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脫歐舉世震驚!
一天之內全球股市蒸發68兆台幣,全球震盪
量子基金創辦人索羅斯:
全球金融市場危機「出柙」,嚴重性與金融海嘯不遑多讓!
歐盟走錯了路:
二○一二年五月亞洲開發銀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
首席經濟學家李昌鏞(Changyong Rhee):
歐元區應該要扮演亞洲的指標。擁有單一貨幣和一個大的聯盟可能會製造問題。我們看看他們如何解決他們的問題,然後再讓我們研究擁有單一貨幣是否仍然是值得讚許的。
歐盟菁英太過專注於「前所未有的緊密聯盟」以至於不能像
東南亞國協的領導人完全專注在進步的真正源頭:貿易、投資、工作、創新、教育。再次談起,從歐洲學到的教訓是:貨幣聯盟或者政治聯盟,並非緊密合作或甚至貿易整合所必須。
英國脫歐後
「大英國協the Commonwealth」將加強聯繫,作為英國經貿的主力選項
涵蓋五十四個國家(包括加拿大、印度、澳洲、紐西蘭、馬來西亞、新加坡等),
進行經貿合作
東南亞國家前景看好!
新加坡的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DP)高於英國、法國與德國,
而在過去四年當中,它的經濟成長率,依舊是每年約百分之五,
這遠超過歐盟的平均、甚至表現最佳的成員。
英國在歐盟之外,沒有歐盟太多的干涉,而且現在自己有感覺到很像大約五十年前的新加坡,挺身對抗干預,並對整個世界開放,會把自己的事務管理妥當,而且因此進步繁榮。
新興市場教父墨比爾斯:
亞洲是開發中國家理想的投資場所。
然而,歐盟的麻煩大了!
英國脫歐,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歐盟裂解,世界經濟秩序重新盤整!
歐元危機未解,歐盟經濟持續衰退!
移民問題導致右翼政黨興起,法西斯主義幽魂再現!
美國影響力衰退,未來更趨向孤立主義,無力對抗俄羅斯、中國的政經力量!
一九三○年代全球大蕭條即將再臨,世局如何演變﹖
全球第一本解說英國脫歐、歐盟未來與世界經貿前景的中文書籍
隆重上市!
英國經濟學家布特爾理性分析歐盟病根,並希望「英國脫歐」觸動歐盟根本改革契機,挽救經濟。
中華經濟研究院 吳中書院長 專文推薦
經濟部國貿局楊珍妮局長 重量級推薦
英國公投脫歐舉世震驚!
二戰後因為政治因素而統合的歐盟,卻與它的公民越來越疏離,無法有效達成政治整合
在經濟上,雖然歐盟是世界第一大經濟與貿易集團,相對於早期的成功,但近年來卻成長疲弱,不但落後於英國與美國,更難以追及新興的亞洲國家。
更重要的,歐元受到全球金融風暴與希臘債務危機的影響,維繫歐元的存續,更成為歐盟的沉重負擔。
作者認為導致歐盟在經濟表現低劣方面,有八個主要因素:
1.歐盟的設計者,針對規模會帶來利益這件事,過度重視。
2.在過程中,他們低估了歐盟以外其他地區的經濟成長。
3.他們低估了優良政府是經濟成長關鍵的重要性。
4.和諧與規章的時間表當中,包括了太多對商業的干涉。
5.歐洲有關勞工法與福利的社會規範,讓雇主也相信是反商的。
6.歐洲的領導者對於把經濟成功基本要素弄對這件事,所付出的注意不足--這並不像許多在亞洲的領導者。
7.他們沒有妥善運用歐盟的資金(必須承認的是,歐盟的資金並不巨大)。
8.和諧與團結是原本的目標,卻掩蓋了不好的經濟政策所導致的結果﹔而國家之間的自然敵對狀態,原本可以創造出較佳的經濟表現,卻陷入窒息。
基於經濟學家的立場,作者大膽主張:
放棄單一貨幣(解散歐元)、針對歐盟體制進行根本的改革。
但是歐盟本身無法推動如此巨大的轉變,因此,英國以公投手段進行脫歐,一方面將可使英國得到更好的國際貿易競爭機會,另一方面也能觸動歐盟採取必要的改革措施。
作為世界重要的經濟與政治集團,歐盟的未來,關乎全球政治經濟的重大變化。而英國脫歐在即,是否真能觸動歐盟展現改變?
本書特色:
英國脫歐舉世震驚!
一天之內全球股市蒸發68兆台幣,全球震盪
當全球追求區域經濟整合之際,英國為何要離開歐盟﹖
面對英國脫歐、移民問題、歐元危機及右翼政黨興起等四大挑戰
歐盟麻煩大了!
英國脫歐,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歐盟裂解,世界經濟秩序重新盤整!
歐元危機未解,歐盟經濟持續衰退!
移民問題導致右翼政黨興起,法西斯主義幽魂再現!
美國影響力衰退,未來更趨向孤立主義,無力對抗俄羅斯、中國的霸權擴張!
一九三○年代全球大蕭條即將再臨,世局如何演變﹖
全球第一本解說英國脫歐、歐盟未來與世界經貿前景的中文書籍
隆重上市!
英國經濟學家布特爾理性分析歐盟病根,並希望「英國脫歐」觸動歐盟根本改革契機,挽救經濟。
作者簡介:
羅傑‧布特爾 Roger Bootle
沃夫森經濟學獎(Wolfson Economics Prize)得主
英國最著名的經濟學家之一,曾經成功預測預測網路熱潮崩潰、美國房地產泡沫導致信用緊縮,以及一九九二年英鎊退出ERM匯率機制時,對英國經濟發展有利等重大事件,被譽為「言必有中」的經濟學界先知。創立並經營「資本經濟顧問公司」,是歐洲最大的總體經濟顧問公司。羅傑經常出現於電視台與廣播電台,也是《每日電訊報》的固定專欄作家。在二○一二年的「評論獎Comment Awards」選拔中,他被提名為年度最佳經濟評論員。他是三本廣受好評著作的作者:《市場的麻煩The Trouble with Markets》、《貨幣無用論Money for Nothing》以及《通貨膨脹之死The Death of Inflation》
譯者簡介:
侯英豪
甫於去年七月正式自職場退休,退休之前是一位資深的專業經理人,專長領域為人力資源管理。
在超過三十年的職涯中曾服務於不同行業、國籍、規模以及跨越不同地理疆界的各型公司。包括前二十年服務於聲譽卓著之全球性跨國大企業,如美國運通(American Express)、漢偉(Honeywell)與拜耳(Bayer);後十年轉換跑道,加入了規模龐大且績效優良之大型台商集團,包括華碩、國巨與台灣高鐵。對於專業人力資源管理各個領域之理論與實務涉獵既深且廣,在業界享有盛名。
譯者與本書結緣純屬意外,但其職涯中來自於拜耳、華碩與國巨的歐洲經驗,總共約有近十五年的時間掌管歐洲的選、育、用、留,與本書所討論的歐盟與歐元問題確有相關與交集,也對翻譯內容與品質饒有助益。
章節試閱
寫給中文版
寫作這本《歐盟大麻煩》,如同我的其他書籍一樣,是出於一種信念。當我在二○一二年開始考慮寫這本書時,英國對歐盟會員資格進行公民投票的可能性似乎很小。 誠然,二○一三年一月,當時的總理卡麥隆提出了一些改革歐盟的建議,並明確表示,如果保守黨贏得下一屆大選,他將舉行英國歐盟成員國公民投票。 但是,當時,保守派似乎不大可能贏得下一屆大選。
然而,在二○一三年中,我開始了這本書的寫作。我認為:
(i) 保守黨將贏得即將舉行的大選;
(ii) 總理卡麥隆將履行他承諾召開全民投票的承諾; 和
(iii) 希望離開歐盟的人將贏得全民投票。
我確信,以上三件事將會發生。所以我們走到了今天。
然而,即使在脫歐公投後,英國的未來的不確定性仍然存在。在我寫這文章時,英國高等法院剛剛裁決,新總理梅伊不能簡單地在未經國會批准的情況下援引《里斯本條約》第五十條離開歐盟。再上一級法院,也就是英國最高法院的判決,可能會扭轉高等法院的判決。即便最高等法院沒有改判,但梅伊最終很可能協調國會同意,啟動脫歐程序。或者,她也可以提前改選,以獲得國會多數同意來解決所有這些障礙。
