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獻給世人最後的批判之聲
千萬不要卸下你這把思考的匕首──薩拉馬戈簡介/本書為薩拉馬戈個人部落格的文章集結,從二○○八年九月美國總統大選前夕開始,記錄作者生命當中整整一年的時光。在書頁中,薩拉馬戈召喚出他所深愛的城市——里斯本的靈魂,作為部落格寫作計畫的開場,行文動人心弦而又情感豐富。他也重新回顧與朋友的對談,並且對他摯愛的作家們進行深度的思索。
身為一名無神論者、共產黨員,薩拉馬戈以其激烈的革命靈魂對社會、政治、經濟以及文化等議題,提出敏銳的觀察、立體的思考與尖銳而不肯妥協的批判。這些思索化為他筆下繽紛的細節,遠看成嶺側成峰,同時又一起向讀者證明,作者對於我們身處時代的洞察與理解,並向世人提出對這個世界的深刻哲學反思,也彰顯了他認為人類生命最基本、最該堅持的普世價值。
薩拉馬戈語錄/*若你看得到,就仔細看;若你能仔細看,就好好觀察。
*千萬不要卸下你這把思考的匕首。
*美麗並不只限於我們所稱美學的範疇裡面,它同樣能夠在道德擔當裡面被找到。
*我們能夠挽救經濟,卻不去拯救人,而人是理應擺在最優先順位的,無論他或她是誰、身在何地。
*如果一個作家屬於他所身處的那個時代,倘若他沒有受到過去的鎖鏈綑綁,他就必須知道他生而為人的這個時代當中所發生的各種問題。那麼,當今之世的問題是什麼呢?……最根本、最要緊的是,當世界需要批判觀點的時候,文學就不應該遺世而孤立。
*我們應當自問:「黑暗到哪去啦?」這樣問並不奇怪。而這個問題只能有一個回答:「黑暗哪也沒去,它就是光亮的另一面,那神祕的另外一面。」
導論/
張鐵志 政治與文化評論家
推薦/
南方朔 文化評論者
高翊峰 小說家
馮建三 政大新聞系教授
作者簡介:
喬賽.薩拉馬戈(José Saramago)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也是獲得該獎唯一的葡萄牙語系作家。一九二二年出生於葡萄牙,曾經操持多種不同行業以維持生計,包括技工、技術設計人員與文學編輯。年近六十歲時才全力投入創作。
一九八八年出版的英語版《修道院紀事》(Baltasar and Blimunda,葡萄牙文版,Memorial del Convento,一九八二年出版),讓他首度成為英語出版世界的焦點。一九九八年,以《盲目》一書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並改拍成電影《盲流感》,另有代表作《所有的名字》、《詩人雷伊斯逝世的那一年》、《里斯本圍城史》、《大象的旅程》、《該隱》等著作,作品已經被翻譯為四十餘種語言。
一九九一年,薩拉馬戈出版《耶穌基督的福音》,因其大膽言論觸怒宗教世界而遭受葡萄牙官方干預,憤而自我放逐於西班牙,與琵拉爾居住在藍札羅特島。二○一○年因白血病及呼吸系統宿疾,於六月十八日中午多重器官衰竭辭世,享年八十七歲。
薩拉馬戈大事記
1922年11月16日出生,葡萄牙作家。
1947年出版第一部小說《罪惡的土地》。
1966年出版第一本詩集《可能的詩歌》。
1975年出版第一部長篇小說《1993》。
1978年出版第一個短篇集《幾乎是物體》。
1980年出版長篇小說《大地起義》。
1982年《修道院紀事》獲95年度葡語文學最高獎項「卡蒙斯文學獎」。
1984年以《詩人雷伊斯逝世的那一年》獲英國《獨立報》「國外小說創作獎」。
1988年的《巴達薩與布莉穆妲》首度將他帶進英語出版世界的焦點。
1989年的《里斯本圍城史》對歷史詮釋作新面向探索。
1992年獲選為當年的葡萄牙文作家
1995年出版《盲目》後,獲「西班牙騎士大獎」和法國政府授予的「文學騎士勳章」。
199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2006年「香港話劇團」與「中國國家話劇院」改編《盲目》搬上舞台劇。
2007年《盲目》改編成電影,梅瑞爾斯導演,茱莉安摩爾主演。
2008年出版《大象的旅程》,並開始為期一年的個人部落格寫作計畫。
2009年出版《該隱》,並將部落格文章集結成《謊年的年代》(英譯本,The Notebook,葡語原版O Caderno)一書。
2010年,米格爾‧貢薩爾維斯‧門德斯(Miguel Gonçalves Mendes)拍攝了《喬賽與琵拉爾》(José e Pilar)記錄片,紀錄了薩拉馬戈與妻子琵拉爾的生活點滴,該片入圍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薩拉馬戈因白血病及呼吸系統宿疾,於6月18日中午多重器官衰竭辭世,享年87歲。
譯者簡介:
廖彥博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碩士,美國維吉尼亞大學歷史系博士班,著有《我肥大的茉莉香味哀傷》、《三國和你想的不一樣》、《愛新覺羅.玄燁》、《蔣氏家族生活秘史》(合著)、《個人旅行:西雅圖》等書。譯有《大清帝國的衰亡》、《中國將稱霸21世紀嗎?》。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無悔的憤慨與溫柔。
――安伯托‧艾可(Umberto Eco,《玫瑰的名字》作者)
最有天賦的小說家。
――哈羅德‧布魯姆(Harold Bloom,《西方正典》作者)
薩拉馬戈是一位像福克納一樣的作家,對希望與最終目標抱持著信心,將不可思議的可能,帶進生命裡。
――約翰‧厄普代克(John Updike,’’兔子四部曲’’作者)
我很難想到有別的作家像薩拉馬戈一樣,能讓我停下腳步,重新回顧歷史與預言當中的新意。
――朱利安‧艾文思,《金融時報》(Julian Evans -Financial Times )
薩拉馬戈是歐洲最具獨創性與最卓越非凡的作家之一……,他的書寫盈滿著如喜劇般的質問與悲劇般的冥想,輕巧地將不明確的事物轉化為令人難忘的文字。
――理查‧埃德,《洛杉磯時報》(Richard Eder - Los Angeles Times)
迷人、機智、挑釁,探究本書能獲得極大的樂趣。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 )
名人推薦:無悔的憤慨與溫柔。
――安伯托‧艾可(Umberto Eco,《玫瑰的名字》作者)
最有天賦的小說家。
――哈羅德‧布魯姆(Harold Bloom,《西方正典》作者)
薩拉馬戈是一位像福克納一樣的作家,對希望與最終目標抱持著信心,將不可思議的可能,帶進生命裡。
――約翰‧厄普代克(John Updike,’’兔子四部曲’’作者)
我很難想到有別的作家像薩拉馬戈一樣,能讓我停下腳步,重新回顧歷史與預言當中的新意。
――朱利安‧艾文思,《金融時報》(Julian Evans -Financial Times )
薩拉馬戈是歐洲最具獨創性與最卓越非凡的作家之一……,...
