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裡最有權力的人,位子一定是在角落 。
角落辦公室是一種成就已達高處的象徵,一種對權力在握的願望,是大辦公室裡眾人努力的目標。
如果你需要一句話來讓自己豁然開朗,務必聽聽這些來自「角落辦公室裡的內心話」——因為,這些話不能對自己的員工說。
為什麼坐在角落辦公室裡的領導者,有著不能對員工透露的內心話?因為:
‧面對不可知的未來,他們一樣會感到害怕與徬徨。
‧面對部屬的請示,他們的內心其實並沒有最好的答案。
‧面對情緒的低潮,他們有不能外露的苦衷,更不能隨便示弱。
‧面對排山倒海的工作,外人總把他們當超人,但他們一星期也同樣只有七天。
這些不確定與徬徨如果對員工吐露,很可能導致人心惶惶、一哄而散,在商業的世界裡,他們必須戴著充滿確定的面具,他們拿人薪水,就是要備妥答案,所以領導者不能說不知道,一定要有答案。那麼……
這些坐進角落辦公室的CEO是如何克服工作上的挑戰?
面對未知時,他們怎麼思考讓自己篤定?
當心中充滿疑惑時,他們又該如何找答案?
自己情緒低潮時要怎麼激勵團隊士氣?
有哪些人生體會讓他們做出這樣的決定?
為什麼他們可以這麼有野心又這麼有耐心?
為了找出這些不為人知、不能告訴員工的祕密,《紐約時報》得獎專欄「Corner Office」作家、普利茲獎得主亞當.布萊恩訪問了全球75位頂尖執行長(CEO),詢問他們是如何坐進角落辦公室,他們又是如何看出誰會是好領導者:
1.不說「不知道」,而是用問題找答案:知名設計公司 IDEO執行長提姆‧布朗(Tim Brown)說:「領導者的工作就是要詢問適當的問題,沒有問對問題,絕不會得到對的解決方案。」
2.不在乎打擊率,想好了就揮棒:英偉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說:「我從不會為錯誤而自責。當我嘗試某件事,沒有得到結果時,我會回過頭再試一次,或許那是因為我是在電玩時代中成長的。」
3.不求明星員工,但要讓團隊沒有老鼠屎:電腦遊戲開發商萊特(Will Wright)說:「不論這個人的能力有多好,還要再乘上他的團隊合作精神。」
4.勇於脫離舒適圈:新聞網站洋蔥(The Onion)執行長漢納(Steve Hannah)說:「我每天都嘗試脫離我得心應手的領域,不論理由是什麼。」
5.重視時間管理,說話有重點——喜歡說故事。大陸航空前執行長貝紳:「如果你連續說三個真實的故事,人家就會投你一票。」
沒有誰是「準備好了」才成為領導者的,領導的技術是一種在職訓練——你永遠在邊做邊學。你要怎樣才得以成為好的領導者呢?作者提出你在工作上必須努力的六個面向,包括:言談舉止的方式、時間管理的竅門、高明的開會方式、學會看出誰是人才、走動管理的要領、如何當個教練而不是球評。
根據這75位頂尖CEO的經驗:
最棒的領導者:「肯定」員工,是最高明的督促。這方法全世界都適用。
最笨的領導者:事必躬親的結果是,長處用到極致,就會變弱點。
最爛的領導者:雙重標準,這樣員工會無所適從。
領導或管理,沒有單一標準,教科書上的理論也無法一體適用,但你無須自行摸索決定哪種方式對自己比較有用,因為,這些CEO的實務經驗可以加速你學習成為領導者的過程。
作者簡介:
亞當.布萊恩(Adam Bryant)
《紐約時報》新聞編輯,在該報週日財經新聞版撰寫受歡迎的「角落辦公室」(CornerOffice)專欄。《紐約時報》在2010年贏得普立茲國內新聞報導獎,布萊恩特是得獎團隊的責任編輯,他也曾在《新聞週刊》(Newsweek)擔任資深作家和財經商業編輯。
章節試閱
為什麼他們可以坐進角落辦公室?
想像一家大型企業裡有一百位員工,他們年紀相當,都在三十五歲上下。他們聰明、畢業於名校,做事勤奮,很有團隊精神,態度正面積極,而且善於溝通,對工作負責認真,誠實正直。
如果每個人都具備這些特質,那要怎麼決定,誰能夠獲得下一次的晉升?還有誰能夠不只晉升一級,而是連跳好幾級?當他們爬到接近公司層峰,上面的層級變少時,爭取高位的競爭甚至會更激烈。最後,誰會贏得執行長的職位?什麼因素會讓他脫穎而出?哪個人會得到董事會青睞,進駐位於角落的那間辦公室?
