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致富,就不要再做經濟文盲!一本全民拚經濟的必備常識書不論你是經濟學門外漢、經濟學系或商業科系的學生、位居企業界的決策階層,或是一位政策決定者,只要是關心自身財富的人,都能從本書獲利。【強烈推薦】三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米爾頓?傅利曼(MiltonFriedman)?弗農?史密斯(VernonL.Smith)?詹姆斯?布坎南(JamesBuchanan)政大經濟系所教授暨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李紀珠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吳惠林中研院院士胡勝正台大經濟系教授許振明經濟學不是複雜的圖形與公式,也不是只存在於課堂上的知識,而是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敞開富裕大門的一把鑰匙。基於此,本書三位作者(同時也是傑出的經濟學家)致力於以清楚、有力量的語言,闡明所有有關供給與需求、私人所有權、交易,以及其他的基本原理,提供給所有想要了解經濟如何運作、如何賺取財富,以及如何做好最佳的經濟選擇及財務決策之芸芸大眾。本書分成四大部分,分別是:1.經濟學的十項關鍵要素:討論貿易所得、邊際決策、利益與虧損,以及看不見的手等等;2.經濟成長的七項主要來源:包括如何創造財富、私人所有權的重要性、競爭、穩定的貨幣政策、低稅率,以及開放貿易等。3.經濟成長及政府的角色:涉及政治程序如何運作,以及為何有些國家能有令人羨慕的經濟成長。4.個人理財的十二項實用關鍵要素:相當於暢銷三十餘年的經典投資著作《漫步華爾街》的精華濃縮版,提供讀者想法與資源,以做好策略性的人生與財富決策。你想要成為聰明不受騙的消費者嗎?還是要成為投資市場中永遠的贏家?抑或是當一個具有生產力的國民,增加自己財富的同時,也幫助其他人變得更富有?這本書可以幫祝您了解:?政府課稅,對人民到底是好是壞??政府在社會中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經濟體是如何運作的??為什麼有些國家在經濟上成長得快,而其他國家則停滯或甚至衰退呢??融資年限為何不要超過使用年限??哪一種基金能幫你打敗專家而不用擔負額外的風險??如何使你的現有資金發揮最大的效用?【專業推薦】精采且非常詳盡地闡述經濟學基本原理。經濟學是複雜的,而本書的闡述簡單、扼要、清晰且沒有術語的障礙。——米爾頓?傅利曼,1976年諾貝爾獎得主本書提供入門的說明,解釋世界如何能創造財富,而不需任何人的管理,因為有市場誘因——人們能自由地專業化,同時能藉由專心做好對自己有益的事,而在無意間也同時造福其他人。除了研究經濟學之外,沒有其他路徑可以使人類的生活更好及減少貧窮。——弗農?史密斯,2001年諾貝爾獎得主《常識經濟學》將經濟常識精確地呈現,對任何人和任何社會都是有益的,是這個已敗壞到某種程度的世界亟需要的一本書。——吳惠林,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本書對於政府部門,以及在民主體制下代議政治及利益團體,所可能導致的資源扭曲,有深刻的討論。對「國家大事」沒有興趣的人士,或是許多透支消費、債務纏身的年輕人,本書最後一篇也提供一些運用經濟學的基本原理,以避免財務陷阱,甚至幫助達到更富裕生活的訣竅。——胡勝正,中央研究院院士
章節試閱
第四篇 實用個人理財十二項要素
【引言】
相較於前幾代的美國人及現代世界上大部分的地區,今日的美國人有著令人難以置信的高所得。然而,許多人,也許大多數人,是生活在財務壓力之下的。怎麼會這樣呢?答案是,財務上的不安全是我們自己選擇的結果,而非我們賺取所得的結果。
