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叫它們:台灣黑熊、台灣一葉蘭、台灣萍蓬草、台灣藍鵲......時,總有一種莫名的直覺與親切感,瞬間,我們想起自己也自稱為台灣人,原來,我們都姓「台灣」......
一群熱愛自然、不惜傾家產與生命歲月的研究者、攝影家、生態觀察者......,在台灣這個島上,從天涯追到海角,從山巔奔到地野,揭開了一連串的生命驚喜,發現了自然的奧妙。
從高山絕頂的珍稀植物,到縱橫山野的哺乳動物,從林間的彩羽飛翔,到水中的蛙兵蟹將,從特有種到特有亞種,從存在到失去,人與自然的交互作用就在不斷的驚嘆號中展開。
這是一場又一場正處於現在進行式的生命故事,只有開始,沒有終點,《我們姓台灣》一書真實記錄了這些點點滴滴,同時也讓人們深刻地領悟到,姓「台灣」是一項多麼珍貴的資糧與驕傲。
作者簡介:
劉克襄
現浪遊台灣,大部份時間於臺北近郊野外從事鳥類觀察、植物調查、拍攝與繪畫。致力於自然生態保護、教育和社區改造運動,熱中登山、古道踏查與鄉鎮旅行。
以雙腳在山區小徑、鄉鎮老路、荒野古道、城市步道徐行苦行慢行修行,體會實踐一種生活態度;雙手也不閒著,將各種體悟以詩、散文、小說、論述、繪本和旅遊指南等形式交替出版,作品龐雜而豐富。
早年以鳥類、古道和台灣自然誌做為創作題材,晚近則以鄉土教育、生態旅遊為書寫主題,曾獲台灣詩獎、笠詩社二十年新人獎、中國時報新詩推薦獎、吳三連獎、台灣自然保育獎和金鼎獎等。歷任報社副刊主編、主任之職。
十八歲寫詩至今,出版了詩集六冊,分為《河下游》(1978,以乳名劉資愧出版)、《松鼠班比曹》(1984)、《漂鳥的故鄉》(1985)、《在測天島》(1986)、《小鼯鼠的看法》(1988)、《最美麗的時候》(2000)。2008年《巡山》集結五十首走山半甲子的經驗與體悟,以詩這敏銳的探針,與萬千姿態的台灣山嶽對話!
代表作品
詩:《小鼯鼠的看法》、《最美麗的時候》
散文:《安靜的遊蕩》、《迷路一天,在小鎮》、《少年綠皮書》及《失落的蔬果》
小說:《風鳥皮諾查》、《座頭鯨連麼麼》、《永遠的信天翁》
繪本:《不需要水鳥的名字》、《小石頭大流浪》
旅遊指南:《福爾摩沙大旅行》 》、《北台灣漫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