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靡世界50年、43個國家的父母效能訓練!
★一套SOP步驟,74個教養實境,輕鬆、有效解決各種教養問題!
˙行為導正˙語言溝通˙生活管理˙人格養成……(孩子1歲~成家立業都適用)
★隨書附贈「高效能父母教養SOP步驟」提醒MEMO★
教養孩子原來這麼容易!
教養SOP步驟,讓焦慮的父母輕鬆學會又能馬上運用!
74個教養實境,讓你從別人孩子的問題,無負擔地練習當父母!
當你猶豫該「堅持」or「妥協」時,快速找到教養問題的核心關鍵!
如果我們總是和孩子處於「口舌之戰」「劍拔弩張」的親子衝突中!
如果永遠不了解孩子為什麼會這樣?總是為了自己無法不生氣而懊惱!
那麼,再好的教養技巧都落實不了、無用武之地!
我們只能不斷地在孩子的這個問題和下個問題中傷透腦筋……
本書透過一套SOP執行步驟,以各種生活化的教養情境為例,
清楚指出孩子問題的管教時機點、○&╳行動快速判別法、對應策略……
讓父母就像在閱讀操作手冊一樣,有脈絡可循,以一套方法解決所有教養問題!
【高效能SOP教養法七堂課】
。Lesson1。你想做什麼樣的父母?――建立不焦慮的教養態度
。Lesson2。孩子為什麼會這樣?――破解孩子的行為密碼
。Lesson3。我能不生氣嗎?――別因期望「當好父母」「養理想孩子」而焦慮生氣!
。Lesson4。其實你不懂孩子的心!――同理接納與反映傾聽,讓孩子說出心裡話
。Lesson5。到底是誰的問題?怎麼說孩子才會聽?――確認問題所有權與善用我的訊息,讓父母教養孩子好輕鬆!
。Lesson6。不打不罵,也能教出好孩子!――「行為結果」教養法,讓孩子學會負責
。Lesson7。怎樣鼓勵孩子?讓他看見自己的好!──讚賞、鼓勵孩子的要點和方法
【高效能SOP教養法五大步驟】
步驟1.判斷孩子的行為目的
當孩子出現行為問題時,先解除干擾他人或危險的行為後,再根據父母自己的感受,
判斷孩子的行為目的,決定應該忽視或處理。
──>(Lesson2 孩子為什麼會這樣?)
步驟2.處理父母的負面情緒
確定必須處理後,先執行,再平撫自己的負面情緒,
恢復合理彈性化的想法,才回頭執行教養動作。
──>(Lesson3 我能不生氣嗎?)
步驟3.釐清這是誰的問題
釐清眼前的問題是屬於孩子所有、父母所有,或是親子共同擁有,
再運用「反映傾聽」、「我的訊息」來溝通、廓清孩子的問題。
──>(Lesson4 其實你不懂孩子的心
+Lesson5到底是誰的問題?怎麼說孩子才會聽?)
步驟4.選擇最佳對應策略
確定問題所有權屬於誰之後,再選擇「腦力激盪」、「親子雙贏策略」、
「行為結果」等對應方法解決問題,並利用「鼓勵」協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
──>(Lesson6不打不罵,也能教出好孩子!
+Lesson7怎樣鼓勵孩子?讓他看見自己的好!)
步驟5.和孩子約法三章
要求並監督孩子確實執行約定與承諾,永遠比讓孩子知道道理更重要!
【破除教養盲點,當頭棒喝!】
你怎麼被父母養大,就會怎麼養自己的孩子!
做孩子的朋友,其實是遙不可及的教養美夢!
面對孩子的不當行為,應該經常要視而不見!
孩子的好行為,很可能變質為操控父母的手段!
賞罰分明,其實無法讓孩子知所進退、學會負責!
最好的教養法,是把孩子當成別人的孩子教!
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絕不等於認同他的作為!……
【多元教養實境,讓你從別人孩子的狀況,輕鬆練習當父母】
˙孩子在百貨公司裡又哭又鬧,非要媽媽買玩具,應該怎麼辦?
˙孩子被後座同學干擾而影響學習心情,要不要出面去跟老師反應?
˙要求女兒關電腦,女兒勉強照做又用力甩門表達不爽,是否該馬上訓斥?
˙兒子臨時抱佛腳考了不錯成績,是該指責他總是抱佛腳,或是肯定他願意為成績熬夜苦讀?
˙孩子放學老是逾時回家,如何讓他承擔行為結果,準時下課回家?
﹝推薦﹞
做個高效能父母,享受愉悅的親子旅程──楊俐容(兒童青少年心理學家)
《高效能父母學》作者李顯文女士,從STEP的學習者、實踐者,到成為這套課程的帶領者,一路累積了相當多自我成長與幫助他人的經驗,除了更貼近台灣家長的生活實例,書中點滴都是她親身體會過,真實不虛的理念和確實可行的技巧。讀者必能從她的分享獲得滋養,成為更高效能的父母,享受這一段甜蜜愉悅的親子旅程。
簡單又有效,輕易解決所有的教養問題!──陳安儀(親子作家)
這套源於美國的「父母效能訓練」基礎,經顯文生動順暢的文筆,融合了台灣親子間的案例,不只可以用在親子關係,甚至還可用在夫妻、婆媳關係上……
直到現在,我還牢記顯文教導我的:遇到問題五招解決:「解決行為、執行約定、不回應情緒、事後說理、約法三章」──這就像是一本「教養操作手冊」,提供你簡單有效的方法,輕易解決所有的教養問題!
﹝本書特色﹞
1. 本書以脈絡完整的心理學原理和情緒管理、問題解決策略為基礎,提出一套通用於各種問題的高效能教養策略,不同於目前市面上較偏向以單一教養問題解決法為訴求的教養書籍,呈現出更寬廣的思考格局、也更簡便直效的解決方案。
2. 因為是以心理學的人際互動模式為基礎,特別提醒父母有時必須跳脫教導者的角色,來思考自己的心理機制在教養時會造成的盲點或偏頗,顯得更為人性化、也更易於被父母理解和接受。
3. 全書分為七大課程,由理論到應用,以各種教養實例進行深入探討,並將問題的解決流程以清楚圖表呈現,以便讀者按表索驥,快速決定對應方案。
作者簡介:
李顯文
15年親職諮詢經驗,協助千百位華人父母解決教養難題
輔仁大學企業管理系畢業,17年諮商輔導經驗,歷任:吉隆坡關懷輔導中心、怡保心燈輔導中心諮商協助員,現任「父母效能系統訓練課程」資深領導員。
1997年開始電話諮商工作;1999年開始帶領父母效能訓練課程;2009年起在大台北地區松山、新生、仁愛、文湖、實踐、國北教實小、公館、明倫、復興等10多所國小的讀書會、老師或志工媽媽團,以及新意象美術教室、鍥而生態讀書會、媽媽play教室、關心幼兒美語教室等團體,進行父母效能課程、父母成長課程、老師輔導課程及親職講座的工作。
菜媽的親職教養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leestep2009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做個高效能父母,享受愉悅的親子旅程──楊俐容(兒童青少年心理學家)
《高效能父母學》作者李顯文女士,從STEP的學習者、實踐者,到成為這套課程的帶領者,一路累積了相當多自我成長與幫助他人的經驗,除了更貼近台灣家長的生活實例,書中點滴都是她親身體會過,真實不虛的理念和確實可行的技巧。讀者必能從她的分享獲得滋養,成為更高效能的父母,享受這一段甜蜜愉悅的親子旅程。
簡單又有效,輕易解決所有的教養問題!──陳安儀(親子作家)
這套源於美國的「父母效能訓練」基礎,經顯文生動順暢的文筆,融合了台灣親子間的案例,不只可以用在親子關係,甚至還可用在夫妻、婆媳關係上……
直到現在,我還牢記顯文教導我的:遇到問題五招解決:「解決行為、執行約定、不回應情緒、事後說理、約法三章」──這就像是一本「教養操作手冊」,提供你簡單有效的方法,輕易解決所有的教養問題!
[學員分享]
本書能幫助更多父母和老師,在教養的路上不迷路!
●國北教大實小 悅水和悅山爸爸──
對待孩子,我曾經迷惘過。管教孩子難嗎?為什麼我們的方法大多效果不好?我們到底了解孩子多少?顯文老師的課循序漸進,了解孩子的行為是首要課題,無理取鬧、任性、不講理,孩子這些看來不合理的態度,背後卻潛藏著許多生物行為密碼,經還原後讓人倏然大呼:「原來如此!」往後對孩子的行為也就見怪不怪,且能坦然面對。
●台北內湖 豪豪媽媽──
之前我也常常使用無效的溝通──警告、命令、訓戒……;也常用──你讓我很……
現在我會跟他說:我真的很難過、我覺得好累……;而不是你好煩、你不乖……
這些方法真的是父母育兒的葵花寶典,讓我知道孩子不當行為的動機、目的,也學會判定問題所有權屬於誰;尤其知道要照顧好自己、愛自己,才有體力、能力去照顧及愛其他的人。
●文湖國小 里瑛媽媽──
上了顯文老師的課之後,受益最大的是──讓我了解如何去觀察、判斷「孩子的行為目的」。在觀察的過程中,因為將自己拉離,並且給予自己反應問題的緩衝時間,也就比較能冷靜地處理孩子的行為,而不用再當一個老是「火大」的媽媽了。
●關心兒童美語教務長 蕭漢妮──
不管是不愛寫作業的孩子、爬不起床的孩子、愛頂嘴的孩子……顯文都施展了她的魔法,讓我們得以輕鬆面對。
●瀚德生醫諮詢師 劉懿嬅──
上過顯文老師的課,這群媽媽們的孩子開始覺得:「我的媽媽變親切了!可以和她溝通了!」先生們則覺得太太上完課變溫柔了!
●大馬怡保 聖母華小 潔民媽媽──
想想那段教養孩子時的挫折感,到現在還會覺得鼻酸。那年老二才讀小二,安親班下課後,她給了我一張父母效能課程的簡介,女兒說:「老師說,媽媽上了這個課就不會打小孩了!」乍聽之下,想笑但又很想哭……從此,我從會打孩子,到能忍住不打,到能耐心地對待,顯文時時都會技巧的提醒我,要用同理心去教養孩子,也化解了我那段教養孩子時挫敗的心。
●大馬怡保Fatimah醫院 黃仲賢醫生──
十多年前,太太慧玲上了顯文的第一堂父母效能課程後,就希望我能一起學習。而我的加入參與,果然也是意料之中——是難得的父母親一同上課,但我現在仍然認為,父母親一起上這類的課程才會更有意義,在面對孩子的問題時也能夠更快達成共識。
●文湖國小志工團、二個男孩的媽 劉怡芬──
現在的小孩真的越來越難帶,想法多、意見多……上課後,在面對孩子的問題時,我會開始思考孩子的行為目的為何?問題的所有權是誰?如何做反映傾聽+我的訊息的溝通,該採用自然或合理的行為結果…有條理的分析整理後,心情平靜了、決策也較務實了;這樣的課程真的讓父母們受益良多。
●台北市文山區實踐國小家長會、生命教育志工團團長 江桂蓮──
在家庭裡,最常發生的就是親子雙方的情緒問題,但其實只要多幾次的思考、同理,反思自己情緒背後的為什麼,那麼與孩子、家人間的衝突就會少很多了。推薦這本書,它會是將要成為父母或已為人父母者的寶典!
