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是為了愛。
為了愛,她離開故鄉台灣,遠渡重洋,來到以色列與他共築愛巢。
為了愛,她在以色列生了三個孩子。
孩子在這個沙漠國度接受永不枯竭的「愛的教育」,
而從小在權威教育下長大的她,接受到的卻是「震撼教育」!
你一定要看看,這本如何讓小孩快樂的長成自己的書。
我們自以為是開放包容的父母、我們不恥下問,到處詢問兒童專家的意見,卻忘了,只要是五歲以上的小孩,都很瞭解自己的需要,而且已經有能力把自己的感覺說得很清楚。
有誰比小孩更瞭解自己呢?如果給小孩說清楚的空間,又有什麼天大的問題不能處理?
愛因斯坦、洛克斐勒、杜拉克、佛洛依德、馬克思、孟德爾頌、畢卡索、史匹柏,這些在各領域成就輝煌、享譽國際的名人,獲得巨大成功的關鍵是什麼呢?答案就在於教育!
以色列的教育目標之一,是教會小孩認識自己,瞭解自己。為了達成這個目標,他們不打小孩,不求快。他們要求父母要從一開始配合新生兒的作息、要求父母要讓寶寶自己吃飯、讓寶寶多爬行、要給小孩最大的自由空間,多跟其他小孩玩耍,多面對衝突,讓小孩做自己……。
以色列的教育方式很簡單,就是讓孩子做自己。
每個孩子都有其獨特的個性,不完全適用任何一本教育書籍。
不認識、瞭解自己的小孩前,怎麼知道怎麼做對他比較好?
包容的環境,真的可以培養出有自我又自信的孩子?
育兒公式倒底是為了小孩好?還是為了大人自身的方便?
慢一點、耐心一點、不要要求孩子太快、太多,要多聽小孩說話。
一昧用大人的眼光來看孩子,父母又如何瞭解孩子其實是有自己的個性跟需要的?
【本書特色】
◎ 第一本用台灣人觀點,在地深入觀察以色列教育的書。
◎ 第一本用台灣人觀點,在地深入觀察以色列教育的書。
◎ 作者以親身經歷具體說明,以色列成功的「愛的教育」是怎麼實施。
◎ 不能打不能罵的「愛的教育」,要如何管教小孩?可以從以色列人獨特的教養觀點中,得到啟發。
作者簡介:
吳維寧
台灣雲林人。輔仁大學社會系畢業,台灣大學碩士。就讀研究所期間另修教育學程,取得「中等教育學程教師證」。曾任教育部政務次長秘書、「行政院教育審議委員會」研究助理、高中三民主義及公民教師。
2005年遠嫁以色列,開始學習希伯來文以及猶太文化,認真做個外籍新娘。2006年進入以色列教育系統就任幼教老師。在適應環境以及生養女兒的過程中,她受到許多文化衝擊,體會到中以教育觀點的差異,便將自己的感想寫在部落格上,並在《人本教育札記》月刊開設〈沈澱,在異鄉〉以及〈猶太爸爸‧台灣媽媽〉兩個專欄,將自己的心得分享出來。也曾為《親子天下》等雜誌撰稿介紹以色列教育與文化。
目前育有三女,為全職的幼教老師跟兼職的導遊與翻譯。
部落格:雅媽的家──在以色列育兒的台灣媽媽觀點http://winnieil.pixnet.net/blog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以色列駐台辦事處大使 何璽夢(Simona Halperin)
人本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史英老師
人本教育基金會數學想想國總監 吳麗芬老師
不是文化,是選擇的問題
人本教育基金會數學想想國總監 吳麗芬
媽媽要完全配合嬰兒作息?定時叫醒嬰兒餵奶是暴力行為?讓小孩自己決定要不要吃飯也是教育?抱走受欺負的孩子對受害者不是幫助反而是懲罰?幼兒園裡孩子集體咬人,法院是判校方「蓄意傷害」?家長在公共場所打小孩,竟受到社區委員會貼公告譴責?還有,如家的產房、完善專業的托嬰中心、學前感統發展評估,以及快樂玩耍沒有課業壓力的幼稚園、平等的婆媳關係等等。
以上是出現在以色列,這個台灣人不大熟悉的國度裡的教育樣貌,在這個猶太人建立的國家,還有更多不可思議的看法跟事件,會讓看了本書的台灣人大感驚奇,「猶太人能,台灣人能不能?」
打從本書作者在人本教育札記月刊上開始撰寫這一系列文章開始,這個問題就經常是讀者們討論的問題,許多人感嘆「文化不同啦,台灣教育深受中國傳統威權文化影響改變不易」,然而,真是這樣嗎?