換言之,不論是體育團隊、非營利機構、新創公司、或是跨國企業,一個組織的領導者需要具備哪些條件?要取得坐入角落辦公室的門票,關鍵因素究竟是什麼?
好消息是:這些成功的關鍵並非遺傳而來,比方說,你不一定得是高個子或左撇子,不一定要出生在才剛擺脫尿布就要你去揮高爾夫球桿的那種家庭。這些成功特質是透過態度、習慣和紀律發展而成,它們會讓你在任何環境或組織中脫穎而出,讓你成為更好的員工、經理人和領導者。以下就是讓你可以進入角落辦公室的關鍵。
職涯需要準備 不能規劃
職涯管理,職涯階梯。
數十年來,這些字眼持續存在,理由很明顯。畢竟,「職涯管理」代表,你可以「管理」個人職涯,就像你可以管理自己的家庭預算一樣,這個字眼暗示著,只要仔細規劃,就會得償所願。只管步上第一個階梯,開始努力工作,就能順利穩當地爬上高位。這個途徑很清楚,目的很明顯。
但真實世界卻不是這樣運作的,因為人生充滿意外、會上下起伏,而且其他人也在賽程中。卡爾弗特投資集團〈Calvert Group〉執行長芭芭拉.克林西克(Barbara J. Krumsiek)說:「用階梯來形容職涯是非常不恰當的,它暗示著什麼?除非你把前面的人推下階梯,否則你無法超越對方?但正確的觀念應該是:我的成功並不會阻礙你的成功,我可能會花一分鐘協助你越過下一個障礙,但我仍然能夠到達我的目的地。」
克林西克說:「你要為職涯做的是準備,而不是管理,為任何出現的機會做好周全的準備。另外也要有耐心──專心把你現在的工作做好,升官的好事自然會跟著來;肆無忌憚的野心,只會使老闆厭煩,而非印象深刻。」
雅虎前執行長巴茲認為「職涯」應該是金字塔型的:人們應該建立廣泛和穩固經驗基礎,並且從那裡開始向上移動。
經常脫離得心應手的領域
她說:「你要將職涯當做金字塔而非階梯來建立,必須擁有更多的經驗,想想看,如果你做了很多不同性質的工作,就有往上爬升的平台,不論它有多高,你都想到達。要這麼做,你需要進行橫向行動,而且要經常脫離得心應手的領域。每個人都想要不斷進步,但有誰會在職涯中連續四十年向上和向前移動?教科書將職涯畫成階梯是不實際的,那不是它真正運作的方式,你得了解企業是如何運作的。」
百勝餐飲集團執行長大衛.諾瓦克也呼應巴茲的建議:你需要了解整個組織是如何運作,而非只是精通特定專長。
他說:「我告訴人們,一旦你得到一份工作,你應該表現得像是經營者,不要只考慮你個人的業務,要從整體來思考,這樣你就會抱持更廣泛的觀點。」
許多大學畢業生經常擔心,如果第一份工作沒有任職於頂尖企業,就會落於人曾被華頓商學院退學,創立手機廣告公司AdMob的奧馬爾.哈穆伊(Omar Hamoui)說:「不要害怕,就算你的第一份工作不是很好,也不會成為用硬紙箱遮風避雨、露宿街頭的遊民。」
「商學院學生在這方面特別好笑。如果你到商學院、法學院、或是任何專業學院徵才,你會發現這些學生都緊張萬分,好像如果他們在畢業的暑假沒有找到工作,就會無家可歸一樣。其實這根本不會有事的,他們太害怕了。或者他們即使已經有工作,但因為非常害怕被解雇,所以不太敢冒險。當然,考慮到現今的經濟和失業率,這種心態很難說孰是孰非,但整體而言,許多學生實在過度擔心害怕了。」
卡爾弗特投資集團執行長克林西克對社會新鮮人的建議是:「不要太擔心你大學剛畢業時的第一份工作。」克林西克說:「你不會知道自己最後在哪裡落腳,如果你以為只要仔細研究,就能替自己找到適當位置,那真是太天真了。我原先也以為我會繼續讀書,取得數學博士學位,然後教書,沒想到世事難料。所以我建議年輕人不要太心急,只要先試著找份看起來有趣的工作即可,你可以更進一步了解自己。坦白說,學校教育不可能教你任何關於職場的事情。」
選高盛還是蘋果電腦?都不對
新聞聚合網站Alltop公司共同創辦人蓋川崎,也鼓勵年輕人不要太擔心自己在二十幾歲時找到的工作。他說:「大部分畢業生認為,他們必須做出完美的第一選擇。是高盛嗎?是Google嗎?是蘋果嗎?答案都不是。」
川崎說,最重要的是專注於學習經驗。
