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珍藏版
這麼多年來,你以思想家、歷史家看李敖,你錯了,其實他更是文學家。奇情與思想,是文學家必要的條件,只有李敖具有這種條件。市面的所謂文學家,作品很菜,都是賣菜的。
《北京法源寺》是李敖第一部史詩式長篇小說。以具象的古廟為縱線,以抽象的歷朝各代史事人物為橫剖,故事中的史實人物,都以歷史考證作底子,其精確度,甚至遠在歷史教授之上。
*
一九二七年二月二十八日,康有為離開法源寺後七個月,在梁啟超帶頭為他慶祝七十大壽後二十三天,死於青島。
一九二七年四月二十八日,康有為死後兩個月,張作霖絞死李大釗、李十力等共產黨員二十一人於北京。其中李十力移柩法源寺。他臨上絞架前抬頭望天,含笑說的最後一句話是:「康先生,雖然絞刑使血流不出來,我也算先流了我們的血。」消息傳出,大家不知「康先生」何所指。
一九二八年七月四日,孫殿英為了盜墓,掘了西太后墳於北京。事後蔣介石揚言要查辦,但是,當蔣介石的新婚夫人宋美齡收了贓品,並把西太后鳳冠上的珠子裝在自己鞋上的時候,查辦之說,也就不了了之了。
一九六六年到一九七六年十年文革期間,紅衙兵為了「破四舊」,掘了康有為墳於山東。同一文革期間,也為了「破四舊」,袁崇煥的墳也給平墓毀碑了。不過,由於傳說棺材裏有個「金頭」,引發了「革命小將」的貪念與盜寶興趣,平墓不夠,還是把墳給掘了,挖到三個人的深度,結果一無所得。
一九八七年到一九九○年期間,老百姓為了發財熱,到處盜墓,掘了譚嗣同墳於湖南。
所有地面上活動的,都化為塵土、都已躺下;剩下的,只有那靜止的古剎,在寒風中、在北國裏,悲愴的佇立著。啊!.北京法源寺、北京法源寺,.多少悲愴因你而起、因你而止、因你而留下串連、血證、與碑痕。雖然,從憫忠台殘留的石礎上,知道你也不在靜止,也在衰亡。你的佇立,也因你曾傾倒。但是,比起短暫的人生來,你是長遠的、永恆的。你帶我們走進歷史,也走出歷史,只有從你的「法海真源」裏,我們才看到中國的「血海真源」…
作者簡介:
李敖
一九三五年生於哈爾濱,一九四九年來到台灣。 李氏文筆自成一家,被喻為百年來中國人寫白話文之翹楚。發表著作上百餘種,以評論性文章最膾炙人口。《胡適評傳》、《蔣介石研究集》為其代表作。西方傳媒更奉為「中國近代最傑出的批評家」。
一九九七年出版的《李敖回憶錄》,獲選為金石堂書店當年度最具影響力的書、聯合報讀書人專刊當年度非文學類之十大好書。其續作《李敖快意恩仇錄》亦擠身暢銷書榜。
一九九九年五月,來台五十週年,出版《李敖禍台五十年慶祝十書》。一九九九年八月,獲新黨提名參選二○○○年中華民國總統。二○○一年五月新作《上山‧上山‧愛》甫一推出即引起讀者熱烈迴響。
二○○四年以無黨籍身份再度進軍政壇,當選中華民國第六屆立法委員,並於二○○五年赴中國大陸展開「神州文化之旅」。
二○○七年出版《李敖議壇哀思錄》,同時宣佈退出政壇開始專心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