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身,看見自己的真心
轉身,丟掉包袱的人生
轉個彎,看見心的風景
20位名人的人生轉彎處,曾痛過、苦過、絕望過……
然而轉念一瞬間,鍛鍊了內心,自此強大!
★ 獻給在困境中泥沼的你。「轉念」是增強人生最大的智慧,「轉捩點」即在眼前。
★ 危機化為轉機,逆境或許是契機。如果能夠正面解讀、逆向思考,這件事要點醒我什麼?成就些什麼?一切都會不一樣了。
★ 本書為法鼓山人基會與國立教育廣播電台共同策劃,邀集20位社會各領域傑出人士,分享精采的人生故事,他們曾面對困境做法值得我們深思與學習。
毛高文、田玲玲、吳克羣、阿基師、李建復、李艷秋、林火旺、林澄枝、陳章波、陳維昭、陳榮基、尉天驄、劉君祖、許瑞云、黃平璋、馮燕、辜嚴倬雲、楊朝祥、
鄭石岩、鍾明秋(依照姓名筆畫順序排列)
作者簡介:
張麗君
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系、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畢業,中國文化大學中山與中國大陸研究所博士班肄業,現為法鼓山人文社會基金會主任、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和銘傳大學兼任講師。曾任職於《台灣新生報》、《中央日報》和《民生報》等媒體,為資深新聞工作者,曾獲「報導社會光明面」優勝獎。著有《榜首列傳》、《屋頂上的巨人-王廣亞興學記》、《真澄歲月-林澄枝傳記》、《私房料理-跟著名人學做菜》、《120公分的勇氣》及《把心拉近》等書。
卓俐君
東海大學國貿系畢業,目前任職廣告公司,為資深廣告人,專長整合行銷傳播及文編。大學時代即從事文藝創作,散文曾獲全國大專文學獎優勝;擔任叢書文編時,所編書籍亦曾獲兩屆金鼎獎。近年因公司董事長投身志業、護持法鼓山,遂與法鼓山人文社會基金會結緣,成為終身義工,為推動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發起的「心六倫」運動,曾與張麗君共同主持國立教育廣播電台「把心拉近」節目,並出版《把心拉近》一書。
整理者 施佩君
自由文字工作者。
相信文字的力量而寫作,更熱愛書寫過程中所獲得的一切。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做菜可以偷呷步,但做人可不行,一步一步都要腳踏實地,不能眼高手低,好高鶩遠。尤其,環境愈是艱苦,人就愈要堅韌,更重要的是,要能沉得住氣。」~~阿基師
「幸好,我還有音樂,還有朋友。……他們會聽我寫的歌,給我一些鼓勵、一些意見,在我窮得不知道下一餐在哪裡時,他們就會有意無意地請我吃飯;他們做了一些以為我不會發現的事,其實我都知道他們是在幫我。」~~吳克群
「人生沒有挫折不會精采,而且挫折早碰到比晚碰到好,我還年輕,年輕就是希望。」~~黃平璋
「一個人怎麼想,就會怎麼做,就怎麼感受。當想法有了障礙時,行動、情緒都會有障礙。」~~鄭石岩
「要相信生命裡發生的每一件事都能讓我學習、讓我成長,所以不妨放手讓它用它的方式進行,順著因緣走。」~~鍾明秋
「我更想要達成的夢想是:做一件改變全人類生活的事情。就是這樣的出發點,才讓我有源源不絕的動力往前衝刺。」~~李建復
「做新聞這麼久了,也都知道任何事情沒有絕對的對與錯、是與非,只有不同的觀看角度,我和李濤會把各自看到的角度提出來討論,但不會爭執。」~~李艷秋
「要處理衝突,最好的辦法就是溝通。」~~馮燕