章節試閱
導論/若你看得到,就仔細看
――政治與文化評論家 張鐵志
若你看得到,就仔細看
若你能仔細看,就好好觀察
這是薩拉馬戈在其小說《盲目》上的一段話。某天當他在改版上市的《切.格瓦拉:革命前的摩托車日記》(Diario de Rodaje)的封套上發現這段時,他說,「突然之間,對於迫切恢復視力,對抗盲目,我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洞穿的眼力。我之所以能如此,是不是因為我已經看見了那些書中未被實際寫下的字句?或者,是否因為今天的世界變得更加需要對抗陰暗?我不清楚。但是,若你能看得到,那就好好觀察吧。」
是的,今天的世界更加需要對抗陰暗,因為,這是一個「謊言的年代」。這本書,一個擅長用隱喻與寓言來探索世界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筆記,就是透過直接的批判,要人們張開眼睛去洞察世界,不再盲目。
薩拉馬戈的人生其實就是伴隨著葡萄牙顛簸的政治史,而且文學之外,他也始終以不同方式介入政治。
一九二六年,薩拉馬戈四歲時,葡萄牙出現軍事政變,成立了獨裁政權。一九三二年,薩拉查(António Salazar)擔任總理,建立起法西斯性質的「新國家」政權。一九七四年四月,康乃馨革命爆發,葡萄牙開啟民主化的道路。
薩拉馬戈的前半生幾乎就是在法西斯主義下度過,他做過許多不同工作,如技師、基層公務員和報紙專欄作家,因此對體制有不同的認識。一九六九年,他加入共產黨,參與這個抵抗法西斯政權最主要的政治力量。
一九七四年康乃馨革命後,左翼軍事政權上台,工人佔領工廠、農民獲得土地,企業也被國有化,薩拉馬戈也被任命為國有報紙的主管。但在新政權的統治下,各種罷工和抗議不斷,內閣不斷更迭,左右派鬥爭激烈。一九七五年十一月,又爆發一次不成功的政變後,溫和派取得政權,推動新憲法下的首次國會選舉,成立一個採取社會民主路線的新政府。但作為共產黨員的薩拉馬戈因此被報社開除,此時他五十多歲。
薩拉馬戈決定要做專業作家。而他上次出版小說,也是他第一次出版,是二十三歲。他說,「被開除是我生命中最幸運的事情。這個事件讓我停下來思考,開啟了我作為一個作家的新生命。」
然後是一本接一本小說,並且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二○○八年九月開始到二○○九年八月期間,在太太的鼓勵下,他開始寫部落格,內容是關於他的朋友,生活感受,以及對這個世界的看法。這些文章集結成為這本英文書名叫做「筆記」的書。在這一篇篇短小而犀利的篇幅中,我們看到一個強烈人道主義的左翼知識分子,如何嚴厲地批評小布希和義大利總理、批評以色列政府(「如果愚蠢會殺人,那麼不會有一個以色列的政客還會在世界上,也不會有任何一個以色列士兵還活著」);他也寫他在墨西哥聽馬科斯演講的激動,寫轉型正義、關達那摩監獄、這個世界對對女人的壓迫。他甚至批判動物園制度:
如果我能夠,我想關閉這個世界上所有的動物園。如果我能夠,我想發布禁令,禁止馬戲團使用動物表演……,比起動物園來,還要更叫人沮喪的,是讓動物在各種荒謬項目中演出的馬戲團秀:穿著裙子的可憐小狗、海豹必須使用牠們的鰭狀肢,表演出鼓掌的動作、馬在韁繩上披著羽毛……。
薩拉馬戈的核心關懷是這個世界是被「組織性的謊言」編織而成的網所覆蓋。他們說我們作為選民是國家的主人,他們說我們做為消費者是市場的主人,但其實我們是被政客和企業所矇騙、操弄,支配。當然做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薩拉馬戈更激烈批評了宗教的謊言。
在他寫作的二○○八年,有一個人最能代表謊言的祭司:
如果一定要給小布希這個人的一生給予一項肯定的話,那就是有一項程式,在美國總統、機器人喬治.布希身上運作十分良好:說謊。他曉得他在說謊,他知道我們清楚他正在撒謊;不過,作為一個習慣性的騙徒,即使當最為赤裸裸的真相就擺在他的眼前,他還是會繼續說謊。……身為一位資深榮譽的騙徒,他是騙徒界的高等祭司。……小布希把真相實話從這個世界排除出去,在他的地盤上,現在建立起了屬於謊言的繁盛年代。今日的人類社會受到謊言的毒害,這是道德汙染當中,最惡質的一種,在這當中,小布希要負起主要的責任。
的確,還記得小布希說伊拉克藏有大規模毀滅武器所以要出兵攻擊嗎?是這個謊言和九一一共同拉開了二十一世紀的血腥之幕。
薩拉馬戈對當代民主的實踐也是充滿了懷疑:
