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中國流亡作家,為中國底層民眾發聲,並且重新思考自由與國家意義的自述與控訴。
◎本書為作者在中國生活的總結,描述其遭受迫害與流亡澳洲的經過。
◎揭露中國官場的內幕與祕辛,反映基層民眾的心聲。
◎一個在地方機關服務的年輕公僕,為了生存,被迫流亡海外的紀實。
從小成長在紅旗下的我們,看到的東西都是別人想讓我們看到的,我們說什麼也必須別人愛聽的,我們就像一個被人牽引的木偶,完全沒有自由,似乎也不需要去思考。當我們打開窗看世界,真正瞭解自己的國家時,才知道我們以前完全被謊言籠罩。──李華
本書共分為十二個章節,為作者在中國生活二十多年的一個回顧和總結。
〈紅旗下成長的我〉、〈青春歲月太匆匆〉、〈從高尚到墮落〉介紹作者的童年時光,幼稚園、小學、初高中到大學的求學點滴。
〈為人民服務的情操〉、〈公僕的紅與黑〉、〈天下烏鴉一般黑〉分享作者在中國政府工作期間的所見所聞。
〈浪跡上海灘〉述說作者在上海艱苦的流浪生活。〈鄉土記憶〉和〈農村清明上河圖〉是瞭解中國當代農村、農民、農業的一手資料。〈南十字「新」生活〉是作者流亡到澳洲後的所見所聞所感。
〈言者無罪〉是作者曾經針對時事在媒體上發表的文章。〈最後的蒙難詩集〉是作者在受到中國政府不公正對待後,寫的一些反映心境的詩詞。
當說了不該說的話,這個政權與生俱來的強大免疫系統就會立即反應,我被當作破壞系統穩定的細菌被殘酷地消滅。當一個政府不讓我們看,我們就不看;不讓我們聽,我們就不聽;不讓我們說,我們就不說;哪一天他讓我們拿槍對準自己的腦袋,我們也要照做?自由從來不是靠專制獨裁者的施捨,而是靠每個受壓迫的人去爭取。
【目錄】
自序
紅旗下成長的我
青春歲月太匆匆
從高尚到墮落
為人民服務的情操
公僕的紅與黑
天下烏鴉一般黑
浪跡上海灘
鄉土記憶
南十字「新」生活
農村清明上河圖
言者無罪
蒙難詩集
【試讀】
紅旗下成長的我
◎啟蒙時期的壞孩子
我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家裡有幾畝田地,不足以供養全家的生活。父親也是一個手藝人,農閒的時候,他和母親給人家做室內裝修的活。所以在我很小的時候,他們並沒有太多時間來照顧我,我學會走路後,他們就把我托付給我的外祖母照顧。
我的外祖母是一個受封建思想影響很深的女人,印象中她裹過小腳,當我惹她生氣的時候就逃跑,因為她永遠追不上我。外祖母沒有多少積蓄,經常省吃儉用,平時還會在大街上撿垃圾貼補零用,當時和她在一起很辛苦,不像其他孩子和長輩在一起,看到好吃的零食可以嚷著要買,當時很小年紀的我就知道不能向外祖母提出這樣的要求,有時她會主動給我買些零食,那是我最開心的時候。
外祖母和許多封建時代過來的女人一樣,他們在家裡沒有什麼話語權,丈夫在世時聽丈夫的,丈夫死了,兒子成了他們的依靠。貧苦家庭裡,她們在丈夫死後也沒什麼話語權,長期以往養成了她們沉默寡言、逆來順受的性格,與外祖母在一起的時候,我們經常各做各的事情,沒有什麼共同語言,加上她的文化程度不高,對我沒有什麼教誨和讓我印象深刻的話語,唯一例外的應該是我的母親。我的母親後來每次回憶起外祖母都會有一些埋怨,母親小時候對知識非常渴求,希望每天能坐在學校裡念書,但是外祖母卻對母親說:女孩子不要讀太多書,每次母親準備去上學,經常被外祖母留在家裡照顧她的弟弟,而外祖母自己卻拎著籃子悠哉地上街買菜,母親後來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式的學習也沒有堅持多久,所以母親一直對自己止步於小學的經歷耿耿於懷。
