慷慨的感染力我不是想死進擊的巨人讀首詩中年之路與自己和解長照京都新時代運動逛美術館我不做英雄幸福的鬼島更新粒線體柴門文
暫不供貨

帖木兒之後:1405~2000年全球帝國史(平裝)(二手書贈品)

商品資料

作者:約翰.達爾文|譯者:黃中憲

出版社:野人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0-12-03

ISBN/ISSN:9789866158148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書況:普通

備註:無畫線註記

書況影片(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暫不供貨
文字字級

榮獲2007年Wolfson史學獎,
唯一貫穿中西的帝國通史!
這一筆歷史帳,你不能不知道!

首創「歐亞革命」帝國史觀,顛覆了歷史課本的西歐視角,
全方位俯瞰六世紀(1405~2000年)的世界舞台:
江南和英國條件相仿,為什麼工業革命只發生在後者?
清朝平定新疆,其意義相當於歐洲征服美洲?
日本鎖國時,江戶繁榮無比,一城人口數就超越當時歐洲各國?
俄國1812年擊退拿破崙,二戰還成為打倒希特勒的主力?
帝國究竟是個人的野心霸業,還是歷史的常態?
為什麼1405年帖木兒死後,世界上再無全球帝國?!

 
一改傳統西歐觀點,放大時空格局,
深入追索在政經文化的交互影響下,
東、西方勢力如何展演出今日世界的全貌!


《帖木兒之後》將世界視為一個完整的有機體,用真正的全球視野、全方位視角,為人類現代史提供了嶄新(但平衡可靠)的觀點。歷來史學名著與此鉅作相比,都顯得有所侷限;日後我們也很難期待再有超越之作。
  帖木兒是史上最後一位「世界征服者」。他的部隊燒殺劫掠,征討範圍西達地中海濱,東抵中國邊境,似乎再過不久,就能恢復其祖先成吉思汗時期的帝國版圖。然而,當他於一四○五年去世,一統天下的帝國也從此告終,至今再不復見。
  接下來的歷史書寫,傳統上都以歐洲帝國的擴張作為世界舞台的焦點,卻忽視了伊斯蘭世界和東亞偉大文明的並存,在當時形成三足鼎立的均勢形勢。直到歐亞世界發生一場革命,才使這均勢發生改變,但也從未徹底翻轉過。
  從帖木兒去世到二十世紀結束,這六百年之間,亞洲的幾大帝國並未受到歐洲入侵者的深刻撼動。中華帝國歷經種種內憂外患,至今屹立不搖,反倒是曾經「日不落」的大英帝國走向了滅亡,而納粹帝國更在竄起後不旋踵間,就遭擊潰。
  帝國的興衰或屹立,其背後的原因仍是世界史領域極耐人尋味的謎題。
  《帖木兒之後》以嶄新的觀點看待全球歷史:
  在「視角」上,摒除以西歐為中心的偏見,採360度全舞台的視野,將遠東、中東、中亞乃至西伯利亞一併納入觀看鏡頭中;
  在「面向」上,從經濟、文化、地緣政治到常民生活,進行全面而深化的探討;
  在「論述」上,廣納各方學者門派,從布勞岱爾到霍布斯邦,從亞當斯密、馬克思、韋伯到薩依德……等等,詳述各家論點,再一一檢視討論;
  在「方法」上,以時間為切片,跨越空間來綜覽全局,追索各方勢力彼此間的交互作用。
  作者透過由此得出的歷史視野,探討過去六百年間歐亞歷史上最著名、最撼動人心的事件,使那些事件再度鮮活呈現於今日,讓我們不僅再度感到驚奇,也更清楚認識今日「全球化」世界最顯著的特色——亞洲的偉大復興。我們如欲掌握未來走向,就必須深刻梳理這段至為關鍵的歐亞世界史。