我們錯誤地認知民主便只限定在所謂政黨、國會和政府這些計量的數字與機制的運作,絲毫不去注意它們的實質內涵,並且放任它們扭曲、濫用選票所賦予它們的位置以及責任。……讀者們不能將我上一段裡所談的,歸結成說,我反對政黨的存在:我本人是它們當中的一份子。讀者們不該認為我憎惡國會,或者它們的成員……我只是拒絕接受,現行的民主模式,會是統治與被統治的關係裡,唯一一種可行的道路……我們明明就在餵養著這些禍害,卻表現得像是發明了一種萬物通用的萬靈藥方,能夠治癒在這星球上六十億居民的身體與靈魂:服用我們這款民主靈藥,一次十滴,一天三次,你就能永遠歡樂下去。而真相是,真正而且唯一致命的罪孽,就是偽善。
這個對民主的偽善與謊言的批判是左翼思想的根本傳統。薩拉馬戈說的對,我們不能以為政治民主可以脫離經濟與文化的民主而存在,也不能以為現行的民主是唯一的可能。然而,我們也不能像某些左派徹底否定「資產階級民主」而淪為左翼威權統治的辯護者(當前最明顯的就是中國的新左派學者,以批評西方民主來將現行中國的政治模式合理化)。關鍵不是要揚棄現在的自由主義民主(對個人權利的保障、對政治權力的制衡等),而是要不斷深化,因為民主意味著公民能更積極地參與公共事務,更好地控制掌權者,而這都是現行民主模式還需要大幅改革的。
當然,資本主義體制中民主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真正影響公共事務的不是 人們選出的政府,而是沒有人民賦與正當性的市場。薩拉馬戈寫下這段非常精采的話:
人民並未選擇能管控市場機制的政府,相反的,是市場在各個層面上,透過政府,把人民交到市場機制的操弄之下。而我如此的談論市場機制,唯一的理由就是在今日,它是特出、統合而唯一的權力,是全球經濟和金融的強權,這種強權並非民主,因為它從未經由人民選舉;這種強權不是民主,因為它從未交由人民統治;而最後,這種強權不屬民主,因為它並未以人民福祉為其目標。
尤其,這些文章的寫作時間正好是金融危機爆發,而這個危機讓過去二十年縱橫世界的新自由主義徹底破產。薩拉馬戈毫不留情地批評金融資本家們所犯下的罪惡:「在每一個角度來說,這些正在發生的事情,都是種違反人道的犯罪……我並沒有誇大其詞。種族滅絕、民族文化滅絕、死亡集中營、酷刑、蓄謀刺殺、蓄意引發的飢荒、大規模的汙染、以及透過羞辱來壓迫受害者的認同,違反人道的犯罪並不僅限於此。違反人道的犯罪,也是現下那些金融和經濟霸權,加上美國和它們那些實際上默許犯罪的政府一同共謀,業已冷血地加害於全世界數以百萬計的人們。 」
二○○八年下旬,他更和幾位來自不同國家、抱持不同政治立場的人們,簽署了一份共同聲明,宣稱:「「紓困」就意謂著「利益私有化,損失國家化。」這是一個特殊的機會,以有利於社會正義的觀點,來重新規範定義全球經濟體系……,現在紓困的對象,應該是我們,我們公民!而我們應該以速度和勇氣,來支持將一場經濟戰爭轉變為全球發展的經濟……。新資本主義?不!……改變集體與個人之間經濟關係的時刻已經到來了。正義的時刻已經到來了。 」
「馬克思從來沒像今天這樣正確過。」他說。
然而,即使他從左翼的觀點嚴厲批評了資本主義與現行的民主,他對當代的左派評價也很低:「左派對於他們所居住的這個世界,一點操他媽的理念想法都沒有。」「左派還是繼續他們那懦夫般的態度,不思考,不行動,不冒風險往前踏出步伐。」在另一篇文章中,他說,「我曾經無數次的自問:到底左派將往何處去?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左派與他們的天然支持者——窮苦大眾與懷抱夢想的人們——之間,產生了如此根深蒂固的隔閡與鴻溝?他們本身的信條,又還有多少迄今仍留存下來?」
簡言之,這不僅是個謊言的年代,還是個失去抵抗的想像力的年代,是我們自己從戰場上撤退了:「我們已經喪失了分析這個世界上正發生事情的批判能力。我們看來是被鎖藏在柏拉圖的洞穴裡,業已拋棄我們思考和行動的責任。我們已經讓自己成了無法憤怒的呆惰生物,無法拒絕隨波逐流,失去了向我們最近的過去,那些崢嶸的人與事,發出異議的能力。我們已經來到了文明的終點,而我並不歡迎那象徵終結的最後號角聲。」
許多人認為薩拉馬戈是一個悲觀主義者,在紐約時報雜誌的長篇訪問中他說:「這個世界對千百萬人的人是地獄一般的悲慘。這世上雖然有不少人試圖尋找出路,但是你無法改變人類的命運。我們生活在一個黑暗的時代,在這個時代中,我們的自由正在消逝,我們沒有批評的空間,而極權主義──多國企業的極權、市場的極權──甚至不需要一個意識型態,並且宗教的不寬容力量正在上升。歐威爾的《一九八四》就在這裡。」
