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分裂
2050年:第三次世界大戰,美國、土耳其、波蘭、日本這幾個新興強權將發生大戰
2080年:地球能源仰賴太空
2100年:墨西哥挑戰美國強權地位
未來100年當中,
為什麼中國無法成為世界強權?而且即將分裂?
為什麼世界新興強權中,沒有印度?沒有巴西?
為什麼美國仍為世界霸權?
為什麼第三次世界大戰將會發生?
《未來一百年大預測》中,預測了未來一百年人類的命運與發展。
本書讓你比世界早一步知道。
新聞周刊專欄作家兼國際版總編輯,同時也是暢銷書《後美國世界》的作者札卡利亞,推薦本書為每週必讀的書。
本書以非常清楚易懂的文字,預測21世紀全世界可能遭逢的改變。作者本身即是創立美國民營智庫預測機構「戰略預測」(Strategic Forecasting Inc.簡稱Stratfor)的總裁。他解釋了未來在哪裡跟為什麼會爆發戰爭(還有戰爭會怎樣進行)、哪些國家會獲得或喪失經濟與政治上的優勢,以及新的技術與文化潮流將如何改變我們未來的生活方式。
《未來一百年大預測》利用對於過去幾百年來有關歷史及地理政治學的探討,大膽的提出包括人口、經濟、政治面向的分析與預測,包括:
●美國與回教世界的戰爭將結束,取而代之的是,第二次與俄國全面性的冷戰
●中國將會經歷一場重大、長期的內部危機。墨西哥將會崛起,成為世界上重要的強權。
●21世紀中期,將會爆發一次世界大戰,由美國對抗東歐、歐亞大陸與遠東這個令人意想不到的結盟體。不過軍事規模不大,戰爭的傷亡也不大。
●技術的研發將集中在太空,主要用於軍事上還有新能源的開發(主要與環境有關)。
作者簡介:
喬治‧弗列德曼(George Friedman),生於匈牙利,父母親是二次大戰時納粹大屠殺事件的生還者。由於政治因素,弗列德曼在三歲時隨同父母移居美國。他對政治與國際關係議題特別感興趣,在紐約市立大學主修政治科學,隨後取得康乃爾大學的博士學位,畢業後在賓州的迪金森學院(Dickinson College)任職二十餘年。
除了政治科學學者與作家兩個身份之外,弗列德曼也是美國民營智庫機構「戰略預測」 (Strategic Forecasting Inc.簡稱Stratfor)的創辦人與總裁,此機構為全球首屈一指的情資收集與預測公司,專門提供企業與各國政府關於全球的政經分析與預測。2001年Barron's財經雜誌曾稱它為「影子中央情報局」(the shadow CIA)。弗列德曼經常接受媒體訪問,已出版過四本書,包括最近的《美國的秘密戰爭》。他並常常撰寫有關國家安全、資訊戰、電腦安全以及情資等等專文。他目前住在德州奧斯汀。
各界推薦
得獎紀錄:
★2009年7月4日商業週刊轉載〈未來一百年大預測〉!★新聞周刊專欄作家兼國際版總編輯、暢銷書《後美國世界》的作者札卡利亞推薦為必讀的書★美國亞馬遜網路2009年1月選書★美國亞馬遜網路國際政治關係類別第一名★美國亞馬遜網路科學/未來預測類別第一名★美國紐約時報非文學類第5名★誠品書店3月外文書選書★誠品書店7月中文書選書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喬治‧弗列德曼的名言是:「實事求是。不可能的事則免談!」由他一手創立的智庫「戰略預測公司」(Stratfor),至今仍然是全球首屈一指的未來趨勢、情資分析機構,經常為各國政府、財星雜誌排名前五百大企業提供建議,進行經營環境的局勢解析,提出全球大戰略思考架構下的政策方向。「戰略預測公司」在全球各地與分析家、學界、智庫、各領域頂尖實務人士合作,將蒐羅而來的情報資訊嚴格篩選整理,定期提出完整而周延國際局勢分析。二十世紀末巴爾幹半島衝突期間,「戰略預測公司」是唯一能夠解析1999年北約空襲科索沃背景、未來
得獎紀錄:★2009年7月4日商業週刊轉載〈未來一百年大預測〉!★新聞周刊專欄作家兼國際版總編輯、暢銷書《後美國世界》的作者札卡利亞推薦為必讀的書★美國亞馬遜網路2009年1月選書★美國亞馬遜網路國際政治關係類別第一名★美國亞馬遜網路科學/未來預測類別第一名★美國紐約時報非文學類第5名★誠品書店3月外文書選書★誠品書店7月中文書選書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喬治‧弗列德曼的名言是:「實事求是。不可能的事則免談!」由他一手創立的智庫「戰略預測公司」(Stratfor),至今仍然是全球首屈一指的未來趨勢、情資分析機構,經常為各...