如果你無法控制你的財務,那它就會控制你。美國一位偉大的哲學家(也是前棒球明星)約吉•貝拉(Yogi Berra)指出,我們每個人都需要計畫。如果我們沒有計畫,我們可能最後會落得不想要的下場。以下所要呈現的十二項要素,形成一項實際計畫的核心。與本書其他部分相同,這些都是針對有興趣的門外漢,而非專家,所寫的。這些要素聚焦於實際的建議──你可以立刻開始進行的──會幫你做較佳的財務決策,無論你目前的年齡、所得水準或健康狀況如何。
常常,投資建議的世界看起來與經濟學的世界是全然分離的。在鄰近的邦諾書店(Barnes & Noble store)裡,投資有關的書籍是放在商業領導及策略規劃的自助型書籍中,與嚴謹的學術性經濟學書籍擺放之處分開。這透露出一項訊息,就是兩種領域是彼此毫無關聯的。然而,引導財務安全的原則,和支持經濟繁榮的原則大致上是相同的。
等一下我們會看到,解釋專業於該國最擅長活動的國家能因此得利的比較利益原則,也同時能解釋為何個人也能因為專業於自己的強項,而得到財務上的利益。同樣地,企業家精神、財務可靠性及資本投資(尤其人力資本)對於個人和國家都是一樣寶貴的。
我們並非嘗試將你變成華爾街分析師或是立即成為百萬富翁。此處所提出的忠告,處理的是財務的基本面。有些重點可能看起來很明顯,其他的重點則可能會讓你覺得驚訝。但是這些全部都是有邏輯及經驗做為支持,在某些案例中,還會用算數案例來說明。這個計畫絕非所有計畫中最深入的,且可能不是對你最好的財務計畫。然而追求完美常常是積極行動的敵人。許多個人不相信他們有時間或專長可以開發一項真正有效的財務計畫。結果他們甚至不採用可以幫助他們合理做好,並能避免財務災難的一些既實際又相對簡單的指導原則。這個章節提供你的將是這樣的指導原則。
在提出能做更好財務決策及將可用資源發揮更大效用的建議之前,我們要先分享一些關於金錢及財富重要性的想法。第一,賺錢不是美好生活的全部。當我們談到幸福,非財務性資產例如美好的婚姻、家庭、朋友、自我實現的工作、宗教信仰及有趣的嗜好,這些都遠比金錢更重要。因此,一心追求金錢及財富是沒有意義的。
然而,想要更多財富並非不恰當的事,這樣的慾望並不限於那些對個人財富有興趣的人。舉例而言,德蕾莎修女也會希望享有更多財富,因為她可以做更多對窮人有幫助的事。許多人想要有更多財富,因為可以捐贈更多給宗教、文化及慈善機構。無論我們生活的目標為何,如果我們有更多財富,都會比較容易達成。因此,我們都有誘因改善自己的財務決策。本篇提供十二項指導原則來幫我們達成這個想望。
如果你不知道目標為何,那就必須非常小心了,因為你可能達不到目標。──約吉•貝拉
1發掘自己的比較利益
比較利益原則最常被用來解釋,為何自由貿易可以讓不同國家的人,有更多的產出並提高生活水準。我們在第一篇的第四要素中看到,兩個國家都可以因為彼此之間的貿易而獲利,即使其中一國在每樣產品的生產上都做得比較好,而另一國在每樣產品的生產上都比較差。比較利益原則對於個人的財富也是同樣重要的。找到一項具有比較利益的職業或業務活動,並且專業從事這項工作,能幫你賺到更多的金錢,無論你在絕對上擅長的程度如何。
就和國家一樣,個人在專業的情形下,也就是將他們的努力集中在那些他們做得最好的事情上,就能夠達到較高的所得水準。選一個極端的情況來說,假設你在所有的事情上都比其他人做得好,是否表示你應該嘗試在每件事情上都花費一些時間來做?還是另一個極端的情況,如果有人在每項生產活動上都比別人差,這個人是否就無法從專業生產上獲利,因為他無法在每件事上成功地競爭?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不是的」。無論你多有天分,你在某些領域上都會比其他領域更有生產力。同樣地,無論你的生產能力有多差,你仍在某些事情上有比較利益,你將能夠在某些事情上成功競爭,且可以因專業於你的比較利益而得到利益(有關比較利益的資訊,請看第一篇第四要素)。
換言之,你的比較利益是決定於你的比較能力(相對上的能力),而不是你的絕對能力。例如,老虎伍茲(Tiger Woods)有成為全球最佳高爾夫球員的技能,同時也有成為最佳桿弟的技能。在揮桿、選球桿及推桿方面,還有誰能給你比伍茲更好的建議?但是伍茲在打高爾夫球,而非桿�怳霅惇O具有比較利益的。他如果當桿弟,所放棄的價值遠比當球員要放棄得多。也就是說,他當桿弟的機會成本遠大於當球員的機會成本。同樣地,在職業巡迴賽中的桿弟也許不具有老虎伍茲當桿弟時的潛力,但是因為他們當桿弟的技能遠比他們當球員的技能為佳,他們當桿弟犧牲較少,就是他們的比較利益之所在。對他們而言,當桿弟的機會成本比打高爾夫球的成本為低。
