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食堂松本大洋慷慨的感染力我不是想死進擊的巨人中年之路京都逛美術館更新粒線體我不做英雄讀首詩新時代運動與自己和解
暫不供貨

與中國無關(II):第二季襲來!!三十年後的三種台灣(二手書贈品)

商品資料

作者:范疇

出版社:八旗文化

出版日期:2014-10-29

ISBN/ISSN:9789865842390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304

書況:良好

備註:無畫線註記

書況影片(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暫不供貨
文字字級

「與中國無關」,第二季迅猛襲來!!
三十年後,可能有三種台灣面貌(或命運)。
而你,對,就是你!將決定三十年後的台灣是何種面貌!

在你做出決定之前,先來看看當下問題叢生、似乎陷入無解之境的台灣,並想想該怎麼辦,是否可以翻轉。
◆ 台灣從中國帶來的中央/地方統治體制,加上美國式的一人一票的民主,結果竟然變成一帖對國家經營管理的毒藥,形成了「中央以財政控制地方,地方以選票箝制中央」的舉世無雙拔河機制。

◆ 台灣今天的政府體制,是個雙重權責脫鉤的體制。在執政層次,大總統有權無責,而內閣「有功無賞、打破要賠」;在政府層次,中央「有財權無事責」,地方「有事權無財責」。

◆ 當年,台灣充斥著低端的技職學校和商專,著實填補了勞動力的缺口,但是隨著逐步富裕,台灣並未沿著「經濟附加價值」的原理將勞動力升級為腦動力,主動放棄了例如德國、日本的高端技術腦動力教育路線,而是走上了「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人人就讀制式大學的路線。結果大學數量舉世無雙,培養出只有高中水平的大學生。

◆ 就像美國根本沒有「本土原生」一樣,台灣事實上就是「移民雜燴」,一切的「本土原旨」論述都是虛構的,不過是來自大漢文化的某種扭曲投射罷了,一種大漢文化下「我者」與「它者」的海島場演出。這真的很弔詭:台灣雖然「去中國化」,但骨子裡還很中國,例如上上下下都抵禦不了對岸的「百姓史觀」統戰策略。

◆ 除了人力及腦力,台灣別無資源。固然島上有「有機樂活派」、「小確幸派」,但是這些無一不是依賴大經濟環境而得以倡議的價值觀。如果大經濟沒落到一個程度,你幫我泡全世界最好喝的咖啡、我替你洗個全世界最舒服的頭,也將都不可能。說到底,以台灣的地理、人口、國民素質的條件,根本不可能承載一個「從此公主王子過著幸福快樂小日子」的自足國度;上世紀70-90年代的經濟增長,多半來自美國的眷顧以及中國的閉鎖,那只是上天給的紅包,但現在紅包已經被收回。

不再一一例舉,更多詳情請見本書。


承《與中國無關(I):就台灣論台灣》,范疇再次深化台灣各界關切的各種問題,並就政治、政府、教育、經濟、貿易、世代、史觀、主權國家,等等提出了獨一無二的范式翻轉和解決方案。

他認為,台灣如果陷在政治內鬥裡、經濟上和世界越發脫軌、價值上僅僅追求小確幸,只能被動而不能主動翻轉,那麼三十年後,根據東亞國際情勢的變化,台灣有可能出現下面的第一種和第二種情況。如果台灣人積極謀求改變,充滿了未來感和想像力,則可能會出現第三者情況。

第一種台灣:台灣在美中拉鋸遊戲下活著,政治上越來越被世界所遺忘,精力越發的消耗在內鬥。因為社會公義成為至高無上的台灣價值,綠色幸福成為主流中的主流,總體和人均GDP繼續滑落,但台灣也因此成為全球華人的幸福生活指標,台灣人自己稱呼自己為「海洋中的不丹」。新一代台灣人中,那些懷有世界大志、不甘於在地幸福有機生活的人,則四散於亞洲各國,與印度精英、中國精英合作或競爭,行為及價值越來越猶太化。