章節試閱
序曲
美國時代導論
想像一下你活在1900年的夏天,住在當時世界的首府倫敦。歐洲統御著東半球,沒有地方不是間接或直接由歐洲的首都發號施令。歐洲和平安定,享受著前所未有的富庶繁華,各地因為貿易投資往來仰賴彼此甚鉅,甚至有審慎之士說打仗變成件不可能的事了—如果不是不可能,那麼開打幾個禮拜就會結束了—因為全球金融市場禁不起折騰。未來看起來不會變了:安定繁榮的歐洲會統治世界。
想像一下你正活在1920年的夏天。因為接連不斷的戰爭歐洲四分五裂,整片大陸殘敗不堪。奧匈、俄羅斯、德意志與奧圖曼帝國不見了,戰爭經年累月打下來,上百萬人死非命。美國一隻百萬人的軍隊來去匆匆,結束了這場世界大戰。共產主義籠罩俄國,撐不撐得過去還很難說。像美國與日本等在歐洲勢力邊緣的國家,突然浮上檯面成為關鍵後起之秀。大家據信德國身上壓著和平協定,篤定沒法立刻捲土重來。
想像一下1940年的夏天,德國不但捲土重來,還征服法國把持歐洲。共產主義挺了過來,蘇聯現在與納粹德國同盟。只有大英國協挺身反抗德國,在大部分明理人眼中,戰爭結束了。如果帝德大業無法延續千年,至少歐洲下一百年的命運已就此定調,德國會把持歐洲,繼承歐洲帝國遺產。
想像一下現在是1960年的夏天,德國已經在戰爭中被擊垮,不到五年就敗下陣來。美國與蘇聯從中一分為二,割據歐洲,歐洲帝國瓦解,美國與蘇聯競相逐鹿爭雄。美國用火力強大的核子武器包圍蘇聯,可以在數小時內讓蘇聯煙消雲散。美國已經崛起成為全球強權,控制世界所有大洋,又有足以號令天下的核子戰力。除非蘇聯已入侵德國,征服歐洲,不然維持這樣的僵局對蘇聯已是萬幸。大家對戰爭爆發都有心理準備,而人們的潛意識中,信奉毛澤東思想的狂熱中國是另外一個威脅。
現在想像一下1980年的夏天。美國打了場長達七年的戰爭,輸了,不是輸給蘇聯而是敗給北越共產黨。在眾人及美國人的眼中,這個國家聲勢下滑,不但從越南被趕出來,後來也被趕出伊朗,那裡的油田不再受美國控制,幾乎淪為蘇聯俎上肉。為了圍堵蘇聯,美國和毛澤東領導的中國結盟─美國總統與中國主席在北京友善會晤,看來只有這個聯盟能遏制勢若崛起的強大蘇聯。
想像一下現在是2000年的夏天,蘇聯完全瓦解,中國名義上仍奉行共產主義,但實際上已經變成資本主義國家。北約範圍推進至東歐,甚至進入前蘇聯領域。世界和平富庶,眾人皆知地緣政治已不若的經濟考量重要,剩下都是像海地、科索沃這類彈丸之地的區域性紛爭,不是首要之急。
接著2001年9月11號這天到了,世人又一次開竅了。
講到當代事務,我們多少可以肯定常理不可靠。沒有神奇的二十年輪替,也沒有一股簡單的力量在背後推動。在歷史的每個當下,事務看起來都是如此恆常又舉足輕重,卻會用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改變。時代來來去去,國際關係中世界當下的面貌在二十年後完全不一樣,轉變還不用二十年呢。我們想不到蘇聯會垮台,由此可見傳統政治分析都嚴重缺乏想像力,把過眼雲煙當作常態,卻對普天下長期的轉變視而不見。
如果我們處在二十世紀初,要預測我剛剛提的特殊事件是不可能的,不過有些事情本來是料得到的,而且也有人料到了。舉例來說,德國在1871年統一成為歐洲強權,地理位置危險(困在法國與俄羅斯間),再加上德國想要重整歐洲與全球政治體系,二十世紀前葉大部分衝突都和這個國家的歐洲地位有關。儘管戰爭爆發的時間地點無法預測,許多歐洲人都算到會有場戰爭。