他說:「比方說,你現在二十五歲,在Google工作,任何人都會說那很棒,但假設你加入一家新創公司,結果它突然倒閉,你在這家公司所學到的經驗,會比在Google內學到更多,特別是,你會學到什麼事絕對不該做。」
川崎說:「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全世界數鑽石和搬運黃金珠寶。珠寶業是非常艱難的生意,比電腦業還辛苦,得真正了解顧客。我從這份工作學到一個非常寶貴的經驗:如何銷售。因為銷售是最要緊的事。」
軟體服務商SunGard前執行長克里斯多伯.康德(Cristobal Conde)說:「我對年輕人的建議是,你一定要懂銷售。你可以賣毛衣,可以在街上賣冰淇淋,賣什麼並不重要,賣某樣東西給原本不想買的人,是一輩子必學的技能。現在某個人走進來面試時,我一眼就可以看出他們懂不懂銷售。」
成功三字訣:出國去
不論是學習銷售或是其他技能,重點是你得將工作視為能夠擴充知識,以及開啟新機會和新關係的學習經驗。
Capri資本公司執行長昆汀.普莫(Quintin E. Primo Ⅲ)說:「三字訣:出國去。離開你熟悉的地方,我對每個人說──走出去就對了,我不管你要去哪裡,走出去就對了。因為世界在改變,一般企業已不再接受求職者只會說一種語言, 如果你只會一種語言,成功的機率很低。」
「所以你必須走出大門,離開舒適寧靜的家園,離開安全區域,踏進你不知道結果會如何的風險池。你會從其中更進一步了解世界的文化,會更清楚世界怎麼看待我們的文化、以及文化的價值。沒有什麼比這個更重要,我才不在乎你上哪一間商學院,更不在乎你的成績好壞,但你必須出國去見識。」
洲際酒店集團執行長考斯萊特也說:「你要離鄉背井,到愈遠的地方愈好,你必須接受考驗,去探索你是誰,可以處理什麼事,讓自己處在一些特別令人不安的處境中。強迫自己脫離舒適帶,是一項很好的學習。」
為什麼他們可以坐進角落辦公室?
想像一家大型企業裡有一百位員工,他們年紀相當,都在三十五歲上下。他們聰明、畢業於名校,做事勤奮,很有團隊精神,態度正面積極,而且善於溝通,對工作負責認真,誠實正直。
如果每個人都具備這些特質,那要怎麼決定,誰能夠獲得下一次的晉升?還有誰能夠不只晉升一級,而是連跳好幾級?當他們爬到接近公司層峰,上面的層級變少時,爭取高位的競爭甚至會更激烈。最後,誰會贏得執行長的職位?什麼因素會讓他脫穎而出?哪個人會得到董事會青睞,進駐位於角落的那間辦公室?
換言之,不論是...
目錄
序
不談數字,只講故事
第一部 為什麼他們可以坐進「角落辦公室」?
第一章 用對的問題找對的答案
第二章 常常揮棒,就算揮空也不怕
第三章 我的團隊沒有老鼠屎
第四章 用三張簡報,講三個重點
第五章 勇敢脫離舒適圈
第六章 職涯管理?已經落伍了
第二部 管理是公開的在職訓練
第七章 部屬天天都在幫你打考績
第八章 執行長得讓一星期變成八天
第九章 開會前,結論就出來了
第十章 想找對人才,該問哪些問題?
第十一章 有時,你得走出角落辦公室
第十二章 主管是教練,不是評論員
第三部 人們追隨領導者,而非經理人
第十三章 員工為了什麼來工作?
第十四章 最棒的領導者:拍拍員工的背
第十五章 最笨的領導者:事必躬親
第十六章 最糟的領導者:雙重標準
第十七章 領導到底是什麼?
序
不談數字,只講故事
第一部 為什麼他們可以坐進「角落辦公室」?
第一章 用對的問題找對的答案
第二章 常常揮棒,就算揮空也不怕
第三章 我的團隊沒有老鼠屎
第四章 用三張簡報,講三個重點
第五章 勇敢脫離舒適圈
第六章 職涯管理?已經落伍了
第二部 管理是公開的在職訓練
第七章 部屬天天都在幫你打考績
第八章 執行長得讓一星期變成八天
第九章 開會前,結論就出來了
第十章 想找對人才,該問哪些問題?
第十一章 有時,你得走出角落辦公室
第十二章 主管是教練,不是評論員
第三部 人們追隨領導者,而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