自從我出生後,父母一直對我寄予厚望,他們希望我把他們當年沒有讀完的書讀完,成為一位有學問的人,不要像他們一樣受一輩子苦。父母把我丟給沒有文化而且鄙視文化的外祖母照顧也是無奈之舉。到了我五歲的時候,我第一次不情願地背起書包走進學堂,我就讀的是一所歷史悠久的私塾學堂,學堂裡只有兩位女老師,她們的祖上都是教書的,看起來非常有文化有修養,加上學校離外婆家很近,父母對此很放心。兩位女老師不僅要教書,還要管理學校日常事務,最重要是照顧好學生,不出現意外,所以她們的工作很辛苦。當時的我童心未泯,淘氣貪玩,完全不能安心坐在課堂上學習認字,課間還經常和同學打鬧,所以成了二位老師很頭疼的問題。由於兩位老師和我外婆是鄰居,他們對我比較照顧,加上我當時年紀比較小,她們沒有對我打罵,也沒有在我父母面前數落我,每次外婆問起我的情況,為人和氣的盧老師還經常表揚我,讓我到現在都有種莫名的感動。
當今中國的孩子確實很可憐,從幼稚園到大學這數十年的讀書生涯,真正屬於他們的快樂時光太少,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太過急切,很多家長為了讓自己的孩子上好小學,不輸在起跑線上,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讓孩子們有了不屬於他們年齡的成熟,除了上好小學的拼殺,有些地方上好幼稚園的競賽也屢見不鮮,孩子們被所謂的升學折磨地遍體鱗傷。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現在的狀況不是一蹴而就,從我當年讀私人學校的時候已經有了這樣的徵兆,我很慶倖當年沒有做大人眼裡的乖孩子,而是做了一次壞孩子,享受了現在回憶起來依然美好的童年時光。
◎做壞孩子的代價
在私立學校讀了一年多後,我們被當地教育部門告知:私人學校的學習經歷不被承認,不久私人學校解散,我們轉移到了公立幼稚園。那裡的設施確實比以前好很多,但是最大的變化卻是老師比以前兇了,我經常看到有學生因為沒有遵守學校的規定,遭到老師打罵,雖然一些老師也身為人母,但是在他們身上看不到所謂的母性光輝,他們可以把生活中的不愉快都發洩在這群孩子身上。在幼稚園裡,老師就是一群孩子的王,孩子們一定要聽從他們的指示才會被認為是一個好孩子。這些好孩子會得到小紅花的獎賞,小紅花貼在身上,時刻提醒身邊的壞孩子們:你們學習的好孩子是這樣的。當時的幼稚園就像一個封建王朝,孩子們成了老師們的統治對象,孩子們也要開始學習大人們的社會潛規則。為了讓老師高興或者不批評他們,學生們會主動討好這群老師們,有些學生從家裡帶好吃的東西給老師,老師欣然接納學生的孝敬,有些同學為了得到老師的欣賞,主動舉報那些幹了壞事而老師不知情的學生。我從小就是一個有叛逆性格的人,不喜歡屈服於權威,不喜歡被潛規則,所以我經常是老師們樹立的壞小孩典型。
當時幼稚園的大班被分成了兩個班級,兩個班的班主任因為關係不好,我成了他們權力鬥爭的犧牲品,每次他們相互看不對眼,就會把我這個壞孩子當皮球一樣踢給對方,說我當初應該分配到他們班級。這樣的經歷在我的印象中不止一次,每次我孤零零地抱著書包站在走廊裡,看著兩位老師在無休止地爭吵時,幼小的心靈都會被深深傷害到。心裡暗自難過,原來我是這麼一個不受待見的孩子,沒有人喜歡我。我不能確定這樣的經歷是否對我後來的性格造成致命性影響,但是他們對我的傷害顯而易見,以至於經常我午夜夢回的時候還被這一幕驚醒,這也許就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受到不公正的對待。
