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行為小小的改變,就能促使小孩自主學習
●「孩子要是能夠自己主動學習,不要我一直催,這樣該有多好……」
●一再脫口而出:「到底要我說幾次你才聽得懂!」
●「看看你們班上的OO,他好厲害啊…」
為了停止煩惱的媽媽們掉入這種負面溝通的陷阱
本書就此誕生了!
作者認為讀書學習的習慣是一種「生存的本質」而已,讓孩子了解知的喜悅;不會不懂裝懂;重視「為什麼?」的發問行為;堅持不懈直到終點……的生活態度。這一切都是為了把孩子教育成「可以自食其力的大人」所作的準備。
爸媽的哪些行為能夠讓孩子變得喜歡讀書,一切都需要親子間正確的日常生活習慣和對話習慣作為支撐的基礎,為了孩子的將來,請現在開始以書中方法認真地採取實際行動吧!
好父母應該這樣做--37種教養習慣
・10個「好棒!」讓孩子喜歡上學習
・14條規則,讓孩子化被動為主動地學習
・13項需留意的小事,奠定孩子未來的生存力基礎
為了孩子的將來, 請現在開始以書中方法認真地採取實際行動吧!
第1章,以提示的形式介紹會使孩子落入討厭讀書狀態的陷阱,讓媽媽們能夠反思自己的行為方式。
第2章,從反方向思考,說明是爸媽的那些習慣行為能夠讓孩子變得喜歡讀書。
第3章,介紹具體的實踐方法,告訴爸媽們要如何實際建立孩子的讀書習慣。
第4章,統合所提過的要訣與規則,如何從親子之間的日常生活習慣與對話習慣建立自主學習習慣的良好基礎。
本書特色:
(1)以當事人的角度和位置,漫畫式圖解親子之間互動的內心感受,快速讓讀者理解與接納作者的教養技巧。
(2)不囉嗦、不麻煩,只要依照書中的指引做小小的改變,就能讓孩子漸漸愛上學習。
作者簡介:
高濱正伸
1959年生於熊本縣。擁有東京大學・同大學院碩士學位。93年時,和同期的碩士研究生一起創辦「花丸學習會」教室,主要對象是低年級的小學生,將關注焦點放在培養孩子「作文」、「閱讀」、「思考能力」與「野外體驗」上。定期舉辦暑期的夏令營戶外體驗、以及冬季的雪國課程皆有相當高人氣,每期都有許多來自「花丸學習會」之外的人士申請參加。以父母為對象的演講也場場滿座,每一場都有許多人等待候補席位。擔任數學奧林匹克理事委員、與NPO法人「小麥組教育後援會(子育て応援隊むぎぐみ)」理事長職務。主要著作有《解謎簿》系列(草思社)、《培養孩子成為「獨立自主的大人」》(廣済堂出版)、《給媽媽的60句話 養出能夠自我成長的孩子!》(青春出版社)等。同時活躍於『情熱大陸』(每日放送)、『坎布里亞宮殿』(東京電視台)等紀實類節目或資訊節目。近期因與佐賀縣・武雄市,合作創設公私立合辦的「花園學園」而廣受矚目。
譯者簡介:
黃玉寧
輔仁大學哲學系畢業。喜愛中日文,與語言轉換間纖妙的美感而選擇翻譯之路。譯有《受孕飲食法則》(朵琳出版)、《工作GPS定位術》、《60分鐘圖解訓練 邏輯思考技術》、《變得有錢養成術》(晨星出版)。
章節試閱
陷阱(1) 「這一刻,與孩子的互動突然變得好困難……」
如果不隨著孩子的年紀改變互動方式,到頭來就會變成媽媽一個人的獨腳戲
開頭的第一節,我想探討的是一個媽媽越是愛孩子、越是擔心孩子,就更容易落入的陷阱。
最近,是否感覺到「和孩子的互動變得好困難」或是「孩子都不聽我說的話」呢?特別是家裡有小學3、4年級左右的孩子,媽媽或許更容易有這樣的煩惱。
究竟為什麼會感到與孩子互動困難、感到溝通不良呢?那是因為,媽媽在應該改變自己與孩子間的應對方式的時候,卻沒有進行改變所造成的。
我常常說孩子的成長階段分為「紅箱」時期與「藍箱」時期。紅箱時期是從4歲到9歲之間;藍箱時期是從11歲到18歲之間。而介於兩者之間的10歲,則是處於轉換期的灰色地帶。
確切的年齡可能因為每個孩子的狀況有所差異、女孩子的發展有時比男孩子來得快一點,不過這個年齡區段的設定還是符合大部分孩子的狀況。
那麼,紅箱時期和藍箱時期,這兩個時期到底有什麼實際上的差別呢?
