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柬埔寨印象除了吳哥窟、安哥通城、塔高神廟、塔松神廟外,深刻留在我心坎上的,其實是那些質樸的微笑,不論是刻在石牆上的女神,或是當地居民及孩子,甚至是神牛,那朵朵如蓮花般的一張張美麗臉龐,浮現著由溫柔陽光所刻劃出的微笑,令人永生難忘。
精美絕倫、震古鑠今,也同時是滄桑與迷離,柬埔寨的神廟建築歷經了千年的歲月洗禮,雖然頹圮,卻仍然令人感動、顫慄!
最愛高棉的旅者李昱宏,這次要帶領大家去柬埔寨的各大神廟及城窟,憑弔那荒廢的遺址,在廊與廊之間穿梭,看看那些精美的浮雕,摩想微風穿廊而過,與璧上飛天仙女相應和,看看出水的蓮花,還有一座座端坐在浮雕裡法相莊嚴的神祇。
深入了解潛藏其後的歷史與軌跡,你會發現被巨樹虯髯蒼根盤踞的宮殿,有一種淒美的浪漫正在發酵,跫音輕響在長長的迴廊裡,黃昏與清晨裡都瀰漫著淒迷、寂寞的神韻。即使陽光炙烈,徜徉在遺址的懷抱裡,卻有一種薄荷般的清爽。
作者融會了諸多資料及親臨的體驗後,希望對有志前往柬埔寨的旅者,提供一些深刻的建議。前後兩次的造訪,讓作者更加愛上這個曾經文化輝煌的古國。不論是刻在石牆上的女神,或是活生生的市井小民的微笑,高棉之路上始終滿溢著一張張難忘的微笑美麗臉龐。
作者簡介:
李昱宏,1971年生,筆名Dusty(源自於他在英國的狗朋友),畢業於嘉義縣六腳鄉工廠村的蒜南國小,2001年畢業於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出版過五本旅行文學攝影集,到過大約三十個國家與地區。
嗜旅行如命,不過有人認為那樣的旅行算是一種苦行。喜歡記錄旅行中的感動鏡頭,也喜歡記錄旅行的種種。曾經單純的只為旅行,如果真的要給他一個頭銜,就稱之為「旅者」(traveller)吧!
他如果不是旅行中,就是在前往旅行的路途上。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他 序
洋溢著人文關懷的旅行──給台客會的李大哥
第一次被邀請為李大哥的吳哥旅記寫序,真是讓我受寵若驚,但也格外珍惜這次難得經驗。在我的眼中,一本書的序往往是一個指南針,引著陌生的讀者挖掘書中黃金。
因為這樣,我問了你,希望我往哪個方向下筆,你只是說,「就隨你想寫些什麼吧!」果然是你的作風,那種旅行老手會說出的話。也因為這樣,我的腦袋開始構思了很多的路線圖,希望可以找出一條路線,是可以完整的表現我們大夥2005年吳哥窟的相遇。
這一條路線圖是這樣表示的:
旅行動機→決定計畫→確實落行→成效回饋
這樣的表示可能還是太模糊,請再容我一一解說,關於旅行動機是這樣的:愛好旅行的我,一開始旅行就是選擇自助旅行,某部分是想藉由自助旅行表現自己可以脫離原生的母體開始學習自我獨立,另外的一部份是想要讓自己的心可以更開闊,學習有勇氣面對包容未知不確定,讓自己可以跳脫僵化的思想,學習無限的可能。
所以,去年當我覺得快要被現實水泥化時,內心開始蠢蠢欲動想要出走旅行,重新學習呼吸……
計畫的決定選擇吳哥窟,是一場美麗錯過後的完成,早該在2004年前往,但卻拖了整整一年才真得成行,用緣分論來說,拖延的一年是為了與大夥相遇,組成一個台客同好交流會。確實落行的延伸,可以解釋我們這群喜歡自助旅行的朋友,平常不太會在旅行時遇到這麼多的台灣同好者,但在吳哥窟卻讓我們碰到遇見了,甚至還搞出台客交流會,在吳哥異地分享彼此的旅行經驗。喜歡你分享旅行經驗時,那種散發閃閃動人的亮度,特別的有元氣。那樣的光亮,在閱讀你的書時也感受到,一種熱愛旅行的人文關懷。
最後的成效回饋應該是你完成了吳哥窟的這本旅行書,可以讓更多喜愛旅行的朋友,藉由你的書瞭解吳哥窟那特有的文化魅力,也讓更多喜愛的旅行者發現一個新的探索地∼那充滿神秘國度的柬普寨,此生一定要造訪一次的吳哥窟。
李美樺
名人推薦:他 序
洋溢著人文關懷的旅行──給台客會的李大哥
第一次被邀請為李大哥的吳哥旅記寫序,真是讓我受寵若驚,但也格外珍惜這次難得經驗。在我的眼中,一本書的序往往是一個指南針,引著陌生的讀者挖掘書中黃金。
因為這樣,我問了你,希望我往哪個方向下筆,你只是說,「就隨你想寫些什麼吧!」果然是你的作風,那種旅行老手會說出的話。也因為這樣,我的腦袋開始構思了很多的路線圖,希望可以找出一條路線,是可以完整的表現我們大夥2005年吳哥窟的相遇。
這一條路線圖是這樣表示的:
旅行動機→決定計畫→確實落行→成...
