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球趨勢鹿野忠雄手機成癮張忠謀楊双子村上春樹梅克爾瓊瑤制度基因OPENBOOK好書獎大人學讀冊12月選讀聯經暢銷66折起讀書共和國75折起最透明的故事民防必修課
暫不供貨

其實,那個世界很美:醫護人員想對大家說的臨終故事(二手書贈品)

商品資料

作者:大衛‧凱斯勒|譯者:張瓅文

出版社:大寫出版

出版日期:2012-05-19

ISBN/ISSN:9789866316555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272

書況:普通

備註:無畫線註記

書況影片(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暫不供貨
文字字級

生命最後一刻,到底發生了什麼?
「臨終」背後有何神秘現象?
我們又會由誰牽引走向另一個世界呢?
見證過太多離別的醫護人員要告訴大家
當至親生命終了時,我們思念的人將前往一個很美的世界


本書集結了醫生、護士、社會工作者等「生死線上工作者」目睹病患或家人臨終前的真實故事與感言。

作者凱斯勒也是媒體知名的「生死學專家」,他透過觀察與記錄,主張死亡前的各種現象,無法完全歸因為幻覺、腦部缺氧及藥物的影響,雖然沒有直接科學證據能證明,但「臨終現象」卻是那些天天面對「生離死別」的工作者所普遍熟知且接受的。

而在這些不斷上演的「人生謝幕」真實情節中,這本書不在於檢驗死亡的奧祕、也不猜測靈異;而在於讓讀者更了解、並尊重臨終者可能遇到的狀況,尤其在面對失去至親與關心者的「最後時刻」,能坦然接受接未來的人生。

作者凱斯勒說:「我曾經認為,要舒緩生命盡頭所遭受的痛苦,唯一方法便是提供患者良善的疼痛管理與症狀控制,但我現在知道,除了為患者的疼痛施打麻藥外,還有許多舒緩疼痛的選擇;對抗恐懼與憂傷,還有比抗焦慮藥物更好的選擇,臨終前會看到『誰』和看到『什麼』,或許才是最好的安慰。」

「信與不信」、「證明真相」不是此書的重點,「得到慰藉」、「專心聆聽」才是本書想要傳達面對死亡的態度。
作者認為在面臨生命倒數時刻,人會經歷三種現象:
顯像:看見對另一個世界的期盼。
旅程:對親屬來說,死亡就是離開,對臨終者而言卻是抵達的開始。
擁擠:房裡滿滿的人,臨終者絕對不會孤單地死去。

本書有36個故事,也有來自36個失去至親的悲傷親屬,你將看見:他們撒手而去的親人究竟經歷過什麼樣的臨終現象?這些悲傷的親屬們最後又到底從「生與死」這個人生避不掉的現實中得到了什麼?

作者簡介:

大衛‧凱斯勒 David Kessler

凱斯勒是知名的生死學專家,當麥可.傑可森的死備受爭議時,他受邀全國性節目專訪討論,他的專業領域涵蓋死亡、臨終、家屬悲傷管理。演員伊莉莎白.泰勒、潔美.李.寇蒂斯、安東尼.博金斯和麥可.蘭登,以及作家瑪莉安.威廉森,在他們的親人面臨改變生命的疾病時,都曾尋求他的協助。

凱斯勒常出現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國家廣播公司(NBC)、美國公共廣播公司 (PBS)與「娛樂今宵」(Entertainment Tonight)等節目中,也接受過歐普拉專訪;而《紐約時報》、《紐約客》都會刊載關於凱斯勒的報導,他還為《波士頓環球報》、《舊金山紀事報》、《華爾街日報》、《安德森.庫珀360°》及《洛杉磯時報》撰寫文章。

首本著作《臨終的需求》(The Needs of the Dying)是臨終類書籍暢銷書,受到德蕾莎修女的讚賞與肯定。與知名作者依莉莎白.庫伯勒—羅斯合著過《當綠葉緩緩落下》與《用心去活》,當羅斯臨終前,她甚至指定凱斯勒在一旁看著她離開。

想知道更多訊息,請上作者網站

www.Grief.com.

譯者簡介:

張瓅文

現為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翻譯研究所博士生。曾任大學口筆譯講師;離開教室之後,是個喜愛獨自旅行的背包客與調酒師。譯作有:《為自己上班,因為一生的工作天很多》、《把妳生回來》、《母親的守密者》等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知名生死學大師──大衛‧凱斯勒 David Kessler的溫柔陪伴】

「大衛的陪伴往往會帶給臨終者安全與舒服的空間。事實上,我最近曾拜託他,當我時間到時,請他看著我離開。本書帶給讀者的是大衛的智慧與愛,並且幫助我們認識未知的未來。」 ──《紐約時報》暢銷書《創造生命的奇蹟》作家露易絲‧賀

長期接觸臨終病患的作者凱斯勒道出病患及家屬最沉痛的心聲:「難道沒有任何事能期待嗎?就這樣?只能忍受痛苦等死嗎?」

──當然不是,這本充滿「希望」的書,將撫慰人心並讓人們對死亡有更不同的看法。

當人們在面臨生命終了時...
顯示全部內容
章節試閱
「難道沒有任何事能期待嗎?就這樣?只能忍受痛苦等死嗎?」

最近,我和一位在洛杉磯瑪莉蒙特大學教授職業倫理的同事聊天,她準備要教一門關於死亡與臨終的課程,我們因此談到生命末期的相關話題,例如人工營養的爭議、病末與腦死患者的議題。現代發達的尖端科技下,一個人要怎樣決定生命何時該結束?

那一刻,我想起一名患者的臨終顯像經驗,接著我想起所有患者、所有臨終顯像,還有過去幾年和同儕討論的內容。在安寧病房、安寧照護機構,及其他種種與生命末期有關的會議中,「臨終顯像」是眾人絕口不提的話題。專家們總是專注又嚴肅,...
顯示全部內容
作者序
恐懼的時刻:哪裡有死亡,我就在哪裡

每當有人問起我的職業,我不免猶豫該如何回答。我是該告訴他人,我的工作是撰寫關於死亡及其過程的相關書籍嗎?還是該告訴他人,我一開始的職業是護士,不過現在是在洛杉磯第五大醫療體系中,負責執行受到高度重視且獨特的臨終規劃?還是我該解釋,我是外傷醫療團隊裡的預備警官,同時也是紅十字救難隊一員?還是我有飛機駕駛執照,參與過兩次空難救援行動?

我知道這種解釋方式令人困惑,所以我常說,我是混著在做這些事。有別於我的啟蒙導師伊麗莎白. 庫伯勒─羅絲,她常處理的死亡多在醫院中。我...
顯示全部內容
目錄
給讀者的話
前言/恐懼的時刻:哪裡有死亡,我就在哪裡!
關於本書/「難道沒有任何事能期待嗎?就這樣?只能忍受痛苦等死嗎?」

第一章 臨終顯像:「那裡非常美。」──湯瑪斯‧愛迪生遺言
臨終顯像能證明來生嗎?
「臨終」和「瀕死」不同?
只是幻覺?

第二章 相信臨終者說的話:「我還活著。」──丹尼爾‧韋伯斯特遺言
陪審團採信嗎?
法律前的效力:臨終前無謊言

第三章 臨終者看見的畫面之一:「太棒了,太棒了。」──佛羅倫斯‧南丁格爾遺言
父母親的團聚/護士海瑟的故事
我得去,時候到了!/護士南森的故事
最...
顯示全部內容
內容簡介
各界推薦
章節試閱
作者序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