全世界大概都公認猶太人聰明,諾貝爾獎得主中猶太人大概佔了一半,這聰明難道是天生的嗎?不,天底下沒有什麼民族是特別優秀的,但可以擁有讓人變得比較優秀的文化跟教育,猶太教育傳統確實值得了解。
傳統上,猶太人重視的教育就不是讀書寫字而已,是思辨能力!自古以來,他們就會將討論聖典過程中的不同意見整理成教材,以供教育之用,同時非常重要彼此討論與答辯,因此,即便目前對聖典的詮釋已有統一答案,但卻在教育上確保了未來可能的改變,因為時代不同了,答案就可能改變。因此,「眼前的權威不一定永遠都對」早成為猶太教育的重要傳統價值觀,而且深植家庭。猶太人無論在哪個國家,這種共同的家庭教育傳統價值都沒變。有一顆沒那麼容易馴服、懂得思辨的腦,還能不聰明嗎?
然而,猶太人建立自己的國家之後,更讓人驚豔他們真正的優秀,因為這個經常處於備戰狀態的國家,竟然強調民主的教育,聖典允許鞭打孩子的民族竟然立法禁止體罰(包含學校及家庭),我看到擁抱傳統的猶太人並非自己文化的俘虜,反而是改變文化的基因。
因此,「台灣人能不能?」不是文化的問題,而是我們要選擇什麼價值的問題。我們的確受到過往教育以及傳統文化的影響,但我們卻不是過去教育跟傳統文化的俘虜,我們有能力改變自己,只要我們選擇──改變。
名人推薦:以色列駐台辦事處大使 何璽夢(Simona Halperin)
人本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史英老師
人本教育基金會數學想想國總監 吳麗芬老師
不是文化,是選擇的問題
人本教育基金會數學想想國總監 吳麗芬
媽媽要完全配合嬰兒作息?定時叫醒嬰兒餵奶是暴力行為?讓小孩自己決定要不要吃飯也是教育?抱走受欺負的孩子對受害者不是幫助反而是懲罰?幼兒園裡孩子集體咬人,法院是判校方「蓄意傷害」?家長在公共場所打小孩,竟受到社區委員會貼公告譴責?還有,如家的產房、完善專業的托嬰中心、學前感統發展評估,以及快樂玩耍沒有課業...
章節試閱
公主的月亮──有誰比小孩更瞭解自己?
長女小雅上了幼稚園中班後,喜歡上《公主的月亮》這個故事。故事的內容是一個生病的公主,要求國王父親幫她把月亮摘下來給她,這樣她的病才會好。國王找了全國最聰明的大臣與智者聚在一堂,大家都想不到對策,沒有人知道如何把遠在天邊的月亮摘下來。只有那個平常只會逗人笑的小丑,想到了解決的辦法──既然是公主的問題,自然應該要問公主解決的方式,所以他找上了公主,問公主要如何把月亮摘下來……
我常常會跟雅爸說:「小雅真是個藝術家啊!!」這句話半是認真,半是開玩笑。
小雅聰明、迷人、專心、學習力強、友善、畫畫一級棒,但她的個性也強,偶爾會鬧情緒。從幼幼班開始,老師就叫她「小辣椒」,因為她平常什麼都好,壞就壞在那偶爾的鬧情緒,一發作就天崩地裂,淒風苦雨。大人們往往得花上半個鐘頭,才能把她的情緒安撫下來。
我跟雅爸都是好靜、情緒平穩的人,我們兩個也幾乎不吵架。然而兩個安靜平穩的人,還是會生出火山小孩。小雅從小愛鬧愛叫,等她大一點不尖叫了,卻開始哭鬧;再大一點,則是會一碰到她不能接受的狀況就生氣大哭。她的情緒問題一直讓我跟雅爸傷透腦筋,而且因為不同的時期,還會發展出不同的新問題,讓我跟雅爸常有措手不及的感覺。
小雅的幼稚園是中大班同併,升上中班的那一年,班上從原本的九個小孩變成案二十二個小孩;小雅也從原本班上年紀最大的小孩變成年紀中間的小孩。開學後,她的情緒狀況變得愈來愈不穩定。小雅是個完美主義者,她要求自己要行為良好,也要求其他同學要如此。回到家總是跟我們哭訴大班的小孩行為不好,或是跑來跟她說她畫的畫不好看。
有吵就有糖吃?