英國「脫歐派」的根源
為什麼公民投票由脫歐派勝出?毫無疑問,歷史學家和政治學家們將在未來幾十年裡對這個問題進行辯論。但我認為答案的基本線索現在很清楚。英國人民從來不喜歡現在這個我們所知的歐盟。當英國在一九七三年加入它時,它被稱為「共同市場」。英國人從來不喜歡這個計畫的政治面向; 事實上,大多數英國人幾乎沒有意識到,政治聯盟的目標從一開始就存在於一九五七年簽署的《羅馬條約》之中。
對於這些英國選民,讓他們希望英國留在歐盟是一個簡單的經濟自利考量。 在二十世紀七○年代,英國一直像是歐洲「病夫」。相比之下,大多數大陸國家似乎做得非常好。英國加入歐盟是出於某種經濟失敗的意識。然而,這種感覺並沒有延伸到對自身政治制度的幻滅,或放棄放棄英國主權的意願。相比之下,在歐洲大陸,因為經過戰爭的蹂躪,其原有的政治制度因此被翻轉,政治聯盟的想法不僅沒有威脅,而且對某些人來說,似乎是一種救贖。
英國和歐盟其他國家的相對地位在一九七九年柴契爾夫人勝選後不久開始改變。英國開始做得更好,而歐洲大部分地區的表現開始惡化。英國的相對成功持續,但柴契爾夫人在東尼•布萊爾的工黨政府下失去了權力。真正的致命關鍵是一九九九年歐元的形成,當時被譽為是一個政治勝利,又是歐洲重建經濟成功的關鍵。然而單一貨幣已經變成一場災難,事實上,我認為這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人為經濟創傷。
的確,英國處於歐元區之外,同時也不在申根國家自由護照旅遊區之外。如果你要說,英國只是歐盟的一個半獨立成員也行。隨著歐元區經濟繼續惡化,相對英國經濟還相當不錯,越來越多的人質疑英國保留歐盟會員在經濟面向的必要性。
與此同時,歐洲聯盟的政治野心現在變得更加明顯,所有人都很清楚,英國已對歐盟的犧牲了為數眾多的主權,如果沒有改變,在未來幾年,它將轉讓更多。歐盟正朝著「歐洲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Europe」的最終野心前進。
移民的麻煩
如果歐元對歐洲經濟是一場災難,那麼來自東歐的移民湧入則是對歐洲政客的一個致命打擊。 從一開始,歐洲政治領導人希望歐盟類似一個正常國家。因此,自然想像人們在聯盟內完全自由遷徙。 在一九五七年《羅馬條約》簽署後的頭幾十年裡,自由遷徙沒有造成任何問題。原因很清楚:歐盟的原始成員都處於同樣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生活水平。因此,雖然相當多的人跨越歐洲各國邊界生活和工作,當時的移動採取了一種相當平衡的交換的形式。人們從聯盟的一個部分到另一個部分並沒有大規模的移動。
所有這一切都隨著東歐前共產主義國家的加入而改變。諷刺的是,這個歐盟的東方延伸已經得到英國的支持。此外,我認為非常正確。正如我在這本書中所說的,歐盟是前東歐難民國家的收容所,因為他們試圖逃離共產主義和俄羅斯的枷鎖。對於這一點,如果沒有別的,歐盟值得高分。
但問題是,這種大規模的擴展,包括處於低得多的發展水平的國家和人民,沒有人認為應該重新思量歐盟,包括其機構和自由遷徙的問題,必須要做出根本性的改變。
所以你現在可以看到這麼多英國人投票離開歐盟的動機。有兩個主要原因:第一,想限制移民進入英國的水平; 其次,希望從歐盟機構收回控制權,並將其恢復給英國人民,由國會和英國法院把關。
英國脫歐的後續影響
當我旅行世界各地,很多人對英國選擇脫歐這件不尋常的事,向我表達他們的不可思議之情。正如他們所看到的,英國犯下了極其嚴重的自殘行為。但這只表明了他們並不真正理解英國或歐盟!我不知道世界上有多少主權國家願意接受不受控制的移民,自己領導人喪失決定權以及服從在國外的外國法院的管轄權。你能想像這在美國、中國、台灣發生嗎?答案應該很清楚了。
有些人認定贊成英國脫歐的選票代表了對全球化力量的一種反抗,就像在美國總統大選中支持唐納德•特朗普的數百萬美國工人階級一樣。但我認為這種類比是嚴重誤導。美國先天就是孤立主義者,相比之下,英國一直是外向型的。大多數英國家庭與世界其他地方有著深厚的聯繫,並不害怕全球化這回事。他們反對的不是全球化,而是反對像帝國一般過度擴張的歐盟。
毫無疑問,未來幾年英國將面臨一條險峻的道路。但是,英國歷史過往應該能讓人相信英國將迎接挑戰,並在未來取得成功。我一直是新加坡的崇拜者,我非常清楚,當它在一九六五年離開馬來西亞聯邦時,前途似乎是相當嚴峻。然而,在李光耀的輝煌領導下,它沿著一條向世界開放的道路,藉著極其良好的政府的治理,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成就。
英國不是新加坡,也不能遵循完全相同的道路。但我希望並相信新加坡將提供一個願景,激勵英國政治領導人,並給予英國人一些信心──為了成功,你不需要屬於一個俱樂部(歐盟)。
羅傑‧布特爾
誌於倫敦,二○一六年十一月
前言--寫給第三版
二○一五年五月第二版發行之後,有關歐盟這個主題中的好幾個重要面向,都面臨了新的轉變,不過並沒有發生什麼會妨礙本書討論重點的事情。
最重要的是就像我所寫的,英國將要針對是否繼續保持歐盟會員資格舉行公民投票。當你讀本書時,投票可能仍然是未來式。這種情況下,如果你有投票權,我希望這個新版本可以指引你思考到底該往哪條路去。如果你沒有投票權,不管你在哪裡都會為投票結果所影響。所以,對你而言,本書針對環繞著公投的議題以及它的重要性,提供了一種非常需要的分析。
而這些問題會是重大的。不管結果如何,事情都永遠不會同於以往。如果英國投票決定離開,接下來要考慮的第一個問題,將是與存續歐盟的未來關係。這並不是一件直接了當的事。兩年的協商將等在英國與即將成為「前夥伴們」的各國之前。除此之外,英國脫歐將標註了第一次真正嚴重的歐洲計劃倒退。這一定會造成重大的後果,並不只是對英國,也會影響歐盟的其他成員。的確,你已經可以準備好想像,這可能導致歐盟的解體。
同時,許多觀察家認為,如果英國公投脫歐,要拒絕蘇格蘭獨立的二次公投幾乎是不可能的。歐盟在蘇格蘭比在英國更受歡迎,而且大多數的蘇格蘭人投票贊成留在歐盟似乎可能性很高。要記住,第二次公投很容易會導致蘇格蘭「脫英」。在那種況下,英國選民會造成切割兩個,而不是一個聯盟的結果(歐盟與大英國協)。
這些觀點,對許多讀者而言,並不是只當在他們聽到了投票結果是「脫歐」時才會具有相關性。脫歐之後可能會有什麼樣的安排--而的確是,脫歐對英國、歐洲甚至整個世界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這其實與人們在一開始如何投票選擇之間,有密切的關聯性。
如果投票的結果是英國留在歐盟,那似乎是,相反的,如同船過水無痕一般。但是,其實還是會有一些重大的問題要解決。英國首相大衛‧卡麥隆,在他重新協商英國與歐盟關係議題中的一部份,目的是促使英國選民投票留在歐盟,他從他的歐盟夥伴那贏得了一些讓步。這些事情在實務上要如何發揮效果,以及它們會如何影響歐盟的運作,都還有待觀察。
在任何情況之下,即使英國持續保留會員資格為公投所確認,歐盟的未來,距離完全沒有麻煩還遠的很。跨越整個歐洲大陸,到處都有呼籲歐盟根本改革的聲音。歐盟會回應這些呼籲嗎?或者,因為英國問題明顯的暫時平息,歐盟會繼續一如以往嗎?
