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是中國第一部以諷刺為宗旨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五十五回,約作於吳敬梓四十歲至五十歲時,正是他歷經家境的劇變而深悉世事人情的時期。全書圍繞著反對科舉制度的主題,描寫此制度的腐朽黑暗,陋儒的虛假迂腐,官吏的貪吝可鄙,諷刺筆法含蓄委婉、輕重得宜。作者並且透過民間口語,以樸素、幽默、本色的語言,描繪出一幅活生生的社會面貌圖,如惺園退士所云:「摹繪世故人情,真如鑄鼎象物,魃魅魍魎,畢現尺幅。」然本書非以一人一事為主,結構較鬆散,魯迅謂之:「如集諸碎錦,合為帖子。雖非巨幅,而時見珍異。」對清朝晚期小說有很大影響。
作者簡介:
作者吳敬梓(1701–1754),字敏軒,一字粒民,晚號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性格豪逸灑脫,雖出身仕宦家庭,卻能超脫一般世俗價值,不求功名利祿。他深深厭棄當時科舉八股取士,以為不能拔識真才,徒然使儒生鑽營舞弊、士行墮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