●Sheila(郁衡媽媽) 寫於San Antonio, Texas, US──
我們家哥哥從小就是一個很有自己想法、又有個性的孩子,而我是一個性子很急,內心裡雖然有很多愛卻耐心不足的媽媽,再加上對孩子求好心切……結果就常常是媽媽河東獅吼,小孩嚇的像待宰的羔羊,讓我的內心簡直挫折到極點又內疚到不行。直到哥哥小六畢業時,才因緣際會上了顯文父母效能的課,而也開啟了我的救贖之路。顯文謝謝你,你對我來說真是良師益友,也陪伴我守護著哥哥,安全度過了他青春叛逆期,也教導我用對的方式,讓哥哥變得越來越有自信!
●文湖國小 子綺媽媽──
我的小孩目前一個高一,一個小六,在上父母效能課程前,我期待自己是個萬能父母、完美父母,但總是不能盡如人意,每每事倍功半、徒勞無功,親子關係更時常劍拔弩張。
上了顯文老師的課沒幾堂,我就明瞭:一直以來,所有無效的溝通方式:命令、指揮、警告、恐嚇、忠告、訓誡、提供建議、解決方法。哈哈,我之前全都常用呢!透過這個課程,我重新學到瞭解問題的擁有者,到底是孩子的?還是我的?我應該去反映傾聽或釋放我的訊息……尤其老師說,要把鼓勵當做讓孩子進步的唯一信條和工具,永遠記得讚賞、肯定孩子好的那一面,這點,我做到了!所以現在,我和孩子不敢說是無話不談,但至少是在往正向的關係邁進!
●大馬怡保三德中學 家長Doreen──
當年我在教孩子補習,教別人的孩子時,我都可以很有耐性,小朋友也很喜歡我,可是每次我在教自己孩子時,總是會生氣、罵人,孩子也很怕我,讓我覺得自己為什麼只會做老師而不會做媽媽?!
上了顯文的課才知道,「父母的種種擔心」會讓教養發揮不出效果,所以在處理孩子的問題前,其實應該要先處理好我們的情緒,只要我們能不要這麼著急的教孩子,也可以像教別人的孩子一樣,讓我們把他教好,和他有很親密的關係。
●台北歐洲學校 Andy媽媽──
兒子進入八年級,身高突然長得比我高時,也是我們母子衝突最大的時期。我未警覺到他已經不再是聽媽媽話的小寶貝,還是用同樣的方式對待身心都在巨大轉變的他。結果當然是孩子動不動就轉身走進房間,把門鎖上,對門外不滿的我毫不理睬,或者對我的要求雖然不激烈表示反對意見,但會很坦白及冷靜地告訴我他不會照我的方式去做。
這樣的大小衝突不斷,不管怎麼處理,孩子仍然我行我素,與我們的距離似乎愈來愈遠。幸好當時上了顯文的課,協助我改變心態,讓我們母子平安走過那段國高中風暴時期,也謝謝她讓我提早放手讓孩子做自己。所以現在他單獨在國外讀大學,獨立自主已不須我們父母擔心。
●文湖國小 娟媽──
「我的孩子已經上大學了,做父母的還能如何影響孩子呢?」這是上顯文的課之前我心裡的聲音……上了課,學到很快判斷這是誰的問題以及如何處理,讓我覺得心裡有較多的輕鬆與放下,因為有方法應對就比較不會擔心太放任小孩,也可以把學習機會交還給孩子。另一個我學到的方法則是設限,這幫助我可以做一個簡單放鬆的媽媽,我想這就是「效能」吧!
●大馬 怡保 Serene幼稚園 淑雯老師──
顯文和我在2004年4月間在我服務的幼稚園,開辦了第一班的父母效能課程。我慢慢的將這一套課程的概念和技巧傳達給園所裡的老師和家長們。漸漸的可以看到老師、孩子和家長之間的關係融洽了許多。當溝通、鼓勵和肯定多了,打和罵就少了。孩子們就真的是開開心心的來上學,拖拖拉拉的不想回家,甚至連生病了也還是要上學。
媒體推薦:
[學員分享]
真的高效能!本書能幫助更多父母和老師,在教養的路上不迷路!
對待孩子,我曾經迷惘過。管教孩子難嗎?為什麼我們的方法大多效果不好?我們到底了解孩子多少?每當與孩子戰爭完後,這些疑問總是要在心頭轉個幾回,看孩子隔層紗,教孩子隔座山,我常開玩笑說:「這有時比男女之間的情事還難處理,男女不合則可散,和孩子能嗎?」
三年前一個機緣,上了顯文老師的課,那層薄紗才漸漸被掀開,顯文老師的課循序漸進,在學習如何教導孩子、與孩子相處之前,瞭解孩子的行為是首要課題,無理取鬧、任性、不講理,孩子這些看來不合理的態度,背後卻潛藏著許多生物行為密碼,經還原後讓人倏然大呼:「原來如此!」往後對孩子的行為也就見怪不怪,且能坦然面對。我們總是用大人成熟的行為標準和機制,套用在孩子的身上,推理出一款「父母式」的結論,對孩子確實不公平,這層紗如不掀開,橫在父母與孩子間的那座山,可能永遠也跨不過。
「事出必有因」,顯文老師的課中處處透露出這樣的訊息,孩子行為的背後一定有個動機,知道了就不難處理和對應,為了驗證課題,顯文老師常常要求學員回家「實習」,隔堂討論成果,一些實例運用受益匪淺至今。
現在我偶爾還會藉著當年課程的教材與朋友解惑,朋友都覺得這教材沒有編列成書可惜了。很高興顯文老師要出書了,這對許多的父母是個福音,跟著顯文老師去探索孩子的內心世界和教養宏觀,會是件愉快而有趣的事。
──國北教大實小 悅水和悅山爸爸
想想那段教養孩子時的挫折感,到現在還會覺得鼻酸。那年老二才讀小二,做為父母誰都會希望孩子功課好、又聽話,我也是這樣的心情。其實女兒那時的狀況,現在回想起來也沒什麼,小孩子嘛,不交功課、脾氣怪怪的……這些只要父母放慢腳步去帶著孩子成長,應該親子都可以不用那麼辛苦,可惜的是,當時的我很希望孩子很優秀,結果就陷入教養的迷失中了。
那年送老二去安親班,下課後,她給了我一張父母效能課程的簡介,女兒說:「老師說,媽媽上了這個課就不會打小孩了!」唉呀!乍聽之下真夠複雜的心情,想笑但又很想哭……重點是,從此顯文在我的人生路上,就有了很重要的位置,像是遇到了一個貴人,使我從會打孩子,到能忍住不打,到能耐心地對待,顯文時時都會技巧的提醒我,要用同理心去教養孩子……就這樣,顯文陪伴我一路成長,也化解了我那段教養孩子時挫敗的心。謝謝顯文!希望你的新書能繼續幫助那些正在成長的媽媽們!
──大馬怡保 聖母華小 潔民媽媽
相信大部份的父母都認為,只要愛孩子就可以好好把孩子養大成人,當然養育孩子的基本條件的確是愛,但是單靠愛,很容易就變成盲目的愛,或過度的愛,而造成很多父母最後領悟到,教養孩子原來光靠愛是不夠的,教養其實是需要學習的。
十多年前,太太慧玲上了顯文的第一堂父母效能課程後,就希望我能一起學習。而我的加入參與,果然也是意料之中——是難得的父母親一同上課,但我現在仍然認為,父母親一起上這類的課程才會更有意義,在面對孩子的問題時也能夠更快達成共識。
坦白說,世上沒有一個課程能夠成就所有的父母,但顯文主導的父母效能課程,給予我們機會探討及學習,尤其是學員、老師間互相坦誠的分享教養心得,而顯文的正確領引及建議也是課程成功的關鍵,但是更重要的是課程後續,大家的持續聯繫以及每月一次的讀書會,才真正提供學員們不間斷互相交流與學習的機會。
──大馬怡保Fatimah醫院 黃仲賢醫生
家裡因只有一個獨生子,因此公婆、先生都非常寵愛,加上孩子又有些過動情況,有時帶起來真是感到心力交瘁,尤其用的又是傳統的育兒法,每天好像都是媽媽罵、孩子吼叫……
上過顯文老師的課以後,現在學到盡量看他好的一面就馬上讚賞、肯定他,也會尊重他的有些決定、信任他、給他表現的機會,雖然仍不如預期,但讓他在錯誤中學習經驗,培養他勇於負責的態度。
之前我也常常使用無效的溝通:警告、命令、訓戒…也常用:你讓我……
現在我會跟他說:我真的很難過、我覺得好累……而不是你好煩、你不乖……
這些方法真的是父母育兒非常棒的葵花寶典,讓我知道孩子不當行為的動機、目的,也學會判定問題所有權是誰;尤其知道要照顧好自己、愛自己,才有體力、能力去照顧及愛其他的人。
──台北內湖 豪豪媽媽
現在的小孩真的越來越難帶,想法多、意見多……過去我們所面對的權威教養方式,當然不適合現今自由多元的環境,但是該如何成為有效能的父母,建立新的親子對應方式,多數的父母應該都和我一樣是邊做邊學吧!
很幸運地,孩子就讀的小學為志工愛媽們邀請到顯文老師幫我們上父母效能課程。上課後才發現,原來有時我們的堅持是囿於自己的觀念、想法或外界的眼光……而在學習改變對孩子的態度,了解嬰兒與成熟自我,當面對孩子不當的行為目的時,我們才能採行更適合的處理方式。
於是我開始學習先處理自己的情緒,避免失當的教養舉動,並用正面的想法來取代負面的想法,還有如何聽、怎麼說、怎樣鼓勵孩子。
現在在面對孩子的問題時,我會開始思考孩子的行為目的為何?問題的所有權是誰?如何做反映傾聽+我的訊息的溝通,該採用自然或合理的行為結果…有條理的分析整理後,心情平靜了、決策也較務實了;這樣的課程真的讓父母們受益良多。
──文湖國小志工團、二個男孩的媽 劉怡芬
家長在一起時,最常談論的話題總是家庭和孩子的點滴成長與問題,做父母的我們都想盡辦法,想尋求讓自己與孩子間關係更好的方法,教養變成我們要經常交流和學習的事了。
在一個機緣下,經由一位好友的邀約而認識了顯文,大夥兒就這樣展開了聽課、討論、操作、回饋的「父母效能」課程。其實很多教養方法、技巧我們都聽過也都看(書)過,但差別就在要去如何落實、執行並改變自己面對和看待問題的角度。在家庭裡,最常發生的就是親子雙方的情緒問題,但其實只要多幾次的思考、同理,反思自己情緒背後的為什麼,那麼與孩子、家人間的衝突就會少很多了。
推薦這本書,它會是將要成為父母或已為人父母者的寶典!
