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用運動強化,理性用思考鍛鍊,那情緒呢?
情緒的收放能力,左右著你的人際關係與生活體驗。
本書教你如何與情緒共處,擁有不為大事煩惱、不為小事抓狂的安定自在。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其實是仰賴著感覺前行的。
理解並駕馭「情緒」,在繁忙的生活中我們才能忠於自己。
現代人生活在重重壓力之下,想要維持平靜、滿足或持續對新經驗開放,其實並不容易。如果你想減少苦悶與壞心情,增加對生活的滿足感,心理治療師能教你四種維持情緒健康的方法:練習自我觀察的技巧、審視自己的人際關係、覺察並處理壓力,以及重新解讀自己的成長經驗。透過本書所提供的一連串練習,你將可以強化抗壓力與觀照力,提升創造力。
【本書特色】
★2013年《經濟學人》年度好書!
★「人生學校」話題新書系!英倫才子艾倫.狄波頓領銜主編
詹偉雄、蔡詩萍、褚士瑩 強力推薦!
作者簡介:
菲莉帕.派瑞 (Philippa Perry)
心理治療師,同時也是位作家,曾為《衛報》《觀察家周報》《暫停》及《健康生活》雜誌等刊物撰稿,並擔任《心理學》雜誌專欄作家。2010年出版圖像小說《沙發狂想》,揭開心理治療的神祕面紗,2011年為「人生學校」書系撰寫《如何維持情緒健康》一書。目前她與藝術家先生葛瑞森.派瑞住在倫敦及薩塞克斯兩地,享受蒔花弄草、烹飪、派對、散步與推特的生活。
章節試閱
【內容轉載】
(摘自第2章)
以下的練習也許可以幫助你用更誠實的情感面對你的人際關係。這是由家庭治療師維吉妮亞.莎提爾(Virginia Satir)所設計,用來改善你現有人際關係的一種練習,你需要說服家人、朋友或同事配合,和你一起進行,這個練習稱為「每日溫度解讀」,因為它測量的是此時此地特定人際關係的溫度。一般相信,真愛、很棒的友誼,以及良好的工作關係,都是自然而然發生的。通常也確實如此,但是這項練習有助於促進過程,它提供信任他人的方法--信任是人際關係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首先,你要先撥出半小時不會受干擾的時間,關掉手機、電腦和電視。如果有兩個人,你們就面對面地坐好;如果是個團體,就讓每個人坐在能看到彼此的地方。花一、兩分鐘時間、想一下對自己和另一位同伴,或是整個團體的感覺為何。就像會議議程一樣,你有一張清單,寫著打算討論的五項主題。請試著不要離題,這些主題分別是:(一)感謝;(二)提供新資訊;(三)問問題;(四)提出抱怨以及對改變的建議;(五)分享願望、希望及夢想。
感謝
大家輪流表達對彼此的感謝,要說得精準一點,例如,不要說:「我喜歡和你在一起。」而要明確指出你喜歡的是哪些部分,比如說:「我很喜歡你中午時打電話來問候,這讓我覺得窩心。」受到感謝時,不要爭辯、推拒或立刻說類似「噢!你也是!」這一類的話,因為這麼做會抵銷它的作用。感謝時切忌加入「但是」,也不要隨口偷偷加入埋怨,例如:「如果你⋯⋯的話,我就會很感謝。」這個單元純粹是用來分享你們對彼此的感激,你們自己可以決定希望大家輪流表達感激幾次。
提供新資訊
這個單元是分享你生命中發生的事件,並用坦誠的態度處理你的心情、感覺和想法,以及可能影響它們的因素。讓彼此隨時了解自己最近發生的事,是很重要的,這個單元的目的就是分享客觀訊息,例如:「我明天要去看牙醫。」以及主觀訊息,例如:「我昨天掉了顆牙,心情很不好,感覺好像自己已經開始老了。幸好後來我發現還有時間,就覺得比較有希望。」