雖然我心本正直,但是我依然不可避免地被潛規則、被自己周遭的生活影響。有一次隆冬上學的路上,我在一處燒餅攤遇到了教導處主任,一個眼睛瞇成線的肥胖女人。出於禮貌我主動向她打了招呼,她叫下了我,好像有什麼重大任務要交給我,我雖然不是好學生,但是對於她的吩咐不敢怠慢,希望在她面前好好表現一番,來改變老師們對我的看法。我用天真好奇的眼神看著她,她說:有重要任務交給你。只見她接過燒餅師傅遞過來的一大摞燒餅,拉開我的書包放了進去,本來就放了許多書的書包現在更沉了,她對我說:這些燒餅到校長室交給校長,不要給別人看見。我聽從她的吩咐不敢怠慢,碎步小跑到學校,來到校長室門前,擦幹額頭的汗水,小心翼翼敲了門,只聽見校長清了聲嗓子說:進來。校長也是一位中年女性,身材削瘦,頭髮蓬蓬鬆,戴著一副眼鏡,用銳利的眼神打量著我,問我:有什麼事?我喘了口氣,結結巴巴說道:這是吳老師讓我交給您的,我趕緊從書包裡取出一大摞燒餅,畢恭畢敬地放在校長辦公桌上,校長放下手中的筆,伸手摸了一下燒餅,用犀利的目光訓問我:怎麼冷了,是不是在路上偷懶偷吃了?我急忙解釋說:沒有,校長點了點頭說:不敢就好,趕緊到教室上課,不要和別人說。我鬆了口氣,奪門落荒而逃,從那時我知道給領導辦事多麼不容易。
在公立幼稚園上學,第一次讓我體會到做壞孩子的代價是升學。那時的升學政策真的很奇怪,小學一年級只開設了兩個班,但是在幼稚園等待升學的學生卻遠遠多於小學一年級招生人數,這就造成了僧多粥少的局面。雖然教育部門為此規定了入學的年齡,但是幼稚園卻通過考試的名義,讓一些所謂考試成績優異,其實暗地裡走後門的年齡不達標學生升學,那時校長家的門檻都被這些等待升學的家長給踏破了,我的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哪裡知道這些走後門送禮的關頭過節。最後我因為沒有適應這樣的潛規則,加上又是老師眼裡的壞學生,結果被擋在門外。看著那些洋溢幸福笑容的同學,扮鬼臉嘲笑我離開的情景,即羡慕又難過,暗地裡發誓以後要做老師眼裡的好學生,讓別人都瞧得起我,當時的我哪裡知道,做老師眼裡的好學生也是需要付出代價的。當我回家告訴父親未能成功升學的事情,父親還批評我沒有考好,那麼小的年紀,我第一次反問父親:別人的家長都送禮了,你為什麼沒有送禮?父親被問得啞口無言。
如今我們經常在媒體上看到幼師虐待學生的報導,我覺得這樣的事不足為奇,因為這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不是今天才有,我的幼稚園就經歷過這樣的事,雖然沒有曝光的那樣誇張,都在毫無人性地扼殺孩子的未來,試想一個自身素質就很差的幼師怎麼能教育出像比爾蓋茨、紮克伯格一樣的人?一個經過封建王朝式教育的學生,衹會像奴僕一樣俯首貼耳,毫無主見,這就是目前中國學前教育的悲哀,中國從不缺少大師,只不過大師都被自己給扼殺了。
以上內容節錄自《自由的遠方》李華◎著.白象文化出版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3586142.pdf
作者簡介:
李華
1990年7月13日出生,江蘇興化人,中國自由作家。
出生在一個中國農村普通家庭,深愛著鄉土,深知中國底層民眾的艱辛,一直在為中國弱勢群體發聲。