──台北市文山區實踐國小 家長會、生命教育志工團團長 江桂蓮
在教養孩子的路上,「情緒」一直是我很困擾的課題。不只是孩子面對問題時激烈的情緒反應,時常讓我抓狂;連我自己在面對孩子行為時,時常被激怒的情緒,也常常讓我覺得自己不是一個很好的媽媽。
在上了顯文老師的課後,受益最大的是,讓我了解如何去觀察、判斷「孩子的行為目的」。在觀察的過程中,因為將自己拉離,並且給予自己反應問題的緩衝時間,因此,也就比較能冷靜的處理孩子的行為,而不用再當一個老是「火大」的媽媽了。
當父母真的很不容易,但若能學習一些有效的教養技巧,相信爸媽能輕鬆愉快,孩子也能快樂做自己。
──文湖國小 里瑛媽媽
我們家哥哥從小就是一個很有自己想法、又有個性的孩子,而我是一個性子很急,內心裡雖然有很多愛卻耐心不足的媽媽,再加上對孩子求好心切……結果就常常是媽媽河東獅吼,小孩嚇的像待宰的羔羊,讓我的內心簡直挫折到極點又內疚到不行。
直到哥哥小六畢業時,才因緣際會上了顯文父母效能的課,而也開啟了我的救贖之路。真的一點都不誇張,顯文用生動活潑又實際的引導方式,讓我領會如何站在孩子的立場,用同理心去理解孩子的語言、想法及做法,也讓我學會放慢腳步,多一點反省自己、多看孩子的優點,不要把孩子的進步當成是理所當然,更讓我發現讚美的力量有多大。
就算是後來我們移居美國,一碰到狀況我仍會習慣性的打電話回台北向顯文求救,顯文會在我鑽牛角尖時,點醒我從不同的角度看事情!現在我們家哥哥高三了,這一路走來有顯文的陪伴,不僅哥哥更愛媽媽,連帶媽媽對弟弟的教養也得心應手多了,顯文謝謝你,你對我來說真是良師益友,也陪伴我守護著哥哥,安全度過了他青春叛逆期,也教導我用對的方式,讓哥哥變得越來越有自信!顯文,謝謝你也祝福你!相信你這本書一定能讓更多的父母及孩子,像我和哥哥一樣的受益!
──Sheila(郁衡媽媽) 寫於San Antonio, Texas, US
我的小孩目前一個高一,一個小六,在上父母效能課程前,我會期待自己是個萬能父母、完美父母,但總是不能盡如人意,每每事倍功半、徒勞無功,親子關係更時常劍拔弩張。
上了顯文老師的課沒幾堂,我就明瞭:一直以來,所有無效的溝通方式:命令、指揮、警告、恐嚇、忠告、訓誡、提供建議、解決方法。哈哈,我之前全都常用呢!
然後透過這個課程,我重新學到了去瞭解問題的擁有者,到底是孩子的?還是我的?我應該去反映傾聽或釋放我的訊息……雖然我還不是做得頂好,但比起未上課前,我的心力真是感到輕鬆了不少,也越來越有了教養的自信。
尤其老師說,要把鼓勵當做讓孩子進步的唯一信條和工具,永遠記得讚賞、肯定孩子好的那一面,這點,我做到了!所以現在,我和孩子不敢說是無話不談,但至少是在往正向的關係邁進,真的非常謝謝老師!
──文湖國小 子綺媽媽
當年我在教孩子補習,教別人的孩子時,我都可以很有耐性,這些小朋友也很喜歡我,可是每次我在教自己孩子的時候,就總是會生氣、罵人,孩子也很怕我、和我不親近,讓我覺得自己為什麼只會做老師而不會做媽媽?!
上了顯文的課才知道,「父母的種種擔心」會讓教養發揮不出效果,所以在處理孩子的問題前,其實應該要先處理好我們的情緒,只要我們能不要這麼著急的教孩子,自己的孩子也可以和別人的孩子一樣,讓我們把他教好,也和他有很親密的關係。
現在我的老大已經離家去唸大學了,兩個小的:一個中一、一個中五,我很感謝當年有去上顯文的父母效能課程,也很謝謝她一直提醒我要冷靜面對孩子問題,所以我的三個孩子都很乖,沒有什麼叛逆的行為,我和他們關係也很好,所以現在我可以說:我會做老師也會做媽媽了!
──大馬怡保三德中學 家長Doreen
兒子進入八年級,身高突然長得比我高時,也是我們母子衝突最大的時期。我未警覺到他已經不再是聽媽媽話的小寶貝,還是用同樣的方式對待身心都在巨大轉變的他。結果當然是孩子動不動就轉身走進房間,把門鎖上,對門外不滿的我毫不理睬,或者對我的要求雖然不激烈表示反對意見,但會很坦白及冷靜地告訴我他不會照我的方式去做。
這樣的大小衝突不斷,對只有一個寶貝兒子的我是很大的折磨,我想要改變並再找回與孩子的親密感,但是還真的很難,總覺得不管怎麼處理,孩子仍然我行我素,與我們的距離似乎愈來愈遠。
幸好當時上了顯文的課,讓我理解孩子抗議的模式也驚覺兒子已走到邊緣,我若不調整自己的心態與做法,只會把他推向「擺爛」的惡化階段,那彼此的關係就要陷入萬劫不復的決裂狀態。
感謝顯文當時協助我改變心態,我們母子平安走過那段國高中風暴時期,也謝謝她讓我提早放手讓孩子做自己。所以現在他單獨在國外讀大學,獨立自主已不須我們父母擔心。
──台北歐洲學校 Andy媽媽
「我的孩子已經上大學了,做父母的還能如何影響孩子呢?」這是上顯文的課之前我心裡的聲音……很久以前就聽過父母效能訓練,只是沒有機會接觸認識;同時,我還有一些跟孩子溝通或相處上的困惑與困難,心裡還是很想再學習一些有效的教養方法。
上了顯文老師的課,學到很快判斷這是誰的問題以及如何處理,讓我覺得心裡有較多的輕鬆與放下,相信也可以幫忙卸下許多認真做父母的心理負擔,因為有方法應對就比較不會擔心太放任小孩,也可以把學習機會交還給孩子。另一個我學到的方法則是設限,這幫助我可以做一個簡單放鬆的媽媽,我想這就是「效能」吧!
──文湖國小 娟媽
教養孩子實在是一門學問。認識顯文後我有幸從她身上學到許多,我有不少和孩子們互動的錦囊妙計,其實都來自顯文課堂中的啟發,顯文說起話來不急不徐,卻總是一針見血,給我們這些上課的家長和老師們最直接、清楚,而且絕對有效的建議,不管是不愛寫作業的孩子;爬不起床的孩子;愛頂嘴的孩子,顯文都施展了她的魔法,讓我們得以輕鬆面對。即使在課堂結束後,顯文也從不吝惜分享她的豐富所學,隨時忍受我們的119緊急電話,給我們最中肯的建議。
顯文曾提醒我,有時問題不在孩子身上,要記得,孩子就是我們的鏡子,我們希望孩子改變,先要調整自己。謝謝你,顯文,我銘記在心而且因此獲益良多。我期待更多人能有這個福分,分享到你睿智、充滿愛且溫暖的教養知識,幫助更多的親子關係。祝福你。
──蕭漢妮(關心兒童美語教務長)
找顯文老師來上課,是為了幫松山國小志工媽媽們學習在面對孩子時更理性──不被孩子的情緒操控,以及更感性──可以體貼孩子的心(同理心)。
顯文老師的課程會要求我們要做回家功課,透過做中學、學後檢討,這群媽媽們的孩子也開始覺得:「我的媽媽變親切了!可以和她溝通了!」,先生們則覺得太太上完課變溫柔!雖然上課前有看講義資料的壓力,課後也有觀察與練習的作業,然而紮實做過一回後,才會真正融入生活裡並內化到我們的觀念裡……非常感謝老師的帶領!
──瀚德生醫 諮詢師劉懿嬅
認識顯文是在參加由馬來西亞華校教師會總會(簡稱教總)主辦的父母效能課程上。當時顯文是接受教總的邀請成為該次課程的觀察員。之後,一位曾經參加過由顯文帶領的父母效能課程的朋友,邀請我參加在顯文家的讀書會,進而對這課程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隔年(2004年),顯文向我提出想在我服務的幼稚園辦父母效能課程。當時積極想要將幼稚園從傳統填鴨式的教學模式轉型為開放式的教學方式的我,面對最大的困難就是家長的不理解和不認同。顯文提議開辦父母效能課程,無疑是再教育父母的最理想方法。
我們就在四月間開始了第一班的父母效能課程。我也再重新上一次由顯文帶領的這一個課程。通過這第二次上課,顯文引導我一步一步的將整個課程的概念和技巧都掌握得很穩,同時我也把握著每一個機會,慢慢的將這一套課程的概念和技巧傳達給園所裡的老師和家長們。漸漸的可以看到老師、孩子和家長之間的關係融洽了許多。當溝通、鼓勵和肯定多了,打和罵就少了。孩子們就真的是開開心心的來上學,拖拖拉拉的不想回家,甚至連生病了也還是要上學。
最後,謝謝顯文!希望你的新書能夠幫助更多的父母和老師,在教養的路上不迷路。
──大馬 怡保 Serene幼稚園 淑雯老師
名人推薦:做個高效能父母,享受愉悅的親子旅程──楊俐容(兒童青少年心理學家)
《高效能父母學》作者李顯文女士,從STEP的學習者、實踐者,到成為這套課程的帶領者,一路累積了相當多自我成長與幫助他人的經驗,除了更貼近台灣家長的生活實例,書中點滴都是她親身體會過,真實不虛的理念和確實可行的技巧。讀者必能從她的分享獲得滋養,成為更高效能的父母,享受這一段甜蜜愉悅的親子旅程。
簡單又有效,輕易解決所有的教養問題!──陳安儀(親子作家)
這套源於美國的「父母效能訓練」基礎,經顯文生動順暢的文筆,融合了台灣親子...
章節試閱
【摘文一】
【Lesson1】
你想做什麼樣的父母?
――建立不焦慮的教養態度
在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父母親或直接照護者,幾乎是孩子絕大多數行為的首要模仿對象,每個人都被原生家庭深深影響著,包括我們的教養概念也不例外。
所幸,雖然每個人來自的家庭各有不同,教養理論也與時更迭,但仍有一些恆久可行的基本態度,只要父母能確實掌握、自我提醒,就能減除教養過程中遭遇的負面情緒和疑惑不解,更有自信、更有力量地走下去。
■勿過度焦慮,帶著負面情緒處理孩子問題
【教養應用題6】
孩子頑皮愛耍寶,真的有那麼嚴重嗎?