「人生其實非常脆弱,可以說人一生下來就是走向死亡,所以在生與死之間,你如何面對?你想要怎麼活?怎樣才能活得精采?這是你要想清楚的。」~~林火旺
「婚姻關係的經營,不比治理學校容易,也是一門大學問。…所謂『經營』其實就是慢慢磨合,以尊重、包容的態度,多看對方的優點,忘掉對方的缺點,久而久之,就會發現兩個人的想法行為愈來愈一致。」~~陳維昭
「永遠不要疾言厲色,是我奉行的一個處世哲學。」~~林澄枝
「真正的快樂是持續不斷的。也就是每一次你想起這件事、拿起這樣東西時,都能感受到相同的快樂、滿足。」~~許瑞云
「人先要『平』,才會『和』,所以維持身心平衡就是第一個功課,要讓自己心裡有一個天秤,做任何決策之前,先以天秤衡量利害得失,一旦過於傾斜一邊,就要警惕,立刻調整。」~~劉君祖
「讓孩子了解生命是什麼,要怎麼尊重別人,還要了解人生不是只有自己,如果能為別人設想,協助別人過得更好,自己也會過得更愉快。」~~陳榮基
「大自然不會講話,但是你可以靜靜地去讀、去觀。自然裡有哲學、美學,如同一個博物館,在自然裡生命意識都是祥和的,所有生命都是單純的存在。能夠靜下來讀大自然,就是一種禪修。」~~陳章波
「關於倫理道德的內容,我個人認為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有愛心,有愛心就有很多實踐倫理道德的方向,他會去關懷周遭的世界、周遭的人。」~~毛高文
「我常提醒年輕人,做任何事情不要有騎驢找馬的心態,對待每一份工作都要敬業盡心,投入的愈多,收獲就會愈多。」~~楊朝祥
「世界上絕對有超乎快樂與痛苦之外、更值得重視的價值,這也是人之所以為人,非一般動物的差別。」~~尉天驄
「夫妻之間要維持和平、和好的相處,一定是要互相忍耐,互相了解,更重要的就是互相尊敬,不管兩人相處得再融洽,都不能忘了尊重的分際。」~~辜嚴倬雲
「我常覺得,好多事情,只要盡點心,做一些準備,人生就會留下很多美好的回憶。」~~田玲玲
聖嚴法師曾說:「愈是混亂的時代,愈需要倫理的教育。」法鼓山人文社會基金會長年積極推動「心六倫運動」,希望幫助人心淨化、平安、快樂、健康,台灣社會能夠整體向上提升。因為理念相近,所以因緣俱足,本書為法鼓山人基會與國立教育廣播電台共同策劃,邀集20位社會各領域傑出人士,他們豐富精采的人生故事令人讚嘆,這些社會賢達實踐倫理生活的面向和做法更值得學習。想知道如何活出真心、創造幸福、建立人生「心」典範,一切盡在其中!
推薦序
一起把心拉近 ◎李伸一(律師、法鼓山人文基金會祕書長)
倫理是當前社會最重要的價值,法鼓山人文社會基金會以法鼓山創辦人聖嚴師父發起的「心六倫」運動為工作主軸,並且在法鼓山方丈和尚果東法師的領導以及全體同仁的努力下,以多元形式積極將心六倫的理念於各面向札根推廣,這些年來也收到一定的成效。
因為理念相近,所以因緣俱足,法鼓山人文社會基金會自二○○九年十月起,和國立教育電台展開異業結盟,在教育電台開設「把心拉近--倫理向前行」廣播節目,由人基會張麗君主任和人基會義工卓俐君共同主持,兩人輕鬆幽默又有內涵的主持風格備受聽眾肯定。節目的另一大特色是受訪來賓都是社會各界菁英,他們豐富精采的人生故事令人讚嘆,這些社會賢達實踐倫理生活的面向和做法更值得學習。教育電台陳克允台長於是建議,將受訪名人的心得分享及生命故事彙編成書,以加大且加深影響層面,這也是《把心拉近》出版的緣由。
《把心拉近》一書去年出版後,各方反應熱烈,因此,人基會決定今年再接再厲,出版第二本《把心拉近》專書,書名定為《活出增值人生:20位名人通往幸福的大路》,書名與內容都非常吸引人,而且深具啟發性。書中的主角都是社會典範人物,他們經由不斷的自我提升與無私奉獻,不僅活出了增值的人生,也讓這個世界更加美好,生命的意義莫過於此。
