜的生活。一個多月以後,在十二月初一個寒冷的雪夜,他的妻子住進「慈恩醫院」,順利產下一名男嬰:這是他們的第三個孩子,第二個兒子,也是第一個超級英雄。他們為他取名威廉,和他的父親同名,但他們一直叫他的小名比利,直到他長大拜託他們不要再這樣叫他為止。
除了那支偉大的全壘打和「閃電男孩」呱呱墜地外,一九五一年不能算是美國重要的一年。當時的總統是杜魯曼,但是不久之後便換成艾森豪。朝鮮戰爭打得如火如荼,前景並不樂觀;朱利葉斯與艾瑟爾‧羅森斯堡夫婦剛遭人指控為蘇聯從事間諜活動,但夫婦二人又坐了兩年牢才被送上電椅;堪薩斯州塔帕卡市的奧力佛‧布朗控告當地學校的校董會,因為他們規定他的女兒必須步行二十一條街,到一所清一色黑人的學校上學,而白人的小孩卻可以就讀於離家只有七條街的白人學校。這個案子就是著名的「布朗控訴教育局案」,是美國近代史上影響最深遠的一起訴訟案,但這個案子一直等到三年後送達最高法院,才為司法圈外的社會大眾知曉。
一九五一年的美國人口有一億五千萬人,大約是目前人口的一半再多一些。那時候沒有州際公路,汽車數量只有現在的四分之一。男人出門一定戴帽子、打領帶,女人在家幾乎三餐都要做飯。牛奶是玻璃瓶裝的;郵差徒步送信。目前政府一年的總支出二兆五千億美元,而當年只有五百億美元。
「我愛露西」影集在那一年的十月十五日開播;緊接著那個會唱歌的牛仔羅伊‧羅傑斯的西部片影集在十二月開播。那年秋天,田納西州橡樹嶺的警方逮捕一名有攜毒嫌疑的少年,在他身上搜出可疑的棕色粉末,但後來發現這些粉末不過是一種叫「即溶咖啡」的新產品,少年立即獲釋。同樣剛出爐,或者尚未真正問世的產品有:原子筆、速食、電視餐、電動開罐器、購物商場、高速公路、超級市場、都市擴張、家用冷氣、動力方向盤、自動變速裝置、隱形眼鏡、信用卡、錄音機、垃圾處理器、洗碗機、長時播放的黑膠唱片、手提唱盤、聖路易以西的棒球隊,以及氫彈。當時市面上已有微波爐,但是重達七百磅。航空旅遊、「魔鬼粘」、電晶體收音機,以及比一間房子小一點的電腦都要等到多年以後才會問世。
第一章 我的家鄉
伊利諾州春田市(美聯社電)──伊利諾州議會昨日以「效率不彰與經濟因素」為由,解散「效率暨經濟委員會」──一九五五年二月六日《迪莫依論壇報》
一九五○年代末期,加拿大航空公司印製了一本教人如何鍛鍊肌肉的小冊子。我父親很喜歡,有段時期很認真地在實踐。它的概念是:你可以隨時隨地找現有的物體(好比一棵樹或一堵牆),以各種不同的姿勢用力頂住它,藉此調整與強化身上不同部位的肌肉群。由於每個人都可以輕易找到一棵樹或一堵牆,所以不需要多花錢購買昂貴的健身設備。我想就是這點吸引了我父親。
不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