遮掩了這點,甚至是一個更為重要的問題,一個衝擊到歐盟身分和目的本質的問題。自從本書第二版出版之後,就如同書中所探討的,有關大量移民的問題,在歐洲的議程中顯著的上升。在許多重大痛苦與悲劇的場景中,來自敘利亞以及其他各個國家的大量難民來到了歐洲的土地。很明顯的,還有好幾百萬的人要加入他們。歐盟該如何回應?人類的大規模遷徙所引發的深沉問題攪入,而影響了歐洲的經濟、政治以及社會的凝聚力。
這所導致的緊張狀態是巨大的,以致允許免護照跨越歐洲大部分地區旅行的申根集團已接近瓦解。這是歐洲專案潛在的第二大翻轉。
還有,雖然這些發展傾向於遮掩了歐元的問題,但所有我在本書中檢驗過有關單一貨幣的問題仍然在沸騰。的確,希臘危機持續在喧囂之中,義大利的經濟地位仍然是悲慘的,而法國的經濟仍落在德國之後,而且持續疲弱。
同時,對所有的歐盟成員而言,歐盟的不受歡迎持續增長。在幾個國家當中,歐盟懷疑論者的政黨在增加中﹔他們當中有許多人對歐盟的批判與助長了英國的歐盟懷疑論運動的觀點一致。隨著法國與德國二○一七年重要選舉的到來,這種普遍性憎恨的升高會導致政治地震的風險。
所以,你可以立即就說,現在的歐盟正面對著它最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危機,因為有四大挑戰的同時出現︰最大成員國的可能出走、申根集團的瓦解、歐元的持續疲弱,以及歐洲選民對歐盟不受歡迎情緒的聚集。更進一步說,這些威脅是相互關聯的,這四件事情中的任何一件活動所傳達的震動,都有造成其他三件連鎖反應的風險。這是真的,我們活在「歐洲的大麻煩」之中。
在第三版之中,只要有需要我不但更新了事實與數據,在新的最後一章中我也引用了大量的新資料來討論這些與許多其他的問題。
我非常幸運,我的前兩版獲得許多讚許,但也收到了一些立論良好、也應當承受的批評;從這些批評中,我獲益良多。但其中有三則批評實在惹惱了我,第一是認為我在結論中表現得不夠果斷。顯然地,我似乎認為其中有好的論點可以同時支持留歐與脫歐。不只如此,當說到量化各種成本與好處時,儘管我引用了許多數據,我卻不願意針對最後的結果提出一個果斷而確切的數字。沒錯,我會強調和這個議題有關的許多因素都是不確定的。老天保佑,我還覺得我自己有所平衡的作法是種美德呢!
另一位評論家則抱怨說,儘管我承認這些不確定性的存在,但我卻還是下結論說,英國可以成功在歐盟之外生存。他們說,如果不夠肯定精確,這就像是跳進黑暗,而且他們很驚訝我竟然可能為這樣的事背書。天啊,不過,就算我們決定留下,不確定性還是會困擾我們的選擇和行動的
我從來不認為因不確定性而產生困難有什麼好驚訝的。我很好奇他們是如何應對日常生活。我不會對我想要表現得公正、承認困難危險與不確定而道歉,更不會為我決定的立場道歉。儘管對於關鍵的重大事項不夠精確,怎樣面對才是最好的向前方式。
第三種批評我可能會覺得受傷,如果它不是這麼荒唐的話。在有關歐盟的辯論和討論中,我曾經多次遭到一開口就堅稱他們和我不一樣的人反對,說他們是「贊成歐盟的」。如果延伸下去想,我認為,我其實是個「反抗歐盟的人」。這對我來說可是個新聞。在某個場合,當我讚揚英國政治機構的美德、批評歐盟的有關機構基本上既不民主又脆弱時,我甚至會被控訴為種族主義者!
這實在是很難以想像,人們竟會變得如此受到現有的親歐盟共識洗腦,以致於他們就一方面無法在認同、文化與文明之間作分辨,另一方面也無法分辨特定的某種政治安排與組織。如果我需要某些事情驅使我去檢視我對歐盟及其所作所為的批判評估,這裡就已經有了理由。
很多事情,發生就已經發生了,我無須理會它。這種種議題,讓我這本書的內容,比第一版還要生動許多。短期來看,歐洲陷入動盪,而未來,則有賴於它的平衡。
此外,身為讀者的你,在未來的塑造上,也會有關鍵的角色需要扮演。我寫這本書的目的,是要幫你把這樣的角色扮演到最完整的程度:當個清楚知悉關鍵議題、也充分認識歐盟未來的結果將會走到哪個方向的人。身為一個作者,我實在無法期待更好的回報了。
羅傑.布特爾(Roger Bootle)
寫於倫敦,二○一六年三月
作者序:歐盟的大麻煩
歐盟(The European Union) 正處在一個分水嶺上。當初它成立的目標,以及現有關係的邏輯,都在將它推向完全的政治聯盟:有點像是歐洲的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Europe),或至少是歐元區的合眾國。換句話說,歐洲各國參與越多,整合就越深。這點和歐盟的歷史發展以及歐盟過去的成功推力,其實是一致的。
但是對當今的世界來說,歐盟其實是個無法正常運作的架構,甚至對於明日的世界來說更是如此。它需要經歷根本上的改革,否則就會解體。它被設想出來的環境,是一個充斥大型集團的世界,受制於美國(United States)和蘇聯(Soviet Union)之間在冷戰(Cold War)時的敵對狀態,而且是在全球化和新興市場起來之前。它一致化和整體化的時程,無可避免地導致過多的規範和沉悶的競爭。這就是為什麼相對於一般盛行的看法,認為歐盟在經濟上相當成功,但其實它的經濟表現是相當弱的。
