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分章解析中、日、印三國的體質優缺點。
他獨排眾議,認為:
別小看日本未來的成長動能。過去二十年是特殊狀況,未來不可能一樣。
中國今天的經濟就像1970年的日本。日本後來狠摔一跤,正是中國的前車之鑒。
中國在三強中目前是最爭氣的,但人民幣持續低估,經濟遲不轉型,只會讓情勢更加險峻。
印度之所以最漏氣,原因並不只是民主。它是中國崛起的最大受益國。為了制衡中國,大家都樂於幫印度一把。它可能是下一個製造業大國。
說中國、印度起飛,會讓石油、原物料價格一路走高,這是不可能的。
本書特色
本書在日本、印度都是話題暢銷書,全球獨家中文版依據2009年新版翻譯。
中國崛起,印度也崛起,與原本鶴立東亞的日本形成三強鼎立之勢。這種均勢格局在亞洲是史無前例。
大國爭鋒,不只將激出三強的最大潛力,也會給其他中小國與企業製造許多機會。三國各有的優勢與發展瓶頸,更是投資人不可不知。
作者簡介:
比爾.艾摩特(Bill Emmott)
作者曾是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總編輯,在主持《經濟學人》編務的十幾年內,成功為該雜誌打造出「全球菁英必讀」的品牌。在《時代》、《新聞週刊》都發行量下滑的時候,《經濟學人》卻一路往上翻兩翻,衝破全球百萬份。
2006年在事業巔峰宣佈急流勇退,一時轟動英美傳媒界。他急流勇退的原因是為了專心寫作,《較勁》就是他交出的第一張成績單。
章節試閱
中文版序 三國各自的罩門,全球不景氣中原形畢露
有關世局、國際財經趨勢的一般預測,在過去這兩年前簡直像颱風拔巨樹,許多舊觀念如今已狼藉滿地。在2008年初,共識是看衰美國,不認為美國能再繼續領導全球;北京奧運將標示中國崛起,從此變身為強大、安全、繁榮的現代國家;印度終於起飛,進入穩定的高成長期;中印需求將帶動數年甚至數十年的原物料大行情;日本還在摸索,終會摸出一條重振經濟之路。還有當時公認最重要的一大趨勢:就是東西政經力量正一消一長,亞洲即將凌駕西方之上,只是西方國家還渾然未覺而已。
以上種種如今都成了未定之天。最大原因當然是國際信貸危機。危機初現在2007年8月,地區只限於美國及西歐,一開始很慢,卻在2008年9、10兩個月演變為狂風驟雨。全球景氣進入1945年後最慘的低迷期,2009年勢必成為二戰後全球經濟產出真有縮減的第一年,也就是衰退。過去多次財經風波都曾被貼過「第一次全球化危機」這種標籤,但要到這一次才名副其實,所有已開發國家同陷衰退,大多數開發中國家或中等收入國家也慘遭打擊。
這場危機會帶來多大衝擊目前還言之過早。亞洲在2009年第二季開始復甦,日、德、法則在第三季,美國將更晚。包括油氣在內的原物料在2008年7月之後大跌,許多跌幅多達六成,儘管價格稍有回穩,幾個倚賴原物料出口的地區如俄羅斯、伊朗、波灣、非洲、拉美,其前景還是讓人覺得有必要重估。
然而,中國、印度、巴西等新起大國拜這次危機之賜,其重要性總算得到西方匆匆認可。2008年11月,小布希在華府召開一場高峰會,這次不再是「八國集團」(G8:美日德英法加義俄),而是「二十國集團」(G20),涵蓋了各大洲的已開發與開發中國家,最醒目的則是中國與印度。二十國在2009年又舉行倫敦、匹茲堡兩次高峰會,更突顯這個新集團有多重要。