第二種台灣:台灣已經是中國的一個特別自治區。兩岸經濟迅速融為一體,但是台灣的貧富差距卻未因此擴大,這是因為北京吸取了香港的教訓,社會上出現「共產黨果真比國民黨、民進黨更懂得照顧老百姓」的輿論。島內新台幣和人民幣混合使用,一度,中國的作家協會主席由台灣人出任,許多半官方機構也都如法炮製。選舉依舊進行,但大多數候選人已經被北京認證過。多數人民對此怨氣沖天,但最終還是在「一塊人民幣換一塊台幣」的美好誘因下,獨善其身。

第三種台灣:台灣先進行自身的再造,縮小政府層級;由當前的「中央/地方」體制,朝向「內部邦聯」體制移動;不論國營私營企業,均嚴格執行公司治理;百萬青年走出國門,恢復技職教育,但只走高新尖技術路線;不走「統、獨」路線,而選擇走出「無印良國」的第三路線;刪減軍費,軍力由20萬人降到10萬人並採取「男女比例平權制」,提高科技兵種女性比例至50%;不排除在「求異存同」的精神之下,保留「未來一個中國」的可能性。等等。簡言之,台灣要透過翻轉把自己打造成後主權時代的良國。

范疇認為,這三種台灣,主動權到現在為止還是在台灣手上,但是若不再做出選擇,台灣將永遠喪失主動權。

范疇,台灣這兩年最活躍敢言的專欄作家和兩岸、台灣社會觀察者,他不是僵硬顢頇的官方論述,也不是正襟危坐的學院派論述,更不是危言聳聽的議題投機分子,而是用你我都熟悉的語言、巧妙新鮮的比喻,另闢蹊徑地描述和分析我們的社會!一刀就切中要害。

作者簡介:

范疇

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哲學所碩士、台灣大學哲學學士、新加坡國家初級學院理科;跨界連續創業者——曾從事數位教育、數位遊戲、衛星遠距教學、零售連鎖、人力資源、企業及政府組織戰略等行業於美國、新加坡、台灣、中國達三十年。

現處於專業寫作狀態,為香港《亞洲周刊》、台灣《今周刊》、《經濟日報》、《聯合新聞網》、《中國時報》、《蘋果日報》專欄作者,曾出版《與中國無關:就台灣論台灣》、《台灣是誰的?》、《中國是誰的?—從台北看北京》、《大拋錨》、《台灣會不會死?》等書(八旗文化出版),以及《Wem gehört Taiwan?》(《台灣是誰的?》(德國Westdeutscher Universitätsverlag出版社,2014)。此外,《與中國無關:就台灣論台灣》之德文節譯,亦將發表於德國雜誌。

章節試閱
2044年的三種台灣

把時間跨度拉開30年到2044年,也就是蔡英文88歲、林飛帆56歲、陳為廷54歲、現存的國民黨民進黨大佬都已經拜拜,而我本人多半躺在某山坡地或離散在大海的那一年,台灣可能處在以下3種情況中的一種。而今年出生的Baby,在那一年正進入而立之年,準備展開真正的人生。

你在2014、2016兩個年份做出的決定,將決定2044年的台灣的3種可能面貌之一。

第一種台灣 小確幸島嶼,年輕菁英猶太化

美中關係長期低迷,美國一直抓住台灣這個戰略棋子不放,作為其牽制中國的長期籌碼。中國歷經了數代領導人,逐漸默認了台灣存在的事實...
顯示全部內容
目錄
前言
楔子_我希望台灣……然後呢?
第壹章_三十年後的三種台灣
  1.1_台灣如何避免三十年內崩盤?
    六個問題切片
之1:落後亞洲各國的就業人口生產值
    之2:「吃皇糧者」比例接近中國
    之3:既非總統制,也非內閣制
    之4:人口超負荷
    之5:高端人才斷層,低端人力過剩
    之6:用道德解決經濟問題
    把台灣推上手術台
    台灣可以有一個嶄新的開始嗎?
  1.2_跳出框架看自己,史觀決定命運
    今天的史觀決定三十年後的命運
    「本土原旨」史觀 ...
顯示全部內容
內容簡介
章節試閱
目錄