2014年畢業於南京工業大學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專業,同年在南京市江甯區城管局工作,
隔年進入江蘇省泰興市鄉政府工作。
2016年9月因為發表反思文革的文章,被泰州市政府開除,受到中國政府殘酷迫害,
現流亡海外,繼續從事寫作。
章節試閱
紅旗下成長的我
◎啟蒙時期的壞孩子
我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家裡有幾畝田地,不足以供養全家的生活。父親也是一個手藝人,農閒的時候,他和母親給人家做室內裝修的活。所以在我很小的時候,他們並沒有太多時間來照顧我,我學會走路後,他們就把我托付給我的外祖母照顧。
我的外祖母是一個受封建思想影響很深的女人,印象中她裹過小腳,當我惹她生氣的時候就逃跑,因為她永遠追不上我。外祖母沒有多少積蓄,經常省吃儉用,平時還會在大街上撿垃圾貼補零用,當時和她在一起很辛苦,不像其他孩子和長輩在一起,看到好吃的零食可以嚷著要買,當時很小年紀的我就知道不能向外祖母提出這樣的要求,有時她會主動給我買些零食,那是我最開心的時候。
外祖母和許多封建時代過來的女人一樣,他們在家裡沒有什麼話語權,丈夫在世時聽丈夫的,丈夫死了,兒子成了他們的依靠。貧苦家庭裡,她們在丈夫死後也沒什麼話語權,長期以往養成了她們沉默寡言、逆來順受的性格,與外祖母在一起的時候,我們經常各做各的事情,沒有什麼共同語言,加上她的文化程度不高,對我沒有什麼教誨和讓我印象深刻的話語,唯一例外的應該是我的母親。我的母親後來每次回憶起外祖母都會有一些埋怨,母親小時候對知識非常渴求,希望每天能坐在學校裡念書,但是外祖母卻對母親說:女孩子不要讀太多書,每次母親準備去上學,經常被外祖母留在家裡照顧她的弟弟,而外祖母自己卻拎著籃子悠哉地上街買菜,母親後來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式的學習也沒有堅持多久,所以母親一直對自己止步於小學的經歷耿耿於懷。
自從我出生後,父母一直對我寄予厚望,他們希望我把他們當年沒有讀完的書讀完,成為一位有學問的人,不要像他們一樣受一輩子苦。父母把我丟給沒有文化而且鄙視文化的外祖母照顧也是無奈之舉。到了我五歲的時候,我第一次不情願地背起書包走進學堂,我就讀的是一所歷史悠久的私塾學堂,學堂裡只有兩位女老師,她們的祖上都是教書的,看起來非常有文化有修養,加上學校離外婆家很近,父母對此很放心。兩位女老師不僅要教書,還要管理學校日常事務,最重要是照顧好學生,不出現意外,所以她們的工作很辛苦。當時的我童心未泯,淘氣貪玩,完全不能安心坐在課堂上學習認字,課間還經常和同學打鬧,所以成了二位老師很頭疼的問題。由於兩位老師和我外婆是鄰居,他們對我比較照顧,加上我當時年紀比較小,她們沒有對我打罵,也沒有在我父母面前數落我,每次外婆問起我的情況,為人和氣的盧老師還經常表揚我,讓我到現在都有種莫名的感動。
當今中國的孩子確實很可憐,從幼稚園到大學這數十年的讀書生涯,真正屬於他們的快樂時光太少,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太過急切,很多家長為了讓自己的孩子上好小學,不輸在起跑線上,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讓孩子們有了不屬於他們年齡的成熟,除了上好小學的拼殺,有些地方上好幼稚園的競賽也屢見不鮮,孩子們被所謂的升學折磨地遍體鱗傷。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現在的狀況不是一蹴而就,從我當年讀私人學校的時候已經有了這樣的徵兆,我很慶倖當年沒有做大人眼裡的乖孩子,而是做了一次壞孩子,享受了現在回憶起來依然美好的童年時光。