在本書中,他自己也說:「我通常被說成是一個悲觀的人……,我通常強調對於我們人類在道德上任何有效且實在的進步與改進之可能性,感到懷疑。」
但是,他接下來說,「實際上,我寧可選擇樂觀看待,即使是只剩下一個希望,也就是那直到今天,日日都升上來的太陽,明天也依然會升起。太陽明天依然會升起,但是總有不再日出的一天。文章開頭的這些反應,是受到家庭暴力這個議題激發引出的思量。」
的確,當面對實際問題時,他仍然對戰鬥保持樂觀,比如當時面對歐巴馬的上台,他是帶著期待的:「在歐巴馬的演說裡,他告訴我們一些理由(這些「必要」的理由),讓我們不受上面這些聲音的欺瞞蒙騙。比起當前我們所詛咒的模樣,這個世界可以更好。基本上,歐巴馬在演講裡告訴我們的,就是「世界是可以有所不同的」。我們當中有許多人,長期以來一直在倡議這個想法。或許對於我們來說,這是一個嘗試去作以及決定世界將如何不同的大好機會。這將會是個起點。」
更重要的是,他終究認為「如果有朝一日,這個世界能夠很成功的變成一個更好的地方,我知道這只能是透過我們的行動,才能夠達到的結果。」
那麼文學可以改變世界嗎?在紐約時報的訪問中,他表示悲觀:「一個倫理的小說可以暫時影響一個讀者,但只有如此。我會盡量地寫,但是當我的讀者說你的小說改變我的生命時,我不相信。也許這就像新年願望:你只有在第一週會希望記得這個願望,然後就忘了。」
但是,即使小說的力量有限,他還是必須要寫,因為:
如果一個作家屬於他所身處的那個時代,倘若他沒有受到過去的鎖鏈綑綁,他就必須知道他生而為人的這個時代當中所發生的各種問題。那麼,當今之世的問題是什麼呢?……最根本、最要緊的是,當世界需要批判觀點的時候,文學就不應該遺世而孤立。
是的,這是一個悲觀主義者的樂觀。縱使我們生活在當前民主與市場體制下的謊言的年代中,但薩拉馬戈還是不斷地用他的小說,用這本「筆記」,提醒我們不要繼續麻木/盲目,而是要仔細去看,要好好觀察,然後,起而改變。
內文摘錄
08/09/15 對一座城市的絮語
在我隨手翻閱身邊這些陳舊、失去新鮮氣味的紙張時,我和幾年以前自己所寫,一篇關於里斯本的文章重逢了,而且,我也要大方的承認,這篇文章感動了現在的我。或者這是因為,這篇文字不算是真正的文章,而是一封情書——裡面表達了我對里斯本的愛。所以我決定,和我的朋友、讀者們分享這篇文章,讓這篇文字再一次公開於世。這一次是在網際網路的無邊頁面上頭,公開這篇文字,同時也當作在本部落格裡,我的個人空間正式開張的文章。
對一座城市的絮語
曾經有一段時間,這座城市並不以里斯本(Lisboa)這個名字聞名於世。在羅馬人抵達這裡的時候,他們稱這裡為歐里斯帕(Olisipo);摩爾人拿下這座城時,改名為歐里斯波那(Olissibona),旋即又更名為阿許邦那(Aschbouna),或許這是由於他們發不出蠻人(拉丁)語的緣故。不過,在一一四七年,當摩爾人從為期三個月的圍城戰役裡敗退之時,這座城市的名字並沒有馬上被變更;而如果那位即將成為我們第一位國王的男人,想要向他的家人寫信,告知這一消息時,這封信札的落款開頭,想必會是在「十月二十四日,阿許邦那」或歐里斯波那二者之間擇一,但絕不會是里斯本。那這座城市什麼時候開始,在法律和現實上,被稱做里斯本呢?至少,里斯本這新名字的誕生,還要再等上幾年,等著加里西亞(Galician)征服者開始成為葡萄牙人時起……。
有些人或許會覺得,這類屬於歷史的枝微末節很是無趣,它們卻讓我感覺興味盎然:我不只是知道而已,還確實的「見」到了——以這個字眼確實的涵義,見到了里斯本從那些時日以來的改變。如果那個時候有電影的存在,如果老一輩的編年史家能夠是掌鏡的攝影師,如果里斯本在漫長的世紀當中所經歷的一千零一項變化能夠被紀錄下來,我們就能夠看見里斯本,在漫長的八個世紀裡,像生物一樣,茁長並且行進,就像電視螢幕的花朵,在幾秒鐘從芽苗的定格,到最後色彩豔麗的昂然綻放。我想,我愛這樣的里斯本,勝過一切。
從物理定義來說,我們生活在空間裡;可是從情感方面來說,我們是生活在回憶裡面。記憶由時間和空間所構成,記憶是我們的居所,就像處在過去與未來兩片汪洋中間的一座小島。拜個人記憶所賜,我們可以探索較近的過去這片汪洋,在這裡仍保留了過去所行過的足跡;但是如果要探索較久遠以前的過去,我們就必須藉由時間所積累的回憶,而關於空間的記憶,就像時間本身那樣,在流轉之間持續變化著。這部關於里斯本的影片,濃縮了光陰也拓展了空間,是對這座城市最完美的記憶。