重點就是要敘述自己的現況,即使你還不很確定自己到底有什麼感覺或怎麼想,還是要盡可能貼近事實。這不只是讓別人了解一些關於你的新動態,也是讓他們隨時掌握你如何處理事情、你這麼做的意義,或試圖這麼做的意義。如果時間允許、狀況也很適當的話,你們可以告訴彼此,自己對剛剛接收到的訊息有什麼體會,或者你也可以只是說聲「謝謝你」,或是點點頭表示肯定。如果你對他們所說的事物有意見的話,不要用「你」的敘述句來定義別人。你可以這麼說:「我注意到你說你在⋯⋯時,很難過。」而不要說:「你每次⋯⋯時,總是很難過。」把你的敘述約束在「我」敘述句,而不是「你」敘述句。
問問題
你對另一位同伴或團體裡其他人的假設是什麼?這就是檢視這些假設的時刻,例如,或許你會說:「你昨天從房間出去時,門被用力甩上。當時是你在生氣?還是因為風太大?」我在接觸夫妻或情侶時,發現問題往往出在他們並未檢視自己的假設。檢視我們的假設,並與同伴核對,可以確保我們擁有的是與那個人的關係,而不是對那個人的幻想,或者也可以避免墜入我之前所說的那種「我-我」的關係。
這個單元是提供你檢視假設,並提出問題的機會。問題可能是一般性的,如:「我們明天什麼時間出發?」或是針對特定狀況:「這個星期,我覺得你情緒低落,也很疏離。發生什麼事了嗎?」雖然你或許可以得到答案,但提出問題不代表你一定可以得到答案。對彼此有耐心,以及培養善意是很重要的。你的問題除了單純就是一個問題之外,還可以提供對方或其他人一些資訊。你沒有義務一定要回答問題,如果你願意,可以謝謝對方的問題就好,並不一定要回答。
提出抱怨,以及對改變的建議
抱怨或煩惱應該在它們有解決的建議時才一起提出來。在不攻擊、不責怪、不中傷、不一副被迫害的樣子,以及不詮釋或批評的情況下,平鋪直敘地描述令你憂慮的行為,然後再解釋它讓你產生什麼感覺(不是想法),然後,再說明你希望改採哪種方式。當你收到抱怨時,試著傾聽就好,不要為自己辯護。你可能會選擇改變自己的行為,但不一定非得改變不可。在人際關係中,造成問題的並不是彼此間的差異,而是我們處理這些差異的方法。
由於背景及條件反射作用的關係,我們聽到有人對自己不滿時,防衛心可能會變強。當某人的憂慮或抱怨所受到的反應使情況惡化,人際關係的完整功能性就可能會降低。要記得當你收到他人抱怨時,這個不滿其實只是表面上衝著你來,但其實這些抱怨揭露的是抱怨者的訊息,這麼想可能對你會比較有幫助。當我們可以一起解決疑慮和抱怨,就能成功克服挑戰,變得更親近。當我們所愛的人和我們分享某個煩惱時,我們應該培養傾聽的習慣,抱著同理心及渴望去了解對方,這是很重要的。
舉個可能的狀況當例子:「你下班一進門就開始大講你一整天發生的事,我原本的思緒會被打斷,我會忘記自己本來在做什麼,也會無法招架。我希望你進門時能先看看我在做什麼,給我一點時間結束手中的事,或者就算要我中斷,也至少讓我做個記號。然後,我會真的很希望聽你說這一天是怎麼過的。」對方或許會有如下的反應:「我從來都不曉得,謝謝你告訴我。下次如果我再讓你無法招架,麻煩你舉手叫我停下來。」
其他類型的抱怨可能比較難處理,例如:「家裡每次拿垃圾出去丟的人都是我,我已經快煩死了,我要換你來做。」這種抱怨是用一種被迫害的口吻表達,或許改成以下說法會好一點:「我昨晚拿垃圾桶出去時,發現我好像是家裡唯一會記得做這件事的人,下次可以麻煩你拿出去嗎?」也許你自己正要提出類似的埋怨,因為你覺得你總是被分配到做這項家事。記得:抱怨是關於提出來的那個人。最理想的回應方式就是:「我聽到你覺得每次都是你拿垃圾出去倒,所以你希望能改變,謝謝你告訴我。」做這項練習時,你最好不要爭論。