阿哲是個活潑外向的小二男生,功課不差、人緣也好,只是在課堂上很愛講話和耍活寶,High過頭的時候,經常會做出一些與男生起衝突、把女生逗哭或令老師哭笑不得的行為。
三不五時,老師總會在兒子的聯絡簿裡寫下警告紅字,放學後也老是有家長或班上女生跑來跟她告狀,心煩氣惱之餘,她也會狠狠訓斥兒子一番,但是少根筋又樂天的阿哲總是很悔悟地聽訓,又很無心地一再犯過,讓媽媽開始覺得「光說不練」似乎對這小子沒用了。
這天放學,媽媽照例來接阿哲,母子倆準備要去吃阿哲喜歡的速食、選購阿哲喜歡的玩具,作為他這次段考成績達到媽媽規定標準的獎勵。
下課鈴一響,阿哲就衝出校門,開心地拉著媽媽的手往速食店走去,一路上還說著今天學校發生的事。聊著聊著,阿哲忽然口氣一變對媽媽說:「媽媽對不起! 我今天又被黃老師罰站了!」媽媽聽了心裡一沉,問道:「為什麼?」只見阿哲低下頭小聲地說:「我上課拉張嘉欣的頭髮,把她的辮子弄散了……」
●媽媽一聽火冒三丈,立刻停步教訓起阿哲:「你不乖乖聽課,手這麼多事幹嘛?我要講幾次你才會記住?氣死我了,還吃什麼麥當勞、買什麼玩具?全部取消!我們回家!」●
氣呼呼的媽媽一回到家就打電話問我:「是不是該給這小子一點處罰,他才記得住教訓?」
【狀況說明】
過度放大焦慮感,反而會催化孩子的不當行為
╳ 孩子的好壞都是父母的責任,就算是一點小問題也不能放鬆!
○ 很多孩子的問題其實沒那麼嚴重,只是被父母的焦慮感放大!
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在所難免,然而期待自己能培養出優秀下一代的熱忱,往往使得父母在面對孩子問題時,很難保持冷靜與平常心。
然而,每個人在成長路上都不免會做錯事、走冤枉路、不夠好、受傷受挫,也沒有哪個父母真能幫孩子準備好一切、清除所有阻礙、築出成功坦途,所以父母在焦慮之餘,往往又會衍生出無助與自責的感覺:為什麼我做不到?為什麼我這麼無能?心中混雜著這麼多負面情緒,父母也就漸漸失去了處理孩子問題時該有的冷靜、沉著和清明、客觀的態度了。
父母必須了解,我們在面對孩子問題時的焦慮感是被誇大的,其實狀況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這麼嚴重;我們更無需背負太多的負面感受,因為這些感覺也是被膨脹了的。尤其很多典型的孩子行為問題,譬如不說實話,往往都導因於父母的負面情緒。
●處於負面情緒中的父母,其分析、判斷、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會急速降低,因此我常提醒父母:帶著負面情緒教養孩子,比不教養還可怕!●而有關負面情緒如何影響教養結果及親子關係,我們在後面的章節(參考〈Lesson 3〉177〜196頁)還會詳細解說,並提供有效的因應之道。
【高效能父母這樣做】
先平靜下來,解除孩子的抗拒心理
在面對孩子始終不見改善的問題時,父母常因急躁、焦慮而失去了客觀的判斷力,往往因此就選擇了錯誤的處理方法。
於是,我便跟阿哲的媽媽說:「妳兒子真是有夠忠厚老實了,但他可不是笨蛋耶,妳這麼做不是等於告訴他,下次千萬不能對媽媽說實話嗎?」
掛了電話之後,媽媽來到阿哲的房間,對著一臉沮喪的兒子說:
「媽媽很高興你對我說實話,雖然實話並不好聽,讓我差點又糊塗地把你被罰站和考得好這兩件事混為一談……我們現在就去吃麥當勞和買玩具,然後我們一邊吃一邊想想看,要怎麼做才能讓你專心上課,不要為旁邊的事情分心?」
據說阿哲這個活寶,後來想出了拿兩片紙板圍在兩眼旁,讓自己上課時不會分心的辦法,卻也因此引起全班的騷動、哄笑,又被黃老師罰他兩週都坐在講台前的特別座上!
【摘文二】
【Lesson2】
孩子為什麼會這樣?
――破解孩子的行為密碼
父母常會百思不解,為什麼孩子不願聽話地被疼愛,卻老要胡鬧瞎搞來討打討罵?
原本乖巧文靜或活潑進取的孩子,為什麼卻突然由正轉邪,開始行為偏差了起來?
其實,孩子的所有行為都不是突然轉變或一時興起,而是有其目的與成因,尤其經常是受到心理機制中強大的「嬰兒自我」所操控、驅使的結果。
而父母的教養目標,就是要了解嬰兒自我的本質與作用,進而判斷孩子的行為目的,學習與孩子「任性」的嬰兒自我和平共處,同時讓孩子「懂事」的成熟自我穩定發展,成為孩子行事為人的內化規範,如此一來,孩子的不當行為才能確實獲得導正,親子之間也能更加親密而互信。
■嬰兒自我,是唯我獨尊的小霸王
【教養應用題8】
家裡和學校兩個樣,難道是人格分裂?
四歲的嘉恩剛進幼稚園讀書。她的媽媽早在為她報名幼稚園之後,就一直擔心嘉恩是否能適應團體生活。因為嘉恩在家裡是個非常霸道的孩子,小小年紀就意志力驚人,和別人對抗時絕不輕言放棄、更不認輸,連大她三歲的哥哥都經常甘拜下風,情願自認倒霉以避免再跟這個可怕的妹妹纏鬥下去。加上家裡的爸爸和爺爺都極疼愛這個小公主,讓嘉恩的媽媽經常感到孤掌難鳴,覺得越來越難駕馭、管教這個女兒。
所以,當嘉恩的老師對她在幼稚園的表現讚不絕口時,嘉恩的媽媽簡直驚訝到下巴都快掉下來了。按照老師的描述,嘉恩懂事有禮、又很能配合老師和其他小朋友,加上她的語言及表達能力都很強(媽媽心想:當然啦,她多能盧啊!),所以還能當老師的小幫手,協助那些還不太進入狀況的小朋友。老師一直誇讚媽媽把嘉恩教養得好極了,直說班上像嘉恩這樣的孩子要是能多一點,她的工作就不會這麼累人了。
嘉恩的媽媽聽了固然心花怒放,但這與她認知裡的女兒未免也落差太大了!不過她仔細想想,●嘉恩在外的表現好像真的一向不差,但或許是她在家裡時實在太令人頭疼了,才讓媽媽覺得很疑惑:到底哪一面才是女兒的真性情呢?她很想知道,嘉恩是特別吃定家人,所以只敢在家裡橫行霸道,還是總有一天,她也會在外面原形畢露呢?●
很多父母都會發現,孩子在家裡一個樣、在外面又是一個樣,其實我們大人也是如此,這絕不是專屬於孩子的「分裂人格」,而是每個大人與孩子的兩種自我――嬰兒自我與成熟自我相互轉換所產生的正常現象。在外面,我們是由「成熟自我」控制我們的言行舉止;在家裡,則是由「嬰兒自我」來負責我們的行為表現:
●在家裡,嬰兒自我讓我們只想做回自己,不想再被別人指揮與命令。●
尤其在外面累了一整天,嬰兒自我只想隨心所欲、我行我素,絕不願再去配合、再被煩擾,所以哪怕是再微小的事,此時要嬰兒自我去做都是不可能的――
「請把你手邊的那個盤子遞給我好嗎?」
「為什麼你總是叫我做事?不叫弟弟做事?」
「那是因為盤子就在你手邊啊!」
「弟弟吃飽了,他過來拿也可以啊,可是我還在吃飯,我很忙、很沒空耶!」
●嬰兒自我不願承擔壓力,也缺乏反省檢討的能力,更不會去判別是非對錯。●
對嬰兒自我來說,他就是法律、就是道理,讓所有人俯首稱臣、聽命於他,才是宇宙間唯一的真理――
「媽咪!為什麼我有一塊餅乾是破的?」
「一盒餅乾吃到最後一定會有破的啊!」
「那可以開一盒新的啊!」
「這盒都還沒吃完為什麼要開新的?」
「可是我不喜歡吃破的餅乾……」
「有什麼關係?你吃進肚子裡也都破光光啦!」
「可是這樣我的餅乾就少了一點啊!」
「你很計較耶!那我再補一塊給你啦!這樣就比原來的還要多了。」
「唉喲!這樣我就有兩塊餅乾是破的了!」
「可是好的都吃掉啦,剩下的餅乾都是破的,那你要怎麼辦?」
「那這兩塊破的給你吃,你補給我一杯布丁好了!」
●嬰兒自我不怕丟臉、也不懂得抱歉,而且總是以說謊來規避責任。●
而他的謊言往往也只是「我不想看到你!」、「 請妳趕快消失!」……的同義詞――
「妳沒拿姐姐的芭比,可是明明芭比就在妳床上啊!」
「這我怎麼知道?我又不是柯南,可是我真的沒拿啊!」
「妳還不承認?還在說謊!妳不覺得妳這樣很丟臉嗎?」
「妳都不肯相信我!可能是姐姐放的,她忘記了,還是芭比自己喜歡跑來我床上啊!」
●嬰兒自我喜歡信口開河、亂開支票,為的只是要達到本身目的。●
對它來說,錯的都是別人、對的都是自己。在這世界上,沒有什麼該負的責任,只有享受這一切的權力――
「你不是說幫你買了玩具,這次考試就會考好嗎?但你看看,你這是什麼成績啊!」
「可是我已經很努力了,偏偏我讀的老師都不考,我也沒辦法啊!而且那個玩具根本就是個爛東西,一下子就壞掉了!」
所以,當一個人被嬰兒自我控制時,他就是一個目空一切、唯我獨尊、霸道無禮的討厭鬼!
【摘文三】
■親子衝突時,父母有責任表現更多自制力
【教養應用題18】
我都能聽鄰居嘮叨半天,為什麼對孩子卻毫無耐心?
淑君今天很倒霉,為了抓一筆帳搞到快八點才回家,而且人才踏進社區,就碰上管委會的陳太太,抓著她一直嘮叨想撤換保全的事。淑君其實已經累得半死了,而且中午只吃了一點東西,現在人更是餓得發暈,但她還是耐著性子聽陳太太說個不停,不時還要微笑應答、點頭稱是。幸好隔壁棟有人要詢問管委會一些事,才讓淑君得以脫困離開。
淑君一進家門,才歪倒在沙發上想休息一下,念小五的兒子就哭喪著臉過來對她抱怨:「媽媽!我數學不會啦!姐姐也不教我,妳現在就趕快來教我啦!」
淑君皺著眉沒好氣地問:「你姐呢?」兒子噘著嘴回答:「她一吃完飯就去睡覺了,還要妳十二點叫她起來,她說要念書啦!」說完又把數學習作往淑君身上推:「唉喲!妳快點告訴我這個怎麼算啦!什麼鬼題目嘛?這麼難都看不懂……」
●淑君又累又餓又暈,被兒子的推拉、叫嚷搞得火氣全上來了:「陳浩林,你不好好上課,現在才來說不懂?!你的功課關我什麼事?你不會算就不要寫啦!」
兒子被媽媽訓斥得委屈莫名,立刻也大聲辯解:「我不會又不是沒好好上課,這麼難誰會啊?哪有妳這種媽媽?不教人就算了還亂罵人!」於是,一齣親子互嗆的戲碼又開始了……●
這晚睡前,淑君很是懊悔,她氣餒地跟加班回來的先生說:「我連那煩人的陳太太都能任著聽她嘮叨半天,為什麼對自己的孩子卻這麼沒耐心?」她嘆了一口氣,又自責地說:「尤其浩浩根本也沒幹嘛,不就是要我教他功課?他也是想趕快把功課做好,卻被我莫名其妙罵了一頓……天啊!我是哪根筋有問題啊?」
回到家裡的這對母子,一個工作整天又累又餓、一個數學不會又惱又煩,兩個人的嬰兒自我都非常大,都只想到自己而顧不了別人的情緒感受;然而,如果有一方願意多給對方一些同理和接納,一切可能都會不一樣了:
淑君又累又餓又暈,被兒子的推拉、叫嚷搞到火氣全上來了:「陳浩林,你不好好上課,現在才來說不懂?!你的功課關我什麼事?你不會算就不要寫啦!」
兒子看到媽媽一邊罵人還一邊揉著頭、捂著胃的難受模樣,嘆了口氣說:「好啦,媽媽妳先休息一下……飯桌上有替妳留的炒飯和湯,妳先吃點東西,覺得不累了再來教我數學。」
淑君聽到兒子體貼的回答,心裡就像通過一股暖流,將身體的疲累一掃而空,於是語氣也立刻和緩了起來:「浩浩,你乖……讓媽媽先吃點東西,然後我就來教你。」
浩浩聽了臉上也浮起笑容,語帶輕鬆地回答:「好,那我先去做別的功課囉!」
呵呵,原本針鋒相對的兩個嬰兒自我小惡魔,瞬間都變成了小天使,母子間的互動也變得貼心而親密……而造成這種神奇轉變的原因,不過就是一句體貼的話語罷了!