我們對一個地方的所知所覺,所端看的,就是我們與那些地方同時存在的那段確切時日。這塊地方就在那裡,這個人登場了,離開了,然而這塊地方則繼續留存,到頭來,是這塊地方造就了這個人,這個人則改變了這個地方。那時,我正在重建李嘉多.雷伊斯(Ricardo Reis)在他最後的時光裡所身處的里斯本的時間與空間(即《詩人雷伊斯逝世的那一年》[O Ano da Morte de Ricardo Reis])。而我更加清楚的知道,對於時間和空間這兩個概念,我們的看法不會一致的——正如從前的我,是這樣一位羞澀的少年,和他所屬的社會階級是截然不同;而他身為才華光彩耀目的詩人,思緒總是出入於高尚的精神層面。在我的記憶裡,里斯本的時間與空間,永遠都是那些窮困的街坊。多年以後,境遇使然,我移居他方,然而我心底最想保留的回憶,都是那些我在里斯本的早年時光:那個人們物質貧乏但精神豐足的里斯本,那個仍然行著農村風俗,並且據此來理解這個世界的里斯本。
想要訴說一座城市,或許不太可能不摘引若干它歷史上著名的日期。談到里斯本,在這裡我只想提到一個,也就是里斯本被稱為葡萄牙的里斯本的起始之日:讚美這座城市,若是有罪,那也不令人畏懼。真正令人感覺沉重的事物,會是屈從於那種愛國狂熱的浮誇言詞,這類言詞在沒有真正的外敵壓迫、好使己方宣稱攫取預想權力的情形下,借助於在修辭上的招魂,作為簡易的刺激興奮劑。高調的修辭不一定是壞事,然而確實引出了自滿的情緒,從而導致字眼與實際的行為混淆不清。
在十月裡的那一日,葡萄牙――才剛剛開始――向前邁出了一大步,這是一次極具決定性的步伐,確保里斯本不會再次迷失於途。但是,我們不會允許自己以拿破崙式的虛榮口吻大聲呼喊:「八百年的悠久歷史,正從城堡尖頂上注視著我們!」並且也不會讚美自己屹立於世如許之久……。我們倒不如去回想那流淌著的鮮血,各個種族相繼流下鮮血,而回想起這所有陣營的鮮血,此刻正在我們身上的血管裡流動著。身為這座城市的子裔,我們是基督徒和摩爾人的後代,是猶太人與黑人的後代,也是印度人和東方民族的後代,總之,我們既是所有那些被稱為善的種族的後裔,也是那些被視為惡的種族的後裔。我們應該離開那些受擾的心靈——沒有多久以前,才剛發明了葡萄牙國慶日,而這留給他們的墳墓諷刺的和平,並且轉而致力去恢復那些高貴而美好的混合,不僅只是血統,同時也是所有文化的混合,這給予葡萄牙立國的根基,以及這個國家能夠賡續至今天的基礎。
近年以來,里斯本的面貌已有所轉變,市民的道德良心被設法重新喚醒,以使眾志成城,合力讓城市脫離昔日墮落的泥沼。在現代化的大旗底下,混凝土的高牆在古代石垛上豎立起來,山陵的輪廓變得破碎,城市的全景改頭換面,視野也遭到修正。但是里斯本的精神依然存在,並且正是靠著這樣的精神,使得這座城市永恆不朽。詩人賈梅士(Camões)著迷於瘋狂的愛和天賜的狂熱,有一次,他曾寫道,里斯本是「……所有城市當中的公主」。我們會原諒他的浮誇。只須給里斯本她本來的樣貌,富有文化氣息、現代、清潔而有條理,並且沒有喪失任何其內在的精神,這樣就夠了。而如果上述的這些美德,最後使得她獲得城市中的后冠,好吧!那就這樣吧!在我們的共和國裡,像這樣一位皇后總是受到歡迎。
08/10/07 另外一面
事物當我們沒在瞧它們的時候,會是什麼模樣呢?對於每日思考這個問題的我來說,並不是那麼荒謬,這也是我孩提時經常問的問題,不過只是問我自己,而不去問父母和師長,因為我猜想,他們會對我的天真莞薾一笑(或者因為我更激烈一點的看法,嘲笑我的愚笨),然後給我那個不能說服我的標準答案:「當我們沒在看那些事物時,它們就是我們瞧著它時的那個模樣。」我總是覺得,事物在任何獨處的時刻,會是另一個模樣。稍後,在我到了自負又傲慢的青少年階段,並且以這種性格來評判童年時期發生的事物之時,對於這個在童稚時期折磨我多年的形而上疑問,我以為已經找出了一勞永逸的解決辦法:我認為,如果你能夠在一個無人的房間裡架設好一台攝影機,並且自動拍攝圖片,靠著這個辦法,你就可以在事物察覺不到時,捕捉它們的真實樣態。當時的我,忘記事物比起它們看起來的模樣來得更加聰明,而且不會允許它們自己這麼輕易就中計上當:它們非常清楚,在每一具攝影鏡頭裡,都埋伏著一雙人類的眼睛……。除此以外,就算攝影設備可以狡猾地捕捉事物的真實面孔,它們仍然有視覺、機械、化學、或者數位系統拍下的影像紀錄所無法到達的另外一面。而這個被隱匿起來的另外一面,在最後一刻,很諷刺的會被找到,也就是在被攝影的事物轉變成它的祕密層面,它孿生的黑暗姊妹時。當我們進到一間完全沉浸於深深黑暗的房間,並扭亮燈光時,黑暗便消失無蹤。所以,我們應當自問:「黑暗到哪去啦?」這樣問並不奇怪。而這個問題只能有一個回答:「黑暗哪也沒去,它就是光亮的另一面,那神祕的另外一面。」當我還是個孩子時,沒人早點告訴我這個回答,真是遺憾。在今天,光明與黑暗,黑暗和光明,相倚相生,我將全然知曉。
