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聲援2014年香港占領中環運動,中國公益行動者寇延丁女士,遭受128天秘密關押審訊,囚室凌遲,劫後餘生的她,近三年旅居台灣宜蘭,以徒步行腳方式,「走台灣路,看民主之所在;讀台灣人,探民主之所來」。
她說,台灣最吸引人的,是這片土地的多元包容;最有價值的,是社運文化,但也看到這種價值被覆蓋、被忽略,於是書寫出這部對台灣社運的「冒犯」之作。
因緣際會,她在島嶼最南端的恆春,參與保護百年竹塹,也從觀察者變成行動者。本書以百年竹塹抗拆事件為主軸,中間穿插「內埔龍泉村農地抗爭案」、以及「後灣陸蟹保護案」,對於台灣社運組織的各立山頭、分門別派,多所不解。她認為,責任面前,人生而不平等,長期積累能量、掌握話語權的社運組織,更是生而不平等,應該為社會公理正義擔負更多責任。
這本書寫給社運界的人看,寫給遭受官商欺凌、壓迫的人看,也寫給所有愛台灣的人看,因為,沒有人是局外人。
作者簡介:
寇延丁
中國自由作家、民間公益行動者,著有《敵人是怎樣煉成的︰沒有權利沈默的中國人》、《親自活著》、《可操作的民主》、《走》、《走著》等書。
文學作品曾獲《人民文學》獎項、入選《台灣文學年鑑》,非虛構作品曾獲2012「南方閱讀盛典」最受關注作品獎,新浪讀書2012年度十大好書、中國讀書報2012年度十大好書等獎項。
公益行動曾獲2010年度幸福中國十佳公益項目獎和壹基金社會組織救災行動獎;個人獲評2012公和年度人物。
2014年身陷「顛覆國家」通天大案風暴眼,劫後餘生漂流台灣,走萬里路、讀台灣人,用行走治療傷痛,用參與台灣的社運行動和在宜蘭耕田釀酒修復生命。
台灣最吸引她的,是多元包容;最有價值的,是社運文化,她在親身參與的過程中也看到這種價值被覆蓋、被忽略,故有這部對台灣社運的「冒犯」之作。
章節試閱
資本巨獸來襲 家園岌岌可危
聽洧齊講恆春故事,喚醒我太多似曾相識感受。因為歷史,更因為同理。
他的故事由歷史入題,我每晚都要上網惡補。原本我對歷史的瞭解是各自獨立的,不管是台灣開拓史、台灣本土歷史、日本與台灣的關係,都是從書中得來的一根根縱貫軸。因為洧齊的講述,歷史隨著張原吉的腳步橫向鋪陳,串起了原住民、移民、荷蘭、明鄭、清治、日治、民國、當下……,在竹風搖曳的建築中活了起來。
洧齊帶我到龜山遠眺不同族群聚落,引我看祖先最早登陸的港口,第一代人放牧的虎頭山,以及之後河洛人、客家人與原住民的勢力劃分範圍:「這不僅是我們張家的歷史,也是台灣歷史的一部分。」是的是的,這就是台灣的歷史,對我來說,這才是台灣的歷史。
對台灣歷史建立感覺需要一個過程,但聽到他的個人經歷,立即就喚醒了我的認同感。因為他的感受,跟我太相像了。
「我永遠都記得那個日子,十二月三十日,西元的十二月三十日。」這種句式讓我無比熟悉。如果換我,時間會換成十月十日,親愛讀者你已經知道了,那是我被抓的日子。
不速之客從天而降:「早上,突然有十來個人進到我的家裡,不是從路上來的,而從田裡爬上來。一群人湧進我家東看西看,我問他們幹什麼,他們說,是在查估。」
聽他的表述,不難想像這一隊人旁若無人的樣子。
洧齊很好奇:「什麼叫查估?」──當我被一群警察團團圍住,也曾經同樣好奇:「你們為什麼抓我?」當然,除了好奇,還有恐懼,我想洧齊應該也一樣。
「房子在土地重劃的範圍內,要拆,我們來查估,看看你的房子和土地值多少錢。」
就像我一樣,洧齊也懵掉,但依然堅持:「我們家的房,為什麼要拆遷,我不要!」
對方對他的堅持不以為意,告訴他不要也不行,因為程序已經都走完了。洧齊仍然堅持不行:「我們沒有同意呀,不是還有法律嗎?」
「我們不需要你的同意。已經依法走完程序,重劃之後,還會依法把錢付給你們。」
洧齊更加糊塗也更加堅持:「我不要錢,就是不要拆遷。」
對方更不以為意:「完成開發後,錢會撥給法院。你不要就算了,十年之後充公。」
好玩不好玩?一個中國一個台灣,相隔幾千幾萬里,一個是「顛覆國家」通天大案,事關港獨台獨民運顛覆,一不留神就是時代退步大歷史;一個是「台灣式抗拆」,邊陲之邊重劃區邊緣一百三十一坪拆與不拆的小事情,但台詞和邏輯怎麼這麼像?