法鼓山人文社會基金會和教育電台共同製播的廣播節目,自今年起做了些調整,節目名稱改為「幸福密碼」,節目主持人也採取接力的方式,由胡麗桂師姊、陳月卿師姊、張杏月師姊和段鍾沂師兄等人各主持一季節目,象徵著一棒接一棒的接續意義,調整後的節目一樣精采豐富。
在二十一世紀全球化的今日,人類面臨種種嚴峻的考驗,許多天災、人禍的產生皆因倫理觀念淡薄所致。然而危機往往也是轉機,聖嚴師父說過:「愈是混亂的時代,愈需要倫理的教育。」心六倫的推動雖是長期運動,但也有時間的急迫性。讓我們一起打拚,相信經由我們的共同努力,世界會通往一條幸福的大路。
推薦序2
做人間的發光體 ◎陳克允(國立教育廣播電台台長)
曼德拉是諾貝爾和平獎的得主,他曾說:「教育是世界上最勇猛的武器。」只要教育辦得好,國家就會強。法鼓山聖嚴師父曾說:「愈是混亂的世界,愈需要心六倫。」複雜紊亂的現代社會,最需要高尚的品德來導引匡正。國立教育廣播電臺是一個教育專業的電台,任務是透過電波推展社會教育。基於宣揚「倫理教育」是法鼓山人文社會基金會與教育電臺的共同理念與實踐,因此,我們在九十八年推出倫理教育廣播節目「把心拉近」,成為雙方最完美的結合。
「把心拉近」節目每周一集在FM101.7頻道中與聽眾分享「心六倫」的價值觀,深獲廣大聽眾的肯定和讚賞。節目製播一年半以來,共計訪問了包括前副總統蕭萬長先生等六十餘位社會賢達與各界菁英。聆聽節目中主講來賓動人的談話,可以從他們的人生歷程中學習到通往幸福與成功的方法。我心想,這樣傳達倫理價值觀念的節目應該擴大發揮影響力,於是建議基金會將廣播的聲音化成文字,一定可以感動更多人。在兩位節目主持人麗君與俐君熱情促成下,民國一百年九月,終於順利將優質廣播節目「把心拉近-倫理向前行」集結出版第一本書。
社會新聞中經常有親子衝突、家庭失和、泯性亂倫、中輟生吸毒、飆車鬥毆及色腥羶等駭人聽聞的新聞報導,這些亂象讓人感到憂心與失望。但這一年來我不時翻閱「把心拉近」第一本書,領悟書中主角們的人生磨練或精采際遇,他們所傳遞的正向倫理觀與價值觀,猶如光芒無限的曙光,綻放出向上的力量。茲欣悉基金會今年再接再厲,準備出版「把心拉近-倫理向前行」節目的第二本書,這次書中的主角包括吳克羣、陳榮基、林澄枝、楊朝祥、林火旺、馮燕、李艷秋、毛高文、陳維昭、陳章波、許瑞云、阿基師、鄭石岩、尉天驄、黃平璋、辜嚴倬雲、鍾明秋、田玲玲、李建復和劉君祖共二十位各界菁英,能夠再次運用不同於廣播聲音的媒介重溫他們的生命故事,透過涓細溫潤的文字貼近他們幸福良善的人生觀,還可以隨時隨地開卷展讀,真的令我很期待。也藉此衷心感謝諸位曾來參加節目錄製的特別來賓,因為他們不但親身實踐倫理教育,更樂於與他人分享成功經驗,也充實本臺節目的養分,豐富了本臺節目的內容。
最後要藉這個機會告訴各位讀者,本臺今(一○一)年再度與法鼓山人文社會基金會攜手合作的第二個節目「幸福密碼」,每週日下午三時零五分全國聯播,歡迎聽眾、讀者們鎖定收聽,不吝賜教。也感謝法鼓山人文社會基金會與本臺合作,嘉惠聽友,為社會的和諧美好貢獻一份心力。再次謝謝麗君與俐君二位主持人的用心。
名人推薦:「做菜可以偷呷步,但做人可不行,一步一步都要腳踏實地,不能眼高手低,好高鶩遠。尤其,環境愈是艱苦,人就愈要堅韌,更重要的是,要能沉得住氣。」~~阿基師
「幸好,我還有音樂,還有朋友。……他們會聽我寫的歌,給我一些鼓勵、一些意見,在我窮得不知道下一餐在哪裡時,他們就會有意無意地請我吃飯;他們做了一些以為我不會發現的事,其實我都知道他們是在幫我。」~~吳克群
「人生沒有挫折不會精采,而且挫折早碰到比晚碰到好,我還年輕,年輕就是希望。」~~黃平璋
「一個人怎麼想,就會怎麼做,就怎麼感受。當想法有了...