很明顯地,如果能真正擅長於別人評價很高的事務上,個人總能因此致富。這也就解釋了為何像老虎伍茲這樣的人能賺大錢。但是,即使是一個不是在每件事上都做得很好的人,也能夠因為專業於和其他人相較之下不利性最小的工作,再與有其他不同專業的人貿易,而使福利提高。
有些人在與有錢人進行貿易時,可能會覺得居於劣勢。但是我們在第一篇第四要素中討論過,貿易對雙方都是有利的。一般而言,你貿易的對象愈有錢、愈有成就,你的福利就愈高。因為你提供的服務對他們的價值,比起對於不是那麼有錢的人還要高。我們寧願為老虎伍茲當桿弟,因為他會因我們的桿弟服務贏得更多比賽,因此獲得更多利益,比起為其他職業球員當桿弟,價值是更高的。這些額外的利益會反映在伍茲桿弟較高的酬勞上。
最糟糕的情況是,你說服自己,或是被別人說服,你在某種程度上是受害者,因此無法靠自己的努力及動力成為有錢人。有些人剛開始擁有的優勢比其他人少,但是,即使是因某些原因居於弱勢的人,如果努力及聰明地善用自身,最後也能獲得極為成功的成就。你需要對自己的事業發展負責,並發掘如何能最佳開發自己的天分及使用市場合作來達到自己的目標。沒有其他人會比你自己更關心你個人的成功,也沒有其他任何人比你自己更知道自己的興趣、技能及目標。
發掘自己有比較利益的事業機會,比發掘哪些事是你能做得最好的,需要涉及更多事。這同時也涉及發掘哪種生產活動是適合自己興趣及能給自己最大的成就感。如果你喜歡你做的事,且相信那是重要的事,則做愈多並做更好將會使你更快樂。真實的財富是以個人成就感來衡量的。例如,本書的三位作者們(全是經濟學家)發現能為經濟問題找到答案,及以讓別人了解我們專業研究的方式,來表達我們知道的事情,是很令人滿意的事。即使有時要花費相當長的時間,但我們發現這些時間都是愉快的。我們所做的不是為了所有的人。但是對我們而言,因為我們的興趣,我們做這件事是很快樂的。
2要有創業精神,在市場經濟中,人們的進步是靠幫助其他人及發掘更好的做事方法
創業精神涉及如何使用資源。雖然創業精神這個名詞通常與商業決定結合在一起,但在實際的意義上,我們都是創業者。我們不斷要做一些與發展有關的決策,並且適用知識、技能及其他我們能控制的資源。我們的財務成功將可反映出這些選擇的結果。
如果你要在財務上成功,你需要以創業的精神來思考。換言之,你需要集中在能開發且使用你的才能及可用資源,以提供其他人評價很高的事物。
提供他人認為價值高於成本的財貨及服務,是財務成功的關鍵。考慮一項假設性的情況,土地開發商羅伯•強斯購買一大塊土地,予以分割並增加各種設施如道路、污水處理設施、高爾夫球場及公園等。強斯若能將這些區塊,以高於土地及建設附加設施的成本出售,他就能因此獲利。強斯的財務成功或失敗,決定於他加強資源價值的能力。
有時創業活動沒有這麼複雜。例如,十五歲的亨利買了一台動力鋤草機,然後為鄰居提供維護草坪的服務,他也是一位創業者。他以增加資源(他的時間及設備)價值的方式來追求獲利。簡單並不會改變創業成功的關鍵。和強斯案例的情形一樣,亨利的成功,決定於他使用資源及增加其價值的能力。
將個人腦力集中在如何使自己能提供其他人認為有高價值的財貨及服務上,這樣的個人在市場上將會有很大的優勢。許多受雇者花費時間在思考他們能得到多少酬勞,而不是思考如何能使他們的服務對於目前及未來的雇主都覺得更有價值。類似的情況是,許多公司行號的所有人會將注意力放在管理的細節上,而不是如何能提高產品或服務的價值。那些以創造(及幫助他人創造)更高價值聞名的人,能夠以更高的價格出售其產品及服務。
一旦你開始認真思考如何增加你的服務對他人的價值時,記得不要低估你致勝的能力。創業的才能常常在毫無預期的地方出現。誰會想到販賣奶昔機器的中年銷售員雷•克洛克(Ray Kroc)會改革了連鎖業務,將加州一家麥當勞餐廳發展成全球最大的速食連鎖店呢?可有誰預料到,1970年在美國最窮的幾州之一經營一家小店的山姆•沃爾頓(Sam Walton),會成為1990年代全美最大的零售商?在亞特蘭大經營戶外訊號生意的泰德•透納(Ted Turner),還曾經因為魯莽的行為被布朗大學退學,誰又能料到日後會發展出全球最大的有線新聞網呢?