因此,●要讓小惡魔的嬰兒自我迅速回復到小天使狀態,就要能夠同理、接納對方的狀況,並做出體貼對方的動作及回應。●(如何同理、接納孩子,請參考〈Lesson4〉197〜232頁)只是像上述這樣的互動,必須仰賴一個孩子能在自己的嬰兒自我很強大的情況下,還可以同理、接納媽媽的負面情緒與反應,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吧?!
以下的美好結局,才是比較可能發生的:
淑君一進門,才歪倒在沙發上想休息一下,念小五的兒子就哭喪著臉過來抱怨:「媽媽!我數學不會啦!姐姐也不教我,妳現在就趕快來教我啦!」
淑君仰著頭問:「你姐呢?」順便拉著兒子的手讓他靠在自己身邊。兒子噘著嘴回答:「她一吃完飯就去睡覺了,還叫妳十二點要叫她起來,她說要念書啦!」
淑君摸摸兒子的頭說:「●你們都好乖啊!一個會自己寫功課、一個會半夜起來開夜車,媽媽好開心喔!●」
兒子聽了,原本掛在臉上的煩躁慢慢散去:「媽媽,那妳趕快來教我數學啦!這一大題好難喔!我都看不懂……」
淑君看著兒子並輕拍他的臉說:「是嗎?還有我兒子看不懂的數學啊?那一定好難好難呢……」然後她又誇張地擺出一副頭痛的表情說:「●那這麼傷腦筋的事,是不是可以等我吃完飯再來做?我現在可是快要餓昏了呢!●」
兒子笑著點點頭,並從沙發上一躍而起:「媽媽,飯桌上有留給妳的炒飯和湯……那我先去寫別的功課,妳等下吃飽再來教我數學喔!」
●這樣的雙贏結局為什麼比較可能發生?因為同理、接納的功夫,我們大人畢竟還是比孩子更有能力去做,所以在親子互動產生對立與衝突時,父母有責任要比孩子多發揮一些自制力,去做對的事。●
【高效能父母這樣做】
同理與接納,並給予讚賞和肯定!
所以,淑君在兒子拿著數學習作向她抱怨時,自己雖然也又累又煩,但是為了不讓親子衝突一發不可收拾,她馬上就把兒子拉靠到身邊坐下,透過正面的肢體動作及身體的溫柔接觸(拉拉兒子的手、摸摸他的頭、輕拍他的臉),來緩和彼此可能的對立,營造溫馨對話的氛圍。
同時,在親子交談過程中,也要多給予孩子行為的肯定(會乖乖寫功課)及讚賞(很少有不會的數學),一旦孩子感受到媽媽的同理與接納(數學不會覺得好煩),就能很快紓解原本的負面情緒,讓他的嬰兒自我回復到小天使狀態,而能體諒媽媽的狀況(肚子餓了想先吃飯)並願意體貼配合了(先去寫別的功課)。
這是多麼美好的良性互動!●而整個過程需要花費父母多久時間?應該不用五分鐘吧!然而,有太多的父母以為這樣做必定耗時費事,而情願用權威來壓制和解決問題,反而促使親子雙方的嬰兒自我都變得更強大。●父母甚至還認定,這樣惡性循環的互動是必要的教養手段:
「我一定要讓孩子知道,他這種惡劣的態度是不對的!」
「讓他繼續對我這樣無禮的話,以後我還管得了他嗎!」
「到底我是他爸還是他是我爸啊?這小子簡直造反了!」
這樣的思維,不正是父母的嬰兒自我意欲掌控一切的任性想法?結果只是讓問題越演越烈,搞砸了家人間原本可有的溫馨互動,處理起來更是費時費事,也更拉遠了親子間的距離。
●因此,當親子雙方的嬰兒自我相互衝撞時,父母務必趕快想起SOP處理步驟:
1。父母要立刻覺察:孩子的言行舉止惡劣,自己也感到火冒三丈。
2.馬上停止與孩子對立,離開現場。
3.等到自己足夠冷靜了,才開始進行「同理、接納或肯定、讚賞」的動作。●
千萬別等到自己的嬰兒自我被孩子的嬰兒自我挑釁得難以控制,後果就很難收拾了!
【摘文四】
【Lesson 4】
其實你不懂孩子的心!
――同理接納與反映傾聽,讓孩子說出心裡話
父母總是習慣把孩子當成自己的一部分,一旦孩子出現負面情緒、或做出不被我們接受的舉動,就會出於教養的焦慮感去指正、批評或訓斥,卻很少去認真思考孩子內心的想法,或試圖理解他到底被什麼問題所困擾。
其實情緒的反應是很自然的,我們很難用對錯或道理來限制它,而對於充滿負面情緒的人來說,不先清空這些心理干擾,也很難再容納外來所謂「應該」、「正確」的東西。
因此,當孩子處於情緒風暴時,父母要學習做個客觀的傾聽者,去接納、同理、了解孩子,當孩子感受到自己被尊重,才會打開心房向我們吐露真實的感受,對於我們所提供的建議和教誨也才會欣然接受。
■反映傾聽,變成孩子的一面鏡子
除了上述的基本傾聽方式,還有一種運用在諮商輔導上的專業傾聽技巧――反映傾聽,可以讓父母參考運用。雖然這項技巧練習起來的難度會比較高,但是其中的相關概念、要點與方法,都能讓父母對於傾聽的意義和效果,有更清楚、明確的認識。
【教養應用題43】
開電扇不行、吹冷氣不要,你到底想怎樣啊?
「媽媽!我熱死了!」
「熱死了?那你開電風扇吹啊!」
「沒用啦!吹電風扇還是很熱!」
「蛤?你瘋了?現在就想開冷氣啊?」
「誰要開冷氣?我很愛地球耶,我才不要北極熊都死光光!」
「那好啊,你就靜一靜吧,心靜自然涼……」
「吼!靜不下去啦……快熱死人了!」
「那你想怎樣啊?這個不行、那個不要,我真是不懂你耶!」
對這個媽媽而言,雖然孩子說出的每個字她都聽得懂,但就是不明白孩子到底是什麼意思?其實,我們經常都以為自己聽懂了對方的話,卻往往只是雞同鴨講的自以為是罷了。
所以,●如果這個媽媽將孩子所說的話,在自我解讀(或稱為「譯碼」)之後,向孩子做出求證――你說的是否就是這個意思?這樣一來就不會誤解孩子的語意,同時也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是既專注又有誠意地在聽他說話了。●
以上述情境為例,當孩子有了一個想法,而他選擇用「熱死了」來傳達給媽媽——
「媽媽!我熱死了!」
→媽媽聽到孩子的話,透過自我解讀(譯碼),認為孩子會不會是想開電風扇?所以她將這樣的解讀說出來,請孩子確認她是否解讀正確——
「你覺得熱,所以想要開電風扇嗎?」
→孩子聽到媽媽的回應,但這與他想傳達的想法不同,所以他加以糾正——
「沒用啦!開電風扇還是熱啦!」
→媽媽發覺自己解讀錯誤,於是重新解讀孩子會不會是想要開冷氣?於是再向孩子確認——
「開電風扇還是熱?那你想要開冷氣啊?」
→因為媽媽還是對自己的話解讀錯誤,所以孩子再次表示:
「誰要開冷氣?我很愛地球耶,我才不要北極熊都死光光!」
→媽媽因為再次解讀錯誤,而無法明白孩子說熱的意思,為了不妄下判斷,便直接詢問孩子的意思是什麼——
「開電風扇沒用、也不是想開冷氣,那……你覺得很熱該怎麼辦呢?」
→孩子聽到媽媽詢問他的想法,於是直接把想法說出來——
「我想去吃刨冰耶!媽媽,可以嗎?我可以去買刨冰來吃嗎?」
原來孩子是想要吃冰,並不是想要開電風扇、開冷氣,當然更不是想心靜自然涼……媽媽雖然一再錯誤解讀孩子的語意,但因為她並未妄下結論,所以並沒有造成親子對話的衝突,同時也能迅速明白孩子說熱的真正用意。
其實這樣的傾聽方式一點也不難,只要換成是任何我們必須尊重的對象,我們一定都不敢隨便曲解、妄斷對方的話,而會一再澄清對方想表達的意思。但只要我們面對的是關係親密的人,尤其是自己的孩子,這樣的傾聽與回應方式似乎就變得奇怪而困難了。
◆用反映傾聽,幫助孩子釐清真實的感受
【教養應用題46】
你知道孩子真正想說的是什麼嗎?
狀況1:「嗚嗚……媽媽!哥哥搶走我的玩具,還打我的頭!嗚嗚……」
「哥哥這樣對妳啊,真是太過份了!妳想要媽媽幫妳去罵他嗎?」
「不要去理哥哥了!……我們都不要理他!媽媽,我痛痛,我要妳幫我秀秀……」
狀況2:「真是煩死人了!這一堆東西到底是在講什麼啊?」
「怎麼了?你碰到什麼不會的問題嗎?」
「不是啦,這裡講的其實並不重要,可是要不要稍微看一下呢?……唉喲!但是我已經快唸不完了,怎麼辦啊!」
狀況3:「我討厭我的同學!一個個都超虛偽又假仙!」
「你是說班上同學都這樣嗎?全班都這麼令人討厭?」
「當然不是說全班啦!我是說坐在後面,自以為漂亮又愛搞小圈圈的那幾個!真是看了就叫人討厭、想吐!」
父母還可以藉由反映傾聽,協助孩子釐清自己的感受、想法到底是什麼?尤其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這項功能更顯得重要而富有意義。
因為小一點的孩子,經常會受到情緒的驅使就率性而說、有話直講,其實小腦袋裡還是一片混亂,所以當父母解讀他說的話、並及時反映給他時,他就必須認真思考:這是我的本意嗎?我是這樣想的嗎?這真的是我的感受嗎?……這樣就能協助孩子慢慢去廓清自己真實的情緒與想法了。
在[狀況1]裡,媽媽聽到妹妹的話,覺得妹妹是希望媽媽替她去教訓哥哥,於是她就把這樣的解讀說出來,讓妹妹確認這是否為她的本意?而妹妹聽到媽媽的詢問後,就要確認自己的想法是否為此,結果發現自己只是想要媽媽秀秀她,並不在意哥哥有沒有被教訓,所以她就把真實的心意表達給媽媽知道。
[狀況2]也是如此,孩子聽到父母的詢問,在確認心中的想法後,發現自己其實是擔心讀不完,而非碰到了困難,於是就把這樣的訊息傳達給父母知道。
此外,就如[狀況3]所示,●父母誇張一點的回應,往往要比一針見血反映孩子的說法更理想。因為一針見血的點破常會讓對方有被看穿的壓力,誇張的回應則讓對方覺得「必須再說清楚」,而能提供機會給對方進一步釐清自己的說法,讓他再度思考自己真實的想法究竟為何。●所以,反映傾聽就是讓父母變成孩子的一面鏡子,反映出孩子想表達的意思,讓孩子有機會去核實自己的說法是否為內心真正的想法?