此次危機之前,全球曾享過四十年來最旺的一次四年榮景,其成長動力是全球唾手可得的廉價信貸。危機一來,每一國都被自己的罩門所拖累。美英兩國的成長曾經太倚賴高消費、高房價與一路攀升的家庭負債,消費劇減和儲蓄上升就成了2009年景氣低迷的主因。中、台、韓、日、德等國的成長則是仰賴對美出口,美國一慘,這些國家一時也和美國一樣慘。這是1982年以來全球貿易第一次縮減。不過,遍及全球既然是這次危機的一大特徵,其中當然也蘊含樂觀的種子。世界貿易在2009年中已有起色,復甦效應很快也會遍及全球,以亞洲為始,再往外擴散。
在經濟險惡的環境中,政治效應總是特別值得留意。1997-98年亞洲金融風暴雖然打擊到多國經濟,最慘的卻是印尼。長期獨裁的蘇哈托垮台,國家陷入亂局,分離分子與國軍衝突。這次危機就算谷底期已過,也會出現新的蘇哈托。最可能的有俄國,其他亦不無可能,尤其還未建立民主的亞洲國家。民主如台灣、南韓可能會社會不安,但媒體自由、議會問政、定期選舉卻提供了某種安全閥。像中國、俄國、越南,僅舉三例,就沒這種機制。這種國家的景氣循環走向雖然還是未定之數,政治不穩定卻是高度可能。
不過,這次危機倒已在政治上成就一樁好事,就是歐巴馬選上美國總統。總統破天荒選出非裔已很了不起,更難得的是他還有能力扭轉全球對美國的觀感。世界在經濟困難之際是需要美國領導的。美國在小布希那八年似乎不可能領導世界,現在卻變可能了。
歐巴馬信仰多邊主義,曾給過解決氣候變化的承諾,選戰時主打反對伊拉克戰爭,與小布希正是南轅北轍。歐巴馬更是美國恆能日新又新、洗心革面的最好象徵。有些人會以為歐巴馬是美國維繫二戰後世界領導地位的「最後機會」。不過更可能的,他只是美國持續其慣有韌性的一種指標。他的個人、勝利、未來展望所引起的全球關注,都標誌美國的全球重要性依然屹立不搖。
在歐巴馬任內,美國的亞洲政策應該不會更動多少。亞洲算是對小布希比較友善的區域,任內美國與日本、印度、中國三國關係都告改善。其行政團隊不只察覺到亞洲的重要性正在提高,也意識到亞洲正形成的三強鼎力之勢可能有其可用之處,也可能製造緊張。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三強眼光都不再局限於近鄰,而是把眼界放遠,開始在經濟、政治、戰略上視亞洲為單一空間。
但亞洲本身也正在變,一來是全球經濟危機,二來是內部的緊張與壓力。以為亞洲有任何一體性,以為亞洲新起大國有可能或有能力與西方經濟「脫鉤」,以為中印二國的經濟發展將一路健步直行,以為亞洲將很快取代西方變成全球權力重心,這種種假設如今都應丟開。這種假設都是跳過現實跳太遠,簡直無視目前實際狀況,只一味強調中印二國到2030或2050會多富有多強大。
先看中國的2008京奧年。大家都說京奧是一場「成年派對」,中國可藉此向全世界放送既現代又成熟穩健的國家形像,一如1964東京奧運為日本所達到的效果。只看京奧本身是有達到;「鳥巢」和「水立方」的設計都很耀眼,品質一級棒,賽事進行得井井有條,民間對此事也顯得歡欣鼓舞,十分光榮。這些都為中國贏得正面形像。但如果眼光放更廣,京奧所釋出的訊息就一言難盡了。前後幾個月的風波與災變所呈現的是個比官方所希望呈現更複雜的國家,既沒那麼現代,也沒那麼成熟穩健。
打擊中國進步形象最烈的,首推西藏三一四事件。拉薩與藏區許多城市都發生暴動。開始是在達賴喇嘛出亡四十九周年那天,但目地顯然不只是不滿宗教受到打壓。自己的土地湧進大量漢人移民,漢人商家大發通膨利市,漢人統治正在消滅藏族文化,都令藏人憤憤不平。
情勢很快遭到控制,死亡據估兩百,漢藏都有,逮捕一千多人。這事件並沒嚴重威脅到北京的控管力及國家安全。奧運期間新疆的幾起小抗爭對北京亦不算威脅。但兩起事件卻顯示,被中國征服已有幾十年或幾百年的西藏和新疆並不會因為經濟發展而打消獨立之志,甚至連態度軟化也沒有。就好像愛爾蘭併入英國三百年也沒因現代化及經濟成長而不想獨立。在可預見的未來要澆熄藏獨疆獨,看來是不可能了,搞不好永遠別想。