章節試閱
歡喜感恩,走自己想走的人生路(節錄) ◎阿基師
當廚子,不當書呆子
我是個早熟的孩子,初中畢業那一年,即下定決心要成為一名廚師。
我自認不是讀書的料,雖然我讀書很有技巧,懂得做筆記、找重點,憑著囫圇吞棗、死背硬記,小學、初中成績也都名列前矛。儘管如此,我對讀書始終提不起熱情,也無法體會學習的樂趣,心裡十分明白:我不喜歡讀書。
不讀書要做什麼?要如何向父母交代?年幼的我經常思索著。
因為從小味覺就特別敏銳,加上父親是福州菜師傅、舅舅是台菜師傅的家學淵源,使我對廚房工作特別感興趣,因此在一番深思熟慮後,決定放棄升學,立志走上廚師之路。
其實母親早就看出我喜歡下廚,也有做菜的天賦。小學老師來做家庭訪問時,她會當著老師的面說:「阿基仔,弄些東西讓老師吃飽了帶回去吧。」我當時的個頭都還搆不著爐灶,立刻就搬張凳子墊腳,煞有其事地炒起青菜、煮番茄豆腐湯。母親若不是肯定我的廚藝,怎麼會讓我請老師吃飯?因此,當我決定要當廚師時,她不但不反對,還是最鼓勵我、支持我的人。
父親的反應則完全相反。福建省藉的父親將光宗耀祖的全部希望寄托在我這個長子身上,期許我能好好讀書,將來出人頭地。在那個「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年代,家中培養出一個大學生是要放鞭炮、大肆宣揚的喜事,做廚子則是連老婆都討不到的社會底層工作,通常不會讀書又沒有其他一技之長的人,才會走進廚房。所以當父親聽到我的決定時,氣得臉色發青,頻頻質問:「又不是不能讀,為什麼不念?」腰際皮帶抽起來就是一頓毒打。
父親以一貫威權的態度、打罵的方式,企圖逼我繼續升學。沒有想到,某部分的我承襲了他的頑固,不但沒有被鞭子擊退,甚至不惜離家出走以示抗議,鐵了心要走上這一途。但是,我很清楚:我只是不喜歡讀書,不是壞小孩,更不是為叛逆而叛逆,父親愈是覺得我做廚師沒出息,我愈想要做給他看。
遺憾的是,雖然在母親極力遊說之後,父親的態度軟化,同意我放棄升學,並介紹我到朋友的餐廳當學徒,卻沒有說過半句正面、鼓勵的話。我的決定始終沒有得到父親的祝福。
十六歲那一年,我拜師學藝,跟的是廣東籍老師傅,廚房裡所有的工作人員也都是「廣東幫」,對我這麼一個只會講國語、閩南話的小毛頭,不屑一顧。我在充滿排外的氣氛中展開學習,一般人學做菜是三年六個月出師,我則花了八年多的時間,其中第一年都在學廣東話。直到我能說出一口流利的粵語,加上勤快的手腳、積極誠懇的態度,才慢慢得到師傅的青睞。
蓄積實力,沉潛以待
在廚房當學徒的苦,是苦進心裡、苦進肝裡。除了身上大大小小的燙傷、刀傷,還得忍受看著同期的人升上二廚、三廚,自己仍是小小學徒的孤獨感。可是我沒有把時間浪費在抱怨上,師傅本來就沒有理由栽培一個外省籍的小孩。我覺得委屈,但是不敢氣、不敢計較,師傅肯收留我已經很不錯了,我就本著學多少算多少的精神,不把目標放在升等,而是專心地觀察、專注地學——師傅不願意教的,我偷偷學;師傅不會教的,看書自己學。而在土法煉鋼學廚藝的過程中,年輕的我難免會耍點小聰明,想要走捷徑,這也是後來會出書教授「偷呷步」的由來。例如煮一鍋蘿蔔湯要熬好幾個鐘頭蘿蔔才會熟爛,我就想到把蘿蔔切薄片泡水拿去冷凍,讓纖維散掉,復熱後一下子就煮爛了,而且甜度不會流失。
做菜可以偷呷步,但做人可不行,一步一步都要腳踏實地,不能眼高手低,好高鶩遠。尤其,環境愈是艱苦,人就愈要堅韌,更重要的是,要能沉得住氣。有些事情不需要爭,別人不看好我沒關係,我就蓄積實力,沉潛以待,把自己準備好了,機會自然就會來。我當了學徒近九年,一出師就擔任「副領班」,兩年後就接手餐廳的主廚,因為我準備好了,不僅會做菜,也會開菜單,還懂得成本控管,這些都不是師傅教我的,是我跟在旁邊一邊觀察一邊學,自己再偷偷練習、累積無數次失敗經驗後得到的。