打開紅箱,我們可以在箱子裡發現小蝌蚪,再打開藍箱,出現在眼前的將會是青蛙;換句話說,這是兩種從形態樣貌到生活動作都完全不一樣的生物。其變化的程度,與生物學觀點中的「完全變態」不相上下。
小蝌蚪在水中利用鰓呼吸,而登上陸地的青蛙則是用肺呼吸。即使從各方面而言已經是兩種徹底不相同的生物,但事實上,還是有為數不少的媽媽在與孩子相處時,仍然以養育水中蝌蚪的方式,來對待自己已經轉變為青蛙的孩子。
「功課寫完了嗎?」、「該讀的書都有好好讀完嗎?」
雖然能夠理解媽媽是因為擔心才會這樣問,不過一但孩子進入藍箱時期,其實他們自己心中已經非常清楚哪些是非做不可的事情。
然而腦中明白歸明白,當這些叮嚀與責備聽進耳裡時,依舊只會轉化為「吵死了」的情緒。
當心情變差了,自然也提不起讀書學習的意願。但不寫好功課不讀書的話,媽媽又會很囉唆,所以、總之還是讀一下吧……。像這樣,即使孩子在滿心討厭與抗拒的狀態下坐到書桌前,心中懷抱著的「真討厭小鬼」也會妨礙頭腦運轉。
這種狀況發生在女孩子身上的話,會逐漸變成更麻煩的事態。如果發生在男孩子身上的話,只要孩子沒有因為覺得麻煩而當面頂嘴,後續就不會出現小火星悶燒的問題;但如果是女孩子的話,恐怕有可能會發展成深刻考驗母女感情的拉鋸戰。
就算有「明明不久之前還是那麼聽話的乖孩子」的感覺,那也只是爸媽的「哄小孩」招數還沒失去效用而已。哄小孩這一招的功效,最多只能發揮到小學3年級左右,等到孩子升上高年級,就會開始以大人的眼光來審視自己的父母,接著一點一點地脫離雙親羽翼。
面對逐漸獨立、離開自己的孩子,不但不能在後頭追著他們,爸媽還必須主動發出「小孩獨立宣言」才行。如果父母一直維持著從前哄小孩的方式對待孩子,在沒有完成轉換步驟的狀況下,對小孩說出任何一句多餘的囉嗦,都會成為負面的肥料、逐漸養大孩子心中討厭學習讀書的那株幼苗。
陷阱(2) 一而再再而三地脫口而出「到底要我說幾次你才聽得懂!」
媽媽,對孩子來說這是”第一次”聽到
明明已經成長為青蛙了,媽媽卻依然以對待蝌蚪的態度,動不動就說出囉嗦干涉的話來。母親沒有發現自家小孩已經「完全變態」,是因為內心總希望孩子能永遠維持可愛的樣貌。
因為孩子是這麼的可愛、又還沒長大,所以不能不伸手幫他一把、不能不開口教他一下……。每一個想法與做法,在在都是母愛的體現呀。
但事實上這種愛對孩子來說是有害的。
真正的問題不單單在轉變為青蛙後才產生,媽媽「太過擴張的母愛」從孩子還是蝌蚪的時候開始,就已經造成了一些妨礙。母親對孩子的干涉與控制越深,雙方的心就有可能離得越遠。
「我要講幾次你才會懂!」
這是對教育孩子投入極大熱情的媽媽,時常無意間脫口而出的話;即使是對孩子教育不那麼積極的媽媽,當小孩好幾次在同一個地方犯錯時,恐怕內心也忍不住會覺得「這下不做點什麼不行」吧。然而,這句話裡有一個非常大的矛盾點。
為什麼會矛盾呢?因為你面對的對象是孩子,但處理的卻是大人心裡的感覺。「到底要我說幾次你才聽得懂!」這句話,和「我講一次你就應該要懂了!」是一樣的意思。這句話對幼齡兒童和小學低年級的孩子來說,不是一句可以理解的通用詞彙。對這個年紀的孩子而言,無法理解只說過一兩次的東西,是非常普通的一件事。
即使如此卻還是會說出:「我之前也講過了吧,你真的有認真專心聽我說話嗎?」這種責怪。等於是在前頭揮舞著大人的道理,強迫孩子要追上來。
如此這般,在小蝌蚪的時期就已經畫出了親子間想法形同陌路的未來構圖。
當媽媽因為「不管說幾次他就是不會去做」而火大生氣時,孩子心中卻是認為「不知道為什媽媽看起來心情很不好」;而當媽媽責問孩子「為什麼我不催你就不會去做!」時,孩子就會產生「媽媽真的有夠囉嗦」的想法而感到厭煩;最後當媽媽嘆息「啊、把我說的話都當耳邊風」的時候,其實孩子已經到達「真是夠了,好想把耳朵關起來啊」的忍耐極限……。