08/10/20 違反人道的(金融)犯罪
我一直想在部落格裡撰寫一篇發生在我們身上、關於金融危機的文章,但是我必須撰寫另一個通訊媒體的邀稿。所以我在這裡向各位提供下面這篇文章,本文已經刊載於西班牙的報紙《公眾報》(Público)以及葡萄牙的《快報》(Expresso)週刊。
違反人道的(金融)犯罪
下面這個故事已經廣為人所知,而在昔日,當學校把自身看作是傳播理念的教育載具的時候,總是教導孩子們說,魔鬼會在我們所知不多(或根本無知)的事情裡試探我們,以這個故事作為範例,用來告訴我們,知之為知之,處事必須要謙虛和謹慎。阿培列斯(Apelles)會容許一名補鞋匠指出在他畫作人物中,鞋子部分的謬誤之處,但是這同一位鞋匠,卻不能對畫作人物裡的膝蓋的細節部分(比方說)有什麼意見。換句話講,術業有專攻,大家得各安其位。乍看之下,阿培列斯是對的:他是大師,他是畫家,他同時也是這方面的權威,而至於那位補鞋匠,當需要將鞋墊放在一雙靴子底部時,就是他登場的適當時機。而確實,到底有誰,包括最不學無術的人,能夠在他所不知的事情上指東道西呢?如果某人還沒完成對某件事物必須的研究與了解,那他就該保持沉默,然後把作出最適當(對誰最適當?)決定的責任,留給那些有足夠了解的人來扛。
是的,乍看之下,阿培列斯是對的,不過也僅只是乍看的那一瞥而已。這位給馬其頓的菲利浦和亞歷山大大帝繪製肖像的畫家,在他有生之年固然被看成是一位天才,卻忘了這件事情裡很重要的一點:補鞋匠自己也有膝蓋,所以按理來說,他絕對有權利對膝關節發表意見,即使他只是想抱怨自己膝蓋關節的疼痛,也是一樣。到此,細心的讀者想必已經看出,上面所說的這些阿培列斯和補鞋匠的事情,都無關本文宏旨。本文真正要說的,是正在搖撼世界、極其嚴重的經濟與金融危機;在某個程度上面,如果我們沒辦法看見未來的路,如果我們還無法感受到這個艱難的苦日子就要過去,或者這中間到底還需要多久的時間,我們就無法擺脫沮喪的感受,也不能展開災後重建,也不能開闢未來新的道路。
為何會如此呢?這個遠古的故事,怎麼能解釋今天的劫難呢?好吧,為什麼不行?我們就是那位補鞋匠,在我們當中,那些損失慘重、頹然坐在通往偉大經濟與金融道路上的人們,瘋狂地要攫取更多的金錢、更多的權力,無論是用上任何合法或非法的手段,也不管手段是否合於常軌或是犯罪。那麼,誰是阿培列斯呢?阿培列斯正是那些銀行家、那些政客、那些保險業者、那些大投機客,他們在過去三十年間,和媒體共犯同謀,對於我們那膽怯的抗議,回報以傲慢的態度,並且認為他們自己擁有最高的智慧。這意思是說,即使是我們自己的膝蓋疼痛,我們也沒有談論、譴責、將這個傷害在公眾面前攤開、讓大眾指責的資格。那過去的三十年間,無疑是經濟市場帝國的時代,這個帝國理應是個自我平衡,而且自動修正錯誤的實體,在所有時候,都應該由永恆的命運掌管、安排並且保衛我們個人與集體的福祉,可是在現實當中,這個帝國卻一直向我們否定了這一點。
所以,現在怎麼樣了?是否金融界的天堂,與無數的帳戶,到頭來即將要打烊收場了?接下來是否將有無窮盡的、針對大量銀行存款來源的調查,針對公然金融犯罪陰謀的調查,以及針對那些內情隱晦投資(無非是大規模的洗髒錢、毒品交易的金額)的調查?而既然我們談到犯罪,……平凡的公民們,在見到那些引發金融地震,奪走我們的房子、奪走我們家人生命、奪走我們工作的人們,受到審判,遭受譴責時,是否會感覺滿意?誰將能解決失業者(我還未計算過,不過我確信,失業數字已達數百萬之眾)因為淪為金融秩序崩盤下的犧牲品,所帶來的問題?誰又將持續數月或者數年失業,靠著可悲的國家救濟金掙扎求生?而在同一時間裡,那些執行長和經營者們,則處心積慮把他們的公司帶往防火牆內,享受著億兆鉅萬的金錢,並且有確定不移的契約保障,這些契約都是由納稅人付費,與金融當局簽訂,而當局卻還假裝恁事不知!而對於那些活躍的共犯政府,誰又能調查它們?小布希,這個大自然在某個最糟時刻所造出來的惡意產品,會說他的計畫已經(或將會?)拯救北美的經濟,但是有許多問題,他必須要講清楚、說明白:你,小布希,是否知道在那些奢華會議室裡正在進行的事情?這些事情,我們已經在電影當中看見,不僅如此,連犯法的決策過程我們都如同親見,它們受到世界上每一部刑法的保障,這你是否知情?中央情報局和聯邦調查局,或者還有那數十個,在名不符實的美國民主體制下,業已繁殖增生的那些國家安全機構,致使來到這個國家的旅客,必須將他的電腦交給邊境警察官員檢查,並且讓官員拷貝硬碟資料,這些對你來說,到底有什麼好處?小布希先生是否知曉,他的敵人就在家園之內?或者是,他知道但卻不在乎?
