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蔬.果百百樣 美味人人愛
走進傳統菜市場或超市,面對眼前琳琅滿目、形色各異的蔬菜水果,若是驚見陌生、特殊的蔬果品種,好奇到想發問:「它叫甚麼名字?」一般浮現於腦海,或是誘發購買慾望的,往往來自過去對生活的判斷,以及飲食經驗,所做出的選購決定。
近來食安事件連環爆,報章雜誌經常引述學者專家的說法,讓我們了解到某些特別的蔬菜、水果,容易滋生病蟲害,因而可能加強農藥噴灑劑量,造成食安的顧慮;有時,養生專家也會舉例指出,十字花科蔬菜能抗癌。像這個時候,才會引起大家特別關切,或者專程跑去採買某一類的蔬果。
水果是指植物和種子有關的部位,可以生食,多汁液、有酸味、或甜味的果實;蔬菜是指植物有鮮味、比較沒有酸味、或甜味的部分。有些植物學上的果實,在日常生活中視為蔬菜,例如:葫蘆科稙物 (像南瓜、黃瓜)、豌豆、豆類、玉米、茄子及菜椒等;而有些香辛料,像:多香果、辣椒等,也屬於果實。
日常生活中, 一般人不會刻意去鑽研蔬果的分類,似乎也覺得很複雜。其實, 能多了解一些蔬果的分類常識,有時在生活中,不管是養生、營養、或是遠離毒害等的需求,都能帶來很大的助益。
不同種類蔬菜所含營養成分差異性也很大,認識各種類別蔬菜的營養價值,可以讓您做出更好的飲食選擇。
在台灣蔬菜種植種類繁多,若計入所有相關科、亞科、屬、亞屬、
種、亞種、及不同季節生產,以及自世界各國進口的形形色色蔬菜的話,可能多達2,000種以上,平時可以買到的食用蔬菜種類,估計至少有1,000種以上。
由於台灣位屬熱帶與亞熱帶氣候,全年皆能生產蔬菜,如5-9月的夏季可生產暖季蔬菜,秋冬季則可生產冷季蔬菜。
台灣是水果王國,水果若計入科、亞科、屬、亞屬、種、亞種、
及不同季節生產水果,以及自世界各國進口的形形色色水果的話,可能多達1,000種以上,平時買得到的估計約500種以上,國產水果產區遍布全國,估計栽培面積約為20~25萬公頃,年產量約220~300萬公噸,水果除少量外銷外,主要供應內銷市場。台灣目前栽培的重要經濟產業特色水果,包括:柑桔、芒果、香蕉、鳳梨、荔枝、葡萄、梨、楊桃、番茄、西瓜、芭樂(番石榴)、蓮霧、木瓜、柿子、龍眼等。若再加上進口水果,種類更是繁多,一年四季都有新鮮水果可供我們選購食用。
拋開「分類法則」艱深難懂的刻板印象,就食用者角度來看,其實
蔬果的分類並不難理解,不妨就讓我們進入蔬果的奇妙世界。
◎蔬菜的分類
大體來說,蔬菜是一年生的植物,它未成熟、多漿汁的根、莖、花、葉、種子及果實等部位,可拿來食用;另外,根、莖、葉、葉柄等,
可供作食用的經濟作物,可均稱為蔬菜。
數千年來, 世界各地人們因氣候、土質、風俗、宗教、種族的不同,對於蔬菜、水果有著不同的分類、命名、與好惡。
著者認為,台灣傳統市場的蔬菜分類,可以依以下四種不同視點、
角度區分:
(一) 食用部分:蔬菜依照可食用的部分來作分類,讓人清楚知道
蔬菜哪些部位可提供人類作為食用。
(二) 生長季節:依據不同地方及其氣候特質而區別出蔬菜的播種
期,可以藉此了解蔬菜在一個地方最適合播種的季節氣候,例如:春、夏、秋、冬;或高山、平地、沙漠、水域;或寒帶、溫帶、亞熱帶、熱帶,而分別歸類、命名。
(三) 植物學系統辨識:依據植物學分類法。由於,在林奈時代
(1707~1778) 尚無顯微鏡、電子放大鏡、電子顯微鏡、基因檢測技術等設備的存在,因此,他只能採用肉眼可以分辨的「人為分類法」。
近代專家、學者研究,產生多種系統辨識的分類法。
註:1683 年,柳文虎克(Thonius Philips van Leeuwenhoek),改進後,
加了一塊透鏡的顯微鏡,雖然可看到「單細胞生物」,但是也只能放大
到266倍左右。
(四) 栽培方式:按照各種蔬菜栽種方式差異作為分類依據,可清