這套預測方法比較困難的地方在於預測出這場戰爭毀滅力如此之大,第一次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歐洲也接著輸掉了帝國。不過還是有人預料到這場戰爭會傷亡慘重,特別是看到炸藥發明的人。如果趨勢預測可以納入科技趨勢與地緣政治發展,那麼或許歐洲崩壞會就不會讓人意外。我們可以確定,十九世紀就有人算到美國與俄羅斯的崛起,因為托克維爾與尼采兩位都看出美俄兩國實力不容小覷。因此站在二十世紀的起點,用對方法再加上點好運,預視這個世紀未來的輪廓是有可能的。
二十一世紀
站在二十一世紀的起點,我們要掌握二十一世紀的關鍵,關鍵只有一個,其重要性相當於東西德統一對二十世紀的影響。歐洲帝國留下的斷垣頹瓦已盡除,蘇聯餘威不再,還有一個強權屹立不搖,影響力無遠弗屆。此強權即為美國。當然啦,一如往常,美國似乎在世界各地留了一堆爛攤子,但可千萬別被一時的混亂給蒙蔽了,就經濟、軍事、政治而言,美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目前還無人能出其右。如同當年美西戰爭,儘管美國對抗激進伊斯蘭分子的戰爭沸騰一時,百年後不會有多少人記得。
南北戰爭以降,美國經濟一直都挾著驚人之勢成長,從邊緣發展中國家轉變為龐大經濟體,規模超過排名位在其後四個國家的總和。武力方面,美國已從微不足道的小國成為雄踞全球的強權。政治上,美國差不多事事都有分,有時候是因為主動參與,有時候只是因為它就在那裡。你讀到這裡會覺得這本書以美國為中心,寫的是美國觀點,你說不定是對的,但是我論述的重點在於世界實際上繞著美國運轉。
原因不僅在於美國的勢力龐大,同樣也和世界體系運作的根本轉變有關。過去五百年歐洲是國際體系的中心,歐洲帝國創造了人類史上第一個單一全球秩序。通往歐洲的捷徑是北大西洋,能控制北大西洋者就控制了通往歐洲的要道─以及歐洲通往世界之路,初步全球政治版圖即成定局。
接著在八○年代初期,讓人嘖嘖稱奇的事情發生了,史上頭一遭太平洋兩岸追上了大西洋兩岸的貿易量。二次世界大戰後,歐洲衰退為次要強權集團,加上貿易模式轉變,北大西洋不再是往來各地的唯一鎖鑰。現下,要是有國家掌控了北大西洋及太平洋,就能隨心所欲控制世界貿易系統,進而將全球經濟操弄於股掌之間。在二十一世紀,任何國家只要位於此二大洋之上,就佔盡優勢。
考量到建立海軍戰力的花費以及在世界各地部署兵力的昂貴成本,先天鄰靠兩大洋的政權成為國際事務體系中卓越超群的一員,原因和英國稱霸十九世紀一樣︰居其海就得以制其海。如此這般,北美取代歐洲成為世界重心,只要能支配北美無疑會成為稱霸全球的強權,至少就二十一世紀而言,美國佔了強權這個地位。
先天實力加上地理位置讓美國成為二十一世紀關鍵的一方,但美國當然不會因此受人敬愛,其力量反而令人畏懼,因此,二十一世紀的歷史,尤其是前期,會繞著兩股對立力量的拉扯運轉。其中一股力量是次等強權結盟試圖制約美國,另一股力量則是美國先發制人阻止有效結盟成型。
若將二十一世紀看作美國時代的開端(取代了歐洲時代),序幕則由一群回教徒拉開,他們試著要重建回教王國,過去輝煌的伊斯蘭帝國曾一度從大西洋拓展至太平洋。為了讓世界頭號強權捲入戰爭,這群回教徒必須攻擊美國,藉暴露美國弱點以刺激伊斯蘭再興。美國以入侵伊斯蘭世界作為報復,但是侵略的目的不是為了贏得勝利,勝利意味著什麼也不甚清楚。美國的目的僅只是為了瓦解伊斯蘭世界,引起內鬨,這樣伊斯蘭帝國就不會崛起。
