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與書》的第五本書,《詞典的兩個世界》出版了。會選「詞典」這個對今天台灣讀者來說又陌生又遙遠的主題,有些理由。當然,做這本書的本身就是在解釋這些理由,不過這本書的前言〈在改玄議策的社會裡〉,可以當作一個簡單的說明,請參考。
《詞典的兩個世界》,內容主要分六個部份:
最開始的地方,有一個Before the Beginning。這兩頁,先把「詞典」、「字典」、「辭典」、「辭書」、「百科全書」等概念做個澄清。有助於讀者把握如何閱讀這本書。
然後,第一個部份,解釋詞典和人類歷史、文明發展的關係,以及諸多典故與故事。我們還特別針對詞典與中國近代史的牽連做了比較詳細的陳述。台灣社會今天不重視「詞典」的原因,也可以在這個部份找到解釋。總之,我們希望這個部份有助於一個對詞典感到陌生、遙遠,甚至排斥的讀者,能體會到詞典和他密不可分的意義,了解為什麼我們在形塑詞典的同時,詞典又在形塑我們。
第二個部份,敘述編輯詞典的人的故事,以及一部部詞典背後的軼聞與趣事。我們希望讀者能走進詞典內部的世界,細部欣賞詞典編輯人的苦心,以及詞條中所代表的意義與演變。一群神父窮五十年時間,從澳門到台中到台北,編出一套漢法辭典,和四百年前的利瑪竇相輝映。另一位鄺其照先生,他編的英漢詞典不只是第一部中國人編的英漢詞典,甚至對日本也產生深遠影響。這些故事,相信都會令讀者感動不已。
第三個部份,是一些使用詞典的人的發言。南方朔、張大春、止庵、蘇正隆等人,分別從不同的角度描繪他們對詞典的感受與想像。當然,這個部份有個小測驗,測驗一下讀者自己對詞典感受的指數。
第四個部份,是HOW-TO,對讀者十分實用。包括:如何選擇中文詞典(並推薦30種),如何選擇英文詞典(並推薦35種),如何選擇電子詞典,如何選擇網上詞典(並推薦50種)。最後,再有推薦的有趣詞典18種(包括官能用語詞典與名人死亡詞典),以及有關詞典的8本書。到目前為止,我們相信這市面上還從沒有過對讀者這麼腳踏實地的建議與說明。(還有,就推薦書的部份,我們還第一次做了些讓讀者同時利用紙本和網路來閱讀的嘗試。)
第五個部份,則是詞典的未來。我們展望詞典的變貌與各種可能。這個部份,有一篇文章談語料庫與字頻,讓讀者了解這些概念的發展;一篇我訪問美國藍登書屋前詞典部門的負責人Charles Levine與 Wendalyn Nichols的對談;一篇朱邦復談漢字基因的文章;以及最後我訪問香港商務印書館陳萬雄,特別針對中文世界未來面貌而談的文章。
這本書的編輯過程,前後將近一年,百味雜陳。我很高興自己從編輯工作開始時對詞典的那一丁點認識,成長到出書時對詞典多出了很多的了解。我也相信讀了這本書的讀者,會大幅節省他們要走這一趟探索之路的時間,卻一定會產生和我同樣的興趣與熱愛。
詞典幫助我們解決閱讀的問題。不懂得用詞典的人,談不上閱讀。有了愛用詞典的閱讀,才是完整的閱讀。這本書絕對不是只給學術研究的人讀的,這本書是為每一個讀者準備打開的──一如詞典的本身就在等待我們每一個人打開。
作者序
這本《詞典的兩個世界》要完稿的十一月下旬,正是政府為了農漁會的政策急轉彎而引起各方話題的時候。一天,電視上幾個人在議論著,突然看到螢幕下方跟著打出的字幕顯示了他們談到「改玄議策」云云。
把「改弦易轍」寫成「改玄議策」,很有喜感,但是卻令人笑不出來。近年來臺灣傳播媒體對錯別字的漫不經心,這只是個小小的例子。「文字」成了「文子」;「遣返」成了「潛返」;「幸好」成了「倖好」;「Founding Father」 成了「Tounding Tather」的情況,比比皆是。至於在字裡行間看到一些「,,」或「。。」這種怪符號的事,就更不勝枚舉了。
在對待文字如此輕率的一個時空環境裡,我們為什麼要做一個和詞典相關的主題?