此外,如果沒有任何改變的話,歐盟對世界總生產毛額(GDP)的佔比就會開始大幅度下降,而如果是這樣的話,歐洲對世界的影響也會如此。然而對於歐盟的制度來說,這完全是整合過程應該要避免的。同時,歐盟正逐漸變得越來越不受歡迎,大多數人並不想繼續往一個完全的政治聯盟邁進,而且在歐盟的公民中,有越來越多的人想要徹底離開歐盟。不論是哪種方式,歐盟都會面臨某些非比尋常的挑戰。在我看來,這似乎很明顯,歐洲的整合是當今世界的大議題,而且有許多其他議題需要仰賴它整合的結果。這就是我覺得我必須寫這本書的原因。
我的觀點是基於一個經濟學家以及英國公民的立場。因此,可能有人會批評說我低估了政治上的議題。然而我認為在歐盟這個例子中,政治和經濟是密切相關的,正如它們常常發生的情況。事實上,在這本書中,我會把政治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因為,這是一個經濟遵照政治的個案。
我認為,歐盟飽受折磨的政治運作導致了不佳的經濟表現,其中最清楚的例子就是歐元的形成。正如我在第四章中所說明的,這件事的進行,是基於原本在歐盟計劃中的政治理由。結果已經顯示,歐元對歐洲經濟來說,是一場災難。
身為一個英國公民,我註定會在歐洲受到攻擊,因為我是另一個小小的英國佬,老是提起過去,並強烈譴責在這塊大陸上的發展,先天地就想對抗歐洲人,因為未能適當地了解他們。然而,這本書並不是基於任何對於歐洲的敵意所啟發,正好相反。就像許多英國老百姓一樣,我覺得我既是英國人也是歐洲人。事實上,儘管英國和美國之間有密切的連結,而每當我去到美國,我還是會覺得我比較像歐洲人。我熱愛的文化是出自歐洲的:歐洲的食物、美酒、歷史、以及建築,歐洲的文學、藝術。特別就我而言,還有歐洲的音樂。正因為我是如此道地的歐洲人,也因為我如此迫切地希望歐洲在世界上取得成功,我才會選擇有關歐盟的議題,因為它目前正在發生。對我來說,歐盟是歐洲和成功之間最重要的事。
很自然地,我寫下這本書是希望有許多跟我一樣的人可以閱讀。不過,這本書並不是特別為英國讀者所寫的。這本書會試著採取一種歐洲的觀點,並指出典型的反對歐盟的英國立場,會出現哪些錯誤和毛病。
不同的讀者,可能會因為我必須說明的某些事情而感到震驚:在英國以及其他地區的反歐盟者,可能會因為我的同情和對於某些歐盟已經達成的事情表達欽佩,而感到震驚。所有信念堅定的歐洲大陸的人們可能會很震驚於歐盟相對差勁的經濟表現,以及令人失望的前景。歐洲大陸的讀者特別有可能對於我的意見感到震驚:把重點放在政府之間競爭的重要性,因為它攸關政治和經濟上是否能有成功的結果
儘管,身為一個經濟學家,我會賦予經濟議題完全的重量,但我卻不是為了專業經濟學家而寫,而是為了一般的讀者。為此,我一直試著把專業術語的使用保持在最低限度。為了讓讀者感到方便,我在本書最後歸納了一套名詞解釋與縮寫的詞彙表。我也把文本中的註解維持在最低限度,並把這些註解列在本書最後。
這本書的目的,是要告知所有可能被要求對於歐盟未來的決定作出貢獻的人(或是他們的國家有參與其中),有關歐盟要如何立足世界、歐盟機構如何對這樣的立足有所付出、歐盟的前景為何、要有還是不要有歐盟等。當我們需要尋找資料來幫助大家形成觀點的時候,許多人只會去找那些極端份子雙方辯論的胡言亂語,和許許多多無法理解的統計數據,或是大量令人費解的歐洲言論。
相對來說,我在這裡是要針對歐盟的發展以及它目前所面臨的議題,提供一個平衡且容易理解的描述。這並不是一場辯論。即便如此,我也無法聲稱自己是個不帶任何觀點、保持距離的觀察者。事實上,關於未來,我確實有個立場。在一個理想的世界中,我會希望歐盟可以持續,而英國仍然是它的一部份,但是因為歐盟在本質上如此經過了改變,以致於從它現有的情況來說,幾乎是難以辨識了。
但是,在卡麥隆的「重新協商」無法取得任何的顯著成果之後,這現在似乎成了一個白日夢。所以,不是很心甘情願的,我已經決定英國應該離開歐盟。在本書新增的第十一章中,我描繪出達到這個最終結論的心路歷程。
第一部份是在講述政治、機構、與意識形態方面的問題。第一章會說明歐盟如何逐步成為現在的樣子、那些塑造它的人所懷抱的指引信念、曾經希望或仍然希望加入歐盟的國家的動機。這部份是一個訴說過去發展的很特別的成功故事。
接著,第二章我會說明,歐盟現在的樣子如何讓它變得不適合目前的經濟與政治現實,並說明這樣的狀況往往會導致差勁的決策,因而產生差勁的經濟表現。
第二部份則會專門討論經濟議題。在第三章會分析歐盟的經濟紀錄,並說明它是如何讓人失望、又是為何讓人失望。同時,第四章會討論歐盟所做過的最糟糕的決定之一,就是發行歐元。第五章會討論政治可以如何解救歐盟的經濟困境。第六章則會探討,如果什麼都沒變,歐盟的經濟前景將會如何,並針對歐洲持續衰退的觀點作討論。
第三部份則專門討論改變。第七章和第八章討論改革的可能性。第九章探討的議題是單一國家留在或離開歐盟的決定應如何透過政府治理來處理。第十章則會考量如果歐盟真的解散的話,什麼樣的組織架構可以取代歐盟的地位。第十一章檢驗了環繞著英國的公投以及其他對歐盟威脅的相關問題。
不過,當然還是要從歐盟的起源,以及支持它後續發展的想法為起點來出發!
