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双子MOOK兩本85折當爸媽過了65歲張忠謀村上春樹蔡康永韓江讀冊選讀孫翠鳳不婚聯經暢銷66折起心靈工坊全書系屁屁偵探神奇柑仔店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假仙女絕望者之歌
暫不供貨

宗教的慰藉(二手書贈品)

商品資料

作者:艾倫.狄波頓 |譯者:陳信宏

出版社:先覺出版

出版日期:2012-04-25

ISBN/ISSN:9789861341880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336

書況:普通

備註:無畫線註記

書況影片(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暫不供貨
文字字級



★英國週日泰晤士報、亞馬遜書店暢銷書!歐美及亞洲各國媒體、讀者佳評如潮!媒體大亨梅鐸極力推薦!
★狄波頓寫下第一本「宗教使用說明書」,為世人搶救出宗教中美好、動人與充滿智慧的元素,探討我們如何能夠獲益於宗教的智慧與力量——卻不必「相信」宗教的任何內容。
王浩威、南方朔、索非亞、陳玉慧、陶晶瑩、褚士瑩、蔡詩萍、鄭華娟、謝哲青 強力推薦!

讀文學作品,你可以只鑽研自己喜愛的少數作家;接觸宗教,當然也可以只取用對你有用的部分。
長久以來,非信徒總是必須面對嚴苛的選擇,要不是強逼自己相信許多古怪的教條,就只能放棄各種美妙又撫慰人心的儀式與觀念。現在,狄波頓向我們另一種可能:何不把宗教視為一種實用之物,看我們可以如何欣賞宗教中有價值的美好事物,並藉此獲得最大的益處。
宗教善於發展組織、凝聚社群、撫慰人心;宗教有優美的音樂、藝術、建築和儀式。身為非信徒的狄波頓主張,我們可以向宗教學習各種洞見,包括:
.建立社群意識 .維繫人際關係 .減輕嫉妒與不如人的感受 .逃離一天二十四小時的媒體世界
.出外旅遊 .從藝術當中獲得更多 .打造更能滿足人類情感需求的新式企業
本書有別於一般的宗教信仰論戰,在價值多元、信仰薄弱的年代,強調人可以不被宗教的教義與成規所束縛,只要積極汲取其中有用的洞見和慰藉力量,將可為心靈找到出路與自由。

作者簡介:

英國最具特色的才子作家、哲學家、製作人。

1969年生於瑞士蘇黎世,在瑞士和英國兩地受教育。通曉法文、德文、拉丁文及英文。現居倫敦。

18歲入劍橋大學歷史系。23歲發表處女作小說《我談的那場戀愛》大放異彩,暢銷200萬冊;25歲入圍法國費米娜獎;27歲完成驚世之作《擁抱似水年華》;31歲出版《哲學的慰藉》,以古老的歐洲智慧為現代人療傷;33歲帶著滿腹詩書踏上大千世界的旅程,開講《旅行的藝術》;37歲用哲學、美學和心理學的角度,讓《幸福建築》顛覆我們對建築的既定看法,並提出「生活建築」(Living Architecture)計畫,邀請世界知名建築師參與設計,為大眾帶來現代建築的獨特體驗。2009年因其成果獲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任命為榮譽院士。2011年獲選為英國皇家文學學會院士。

狄波頓在作品中探討現代生活的各種面向,並多次參與BBC等媒體的紀錄片拍攝,以極富風格的精采創作,向大眾指出哲學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性。近年更參與創辦了「人生學校」(www.theschooloflife.com),實踐他理想中的大學:以文化的功能協助一般人得到生活的方向感與人生智慧。

狄波頓才氣橫溢,文章智趣兼備,不僅風靡英倫,全球各國更爭相出版他的作品,目前已有二十多國語言的譯本。書評人康納立(Cressida Connolly)讚嘆狄波頓是「英國文壇的奇葩」,葛雷茲布魯克(Philip Glazebrook)則認為:「這種奇才作家,恐怕連掃帚的傳記都寫得出來,而且這柄掃帚在他筆下絕對是活靈活現的。」知名旅行作家莫里斯(Jan Morris)更說:「我真懷疑狄波頓這輩子有沒有寫過一句乏味的句子。」

狄波頓作品:

《哲學的慰藉》《我談的那場戀愛》《愛上浪漫》《吻了再說》《擁抱似水年華》《旅行的藝術》《我愛身分地位》《幸福建築》《機場裡的小旅行》《工作!工作!》《宗教的慰藉》。

譯者簡介:

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業。曾獲全國大專翻譯比賽文史組首獎、梁實秋文學獎及文建會文學翻譯獎等獎項,目前為專職譯者。譯有《幸福建築》《我愛身分地位》《哲學的慰藉》《好思辯的印度人》《機場裡的小旅行》《工作!工作!》(先覺出版)、《幸福的歷史》《101個兩難的哲學問題》(究竟出版)、《最後的演講》(方智出版)等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媒體大亨梅鐸、王浩威、南方朔、索非亞、陳玉慧、陶晶瑩、褚士瑩、蔡詩萍、鄭華娟、謝哲青 強力推薦!

別錯過《宗教的慰藉》。絕佳的文筆,發人深省,推翻既有的觀念⋯⋯極力推薦。 -梅鐸,媒體大亨

宗教一路走來,產生了大量可貴的事物,那才是人類永恆的資產⋯⋯狄波頓雖是無神論者,但他對宗教美好事物的理解,如宗教史和宗教社會學的研究,其實已遠遠超過許多宗教專家。他是在以另一種筆法重寫宗教的功能論。宗教不是無用,而是有大用啊! -南方朔

若想讓宗教完全從人的生活領域裡消失,才叫現代性的革命成功,不免要...
顯示全部內容
章節試閱
毋需教條的智慧

我成長在一個堅信無神論的家庭裡。我的父母都是世俗猶太人,認為宗教信仰和耶誕老公公屬於同一等級的童話故事。記得有一次,我爸爸為了破除我妹妹認為宇宙中可能有一位神隱遁在某個角落的信念,竟然辯駁得她哭了出來。當時她才八歲而已。我父母如果發現他們的社交圈裡有人暗中抱持宗教情懷,就會開始以同情的眼光看待對方,彷彿對方罹患了某種退化性疾病,而且從此再也不認為這個人的意見有任何可取之處。

儘管我深受父母的影響,卻在二十五歲前後經歷了一段對於無神論的信仰危機。此一信念的動搖首先來自於聆聽巴哈的清...
顯示全部內容
目錄
各界佳評

一 毋需教條的智慧
二 社群意識
三 仁慈
四 教育
五 溫柔撫慰
六 悲觀
七 觀點
八 藝術
九 建築
十 體制

推薦序 廿一世紀,宗教哲學可以更自由自在 蔡詩萍
推薦序 宗教有大用 南方朔
推薦序 到教堂上一門人生課 褚士瑩
推薦序 在生命解答的追尋中,思考宗教 謝哲青
推薦序 回歸信仰的根本 索非亞

譯者後記 陳信宏
內容簡介
各界推薦
章節試閱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