作者序
自 序
那些微笑的美麗臉龐
我曾經兩次前往柬埔寨(舊稱為高棉),第一次是2003年ARS流行過後的盛夏期間,那時每一天的午后都下著陣雨──一如古代高棉王朝的時期一樣,那時我還是未婚的,那一次也成了我單身個人流浪的最後一次,第二次是2005年的一月,氣候還不算非常炎熱的時候(一月是屬於柬埔寨的乾季)。
第一次造訪拜SARS所賜,整個柬埔寨的遊人並不多,我當時幾乎是乘興恣意地遊覽各個古蹟,既無過多的遊人打擾,拍照時也毋須等候大批旅行團雜沓地離去,而且那次我所遇見的司機都是很客氣的,不過第二次我的運氣卻沒有這麼好了,而且也發現暹粒(吳哥窟的所在地)的消費似乎變貴了,時間相差不過兩年吧!
但是,柬埔寨的變化似乎超乎我的想像,不僅物價上揚,連金邊市都出現了超級市場,第一次前往的時候少見大陸商人,第二次再去金邊就常常遇見在當地經商的大陸商人,也偶爾可見大陸旅行團,不過,旅行團中還是以台灣、韓國、日本為最。
第一次前往柬埔寨的時候,當時數位相機,尤其是數位單眼並不普遍,第二次前往時幾乎人人都拿著數位相機,使用底片拍攝的人已經成了少數中的少數。第一次我只在柬埔寨境內悠遊,而第二次我們從曼谷驅車前往泰柬邊境,然後進入暹粒與金邊,最後從柬埔寨進入了越南。當時因為南亞發生大海嘯,大批旅者從南亞轉進了柬埔寨,柬埔寨處處都是遊人,所以旅遊市場的行情似乎也因為遊人太多而顯得混亂。
兩次的拜訪,對於文化蘊含深厚的高棉顯然是微不足道的,雖然卻也走了不少地方,但還有許多古蹟我無法一一窮盡,莫說吳哥遺跡中的成百神廟我無法個個親臨,更遑論一睹偏遠叢林神廟的廬山真面目。高棉的古蹟成千上百(根據統計,現今柬埔寨境內有1,080座神廟),旅者也只能在交通及其他旅行因素中做出取捨。
除了柬埔寨境內的遺跡之外,我也曾踏訪泰國境內的高棉遺跡,高棉帝國強盛時期曾修築一條古代的高速公路,用來連接泰國境內的娉邁(Phimai)與高棉境內的暹粒(Siem Reap),這一路走來,也對古代高棉帝國的強盛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這本書裡,我列舉了那些我曾經造訪過的神廟,在參酌西方相關書籍的講解與自己親臨的體會之後,希望能帶給讀者一些基本認識,但我要強調的是,這本書還是一本旅行文學攝影集,所以我的概念還是以旅行為中心,希望書中的旅行經驗與相關資訊,能提供有志前往柬埔寨的旅者一些建議。
在這裡,我也必須註明,「柬埔寨」(Cambodia)舊稱為「高棉」(Khmer),在書中我兩種名詞兼用之,在描述與古代相關歷史及文化時,我通常是使用「高棉」一詞;而在描述地理環境與現代歷史時,我通常使用「柬埔寨」這個詞。事實上,在外文書籍中提及古代歷史文化時,也是使用「高棉」,而古代高棉的君王與神廟譯名,目前尚無統一的中譯名稱,所以我以音譯的方式,儘量將其轉化為中文名稱。倘有任何疏漏之處,還請前輩先進們不吝指教。
我相當喜愛高棉,前後兩次的造訪不僅讓我更加愛上這個曾經文化輝煌的古國,而那些微笑的臉龐,不論是刻在石牆上的女神,或是活生生的市井小民的微笑,我的高棉之路始終滿溢著一張張難忘的美麗臉龐。李昱宏後來他也敞開胸懷跟我笑著對話。
李昱宏
自 序
那些微笑的美麗臉龐
我曾經兩次前往柬埔寨(舊稱為高棉),第一次是2003年ARS流行過後的盛夏期間,那時每一天的午后都下著陣雨──一如古代高棉王朝的時期一樣,那時我還是未婚的,那一次也成了我單身個人流浪的最後一次,第二次是2005年的一月,氣候還不算非常炎熱的時候(一月是屬於柬埔寨的乾季)。
第一次造訪拜SARS所賜,整個柬埔寨的遊人並不多,我當時幾乎是乘興恣意地遊覽各個古蹟,既無過多的遊人打擾,拍照時也毋須等候大批旅行團雜沓地離去,而且那次我所遇見的司機都是很客氣的,不過第二次我的運氣卻沒有這麼好了,...
目錄
自序 那些微笑的美麗臉龐
他序 洋溢著人文關懷的旅行
卷一:高棉文明古國的史地卷軸
卷二:話說古代高棉眾神與神話故事
卷三:神廟的美麗從石頭上還俗
卷四:走在古代的高棉高速公路上
卷五:金邊的兩次接觸
卷六:暹粒.年.吳哥窟
卷七:偉大的城市──安哥通城
卷八:塔普倫、塔高、普利漢
卷九:塔松、東美朋與羅洛士遺跡
卷十:吳哥秘境──卡伯斯賓
附錄:我的旅行檔案
自序 那些微笑的美麗臉龐
他序 洋溢著人文關懷的旅行
卷一:高棉文明古國的史地卷軸
卷二:話說古代高棉眾神與神話故事
卷三:神廟的美麗從石頭上還俗
卷四:走在古代的高棉高速公路上
卷五:金邊的兩次接觸
卷六:暹粒.年.吳哥窟
卷七:偉大的城市──安哥通城
卷八:塔普倫、塔高、普利漢
卷九:塔松、東美朋與羅洛士遺跡
卷十:吳哥秘境──卡伯斯賓
附錄:我的旅行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