第十一章
英國公投 --以及其他有關存在的挑戰
歐盟正在一個分水嶺上,它所面對最重大的挑戰是英國針對歐盟會員資格的公民投票。投票的結果將會有非常深厚的影響,這還不只是對英國,也對歐盟的整體。
英國公投拉高了直接針對歐盟核心的問題︰參雜了經濟與政治的題材,而且深深相互纏繞。不良的政治結構,製造出不良的決策,而且這些通常會造成負面的經濟後果。的確,經濟成功的秘密在於一個國家的體制性結構以及生產的能力﹔同樣的,不良的經濟結果經常會製造出醜陋的政治結局,而環繞著英國公投的辯論,正是政治與經濟對撞的地方。
到公民投票之路
由於大衛‧卡麥隆所屬保守黨的內部壓力,公民投票正在推行之中﹔大部分的阻礙來自於英國獨立黨(UKIP),在它極具爭議卻又擁有個人魅力的領導者奈吉爾‧法拉吉(Nigel Farage) 的帶領下,在民意調查中獲得好評,而且還威脅會拿走好幾百萬其他明智的保守黨選票。為了能在二○一五年的大選中把對保守黨的威脅極小化,卡麥隆被說服要承諾,如果保守黨贏得了選舉,他就會在二○一七年底之前,舉辦一次歐盟去留的公投。
在那時候,他也許相信,他並沒有需要兌現這種承諾的可能,因為保守黨全面大勝的機會顯然是極其微小的。比較可能的結果,也就是所謂的一種「懸峙國會 a hung parliment」,必定會導致與另外一個自由民主政黨的合作﹔他們不會受縛於那個公投的承諾,當然也不會舉行公投。在這種情況之下,卡麥隆將可從他的承諾中解脫。這對增進保守黨的團結和讓得票數極大化方面,表現是正面的--而且沒有額外的成本。
然而,卡麥隆是幸運的,英國選民並沒有照劇本演出。他們給他的回饋是一次壓倒性的大勝,但隨著他的勝利而來的是尾巴上的刺,他發現他自己必須要兌現在剛開始時似乎只是一個空泛的承諾--脫歐公投。
卡麥隆的限制
對於歐盟,卡麥隆從來就不是一位全力支持者。的確,他通常被認為是一位歐盟懷疑論者,他的確是能力足備而且深刻務實。而原則上,他是能夠為留在歐盟或離開它背書的--依照兩種情況的後續細節安排而決定。
但是,首相並不準備要在接受現況的基礎之下做決定。就像他的前輩哈羅德‧威爾森(Harold Wilson),在四十年以前同意舉辦一次有關英國會員資格的公民投票以便讓自己的(工)黨保持團結﹔卡麥隆規劃的改變是,英國並不喜歡它的會員資格--或至少要假裝改變。
在二○一三年一月的彭博社演講中,他談論得很遠,並不是只列出了英國需求的購物清單。反而是,就像第七章所討論的,他針對歐盟的失敗做了一次完整的分析,以及需要做些什麼來讓事情回歸正途。更進一步說,他演講的核心較少談到改變英國與歐盟的關係,而是談到歐盟如何改變自己,這對全歐洲人民都有好處。
這的確是個對解決問題具有建設性的方法,對許多傾向於歐盟懷疑論的人,包括本書作者,懷疑歐盟是否還可以被如此改革,因而給予了對英國持續保有會員資格的支持。但最起碼的,該有一場公民投票的舉行,並在投票之前,他們必須要看到任何改造歐盟的企圖會導致什麼樣的可能後果。
只是這些都發生在保守黨在二○一五年五月「令人震驚」的勝利之前。在那之後,當面對必須兌現承諾之時,卡麥隆必須掌握四大關鍵的限制︰
1. 跨越全歐洲大陸,對於英國讓歐盟陷入另一個危機之中,而招致了嚴重的惱怒--而大部分的人認為那是沒有必要的,因為只是想協助卡麥隆處理他在國內的政治困境。
2. 歐盟的根本改革,即使大家都認為那是可能的,也已經同意了,都必須要先做條約的更改﹔但大家對那興趣缺缺,而且如果時間表是如此的短,甚至沒有機會去深思熟慮。
3. 時間表的確是短的,因為在二○一七年德國會有一次普選,法國也會舉行總統選舉,歐盟將會被受限於突顯兩次選舉。英國的公民投票勢必要在那之前解決。
4. 在二○一五年,一個新的歐洲危機出現了,對歐盟以及對英國持續保有會員資格的投票,具有潛在的巨大影響,那就是數量龐大的移民遷入歐洲。對選民而言,移民的遷入所凸顯的是,對於離開歐盟所引發邊界控制問題辯論的共鳴被強化了。通常在夏季的月份中,移民的遷徙較為頻密。由此推論,公民投票應該在二○一六年夏天全面移民潮發生以前進行,暫且不用去考慮以後的夏天。
因此,這並不是關於英國去留能否推動歐盟改革的前導性規劃,卡麥隆加強外交方面的努力,以確保歐盟領導人儘快確定對於英國要求事項進行協商。
協商的策略
他應該要求多少?在蒙提‧派松( Monty Python)的著作《大腦的生命 The Life of Brian》中,永遠不變的討價還價場景是,要求多一點,然後在壓力之下逐步退讓﹔最後在兩位主事者的各自起點之間的某個地方達成協議。但無論這種方式的功效為何,如要達成好幾個目標,勢必會遭遇失敗。這將是無法避免的,英國媒體視之為失敗而且會再次檢視,好像是英國與它的歐洲大陸夥伴協商不佳,然後會大大的影響對「脫歐」的投票。
所以,相反的,策略性的選擇是要求少一點﹔只要求從某個觀點來說,是英國的夥伴們被期望可以合理接受的。然後卡麥隆就可以帶著他的「協議」回來,並向他的選民展示為一種勝利,而且他能夠進行一種留在「改革過的歐盟」之中的運動。所以,卡麥隆塑造了一種協議,在二○一六年二月歐盟理事會的一次會議中被採納。他也決定了在二○一六年六月二十三日舉行公投,賦予大部分的政府組織充份時間準備投票活動,讓英國留在歐盟之中。
在這個現實政治的故事中,有兩點玄妙之處:首先,如果他在彭博社演講中是真誠的,那表示他只能夠從他的歐洲夥伴那裡得到極少數的保證,所以有什麼能夠說服立場明顯的歐洲懷疑論者和以務實著稱的卡麥隆,去支持英國持續保留會員資格?
第二,如果已經做成決定,那他為何不在協商開始以前公告,然後才能掩蓋他在歐盟已經不再強勢的地位?如果你把數字告訴你的對手,而且不管他們如何承認,或不承認失敗,你都將支持你與選民的協議,你不會使他們讓步的意願極大化。
如果第一個玄妙之處永遠無從解決,因為關鍵因素深埋於卡麥隆的內心﹔那第二點看起來比較不像一個玄妙之處,而是一個大失策。
一場「交易」
卡麥隆要求了五件事情,包含了微不足道的筆記本式問題,和跨領域影響主權的問題︰
1. 如果歐盟移民的子女住在國外,他們將無法享有兒童福利和兒童的稅負減免。
2. 為了要能夠申請在職福利,一位歐盟移民必須住在英國而且持續繳稅至少四年。
3. 英國被排除於「前所未有的緊密聯盟」之外。
4. 國家的國會能夠阻擋不被期待的歐洲立法。
5. 保護非歐元區國家不受歐元區管轄,而且與此相關的,是對倫敦金融城的保護。
在所有的這些觀點中,他真的是確保了一些事情,雖說這絕對比他所要求的少。而在協議之下,住在國外的移民子女仍然可以申請福利,只是他們的福利是比照他們母國所應享有的福利水準。
卡麥隆限制在英國至少住了四年的人申請在職福利方面是失敗的。但無論如何,當極高水位的移民給國家的社會安全制度與公共服務施加壓力時,這個協議對整體移民人數踩了緊急剎車。這個剎車將持續七年,而且沒有更新的選項。任何國家想要適用這個剎車機制,必須向歐盟執委會提出申請,而核准也必須來自歐盟理事會。