父母用心且客觀的傾聽,不但讓孩子願意說下去,並且能協助描繪出困擾他的問題全貌,更可以讓他在澄清自己所言的過程中釐清思緒,甚至主動找出問題的癥結。
當然,不是孩子口中說出來的每一句話,父母都要努力去反映傾聽,這是不可能也沒有必要的。不過當孩子處於負面情緒、思緒混亂時,或是父母想好好跟孩子溝通想法、處理他的問題時,就是運用反映傾聽的最佳時機了。
【摘文五】
【Lesson 6】
不打不罵,也能教出好孩子
――「行為結果」教養法,讓孩子知過能改、學會負責!
現代父母常以賞罰分明取代體罰來促使孩子改過遷善,但這樣教養出來的還是外控型的孩子,孩子的表現只是在父母的賞罰操控下經過精密計算而妥協服從的結果。
想要讓孩子把外在規範內化成恆久的行為準則,父母可以讓孩子透過自我選擇,適度去承擔自己的不當行為所造成的結果,在經驗、反省之中,讓孩子領悟到自己的所作所為往往會影響很多人事物,而願意自動做出修正、更明智地做出抉擇,和這個世界和平共處。
經由這個選擇→行為→承擔→經驗→修正的自主學習過程,孩子才能在父母放手後,依然慎謀能斷、獨立行事,懂得尊重他人、約束自己,培養出真正強大的成熟自我。
■讓孩子「咎由自取」,比賞罰分明更有效!
●孩子的表現若只受制於賞罰,還是學不會自主負責
一旦脫離父母的約束掌控,孩子可能更會任性而為
賞罰分明是否真的適合用來教養孩子呢?當孩子表現好的時候,給予他一些物質上的獎勵,以激勵他好還要更好;當他行為失當、犯了過錯,施予小小的懲戒——罰站、罰寫、取消他的零用錢、剝奪他的所愛與所好……期待他能因此理解行為的界限在哪兒。只是這樣一來,孩子的行為表現似乎還是受制於父母,而非出於自己的真心本意;以賞罰分明的措施來取代體罰,只是將身體上的痛楚換成感受上的愉悅或難受,本質其實沒變,父母還是藉由外力在控制孩子的行為,卻剝奪了孩子學習為自己做選擇、並且為這個選擇負起責任的機會。
賞罰分明還容易導致孩子在父母的面前和背後,表現出完全不同的行徑;此外,當獎賞不夠吸引人、或是處罰已不足為懼時,孩子就會任性做自己了。特別是隨著孩子年齡越來越大,對於父母的約束與掌控也越來越反感,此時親子衝突就在所難免了。
●因此,賞罰分明所教養出來的還是一個外控型的孩子,他的行為表現往往是精密利益計算後被迫妥協的結果,並非是真心知所對錯,而主動節制或勉力而為的選擇。●所以現代的父母還是十分苦惱,要如何教養出一個在父母放手後,還是可以慎謀能斷地獨立行事、有所堅持也有所變通,同時又能勇於承擔、負責盡職的孩子呢?
接下來要介紹的●「行為結果」教養法,則是藉由讓孩子感受到咎由自取的後果,而主動調整行為,或是透過自我選擇、適度承擔和經驗反省的過程,實際體會到自己的失當行為,將會為自己與他人帶來何種負面結果,而願意自動做出約束、修正。●
因為一切的過程與結果,都是自然產生或是出於孩子自主的選擇和體驗,所以比父母單方面的提醒或警告,更具有實質感和影響力,孩子才能把從中學習的結果,內化為長久的行為規範,達到比獎懲的外力制約更加理想的教養效果,以培養出更強大的成熟自我。
同時,「行為結果」教養法也特別適用於對自己的行為渾然不覺有問題的孩子,無論這個問題是屬於他自己的、或是父母的,都是更為積極、有效的處理方法。
◆讓孩子體會「自然」的行為結果
【教養應用題59】
孩子上學老是拖拖拉拉,總要爸媽幫忙收拾爛攤子?
純清和冠昇的一兒一女,讀小四的哥哥是個慢郎中,讀小二的妹妹則有公主病。而每天早晨這家人總要打的一場仗,就是在急性子的純清不停吼叫、催逼,以及好脾氣的冠昇不斷勸說、代勞下,才勉強讓上班前順道載送孩子上學的冠昇,能在最後一秒將兩個孩子塞進學校去。
甚至,有時上課鈴聲都響了,糾察隊已經在校門口開始記遲到同學的名字,冠昇還要冒著車子停在路邊被開罰單的風險,下車替兩個孩子向糾察隊解釋、求情;而兩個孩子則早已先一步走進校門,好趕在老師進教室之前就坐,將遲到的爛攤子都丟給校門口的爸爸去處理。
所以,兒子對於純清每天早上的高壓催促,總是罵一下才動一下,還不時小聲嘟囔著:「催催催!催什麼催嘛!又不會遲到……」而女兒則對著為她服務的爸爸頤指氣使、不耐煩地說:「很吵耶你!遲到又不會怎樣?幹嘛這麼緊張啦!」讓純清往往為之氣結,而冠昇更是哭笑不得,只能在一旁乾著急。
●如果安全無虞,就放手讓孩子「咎由自取」
╳ 想讓孩子嚐嚐自作自受的滋味,又怕他分不清輕重緩急,而不斷耳提面命!
○ 想讓孩子學會負責,要全程保持緘默平靜,讓他自行承受沒做好的後果!
當孩子的行為可能為本身帶來麻煩,也可能帶給旁人實質的困擾、或是製造出令人不安的狀況,此時無論問題所有權屬於孩子或父母,父母往往習於扛起教養的責任,立刻就要去糾正孩子,讓孩子只感覺父母想要控制他、迫使他就範,而看不到自己行為可能造成的後果。
在上述例子中,純清和冠昇的兒女因為有父母的努力,才免於面對遲到的壓力,但也因為無需自行承擔遲到的後果,從來也不覺得這是個問題,所以對於「準時到校」這件事,兩個孩子得到的感受只是——爸媽真是囉嗦、嘮叨,煩死人了!
但凡事有因就有果——慢慢摸就會遲到、東西亂扔就會找不到……●如果孩子的行為結果是安全的,即使面對它並不好受,但只要是孩子能力所及、可以應付的,父母就應該放手讓孩子去經驗、感受這個結果,孩子才不會錯估自己的能耐、或渾然不覺地繼續我行我素,而是在體驗到自己的行為結果之後,領悟到一切都是咎由自取,而主動修正或約束自己的行為。●
人類原本就有趨吉避凶的本能,只要父母不強行介入,孩子都有能力去修正自己的行為,並根據自己擁有的資源與外界做出有效的對應,以解除自己的困擾與不適感,建立與他人和平共處的模式,並在團體中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
也因此,當孩子們的遲到越來越險象環生地難以避免,兄妹倆不但不檢討自己,反而抱怨是父母害他們變成如此……純清和冠昇才覺察他們的教養方式一定出了問題,於是在好友的建議下,決定讓兩個孩子去體會自己行為的結果,學習承擔起行為的責任,只是……
【教養應用題60】
想讓孩子體驗後果,卻還是忍不住碎碎唸!
雖然純清和冠昇決定放手讓孩子自行準備上學,可是每當看見兒子還是慢吞吞地穿衣、梳洗、吃早餐,終究忍不住要提醒:「我們已經說了不管你們囉!可是你確定你這樣的速度不會遲到嗎?你要不要考慮快一點?」
而當冠昇拎著電腦公事包站在門口,不得不做出門的準備,兩個孩子才緊張地大聲叫嚷起來,這時冠昇又忍不住說:「我和媽媽有提醒你們要快啊,但你們不聽嘛,我們也沒辦法啊!現在怎麼辦?你們就快點啊!」他一邊說,還一邊放慢穿鞋的動作……
當純清推著冠昇出門後,便立刻轉頭對著驚慌失措的兩個孩子說:「●誰叫你們這麼慢? 早就跟你們說了,不聽嘛,再慢慢拖啊! 等一下你們就自己走路去上學! 然後被記名字、被老師罵……這都是你們自找的!」
兩個孩子一臉怨懟地看著叉腰站在他們面前的媽媽,恍然理解到這一切,原來都是父母鋪排好的一個陷阱! 更可惡的是,父母還幸災樂禍地看著他們往裡跳哩!●
從上述例子可以知道,就算父母像純清和冠昇一樣,下定決心放手讓孩子去體驗自己行為的結果,但是責任心和焦慮感卻往往讓父母在這個過程中很難不去介入;就算勉強約束住自己的行為,也經常管不住自己的嘴巴,讓孩子終究覺得父母只不過是換了一種控制的手法。
所以,面對孩子的不當行為時,只要行為的結果是安全的、也是孩子能力可以承擔的,父母就應該放手盡量給孩子體驗的機會,不必太過擔心孩子是否會分不清輕重緩急。
如果孩子曾表現出不分輕重、不知好歹的態度而讓父母擔憂,那也只是因為孩子的經驗不足、能力有限,那麼父母就更應該讓孩子從錯誤中汲取經驗、記取教訓,以培養他勇於承擔的態度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一旦決定讓孩子體驗自己的行為結果,父母就應該放手,並且在事前、事中及事後都保持緘默、平靜。畢竟這是孩子的問題,父母能做的只是傾聽、接納他,其他所有的教養動作哪怕再怎麼和平溫暖,也都只是立意良善、包裝可親的多管閒事。●
【高效能父母這樣做】
表示同理、說出期待,接下來就是孩子自己的事了!