◎做壞孩子的代價
在私立學校讀了一年多後,我們被當地教育部門告知:私人學校的學習經歷不被承認,不久私人學校解散,我們轉移到了公立幼稚園。那裡的設施確實比以前好很多,但是最大的變化卻是老師比以前兇了,我經常看到有學生因為沒有遵守學校的規定,遭到老師打罵,雖然一些老師也身為人母,但是在他們身上看不到所謂的母性光輝,他們可以把生活中的不愉快都發洩在這群孩子身上。在幼稚園裡,老師就是一群孩子的王,孩子們一定要聽從他們的指示才會被認為是一個好孩子。這些好孩子會得到小紅花的獎賞,小紅花貼在身上,時刻提醒身邊的壞孩子們:你們學習的好孩子是這樣的。當時的幼稚園就像一個封建王朝,孩子們成了老師們的統治對象,孩子們也要開始學習大人們的社會潛規則。為了讓老師高興或者不批評他們,學生們會主動討好這群老師們,有些學生從家裡帶好吃的東西給老師,老師欣然接納學生的孝敬,有些同學為了得到老師的欣賞,主動舉報那些幹了壞事而老師不知情的學生。我從小就是一個有叛逆性格的人,不喜歡屈服於權威,不喜歡被潛規則,所以我經常是老師們樹立的壞小孩典型。
當時幼稚園的大班被分成了兩個班級,兩個班的班主任因為關係不好,我成了他們權力鬥爭的犧牲品,每次他們相互看不對眼,就會把我這個壞孩子當皮球一樣踢給對方,說我當初應該分配到他們班級。這樣的經歷在我的印象中不止一次,每次我孤零零地抱著書包站在走廊裡,看著兩位老師在無休止地爭吵時,幼小的心靈都會被深深傷害到。心裡暗自難過,原來我是這麼一個不受待見的孩子,沒有人喜歡我。我不能確定這樣的經歷是否對我後來的性格造成致命性影響,但是他們對我的傷害顯而易見,以至於經常我午夜夢回的時候還被這一幕驚醒,這也許就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受到不公正的對待。
雖然我心本正直,但是我依然不可避免地被潛規則、被自己周遭的生活影響。有一次隆冬上學的路上,我在一處燒餅攤遇到了教導處主任,一個眼睛瞇成線的肥胖女人。出於禮貌我主動向她打了招呼,她叫下了我,好像有什麼重大任務要交給我,我雖然不是好學生,但是對於她的吩咐不敢怠慢,希望在她面前好好表現一番,來改變老師們對我的看法。我用天真好奇的眼神看著她,她說:有重要任務交給你。只見她接過燒餅師傅遞過來的一大摞燒餅,拉開我的書包放了進去,本來就放了許多書的書包現在更沉了,她對我說:這些燒餅到校長室交給校長,不要給別人看見。我聽從她的吩咐不敢怠慢,碎步小跑到學校,來到校長室門前,擦幹額頭的汗水,小心翼翼敲了門,只聽見校長清了聲嗓子說:進來。校長也是一位中年女性,身材削瘦,頭髮蓬蓬鬆,戴著一副眼鏡,用銳利的眼神打量著我,問我:有什麼事?我喘了口氣,結結巴巴說道:這是吳老師讓我交給您的,我趕緊從書包裡取出一大摞燒餅,畢恭畢敬地放在校長辦公桌上,校長放下手中的筆,伸手摸了一下燒餅,用犀利的目光訓問我:怎麼冷了,是不是在路上偷懶偷吃了?我急忙解釋說:沒有,校長點了點頭說:不敢就好,趕緊到教室上課,不要和別人說。我鬆了口氣,奪門落荒而逃,從那時我知道給領導辦事多麼不容易。