至於對「前所未有的緊密聯盟」,這個協議中說︰大家公認,英國……並沒有針對與歐盟的進一步政治整合做出承諾。與前所未有的緊密聯盟有關的參考事項,並不適用於英國。
這個協議對個別國家國會的權力提供了一種「紅牌」的制度,如果百分之五十五的成員同意,允許一個國家的國會否決立法。
但不管怎樣,這些「勝利」是相當空洞的。這個協議是否在法律上無懈可擊甚至都是不確定的。特別是,它的觀點有可能會被歐洲法院所推翻。
所謂的「紅牌」制度,是一個笑話。到頭來,絕大部分的國家必須從一開始就支持立法。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要確保百分之五十五以上國會成員的支持來反對一項措施,將會是完全不可能的。同時,限制移民申請福利,對於限制遷徙至英國的移民數量是毫無幫助的。而且,對於移民流入的限時「剎車」是由歐盟所控制的,而不是英國。
確認英國並沒有對「前所未有的緊密聯盟」做出承諾,倒是有些價值的,但是它的功能因缺乏堅定的保障而止步,就像對抗歐元的管轄不及於非歐元區的國家像是英國一般。再來,為了要確保這些「勝利」,卡麥隆先生必須要做出一個重要的讓步,那就是,英國不能干涉歐元區走向進一步的整合。這是英國針對這個問題否決權的有效棄守,而這是英國在處理「後公投post-referendum」協商時所打的最強的 一張牌。
所以,清楚的結果是,自從卡麥隆於二○一三年一月在彭博社的演講中提出了「高期望」之後,他在二○一六年二月所達成的協議卻是個苦澀的失望。他所要求的是令人驚訝的少,而且,顯然的,他所得到的甚至更少。這結局可能是,協議的細節應該無法、而且可能也不會,說服任何人該如何投票。這應該是要靠對於政治與經濟問題的小心評量,然而這些問題大致上與卡麥隆開始從事他的外交任務之前是一樣的。
本書列出了所有的爭論點,而且試著展開一個推理性的評估,結論是立即的經濟利益與損害的平衡,可能相當接近。這聽起來不像是個引人注目的結論。然而,引人注目、而且應該被重視的是,有關經濟的事物不應該展現並暗示為離開歐盟的任何障礙,如果從政治或其他基礎層面來看似乎是被期望的話。而在本書的分析中,也提出了這的確似乎不該是被期望的論點,因為歐盟的許多政治上的不妥之處,是對議會式民主制度的一種侮辱。還有,歐洲社會將會被歐盟的處理移民問題不當而撕裂。
不管怎樣,有好幾個關鍵的問題被分析家放在一旁,搖擺未決,而現在需要被重新檢視了。首先要開始的問題是,為何這麼多的企業領袖明顯支持留在歐盟,如果經濟問題的確是受到均衡對待的話。
為何大企業支持保留會員資格
並不是所有的企業領袖都支持留歐,但是絕大部分的大型企業領導人以及他們的遊說組織像是英國工業聯合會(CBI),都支持留歐則是個事實(就像他們也贊成加入歐元區一般)。我們必須假設,他們是看到了對於自己事業的好處,但那也並不表示他們所感受到的自身利益就代表英國整體的利益,或者說,基於政治或憲法的因素支持留歐。針對這兩個問題,企業領袖除了他們因為是普通公民而擁有那一票之外,完全不夠資格通過考驗。
事實上,當解讀企業領袖說些什麼時,有一個經濟學上的關鍵結構性功能需要特別注意。即使如果英國脫歐的利益與損害的淨平衡恰好是零(若將整個國家看成一體之下),那還是會有個別的獲益者與受害者﹔而且相當容易了解的是,後者將會讓事情單純化而寧願留在歐盟之內。英國脫歐的潛在受害者,是那些對歐洲大量外銷、從世界其他部分小量進口、而且擁有相對較小的英國本土生意的公司。落在這個類別中的公司都極為龐大,而且在英國工業聯合會當中極具代表性。
相反的,英國脫歐的好處應該會不成比例地為消費者所感受到,以較低的物價的形式,包括食物的價錢,也許也包括較低的稅賦。而企業方面的獲益者,應該會是那些受害於多餘的歐盟規章,卻又沒有對歐盟從事很多外銷的公司。這些企業都多半是規模小,並不是英國工業聯合會所代表的公司。
還有一個獲益的類別,並不會出現在任何企業領導者的計算之中,那就是在公共與非營利部門中,因歐盟規章神主牌的結束所帶來的利益。英國最多成果發表的癌症研究者安格斯‧大格列許教授(Angus Dalgleish)告訴記者多明尼克‧勞森(Dominic Lawson),歐盟的臨床實驗指令(Clinical Trials Directive)增加的實驗成本超過十倍。
最後的結局是,雖然企業領袖的聲音要被聽到是重要的,但是我們必須要小心的思考,他們在經濟利益的平衡方面會有特殊的洞察力--然而對於政治與憲政方面的重要問題仍涉獵不足。
蘇格蘭的問題
很少有憲政方面的問題,會比蘇格蘭問題更重要。許多人相信,如果英國離開歐盟,這勢必會引起蘇格蘭作為大不列顛王國成員的第二次公投﹔而根據目前的民意調查以及蘇格蘭人極有可能會投票留在歐盟,這會導致蘇格蘭的「脫英」。如果這個推理是紮實的,勢必會讓許多歐盟懷疑論者暫時止步而多想想。他們也許並不喜歡一個聯盟,即所謂的歐盟,但他們對於另外一個聯盟卻是強力支持的︰大不列顛王國。
事實上,蘇格蘭的爭議並不像它看起來那麼具威脅性。英國政府並無義務一定要退讓而舉行第二次公民投票,如果蘇格蘭民族黨 (Scottish Nationalist Party )認為他們可以獲勝﹔而且對英國西敏寺政府而言,會有一個不願如此作為的標記,後者應該是要為「一個世代」解決問題。
還有,雖然目前的民意調查並沒有隨之起舞,自從二○一四年九月的公投之後,經濟狀況是向反對獨立的方向尖銳移動。經濟的辯論在最好的情況下都永遠是脆弱的,尤其是當中還有一個弔詭的問題,那就是,獨立的蘇格蘭會使用何種貨幣。但那是在石油價格每桶一百二十美元的時候。現在的價格是接近每桶四十美元,一個獨立的蘇格蘭,將立即必須增加鉅額的稅收,以及(或者)採取對不當公共支出的輪流縮減。
更進一步的說,自從二○一四年九月以來,歐盟已經大幅度的改變了。不管英國是否離開,它都已在危機之中。在這些狀況下,如果蘇格蘭離開了英國,它要去哪裡找到一個支持它的家?即使歐盟仍然存活,它也無義務邀請蘇格蘭重新加入。的確,幾位的歐盟的領導者說得很清楚,蘇格蘭必須在其他想要加入國家的行列中找到位子。而且特別是西班牙,由於加泰隆尼亞的獨立問題,可能會拒絕任何有關承認蘇格蘭的舉動。
安全與外交政策
蘇格蘭的命運會直接衝擊英國的安全。有時候的爭論點是,如果英國離開歐盟將會危及安全,特別是現況,有著俄羅斯普丁好戰性格的增長,以及國際恐怖主義的升高。
這些觀點是前後不一致的,因為安全只是一個面向,而且歐盟幾乎是無所貢獻。英國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會員資格賦予了保護,而即使離開歐盟,也會持續。的確,除了法國是個例外,其他的歐盟會員對於國防問題一般所採取的是一種並不熱衷的姿態。片面限制武器論者以及和平主義論者傾向於強勢,而這些國家經常性的無法達到北約組織的承諾,國防支出至少達到國內生產毛額(GDP)的百分之二。如果我們的國防必須仰賴其他的歐洲國家,那就讓上帝來救我們吧!