所以,純清和冠昇如果真想用「行為結果」來修正孩子上學拖拖拉拉的習慣,就應該要調整一下做法與態度――
純清和冠昇將孩子叫到面前,告訴他們:「你們已經長大了,應該自己學著準時上學。之前都是爸爸媽媽在叫你們、催你們,現在我們只會叫你們起床,你們要自己學著掌控時間,自行決定何時要出門上學……」冠昇接著又說:「我會等你們準備好了再送你們去上學,但要是你們慢了,我也沒辦法等你們,就會先開車去上班,那你們就要自己走路去學校了!」
兩個孩子聽完之後,雖然一臉狐疑,但並不相信父母真會說到做到。不過純清和冠昇這次顯然是下定了決心,互相支持和鼓勵,聯手開始執行這項行為結果的教養方法。
第二天,兩個孩子果然在父母叫喚起床後依然故我……當冠昇在七點四十分準備出門時,兩個孩子才驚覺事態嚴重,開始哭鬧求救。純清知道冠昇耳根子和心腸都軟,立刻就推著他出門上班去,自己則硬是無視於慌張、生氣的孩子,雙手一攤,平靜地對他們說:「●看來今天你們只好自己走路去上學了!」(只需提醒之前的約定)●
兒子緊抿著嘴臉都白了,女兒則氣鼓鼓地怒視著媽媽……純清提醒自己不要被孩子們的情緒干擾,心平氣和地再對他們說:「●你們可能因為遲到被記名字、老師可能會罵你們兩句,或許會不好受但也是要忍耐,媽媽相信你們一定可以做到的!」(只說對孩子的同理和期待)●
純清說完就趕緊閉上嘴巴,雖然她很想臭罵孩子們活該,但是當她目送兩個小人兒緊緊牽著手,急急趕路地漸行漸遠,想到他們可能面對的狀況,純清仍不免感到心疼……而這一天,果然也讓兩個孩子頭一次體會到,自己要去面對上學遲到這令人擔心且難堪的壓力了。
經過幾次這樣的自作自受,公主病妹妹開始催促起慢郎中哥哥,後來受不了被牽累,就先搭爸爸的便車走了;慢郎中哥哥也在必須獨自走路上學並面對遲到的處罰後,逐漸加快了動作,而能趕上和爸爸、妹妹一起上學了。
【摘文一】
【Lesson1】
你想做什麼樣的父母?
――建立不焦慮的教養態度
在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父母親或直接照護者,幾乎是孩子絕大多數行為的首要模仿對象,每個人都被原生家庭深深影響著,包括我們的教養概念也不例外。
所幸,雖然每個人來自的家庭各有不同,教養理論也與時更迭,但仍有一些恆久可行的基本態度,只要父母能確實掌握、自我提醒,就能減除教養過程中遭遇的負面情緒和疑惑不解,更有自信、更有力量地走下去。
■勿過度焦慮,帶著負面情緒處理孩子問題
【教養應用題6】
孩子頑皮愛耍寶,真的有那麼嚴重嗎?
...
目錄
【前言】教養孩子,原來這麼容易!
是計畫還是偶然――你是怎麼做了父母的?
做足功課,也不一定養得好孩子?
為何做媽媽,會做得那麼不開心?
「高效能父母學」,最切合人性需求
教學相長,分享高效能父母課程
更用心用力的教養,反而成了阻礙?
簡單幾步驟,解決孩子的所有問題!
【Lesson 1】
你想做什麼樣的父母?
――建立不焦慮的教養態度
你怎麼被養大,就會怎麼養孩子
人人有套父母經,卻離本能越來越遠
教養態度的形塑源頭,其實是原生家庭
【應用題 1】我想和孩子自由自在吃飯,先生卻覺得「全家應該同桌吃飯」
【應用題2】我想給孩子好一點的生活品質,先生卻覺得浪費!
【應用題3】我不想再為了媽媽彈鋼琴了!
看孩子不順眼,經常都是父母自己的問題
【應用題4】我和孩子是犯冲還是沒有緣分?
想要不焦慮,先重建你的教養態度!
隨著社會變遷,教養概念也要與時更迭
你的教養做對了嗎?來做個自我檢驗!
態度1:一定要為孩子設限,並且把孩子當成孩子
【應用題5】做孩子的朋友,是最理想的教養方式?
【高效能父母這樣做】孩子還小時,情願權威也不能太過放任
態度2:勿過度焦慮,不要帶著負面情緒處理孩子問題
【應用題6】孩子頑皮愛耍寶,真的有那麼嚴重嗎?
【高效能父母這樣做】先平靜下來,解除孩子的抗拒心理
態度3:不要閉門造車養孩子,要懂得並欣然接受協助
【高效能父母這樣做】記得給自己一點下班時間吧!
【SOP步驟】父母要如何釐清自己的教養概念,重建不焦慮的教養態度?
【Lesson 2】
孩子為什麼會這樣?
――破解孩子的行為密碼
要了解孩子,先認識每個人心中的「嬰兒自我」
孩子的不當行為,都是嬰兒自我惹的禍!
【應用題7】女兒又不是不會做,為什麼一直要來煩我?
嬰兒自我,是唯我獨尊的小霸王
【應用題8】家裡和學校兩個樣,難道是人格分裂?
【應用題9】幹嘛急著收?我是回家又不是進監牢!
嬰兒自我愛搞破壞,但也不可或缺
【應用題10】先躲進廁所大哭一場,再來面對現實吧!
【應用題11】考不好已經夠難過了,就先別在意孩子口不擇言吧!
什麼時候,嬰兒自我會跑出來作怪?
出現時機1:處於私領域時
【應用題12】在外套蓋住的黑暗小天地裡,她終於情緒潰堤了……
出現時機2:和關係親密的人在一起時
【應用題13】上學時的依依不捨,都是哭給父母看的?
【高效能父母這樣做】快為孩子抓狂時,不妨來點阿Q思考!
出現時機3:身心疲憊、情緒低落、壓力過大時
【應用題14】青春期的國中男生,比大猩猩還難駕馭!
【應用題15】父母互推家庭責任,是孩子變壞的隱形因子!
【高效能父母這樣做】孩子常保持懂事狀態也是會累的,要讓孩子透透氣!
出現時機4:精神亢奮、情緒高漲、心情過High時
【應用題16】年近半百的成熟中年人,也會high過頭變成小學生!
當孩子失控時,請提醒自己:「他的嬰兒自我出現了!」
【高效能父母這樣做】常以生活所見,練習分辨嬰兒自我的出頭時機!
教養第一課:和孩子的嬰兒自我和平相處
嬰兒自我是小天使,也是小惡魔
【應用題17】只是不讓她穿想穿的衣服,就馬上翻臉跟翻書一樣?
親子衝突時,父母有責任表現更多自制力
【應用題18】我都能聽鄰居嘮叨半天,為什麼對孩子卻毫無耐心?
在合理範圍內,讓孩子的嬰兒自我透透氣
【高效能父母這樣做】一走進家門,永遠先以微笑代替黑臉/先給孩子一小段放鬆時間,做想做的事
當嬰兒自我搗亂時,並不是管教的好時機
【高效能父母這樣做】小小孩做錯事,才需要立刻糾正/大一點的孩子,事後要記得講道理
成熟自我,讓孩子「長大了」!
成熟自我是進步動力,也是道德良知
培養孩子的成熟自我,適時管住嬰兒自我
萌芽期:開始懂得辨別公私領域,產生警戒心
【應用題19】「怪阿姨」的嚇唬遊戲,讓小小孩不敢造次!
耳提面命期:透過父母提醒,以認知合理的行為
【應用題20】孩子嘴裡一直說不行,手裡的玩具卻照丟?
自我提醒期:告誡自己約束行為,甚至規範他人行為
自動自發期:將規範準則內化為自動反應或判斷依據
【應用題21】不放心孩子自己回家?不如先給她機會做做看!
孩子的成熟自我,父母反而不容易看到?
孩子的成熟自我強不強,就看父母怎麼做!
為什麼有的孩子,成熟自我就是比較強?
【應用題22】願不願意排隊,和喜不喜歡上學有關?
【高效能父母這樣做】適時的引導與教導,父母責無旁貸!
一樣的父母,卻教出兩樣的孩子?
【應用題23】折被子折了十八年,只是為了給媽媽交代?
【高效能父母這樣做】慎選教養時機和方法,不讓嬰兒自我來搗亂!
是你在管教孩子?還是孩子在操控你?
孩子的所做所為,都是為了被愛、被關注
【應用題24】弟弟出生後,姊姊又退化成小嬰兒搶奶瓶?
【高效能父母這樣做】切勿中招對嗆,讓孩子的操控武功變得更高強!/肯定好表現,也是在為孩子標界限!
父母的錯誤回應,導致了孩子的偏差行為
【應用題25】說一句頂十句,現在的孩子怎麼這麼難教?
【高效能父母這樣做】不要給嬰兒自我硬拗、狡辯的空間!
【應用題26】不要讓讚美,變成孩子安全感的唯一來源
孩子會做出不當行為,究竟有什麼目的?
人類的所有行為都有其目的性
【應用題27】雖然很想豪氣地丟出辭呈,但見到經理還是得笑臉相迎……
【應用題28】你不把我當回事,我就鬧到讓你看不了電視!
孩子想藉不當行為達到的四種目的
小心!別讓孩子走上「改正歸邪」的道路
孩子「由好變壞」的行為改變路徑
【應用題29】什麼都可以讓媽媽管,但內衣褲我就是要穿得髒兮兮!
【應用題30】原來只要做個生病的孩子,爸媽就會對我這麼好啊!
要知道孩子的行為目的,先看看自己的感受
父母若覺得煩躁、困惑――孩子是想獲得注意
父母若覺得生氣、惱怒――孩子是想要爭取權力
父母若覺得痛心、難過――孩子是想要報復
【應用題31】不買手機就被女兒打入冷宮,我這個媽媽連一支手機還不如!
父母若覺得絕望、無助――孩子是想要自暴自棄
把矛頭對向孩子之前,先反求諸己
面對孩子的不當行為,該如何因應處理?
視為正常、不要第一時間回應,是父母要重新學會的第一步
【應用題32】女兒被要求關電腦,竟摔門來洩憤,該不該糾正她?
【高效能父母這樣做】不和嬰兒自我硬碰硬,它就無法達到操控父母的目的/先不用糾正失當行為,只需要執行親子之間的約定
【應用題33】孩子在百貨公司又哭又鬧非要買玩具,應該怎麼辦?
【高效能父母這樣做】孩子的行為若影響他人,也只要解除干擾就好/等親子都回復平靜,孩子才會把道理聽進去
針對行為目的,個別進行效能化處理
【應用題34】我快無聊死了啦,媽媽妳都不理我!
【應用題35】妳不讓我看卡通,我就偏要看,看誰比較盧!
【高效能父母這樣做】面對「獲得注意」的孩子――視而不見/面對「爭取權力」的孩子:遠離戰場,親子分離/面對「報復」的孩子:放下負面情緒,讓孩子沒戲可唱/面對「自暴自棄」的孩子:相信接納、絕不放棄
【SOP步驟】面對孩子的不當行為,父母要如何洞悉其目的與變化,做出有效因應?
【Lesson 3】
我能不生氣嗎?
――別因期望「當好父母」「養理想孩子」而焦慮生氣!
當孩子不乖時,我為什麼會生氣?
讓你生氣的不是孩子的行為,而是自己的想法
【應用題36】是誰關的燈,真的很有關係嗎?……
【應用題37】我氣老師不公平,女兒卻是氣臭男生笑她?
想要不生氣,先找出你的火藥庫想法
【應用題38】你在意的是孩子的感受,還是自己的面子?