奧運前的聖火傳遞倒是因西藏事件而橫生風波。由中國運動員和安全人員組成的聖火隊伍在在許多國家的首都都遭遇到挺西藏示威。這在中國引起群情激憤,至少在媒體和網路上看來是群情激憤。輿論不只不滿那些示威者,也不滿外國政府居然批准那種示威。這種反應所展現的民族情緒很有意思,可見民間普遍認為外國對中國說三道四很不公正,已經覺得怒不可遏。
再來是五一二大地震,震央在四川省會成都附近,災區甚廣,至少七萬罹難。這次所引發的民眾反應是另一種。領導人火速趕赴災區,可見中共現在對輿論及黨的形像是超級敏感。舉國都與災民同哀,捐輸、救災志工來自全國四面八方,展現出過往悲劇中從未展現過的國家認同。但是,許多震倒的建築都是這幾年蓋的,沒達到法規所訂的防震標準竟能審核通過,官員貪腐的傳聞於是不脛而走,民間亦湧現不滿聲浪。許多「豆腐渣」工程都是學校,為喪命的數千名孩子討公道的抗爭卻迅速被當局壓下。
京奧雖然辦得氣派又有效率,中國依然是民窮官貪,法規執行起來千瘡百孔。媒體與民眾示威的管制都很緊,國家沉痾因此得不到應有的討論。京奧一結束即浮上檯面的毒奶事件即一顯例。廠商在嬰兒奶粉中加入三聚氰胺,奪去至少四條嬰兒性命,數萬名嬰兒送醫就診。三聚氰胺很便宜,加進奶粉可以浮充蛋白質含量,中國的整個奶品業界都普遍有此惡習。官方及媒體在京奧前就已知道此事,卻故意壓住不報。醜聞爆發,當局處理方式照舊是整頓相關企業及食檢單位,並再三保證未來執法一定會嚴格。但真要改變什麼卻不太可能,這是制度問題:只要企業、檢查單位、黨三者依然互相糾葛,又不受媒體或其他團體的超然檢驗,類似風波一定會再發生。
其實,不符合大國崛起形象的並不只有中國。印度也不像外表看來那麼健步直行,其國情和中國一樣,也顯露比以往更複雜甚至更脆弱之象。一例就是劃時代的印美民用核能協議,早在2005年就與美國簽訂,國會批准卻花了整整三年,其執政聯盟的運作品質可見一斑。另一例是塔塔汽車即將量產的史上最廉價革命性車款Nano,本打算在東部的西孟加拉邦設廠製造,卻在2008年中引發農民抗爭,只好把廠址遷去西部的古茶拉邦,量產也因此延宕一年。這對印度想變成製造業超強的國家形象是一大重擊。
印度諸事都亂,建廠拖延一下中斷一下也許還算平常。2008年11月的孟買爆炸事件就另當別論了。這是事先協調好的一連串恐怖攻擊,槍手進襲飯店等公共場合,殺死170名印度人及外國人。印度及其金融中心孟買對恐怖攻擊都不陌生。這次事件卻曝露出軍警針對恐怖活動的預防偵察能力實在太遜。這正反映印度整個公務體系的積弱難改。恐怖攻擊發生後,孟買街頭馬上爆發示威,不滿的目標卻不是那十名恐怖分子(九名已喪生,一人羈押),而是阻止不了憾事的地方及中央政府。
孟買事件亦再次顯示,印度的族群問題有多嚴重,印度教與伊斯蘭之間依然有嚴重磨擦,這摩擦對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已很惡劣的關係又如何容易火上加油。幸好這次攻擊並沒在印度引發兩教火併。這次印度穆斯林覺得自己也是被害人。證據顯示,這次的恐怖分子都是在巴基斯坦受訓的巴基斯坦人。因此這次印度不分族群,矛頭一致對外。
印巴兩國雖有多次表面上的關係緩和,衝突卻一爆再爆。最後一次動武是在1999年,地點在喀什米爾爭執地區。2001-2年間,印度國會差一點被恐怖分子炸毀,印方指控巴國情報單位是背後主謀,兩國再度瀕臨全面開戰邊緣。2008年扎爾達里(Asif Ali Zardari)當上巴國總統,結束軍事獨裁,並在孟買事件前一個月向印度示好,稱喀什米爾民兵為「恐怖分子」,保證不以核武攻擊印度,還提議開放邊界,兩國共組經濟同盟。巴基斯坦領導者做這種宣示是很不容易的。像孟買事件那種恐怖攻擊,其用意常是為了摧毀兩國關係的某些進展,也經常得逞。這次美國出面關說,印度口頭上於是只怪恐怖分子,不針對巴國政府。但整起事件還是突顯出印巴兩國政府都同樣拙於應付恐怖分子,也管不好自己的安全單位。