在每一個角度來說,這些正在發生的事情,都是種違反人道的犯罪,而就此來說,這樣的犯罪應該在任何一個公眾場域被檢視,在每個人的良心裡面被譴責。我並沒有誇大其詞。種族滅絕、民族文化滅絕(ethnocide)、死亡集中營、酷刑、蓄謀刺殺、蓄意引發的飢荒、大規模的汙染、以及透過羞辱來壓迫受害者的認同,違反人道的犯罪並不僅限於此。違反人道的犯罪,也是現下那些金融和經濟霸權,加上美國和它們那些實際上默許犯罪的政府一同共謀,業已冷血地加害於全世界數以百萬計的人們。這些受害人當中,有許多在失去了他們唯一(通常不夠生活所需)的收入來源——工作飯碗以後,還受到威脅,要奪去他們所剩下的一切金錢。
這些罪犯有名有姓,廣為人所知,然而他們搭乘豪華轎車出入於高爾夫球場,老神在在而甚至從不思及藏匿行蹤。他們將十分輕易就逮,誰敢將這些歹徒繩之以法?任何對抗他們的行動,即使沒有成功,我們都將十分感激。因為這將會是一個徵兆,象徵誠實正直還未淪喪。
08/10/24 荷賽.路易.山佩卓
今天下午我聽到有人提起荷賽.路易.山佩卓(José Luis Sampedro)的名字,這是位經濟學者與作家,同時還是個睿智的人,他的睿智,並不是由年齡之中得來(雖然年紀也不無些許幫助),而是從對生活方式的反思之中獲得的。他上電視時,曾被問及他曾親身經歷過的一九二九年金融危機,當時他尚在稚齡,而隨後他就走向研究經濟的學術之路。對於這個提問,他給了很有智慧的答案,任何人有興趣了解究竟,可以在他的著作中找到答案(荷賽.路易.山佩卓,這人已經寫了很多書),或者上網去看他的電子專欄。但他自己提出一個問題,而不是訪問節目的主持人的提問,至今仍然讓我印象深刻。這位大師問他自己,也問我們,要如何回答下列的事情:為什麼撥給銀行紓困的款項,給得這麼快、給得如此的無條件?而同樣款項的金額,是否能以同樣的速度,來響應援救非洲緊急情況的呼求、或者是對抗愛滋病……。上述問題的答案,不需要我們花太久的時間,就能得出。我們能夠挽救經濟,卻不去拯救人,而人是理應擺在最優先順位的,無論他或她是誰、身在何地。荷賽.路易.山佩卓是一位偉大的人道主義者,同時也是清醒頭腦的標竿。這個世界並不像人們有時候所說的,全然缺乏像他這樣的正義之士,所以我們應該向他致上關懷的問候,並且遵照他所告訴我們的去做:干預,干預,再干預。
09/03/26 一個關於顏色的問題(摘錄)
下面這段對話,來自於一支電視上播出的汽車廣告。一名六歲,或可能已經七歲的小女孩,坐在一輛汽車的副駕駛座上,問她正在駕駛汽車的爸爸:「爹地,你知道我們班同學艾琳(Irene),她是黑人嗎?」她的父親回答說:「當然啊。」然後女孩又回應說:「我不知道……。」如果上面這寥寥數語,不算是對心肌的當頭一擊,很肯定的,它們會有另外一個名稱:對心靈的刺激。有傳言說,這支廣告裡的對話,完全出自於一位行銷天才的發想,可是在我這裡,我那不滿五歲的姪女茱莉亞(Julia),當她被問及,是否有黑人居住在提亞斯(Tías,我定居的區域),回答說:不曉得。而茱莉亞是華裔。
通常我們會說,從幼兒和未斷奶的嬰兒嘴裡說出的,都是真相。然而,根據上述這個例子,事情顯然並非如此,因為艾琳確實是黑人,而在提亞斯也有不少黑人婦女。真正的問題,與通常一般認為的情況相反,而無論與我們持相反立場者,多麼努力嘗試要說服我們,絕對的真相是不存在的:真相是多重的,而只有謊言才是全球性的。這兩個女孩沒看見黑人女性:她們看見的,是人類,和她們自身一般無二的人類,所以從她們口中說出的,是「另一個」事實真相。
導論/若你看得到,就仔細看
――政治與文化評論家 張鐵志
若你看得到,就仔細看
若你能仔細看,就好好觀察
這是薩拉馬戈在其小說《盲目》上的一段話。某天當他在改版上市的《切.格瓦拉:革命前的摩托車日記》(Diario de Rodaje)的封套上發現這段時,他說,「突然之間,對於迫切恢復視力,對抗盲目,我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洞穿的眼力。我之所以能如此,是不是因為我已經看見了那些書中未被實際寫下的字句?或者,是否因為今天的世界變得更加需要對抗陰暗?我不清楚。但是,若你能看得到,那就好好觀察吧。」
是的,今天的世界更加需要...
作者序
當琵拉爾和我,於一九九三年二月在藍札羅特定居下來時,我們還保留著里斯本的房子,我的小姨子瑪麗亞(María)和小舅子賈維爾,住在這房裡已有幾年的時間,最近又加入了魯易斯(Luis)和璜霍(Juanjo)兩位,他們合送給我一本筆記本,我用它來記錄在加納利群島(Canary Isles)生活的點滴。對於這本筆記簿,他們只有一個條件,那就是偶爾我該時不時的提到他們一下。
在那本筆記簿上,我沒寫下過任何話語,但是要感謝這份禮物,而且就是因為它,《藍札羅特筆記本》系列才能問世,並且長達五年之久。今天,我發覺自己處在一個相似的情況下,這可是我所始料未及的。不過這一次,背後推動的力量是琵拉爾、賽吉歐與賈維爾,他們負責這個部落格。他們告訴我,已經給我留下一塊部落格空間,而我該在上面寫些什麼——評論、省思、對於這件事或那個人發出的單純意見,總之,任何發生在我身邊的事情都行。我比往常來得要有紀律得多,回答說好的,當然,我會寫的,只有一個條件,那就是別讓這本「筆記本」像其它的筆記簿一樣,又來督促我努力寫作。你們可以相信我,這個部落格寫作是有價值的。
當琵拉爾和我,於一九九三年二月在藍札羅特定居下來時,我們還保留著里斯本的房子,我的小姨子瑪麗亞(María)和小舅子賈維爾,住在這房裡已有幾年的時間,最近又加入了魯易斯(Luis)和璜霍(Juanjo)兩位,他們合送給我一本筆記本,我用它來記錄在加納利群島(Canary Isles)生活的點滴。對於這本筆記簿,他們只有一個條件,那就是偶爾我該時不時的提到他們一下。
在那本筆記簿上,我沒寫下過任何話語,但是要感謝這份禮物,而且就是因為它,《藍札羅特筆記本》系列才能問世,並且長達五年之久。今天,我發覺自己處在一個相似的情況下,...