美國打仗不求勝利,只求攪局,這樣對方就無法累積足夠的實力與其匹敵。一方面來說,二十一世紀會發生一連串的衝突,因為次等強權試著結盟約束美國行動,美國又發動軍事行動打散結盟。因為科技變動與地緣政治挑戰的性質,二十一世紀的戰爭數甚至會超過二十世紀,但是戰爭的殺傷力大大降低。
如你所見,引領新時代的改變永遠都讓人猝不及防,新世紀的前二十年也不例外。美國與伊斯蘭的戰爭已經接近尾聲,下一場衝突已然成形。俄國開始重建過去的勢力範圍,勢必會挑戰到美國霸權。在北歐大平原上往西擴張,整建勢力的俄羅斯會碰上美國為首的北約勢力,首當其衝的北約國家為波羅的海三小國—愛沙尼亞、拉托維亞與立陶宛,再加一個波蘭。二十一世紀初期還會有其他衝突,但是在美國與伊斯蘭衝突平息之後,新冷戰會接著成為衝突爆發點。
俄國一定會尋求東山再起,美國一定會抵制,但前者不會是最後的贏家,由於內部問題重重,人口銳減又缺乏基礎建設,長期奮戰希望渺茫。第二場冷戰不會那麼可怕,影響力也不及第一次全面,結束的方式也會和第一次冷戰一樣,以俄羅斯瓦解作結。
許多人預測中國會是美國的下一個挑戰者,而不是俄羅斯。對此我不能苟同的原因有二。其一,若仔細觀察中國地圖,中國是個實體上非常孤立的國家,北有西伯利亞,南有喜馬拉雅山與茂密叢林,再加上大部分的人口都集中在東半部,中國要擴張沒那麼簡單。其次,幾百年來中國都不是強大的海權國家,要建立海軍要花上好幾代的時間,不是光造船就好,還要訓練人員與培養合適的文化環境。
固有動盪為中國之所以不足為慮的進一步原因。每當中國對外開放,沿海地區生活富庶,但是內陸大部分的中國人仍生活在貧困中,造成不安、衝突與紛擾。這點也讓經濟決策受制於政治考量,引發效率不彰與貪腐。中國不是第一次開放對外貿易,開放貿易衍生的動亂也不會就此結束。毛澤東掌權實行閉關鎖國以達成均富或是均貧,重啟經濟週期,這樣的政治人物也不是後繼無人。有些人認為最近三十年的趨勢會永續發展,我則認為未來十年,中國的經濟週期會邁向下個必經階段,中國不但不會成為挑戰者,還會變成美國試著扶植與穩固的國家,讓中國變成俄羅斯的掣肘。目前中國經濟動力還無法演變為長期經濟成就。
我認為接下來數十年,現在不在強權之列的國家會逐漸強大,立穩根基,然後在本世紀中葉嶄露頭角,裡面特別有三個國家出類拔萃。第一個國家是日本。日本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是最脆弱的經濟體,因為高度仰賴原料進口,自己幾乎沒有原料可言。日本過去好戰,要繼續維持現狀,當邊緣和平國家,日本做不到。人口問題堆積如山,又對大規模移民深惡痛絕,日本會被逼著去其他國家尋找新勞工。我以前寫過日本經濟脆弱之處,至今他們對於這點的處理已經超乎我預期,但是這個弱點最後會逼著日本政策轉向。
再來是土耳其,目前為世界第十七大經濟體。觀照歷史,過去若有伊斯蘭帝國崛起,帝國都是由土耳其人掌控。鄂圖曼土耳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瓦解,殘存的部分成為現在的土耳其,不過在一片混亂中,土耳其是穩定的平台,巴爾幹、高加索山、其南邊的的阿拉伯世界全都動盪不安,在這個區域,土耳其的經濟與軍力最為強大,一旦土耳其壯大,影響力也會跟著擴大。