等下次你做「每日溫度解讀」時,在問題的單元裡,你或許可以說:「看起來,我們兩個人都覺得自己做的家事多於自己應該做的份量,或許我們應該規畫出一套制度,或是請一位清潔工。你覺得呢?」記住,目的並不在於爭吵,一段良好的關係,也不是要爭出誰對誰錯,重點是要找出一個可以讓大家繼續走下去的方式。
心理治療師在協助夫妻解決問題時,最普遍會採取的干預手段是說:「你們可以選擇要爭出是非對錯,或是繼續在一起。」就像我之前所說,如果你覺得自己被冤枉了,要牢記:指控所透露的是另一個人的感受,如果他們又被迫感覺自己是錯的那一方,一定不會覺得好過的。
分享願望、希望及夢想
有些人深信,如果把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告訴別人,這個夢想就不會實現,可是在我的經驗裡,大部分卻恰好相反。我鼓勵大家分享願望、希望及夢想,因為這樣我們才能得到實現這些夢想所需的支持及鼓勵。在比賽之前,運動員會想像自己將如何跳過每個跨欄,以及如何越過終點線,雖然最後他不一定會因為事前做過想像練習而贏得比賽,但是這麼做給了他自己更多勝出的機會。當你和別人分享自己的願望,也是一樣。把自己心底最深處的希望掏出來和他人分享,會讓自己覺得脆弱,所以應該支持同伴的努力,而不是去質疑他們。分享自己的脆弱之處,可以增加彼此的親密程度,並深化我們之間的連結。
「每日溫度解讀」對於夫妻、家人、工作團隊和其他的人際關係,都很重要。若想嘗試,夫妻可以每兩天做一次,持續做一個月;團體則可以每星期一次,持續兩個月。之後,再評估這個練習對你們的生活所造成的改變。
想想看這五種溝通的模式:感謝、提供新資訊、問問題、提出抱怨及建議,以及分享你的願望、希望與夢想,再想想,在「每日溫度解讀」以外的日常生活中,你會如何運用這些模式。你會不會較常使用其中的某一項?如果是的話,你可以考慮使用你比較不熟的模式,來擴展你溝通的範圍。也可以將這五種類型視為接近馬丁.布伯所描述的溝通種類:「真誠對話」「技術性對話」「偽裝為對話的獨白」。我們可以把目標設為:讓我們的溝通更有意義。
關係中的困境:個案研究
如果我們能覺察自己在人際關係中的行事方式,並想辦法以不同角度去感覺及行動,那麼人際關係中的孤獨與失望感就可以減輕。以下兩個案例研究,顯示了我們可能會有的反應。
渴求真愛的查拉
查拉的人際關係非常混亂,她與另一半在一起時沒有安全感,而且習慣性地在戀情萌芽階段就去破壞它。她的做法就是感情用事,一切跟著感覺走,她不會先觀察自己的感覺,也不給自己選擇應如何因應的機會。二十八歲那年,她想要找個可以廝守終身的伴侶。使用自我觀察的方法後,她注意到自己的人際關係中有一種特定的模式,於是她在日記裡記下這種模式:
一、她會選擇長得好看或迷人的男人。
二、一有機會,她就會和他上床。
三、在發生關係後,她就會覺得自己「愛」上他了。
四、她會表現得「需索無度」,過度頻繁地打電話給他。
五、通常在幾個月之後,這份感情就消失了。
六、她會因而心碎。
這就是查拉當時所處的深淵、習慣或模式,怎麼稱呼都可以。
她下定決心,並為自己訂下數項規則,下個男人出現時,她會:(一)在彼此關係還沒建立之前,不與對方上床;(二)就算她覺得很需要對方的愛,也不要有「需索無度」的行為。