以這種狀況發展下去,親子間的想法與心靈只會成為兩條永遠不交集的平行線。
小學低年級的小朋友總是活在「當下」,他們尚未建立起時間軸的延續性概念,所以就算媽媽說「之前就講過了吧,這是第3次了」,對小孩來說卻是每一次都如同第一次聽到。
對這樣還處於蝌蚪階段的小孩子,就算聲色俱厲地說「不要讓我再說一次」,孩子也只會一臉恐慌地瞪大雙眼而已;這種要求對幼齡的孩子來說,與要求小蝌蚪「爬到陸地上來用力蹦蹦跳跳」一樣不切實際。
蝌蚪時期的小朋友既喧鬧又難以冷靜,類似於反省這一類的情緒基本上都還沒有成形,如果無法分辨出孩子的這種狀態而將自己憤怒的情緒爆發開來,反而會難以傳達媽媽真正的想法。
除了將同一件事情以平靜的態度一次又一次地說明傳達以外,沒有其他解決方法。讓自己陷入火大煩躁的情緒,唯一能產生的效果只有殺死神經細胞、徒然讓媽媽自己感到疲累而已。因此要抑制住自己的情緒起伏,以悠然漫步在平緩道路上的心情,穩定而平靜地對孩子重複訴說同一件事,除此之外別無它法。
陷阱(3) 「這孩子,只要我不在他旁邊就什麼都做不好……」
冒失不周全的愛,會養出無法獨立思考的孩子
談戀愛的時候,眼中只看得到戀人;和這種戀愛現象相似,教育小孩子時也常會出現類似狀況。特別是家裡有男孩子的媽媽,更容易出現這種傾向。
在我擔任代表委員的「花丸學習會」裡,時常見到學齡前或小學低年級孩子的身邊跟著媽媽,於是就會出現這樣的場景:孩子到教室坐下後,媽媽旁若無人地走到孩子身邊,用溫柔的聲音說:「把外套脫掉。」可能是怕孩子太熱吧。拿著孩子脫下來的外套,媽媽才回到教室後面去。等到課堂結束後,又有另外一位母親靠近自己的孩子,自然而然地接過孩子遞來的書包提著,而小孩也一臉理所當然的樣子。
我想,眼前看到的媽媽們,不論哪一位都是非常細心體貼的,但這樣的舉動卻讓我有些擔心。因為從這些舉動中,一波又一波地傳來了媽媽過度寵溺的訊息。
從我的角度來看,這就是媽媽們「冒失而不周全的愛」。因為覺得我們家兒子實在太可愛了,所以何必在意他人的觀感或感受呢,大概是這樣的想法。
這種狀況下必須特別注意的問題,就在於媽媽的溫柔寵溺心態,往往會成為軟弱依賴的溫床,而養出「無法獨立思考的孩子」。
以要小孩脫下外套的媽媽為例,儘管教室裡的確稍微熱了一點,但其實脫不脫外套這件事只要讓孩子自己思考決定就可以了。如果孩子覺得熱了,自己就會想脫外套;脫下來的外套要怎辦呢?啊、對了,掛在椅背上就可以了吧……。這種程度的事情,即使是低年級的孩子也能獨立思考出結論。
原本應該讓孩子思考、自己想辦法的事情,卻不讓他自己動腦筋,這就是冒失不周全的愛所帶來最大的危險。
這種危險所造成的影響,毫無疑問地也會顯現在讀書學習上。
比如說,當孩子遇到了稍微困難一點的題目,可能就會說出:「這種東西我怎麼會知道。」並擺出非常不開心的臭臉。在我們補習班裡,這種情景三不五時會出現在新加入的孩子身上;有些孩子甚至連手都一動也不動,在老師上前關切勸說之前就如同石像般僵硬著。
只要擺出討厭的表情,媽媽就會來幫我解決。這種驕寵的體質,會導致孩子在試著獨立思考之前就先舉白旗投降;就算問題只要稍微再想一下下就能順利推進,仍然會拒絕踏出那一步而直接停止思考。這樣的孩子很難培養出獨立思考的能力,最後,會因為一直難以體會到「思考是一件快樂的事」而無法了解學習的本質,這個狀況下的讀書學習就變成重壓在身上的痛苦負擔而已。
形成這種學習態度的根本原因,就是平常「太過溫柔貼心的媽媽」。請回想過去與孩子相處的情景,如果發現這樣的狀況,希望各位媽媽能夠開始省思這件事。