最後就是波蘭。十六世紀以後波蘭就一直是弱勢國家,但是過去波蘭曾經富強過,我想未來也會,此話會成真,原因有二,其一是因為德國沒落。德國的經濟死氣沉沉,雖然體系龐大也正在成長,但是世界經濟不會因此突破革新。此外,未來五十年,德國人口會迅速銳減,進一步削弱其經濟實力。第二,東邊的俄國向波蘭施壓,由於德國對無心與俄國爆發第三次衝突,美國會當波蘭的靠山,提供大量經濟與技術奧援。只要你的國家沒被摧毀,戰爭會刺激經濟成長,因此在對抗俄羅斯的結盟國家中,波蘭會成為主力。
日本、土耳其、波蘭將來應付的是充滿信心的美國,蘇聯瓦解後美國氣焰也沒那麼盛,屆時情況會很火爆。接下來這本書會帶你們見證這四個國家間的關係會怎樣影響二十一世紀,作用深遠,最後還引發下一場全球戰爭,用的武器宛若出自今日的科幻小說,不過我會努力勾勒出大概的樣子。在新世紀初期誕生的活躍國家會是二十一世紀中期衝突的根源。
這場戰爭全球會讓科技突飛猛進,就像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爭演生出的科技之一會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各方人馬都在尋找新能源以取代碳氫化合物,理由不言而喻。理論上太陽能是地球上效能最好的能源,但是太陽能需要大量裝置接收器,會佔掉地球表面很多空間,還造成惡性環境衝擊,更不用提日夜循環會讓能源斷斷續續。太空發電技術在戰爭前就發展了,但這場未來之戰讓此科技從概念階段迅速成真,可以從太空中用微波把電傳回地球。搭上軍方太空科技的便車,新能源的贊助來源和網路與鐵道一樣,都是政府買單,還會刺激大幅經濟復甦。
不過在二十一世紀,事情這麼多只有一件最為重要︰人口爆炸告終。到2050年,先進的工業國家人口數會急劇銳減,到2100年,就連最落後的國家,人口出生率也已經能穩住人口成長速度。1750年以降,全球各國以持續擴張人口為目標。勞工、消費者、軍人多多益善,這是一直以來的目標。但是到二十一世紀,不再如此。變遷逼得世人越來越依賴科技,特別是機器人可取代人力,人類也積極研究基因(不是光為了延長壽命,主要是要把人類生產力時間拉長)。
世界人口縮水最直接的結果是什麼呢?答案蠻簡單的,本世紀上半葉,人口荒會在進步工業國家引起一波勞動主力短缺。現在,已開發國家在想辦法拒絕外來移民,到二十一世紀上半期,這些國家要想辦法說服移民移入,甚至要花錢請人移民。美國會是其中一個,爭取越來越少的移民,還會無所不用其極吸引墨西哥人移到美國,這個轉變很諷刺卻也是不得不然。
這些改變最後引發二十一世紀的危機。墨西哥目前是世界上第十五大經濟體,因為歐洲淡出,墨西哥和土耳其一樣排名上升,到二十一世紀晚期,兩國都會擠身世界主要經濟強權之列。受美國鼓勵,人口往北大遷徙期間,墨西哥割讓區(十九世紀美國從墨西哥奪走的土地)人口比例會嚴重失衡,最後墨西哥人會變成這個區域的主要族群。
墨西哥政府僅會把這視為風水輪流轉。我預測由於墨西哥越來越強大穩固,不到2080年就會與美國爆發嚴重衝突,美國不但要承擔意想不到的後果,問題到2100年前都不見得可以解決。
我說的話可能大部分都難以理解,活在2009年,美國與墨西哥在二十一世紀的衝突是很難想像的,同理土耳其與波蘭強大的樣子也是一樣。但是回到本章開頭,我描述了二十世紀每二十年的世人的世界觀,看一看你就會瞭解我想說什麼:常理絕對不可靠,這就是唯一的常理。
當然了,描述越粗糙,就越難以服人。要把未來世紀的每件事情都說得剛剛好,這是辦不到的,更別說到那個時候我早就不在人世了,根本就不會知道我說的哪些是錯的。不過,實際上要看到未來事件的整體輪廓,是辦得到的,這就是我要提出的論點,我也會試著給些解釋,不論臆測的成份有多大,這都是這本書的主旨。