要在人前露臉,就要在背後受罪,現在的我不敢說「功成名就」,總算是沒有讓妻女失望,沒有讓在天之靈的父母失望。儘管如此,我仍然戰戰兢兢,每日工作時間超過十六個小時,隨時都有強烈的憂患意識自我鞭策:我沒有讀書,不好好做廚師的話,還能做什麼?我要怎麼做才能更好?就像我經常勸學生,師傅有很多種,在高級餐廳煮給大人物吃的是師傅,煮給碼頭苦力吃的也是師傅;煮一桌菜幾萬元的是師傅,做便當、自助餐的也是師傅。你把自己定位在哪裡,就要下多少工——任何行業在光鮮亮麗的背後,都是汗水、淚水交織的辛酸。
也許別人看我曾經擔任三任總統的國宴御廚,得過十多面金牌,擁有八位數的收入及高知名度,而認為我「成功」了,好不風光!其實我從來不以這些為成功標的。對我而言,成功是錯的、不對的、失敗的事少做一點,對的、好的、讓人開心的事多做一點。今天我能在工作領域中自我實現,把家人照顧好,且行有餘力,還能為社會做點事,只是因為選擇了自己喜歡做的事,然後把它做對。
我的學徒生涯是在苦中作樂,如今開花結果,我也很樂意與年輕人分享,不論是在電視美食節目中、出版的書籍裡,或是在餐飲學校授課,我都會毫不保留地傳承餐飲藝術,不會留一手,也不擔心學生會超越我,因為東西被學走,才會激發出新東西來!我反而擔心的是自己今天沒有比昨天更好、更進步。雖然小時候不喜歡讀書,但進入廚師這一行,首次嘗到「融會貫通」的學習樂趣,變得非常愛看書,如今更是一天不看書進修,就覺得自己像是燃燒殆盡的蠟燭一樣。家中蒐藏國內外料理類原文著作超過兩百本,包括法式料理、日本料理等,每一本我都很認真地研讀。曾有記者來家裡訪問我時,看到書上的筆記驚訝地說:「你真的有讀!」我回答他:「我身上沒『毒』,可是真的有讀書啦。」
相敬相愛,也做「烏鴉」(節錄) ◎李艷秋
工作前就努力準備
我從不覺得自己的人生順遂,倒是滿多彩多姿的,因為從事新聞工作,每天看到、接觸到的人都有很多的故事,讓生活可以有很多的變化,每一天都不一樣。
我是軍眷子弟,上面有四個哥哥,因為家庭經濟狀況不是很好,又是女孩子,照理說沒有什麼受到栽培的可能。可是,就在十歲那一年,父母發現我有一點口才,覺得可以栽培我說話方面的能力,費盡力氣替我尋找訓練的機會。我就是在那個時候,拜在廣播名人白銀阿姨門下,接受正統的口語訓練。很多人以為我天生會講話,其實除了聲音音質是先天的——這要感謝我的父母,其他都是苦練來的。白銀阿姨當年的訓練,對於我後來從事新聞工作是很大的助力。
此後,我就經常參加演講比賽,拿過大大小小的獎,也參與廣播節目錄音、廣播劇演出。考大學的時候,我的目標就很清楚了--我要從事新聞傳播相關工作,所以填志願時我只挑新聞傳播相關科系,最後考上了輔大的大眾傳播系。
我畢業後沒有多久就到電視台當主播,與其說我比別人幸運,毋寧說我比別人準備得早。在我那個年代,很多人都是抱持著能考上大學就好的心態,聯考完就按分數填志願,分到自己不喜歡的科系,也勉強念完四年,可能連未來要做什麼也不是很清楚。我因為已經立定目標,比別人先跨出一步,雖然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能做得到、做得好,但就會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去準備。比方說我在大學時開始剪報,把每一家報紙同一條新聞拿來做比較;我還把圖書館裡關於新聞的書籍列檔,規定自己要在四年內全部讀完;我也參加了很多新聞的營隊,請老師幫我寫推薦函,到報社、電台、廣告和傳播公司實習,總之就是不放棄任何一個可以學習的機會。我那時候其實還拿不定主意要做新聞還是傳播,心想,反正是學生,就到處去看看吧。雖然是抱著嘗試的念頭,可是在每一個實習單位我都是盡心盡力,力求表現,也因此能讓電視台主管留下印象,得到日後服務的機會。
人生的兩次大「賭注」
我這一生有兩次很大的賭注,一次是決定嫁給李濤,另一次就是把唯一的孩子送出國念書。我很幸運,也很感恩,這兩次的結果,都沒有讓我後悔。
談到婚姻經營,其實每個家庭關起門來都有很多不足為外人道的問題,能不能圓滿,端看問題的大小、處理的態度以及是否有面對問題的勇氣。也許是因為我和李濤看待婚姻的態度稍微成熟一點吧,基本上我們會有意見不同的時候,可是不太會以吵架的方式來溝通。