全球不景氣是美歐金融危機的意料內結果。一開始大家以為中印不會受到影響。當時的樂觀看法是中國既有龐大的資本剩餘,當然不致於受西方信貸危機所累。還在向外舉債的印度則比較有問題,但當地投資熱潮正方興未艾。如果外資在別處損失幾十億,看盈利有望的印度應該要更中意才對。
當時也都以為,日本本身在九○年代就蒙受過金融災難及成長停滯,大小銀行當然沒餘資赴海外買高風險金融商品,所以這次應該可以倖免。大錯特錯。日本太仰賴出口,GDP到頭來竟跌得比美英還慘,並再度進入通貨緊縮。愁雲慘霧卻出現一線曙光,執政長達64年簡直未中斷過的自民黨,終於在2009年8月大選被踢下台。戲劇性的結果可能具有劃時代意義,為日本政治開啟民主正常輪替的新頁。新上台的民主黨實力雄厚,政綱中有一項是建設福利國家。若能落實,經濟與社會都將改頭換面。
以今日東西貿易之頻,說亞洲經濟可與別處「脫鉤」,是太天真。更重要的一點,是中印成長遽緩與日本再陷衰退,在在都曝露這三國原有的經濟罩門。中國資產一路連漲之後慘跌,再加上出口下降,表示2009年的經濟成長可能從2007年的13%腰斬,這會增加社會不穩定的可能。用國內廉價信貸加弱勢貨幣去拉抬對西方出口,這種成長模式可能必須改了。未來三到五年,人民幣勢必要變成可以轉換。中國官員總說美元是現今世界的頭號反常貨幣。其實最反常的,是人民幣才對。
至於印度,對付通膨的左支右絀,大企業所仰賴的海外資金流動性又告枯竭,也把它搞得一樣狼狽,年成長率可能要倒退回九○年代常見的4-6%。幸好2009年大選並沒因此政黨輪替,國大黨辛赫總理所率領的執政聯盟依然贏得輕鬆。還有,一開始還沾沾自喜銀行沒踩到地雷的日本,馬上就因為無法用內需撐起經濟,而落得比美國和西歐都更快陷入衰退。但中日印三國倒是都應該為一事額手稱慶,就是伴隨全球不景氣而來的油氣等原物料價格崩盤。印度鐵礦業者雖然因此受創,為數更眾的資源使用者卻因而受惠。
那麼接下來呢?有關未來的假設都需要用懷疑的眼光去檢視。吾人可以努力的,是去理解中印日這三國正發展出什麼樣的關係,三國之內又正發生什麼變化,才能據以判斷目前局面將會怎麼演變。亞洲既不單一也不同質,其發展既不單純也不會一路順遂。東西並不是一消一長,全球的權力重心並沒要移去亞洲之勢。真正的狀況其實更複雜也更有意思。
《較勁》一書想探討的,就是其中的複雜與內蘊。中印兩大正經歷一段波折難免的政經轉型,第三大日本對中印的發展也愈來愈注目。三國都把彼此一舉一動更放在心上,瞭解彼此利益有重疊亦有相抵觸之處。其中又有棘手的歷史糾葛。同時亞洲局勢卻對全世界愈來愈重要。這整個現況及其可能後續,就是本書主題。如果全球衰退持續,國際情勢是很可能變緊張的。前幾年全球景氣大好,外界對亞洲的演變已較有瞭解。但景氣轉壞後亞洲會怎麼演變,是現在才要見真章。這將是亞洲新的一頁。(2009年10月)
中文版序 三國各自的罩門,全球不景氣中原形畢露有關世局、國際財經趨勢的一般預測,在過去這兩年前簡直像颱風拔巨樹,許多舊觀念如今已狼藉滿地。在2008年初,共識是看衰美國,不認為美國能再繼續領導全球;北京奧運將標示中國崛起,從此變身為強大、安全、繁榮的現代國家;印度終於起飛,進入穩定的高成長期;中印需求將帶動數年甚至數十年的原物料大行情;日本還在摸索,終會摸出一條重振經濟之路。還有當時公認最重要的一大趨勢:就是東西政經力量正一消一長,亞洲即將凌駕西方之上,只是西方國家還渾然未覺而已。以上種種如今都成了...