在Net and Books的第一本書,《閱讀的風貌》中,我寫過一篇文章〈給大腦的四種飲食〉,提到文史哲類的書籍像是高蛋白質的食品,企管勵志等知識類的書籍像是吃得飽的主食,輕鬆休閒類的書籍像是甜點,而以詞典為代表的工具類書籍則像是幫助消化的蔬菜水果。在日常飲食中,我們非常注意均衡,然而,在閱讀的飲食中,我們卻往往十分偏廢──尤其對蔬菜水果。
我們可以想想:如果一個人熱愛飲食,但是從不食用蔬菜水果,會發生什麼問題?或者他家裡的蔬果都是過時發霉的蔬果,會發生什麼問題?或者他買的蔬果都是遍佈農藥,有害健康,那又會發生什麼問題?今天台灣讀者對詞典的忽視,不是根本不知道或忘了使用詞典這回事,就是以為家裡有一本翻用多年的詞典就夠了,再不然,就是無所適從地買一些品質和內容大有問題的詞典。
詞典幫助我們解決閱讀的問題。不懂得用詞典的人,談不上閱讀。有了詞典的閱讀,才是完整的閱讀。
我們對詞典的需求,還不只個人的理由。
從上帝懲罰人類建造巴別塔而擾亂人類的語言開始,詞典的進化,反映著人類的進化;人類的進化,顯示在詞典的進化。如何編輯詞典、如何出版詞典、如何使用詞典,是人類一切進程最濃縮也最具體的反映。
近年來不少人感嘆台灣亂象叢生。如果我們想到詞典是語文的規範(當語文的溝通出問題時,詞典是最後一道防線),那就應該見怪不怪。一個社會不尊重詞典,不了解語文的規範的重要,因而彼此的議論找不到交集,相互的行為衝突有加,那是正常而不是異常。
為了這本書裡的一個題目,前幾個月去訪問了窮五十年時間編撰《利氏漢法辭典》的利氏學社。那天中午,走出那個佈滿著時間塵沙的空間,在辛亥路的人行道邊,我要盡最大的呼吸才能控制住自己的心情。那不只是因為被一群神父花費半個世紀的心血,不只是因為他們上溯利瑪竇的四百多年傳承而感動。
從他們收集的泛黃的五百萬張卡片中,從那略帶陰暗的圖書架子間,從那一本本帶著破落書背的參考書籍裡,我突然聽到那些文字輕聲地細語、歡暢地深談、激昂地高論,隨時準備等待你打開一扇門走進去加入,也隨時準備以任何可能的方式、型態重新站到你面前。不只他們在興奮。
就是這些理由。(文/網路與書發行人 郝明義)
這本《詞典的兩個世界》要完稿的十一月下旬,正是政府為了農漁會的政策急轉彎而引起各方話題的時候。一天,電視上幾個人在議論著,突然看到螢幕下方跟著打出的字幕顯示了他們談到「改玄議策」云云。
把「改弦易轍」寫成「改玄議策」,很有喜感,但是卻令人笑不出來。近年來臺灣傳播媒體對錯別字的漫不經心,這只是個小小的例子。「文字」成了「文子」;「遣返」成了「潛返」;「幸好」成了「倖好」;「Founding Father」 成了「Tounding Tather」的情況,比比皆是。至於在字裡行間看到一些「,,」或「。。」這種怪符號的事,就更不勝枚舉...
目錄
From Rex
在改玄議策的社會裡 / 郝明義
Before the Beginning ~和詞典,以及這本書相關的9個問題
Part I 詞典與文明
從1799年11月9日談起 / 郝明義
Map of Dictionaries / 編輯部
英漢詞典與傳教士~十九至二十世紀初傳教士編著的幾部重要英漢詞典 / 周振鶴
近代中日兩國的英語詞典 / 傅凌
近代中文詞彙與日本的關係 / 王彬彬
兩岸詞典氛圍的比較~由《國語辭典》到《重編國語辭典》到《現代漢語詞典》/ 郝明義
國語運動在台灣 / KC
一位語言學家的辛酸~陳原與《現代漢語詞典》/ 薛綬
提倡別字的理由 / 傅凌
王同億現象~大陸詞典熱中的負作用 / 徐慶凱
Part II 詞典的內部世界
虎騎徽章下的圓桌教士~《利氏漢法辭典》的故事 / 李康莉
歷史之旅:耶穌會編的詞典
wif, wifman與woman~從《牛津英語詞典》的woman看女性角色變遷 / 曾泰元
lady與woman的階級意識
從「打歌」到「打咘」~八十年前「打」字的用法 / 傅凌
一本中文詞典的文化變遷~以《四角號碼新詞典》為例 / 謝泳
英語世界的四次詞典大戰 / 曾泰元
「韋氏」詞典商標之戰 / 傅凌
詞典裡的商標 / 傅凌
文字密林中的身影~九個編詞典的人 / 曾泰元等
法文的捍衛戰士~《法蘭西學院詞典》/ 邱瑞鑾
菲赫蒂埃的悲情 / 傅凌
Part III 使用詞典的人
關鍵詞之戰 / 張大春
文字的守護神~通往知識之海的辭書奧祕 / 南方朔
似識而非的假朋友~不查詞典你就可能會弄錯的20個英文詞彙 / 蘇正隆
詞典漫話 / 止庵
誰是詞典狂? / 陳俊賢、李康莉
Part IV 如何使用與選擇詞典
如何選擇中文詞典 / 王濤
有關中文詞典與字典的其他說明
30部推薦中文詞典
如何選擇英語詞典 / 曾泰元
35部推薦英語詞典
如何選擇電子詞典 / 傅凌
如何選擇網路詞典
KK音標是怎麼來的? / 劉燈、曾泰元
如何聆聽魔鬼與失眠者的交響曲~18部稀奇有趣的詞典 / 蘇正隆等
台灣的閩南語字典~一個讀者的使用感想 / 楊渡
與詞典相關的閱讀 / 傅凌
Part V 詞典的未來
語料庫‧字頻‧詞典 / 傅凌
Interview:Charles Levine and Wendalyn Nichols ~美國與英語世界的詞典發展趨勢 / Rex How
朱邦復談漢字基因
Interview:陳萬雄~中文詞典的未來,以及編輯與讀者的準備 / 郝明義
From Rex
在改玄議策的社會裡 / 郝明義
Before the Beginning ~和詞典,以及這本書相關的9個問題
Part I 詞典與文明
從1799年11月9日談起 / 郝明義
Map of Dictionaries / 編輯部
英漢詞典與傳教士~十九至二十世紀初傳教士編著的幾部重要英漢詞典 / 周振鶴
近代中日兩國的英語詞典 / 傅凌
近代中文詞彙與日本的關係 / 王彬彬
兩岸詞典氛圍的比較~由《國語辭典》到《重編國語辭典》到《現代漢語詞典》/ 郝明義
國語運動在台灣 / KC
一位語言學家的辛酸~陳原與《現代漢語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