大家從我們在節目上的談話來看,會覺得這兩個人都是比較獨霸、決斷的,怎麼可能不吵?獨斷是工作所需,不獨斷的話,節目就出不來,會出很多差錯。
但假如也把這個態度帶進婚姻裡,那真的「代誌大條了」!加上兩個人的言詞都很犀利、邏輯都很清楚,加上記憶力又都很好,可以翻出幾百年前的舊帳,一樣一樣如數家珍,一二三四,外加小一小二小三小四……可想而知我們若吵起架來會很「精采」,傷害也一定很大,所以我們都不喜歡做這樣的溝通。
我們做新聞這麼久了,也都知道任何事情沒有絕對的對與錯、是與非,只有不同的觀看角度,我們會把各自看到的角度提出來討論,但不會爭執。一些爭議性的話題或是新聞事件,我們也不太談。每天工作都在接觸這些事情,回到家如果還要討論,這樣過日子未免太辛苦了,人生不需要這麼累。所以工作做完了,通常我們回家就不會再討論「國家大事」,而是全心享受家庭生活。
我和李濤個性差異滿大的,他很細膩,標準的A型人,很體貼、很周到、很周詳,我就比較大而化之,經常忘東忘西,丟這丟那。剛開始相處,彼此都很受不了,因為他對很多事情都會要求非常精準地完成,最好不要犯錯,就算做到百分之九十九點五了,他還是會說:「早知道再多做一點點,不就百分之百了嗎?」這種精準,對我來說,簡直就是「吹毛求疵」、「太龜毛」,所以剛開始跟他相處會覺得很累。可是時間久了,我慢慢就發現,他這種龜毛的個性放在工作上,百分之百是對的,我們的工作確實不容出一點點的差錯。
在工作上,彼此的互補作用更明顯。他擅於掌握議題和現場氣氛,我則擅於表達、主持風格的呈現,因此,在我拿捏不準議題切入的角度時,他會給我建議。
我一個月也會看他的節目一次,看他在銀幕上表現如何,給他一點意見。我們都很看重對方,看重對方的表現,也看重對方的意見。每個行業都一樣,當你爬到一定的位置之後,就不太會有人告訴你哪裡表現不好,還有什麼地方可以改進,尤其當你是一個老闆的時候,同事不會說,朋友也都把你當成這方面的權威,不管做對做錯,他們都會覺得一定是有你的道理。這其實不是一個很好的現象,很容易讓人自滿,而且我們這一行競爭如此激烈,不進則退,我們如果不互相督促進步的話,很快就會被淘汰,所以我和李濤就約定要做對方的「烏鴉」,經常給對方建議,講優點也講缺點,讓彼此都能不斷進步。我們心裡都很明白,在生活周遭大概不會再有人告訴我們如何變得更好,只有對方--李濤只有我,我也只有李濤。
婚姻中做最好的朋友
因為我們在同一個行業,有共通話題,而且我們是一起在成長,所以我的話題他接得上,他聊的的內容我也都了解,比別的夫妻有更多交集。我有一些朋友,是標準男主外女主內,看起來非常圓滿,實際上都面臨一個很大的問題:夫妻之間沒有話講。因為先生的話題,太太不了解,太太的話題,先生沒興趣,久而久之兩個人就不講了,當然距離也就漸行漸遠。
李濤和我一直覺得是彼此最好的朋友,我們的語言一樣,不是說我們都講國語,而是說話的內容、頻率一樣,很容易相通。有一次他就跟我說:「我現在看妳,就好像照鏡子,裡面反射的是我耶。」我立刻回答:「啊!有這麼可怕嗎?我現在長成你那樣了嗎?」
很多人都說李濤怕我,這是他刻意塑造出來的「錯誤形象」。因為他很怕應酬、不喜歡應酬,尤其討厭去一些聲色場所,可是又不好意思拒絕朋友的邀約,就把我當作擋箭牌,不是說「老婆不淮耶,她今天要我一定得留在家裡」就是說「我老婆凶得不得了,他絕對不會讓我去那種地方。」所以結婚後不久,我就已經「聲名狼藉」,他的朋友看到我都會有所畏忌,說:「大嫂大嫂,這『妻管嚴』我知道……」,我都聽得莫名其妙。
他還常常開玩笑說:「我們家大事我決定,可是我們家都沒有大事。」好像家裡都是我做主。其實在我們家裡沒有大小事之分,每一件事情都是事情,都是兩個人一起商量做決定,除非有些事情因為長久相處以來的默契,知道他不會去管,我就會先處理了再告訴他,比如說換個鍋子、換個家具之類的,大部分的事情都是兩個人一起商量。
包括我人生另一個賭注,把孩子送出國這件事,我們也是商量了好久。