同時,在情報與反恐方面,英國持續表現超標。英國是所謂的「五眼」聯盟國家之一,彼此分享情資︰美國、英國、加拿大、澳洲以及紐西蘭。注意到這些國家在關鍵優勢上的共同點是自然無奇的。
同樣的,雖然對一些國家而言,英國如果離開了歐盟,重要性似乎將會下降,但它仍然將扮演一個全球性的關鍵角色。諷刺的是,如果對於英國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永久席位有立即的威脅,那必定是來自歐盟--有著高度興趣替換英國,以及法國的席位。就像大衛‧歐文爵士(Lord David Owen)曾經說過的︰
假設這個國家在政治、經濟與軍事上都太弱,以致無法投票離開歐盟,是荒謬的,足以在法庭上被大聲嘲笑。
英國脫歐對歐盟的影響
如果英國脫歐發生了(也不可能在歐盟更糟的時候發生了),會促使某些發展而導致歐盟結束。首先,一個簡單的事情就是英國對歐盟預算的貢獻,大約是一百億英鎊的淨額。在平時,把這個負擔由其他歐盟成員來分擔,也許並不太困難,但現在並不是平時,有哪個國家會排隊來接受它們的負擔?又是德國嗎?法國?其結果在各會員國之間,會造成一種不得體的爭吵。
同時,在其他幾個國家當中,對於新協議的喧鬧,或者會員資格的公投,將是很可能的。領銜的國家有捷克、匈牙利、波蘭以及荷蘭。而法國的歐盟懷疑論者,則會對著英國脫歐的前景舔嘴唇,所看到的是二○一七年總統大選中的期望。
但是,英國脫歐的真正主要威脅,要幾年以後才會來到。如果英國在歐盟之外進步繁榮,那它將導致對歐盟改革、或是離開與解體的嚴重壓力。而且我們已不斷的重複觀察到,歐盟要改革自己是多麼的困難。所以,歐盟的瓦解是極有可能的。
這樣的預期,是否會讓英國的歐盟懷疑論者暫停思考?剛好相反。我已討論過,不管在早期的幾十年,歐盟為歐洲獲致什麼成果,它現在已經超過了它的使用年限。它的菁英主義、自我膨脹浪費,和專注於規章與和諧,的確已成了阻礙歐洲進步的主要因素。依此推論,如果英國脫歐導致了歐盟的末日,那英國應該是為歐洲人民做了一項重大的服務。
歐洲的大麻煩
本書指出了歐盟大麻煩的四大主要源頭。有趣的是,自從第一版出版以來,每一個大麻煩都因為新狀況的發生,而有了新的支持論點。
首先,是歐盟根本上不民主的特質。歐盟執委會並非由選舉產生。歐洲議會相較於對應的國家國會,是一個較弱的組織,而且它本意如此。同時,歐洲法庭並不接受挑戰。「歐洲整合」是歐洲的菁英從上而下,強加在歐洲人民身上的專案。
第二,主要因為它的組織結構,歐盟做了一些令人驚訝的壞決策。壞的決策過程,源自於一種獨有的特性組合︰從歐盟源頭發散而出的如夢幻般的品質,以及它要成為一個全方位國家的終極野心,個別會員國之間的討價還價,一個權力過大的官僚體系,對於國家之間差異的輕蔑,對於市場知識的不足,而且又不予尊重,積弱的議會監督,以及議會與歐洲選民之間的完全缺乏連結。
第三,由於它的壞決策,包括從歐元區的總體災難,到大量的個體干預而阻礙了商業,歐盟是一個巨大的經濟失敗區。雖然擁有歐洲傳統的明顯優勢,歐盟的表現不但輸給了新興國家,也不如世界上的其他先進經濟體。同時,它的勞動市場是個恥辱,導致了上百萬人民--特別是年輕人,生活在痛苦之中。
第四,歐盟並不知道它到底是什麼,也不知道它的目的是什麼。它目前的野心似乎是持續變得更大。它目前與烏克蘭在協商的某種形式的副會員資格,扮演著促使普丁併吞克里米亞和東烏克蘭不穩定的關鍵角色。在類似的脈絡之下,現在它在承認土耳其成為完全會員方面,又邁前了一步。隨著大約八千萬的土耳其人被允許在歐盟之內任何地方遷徙、居住和工作,這肯定會成為一場「完全災難」的處方。相反的,本書所曾討論的是歐洲應該接納土耳其成為歐洲某個機構的一個完整的成員︰但是那個機構必定不能包含人員的自由遷徙,這仍然與追求財政與政治的聯盟有距離。
歐盟將走到末路
每當提起歐盟的未來,經常讓我想起的比較對象是蘇聯,它存續的時間剛好不到七十年。羅馬條約簽訂後的七十年,會把我們帶到二○二七年。我完全無法確定歐盟將可存活那麼久。
眾所周知的,對於歐盟的如何開始,英國並沒有扮演任何角色﹔但我認為歐盟如何結束,它將扮演一個主要的角色。這應該是合適的,英國人民對世界做出了不起的貢獻,但這些貢獻卻沒有均衡的分布在所有領域。我們對流行音樂的貢獻是傑出的,而我們對於非流行音樂,例如,古典音樂的貢獻,卻沒有在同一個層次。我們的古典音樂作曲家固然優秀,但卻無法說他們足可與來自德國(和奧地利)最偉大的音樂家相提並論。在繪畫方面,我們無法與義大利、西班牙、法國,甚至可能是荷蘭人平起平坐。當然,我們的本地食物是獨特的,但也不是以一種我們所期望的形式呈現。
我們對世界的貢獻,在科學和先進知識方面是巨大的。然而,我質疑英國對世界做出的最偉大全面貢獻,並不是在這些令人讚揚的方面,反而是在光譜的另一個極端,有關複雜多變的民主政府體制,議會與不成文法是自由與進步的基石。
很明顯的是英國的天才,或者是他們不變的貶英本質,在某種程度上使我們能夠避免因為歐盟優勢所帶來的兩大謬誤︰歐元以及申根免護照旅遊區。然而,這些勝利仍然只是微不足道的。歐盟朝向一個可怕的結局猛衝,包括經濟的、政治的與社會的方面。如果英國選民選擇留在歐盟,雖然他們將可避免即將來到危機中的最壞部份,但他們將無法避免累積災難溢出,跨越海峽。
如果,他們選擇把英國從歐盟中移出,雖然過程中有許多痛苦的調適,但他們會帶動一系列的後果﹔那不但會拯救英國,也會拯救整個歐洲。而且只要保持英國人最擅長的,他們將會站在標竿的地位,來協助從殘舊的碎片中建立一個新的歐洲。
寫給中文版
寫作這本《歐盟大麻煩》,如同我的其他書籍一樣,是出於一種信念。當我在二○一二年開始考慮寫這本書時,英國對歐盟會員資格進行公民投票的可能性似乎很小。 誠然,二○一三年一月,當時的總理卡麥隆提出了一些改革歐盟的建議,並明確表示,如果保守黨贏得下一屆大選,他將舉行英國歐盟成員國公民投票。 但是,當時,保守派似乎不大可能贏得下一屆大選。
然而,在二○一三年中,我開始了這本書的寫作。我認為:
(i) 保守黨將贏得即將舉行的大選;
(ii) 總理卡麥隆將履行他承諾召開全民投票的承諾; 和
(iii) 希望離開...
目錄
英國脫歐對台灣的啟示│ 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 吳中書
重量級推薦│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 楊珍妮局長
國際推薦
譯者序
歐盟的效果不彰應是眾所公認的;但歐盟應如何改革、為何如此改革以及改革過程中會碰到何種阻力與問題,卻不是個容易回答的問題。本書的作者回答了這個複雜而困難的問題:他的論述與分析條理分明,淺顯易懂,這真是同類型書籍中難得一見的佳作﹗作者的分析兼顧了問題的深度與廣度,英國脫歐、蘇格蘭的獨立公投、希臘危機、難民問題與恐怖主義...等等,都在本書的分析架構之中。
致謝
寫給中文版
有些人認定贊成英國脫歐的選票代表了對全球化力量的一種反抗,就像在美國總統大選中支持唐納•川普的數百萬美國工人階級一樣。但我認為這種類比是嚴重誤導。美國先天就是孤立主義者,相比之下,英國一直是外向型的。大多數英國家庭與世界其他地方有著深厚的聯繫,並不害怕全球化這回事。他們反對的不是全球化,而是反對像帝國一般過度擴張的歐盟。
第三版序言
現在的歐盟正面對著它最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危機,因為有四大挑戰的同時出現︰最大成員國的可能出走、申根集團的瓦解、歐元的持續疲弱,以及歐洲選民對歐盟不受歡迎情緒的聚集。更進一步說,這些威脅是相互關聯的,這四件事情中的任何一件活動所傳達的震動,都有造成其他三件連鎖反應的風險。這是真的,我們活在「歐盟的大麻煩」之中。
作者序: 歐盟的大麻煩
歐盟正處在一個分水嶺上。但是對當今的世界來說,歐盟其實是個無法正常運作的架構。此外,如果沒有任何改變的話,歐盟對世界總生產毛額(GDP)的佔比就會開始大幅度下降,而如果是這樣的話,歐洲對世界的影響也會如此。同時,歐盟正逐漸變得越來越不受歡迎,大多數人並不想繼續往一個完全的政治聯盟邁進,而且在歐盟的公民中,有越來越多的人想要徹底離開歐盟。不論是哪種方式,歐盟都會面臨某些非比尋常的挑戰。
第一部份:歷史的創傷、政治的目的、意想不到的世局變化
1. 歐盟的歷史與成就
歐盟的歷史是個了不起的開發故事。多年之後,歐盟的機構似乎正處於轉變的時間點,以至於歐盟本身,或者可以說是歐盟中的很大一部份,已經準備好要實現建立歐洲合眾國的最初夢想。麻煩的是,在創始之父的最初願景之後,事情已經改變了。歐盟真的是歐洲現在所需要的嗎?還是它其實是歐洲的一個大問題呢?