面對困難的時候想找一個人來幫忙、倚靠,這是人之常情,不論在學習或是一般社會生活之中都會發生。然而在尋求外援之前,必須先經過自己最大的努力才行,如果一直習慣於在思考之前就尋求幫助,將來孩子出了社會將無法成為「自食其力的大人」。
在寵溺縱容的環境下成長的小孩,只要面臨稍微有一點難度的問題,就會進入「停止思考」的狀態。有些孩子會一動也不動地僵硬著,有些甚至會態度大變、將不滿的情緒全表現在臉上。
陷阱(1) 「這一刻,與孩子的互動突然變得好困難……」
如果不隨著孩子的年紀改變互動方式,到頭來就會變成媽媽一個人的獨腳戲
開頭的第一節,我想探討的是一個媽媽越是愛孩子、越是擔心孩子,就更容易落入的陷阱。
最近,是否感覺到「和孩子的互動變得好困難」或是「孩子都不聽我說的話」呢?特別是家裡有小學3、4年級左右的孩子,媽媽或許更容易有這樣的煩惱。
究竟為什麼會感到與孩子互動困難、感到溝通不良呢?那是因為,媽媽在應該改變自己與孩子間的應對方式的時候,卻沒有進行改變所造成的。
我常常說孩子的成長階段分為「紅箱...
作者序
「我們家的孩子啊,要是能夠自己主動學習,不要我一直催,這樣該有多好……」
為了有這種期望的媽媽們,本書就此誕生了。
有些讀者或許在心中懷抱著對這種「魔法」的疑惑,而伸手從書架上取下了這本書。
確實,光是唸唸咒語,就讓孩子在某天突然變身成長的魔法是不存在的。但若要說母親們這種「殷切的期盼」完全沒有辦法達成,卻也不盡然正確。
喃喃唸誦這些咒語的正確場合,不在孩子的面前,而是各位現在正在做的、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才是最正確發動咒語的時間。是的,本書的希望正是媽媽們能夠在稍微緩一口氣的獨處時光中,思考一下、對自己進行反問:「從以前到現在,我對孩子的教育方法是正確的嗎?」
這個問題,就是最根本的一種「咒語」。而若能讓各位在閱讀本書的同時,逐漸發掘出自己身上所具有的各種咒語,就是我身為作者的一大期望。
因此本書的第1章,以提示的形式介紹會使孩子落入討厭讀書狀態的陷阱,讓媽媽們能夠反思自己的行為方式;第2章則是從反方向思考,說明是爸媽的那些習慣行為能夠讓孩子變得喜歡讀書;而第3章,繼續為各位介紹具體的實踐方法,告訴爸媽們要如何實際建立孩子的讀書習慣;最後的最後,第4章將會統合本書所提過的要訣與規則,從親子之間的日常生活習慣與對話習慣進行統整,以建立自主學習習慣的良好基礎。
順道一提,本書標題中的「37」這個數字,正好是第2章到第4章所有主題(小節)的總和數字。
各位爸媽在讀這本書的同時,若能一邊思考「為什麼需要養成孩子自主學習的習慣」這個問題,那就是我撰寫這本書時打從心底最期待的一件事。關於這個部分,我們將進一步在「寫在書後」中進行討論,所以首先,就請各位爸媽放鬆心情,慢慢進入本書內容吧。
高濱正伸
「我們家的孩子啊,要是能夠自己主動學習,不要我一直催,這樣該有多好……」
為了有這種期望的媽媽們,本書就此誕生了。
有些讀者或許在心中懷抱著對這種「魔法」的疑惑,而伸手從書架上取下了這本書。
確實,光是唸唸咒語,就讓孩子在某天突然變身成長的魔法是不存在的。但若要說母親們這種「殷切的期盼」完全沒有辦法達成,卻也不盡然正確。
喃喃唸誦這些咒語的正確場合,不在孩子的面前,而是各位現在正在做的、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才是最正確發動咒語的時間。是的,本書的希望正是媽媽們能夠在稍微緩一口氣的獨處時光中,思考一下...