真心看一切,都是善因緣(節錄)◎鄭石岩
母愛把心拉近
我這一生,母親是對我影響最大、最深的人。
小時候,家境清苦,小學畢業時隔壁村的長輩來跟母親說:「家裡這麼窮,不如就讓孩子去幫人家放牛,換得三餐溫飽,一年還可以得到一百斤的穀子。」在長輩面前,母親沒有說什麼,等他走後,她立刻喚我的小名,告訴我:「我要讓你去讀冊,好好考試。」那時要考初中不容易,我考上了,可是讀了一年就讀不下去,母親已經把她的嫁妝私房錢都拿來給我添學費,沒有錢了。
原本打算放棄學業去做木工學徒,多虧學校老師幫忙,讓我分期付款繳學費,才能繼續念書,也是在老師的鼓勵下去報考高中,也考上了。可是,家裡怎麼會有錢讓我去讀高中?老師叫我跟母親說,要借錢讓我念書。母親回答:「借錢只能借一時,不能借長久,我幫你想好了,你趁暑假去賣水果,做生意賺學費。」她不讓我養成依賴的習慣,教我自立,而且說到做到,第三天就批來四十斤的芭樂,還向人借了籃子和秤,讓我去賣。
我沒做過生意,不知道怎麼賣,加上年輕臉皮薄,當天晚上我跟母親求了很久,她也說好說歹硬的軟的都來,終究是把我給說服了。第二天早上我乖乖挑著芭樂出去賣,走了十幾公里的路,賣到下午快四點,賺了五塊多,在當時是一筆不錯的收入了。就從那一天開始,我的人生有很大的改變,我下定決心要靠自己的力量賺錢,從此以後再也沒窮過。
母親萬萬沒想到,我做生意不但賺錢還做出興趣,一個月後我就從零賣變成小批發,每天一下課就去收購水果,第二天早上四點半起來,騎腳踏車載著兩百斤的水果到十幾公里外的羅東去賣,賣完再趕回宜蘭中學讀書。因為市場沒辦法控制,要把進貨的水果賣出去,又要準時到校,不能遲到,很辛苦。於是我想了一個辦法,跟一些批過貨的水果行商量,讓我幫他們到產地去買水果,以產地價格加上一點利潤報價。幾個老闆都同意了,我在高中二年級時就變成從產地收購直接送到水果行的中盤商。慢慢地,訂貨的店家增加了,我還雇用了一個長輩幫我送貨,當起老闆,後來生意也從宜蘭做到台北,就成了大批發商。
暑假遇到颱風來,產地無法收成,沒有水果可以賣時,我就去工地做建築工,雖然我只是個高中生,但做的工作和成人都一樣,一天可以拿到五十五元的工資。很多人聽到這裡都不敢相信,他們覺得我身材瘦瘦的,怎麼會有力氣挑沙挑磚?我都回答他們:「我的力氣長在排骨裡,不是長在肉裡。」事實上,我的體能是被貧窮鍛練出來的。
高中畢業後,我原本不打算再考大學了。我心想,大學畢業後不也是要找工作、拚事業?既然我的水果批發生意已經做穩了,何必再去浪費四年?
但是母親的一番話改變了我。就在我高中畢業後的某一天,母親很感慨地跟我說:「我實在很後悔,當初讓你去賣水果是希望你能賺一點學費,好好讀冊,沒想到你賺到錢後卻不讀了。」為了不讓母親失望,我毅然結束生意,去考大學,順利考上國立政治大學。由於受佛教信仰的影響,加上發現自己喜歡人,喜歡心理的東西,遂專攻教育心理,畢業後即從事教育心理方面的工作。
學佛的啟發
我會學佛也是因為母親的因緣。母親在我七歲那一年,生了一場當時無法醫治的「絕症」——肺結核。嬸婆(母親的堂姊,後來也嫁進鄭家成為我的嬸婆)四處求神問卜,問到一位唐山來的算命師,說我母親活不過三十歲(當年母親廿九歲),嬸婆追問:「聽說命是可以改的,有沒有方法可以造命?」算命師說造命也要有因緣,他對過我父親的八字說沒有此因緣,再對了大兒子的,也就是我的生辰,算出要母親帶我去學佛,就能度過這個劫數。他特別強調:不是普通的拜拜就好,是要到佛寺裡真正的修行。
母親聽從算命師的話,帶我到宜蘭市北門口的雷音寺,當時星雲法師就在此弘法。那段路是很辛苦的,一個生重病的母親牽著七歲的孩子,從鄉下到城市的佛寺,母親一邊走一邊咳,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恨不能減輕她的痛苦。所以我一開始學佛就很虔誠,我知道自己任重道遠,我是來幫忙求佛替母親治病的。