預測未來一百年
進入全球戰爭、人口趨勢、科技改變的細節之前,一定要先講一下我用的方法,精確點說,我算得到自己的行動,就算得到未來趨勢。我預測2050年會發生一場戰爭,我不希冀大家把這場戰爭的細節看得太重要,不過我倒是希望讀者可以認真看待戰爭進行的方法、美國的核心地位、其他國家挑戰美國威權的可能,我會提出哪些國家會對美國造成威脅,那些國家不會,這邊也可以認真讀讀。預測需要依據,美墨兩國衝突甚至打仗這件事大部分人都不會信,所以我要解釋這些主張的根據。
我之前就說過一點,理性的人無法預測未來。新左派有句老話「實事求是,放膽追求」,這句話需要改成「實事求是,大膽接受」。這是我預測方法的核心精神,從另一個比較實際的角度來看,這就是地緣政治學。
地緣政治學並不是「國際政治」另一個矯揉造作的代詞。地緣政治是一種思考世界的方式,用來預測事件過程的另一頭會發生什麼事。經濟學家談市場那隻看不見的手,人們追求自利的短期活動最後會累積成亞當斯密所謂的「國家富強」。地緣政治把隱形之手的概念應用到國家與國際機構的行為上。國家與其領導者追求短期私利,如果沒有讓國家富強,至少行為也是有跡可循,因此就能預測未來國際網絡的輪廓。
地緣政治學與經濟學兩者都假設參與者是理性的,理性的最低限度就是知道自己的短期利益為何。現實提供理性參與者的選擇有限,假設族群與國家都會追求自身利益,儘管過程無法面面俱到,但至少還有個章法。若把國際局勢想成一場棋局,表面上每個選手都有二十種開棋方法,可是真正可用的方法不多,大部分的著手都很不好,玩家很快就會輸了。你對下棋越是在行,可走的路數就看得越清楚,也越少。棋手越高明,路數更是有跡可循。大師下棋步步為營,招招精準—等到有人不按牌理出牌,下了高明的一著手,大師就亂了方寸。
國家做事也一樣。不論千乘之國、萬乘之國,都由現實侷限。人民選出的領袖若是不理性,才不會坐到現在這個位置。沒幾個呆子可以爬到百萬人之上的。領袖明白葫蘆裡有哪些藥可以賣,也用了,就算過程不是盡善盡美,那麼至少也是可圈可點。棋局裡的業餘好手通常都會想出出奇制勝的棋路,不過大多數治理國家的人都只是做該做的事,順應邏輯而已,政客執行外交政策,方法也都一樣。有個領袖過世了,有人取而代之,有人出頭,十之八九接任者會繼續前任的政策。
我不是要主張政治領袖都是天才、學者甚至淑女君子。我的主張很簡單,政治領袖知道領導之道,否則他們怎麼能當上領袖。舉凡社會大眾都以貶低政治人物為樂,而且領袖一定都會犯錯,不過如果仔細研究,錯誤很少是愚蠢造成的。錯誤都是情勢所逼,不得不然,這是最有可能的情況。我們都認為自己或是我們力挺的候選人,不會笨到做出這種事。事實不然,所以地緣政治學不非常強調個人領袖的重要性,就像經濟學家不會特別強調某個商人的重要性。政治領袖與商人都知道要如何照著規矩行事,但是他們不能任意打破嚴密的行規。
因此政客很少是不受約束的行為者,情勢制約了他們的行動,而公共政策反應現實,不是為決策者訂的。政治決策在有限範圍內是重要的,但是冰島領袖再聰明也不可能把冰島變成世界強權,反之羅馬全盛時期,不管領袖再蠢都動搖不了羅馬的根本實力。地緣政治無關對錯,無關政客品行操守,也不辯論外交政策。地緣政治談的是牽制國家與人類的客觀力量,推著他們用特定的方式行事。