在公立幼稚園上學,第一次讓我體會到做壞孩子的代價是升學。那時的升學政策真的很奇怪,小學一年級只開設了兩個班,但是在幼稚園等待升學的學生卻遠遠多於小學一年級招生人數,這就造成了僧多粥少的局面。雖然教育部門為此規定了入學的年齡,但是幼稚園卻通過考試的名義,讓一些所謂考試成績優異,其實暗地裡走後門的年齡不達標學生升學,那時校長家的門檻都被這些等待升學的家長給踏破了,我的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哪裡知道這些走後門送禮的關頭過節。最後我因為沒有適應這樣的潛規則,加上又是老師眼裡的壞學生,結果被擋在門外。看著那些洋溢幸福笑容的同學,扮鬼臉嘲笑我離開的情景,即羡慕又難過,暗地裡發誓以後要做老師眼裡的好學生,讓別人都瞧得起我,當時的我哪裡知道,做老師眼裡的好學生也是需要付出代價的。當我回家告訴父親未能成功升學的事情,父親還批評我沒有考好,那麼小的年紀,我第一次反問父親:別人的家長都送禮了,你為什麼沒有送禮?父親被問得啞口無言。
如今我們經常在媒體上看到幼師虐待學生的報導,我覺得這樣的事不足為奇,因為這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不是今天才有,我的幼稚園就經歷過這樣的事,雖然沒有曝光的那樣誇張,都在毫無人性地扼殺孩子的未來,試想一個自身素質就很差的幼師怎麼能教育出像比爾蓋茨、紮克伯格一樣的人?一個經過封建王朝式教育的學生,衹會像奴僕一樣俯首貼耳,毫無主見,這就是目前中國學前教育的悲哀,中國從不缺少大師,只不過大師都被自己給扼殺了。
紅旗下成長的我
◎啟蒙時期的壞孩子
我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家裡有幾畝田地,不足以供養全家的生活。父親也是一個手藝人,農閒的時候,他和母親給人家做室內裝修的活。所以在我很小的時候,他們並沒有太多時間來照顧我,我學會走路後,他們就把我托付給我的外祖母照顧。
我的外祖母是一個受封建思想影響很深的女人,印象中她裹過小腳,當我惹她生氣的時候就逃跑,因為她永遠追不上我。外祖母沒有多少積蓄,經常省吃儉用,平時還會在大街上撿垃圾貼補零用,當時和她在一起很辛苦,不像其他孩子和長輩在一起,看到好吃的零食可以嚷...
作者序
自由是什麼?法國大革命綱領性文件《人權宣言》中對自由的定義是:自由即有權做一切無害於他人的任何事情。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總統羅斯福在國情咨文中提出了著名的「四大自由」,簡略來說,這四大自由便是言論自由、宗教自由、免於匱乏的自由和免於恐懼的自由。中國自古以來有所謂的倫理綱常,自由在高層統治者眼裡就像洪水猛獸一樣,他們認為自由會生亂,所以歷史上有三武滅佛和文字獄。
中共建政後,每個中國人都成為社會主義大機器上的螺絲釘,被牢牢地固定在上面,不允許有什麼奇形怪狀,自由無從談起。後來為了因應普世價值的需要,中共在它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也提到了自由,但是這個美好的承諾向民眾兌現了多少,我們要打一個大問號。
自由其實就像我們每時每刻都在呼吸的空氣,它很廉價、平常,衹有當你失去它的時候,才會知道它的寶貴。從小成長在紅旗下的我們,看到的東西都是別人想讓我們看到的,我們說什麼也必須別人愛聽的,我們就像一個被人牽引的木偶,完全沒有自由,似乎也不需要去思考。當我們打開窗看世界,真正瞭解自己的國家時,才知道我們以前完全被謊言籠罩。