不同的時空情境,相似的對話邏輯,一個是國家強力,一個是資本強力。雖未親歷,資本的嘴臉,不難想像。
我和洧齊,都是猝不及防被命運推到了一個龐大怪物的面前。它們的力量大得不可想像,人太渺小了。
這種巨大的相像讓我很震驚,當然被雷到的不只我一個,洧齊也是。「當時我非常震驚,台灣民主國家、法治社會,至少應該是講理的吧,居然有這種事情!我的財產他們說開發就開發,他們還都是合法的。這是台灣吔,也太誇張了吧!」
他們的對話,就像一齣戲裡的台詞:
開發商:「我們有開公聽會,還寄了通知書給你們。」
張洧齊:「我沒有收到。」
「張貴春是誰?」
「我的曾祖父。」
「我們把通知書寄給他,你們有簽收。我們已經盡到告知的義務。」
給這段台詞加上備注,更富戲劇性:這所房子法律上的所有權人張貴春是張洧齊的曾祖父,過世多年。簽收人是隔壁叔叔,不知事關重大就沒跟其他人說。叔叔沒有讀過多少書,對土地法規一無所知,當然,就算讀了再多書也一樣無濟於事。
洧齊向屏東縣政府提報文化資產,申請將這段與恆春古城同齡的歷史認定為古蹟。
現在先把開發商和古蹟認定都放在一邊,說說法律。張洧齊找了十位以上律師請教法律問題,「但是,一個個律師都說不懂,叫我去問專攻土地重劃的律師,因為《土地法》加《都市計畫法》還有很多抽屜法案、行政命令與解釋令,加起來比一本字典還要厚,一般律師看不懂。」「我們的政府怎麼啦,要把法律搞這麼複雜?後來花了很多時間鑽研,到底什麼叫《土地法》,終於搞懂,把自己變成了與重劃有關的法律專家。」
張洧齊終於懂了,但說了半天也沒能幫我搞懂,土地重劃條例、區域計畫法、都市計畫法、農地建地商業用地,一大堆名詞傻傻分不清楚。算了,我只是一個講故事的人,乾脆跳過那堆法律名詞,把故事講清楚就好。
資本巨獸來襲 家園岌岌可危
聽洧齊講恆春故事,喚醒我太多似曾相識感受。因為歷史,更因為同理。
他的故事由歷史入題,我每晚都要上網惡補。原本我對歷史的瞭解是各自獨立的,不管是台灣開拓史、台灣本土歷史、日本與台灣的關係,都是從書中得來的一根根縱貫軸。因為洧齊的講述,歷史隨著張原吉的腳步橫向鋪陳,串起了原住民、移民、荷蘭、明鄭、清治、日治、民國、當下……,在竹風搖曳的建築中活了起來。
洧齊帶我到龜山遠眺不同族群聚落,引我看祖先最早登陸的港口,第一代人放牧的虎頭山,以及之後河洛人、客家人與原住民的勢力劃...
推薦序
我沒有見過比寇延丁更愛生活、更相信民間的力量的人。無論你同意或不同意她所相信的,你都會被她文字中的信念感打動。信己所信——這大概是這個混濁時代裡最珍貴的品質。
──「人權新聞獎」、「卓越新聞獎」得主、名作家 趙思樂
讀寇姐的書,和她交談,總有一種感覺。她心目中,民主的樸素之地,在自己身上。它首先不假外求,其次在人與人的關係之中開放流動。台灣從解嚴、民主化轉型一路走來,雖然已經達成非常多的改變,但或許有時,我們忘記一件根本的事:那塊樸素之地從每個人心裡開始。
──名作家 張惠菁
書中寇姊語重心長、筆觸重且沉,是來自高度理想主義和富有人道關懷的她,對台灣的民主和自由寄予厚望。在挫折時,寇姊這樣鼓舞我們,綜觀歷史,社會、國家的進步向來都不是靠那80%的人,多數時候是那不到20%的人,由於他們堅持和參與促成了改革和改變。
──財團法人青平台基金會 社會培力中心主任 劉璐娜
我沒有見過比寇延丁更愛生活、更相信民間的力量的人。無論你同意或不同意她所相信的,你都會被她文字中的信念感打動。信己所信——這大概是這個混濁時代裡最珍貴的品質。
──「人權新聞獎」、「卓越新聞獎」得主、名作家 趙思樂
讀寇姐的書,和她交談,總有一種感覺。她心目中,民主的樸素之地,在自己身上。它首先不假外求,其次在人與人的關係之中開放流動。台灣從解嚴、民主化轉型一路走來,雖然已經達成非常多的改變,但或許有時,我們忘記一件根本的事:那塊樸素之地從每個人心裡開始。
──名作家 張惠菁
書中寇姊語重心...
目錄
推薦序
在民主的樸素之地 / 張惠菁
我們能否在令人哀傷和惱怒的不完美世界中,獲得身心平靜且持續前行? / 劉璐娜
前言
活在當下,行走當下
上篇 走在鄉間的小路上
花和美酒,官兵與賊
搶救活著的歷史──「竹塹恆春」
核心推動者沒有如果
下篇 禮失求諸野
專政機器在人身上留下的烙印
社運素人如何翻轉邊陲?──內埔龍泉村農地抗爭案
生態與建設可以雙贏嗎?──後灣陸蟹保護案
把最好的東西保留下來,傳給子孫
後記
沒有人是局外人
推薦序
在民主的樸素之地 / 張惠菁
我們能否在令人哀傷和惱怒的不完美世界中,獲得身心平靜且持續前行? / 劉璐娜
前言
活在當下,行走當下
上篇 走在鄉間的小路上
花和美酒,官兵與賊
搶救活著的歷史──「竹塹恆春」
核心推動者沒有如果
下篇 禮失求諸野
專政機器在人身上留下的烙印
社運素人如何翻轉邊陲?──內埔龍泉村農地抗爭案
生態與建設可以雙贏嗎?──後灣陸蟹保護案
把最好的東西保留下來,傳給子孫
後記
沒有人是局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