目錄
第1章
‧有史以來第一次,亞洲同時三強鼎立 沒錯,亞洲愈來愈富強。三 國較勁對區域經濟是一大利多。 但經濟的突飛猛進也會讓彼此更離心離德,增加國際局勢變數。
第2章
‧雁陣群飛,亞洲統合百年大夢終於成真 「亞細亞」是個源自歐洲的 概念,並不具種族、文化、 語言學上的意義。是為了拚經濟,貌合神離的許多國家才統合起來。
第3章
‧中國:經濟越晚轉型,代價將越大 資 本太廉價,外匯存底虛胖,股市房市大起大落。中產階級人 數依然太少,幾乎不必繳個人所得稅,「威權轉民主」還言之過早。
第4章
‧日本:革命已悄悄發生,前景可以樂觀 過去二十年太特殊,不能當 做未來指標。現在最需要的,是 產能大躍進。有中國在旁刺激,這應該不難做到。
第5章
‧印度:經濟起飛剛起步,太多潛力待開發 政府效能不彰,醫療糟,缺水缺電缺路,內亂未平,邊界緊張, 老師拿了薪水不上課,除了英語樣樣輸中國,卻有最多年輕人口。
第6章
‧環境:污染不僅是內憂,也外銷全球 糞水、髒空氣累積民怨,污染造成的黑心商品則可能打擊經貿。 說天然資源即將耗盡是言過其實,加速全球暖化則是真的。
第7章
‧歷史冤仇:日本的版本,中韓的版本 仇日在中韓是大產業。靖國 參拜、慰安婦求償,沒人相信 日本道歉是真心。問題難解,主導「東京大審」的美國要負最大責任。
第8章
‧軍事:造航母、登月球都是防患未然 中國本身要為「中國威脅 論」負最大責任。巴基斯坦、台灣、 東海、西藏、朝鮮半島是五大火藥點。其中以朝鮮半島最危險。
第9章
‧結論:給企業與國家的九點建議 大國再怎麼崛起,也無法獨 霸亞洲。均勢格局對區域和平、 投資經貿都是大利多。大國管事,小國也有利可圖。
第1章
‧有史以來第一次,亞洲同時三強鼎立 沒錯,亞洲愈來愈富強。三 國較勁對區域經濟是一大利多。 但經濟的突飛猛進也會讓彼此更離心離德,增加國際局勢變數。
第2章
‧雁陣群飛,亞洲統合百年大夢終於成真 「亞細亞」是個源自歐洲的 概念,並不具種族、文化、 語言學上的意義。是為了拚經濟,貌合神離的許多國家才統合起來。
第3章
‧中國:經濟越晚轉型,代價將越大 資 本太廉價,外匯存底虛胖,股市房市大起大落。中產階級人 數依然太少,幾乎不必繳個人所得稅,「威權轉民主」還言之過早。
第4章
‧日本:革命已悄悄發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