我從小是一個有些叛逆的孩子,別人不讓我做什麼,我偏要做什麼,我嚮往自由,嚮往隨心所欲、不逾矩的生活。當我讀高中時,整天被關在牢籠式的校園裡,我第一次體會到失去自由的痛苦,所以我開始嚮往外面自由的世界。廣播是一個很奇妙的東西,它就像一個雖然和你相隔萬里,卻能在床邊給你講故事的人。從那時開始,收聽敵臺成了慰藉我苦悶生活的源頭活水,也讓我產生了人格分裂,為了自己的前途和未來,我像很多人一樣言不由衷,就像你心裡恨一個人,但是嘴上還要說很愛他一樣。
《論語》裡面說:學而優則仕。我雖然學習不是很好,但是有一些運氣和韌性,讓我有機會進入政府機關工作。我曾經用網上的算命軟件給自己算過命,上面說我:人品性純和,做事公道,忠於待人氣質高,為人幹事恩中招怨。我覺得和我很像,我在明爭暗鬥、綿裡藏針的中國政府機關裡很不合群。作為政府最底層的工作人員,其實和工地上的農民工並沒有區別,我們被任何比我們大一級的人隨便地呼來喚去,我們甚至在一些領導眼中也成了黨的私產,他們決定我們一切。我受夠了這些壓迫和禁錮,我要自由,我要說我心裡想說的話,我不想再做一個虛偽狡詐的老油條。
當我說了不該說的話,這個政權與生俱來的強大免疫系統就會立即反應,我被當作破壞系統穩定的細菌被殘酷地消滅。當我被折磨地遍體鱗傷的時候,我經常看著遠處的天空發呆,看著大輪船遠去的背影惆悵,我知道有一個地方是自由的遠方。很多人知道我的事情後,都會反問我一句:你難道不知道中國政府強大的免疫系統嗎?我說:當然知道,當一個政府不讓我們看,我們就不看;不讓我們聽,我們就不聽;不讓我們說,我們就不說;哪一天他讓我們拿槍對準自己的腦袋,我們也要照做?自由從來不是靠專制獨裁者的施捨,而是靠每個受壓迫的人去爭取。
本書共分為十二個章節,可以說是對我在中國生活二十多年的一個回顧和總結。紅旗下成長的我、青春歲月太匆匆、從高尚到墮落介紹了我的童年時光,幼稚園、小學、初高中到大學的求學點滴。為人民服務的情操、公僕的紅與黑、天下烏鴉一般黑分享了我在中國政府工作期間的所見所聞。浪跡上海灘述說了我在上海艱苦的流浪生活。鄉土記憶和農村清明上河圖是你瞭解中國當代農村、農民、農業的一手資料。南十字「新」生活是我流亡到南半球美麗的大陸――澳洲後的所見所聞所感。言者無罪是我曾經針對時事在媒體上發表的一些文章。最後的蒙難詩集是本人在受到中國政府不公正對待後,寫的一些反映心境的詩詞。
由於本人才疏學淺,能力有限,文章中有不到之處,歡迎多提寶貴意見。
自由是什麼?法國大革命綱領性文件《人權宣言》中對自由的定義是:自由即有權做一切無害於他人的任何事情。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總統羅斯福在國情咨文中提出了著名的「四大自由」,簡略來說,這四大自由便是言論自由、宗教自由、免於匱乏的自由和免於恐懼的自由。中國自古以來有所謂的倫理綱常,自由在高層統治者眼裡就像洪水猛獸一樣,他們認為自由會生亂,所以歷史上有三武滅佛和文字獄。
中共建政後,每個中國人都成為社會主義大機器上的螺絲釘,被牢牢地固定在上面,不允許有什麼奇形怪狀,自由無從談起。後來為了因應普世價值的需...
目錄
自序
紅旗下成長的我
青春歲月太匆匆
從高尚到墮落
為人民服務的情操
公僕的紅與黑
天下烏鴉一般黑
浪跡上海灘
鄉土記憶
南十字「新」生活
農村清明上河圖
言者無罪
蒙難詩集
自序
紅旗下成長的我
青春歲月太匆匆
從高尚到墮落
為人民服務的情操
公僕的紅與黑
天下烏鴉一般黑
浪跡上海灘
鄉土記憶
南十字「新」生活
農村清明上河圖
言者無罪
蒙難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