目錄
Contents
漫畫「討厭讀書的原因」
第1章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孩子變得討厭讀書了……。
煩惱的媽媽、10個陷阱
陷阱(1) 「這一刻,與孩子的互動突然變得好困難……」
如果不隨著孩子的年紀改變互動方式,到頭來就會變成媽媽一個人的獨腳戲
陷阱(2) 一而再再而三地脫口而出「到底要我說幾次你才聽得懂!」
媽媽,對孩子來說這是”第一次”聽到
陷阱(3) 「這孩子,只要我不在他旁邊就什麼都做不好……」
冒失不周全的愛,會養出無法獨立思考的孩子
陷阱(4) 答對了就大聲讚美「好棒!」但答錯了就表現出失落不滿
只在乎正確答案與否的○×主義心態會傳染給孩子
陷阱(5) 「趕快咻咻做完,要咻咻很快的喔」
急匆匆催促孩子的口頭禪,是造成「小孩不思考」的魔咒
陷阱(6) 「看看你們班上的○○,他好厲害啊…」
動不動就拿孩子和其他人比較,會刺傷孩子的心
陷阱(7) 「我們家這孩子啊,數學真的完全不行~」
父母定論般的評語,會養出小孩的「很爛蟲」
陷阱(8) 「唉,你怎麼不把筆記抄好一點呢」
媽媽的「做好一點病」,會使孩子形成「假性學習」狀態
陷阱(9) 斥責孩子的錯誤時,總是重翻舊帳變成又臭又長的訓話
必須注意的斥責最糟三模式「太過溫吞」「越說越長」「接二連三」
陷阱(10) 「真拿你沒辦法……只有這一次而已喔」
允許了一次例外的「脫罪」行為,就是因循怠惰的開始
第2章 爸媽的10項「好棒!」習慣讓孩子喜歡上讀書學習
好棒!(1) 「太~厲害了,這不是完成了嗎。真了不起」
激發起孩子學習鬥志的媽媽,擅長於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好棒!(2) 「嗯~這種用法似乎不太正確」
注重孩子言詞使用上的細節差異,幫助孩子增進國語文能力
好棒!(3) 「咦?這個是什麼意思?」
父母親勤於查閱辭典的習慣,造就小孩學習能力的紮實基礎
好棒!(4) 「喔、你看你看!這東西很漂亮吧」
即使是小小感動也要訴諸言語,對穩定孩子的學習能力會產生正面影響
好棒!(5) 「非常的柔軟,很像抱著小兔子時的感覺」
媽媽善於使用譬喻的話,孩子的感受與表達能力會變得更加豐富
好棒!(6) 「這個嘛、媽媽也不太清楚,你想到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啊」
認真重視「為什麼?」的父母與孩子,會擁有強而有力的「思考引擎」
好棒!(7) 即使自家的小孩蒐集的是橡皮擦屑,也要稱讚「好棒!」
溫柔守護孩子的某些執著,這種心情上的餘裕空間將創造出孩子的成長空間
好棒!(8) 時常保持 ☺ ☺ ☺ 、不論何時都展現☺ ☺ ☺
媽媽安定的笑容,能夠穩定孩子的心情與學習情緒
好棒!(9)「好、就來一場認真的比賽吧。我是絕對不會輸給你的!」
和孩子來一場淋漓盡致的遊戲,有助於增強孩子的意志力
好棒!(10)「多虧有○○(小孩的名字),幫了我好大的忙啊」
擅長讓小孩來幫忙自己做事的媽媽,能夠訓練出孩子的技巧能力
第3章 養成孩子的自主學習習慣,14條必備規則
規則(1) 讓孩子了解「學會了」的美好感覺
規則(2) 利用每天5分鐘的「晨讀」時間,為孩子培養出「生活型態」
規則(3) 以正確姿勢坐在書桌前讀書的孩子,成績必然會逐漸上升
規則(4) 設定「階段性目標」進行漢字練習,提升學習意願
規則(5) 每天利用「區塊時段學習」方式,孩子養成讀書的習慣