【本書特色】
1. 探討的時間長達六世紀,空間橫跨三大洲,以帝國的興衰,來說明後世權力版圖如何分配。
2. 獨創「歐亞革命」(The Eurasian Revolution)觀點:認為亞洲帝國主義對世界的影響,無論就空間上還是影響的深遠度上,比歐洲帝國有過之而無不及,甚至主張這段期間歐洲的重要性有被過度誇大之嫌。
3. 難得一見的全面性世界通史,不只是記述流水帳:作者吸收法國年鑑學派學說,消化大量經濟史、文化史資料,融會貫通古今六百年歷史,近距離檢視歷史細節,寫出觀點最全面客觀、時空縱深最廣袤的世界通史。推翻歷史歷本上歐洲中心論的版本,還原客觀史實。
4. 解釋了許多棘手的歷史疑點:自帖木兒死後,中央帝國消失,人類歷史從陸地轉移到海洋的演變,不是「地理大發現」、「工業革命」這等簡化觀點就能解釋的;同時期中國、印度與日本的成就,用這套觀點也無法解釋;那麼,歐洲的優勢又是如何產生的?作者抽絲剝繭,細緻地從客觀的地緣政治、文化、經濟的交互影響下,演繹出當時各國錯綜複雜的消長變化。
5. 帖木兒之後,歷史又翻新了一頁,回不去以前的大一統帝國,出現東西分流的現象,最後至今日又回到帖木兒死時的均勢、合流狀態。歷史的教訓告訴我們,人類不願接受單一制度、單一統治者或單單一套規範。由此來看,我們仍活在帖木兒的陰影裡,或者更貼切地說,仍活在他失敗的陰影裡。

作者簡介:

約翰.達爾文(John Darwin)

長期關注歐洲去殖民化議題,熱衷探討帝國的興衰史,針對大英帝國的衰亡,著有多部著作《大不列顛和去殖民化》(Britain and Decolonization)、《大不列顛帝國的終結》(The End of the British Empire and Britain)、《埃及和中東》(Egypt and the Middle East)。目前是牛津大學納菲爾德學院的研究員,且在該校教授帝國史和全球史。

譯者簡介:

黃中憲

1964年生,政治大學外交系畢業。專職翻譯。譯作包括《歷史上的大暖化》、《成吉思汗》、《貿易打造的世界》、《破解古埃及》、《蒙娜麗莎五百年》、《法老王朝》、《大探險家》等。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本書以帖木兒為名,它所寓意的其實就是大美帝國這種新全球帝國的困境……本書由於擺脫了過去的歐美中心主義色彩,在敘述過去和現在時,對鄂圖曼土耳其帝國、俄國及中國,遂有了更多理解,而沒有意識形態性質的不當針砭……世界的帝國史乃是世界史的一部分,它是人類正在寫的書頁,看來帝國間的縱橫捭闔,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南方朔(作家)

此作包山包海,方方面面無一不談,廣納各家所言卻又自成一家之言,帶我們將這六百年來的全球世界看了個通透,議敘之間淋漓盡致,有種「沛然莫之能禦」的暢快感,令人忍不住讚...
顯示全部內容
章節試閱
【摘文1】

帖木兒之後再無全球帝國:還原帖木兒之後的世界歷史

一四○五年帖木兒之死,乃是世界史上一個重大轉捩點。從阿提拉到成吉思汗,一連串「世界征服者」欲建立龐大帝國,將整個歐亞世界歸於一統,而帖木兒正是這一連串「世界征服者」中最後一位出場者。他死後不到五十年,歐亞世界遠西地區的海洋國家,以葡萄牙為先鋒,已開始探索日後成為諸海洋大帝國之神經與動脈的航海路線。本書就在探討接下來的歷史。

  若不細究,大家會覺得那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歷史。畢竟,西方透過強大帝國、強盛經濟稱霸全球,乃是我們歷史認知的核心觀...
顯示全部內容
目錄
推薦序 這一本歷史的帳,你不能不知道! ◎郭重興(共和國出版集團社長)
導 讀 帝國史的大師級著作 ◎南方朔(作家)
前言

(第一章)帖木兒之後(十五世紀)
──帝國不是原罪,而是世界史上的常態
簡述帖木兒駕崩之後,世界局勢為歐洲、中亞、遠東之間達成某種平衡,歐洲所代表的現代性只是其一,亦非主流。從帖木兒時代到今日這段期間的歷史,其實遠比那則傳說所顯示的更為混亂,更受偶然事件的影響,更富爭議性。其實,現代世界史並非呈線性發展、從「歐亞世界」的角度看歐洲的版圖擴張...
顯示全部內容
內容簡介
各界推薦
章節試閱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