我跟雅爸都知道這是過渡期,她剛剛換班,需要重新尋找她在班上的位置。但她發脾氣的頻率愈來愈高,到最後只要一不順她的心意,她就發飆。跟幼稚園的園長會談,園長也就是要我們充滿耐心、多給她空間、多抱她親她,她要發脾氣就讓她發作,發完後再好好跟她談。
事後好好跟她談這件事,雅爸做得非常的好。雅爸甚至有注意到小雅很多的情緒是來自於不知要如何面對其他同學的壞行為,像是同學跟她說:「妳今天穿得真難看」、「畫得這麼醜」這樣的話,她會因為受傷而發脾氣,卻不知要如何答應。雅爸花了很多時間一項一項的教她,教她在面對挑釁時要冷靜,要對自己有信心;也教她別人講了不好聽的話時要怎麼回話。我常會在雅爸幫小雅洗澡時聽到雅爸問小雅:「如果有人跟妳說妳做的美勞真難看,那妳要怎麼回答她?」我後來也從雅爸身上學到這一招,有事沒事就跟小雅做「教戰訓練」。
但在小雅鬧情緒的當下,我們就一直處理得很不好,也一直很疑惑。我跟雅爸都是「愈哭愈沒有」的父母,而且是「會吵就沒有糖吃」。我常得在跟她出門的路上警告她:如果不停止哭鬧我們就回家。而十次中有八次會以回家收場。做這件事對於老二其實不大公平,我們也常覺得老二莫名其妙的被「連坐」了。本來一家人高高興興的要去海邊玩耍,可是因為小雅堅持一定要聽的某音樂電台,收音效果不好被雅爸轉台她就哭鬧不停,所以生氣的雅爸決定轉車頭回家。而這個回家的決定,通常會讓小雅哭得更嚴重,但至少,回到家之後,她可以在自己的房間裡哭個夠。
每次我把哭泣後跟我們道歉的小雅摟在懷裡,我都會很心疼,覺得這樣的個性會讓她長大後很吃虧、很辛苦。
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我跟雅爸都一直想著:在她鬧情緒的那一刻,我們應該怎麼做、可以怎麼做。因為不可能事事順著她的意,所以不可能避免掉那個衝突點;也不可能在衝突點上讓步,那不就變成「有吵有糖」了? 所以如果她繼續鬧情緒,我們也得守住我們的原則,這至少是我們能做的事情,不是嗎?
哭鬧情況就這樣一直持續著。雅爸跟我開始做「教戰訓練」之後,她鬧情緒的次數有明顯減少,但那個情緒發作的當下,還是很讓人煩惱。
孩子,我真的很抱歉
直到那個我跟小雅走路去公婆家裡路上的傍晚……
那天我們從公園要走路去公婆家。小雅在公園玩瘋了不肯離開,我催她催了幾次後,她臭著臉跟我離開,然後在我身旁說:「媽媽真是討人厭。」
我一聽也火了,很生氣的跟她說:「我們事前就約好時間到了要去祖母家,是妳不守約,怎麼反而罵起我來了? 」
她一聽到我這麼說,還是很不識相的說:「可是我才玩到一半……」更是嚴重的哭鬧了起來
看到她又開始發脾氣,我勸說半天後,很嚴肅的跟她說:「小雅,妳如果不停止哭泣,我們就回家去,我不帶哭泣的小孩去祖母家。」這樣跟她說了三次之後,她突然望著我,努力的控制哭泣,抽抽噎噎跟我說:
「可是我控制不了,我停不下來!!」說完,她忍受不了挫折的情緒,再度放聲大哭。
她說這句話時很小聲,很不清楚,但對我而言是如雷貫耳,我愣了一下,把大哭中的小雅擁入懷中。我感覺到一股熱潮從胸間上升到臉頰上,開始覺得自己很丟臉,覺得對小雅很抱歉。
原來,每次我們的勸說讓她哭得更大聲,不是因為她不聽勸、不甘心,而是她想告訴我們她的想法,也急著要把自己穩定下來卻做不到,反而更加心急而激動。我跟雅爸只想著堅守教養原則,卻忘了她只是個五歲多的小女孩,她不大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她需要幫助。
我很高興小雅說出了自己的狀況,高興她如此瞭解自己。後來跟幼稚園老師談起,她建議我們可以在小雅鬧脾氣的當下,教小雅跟我們一起深呼吸,看看能不能幫助她。
這招還不錯,我們跟小雅成功的做了幾次。但這只有在她脾氣不大時才有用處。只要情緒完全的掀起來,她聽不下話,也不可能跟著我們做深呼吸。
我們還需要再想其他的方式。
有誰比小孩更瞭解自己呢!