經過一段時間之後,查拉在夜間課程中遇到一位似乎有興趣和她交朋友的男生。她本來沒有預期雙方會有什麼火花產生,可是他們喜歡聚在一起,每星期會出去喝個一、二次東西,這種情況持續了大約六個月。後來她們以朋友的身分去度假,回來時卻變成情侶。查拉開始感覺到體內的「需求指數」在上升,她很想知道一天中的每一分、每一秒他在做什麼:他在想她嗎?不過,她並未立刻跟著感覺走。就某種程度而言,藉由在日記上寫下所有感覺,她得以驅離這個心中的惡魔。這種不再讓男人有窒息感的決心,似乎是效果很好的準則,因為他們的關係持續加溫,最後他們結婚了,而且直到數十年後的現在,婚姻關係仍然很好。
所以,雖然我對規則持保守態度,但我必須承認,在查拉的案例中,規則的確幫助她把生活導向更快樂的未來。運用自我觀察時,你或許會發現自己的人際關係中存在著某些混亂的模式,並決定採取類似查拉所使用的規則,在找到較永久、較富彈性的中庸之道前,你可以將它看成暫時性的輔助手段。
構築高牆的山姆
山姆的人生需要的不是規則,而是更大的彈性。他以前有一大堆規則,例如:絕對不要討論天氣,甚至也不問諸如「你好嗎?」這類一般性的問題。山姆認為這類普通、「裝飾性」的問題毫無意義,他甚至會對提出這類問題的人嗤之以鼻。他的這些規則讓他變成一個很難相處的人,也導致他獨自生活、離群索居,幾乎與外界切斷連結。他自以為高人一等,藉以安慰自己,可是,優越感無法取代友誼,也無法取代朋友對生命所帶來的正面改變。山姆後來變得寂寞又沮喪,當他情緒低落到無法忍受時,只好去找家庭醫師,他的家庭醫師將他轉診至諮商師賽門那裡。
他每週去看賽門一次,經過一年的療程他才學會信任賽門(神經通路需要時間才能改變)。直到這個時候,山姆才了解自己建立這些獨特規則的理由,而其中又有多少條規則已經不合時宜。在賽門的支持下,山姆嘗試作了些改變,並允許自己增加和他人的接觸。直至今日,他還是沒談到戀愛,也沒變成夜店王子,但是,他開放了一些人進入他的生活,他不再那麼寂寞、那麼死板,也不再那麼憂鬱了。
哲學家會自問:「如果一棵樹在森林裡倒下,沒有人聽到任何動靜,那它到底算不算真的發出過聲響?」我想這個問題其實真正要問的是:「如果沒有人目睹我們的存在,那麼我們到底存不存在?」或許我們必須這麼問,因為如果我們沒有可以相互關心、共度時光或相互影響的一個人或一群人在身邊的話,那麼我們的某部分似乎真的會消失。少了周遭那些好心人的關心或挑戰,我們會真的覺得比較失去人性,也比較容易精神錯亂。單獨囚禁是我們加諸其他人類最殘忍、壓力也最大的一種處罰。如果你想要維持心智與情緒健康,千萬別讓自己陷入這樣的處境中。
【內容轉載】
(摘自第2章)
以下的練習也許可以幫助你用更誠實的情感面對你的人際關係。這是由家庭治療師維吉妮亞.莎提爾(Virginia Satir)所設計,用來改善你現有人際關係的一種練習,你需要說服家人、朋友或同事配合,和你一起進行,這個練習稱為「每日溫度解讀」,因為它測量的是此時此地特定人際關係的溫度。一般相信,真愛、很棒的友誼,以及良好的工作關係,都是自然而然發生的。通常也確實如此,但是這項練習有助於促進過程,它提供信任他人的方法--信任是人際關係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首先,你要先撥出半小時不會受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