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食堂松本大洋慷慨的感染力我不是想死進擊的巨人中年之路長照京都逛美術館更新粒線體我不做英雄讀首詩新時代運動與自己和解
暫不供貨

沒有您,就沒有我們:一個真空國度、270名權貴之子,北韓精英學生的真實故事(二手書贈品)

商品資料

作者:金淑姬|譯者:莊靖

出版社:臉譜

出版日期:2014-12-14

ISBN/ISSN:9789862354070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320

書況:普通

備註:無畫線註記

書況影片(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暫不供貨
文字字級

我在北韓精英身邊的日子,第一本直擊北韓上層社會家庭之子的動人著作
深度揭露脫北之外的另一個世界,近距離觀察從未曝光的北韓權貴階層


★《我們最幸福》作者芭芭拉.德米克盛讚:「不可思議的體驗!」
★一位偽裝為老師的作家,270個如士兵的平壤大學生,第一手記錄一群不一樣的北韓人
★重量級作家讚譽推薦、報刊雜誌一致好評,認識北韓最獨一無二的記述
★生活日常瑣事反映出國家文化教育等諸多大問題,穿插個人家族背景和大時代中難以泯滅的人性真情,兼具敘事技巧和豐富故事性,詳實深刻,打動人心

北韓權貴學生――
他們是僵化體制下擁抱特權的青春靈魂
他們沒有艱辛驚險的脫北經驗,也沒有窮苦悲慘的日常生活
他們在北韓最先進的大學全英文上課,打高爾夫、看哈利波特電影,還開生日趴

南韓裔臥底教師――
她是他們好奇探看外在世界的小小窗口
她不是第一次赴北韓,卻是首度深入且長期接觸當地的年輕人
她的真實身分是新聞工作者暨小說家,以人性之筆重新連結兩韓

真情與體制的衝突,在世界上最安靜的地方轟然響起

那裡,毫無變化的日復一日,千篇一律的日子折磨你的靈魂。
空虛……無止境的空虛,逐漸感受不到自身存在的意義。
金正日政權的最後半年,赴北韓教導上層階級特權分子之子英文,
難能可貴的體會讓她留下縈懷不去的深刻回憶……

學生排成兩列縱隊,高唱歌誦金正日和北韓的歌曲,每天三次,從不間斷:Without you, there is no motherland. Without you, there is no us.。而不知不覺間,作者金淑姬也跟著哼唱起來。

當時是二○一一年,北韓所有的大學都停課關閉一整年,學生下放到各建築工地──唯有平壤科學技術大學的兩百七十名學生例外。在那幾棟由高牆圍起的建築物中,每一個房間都掛著金日成和金正日父子面無表情的肖像,金淑姬就在此任教。她每天和學生共進三餐,盡力教導他們學習英文,而這一切都在北韓政權無孔不入的監視下進行。

平壤科大的生活寂寞又封閉,對金淑姬而言,更是如此。她的信件遭到檢查,而她還必須把記錄所見所聞的筆記和照片藏起來,不只要戒備監視他們的人,也要提防她的同事──同為老師的基督教傳教士。學生們不費吹灰之力就能信口開河,讓她感到困惑;他們毫無保留地對政府言聽計從,教她焦慮不安。在他們眼中,北韓的一切都是最美好、最雄偉、最精采的,無與倫比。但她卻無法忍住不愛他們──他們天真的熱忱、他們取悅她的渴望、他們尚未被澆熄的那些好奇。

隨著日子一週週過去,她開始向他們暗示:在他們的世界之外,還有其他的天地,比如自由上網、自在旅行。在這個叛逃的下場就是酷刑和處決的國家,她甚至冒險提及民主選舉和其他禁忌的觀念。而學生們則讓她對他們的生活有隱隱約約的認識,從他們對追女生的想法,到他們對只有祖國獲勝時才能轉播足球賽的失望。金正日去世後,全體學生傷心欲絕,使她不禁疑惑:她和他們是否能夠跨越兩個世界的鴻溝。

作者簡介:

金淑姬(Suki Kim)

韓裔美籍作家,生於首爾,現居紐約。古根漢(Guggenheim)、傅爾布萊特(Fulbright)和開放社會(Open Society)獎助金得主。自2002年即以記者身分赴北韓,著有獲獎暢銷小說《口譯員》(The Interpreter),並在《紐約時報》、《紐約時報書評》、《哈潑雜誌》等報刊撰文。

譯者簡介:

莊靖

台大外文系畢,印地安那大學英美文學碩士。譯有《改變時尚的100個觀念》、《奧黛麗.赫本:一個優雅的靈魂》、《魅惑》、《PANTONE色彩聖經:預見下一波藝術、設計、時尚的色彩狂潮》、《下流科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對本書的讚譽

「不可思議的體驗,教人不寒而慄……文筆精采,讓我們對北韓的領導階層大開眼界。」――芭芭拉.德米克(Barbara Demick,白思卉),《我們最幸福》(Nothing to Envy)作者

「調查報導的上乘傑作,以其沉重的美感和教人心疼的溫柔而獨樹一幟。金淑姬以嫻熟老練的寫作技巧,勾勒出北韓與世界脫勾的超現實奇特風景,讓我不禁以為自己在讀的是鬼故事,以它的沉默無聲,以雪花落在荒涼校園的景象,以及遠方她心愛學生的歡笑魅惑著我。」――姬蘭.德賽(Kiran Desai),《繼承失落的人》(The Inheritance of Loss)作...
顯示全部內容
章節試閱
在這段期間,露絲開始介紹刀叉的用法,那是她從中國帶來的。我們在北韓都用湯匙和筷子,大家視為理所當然。然而,她向學生解釋說,該是他們成為「國際人」的時候了。每一餐一開始,她會彬彬有禮地對同桌的學生說:「歡迎來到我們的餐廳。抱歉我得沒收你們的湯匙和筷子,讓你們用這些刀叉。」

大部分學生都沒用過刀叉,不知道該拿它們怎麼辦。菜餚裡很少有需要用刀切割的肉,而且他們習慣用湯匙吃飯。看到露絲教學生用刀叉,有點像《窈窕淑女》裡面的希金斯教授和賣花女伊萊莎。有些學生格格笑不停,有些大惑不解又難為情。有個學生後來開...
顯示全部內容
內容簡介
各界推薦
章節試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