楚區分不同種類蔬菜的種類與特性,例如:傳統土壤栽培、水耕法、網室栽培、溫室栽培、LED 植物工廠生產…等的產出方式、而分別歸類、命名。
■食用部位分類法
依食用部分,有以下較為精細的分類方式:
1.根菜類(Root crops):這類植物的直根、塊根肥大,是可以拿來
食用的部分。
●直根類:蘿蔔、牛蒡、大頭菜、胡蘿蔔、甜菜根、瑞典蕪菁
(蕪菁甘藍)、西洋山葵(是白色的與綠色山葵不同)、
蒲芹蘿蔔(也叫歐洲防風,民間俗稱「芹菜蘿蔔」)、
食用參、根芹菜(又稱塊根芹)等。
●塊根類:番薯、山藥(薯蕷)、豆薯(涼薯、刈薯)等。
2.莖菜類(Stem crops):植物的莖部可供作蔬菜食用的種類非常多,
區分為地上莖與地下莖兩類。地上部分的莖顯露易見,通常採它的幼嫩莖食用;地下部的莖就容易與根產生混淆,通常會取它的
成熟莖來吃。
●地上莖類:蘆筍、茭白筍、竹筍、球莖甘藍、嫩莖萵苣、榨菜、洋蔥、大蒜、韭蔥(又叫扁葱、扁葉葱或洋蒜苗)、分葱(也叫紅蔥頭)。
●地下莖類:芋、薑、蓮藕、山葵、荸薺、馬鈴薯、菊芋(也稱洋薑)、慈菇(也稱三腳剪、水芋)、蒟蒻(磨芋)、薤(音瀉也叫野蒜,河洛話稱為蕗藠,五辛之一,註)、草石蠶(狀
似冬蟲夏草,也叫甘露子、寶塔菜)等。
莖菜類也有人這樣分類:
●球莖類:芋、慈菇、蒟蒻、草石蠶等。
●塊莖類:菊芋、馬鈴薯等。
●根莖類:薑、蓮藕等。
●鱗莖類:薤、洋葱、大蒜、分葱、百合、韭菜等。
●嫩莖類:竹筍、蘆筍、茭白筍等。
3.葉菜類(Leaf crops):此類植物的葉部位生長發達、茂盛,可供
鮮食或熟食用。
●鮮食類:甘藍、苦苣、野苦苣、結球萵苣等。
●香辛類:芹菜(旱芹)、茴香、芫荽、洋芫荽(Parsley,也稱
巴西利、歐芹、荷蘭芹、洋香芹或洋香菜)、紫蘇、香椿、羅
勒、蒔蘿(又名洋茴香、野小茴)等。
●熟食類:甘藍、白菜、菠菜、芥菜、蕓苔(油菜花的同義詞)、
小白菜、菾菜(又名甜菜、紅菜頭或牛皮菜)、抱子甘藍、
蓮座薊(又名食用薊)、鴨兒芹(又稱山芹、三葉芹)、番杏 (又
名濱萵苣、蔓菜、白番杏、白莧菜、法國菠菜)、落葵(俗稱
、皇宮菜)、冬寒菜(又名冬莧菜、冬寒菜、葵菜)、食用
大黃(中國的「大黃」指的往往是馬蹄大黃,是中藥材,歐洲
或中東則是食用大黃品種)、蕨、蓴菜(又名水葵,蓴菜在台
灣幾乎已絕跡,近來在宜蘭地區有人栽種)、酸模(也稱山菠
菜或野菠菜,口感酸溜,常作為料理調味用)、豆瓣菜 (也稱
水甕菜、水芥菜、西洋菜)等。
4.花菜類(Immature flower bud crops):此類植物的花、花蕾或花苔部分相當發達,可供作蔬菜食用。
●花或花蕾類:花椰菜、金針菜、朝鮮薊等。
●花苔類(花苔可供食用者):韭菜苔、大蒜苔、油菜苔、紫菜苔等。
5.果菜類(Fruit crops):植物的成熟或未成熟果實,可作為鮮食或煮食用。
●莢果類:豌豆、菜豆、蠶豆、莢豆(皇帝豆)、鵲豆(台灣
稱肉豆)、翼豆(又叫羊角豆,阿美族常見蔬菜)、毛豆(大
豆)、紅豆、綠豆等。
●瓜果類:甜瓜、苦瓜、西瓜、胡瓜、南瓜、越瓜(台灣俗稱的生瓜、菴瓜、醃瓜)、冬瓜、絲瓜、扁蒲(又名蒲瓜,台語叫蒲仔、瓠子、匏)、梨瓜(佛手瓜、隼人瓜)等。
●茄果類:番茄、茄子、番椒(甜椒、辣椒)、香瓜茄、樹番茄
(原產於南美的植物,屬高海拔果物,皮薄薄的,手掌心大小
卵型水果,有百香果的氣味)、酸漿(又稱墨西哥酸漿、綠番茄)、枸杞等。
●嫩穎果類:甜玉米等。
●蒴果類:黃秋葵等。
6.食用菌類(Eumycetes):以菇類植物上的菌傘、菌柄或是子實體等部分,可拿來食用。
香菇、洋菇、草菇、松茸、蠔菇(台灣稱秀珍菇)、竹蓀(又名竹笙)、木耳(黑木耳)、白木耳、金針菇、鮑魚菇等。
7. 水產蔬菜(Sea vegetables)
海苔、紫菜、海帶、虎蹄(啼)(澎湖海苔) 等。
資料來源;農委會,農糧知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