規則(6) 如果要嘗試函授教材或練習教材,必須重新調整學習方式
規則(7) 孩子「假裝聽懂了」的行為必須在萌芽時期就立刻撲滅
規則(8) 教會孩子,思考的過程遠比回答出答案更重要
規則(9) 教導孩子筆記本這個「思考工具」的使用方法
規則(10) 讓孩子喜歡上讀書的「暑假變身大作戰」
規則(11) 小孩喜歡上閱讀的開端,從看見父母的「閱讀身影」開始
規則(12) 不要打擾促進孩子心靈成長的思考時間
規則(13) 對男孩子說話時,使用太尖銳高亢的音調會造成反效果
規則(14) 孩子成長到10歲時,就放心委託給「外面的老師」
第4章 從生活與對話習慣中建立「自食其力能力」的13項須留意小事
留意小事(1) 針對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小習慣,最好能不厭其煩地多多糾正
留意小事(2) 加快生活步調,可以矯正孩子的「拖拖拉拉病」
留意小事(3) 用心讓理所當然的事成為理所當然,就從見面的打招呼開始
留意小事(4) 多多進行充分的室外活動,以W鍛鍊〈體幹+體感〉
留意小事(5) 每天進行3分鐘的「完全對話時間」,穩定孩子的情緒
留意小事(6) 充分利用在路上步行的時間,享受「特別時光」
留意小事(7) 養成孩子習慣,將學校發生的事情有條理、重點地述說出來
留意小事(8) 利用「所以・原因是對話術」可以鍛鍊孩子的邏輯論述能力
留意小事(9) 利用看連續劇等戲劇時的一些感嘆,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留意小事(10) 「素描對話」可以用來訓練孩子將事物影像化的能力
留意小事(11) 親子雙方相互磨合,練習站在對方立場思考說話的「表達能力」
留意小事(12) 養成寫日記的習慣,就算只有1行也沒關係
留意小事(13) 自信與療癒的魔法,會讓媽媽無時無刻散發閃耀的光輝
親子共同小訓練(1) 讓孩子更親近國語辭典的「從涵義發掘詞語遊戲」
親子共同小訓練(2) 培養出多樣性表現能力的「換句話說遊戲」
親子共同小訓練(3) 非常好的譬喻能力鍛鍊「譬喻遊戲」
親子共同小訓練(4) 提高孩子進行漢字練習的意願「迷你模擬測驗」
親子共同小訓練(5) 奠定勇於嘗試的能力「數字連連看」
親子共同小訓練(6) 訓練集中力與精讀能力「朗讀正確率挑戰」
親子共同小訓練(7) 「○○做了△△的故事」一句話的要點整理訓練
親子共同小訓練(8) 說出聲音的同時鍛鍊腦子影像化的能力「場景回想挑戰」
親子共同小訓練(9) 從對方的視角測試傳達能力的「指路遊戲」
寫在書後
Contents
漫畫「討厭讀書的原因」
第1章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孩子變得討厭讀書了……。
煩惱的媽媽、10個陷阱
陷阱(1) 「這一刻,與孩子的互動突然變得好困難……」
如果不隨著孩子的年紀改變互動方式,到頭來就會變成媽媽一個人的獨腳戲
陷阱(2) 一而再再而三地脫口而出「到底要我說幾次你才聽得懂!」
媽媽,對孩子來說這是”第一次”聽到
陷阱(3) 「這孩子,只要我不在他旁邊就什麼都做不好……」
冒失不周全的愛,會養出無法獨立思考的孩子
陷阱(4) 答對了就大聲讚美「好棒!」但答錯了就表現出失落不滿
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