一個晚上,我唸完《公主的月亮》給小雅聽之後,突然靈機一動,轉口問小雅:「小雅啊,妳覺得妳在發脾氣時,阿爸或媽媽可以怎麼幫助妳? 妳要如何才比較容易平靜得下來? 」
小雅望著我,認真地想了一下後說:「我生氣時如果妳也生氣,我就會很擔心的一直哭,我希望妳或阿爸留在我身旁,抱著我,不要留我一個人在房間裡,我會覺得好孤單。」她說著說著,要哭了出來。
賓果!我的直覺是對的,我早該問問小雅她的感覺跟想法。我跟雅爸總以為讓她自己哭到夠再來處理是比較好的方式,以為她年紀不大講不清楚她的感覺,所以從來沒有想過應該問問她,她怎麼看待自己的情緒問題。
真的是自以為是又捨近求遠啊!!我們自以為是開放包容的父母、我們不恥下問,到處詢問兒童專家的意見,卻忘了五、六歲的小孩其實很瞭解自己的需要,而且他們已經有能力把自己的感覺說得很清楚。
「除了抱著妳,陪著妳,還有其他可以幫忙妳的嗎? 」我繼續問,「有時妳很激動、很生氣,並不願意讓我們抱。」
她想了想又說:「那就讓我尖叫幾分鐘,或我出門去跑幾圈,或是,媽媽,妳陪我一起尖叫。」她一邊說一邊露出狡猾逗趣的笑容
「陪妳一起大哭好不好? 」我摸摸她,也笑了。
果然,解鈴還須繫鈴人啊!從此之後,我跟雅爸再也不使用「硬碰硬」的方式對待小雅,她高亢,我們就低調;她推,我們就拉。擁抱、陪伴跟偶爾搞笑的大叫,十分有效的縮短了她脾氣發作的時間跟規模。小雅也因為父母的瞭解與愛,愈加的自信跟滿足,表現愈來愈好。這時我跟雅爸才知道,我們之前以為是對的作法,反而是火上加油。
所以,我真的要說:有誰比小孩更瞭解自己呢?如果給小孩說清楚的空間,又有什麼天大的問題不能處理?
養出認識自己的小孩
以色列的教育目標之一,是教會小孩認識自己,瞭解自己。為了達成這個目標,他們不打小孩,不求快。他們要求父母要從一開始配合新生兒的作息、要求父母要讓寶寶自己吃飯、讓寶寶多爬行、要給小孩最大的自由空間,多跟其他小孩玩耍,多面對衝突,讓小孩做自己……
我自己成長在一個充滿說教與權威的環境裡,所以常常懷疑這樣開放自由的環境,真的能夠養出認識自己的小孩來嗎?懷疑小孩還沒有發展出自我時,又要如何做自己?這次小雅的事件,足足幫我上了好大的一堂課,讓我瞭解到被愛、被需要、不管說出什麼話都被包容的環境,是真的可以培養出有自我又自信的孩子來。也讓我更一步的瞭解為什麼這裡的人總是要我慢一點、耐心一點、不要要求孩子太快、太多,要多聽小孩說話。
小雅的個性是天生帶來的,不可能完全的改變她,也不可能假裝不存在。但現在我開始有比較多的信心,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她會愈來愈瞭解自己,她跟我們也可以一起努力,透過溝通跟彼此幫助的方式,漸漸的找出自我控制的方式。
《公主的月亮》中公主精確的說出月亮的大小與材質,最後摸著胸前的月亮項鍊,心滿意足的睡著。
我望著窗外的月亮,想著那天小雅自己跟我提出解決辦法時的笑容,我想,今晚我也可以好好的睡一覺了!
公主的月亮──有誰比小孩更瞭解自己?