這些都是備受矚目的案例,但是同樣的型態一再地發生。成功的事業及專業上的領導人常常來自於不同的背景,而那些背景大體上看起來與他們的成就不太有關。但是他們有一項共同的特色:他們都擅長發掘更好的做事方法,以及擅長利用增加資源價值的機會,而這些是其他人所忽略的。
創業者通常都是自我雇用者,他們在美國百萬富豪中的佔比實在不成比例。統計上自雇者佔總勞動力不到五分之一,但是他們卻在百萬富豪中佔了三分之二。自我雇用的百萬富豪們,都有在早年就晉升百萬俱樂部的傾向。
自雇者在財務上的成功源自於以下四項主要因素: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他們的成功反映出創業上的才能:發掘創新產品、降低成本的生產方式,以及發現他人所忽略的獲利機會的能力。
第二,自我雇用比起受他人雇用的風險還高,而伴隨著的是較高的報酬。自雇者沒有特定的所得保障,但是與自雇身分結合的額外風險將會導致較高的預期所得(及更多的財富)。如果因為自我雇用的風險較高,而報酬卻不比低風險雇用的平均值為高,則人們就會從自我雇用轉向低風險的工作機會。這將會增加高風險雇用的報酬,而降低低風險雇用的報酬。結果,高風險將會傾向產生高報酬。
第三,高儲蓄率增加創業個人的財富。自我雇用的生意所有人,在初期常常只拿很少的所得,因此他們可以投資更多在建立事業上。即使在事業已經成功之後,所有者常常還是會投入利潤中的大部分在改善及擴張事業上。
第四,企業所有者通常工作時間都很長。許多自我雇用的創業者,一週工作四十小時對他們而言就像是放假。他們的長時間工作時數也增強他們的所得和財富。
受雇者亦然,也能採取這些造成自我雇用創業者高所得及財富的特性。他們能將儲蓄導入股票,並因此達到高於平均的報酬。如果他們願意,他們還可以產生更多所得,並透過高儲蓄率及長時數的工作,累積更多財富。或許最重要的是,受雇者可以靠著「類似創業者的思維」得到收穫。就像企業創業者的所得是決定於他們滿足顧客的能力,受雇者的收入是決定於他們對雇主(目前及未來的雇主)覺得有價值的能力。如果受雇者想要獲得更高的收入,他們需要開發他人評價很高的才能、技能及工作習慣。
這種創業家的思考方式,在做教育及訓練的決定時尤其重要。教育不能增加你太多的收入,除非你得到的知識及開發出的技能,能使你的服務對他人更有價值。這些包括能寫得更好、在個人層次能溝通得更好、能使用基本的數學工具、能使你在群體中突出的特定技能,以及提昇你的生產力。開發使你對他人而言更有價值的技能,是在高中及大學階段教育的關鍵。相信學位本身就是高收入保證的大學生,在找工作時,常常會經歷到震撼性的醍醐灌頂。
在市場經濟中,企業所有者及受雇者,藉由發掘更好的做事方法及幫助他人,來交換所得。如果你想要有更多的所得,你需要找出如何開發及使用自己的才能,以對他人做出更大的貢獻。
第四篇 實用個人理財十二項要素【引言】相較於前幾代的美國人及現代世界上大部分的地區,今日的美國人有著令人難以置信的高所得。然而,許多人,也許大多數人,是生活在財務壓力之下的。怎麼會這樣呢?答案是,財務上的不安全是我們自己選擇的結果,而非我們賺取所得的結果。如果你無法控制你的財務,那它就會控制你。美國一位偉大的哲學家(也是前棒球明星)約吉•貝拉(Yogi Berra)指出,我們每個人都需要計畫。如果我們沒有計畫,我們可能最後會落得不想要的下場。以下所要呈現的十二項要素,形成一項實際計畫的核心。與本書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