目錄
二○○八年九月
對一座城市的絮語
/向達爾文道歉?/喬治.布希,或是謊言的年代/貝魯斯科尼和他的企業/普理安納斯公墓/阿斯那爾,神的傳諭者/傳記/離婚與圖書館/在表相底下/白色的試煉/如水般澄淨/希望與烏托邦
二○○八年十月
左派何在?/家庭裡的敵人/論費南多.佩索亞/另外一面/回到這個議題來/上帝與拉辛格/艾都瓦多.洛倫佐/荷黑.亞馬多/卡洛斯.富恩特斯/費德里科.馬約爾.薩拉哥薩/上帝作為一個問題/違反人道的(金融)犯罪/憲法與現實/齊戈.博瓦基.德賀蘭達/施刑拷打者有靈魂嗎?/荷賽.路易.山佩卓/「當我有所成長,要向麗塔看齊。」/費南多.梅瑞爾斯與其公司/新資本主義?/問題
二○○八年十一月
謊言,真相/不是戰爭的戰爭/關塔納摩/一百零六年/文字/蘿莎.帕克斯/殺害一個人的關鍵/老者和年輕人/教條/R. C. P./八十有六/活著,非常之活著/洪水般湧入/所有的名字/在巴西/牲畜/兩條新聞/網際網路的無邊頁面/活得很好的一天/性教育/文化書坊
二○○八年十二月
不同之處/所羅門回到貝倫了/給任何可能感興趣的人/薩維亞諾/聖塔菲大街/致敬/巴爾塔薩.加爾松(之一)/巴爾塔薩.加爾松(之二)/波赫士/最後一擊/話語/出版業者/加薩/一年之始/耶誕節/晚餐/太座的兄弟姊妹們/新書/以色列
二○○九年一月
計算/不負責任的薩克吉/"No nos abandones"/從大衛的石頭到歌利亞的坦克/和加薩站在一起/讓我們猜猜看/安吉爾.龔薩雷茲/總統們/扔擲石頭與其他令人恐懼的事情/其他的危機/歐巴馬/來自何處?/再談以色列/是什麼?/柯林頓?/羅德漢/喬華希.桑切士/證言
二○○九年二月
麵包/達沃斯/銀行家/阿道夫.艾希曼/沈拜奧/教廷至上/席吉佛瑞多/無神論者/就像我們通常說的/中國羽毛/家庭暴力/在我們門前死去/義大利人將要做什麼?/蘇西/帕可/給安東尼奧.馬查多的信/左派/公義的形式/水獵狗
二○○九年三月
岡薩羅.塔瓦瑞斯/選舉/觀察,復原/再一次觀察和復原/三月的第八天/多羅、杜羅/常識/親吻這些名字/來自一輛計程車裡的民主/主席女士/兩個富內斯/狼來了!/明天就是千禧年/一個關於顏色的問題/棘手的麻煩事/拉波薩.鐸.所爾/分形幾何圖形
二○○九年四月
馬哈默.達維許/G20/伊基克的聖塔瑪莉亞/一只懷錶/對於危機的進一步解讀/閱讀/拉奎拉/波/哥倫比亞在藍札羅特/宏偉的騙局/和達里歐.弗在一起/賣弄/睡袍/論這樣一幅不可能的肖像/愛德華多.加萊亞諾/穿黑衣的男孩們/記憶/豬流感(一)/豬流感(二)
二○○九年五月
賈維爾.歐提斯/開除/班內德提/論一位聖人/新的人/書展/施刑拷打/勇氣/腐敗的英國作風/索菲亞.甘達利亞/到底要多久?/查理/詩人與詩作/一個夢/賄賂/老年人們/一朵花的生命週期/武器/音樂/「清廉」?/覺醒
二○○九年六月
阿辛赫噶的雕像/馬寇士.安納/旅程/世俗主義/卡洛斯.卡薩瑞斯/那個叫貝魯斯科尼的東西/自相矛盾/一個好念頭/為賈梅士所撰寫的墓誌銘/上帝的軀體/米高思/納坦雅胡/踏上旅程的大象/在新堡/歸返之旅/薩斯特里/薩巴托/型塑(一)/型塑(二)/黑色西班牙/兩年
二○○九年七月
奧古斯媞娜/翻譯/評論/主題是討論他自己/卡斯崔河/頭髮的分邊/夏季的閱讀/院士/艾奎里諾/西薩.維埃拉/大地的顏色/移民的故事/賈爾汀主義/月球/布蘭卡山峰/五部電影/「福音書」的章節/一個男性的問題/違反教規的權利/「可是它的確在動」/宣誓放棄異端邪說聲明/艾爾瓦洛.康霍
二○○九年八月
加博/帕修.多.帕德羅/阿莫多瓦/在父親的陰影中(一)/在父親的陰影中(二)/葉門/非洲/這個可能會成為國王的人……/瓜地馬拉/尚.紀沃諾/阿克特爾/卡洛斯.帕瑞德斯/恰帕斯的血/哀傷/第三位上帝/玩陰的/兩位作家/共和國/汽化器/珍重再見
二○○八年九月
對一座城市的絮語
/向達爾文道歉?/喬治.布希,或是謊言的年代/貝魯斯科尼和他的企業/普理安納斯公墓/阿斯那爾,神的傳諭者/傳記/離婚與圖書館/在表相底下/白色的試煉/如水般澄淨/希望與烏托邦
二○○八年十月
左派何在?/家庭裡的敵人/論費南多.佩索亞/另外一面/回到這個議題來/上帝與拉辛格/艾都瓦多.洛倫佐/荷黑.亞馬多/卡洛斯.富恩特斯/費德里科.馬約爾.薩拉哥薩/上帝作為一個問題/違反人道的(金融)犯罪/憲法與現實/齊戈.博瓦基.德賀蘭達/施刑拷打者有靈魂嗎?/荷賽.路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