2. 歐盟作為一個政治機構的麻煩
歐盟的缺陷,有一個主要的結果,就是它會做出壞決策的傾向,接著就影響其他許多事務,其中包含經濟表現。經濟大衰退與歐元危機明顯增加大家對歐洲菁英的不滿,歐盟的公民變得越來越困惑,也越來越不滿足於一個儘管有很多缺點卻還是繼續擴張、也越加侵擾的組織。
第二部份: 為歐盟的經濟表現把脈
3. 歐盟在經濟表現上成功嗎?
歐盟的成功似乎是明顯的。整體而言,它畢竟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和貿易集團。但兩個偉大的革命,撼動了現代經濟的基石--資訊科技和全球化,它們需要的是彈性和適應力,所以導致了歐盟的相對落後。當歐洲持續相對大幅落後時,歐洲菁英的努力,應該專注於提升生產力、就業和投資的需要。相反的,歐洲領導者沉迷於進一步的和諧與團結,所使用的手段是條約交換,以及當然也用到最終極團結方式--歐元。
4. 歐元的麻煩
歐洲的單一貨幣--歐元,已成為歐洲整合的焦點,也可能會被證明是歐洲動盪不安的原因。它可說是到現在為止在歐盟中壞決策的最佳例子。歐元區的嚴重問題,在二○○八年金融危機時,首度變得顯而易見,到了二○一四年後期,整個歐元區已經陷入通貨緊縮之中。然後,讓經濟表現更加惡化,也使得歐元區決策者所面對的問題更為激烈化。
5. 避免經濟浩劫的政策
歐元打從一開始就是場災難。它顯示了歐盟的決策品質正處於最糟糕的狀態,受到國家政治、討價還價、國家聲望的考量,以及未來歐洲統一的兒戲版驅使--幾乎跟經濟現實毫無關係。然而,歐元的結束可能會是歐盟的一部份救星嗎?如果不是,又是什麼辦法才有可能呢?
6. 黯淡的歐洲經濟前景
從我個人的觀點來看,歐元的結束,可改善歐洲的相對經濟表現。當然,導致歐盟未來成長相對下滑的最大因素,是歐洲人所無法控制的,那就是新興市場的持續成長。歐洲對全世界總生產毛額(GDP)佔比較低,意味著歐洲對世界的影響正在減弱。這也可能引發一個問題:做為歐盟的成員愈來愈無關緊要。
第三部份: 歐盟的出路:改革,解散或離開
7. 歐盟會心甘情願地擁抱改革嗎?
歐盟的執政菁英們,一心想朝著「前所未有的緊密聯盟」的方向挺進,儘管充其量只會與經濟上越來越不相干,且在最壞的情況下,政治上也極其危險,尤其是當歐洲大眾變得越來越反對歐盟的時候。歐盟需要重新改造它自己,特別是,一個再度國家化的歐洲,對歐洲的菁英而言,要他們心甘情願地接受是不太可能的。比較可能的是因為壓力而有一些作法,壓力或許來自跨歐盟的大量移民,或許是從歐元區走向一個全面財政與政治的聯盟,或許是歐元崩解,或許是某個國家決定離開歐盟。
8. 迫使歐盟根本改革的四個可能
跨歐盟的勞動力自由遷徙(移民問題)、 歐元區的財政與政治聯盟、歐元的解散及英國脫歐等,其中任何一件的大眾關注,都可能會迫使歐盟進行根本改革,但實際上,這其中任何一個事件,都比較可能會引發歐盟的解散。
9. 「脫歐」的成本與效益
幾個關鍵議題,關係到「脫歐」是否會讓英國成為純粹得利者:歐盟的會員費、共同農業政策、貿易關係、英國會面對的各種選項、單一市場、汽車製造商的立場、外商對英國運作可能會有的反應、倫敦金融城的利益、以及對工作可能帶來的影響。
10. 取代歐盟地位的可能安排
有一種傾向會將歐盟視為對歐洲國家而言,是跨國聯盟的唯一可能形式。有趣的是,在歐洲一個扮演類似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或東南亞國協功能的組織結構早就存在了。它叫做歐洲自由貿易協定(EFTA),在一九六○年時就已經在了。當問題存在時,保護遭到貿易歧視國家的,正是由世界貿易組織(WTO)所建立並監督的一系列貿易協定。世界貿易組織成立於一九九五年,它是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 的後繼機構,是在戰後立即建立的,目的是要掃除關稅與其他的貿易障礙。
11. 英國公投--以及其他存在的挑戰
英國公投拉高了直接針對歐盟核心的問題︰參雜了經濟與政治的題材,而且深深相互纏繞。不良的政治結構,製造出不良的決策,而且這些通常會造成負面的經濟後果。的確,經濟成功的秘密在於一個國家的體制性結構以及生產的能力﹔同樣的,不良的經濟結果經常會製造出醜陋的政治結局,而環繞著英國公投的辯論,正是政治與經濟對撞的地方。如果英國脫歐導致了歐盟的末日,那英國應該是為歐洲人民做了一項重大的服務。
後記: 小心希臘來要求禮物
二○一五年一月,希臘危機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在一次突發性的普選之後,反對希臘紓困計畫的激進左翼聯盟與極端國家主義的獨立希臘黨,組成了一個聯合政府。激進左翼聯盟希望以某種形式把希臘債務一筆勾銷,如果歐洲文明的搖籃希臘,離開歐元區會導致它的崩解,將是既諷刺又具有象徵意義。
附筆: 歷史繼續演進
在二○一二年歐元的存廢危機當中,我造訪了在維也納近郊的申布倫美泉宮。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它解體的那個夜晚,誰又會想到維也納會回縮成一個小小奧地利的首都,只有音樂的傳承和薩赫蛋糕(Sachertorte)呢?然而這卻是已發生的事實,只留下了美麗的建築物,像是美泉宮,在提醒我們過往的壯麗。
詞彙表
英國脫歐對台灣的啟示│ 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 吳中書
重量級推薦│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 楊珍妮局長
國際推薦
譯者序
歐盟的效果不彰應是眾所公認的;但歐盟應如何改革、為何如此改革以及改革過程中會碰到何種阻力與問題,卻不是個容易回答的問題。本書的作者回答了這個複雜而困難的問題:他的論述與分析條理分明,淺顯易懂,這真是同類型書籍中難得一見的佳作﹗作者的分析兼顧了問題的深度與廣度,英國脫歐、蘇格蘭的獨立公投、希臘危機、難民問題與恐怖主義...等等,都在本書的分析架構之中。
致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