事物總是無心插柳柳成蔭,接受這點是理解經濟學的關鍵。人們做事都有充分的理由,結果卻不是所他們想望的。地緣政治學也是一樣。羅馬在西元前七世紀開始擴張,若說當時還只是小村莊的羅馬深謀遠慮,計畫在五百年後征服地中海世界,實在令人懷疑。不過小村居民一旦開始採取行動,對抗周遭村莊,就啟動了這個擴張過程,其經過受到現實制約,充滿意料之外的結果。羅馬造成沒有經過刻意經營,也不是巧合。
因此地緣政治的預測方式並不假設一切都注定好了。地緣政治學認為,人們以為自己在做的事情,希望成就的目標與最後的結果是兩回事。國家與政客追求的是現下的結果,如同奕棋大師受制於棋盤、棋子以及規則,政客也一樣受制於現實,有時候讓國家富強,有時候也領著國家走入災厄。最後的結果很少會跟他們最初想達成的目標一樣。
地緣政治有兩個假設。一,人類會互相組織大過家庭的社會單位,因為這樣,他們就要參與政治。另外地緣政治學也假設人類天生忠於自己原生地的人事物,忠於自己的部落、城市與國家,是自然而然的。在我們的時代,國家認同十分重要。地緣政治學也教我們,國家與國家間的關係是人類生活不可或缺的面向,這意味著戰爭很普遍。
假設之二,地緣政治學主張國家特質絕大多數受到地理影響,地理也決定國家間的關係。地理這個詞,我們用得很廣,包括一個地方的自然特質,不過還不只這樣,地理也看一地對人與族群的影響。在古代,斯巴達與雅典的不同在於一個是內陸城邦,一個是海洋帝國。雅典一直都是富庶的大都會,斯巴達則是貧困樸實強悍的地方。斯巴達人和雅典人的文化與政治大大不同。
如果你懂這些原則了,那麼就可以開始想想看,一大群人類,彼此因自有倫理息息相關,受制於地理,行為都有一定的模式。美國因為是美國,所以一定有特定行為模式,同理可證日本、土耳其、墨西哥皆如此。當你抽絲剝繭看到形塑國家的力量,你就可以看到他們葫蘆裡賣的藥是有限的。
二十一世紀跟其他世紀一樣,會有戰爭,會有貧窮,會有得失勝敗,會有悲傷的故事,幸運的故事。人們照樣上班、賺錢、生小孩、談戀愛接著反目成仇,這是唯一沒有落入循環週期的事情,是人類最恆常的狀態。不過二十一世紀有兩個不平凡之處,一方面會是新時代的開端,一方面又見證新全球強權雄霸天下。這都是不常見的。
我們現在活在以美國為中心的時代,要暸解這個時代,我們就要瞭解美國,不只是因為美國強盛,也是因為美國文化無孔不入,影響世界。形同法國與英國在聲勢如日中天的時候,他們的文化影響深遠,輕浮魯直的美國文化也會影響世人思考與生活。要研究二十一世紀,就是要研究美國。
如果我只能針對二十一世紀提出一個主張,那就是歐洲時代已經結束,北美洲時代已經開始,未來一百年,北美會由美國掌控,二十一世紀會繞著美國運轉。美國政權不保證一定會公平公義,更不是說美國已發展出成熟的文明,但是我認為,在許多方面,美國的歷史會是二十一世紀的歷史。
序曲美國時代導論想像一下你活在1900年的夏天,住在當時世界的首府倫敦。歐洲統御著東半球,沒有地方不是間接或直接由歐洲的首都發號施令。歐洲和平安定,享受著前所未有的富庶繁華,各地因為貿易投資往來仰賴彼此甚鉅,甚至有審慎之士說打仗變成件不可能的事了—如果不是不可能,那麼開打幾個禮拜就會結束了—因為全球金融市場禁不起折騰。未來看起來不會變了:安定繁榮的歐洲會統治世界。想像一下你正活在1920年的夏天。因為接連不斷的戰爭歐洲四分五裂,整片大陸殘敗不堪。奧匈、俄羅斯、德意志與奧圖曼帝國不見了,戰爭經年累月打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