長女小雅上了幼稚園中班後,喜歡上《公主的月亮》這個故事。故事的內容是一個生病的公主,要求國王父親幫她把月亮摘下來給她,這樣她的病才會好。國王找了全國最聰明的大臣與智者聚在一堂,大家都想不到對策,沒有人知道如何把遠在天邊的月亮摘下來。只有那個平常只會逗人笑的小丑,想到了解決的辦法──既然是公主的問題,自然應該要問公主解決的方式,所以他找上了公主,問公主要如何把月亮摘下來……
我常常會跟雅爸說:「小雅真是個藝術家啊!!」這句話半是認真,半是開玩笑。
小雅聰明、迷...
作者序
除了在書上塗蜂蜜,猶太人還用什麼方式教小孩?
在來到以色列,認識我的猶太老公(雅爸)之前,我對於猶太人的印象是很刻板的:大黑帽、保守、聰明、會賺錢、很重視小孩教育,會在書上塗蜂蜜以引誘小孩讀書。印象中的猶太人很傳統,印象中的以色列則是戰亂不斷。
認識雅爸是場美麗的邂逅,在我短短二個星期的以色列之旅中,我們相識,我們熱戀。那時我才瞭解,原來猶太人除了有腦子,他們的浪漫與熱情也並不輸給其他國家的男人。而我的老公,短髮,白皮膚,跟我印象中長髮戴黑帽、中亞臉孔的猶太人印象也不大一樣。等到看到黑頭髮、黑皮膚的衣索比亞猶太人,這時我才知道,原來猶太人的臉孔與膚色有這麼多種。
認識以色列則是另一場美麗的邂逅。原以為戰亂不斷的地區必定破舊窮困,以色列卻是個民主自由而富裕美麗的國家。特拉維夫白城的典雅、地中海沙灘的比基尼美女、耶路撒冷哭牆的古老與歷史……再再讓人驚嘆。
在建國六十年內,這個國家的政府與人民攜手讓經濟成長了五十倍,二○一○年國民平均所得(GDP)為二六八七四美元,二○一一年三月份的平均月薪資為八九九六謝克爾(約合新台幣七萬二千元)。以色列在生化、製藥、醫療、高科技、農業與水處理等產業,都領先全球。
以色列是個以猶太人為主的民主國家,也是個相當成功的國家。而所有的人都會告訴你,這個國內只有一條河條,六十%面積為沙漠的國家,成功的原因是:教育!
讓我驚訝的以色列教育
決定跟雅爸「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之後,我要求雅爸帶著我去參觀以色列的教育系統。那一天,我們去參觀了幼稚園。原以為會看到小孩排排坐,搖頭晃腦讀聖經的我,卻看到了幼幼班的小孩穿著尿布,坐在洗澡盆裡快樂的玩水跟唱歌。中大班的幼稚園內沒有黑板跟識字板,小孩沒有回家功課跟聯絡簿,整天的作息表就是「玩耍、玩耍、玩耍」。
那天是我跟以色列教育的美麗邂逅。幼稚園充滿者孩子的嘻笑與調皮的吵鬧聲,小孩在戶外院子裡爬樹,在沙坑做沙城堡、在玩具屋裡辦家家酒,伴著綠樹、藍天,讓人看到這樣的場景也跟著想笑。那時我才知道,原來以色列的教育是如此開放自由的教育,而且他們並沒有我想像中的重視學前智育教育啊!
愛‧尊重‧做自己
但是,如果只是開放自由的教育,如何養出可以面對戰爭的優秀軍隊? 如何養出不斷獲得諾貝爾獎的優秀腦袋?如何讓歐美科技大廠(包括思英特爾、Google、思科、惠普、摩托羅拉、蘋果……等)心甘情願冒著戰爭的風險,為了使用猶太人的腦力而在以色列設置大型研發中心?
