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食堂松本大洋慷慨的感染力我不是想死進擊的巨人中年之路長照京都逛美術館更新粒線體我不做英雄與自己和解讀首詩新時代運動
暫不供貨

走一條藜家不遠的路:荒田變農金,凋零小村翻身黃金部落的台東紅藜創生記(二手書贈品)

商品資料

作者:賴韋廷、黃宥蓁/何經泰 攝影

出版社:商業周刊

出版日期:2018-05-24

ISBN/ISSN:9789867778291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240

書況:良好

備註:無畫線註記

書況影片(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暫不供貨
文字字級



在台東,部落裡流傳著一句話:
回家,就像和土地結婚,紅藜就是捧花。

一群實踐地方創生,翻轉南迴偏鄉的人們,
三年內讓台東紅藜從零發展到20億元年產值。
回家,不再只是一種理念,而是真正養活一方水土的力量!

本書記錄一群對農業充滿抱負、想像
與實踐能力的人們和土地結婚的故事。
從一群煮石頭湯的雞婆公務員、曾以打零工維生變成年收400萬元的熱血青年、中年轉業開啟紅寶石人生的阿姊,到原本是醫學院高材生,被迫返鄉改種有機紅藜的青農……9位關鍵人物,如何讓台東紅藜從田間配角躍升紅牌作物,在短短三年內,創造20億元年產值?

27個新農思維,擺脫在地農業弱勢形象,
具體實踐地方創生的本土成功案例。
打破「包裝設計、走文青風,等於做農創」的刻板印象,青農返鄉其實沒有想像中的浪漫!當消費市場不買單,產銷無法產業化,單憑弱勢小農形象,根本無法以「感動」促動購買意願。想回家創出一條生路,需要「做生意,而非做公益」的農業新思維。

◎本書特色
1. 成功實現地方創生,不再只有外國案例,台東紅藜三年內從零發展到20億元年產值。串連政府、民間、部落青農、在地企業,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2. 捨棄繁複法規和深奧理論,藉由觸動人心的九個人物故事,告訴你返鄉青農回家創業的新農業思維。

◎熱血推薦
郭奕伶/《商業周刊》總編輯
林聰賢/行政院農委會主委
黃健庭/台東縣縣長
何美玥/總統府國策顧問
吳靜吉/中華管理發展基金會董事長
李鎮洋/農委會水土保持局局長
林建元/安心食品服務(摩斯漢堡)董事長
高志明/義美食品總經理
陳信言/臺東農業改良場場長
張宏嘉/豐群集團(喜年來)董事長
徐 璐/台灣好基金會執行顧問
蘇慕容/慈心基金會執行長
胡德夫/台灣民歌之父
嚴長壽/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作者簡介:

賴韋廷,資深媒體工作者。先後任職於《30》雜誌、《非凡新聞周刊》、《Money錢》、《WE PEOPLE東西名人》任記者及主編。現為自由撰稿人。

黃宥蓁,台東紅藜專案辦公室主任。

章節試閱
【摘錄1】

01 煮石頭湯的公務員:地方創生,把紅藜變南迴特色產業

沿著台九線,進入依山傍海的南迴四鄉――太麻里、金峰、大武、達仁。這裡,不是熱門的觀光勝地,也沒有縱谷的豐饒農產,不僅被認為是臺灣本島交通與醫療資源最貧瘠的鄉鎮,也是常被媒體形容為「偏鄉」的區域。因為交通不便,產業發展受阻,人口外流嚴重,目前南迴四鄉總人數約二•萬人,平均每個村的人口還不到一千人,就如同日文裡所說的「限界集落」,中文意為「邊緣村落」。

所幸,生命總會找到自己的出路。

缺乏鄉鎮建設和農業資源的南迴段,擁有得天獨厚的壯闊山...
顯示全部內容
推薦序
紅藜造局者,點穀成金

郭奕伶/《商業周刊》總編輯

台灣處處是驚喜,紅藜即是一例。

這故事來自一年多前《商業周刊》副總主筆賴寧寧的報導〈一粒紅藜 臺東小村翻身20億黃金部落〉,這篇報導在製作過程,就讓同事驚喜,原因有二:一、美麗的照片,攝影主任程思迪看到那紅、紫、黃――七彩紅藜,南台灣湛藍的天空、翠綠青山,就興奮不已:「這次一定有好照片!」。二、好故事,後製同事看到報導,也很開心:「台灣好久沒有這種正面故事了。」

寧寧說,紅藜故事最動人之處,正是一群小人物。他們原不相識,不相連,各自在偏鄉角落為這顆來...
顯示全部內容
作者序
為偏鄉,種下一個品牌

賴韋廷/本書主要作者

二○一七年十月,我接到了來自出版社和臺東水保局的邀請,撰寫一本關於台東紅藜的書。過去十年的採訪生涯中,我擅長的是人物深度採訪,「農業」是一個相對陌生的領域,一旦投入,要做的功課實在太多,但我卻是不假思索地應允了,為什麼呢?

探索紅藜從部落到城市,從產地到餐桌的旅程

其一,基於過去幾年之間,因採訪工作數次前往臺東,對於那塊土地所累積的好感。其二,更深層的原因是我觀察到生活中陸續出現了「紅藜的蹤影」,例如精緻富有時尚感的麵包店裡,賣起了紅藜麵包、點心,成為...
顯示全部內容
目錄
緣 起 從旱地裡生長出的地方生命力
01煮石頭湯的雞婆公務員:地方創生,把紅藜變南迴特色產業
02紅藜先生返鄉記:不當小農的志氣,讓部落荒地活起來
03部落vuvu的逆襲:甦醒的藜穗,帶動族人丟掉酒瓶鋤作田
04姊的紅寶石人生:跨入二級產業,賦予紅藜食品閃耀新生命
05賣菜娟仔的小小心願:不怕麻煩事,以照顧農民為職志
06退役連長的原鄉作物代耕隊:心轉境轉,在家鄉成就更好的自己
07斜槓青年種出有機紅藜:投筆從農,醫學院高材生變成快樂農夫
08一鍋和著眼淚的小米飯:從產地到餐桌,原鄉美食重現部落...
顯示全部內容
內容簡介
章節試閱
推薦序
作者序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