【高效能父母這樣做】教養是一場馬拉松競賽,不要急著為孩子打分數
想養出「理想孩子」,只會困住孩子也綁死自己
過度堅持與管束,反而激化孩子的反抗心理
換個腦袋看孩子,你就可以不生氣!
第一步:做些其他事情放鬆身心,以紓解怒氣
【高效能父母這樣做】用身體的勞動,紓解心理的壓力/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有效轉移注意力/啟發的文字、孩子的照片,都是情緒救生筏
第二步:檢驗火藥庫想法,把孩子的問題他人化
【高效能父母這樣做】你的想法務實合理嗎?孩子真的能做到嗎?/試著做個局外人,把孩子當成別人的孩子教/爆發或忍耐都不對,積極處理情緒才是王道
【SOP步驟】面對教養情境中產生的負面情緒,父母要如何處理與化解?
【Lesson 4】
其實你不懂孩子的心
──同理接納與反映傾聽,讓孩子說出心裡話
傾聽,是最能拉近親子距離的魔法
先釋放孩子的負面情緒,才裝得進正面教誨
是孩子想與你為敵,還是你不想與孩子為善?
【應用題39】是你自己想偷懶吧?還說老師功課出太多!
【應用題40】女孩子穿這麼短出門,真是不成體統!
【高效能父母這樣做】想想你怎麼對別人,就知道怎麼對孩子
有時候,孩子只是想要說一說、希望被了解
【應用題41】孩子撞到一下就哭天搶地,但其實並不嚴重啊?
【高效能父母這樣做】傾聽加接受,孩子很快就沒事了!
同理並反映孩子的情緒,可以幫助他自我省思
【應用題42】太太和兒子天天互槓,先生夾在中間也要抓狂了!
【高效能父母這樣做】先同理情緒,要比急著糾正行為更有效
接納孩子的情緒,並不等於認同他的行為
【高效能父母這樣做】用語言施魔法,讓愛哭的孩子破涕為笑
傾聽孩子之前,請先確定自己平心靜氣
怎麼聽,才能聽懂孩子的心?
只是重複對方說的話,也是很有效的傾聽
傾聽的原則:不要把孩子當成自己亟欲解決的問題
【高效能父母這樣做】要真心想聽,不帶有任何目的/要冷靜地聽,別讓焦慮感壞事
/要有時間聽,不要勉強或敷衍
傾聽的形式:要讓孩子知道――「我有在好好聽喔」
【高效能父母這樣做】肢體動作式:表現父母的接納態度/段落回應式:引導孩子繼續發言
/鸚鵡學語式:幫助孩子「與自己對話」/記者採訪式:讓孩子自然說出口!
反映傾聽:讓自己變成孩子的一面鏡子
基本形式:傾聽訊息→解讀意義→確認核實
【應用題43】開電扇不行、吹冷氣不要,你到底想怎樣啊?
在核實動作中,避免溝通錯誤、減少親子衝突
【應用題44】集合地點都講那麼清楚了,妳怎麽還聽不懂啊!
以疑問句來回應,聽者會感受到尊重與接納
【應用題45】媽媽,這些就是你要我做的事嗎?
用反映傾聽,幫助孩子釐清真實的感受
【應用題46】你知道孩子真正想說的是什麼嗎?
關於傾聽的最後叮嚀――時機比技巧更重要
【應用題47】孩子為比賽輸贏忿忿不平,這樣會不會太沒風度?
【高效能父母這樣做】無須拘泥於技巧的正確,真心才是關鍵/觀察雙方的情緒,選擇適當的時機傾聽/當自己的情緒被孩子挑起,就要暫停傾聽
【SOP步驟】處理孩子問題時,該怎麼反映傾聽,讓孩子說出心裡話?
【Lesson 5】
到底是誰的問題?怎麼說孩子才會聽?
──確認問題所有權與善用我的訊息,讓父母教養孩子好輕鬆!
不要把孩子該做的事,變成你的責任
想要做到傾聽孩子的想法,卻反而被孩子綁架了?
【應用題48】我都唸了五本童書給女兒聽了,她卻還想再聽下一本?
你常把孩子的問題變成自己的嗎?
【應用題49】孩子到底吃飽了沒,竟然全憑媽媽決定?
【應用題50】孩子賴床、沒簽名、沒帶齊東西,都是媽媽的錯?
釐清問題所有權屬於誰,才能畫出負責界線!
快速判斷,這是誰的問題?
這真的是屬於父母的問題嗎?父母常分不清楚的三大迷思!
【應用題51】把被孩子問題引發的負面情緒,視為是自己受到了影響
【應用題52】覺得孩子能力不足、經驗不夠、資源有限,所以父母有責任代行其職
【應用題53】基於父母的教養職責,把孩子的許多問題都視為是自己要負的責任
【高效能父母這樣想】該是孩子的責任,就讓給孩子承擔!
什麼樣的問題才是屬於父母?
兩項指標,快速判定這是誰的問題!
當問題所有權屬於孩子時……
父母要從旁協助,絕不能代為執行
【應用題54】孩子被同學干擾而影響學習心情,父母要不要出面處理?
步驟1:傾聽以瞭解、澄清孩子的問題
步驟2:確認孩子是否想要解決問題
步驟3:腦力激盪,找出可行的解決方案
步驟4:評估所有方案的優劣利弊
步驟5:由孩子選出一個可行方案
步驟6:父母要負責監督孩子確實執行解決方案
讓孩子盡情發揮,累積處事的能力
當問題已經影響了父母時……
父母要主動介入,約束孩子行為
運用「我的訊息」,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行為效應
【應用題55】你怎麼老愛臨時抱佛腳?
用「你的訊息」訓誡孩子,會招致反擊挑釁
【高效能父母這樣做】用「我的訊息」說明自己的感覺,強調對事不對人/客觀反映、不帶情緒,就是最好的訊息
何時要反映傾聽?何時要運用「我的訊息」?
【應用題56】怎麼聽孩子才肯說!怎麼說孩子才會聽!
當孩子裝傻逃避時,必要時可用第二份「我的訊息」,加重力道
屬於親子雙方必須共同負責的問題時……
親子要互相傾聽,討論理想方案
【應用題57】孩子高三讀書好累,可以特准他不用幫忙做家事嗎?
採用「親子雙贏策略」,讓孩子充分參與
不習慣孩子的觀念作風,又該如何溝通?
【SOP步驟】情緒冷靜之後,高效能父母讓孩子「肯說出口、聽得進去」的步驟:
【Lesson 6】
不打不罵,也能教出好孩子
──「行為結果」教養法,讓孩子學會負責
讓孩子「咎由自取」,比賞罰分明更有效!
賞罰分明,真能讓孩子改過遷善嗎?
【應用題58】你們只聽棍子的話是吧?那以後就叫棍子媽媽啊!
讓孩子體會「自然」的行為結果
【應用題59】孩子上學老是拖拖拉拉,總要爸媽幫忙收拾爛攤子?
【應用題60】想讓孩子體驗後果,還是忍不住碎碎念!
【高效能父母這樣做】表示同理、說出期待,接下來就是孩子自己的事了!
讓孩子承擔「合理」的行為結果
【應用題61】孩子玩瘋了開始做出危險舉動,要怎麼讓他知道分寸?
【高效能父母這樣做】給孩子選擇,讓他在自主行為中學習與修正!
怎樣制定行為結果,才算「合理」?
原則1:合理的行為結果要與孩子的行為相關
【應用題62】兩個孩子在房內爭執而打了起來
原則2:讓孩子有所選擇、願意執行,最好親子一起商討
【應用題63】孩子在客廳裡玩玩具,事後又不收拾撒了滿地的玩具
原則3:給予孩子機會,行為結果的承擔以一次為佳
【應用題64】孩子借騎爸爸的機車去打工,被鄰居投訴把機車亂停在別人家門口
原則4:執行監督時,語氣與動作不能帶有怒意
【應用題65】爸爸在書房裡處理公事,在一旁寫功課的孩子卻老是跑過來打擾爸爸
原則5:必須監督孩子承擔結果,若無法監督就要改提其他選擇
【應用題66】孩子放學後和同學一路閒逛到很晚才回家
練習想想看――孩子放學逾時不歸,要怎麼處理?
高效能SOP教養法,快速總整理!
何時該「自然」?何時該「合理」?
一步一步來,輕鬆完成高效能教養!
【應用題67】孩子準備考試問題──當問題所有權屬於孩子
【應用題68】家庭規矩問題──當問題所有權屬於父母
【應用題69】當問題所有權屬於親子
【SOP步驟】當孩子行為不當時,要如何讓孩子藉由承擔結果,學會知過能改?
【Lesson 7】
怎樣鼓勵孩子?讓他看見自己的好!
──讚賞、鼓勵孩子的要點和方法
讚賞鼓勵,建立孩子良好的自我形象
讚賞孩子,東西方父母觀念大不同
比馬龍效應,父母的鼓勵就是幫助孩子自我認定的力量
讚美究竟是幫了孩子、還是害了孩子?
【應用題70】想要我做好太太?那還是少比較、多鼓勵吧!
【應用題71】一聲讚美,換來源源不絕的好口福!
讚賞不該是控制的工具,而是教養的態度
做孩子的鏡子,幫助他看見自己的好
【應用題72】一直說自己好醜!好醜!就真的會變得很難看喔……
讚美孩子,也要選對時機、說對話
不要當濫好人,要具體、如實地說出好在哪裡
【高效能父母這樣做】具體說明,讓孩子認清自己的優點
只讚賞已經完成的行為,才不會給孩子壓力
【高效能父母這樣做】用已完成的行為和過去的表現,來鼓勵孩子
說出行為、感受和肯定,就是理想的讚美
【高效能父母這樣做】「好棒、好厲害」不是不能說,但要說得具體,才會從誇讚變成由衷的想法/結果不如人意時,更應該肯定孩子的努力
不要在讚賞中偷渡批評,讓孩子覺得掃興
放下教養的熱情,單純去欣賞孩子做對的地方
【應用題73】孩子臨時抱佛腳才考出好成績,是該糾正還是該讚賞?
【高效能父母這樣做】用「我的訊息」表達關切,孩子更容易接受
每當孩子做對、做好時,就要持續、立刻地給予鼓勵
給孩子時間做對的事,也等於給自己機會讚賞孩子
【應用題74】只要願意稍等一下,孩子總是會做好的!
當孩子自暴自棄時,讚賞鼓勵是唯一的挽救之道
【SOP步驟】高效能父母該怎麼讚美孩子,讓孩子看到自己的優點!擁有自信!
【前言】教養孩子,原來這麼容易!
是計畫還是偶然――你是怎麼做了父母的?
做足功課,也不一定養得好孩子?
為何做媽媽,會做得那麼不開心?
「高效能父母學」,最切合人性需求
教學相長,分享高效能父母課程
更用心用力的教養,反而成了阻礙?
簡單幾步驟,解決孩子的所有問題!
【Lesson 1】
你想做什麼樣的父母?
――建立不焦慮的教養態度
你怎麼被養大,就會怎麼養孩子
人人有套父母經,卻離本能越來越遠
教養態度的形塑源頭,其實是原生家庭
【應用題 1】我想和孩子自由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