在這裡懷孕、生子、工作、養小孩,我邊走、邊看、邊學、邊想。小孩一一進入以色列的教育系統後,我驚訝的發現,猶太人並不把識字、算數視為是學前教育的重點,而在台灣時常聽到大家討論的猶太人賺錢理財方式,更是教育的枝微末節。
我注意到,以色列的教育,是愛的教育。以色列在西元二○○○元成為全球第十個禁止父母體罰小孩的國家,學校的體罰更是早早就已經禁止了。因為大人不體罰小孩,父母跟老師努力的尋找各種更好的教養方式跟教養工具,更努力的跟小孩溝通。
我注意到,以色列的教育,要求父母要從小孩生下來的那一刻起,尊重他的個性與氣質,給予小孩最大的自由跟空間。他們十分相信,只有這樣的環境,才能讓父母真正「看到」小孩的資質與氣質,這樣才能順著小孩的天性教養小孩,正確的協助小孩。
我還注意到,以色列的教育,不在乎起步的緩慢和混亂。他們讓寶寶自己吃飯、在地上慢慢爬,讓兒童吵鬧,讓青少年無理。加上不體罰,不濫用權威,從小孩可以開口表達自己後,大人就得面對小孩無止盡的「為什麼」以及「可是」。他們認為保持孩子的好奇心跟不畏權威的態度,可以讓孩子對知識充滿熱情,對創新充滿興趣。
終於,我瞭解到,以色列教育的目標,是要讓每個小孩都做自己。以色列教育中的愛與開放、尊重與自由、給予緩慢和混亂的空間……都是為了要協助小孩學習自己、瞭解自己。他們相信孩子愈瞭解自己,在將來就愈能夠找到自己要做的事情、在社會上的位置,進而發展自己的潛能、克服自己的弱點,造就自我實現。
這樣說起來很抽象嗎? 所以,我寫了這本書。書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我親身經歷過的小故事。這些故事裡沒有太多的數據跟理論,有的是這裡的人情世故、人們相處的氣息跟我在這裡養兒育女的心情。希望透過這些故事,能讓以色列人對教育的想法與作法,有較具體而鮮活的呈現,滿足所有想要瞭解現代猶太教育讀者的好奇心。
希望您也可以跟我的書有一場美麗的邂逅!
除了在書上塗蜂蜜,猶太人還用什麼方式教小孩?
在來到以色列,認識我的猶太老公(雅爸)之前,我對於猶太人的印象是很刻板的:大黑帽、保守、聰明、會賺錢、很重視小孩教育,會在書上塗蜂蜜以引誘小孩讀書。印象中的猶太人很傳統,印象中的以色列則是戰亂不斷。
認識雅爸是場美麗的邂逅,在我短短二個星期的以色列之旅中,我們相識,我們熱戀。那時我才瞭解,原來猶太人除了有腦子,他們的浪漫與熱情也並不輸給其他國家的男人。而我的老公,短髮,白皮膚,跟我印象中長髮戴黑帽、中亞臉孔的猶太人印象也不大一樣。等到看到黑頭髮、黑皮...
目錄
推薦序 分享猶太與中國文化的差異 何璽夢
推薦序 先說最不重要的好了
推薦序 不是文化,是選擇的問題
序言 除了在書上塗蜂蜜,猶太人還用什麼方式教小孩?
Part1 我在以色列生了三個孩子
公主的月亮──有誰比小孩更了解自己?
認識我的陌生人女兒
令人頭痛的老大情結
為孩子多繞點路
孩子發燒72小時
我家有隻尖叫怪獸
父母對孩子的比較
誰才是婆婆?
把寶貝交給別人照顧
Part2 猶太教育教會我的事
為了那千萬分之一的機率
像家的產婦病房
奇怪的感官統合檢查
餵食,也是一種暴力!
跟學步車說不!
戒尿布,先看看孩子準備好沒?
面對放任自由的教育方式
咬人的狼
幼稚園中的咬人事件
沒有權威的大人
打小孩的約瑟夫
Part3 以色列科學的育兒方式
餵全母奶的技巧
寶寶一覺到天亮的小技巧
怎樣開始訓練寶寶脫尿布
怎麼開始餵寶寶副食品
推薦序 分享猶太與中國文化的差異 何璽夢
推薦序 先說最不重要的好了
推薦序 不是文化,是選擇的問題
序言 除了在書上塗蜂蜜,猶太人還用什麼方式教小孩?
Part1 我在以色列生了三個孩子
公主的月亮──有誰比小孩更了解自己?
認識我的陌生人女兒
令人頭痛的老大情結
為孩子多繞點路
孩子發燒72小時
我家有隻尖叫怪獸
父母對孩子的比較
誰才是婆婆?
把寶貝交給別人照顧
Part2 猶太教育教會我的事
為了那千萬分之一的機率
像家的產婦病房
奇怪的感官統合檢查
餵食,也是一種暴力!
跟學步車說不!
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