基於對母親的愛與孝而走入佛門,儘管當時我什麼也不懂,可是很自然地在參加法會時,我就會盤腿坐在門口的地方,像個小菩薩一樣,並且在耳濡目染下對佛教生出敬意。然而,真正解行是在高一的時候,因為又要讀書又要做生意,自己有時候也會覺得很辛苦;心情低潮的時候,我就會跑到雷音寺去坐一坐;在那裡,我就好像遊子回到家了,得到佛菩薩的安慰,打從心底升起一股溫暖的感覺。
高中開始,我每個周末都會到寺裡聽講經說法,自己也開始讀經、茹素、打坐。當時星雲法師要求我們至少每天靜坐二十分鐘,我很乖,都有照著做。後來學了心理學才知道,每天打坐訓練定力,不僅是個人修行的功課,對於記憶力也有很大的幫助。所以當時我雖然沒有很多時間讀書,可是上課聽過的東西都能記下來。
因為菩薩的慈悲加持和她的努力,母親安然度過三十歲關卡。她現在高齡九十,還是耳聰目明。她學佛很精進,沒有受過教育、不識字的她可以背頌佛經,且非常有智慧,有時候她隨口說的幾句簡單的話,都很有啟發性,深深打入我的心。例如我高中時做生意,難免遇到生意虧本的時候,很難過、垂頭喪氣。這時母親沒有責怪我,反而走過來對我說:「生意虧錢已經夠淒慘了,如果又愁眉苦臉,豈不是損失更多?笑一笑,笑一笑。」
又譬如我想繼續留在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念博士,那時我已經結婚生子,她告訴我:「你要回去完成博士學位,我很高興,也很贊成,可是我要告訴你一件事:人要及時做該做的事。你的孩子還小,現在是他最需要你的時候,這時候你沒有陪伴他,沒有教他,等你讀完書回來要帶他教他時,他可能也不要你了。」她說了一句很有趣卻意味深長的話:「你不要自己把書讀光光,要留一點給你的孩子讀。」因為她這句話,讓我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涯規劃,決定以家庭為優先。
歡喜感恩,走自己想走的人生路(節錄) ◎阿基師
當廚子,不當書呆子
我是個早熟的孩子,初中畢業那一年,即下定決心要成為一名廚師。
我自認不是讀書的料,雖然我讀書很有技巧,懂得做筆記、找重點,憑著囫圇吞棗、死背硬記,小學、初中成績也都名列前矛。儘管如此,我對讀書始終提不起熱情,也無法體會學習的樂趣,心裡十分明白:我不喜歡讀書。
不讀書要做什麼?要如何向父母交代?年幼的我經常思索著。
因為從小味覺就特別敏銳,加上父親是福州菜師傅、舅舅是台菜師傅的家學淵源,使我對廚房工作特別感興趣,因此...
目錄
推薦序 一起把心拉近 李伸一
推薦序 做人間的發光體 陳克允
第一篇 做改變命運的自己
黃平璋:要改變人生,先改變自己的心
鄭石岩:真心看一切,都是善因緣
鍾明秋:調整自己心靈的焦距
吳克群:堅持下去,圓夢之路不孤獨
第二篇 做堅持價值的自己
李建復:看清目標,站在潮流裡
阿基師:歡喜感恩,走自己想走的人生路
林火旺:心中有「別人」,幸福來敲門
陳維昭:對待人事,用心關心
第三篇 做身心平衡的自己
許瑞云:擁有自己的心,才是真幸福
劉君祖:平衡身心,是生命的第一功課
陳榮基:走出迷思和恐懼
陳章波:自然是最好的老師
第四篇 做視野廣闊的自己
毛高文:先見林,再見樹
楊朝祥:人才培育全經驗的探索
尉天驄:偶然的生命,必然珍貴的心
馮燕:如何把台大人的心拉近
第五篇 做追求圓滿的自己
辜嚴倬雲:把人生的每一個角色做得盡心
林澄枝:對別人好,就是對自己好
田玲玲:在婚姻中成長了自己
李艷秋:相敬相愛,也做「烏鴉」
推薦序 一起把心拉近 李伸一
推薦序 做人間的發光體 陳克允
第一篇 做改變命運的自己
黃平璋:要改變人生,先改變自己的心
鄭石岩:真心看一切,都是善因緣
鍾明秋:調整自己心靈的焦距
吳克群:堅持下去,圓夢之路不孤獨
第二篇 做堅持價值的自己
李建復:看清目標,站在潮流裡
阿基師:歡喜感恩,走自己想走的人生路
林火旺:心中有「別人」,幸福來敲門
陳維昭:對待人事,用心關心
第三篇 做身心平衡的自己
許瑞云:擁有自己的心,才是真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